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贴标签设备的真空圆柱体以及带真空圆柱体的贴标签设备

贴标签设备的真空圆柱体以及带真空圆柱体的贴标签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贴标签设备的真空圆柱体以及带真空圆柱体的贴标签设备,真空圆柱体包括下部支撑体和上部支撑体,其中,下部支撑体和/或上部支撑体至少部分由复合材料制成。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贴标签设备的真空圆柱体可以被简单地并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地替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404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克朗斯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379897.3

  • 发明设计人 乔治·格特洛斯基;

    申请日2014-08-04

  • 分类号B65C9/08;B65C9/14;B65C9/18;

  • 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李楠

  • 地址 德国诺伊特拉布林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2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02

    授权

    授权

  • 2016-07-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C9/08 申请日:201408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贴标签设备的 真空圆柱体以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的带有真空圆柱体的贴标签设 备。

背景技术

贴标签机是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在公知的方法中,从连续卷上 获取标签并暂时吸在真空圆柱体上,并从那里转移到目标位置,例如 瓶。为了这个目的,真空圆柱体具有抽吸条,它们例如借助抽吸作用 暂时保持标签。真空圆柱体通常具有安装有盖的锅状底部区域。由现 有技术公知的真空圆柱体具有直至25kg的非常高的重量。由于该重量, 在手动替换真空圆柱体时,负载操作是有问题的并且是不符合人体工 程学的。

DE10 2007 023 519A1公开了一种用于贴标签设备的真空圆柱 体,其包括底部支撑体和上部支撑体,其中,底部支撑体和上部支撑 体具有凹口,在这些凹口之间多个接片由在底部支撑体和上部支撑体 中的容纳开口出发分别径向地向外延伸。凹口导致整个真空圆柱体的 重量减小。但是同时与具有锅状底部区域和盖的真空圆柱体相比不会 显著影响稳定性。具有凹口的真空圆柱体的重量为15kg至17kg,其中, 底部支撑体的重量可以为约3.5kg。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用于贴标签设备的真空圆柱体,其可以 实现简单并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替换。

这个任务根据本发明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真空圆柱体以及根据 权利要求15的贴标签设备了解决。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公开。

用于真空圆柱体的另一名称为抓取圆柱体,这是因为这种设备设 计用于将应当施加到容器上的标签从标签卷上取下并通过抽吸作用暂 时保持这些标签,直至它们被转移到容器上。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贴标签设备的真空圆柱体,其包括下部支撑 体和上部支撑体,其中,下部支撑体和/或上部支撑体至少部分由复合 材料制成。优选地,下部支撑体以及上部支撑体都由复合材料制成。 例如,下部支撑体以及上部支撑体可以分别包括相同的或不同的复合 材料。

通过使用复合材料,相对于铝可以减小支撑体的重量,并且因而 减小真空圆柱体的重量。支撑体由铝构成的真空圆柱体具有15kg至 35kg的范围中的重量。通过复合材料的较小的比重,该重量可以视真 空圆柱体的实施方式而定地减少到10kg至12kg。

复合材料(也被称为合成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复合的材料的混 合物构成的材料,其中,复合材料具有与单一材料不同的材料特性。 对于复合材料的特性来说,单一材料的材料特性和几何结构(例如大 小和形状)是有重要意义的。单一材料的复合例如通过材料锁合或形 状锁合或者这二者的组合来实现。

在此,复合材料的组分可以本身就是复合材料。在微粒复合材料 和纤维复合材料的情况下,微粒或纤维嵌入到复合材料的另一组分中, 即所谓的母体中。在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的 方向上延伸或者具有优选方向。纤维复合材料可以分层地制造,但是 当上下堆叠的层类型相同时,由此并没有构成层复合材料。层复合材 料由不同数量的上下堆叠的层构成。在贯穿复合材料 (Durchdringungsverbundwerkstoffen)的情况下,各个组分本身分别形 成相关的开孔的材料。它们例如通过将熔融的第二材料灌入开孔的烧 结的材料(例如泡沫陶瓷)来制造。

支撑体所包括的复合材料可以包括芳纶纤维塑料、玻璃纤维塑料、 碳纤维塑料或硼纤维塑料。例如在芳纶纤维塑料(AFK)和碳纤维塑 料(CFK)的情况下,比重(1.37-1.46g/cm3或1.55-1.80g/cm3)明显 小于目前优选用于真空圆柱体的上部和下部支撑体的铝的比重(2.80 g/cm3)。对于玻璃纤维塑料(GFK)和硼纤维塑料(BFK)来说,比 重在2.00g/cm3-2.03g/cm3或1.86g/cm3的范围中。

