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滑动引导部的工件支架转移用的装置

具有滑动引导部的工件支架转移用的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转移工件或者说工件支架的具有支承组件的装置,该装置可固定在上一级输送装置上,其中设置引导组件,该引导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连续的输送链,这两个输送链相互平行地布置,其中所述输送链确定了输送方向,其中设置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用该升降驱动装置能够将引导组件相对于支承组件关于垂直于输送方向定向的升降方向运动,其中横向方向定向为垂直于输送方向和升降方向。按本发明所述引导组件具有用于第一或者说第二输送链的第一和分开的第二滑动引导部,其分别具有笔直的输送区段,在该输送区段的两个对置的端部上分别设置了第一和第二弯曲的转向区段。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406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388341.0

  • 发明设计人 M.基贝尔;

    申请日2014-08-08

  • 分类号B65G47/53;B65G47/64;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梁冰

  • 地址 德国斯图加特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2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14

    授权

    授权

  • 2016-09-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G47/53 申请日:201408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转移工件或工件支架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由DE 30 12 355 C2公开了一种用于转移工件支架的装置,该装置也称作升降-横向单元。该装置包括支承组件,用该支承组件能够将该装置固定在上一级的输送装置上、也就是双带输送器上。此外设置了引导组件,该引导组件包括两个连续的牵引件,所述牵引件相互平行地布置。所述牵引件是扁平带或齿带。所述牵引件分别通过驱动轮以及两个转向轮引导,所述转向轮可旋转地支承在引导组件上。在所述转向轮之间笔直地延伸着牵引件,其中所述牵引件确定了输送方向。在那里,用工件加载的典型的板状的工件支架位于牵引件上,其中所述牵引件又支承在引导组件上。此外设置了气动气缸形式的升降驱动装置,用该升降驱动装置能够将引导组件相对于支承组件关于升降方向进行运动,其中该升降方向垂直于输送方向定向。在此,横向方向垂直于输送方向以及升降方向定向。

市场上也提供升降-横向单元,其中牵引件构造成辊子链的形式。用这种牵引件可以输送更重的工件。即使在这种装置中也设置了用于引导辊子链的可旋转的转向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实现一种用于转移工件或者说工件支架的装置,用该装置能够输送特别重的工件,其中该装置成本特别便宜。此外,该装置应该磨损特别少地进行工作。此外,应该实现所述装置的选样,这些装置在长度和宽度方面是不同的,其中所述装置在其余方面具有特别多的相同的部件。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通过以下方法解决所述任务,即引导组件具有用于第一或者说第二输送链的第一以及分开的第二滑动引导部,所述滑动引导部分别具有笔直的输送区段,在该输送区段的两个对置的端部上分别设置了第一和第二弯曲的转向区段。所述滑动引导部成本特别低廉。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偏见的滑动引导部在按本发明的滑动引导部中不会由滑动地抵靠输送链引起过度磨损,该输送链优选由钢制成。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了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和改善方案。

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滑动引导部可以在其整个长度上无缝隙并且无中断地延伸。由此,实现了输送链的摩擦特别少的运行。同时将工件支架或者说工件的负载分布到特别大的表面上,使得磨损很小。

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引导部可以构造成相同的。由此能够大量地并且进而成本低廉地制造第一和第二滑动引导部。

所述第一和第二输送链可以是辊子链,其中该第一和第二滑动引导部在其整个长度上分别具有恒定的横截面形状,其具有至少两个平行的槽,在这两个槽之间布置了支承面。所述槽优选平行于输送方向延伸。辊子链的接片优选嵌入所述槽中,其中所述接片伴随着缝隙在配属的槽中延伸。由此,接片基本上不会引起磨损。所述辊子链的小辊子优选少磨损地在支承面上滚动。所述辊子链优选涉及例如可以根据DIN8187或DIN8188构造的双重-辊子链,其中优选设置三个槽。

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引导部可以分别具有第一型材体,该第一型材体以恒定的横截面形状沿着输送方向延伸,其中输送区段由分开的第一滑动条形成,该滑动条固定在第一型材体上,其中第一和第二转向区段由固定在第一型材体上的第二或者说第三滑动条形成。所述第一型材体优选以挤压方法由铝制成。因此可以容易地剪成不同长度,从而能够提供沿输送方向不同长度的装置。所述第一滑动引导部优选在其整个长度上同样具有恒定的横截面形状,其中该第一滑动引导部特别优选以合成材料-挤出-方法进行制造。所述第二和第三滑动条优选构造成相同的,其中在不同大小的装置中使用相同的第二和第三滑动条。所述第二和第三滑动条优选以合成材料注塑方法制成。

所述第一滑动条可以由聚乙烯制成,其中第二和第三滑动条优选由纤维增强的聚酰胺制成。由此使得第一和第二弯曲的转向区段上的磨损最小化,其中在其中小幅度磨损也会被担心的笔直的输送区段是成本特别便宜并且摩擦特别少的。

