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连接风电场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过电压抑制方法

一种连接风电场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过电压抑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风电场输电技术领域的一种连接风电场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过电压抑制方法。当受端交流系统发生电压跌落时,根据采集到的直流电压,升高送端换流站输出的交流电压频率,且由双馈风机控制器实时跟踪。双馈风机控制器由交流电压频率与双馈风机角速度的关系调整双馈风机转速,增加风机动能,降低风电场的输出功率,抑制直流电压的上升。受端交流系统电压恢复到额定值时,送端换流站控制交流电压频率恢复到额定值。本发明不需要风电机组切机、不需要换流站与风电场通信,系统更为可靠,调节更为迅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5820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410400790.2

  • 发明设计人 韩民晓;许冬;

    申请日2014-08-14

  • 分类号H02J3/36;

  • 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波

  • 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北农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2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9-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2J3/36 授权公告日:20160420 终止日期:20170814 申请日:2014081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4-20

    授权

    授权

  • 2014-12-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J3/36 申请日:201408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1-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电场输配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风电场的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过电压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开发,越来越多的风电将通过柔性直流输电系 统送出。但在风电场所处的地区,交流电网强度较弱或没有交流电网 支撑,所以采用孤岛运行方式,需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送端换流站 VSC1(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1)采用定交流电压和定频率控制来为 风电场提供交流电压。采用此种控制方式,将有一些缺点:

1.送端换流站VSC1将相当于一个理想的交流电源,不能实现 对风电场输出功率的调节,风电场输出的功率将全部由柔性直流输电 系统送出;

2.在受端交流系统故障时,例如发生电压跌落,受端换流站VSC2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2)由于受到限电流环节的影响,输出功率将 降低,若风电场不能及时减小输出的功率,直流侧将出现过电压。若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长时间处于过电压状态下,会威胁设备安全,并造 成整个系统停运,交流电网将损失大量功率,对交流系统的稳定造成 严重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风电场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 流过电压抑制方法,用以解决目前风电场输配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风电场的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过电压抑制方法,其中,所述风电场包括双馈 风机、双馈风机控制器;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包括送端换流站VSC1、 受端换流站VSC2、连接两个换流站的直流电路、受端等效交流电网; 所述送端换流站VSC1与受端电流站VSC2结构相同,包括换流变压 器、交流滤波器、换流主回路、检测与控制设备;所述检测和控制设 备包括直流电压互感器、A/D转换器、控制机柜;当受端换流站VSC2 所连接的交流系统发生电压跌落故障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下列步骤:

步骤1:直流电压互感器采集送端换流站VSC1端口的直流电压 Udc,将采集到的直流电压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器进行A/D转换, 转换后的直流电压Udc数字信号传送给送端换流站VSC1的控制机柜;

步骤2:送端换流站VSC1的控制机柜根据所采集的直流电压Udc值升高送端换流站VSC1输出的交流电压频率f,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01:计算双馈风机角速度ω和直流电压Udc的函数关系; 设E为直流电容储存的能量,则有,

E=12CUdc2---(1)

(1)式中,C为等效直流电容值,Udc为送端换流站VSC1输出的直 流电压,双馈风机的加速功率为:

PWT=dt,(ωωmax)

(2)(2)式中,H为风电场的总转动惯量,ω为双馈风机的角速 度,ωmax为双馈风机最大角速度;设Δt时间双馈风机增加的动能为 Ewt,调节初始时间为t0,由(2)式可得:

Ewt=t0t0+Δtdtdt---(3)

由双馈风机所增加的风机动能Ewt等于直流电容多储存的能量E,得:

t0t0+Δtdtdt=12C(Udc2-UdcN2)---(4)

(4)式中UdcN为额定直流电压;

H[ω2(t0+Δt)-ω2(t0)]=C(Udc2-UdcN2)---(5)

(5)式中ω0为调节前双馈风机的初始角速度,即t0时刻的角速度;

k1=ω2(t0+Δt)-ω2(t0)Udc2-UdcN2=CH---(6)

因此,双馈风机的角速度ω和送端换流站VSC1输出的直流电压Udc的关系为:

ω=ω0(UdcUdcN+ΔUdc)ω02+k1(Udc2-UdcN2)(Udc>UdcN+ΔUdc)---(7)