下部支撑体和/或上部支撑体的厚度可以为12mm、10mm、9mm 或8mm的值。这些厚度说明的中间值也是可行的;也可以根据真空圆 柱体的负载(例如使用在具有高的贴标签速度的贴标签机组中的情况 下)选择用于下部支撑体和/或上部支撑体的更大的厚度或更小的厚度。 例如,通过具有12mm厚度的下部支撑体和/或上部支撑体可以实现将 已经由现有技术公知的真空圆柱体中的铝支撑体相应地通过至少部分 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支撑体来替换,这是因为对由现有技术公知的真空 圆柱体无需其他改变。

这种在使用复合材料的情况下的厚度减小基于与铝相比通常更高 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是可以实现的。对于AFK,抗拉强度为414–1400 MPa并且抗压强度为165–235MPa;对于CFK,抗拉强度为524–2200 MPa并且抗压强度为500–1447MPa;对于GFK,抗拉强度为463–1070 MPa并且抗压强度为507–660MPa;对于BFK,抗拉强度为1260MPa 并且抗压强度为2500MPa。比较而言,对于铝,抗拉强度为540MPa 并且抗压强度为480MPa。

在下部支撑体中和/或上部支撑体中的一个或多个螺纹插入件可 以包括自切式螺纹插入件,例如自攻式螺套(Ensat-Buchse)。这些螺 纹插入件优选由硬化的钢或类似物构成。通过使用这样的螺纹插入件, 即使是高负载的螺纹也能被可靠地使用;通过螺纹插入件避免了螺纹 的直接设置在复合材料中的损害性负载。

下部支撑体可以包括第一容纳开口,其设计用于基本上抗相对转 动地容纳轴或者轴端。抗相对转动的容纳部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容纳开 口的非旋转对称的内部形状来实现,该内部形状与轴或者轴端的相应 的外部形状共同作用。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下部支撑体相对轴或轴端 的稳定性。因此,通过轴或者轴端围绕各自的纵向轴线旋转,可以导 致下部支撑体相应地旋转。

下部支撑体可以包括多个凹口。通过设置多个凹口,可以通过节 省材料减小下部支撑体的重量。

凹口可以在下部支撑体的径向方向上布置在下部支撑体的外圆周 与容纳开口之间。

下部支撑体可以包括多个径向向内伸出的接片。通过这些接片, 确保下部支撑体在使用在贴标签设备中的情况下尽管存在凹口仍然能 抵抗变形的稳定性。

上部支撑体可以包括第二容纳开口,其设计用基本上抗相对转动 地容纳轴或者轴端。抗相对转动的容纳部可以通过设置第二容纳开口 的非旋转对称的内部形状来实现,该内部形状与轴或者轴端的相应的 外部形状共同作用。例如,轴不仅可以穿过第一容纳开口延伸,而且 也可以穿过第二容纳开口延伸,其中,第一和第二容纳开口的内部形 状与轴的相应的外部形状共同作用。

上部支撑体可以包括多个凹口。通过设置多个凹口,可以通过节 省材料减小上部支撑体的重量。

凹口可以在上部支撑体的径向方向上布置在上部支撑体的外圆周 与容纳开口之间。

上部支撑体可以包括多个径向向内伸出的接片。通过这些接片, 确保上部支撑体在使用在贴标签设备中的情况下尽管存在凹口仍然能 抵抗变形的稳定性。

真空圆柱体可以在外圆周上在上部支撑体与下部支撑体之间包括 至少一个初始端真空抽吸条,其中,该至少一个初始端真空抽吸条的 纵向方向相对下部支撑体的平面基本上垂直地延伸。此外,该至少一 个初始端真空抽吸条设计用于将标签的初始端转移到容器上。没有设 置设计用于将标签的末端转移到容器上的末端真空抽吸条。在使用预 胶合的标签的情况下不需要末端真空抽吸条,该末端真空抽吸条在非 预胶合的标签的情况下对于标签的末端转移是必需的。由于非必需的 末端真空抽吸条,可以再次节省真空圆柱体的重量,并且此外还获得 了仅利用一个真空圆柱体来加工不同的标签长度的可能性。