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引导部可以关于横向方向布置在支承组件旁边。所述第一和第二弯曲的转向区段为了使磨损最小化沿着升降方向具有大的长度。通过支承组件的建议的布置方案,在此使得整个装置的高度也就是沿着升降方向的长度最小化,使得该高度不大于在具有较小的转向轮的已知装置中的情况。

可以为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引导部分别分配至少一个分开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由此能够提升特别重的工件,而不用害怕弯曲或者甚至装置的夹住。此外可以与整个装置的宽度无关地相同地构造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滑动引导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可以关于横向方向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滑动引导部之间,优选直接与配属的滑动引导部相邻。由此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宽度最小化。所述的结构宽度就基本上刚好与有待输送的工件支架的宽度一样大。

所述支承组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型材体,该型材体以恒定的横截面形状沿着输送方向延伸,其中至少一个配属的升降驱动装置横向于输送方向直接与第二型材体相邻地布置并且至少间接地与之固定地连接。第二型材体优选以挤压方法由铝制成。因此可以将其容易地剪成不同的长度,从而能够提供沿输送方向不同长度的装置。通过第二型材体与配属的升降驱动装置之间较小的间距使得作用到第二型材体上的弯曲应力最小化。

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平坦的垂直于升降方向定向的承载板,其中至少一个配属的第二型材体和至少一个配属的升降驱动装置布置并且固定在承载板的相同侧上。借助于承载板将两个型材体固定地与配属的升降驱动装置进行连接。该承载板优选由钢板或铝板制成,从而能够借助于激光束切割对其进行加工。以这种方式可以为不同大小的装置成本低廉地制造不同的承载板。

可以设置多个升降驱动装置,该升降驱动装置经由至少一个杆装置运动耦合,该杆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旋转轴承,该旋转轴承固定在配属的第二型材体上。通过已知的杆装置应该实现所有升降装置同步运动。在此,升降装置的旋转轴承特别刚性地支承在第二型材体上。

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引导部能够经由至少一个第三型材体相互固定地连接,该第三型材体以恒定的横截面形状沿横向方向延伸。该第三型材体优选以挤压方法由铝制成。因此可以容易地将其剪成不同的长度,从而能够提供沿横向方向不同宽度的装置。

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固定在第三型材体上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该实施方式优选用在特别宽的装置中,从而将工件的载荷尽可能均匀地支承在整个引导组件上。结果出现了装置的小幅度的弯曲。

沿着输送方向可以在第一和第二输送链之前和/或之后布置可旋转的辊子,该辊子与配属的输送链一起确定了共同的输送平面。通过所述辊子填充第一和第二转向区域内的自由空间。由此防止操作人员用手指抓入该自由空间中,从而不会由运行的输送链引起损伤。此外防止在工件支架由按本发明的装置运行到上一级输送装置上时或者反之亦然,工件支架保持悬挂在自由空间上。

所述辊子能够可旋转地支承在配属的第二或第三滑动条上。在此,优选考虑成本低廉的滑动支承,其中第二和第三滑动条优选由合成材料制成。所述辊子优选由钢制成。

在第一和/或第二滑动引导部上可以固定至少一个止挡部,该止挡部沿升降方向伸出超过配属的输送链。在此,该装置优选具有三个升降位置。在中间的升降位置中所述止挡部沿升降方向伸出超过上一级输送装置的输送件,其中所述输送链布置在所述输送件下方。则所述止挡部挡住在上一级输送装置上运行的工件支架。在沿升降方向在上部的升降位置中所述输送链与工件支架啮合,使得按本发明的装置能够横向于上一级的输送装置的运行方向输送工件支架。在下部的升降位置中,所述止挡部位于上一级输送装置的输送件下方,从而不挡住在那里运行的工件支架。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是按本发明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按图1的装置的分解图;以及

图3是第一滑动条的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按本发明的装置10的透视图,其中图2示出了该装置10的分解图。该装置10包括支承组件20,该支承组件在这种情况下包括两个第二型材体21,所述第二型材体以恒定的横截面形状沿输送方向11延伸。根据所述装置10的宽度也可以存在更多或者更少的第二型材体21。该第二型材体21优选以挤压方法由铝制成,其中该第二型材体优选具有沉割的、尤其T形的固定槽。在第二型材体21的两个端部上分别固定了固定板28,用该固定板能够将支承组件固定在上一级(未示出的)输送装置上。与图1和2中的视图不同,所述第二型材支架21能够通过其它沿横向方向13延伸的型材体固定地相互连接。

在第二型材体21下面固定、尤其固定拧紧共同的承载板25,该承载板优选借助于激光束切割由铝板或钢板制成。替代地也可以设置多个分开的承载板25。在此在承载板25上总共固定了三个升降驱动装置22,其中根据所述装置的宽度和长度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的升降驱动装置22。所述两个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3直接相邻地布置在配属的第一型材体65旁边并且固定在其上,该第一型材体沿着输送方向11延伸。所述两个第一型材体65通过两个第三型材体69固定地相互连接,所述第三型材体以恒定的横截面形状沿横向方向13延伸。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24关于升降方向12布置在承载板25和第三型材体60之间并且固定地与之连接。在第三型材体69上固定了盖板47,该盖板完全覆盖滑动引导部60;61之间的中间空间。