步骤202:计算风机角速度ω和送端换流站VSC1输出的交流电 压频率f的函数关系;

由风机的角速度ω与交流电压频率f的变化量成比例增加,这里 人为设定比例系数为k2,则有关系式:

ω=ω02+k2(f2-fN2)---(8)

(8)式中fN为额定交流频率,

步骤203:计算送端换流站VSC1输出的交流电压频率f与直流 电压Udc与之间的函数关系;

将(7)式带入(6)式可得送端换流站VSC1输出的交流电压频率f 与送端换流站VSC1输出的直流电压Udc的关系为:

f=fN(UdcN<UdcUdcN+ΔUdc)fN2+k(Udc2-UdcN2)(UdcN+ΔUdc<UdcUdcmax)---(9)

(9)式中Udcmax为直流电压最大限值,k=k1/k2

步骤204:送端换流站VSC1中的控制机柜按(9)式升高送端 换流站VSC1输出的交流电压频率f;

步骤3:双馈风机控制器实时跟踪送端换流站VSC1输出的交流 频率f,双馈风机控制器按(8)式增大双馈风机角速度ω,降低风电 场的输出到直流系统的功率,当风电场输出功率小于等于故障期间 VSC2所能送出的功率时,受端换流站VSC2的控制机柜控制直流电 压Udc恢复到额定值;送端换流站VSC1中的控制机柜延时控制送端 换流站VSC1输出的交流电压频率f恢复到额定值fN

所述受端换流站VSC2发生电压跌落为系统暂时性故障。

所述双馈风机控制器跟踪交流电压的幅值、相位和频率,并采用 最大功率追踪控制。

所述直流电压最大值Udcmax设为1.1UdcN,最大交流频率为1.1fN, 额定交流频率fN为50Hz,额定直流电压UdcN为300kV,风机角速度 标准值为30r/min;直流电压Udc超过Udcmax时,双馈风机控制器控制 双馈风机切机。

所述送端换流站VSC1采用定交流电压定交流频率控制策略,受端 换流站VSC2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策略。

所述送端换流站VSC1中的控制机柜延时控制的延时时间为 150~250ms。

所述送端换流站VSC1和受端换流站VSC2的控制策略皆为基于 d-q解耦的直接电流控制。

其有益效果如下:

1不需要换流站与风电场通信,系统更为可靠,调节更为迅速;

2所有风机都参与调节,调节更为平滑,在相同的调节量下,每 台风机的调节量较小,避免了切除某些风机,使所有风机都能持续运 行;

3在受端交流系统故障清除后,直流电压恢复到额定值,故障期 间,由风机加速所储存的动能将转化为电能,有利于快速地恢复输送 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连接风电场的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示意图。

图中VSC1-送端换流站,VSC2-受端换流站;

直流电压互感器、A/D转换器、控制机柜均为受端换流站VSC1 中的检测和控制设备,为了清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这里单独 画出。

图2是送端换流站VSC1主电路图。

图3是直流电压-频率调节曲线。

图中各符号表示为:f-交流电压频率,Udc-直流电压,UdcN-额定 直流电压,ΔUdc-直流过电压裕度,fmax-频率最大值,Udcmax-直流电 压最大值。

图4是过电压抑制过程中交流电压频率变化曲线。

图5是过电压抑制前后的功率对比图。

图6是过电压抑制前后直流电压变化对比图。

图7是过电压抑制后风机转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受端交流系统故障时,例如发生电压跌落,受端换流站VSC2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2)由于限电流环节的作用,输出功率将降低, 若风电场不能及时减小输出的功率,直流侧将出现过电压。若柔性直 流输电系统长时间处于过电压状态下,会威胁设备安全,并造成整个 系统停运,交流电网将损失大量功率,对交流系统的稳定造成严重威 胁。

当受端换流站VSC2发生电压跌落时,送端换流站VSC1中的控 制机柜根据所采集的直流电压Udc的值,由送端换流站VSC1中的控 制机柜升高送端换流站VSC1输出的交流电压频率f,双馈风机控制 器实时跟踪送端换流站VSC1输出的交流频率f,双馈风机控制器按 (8)式增大双馈风机角速度ω,降低风电场的输出功率。