该至少一个初始端真空抽吸条可以能替换地与真空圆柱体连接。 因此,能够以如下方式使真空圆柱体与不同的标签高度相匹配,即, 以具有第二长度的初始端真空抽吸条替换具有第一长度的初始端真空 抽吸条。可替换的连接例如可以借助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实现。

该至少一个初始端真空抽吸条可以实施为C形型材,其中,该C 形型材设计用于与配对引导装置和弹簧加载的压力件以如下方式共同 作用,即,使该至少一个初始端真空抽吸条固定在真空圆柱体上。通 过C形型材、配对引导装置和弹簧加载的压力件的共同作用,可以实 现可靠但可松开地将初始端真空抽吸条布置在真空圆柱体上。

真空圆柱体可以在外圆周上在上部支撑体与下部支撑体之间包括 第一数量的初始端真空抽吸条,其中,初始端真空抽吸条的纵向方向 相对下部支撑体的平面基本上垂直地延伸,并且其中,初始端真空抽 吸条设计用于将标签的初始端转移到容器上。真空圆柱体在外圆周上 在上部支撑体与下部支撑体之间包括第二数量的末端真空抽吸条,其 中,末端真空抽吸条的纵向方向相对下部支撑体的平面基本上垂直地 延伸,并且其中,末端真空抽吸条设计用于将标签的末端转移到容器 上。优选地,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是同样大的。如果加工非预胶合的 标签,那么通常对于标签的初始端转移需要初始端真空抽吸条,而对 于标签的末端转移则需要末端真空抽吸条。

第一数量的初始端真空抽吸条以及第二数量的末端真空抽吸条可 以能替换地与真空圆柱体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使真空圆柱 体与不同的标签高度相匹配,即,以具有第二长度的初始端真空抽吸 条和末端真空抽吸条替换具有第一长度的初始端真空抽吸条和末端真 空抽吸条。

第一数量的初始端真空抽吸条和第二数量的末端真空抽吸条可以 分别实施为C形型材,其中,该C形型材设计用于与配对引导装置和 弹簧压力件以如下方式共同作用,即,使第一数量的初始端真空抽吸 条和第二数量的末端真空抽吸条固定在真空圆柱体上。通过C形型材、 配对引导装置和弹簧压力件的共同作用,可以实现可靠但可松开地将 初始端真空抽吸条以及末端真空抽吸条布置在真空圆柱体上。

此外,真空圆柱体还可以包括多个在圆周方向上彼此相间隔的支 撑元件,它们的纵向方向相对下部支撑体的平面基本上垂直地延伸, 其中,支撑元件分别经由第一端部区段与下部支撑体可松开地连接。 通过设置多个可松开的支撑元件,可以减小真空圆柱体的制造成本, 这是因为下部支撑体可以由相同类型且基本上扁平的单件制成,并且 因此无需弯曲过程(例如用于制造锅状底部区域)。此外,可以通过 如下方式使真空圆柱体与不同的标签高度相匹配,即,将具有第一长 度的支撑元件替换成带有第二长度的支撑元件。

真空圆柱体可以包括紧固环,其中,支撑元件的至少一些第二端 部区段与紧固环力锁合且可松开地连接。以这种方式,第一和第二端 部区段可以相对彼此稳定,并且因此在整体上提高了真空圆柱体的稳 定性。第二端部区段在紧固环上的紧固可以借助螺纹连接来实现。

紧固环可以是上部支撑体的组成部分。

在真空圆柱体的圆周方向上,在支撑元件之间可以分别布置有设 计用于暂时容纳标签的节段。在此,节段可以容纳标签的中央部分, 初始端区域或末端区域可以通过相应的初始端真空抽吸条或末端真空 抽吸条来容纳。节段可以设置有小的开口,以便可以给外表面施加真 空。通过使用节段,可以避免使用在圆周方向上的实心的壁,从而可 以减小真空圆柱体的重量。此外,节段可以相对较薄(几毫米)地实 施,这导致进一步地重量节省。

径向在节段内部可以设置有真空腔。这些真空腔用于在节段的外 表面上吸走空气。

由于真空圆柱体的重量和进入真空圆柱体的空间上的限制,值得 期待的是,简化真空圆柱体的操作并且减小用于取下真空圆柱体所需 的行程。因此,真空圆柱体此外还可以包括另一快速联接设备,其设 计用于将真空圆柱体与轴端可松开地连接,真空圆柱体在贴标签机中 布置在该轴端上。也就是说,快速联接设备可以包括卡锁联接元件。 轴端通常明显短于真空圆柱体的整个纵向轴线的高度。因此,用于从 轴端上拿下真空圆柱体的行程小于从轴上拿下的行程。