所有升降驱动装置22相同地构造有用于引导组件40的上部固定件的凹槽。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双作用的气动气缸,该气动气缸借助于弹簧预张紧在中间位置中,其中该气动气缸可以通过相应的压缩空气输入运动到关于升降方向上面的和下面的位置中。升降驱动装置22的精确的结构是申请人的同时用本申请提出的并行申请的主题。

所述第一型材体65分别是引导组件40的第一和相同的第二滑动引导部60;61的组成部分。该第一型材体65以恒定的横截面形状沿着输送方向11延伸,其中该第一型材体优选以挤压方法由铝制成。所述第一型材体65具有多个沉割的、优选T形的固定槽。另外,所述第一型材体例如具有两个封闭的固定通道。在第一型材体65的上侧上布置了第一滑动条66,该第一滑动条以恒定的横截面形状笔直地沿着输送方向11延伸。所述第一滑动条66形成了滑动引导部60;61的笔直的输送区段62。该第一滑动条利用夹紧突起(图3中标号75)夹入配属的第一型材体65的沉割的固定槽中。在第一型材体65的两个对置的平坦的垂直于输送方向11定向的端面上固定了第二和第三滑动条67;68。所述滑动条例如利用相应两个夹紧突起接合到配属的第一型材体65的所述封闭的固定通道中。所述第二和第三滑动条67;68形成了弯曲的第一或者说第二转向区段63;64。为此,它们具有两个圆形的90°弯曲,所述弯曲通过直区段相互连接。

围绕第一和第二滑动引导部60;61引导第一或平行的第二连续的输送链40;41,从而输送链可以滑动运动。在引导组件40下面布置了具有传动装置44和驱动轴46的电动机43。该驱动轴46的例如构造成径向球轴承的两个旋转轴承48容纳在配属的轴承壳体49中,该轴承壳体间接地可移动地固定在配属的滑动引导部60;61上,从而能够张紧输送链41、42。在例如构造成六边形轴的驱动轴46上,在两个外端部上分别不可相对旋转地安装齿轮,该齿轮由配属的输送链41;42缠绕。由此输送链41;42能够通过电动机43来运动。

此外提出了分别可旋转地支承在配属的第二或第三滑动条67;68中的辊子73,其中在每个第二或第三滑动条中设置了这种辊子73。所述辊子73与配属的输送链41;42一起形成了共同的输送平面,从而填充在辊子73区域内的自由空间。

在第一和第二滑动引导部60;61上、尤其在第一型材体65上分别固定了两个止挡部72,所述止挡部沿升降方向向上突出于配属的输送链。所述止挡部72优选由钢板制成并且优选借助于T形头螺钉可调节地与第一型材体65拧紧。

杆装置26具有多个固定在配属的第二型材体上的旋转轴承27。在该旋转轴承27中可旋转地支承、优选滑动支承圆柱形的轴29。在该轴29上固定了多个杆臂30,所述杆臂不可彼此相对运动。所述杆臂30的端部接合到各个配属的升降驱动装置22的相对于支承组件20可运动的部件中,从而所有升降驱动装置22同步运动。

图3示出了第一滑动条66的局部透视图。尤其可以看出第一滑动条66的恒定的横截面轮廓。该第一滑动条总共包括三个槽70,所述槽匹配于输送链的接片。所述输送链优选构造成按DIN8187或DIN8188所述的双向-辊子链。相应地,所述接片以极小的缝隙在槽中运行,其中辊子链的辊子在平坦的支承面71上滚动,该支承面布置在所述槽70之间。此外设置了用于输送链的两个对置的侧向引导部74,所述侧向引导部突出于支承面71。该侧向引导部74优选由配属的槽70的侧面的延长部形成。前面所描述的轮廓相同地在第二和第三滑动条上延伸,其中过渡部无间隙并且无中断地构造。

在第一滑动条66的底侧上设置了基本上矩形的夹紧突起75,该夹紧突起具有两个插入斜面,以便该夹紧突起能够更简单地插入到配属的第一型材体的沉割的凹槽中。

附图标记列表

10              装置

11              输送方向

12              升降方向

13              横向方向

20              支承组件

21              第二型材体

22              升降驱动装置

23              第一升降驱动装置

24              第二升降驱动装置

25              承载板

26              杆装置

27              旋转轴承

28              用于上一级的输送装置的固定板

29              轴

30              杆臂

40              引导组件

41              第一输送链

42              第二输送链

43              电动机

44              传动装置

45              驱动轴

46              齿轮

47              盖板

48              旋转轴承

49              轴承壳体

60              第一滑动引导部

61              第二滑动引导部

62              输送区段

63              第一转向区段

64              第二转向区段

65              第一型材体

66              第一滑动条

67              第二滑动条

68              第三滑动条

69              第三型材体

70              槽

71              支承面

72              止挡部

73              辊子

74              侧向引导部

75              夹紧突起。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