降低风电场输出功率后,输入到VSC1的功率将小于等于故障期 间VSC2所能送出的功率,VSC2的输出电流恢复到限流环节所限电 流最大值以下,VSC2的定直流电压控制策略重新起作用,使直流电 压恢复到额定值。虽然这时直流电压恢复到额定值,但不能确保受端 交流系统故障已经恢复,不能立即恢复交流频率,否则直流电压又将 升高,造成多次往复调节,为了确保VSC1输出的交流频率f在故障 清除后再恢复到额定值,设置交流频率在直流电压恢复后延时后再恢 复,交流系统故障绝大多数为暂时故障,恢复时间一般为 100ms~200ms,因此Δt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为150~250ms比较合适, 最多再发生一次直流电压再次升高。对于永久性故障,本发明不适用, 将由上层调度来发出降低风电场输出功率指令。

下面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 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照图1,风电场由双馈风机和双馈风机控制器组成,风电场功 率经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送出。送端换流站VSC1采用定交流电压定交 流频率控制,受端换流站VSC2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两个换流站的 控制方式都采用基于d-q解耦的控制策略。

当受端换流站VSC2右侧的交流电网发生电压跌落20%故障时, 由于受端换流站VSC2限流环节的作用,受端换流站VSC2送出的功 率将降低;又因为送端换流站VSC1采用定交流电压定交流频率的控 制策略,不能控制风电场输入的功率,从而导致直流侧电压升高,出 现过电压。整个系统功率的流向为从左往右,送端换流站VSC1的作 用是把风电场发出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经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输送 到受端换流站VSC2,受端换流站VSC2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送 到右侧的交流电网。设置的交流系统故障在右侧的交流系统,即受端 换流站VSC2的交流侧。当故障发生时,由于受端换流站VSC2送出 能量减少,而送端换流站VSC1送出的能量不变,导致直流电压升高。 在送端换流站VSC1检测到直流电压升高时,依据调节曲线(图2), 增加输出的交流电压频率(如说明书所述,风电场的交流电压由VSC1 提供)。风电场内双馈风机控制器检测到频率升高后,将跟踪系统频 率,使风机加速,风能转化为动能,从而减少了输出功率。使受端功 率和送端输出功率相等,从而直流电压恢复到额定值。

图2为送端换流站VSC1的换流主回路,Udc是送端换流站VSC1 端口直流电压,直流电容C为换流站等效电容。

图3为交流电压频率调节曲线。为了避免频繁调节交流电压频率, 并且避免与受端换流站VSC2的定直流电压控制策略起冲突同时避 免频繁调节输出的交流频率,必须设置一个过电压裕度ΔUdc,相当 于一个死区。

当直流过电压值超过ΔUdc时,送端换流站VSC1将增大输出的 交流电压频率,当受端交流系统故障清除后,直流电压将恢复到额定 值,送端换流站VSC1的频率将恢复到额定值。Udcmax通过柔性直流 输电系统所能承受的过电压水平确定,以我国某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为 例,为1.1UdcN.。fmax为风电场设计时设定的最大交流电压频率,以我 国某风电场为例,设为1.1fN。在我国某风电场在发生受端交流系统 电压跌落故障后,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策略后有明显的效果。

图4为系统发生故障和回复时,交流电压频率变化曲线。1.01s 时送端换流站VSC1检测到直流电压升高并且升高的值超过ΔUdc后 提高交流电压频率到50.6Hz左右,经过150ms的延时,在故障恢复 后的1.20s左右恢复到额定值50Hz。

图5为采用本发明和没有采用本发明系统的输出功率变化曲线。 可以看出采用此方法后,发生故障后风电场不必切机,在功率下降到 250MW左右后,系统继续稳定运行,在故障清除后,继续以额定功 率运行,而未采用此方法的情况下,风电场必须切机,以使电压降低, 故障清除后不能立即恢复运行。

图6为采用本发明和没有采用本发明直流电压的变化曲线。可以 看出,采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策略后,直流系统过电压水平显著降 低,最大值从330kV(风电场退出情况下)下降到312kV左右,没 有超过1.1UdcN

图7为系统发生故障时和故障解除后,双馈风机角速度的变化曲 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故障发生后风机开始加 速,把风能更多地转换为动能,在故障清除后风机开始减速,把储存 的动能释放,转化为电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 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