快速联接设备可以处在真空圆柱体的中央,并且快速联接设备的 纵向轴线可以相对下部支撑体的平面基本上垂直地延伸。通过在真空 圆柱体中的中央的、居中的布置,快速联接设备特别可以替代贯通的 轴。

此外,快速联接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成型体,其中,第一成型体 具有第一成型体凹口。第一成型体设计用于可以在基体凹口内部在纵 向方向上移动,其中,第一成型体凹口设计用于使轴端能在其中移动 以及锁定,从而使第一成型体和轴端彼此联接。此外,快速联接设备 还包括具有基体纵向轴线的基体,其中,基体具有基体凹口。

基体可以紧固在轮毂上,或者构造成轴杆。

第一成型体可以是能在基体凹口内部在纵向方向上形状锁合地移 动的。通过第一成型体在基体的基体凹口内部的形状锁合的可移动性 确保了仅纵向轴线方向是用于第一成型体的可能的运动方向。

此外,还可以设置弹性单元,其设计用于实现使第一成型体抵抗 弹性单元(例如压力弹簧或弹簧挡圈)作用地移动。也就是说,由于 弹性单元只能实现在纵向轴线方向上的运动。因此,可以调整出限定 的在中央作用的内拉力(Einzugskraft),该内拉力在第一成型体和轴 端联接时将它们相应地相对彼此拉拽。由此,特别是可以实现轴端的 准确固定。

第一成型体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卡锁单元,其能在第一成型体的壁 中的第一横向凹口内部移动地布置。也就是说,第一成型体的卡锁单 元特别是能在竖直方向上在横向凹口中移动,从而使得元件可以进入 到横向凹口中或者可以从横向凹口中再次出来。

卡锁单元可以设计用于当轴端与第一成型体联接,也就是存在锁 定时,至少以区域形式啮合到轴端的槽凹口中。由此,特别是在锁定 (也就是说联接)状态下,属于第一成型体的卡锁单元被第二成型体 的槽凹口所容纳。

此外,还设置有至少基本上横向于纵向轴线方向地存在于基体上 的第二横向凹口,其构造用于至少以区域形式容纳卡锁单元。在该第 二横向凹口中,元件可以实施基本上水平的运动,也就是说横向运动, 并且可以从第二横向凹口中出来或者进入到该第二横向凹口中。

卡锁单元可以构造为球或者构造为滚动辊子/圆柱辊子。这种类型 的构造具有一方面在第一成型体在基体内部运动时以及另一方面在轴 端在第一成型体内部运动时的很小的滚动阻力的优点,其中,联接/锁 定以及脱接/解锁可以同时通过以这种方式成形的卡锁单元很好地实 现。

此外,快速联接设备还可以包括移动装置,其设计用于抵抗弹性 单元的作用地在纵向轴线方向上作用到第一成型体上。

移动单元可以机械式或气动式构造。因此,移动单元适用于抵抗 弹性单元的力地施加压力,从而可以要么手动/机械式地,要么气动地, 特别是在使用压缩空气的情况下执行联接步骤或脱接步骤。

卡锁单元可以设计用于在移动单元的作用下以区域形式进入到基 体的第二横向凹口中,从而在脱接时使卡锁单元与轴端的槽凹口脱开。

在基体上,在端侧可以设置第一抵靠面,其以如下方式与在轴端 上在朝向基体的方向上指向的第二抵靠面共同作用,从而在轴端与第 一成型体联接时,使第一和第二抵靠面由于弹性单元的作用形状锁合 地彼此按压到一起。通过基体与轴端的抵靠面的由此实现的平肩抵靠 (Planschulteranlage),特别实现了整个快速联接设备的很高的刚性。 这在具有高贴标签速度的贴标签机组中的使用可能性方面是特别有利 的。

基体和第一成型体可以是旋转对称的。这在所谓的高性能贴标签 领域中,也就是说在高贴标签速度的领域中又是有利的。

卡锁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卡锁元件,其中,至少两个卡锁元件 在圆周方向上分别与如下角度错开,该角度值不是180°的倍数。通过 这两个卡锁元件以不是180°的倍数的角度错开,例如以大于135°且小 于180°的角度错开,可以防止真空圆柱体被错误地,也就是说扭转地 安放到轴端上。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如以上或以下所描述的真空圆柱体 的贴标签设备。

附图说明

其他的优点和实施方式由附图中得出。在附图中:

图1示出真空圆柱体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2示出根据图1的截段放大图;

图3示出真空圆柱体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4示出出自图3的截段放大图;

图5示出真空圆柱体的第三实施方式;并且

图6示出真空圆柱体的第四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真空圆柱体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倾斜视图。真空圆 柱体1包括下部支撑体2和上部支撑体3。这两个支撑体2、3在图示 中结构相同地实施,并且分别具有多个凹口4、5,在这些凹口之间, 接片6、7分别在径向方向上延展。各个接片6、7在圆周方向上分别 扩展到其径向外端部上,以便以这种方式提高下部支撑体2或上部支 撑体3的稳定性。下部支撑体2和上部支撑体3也可以不同结构地实 施。

与真空圆柱体在下部和/或上部支撑体没有实施凹进部的情况下 相比,下部支撑体2或上部支撑体3的这些凹口4、5导致整个真空圆 柱体1的重量减小。

下部支撑体2和上部支撑体3借助多个支撑元件8连接。支撑元 件8的纵向方向与下部支撑体2的平面基本上垂直取向。

支撑元件8的下端部区段8a分别借助螺纹连接装置(在图中不可 见)与下部支撑体2可松开地连接。通过这种可松开性也可以用相对 简单的方式实现各个支撑元件8的替换以及支撑元件8在真空圆柱体1 的圆周方向上的移动。

下部支撑体2包括用于容纳贴标签设备的轴或轴端的容纳开口 (在图中不可见)。轴或轴端可以例如通过设置非旋转对称的与轴或 轴端的相应的外部形状共同作用的内部形状抗相对转动地容纳在容纳 开口中。

下部支撑体2具有在圆周方向上环绕的环9,支撑元件8的各个 第一端部区段8a紧固在该环上。支撑元件8的第二端部区段8b借助螺 纹连接装置与上部支撑体3的紧固环10可松开地连接。上部支撑体3 同样包括用于容纳轴或轴端的容纳开口11。轴或轴端可以例如通过设 置非旋转对称的与轴或轴端的相应的外部形状共同作用的内部形状抗 相对转对地容纳在容纳开口11中。

真空圆柱体1不仅包括初始端真空抽吸条12而且也包括末端真空 抽吸条13,它们容纳标签卷的标签的初始端和末端。

在初始端真空抽吸条12与末端真空抽吸条13之间的圆周方向上, 也就是说,在贴标签设备运行中并且进而在真空圆柱体运行中处在标 签的初始端与标签的末端之间的区域中,分别设置有节段14。在现有 技术中,这个区域具有大致与下部支撑体本身厚度相同的实心的壁。 但是,节段14的厚度可以选择得明显更小,从而由此可以节省重量。 节段的厚度优仅选为几毫米。节段14可以由金属或由复合材料构成。

节段14经由多个螺纹连接装置(在图中未示出)不仅与下部支撑 体2连接,而且也与上部支撑体3连接。节段14在其表面上具有多个 用于空气的抽吸开口(在图中未示出)。径向地在这些抽吸开口之后 分别存在有真空腔15,它们经由真空线路16与中央抽吸部位连接。因 此,在节段14的外表面上可以产生抽吸效果,借助该抽吸效果可以吸 住并且保持住标签。

图2示出出自图1的真空圆柱体1的截段放大俯视图。下部支撑 体2以及上部支撑体3分别包括多个凹进部17a、17b、18a、18b,初 始端真空抽吸条12和末端真空抽吸条13布置在这些凹进部中。在这 种情况下,用于末端真空抽吸条13的凹进部18a、18b在圆周方向上的 宽度比初始端真空抽吸条12的凹进部17a、17b在圆周方向上的宽度更 宽。以这种方式,末端真空抽吸条13可以在圆周方向上沿着圆周方向 运动一定的路段,由此可以实现对不同标签(例如不同的标签长度) 和机器类型的一定的匹配。

各个真空抽吸条12、13分别包括倾斜面12a、13a,它们在节段 14的方向上指向。各个斜面12a、13a至少略微凸出于真空圆柱体1或 者两个支撑体2、3以及节段14的圆周,由此使例如从标签卷的连续 带的标签的容纳变得容易。此外,支撑元件8可以分别包括用于容纳 真空抽吸条12、13的容纳槽。

节段14的厚度在1mm至5mm之间,优选为约2mm。处在真空 抽吸条12、13与支撑元件8之间的弹性材料19使得真空抽吸条12、 13能够相对支撑元件8运动,并且进而相对下部支撑体2以及上部支 撑体3运动。优选地,真空抽吸条12、13以及节段8都设置有抗附着 覆层或牵引覆层。所提到的抗附着覆层的厚度在0.01mm至2.0mm之 间,并且各个覆层的硬度在20HRC至100HRC之间。设置的覆层的粗 糙度在5μm至15μm之间,并且优选在6μm至9μm之间。

图3示出真空圆柱体20的第二实施方式。该真空圆柱体20基本 上像出自图1的真空圆柱体1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构建,但是第二实 施方式不具有末端真空抽吸条。这种真空圆柱体20例如可以用于胶合 的标签,其中,并不需要末端真空抽吸条,初始端真空抽吸条12和节 段14对于容纳胶合的标签就足够了。

图4与图2类似地示出出自图3的截段放大图。

图5示出真空圆柱体21的第三实施方式,该真空圆柱体包括上部 支撑体22和下部支撑体23。此外,真空圆柱体21还包括安装在中央 的基体24,其与下部支撑体23的平面基本上垂直地延伸。基体24通 常紧固在轮毂25上或者构造为轴杆。基体24具有基体凹口24a,其与 下部支撑体23的平面基本上垂直地取向。

基体凹口24a设计用于容纳第一成型体26。该第一成型体26可以 在纵向轴线方向上在基体凹口24a内部移动,其中,这种移动通常是形 状锁合的。通过形状锁合的可移动性,第一成型体26只能在纵向轴线 方向上移动。第一成型体26在基体凹口24a内部的移动抵抗弹性单元 27的作用地进行。该弹性单元27例如可以是弹簧单元或者构造为压力 弹簧。

为了使第一成型体26可以在基体凹口24a内部移动,该移动必须 抵抗弹性单元27的作用进行。该移动可以由机械式移动单元28导致。 也就是说,移动装置28在纵向轴线方向上导致抵抗弹性单元27的作 用的按压或拉拽。此外,第一成型体26还具有成型体凹口26a。该成 型体凹口26a通常构造在第一成型体26的下端部上。

第一成型体26的成型体凹口26a居中地、在第一成型体26的中 央且在其纵向方向上构造。基体凹口26a构造用于容纳轴端29。轴端 29以如下方式构造,即,使其可以被第一成型体26的成型体凹口26a 所容纳。此外,轴端29可以在第一成型体26的成型体凹口26a内部移 动。轴端29可以在第一成型体26的成型体凹口26a内部锁定。轴端 29的锁定通过联接元件来实现,该联接元件具有槽凹口29a的形状。 槽凹口29a垂直于轴端29的纵向方向地位于该轴端的上端部上。轴端 29的槽凹口29a设计用于容纳第一成型体26所包括的卡锁单元30。卡 锁单元30可以在第一成型体26的壁中的第一横向凹口31内部移动地 布置。第一成型体26和轴端29可以彼此联接。在联接过程中,第一 成型体26的卡锁单元30至少以区域形式进入到轴端29的槽凹口29a 中,也就是说,该卡锁单元啮合到槽凹口29a中。当卡锁单元30啮合 到轴端29的槽凹口29a中时,轴端29与第一成型体26联接。卡锁单 元30可以球状或圆柱状地构造。

此外,真空圆柱体的基体24具有第二横向凹口32,其与下部支 撑体23的平面基本上平行地构造。第二横向凹口32设计用于容纳卡 锁单元30。如果卡锁单元30例如球形地构造,那么当引入脱接过程并 且因此卡锁单元30不再啮合到轴端29的槽凹口29a中时,这种球状构 造的卡锁单元或者其卡锁元件就滑动到第二横向凹口32中。也就是说, 卡锁单元30与轴端29或其槽凹口29a脱开。

图5同样示出了在上部支撑体22的上侧上的盖33以及携动轮毂 34,其构造在轴端29的横向部分与下部支撑体23之间。

也就是说,轴端29例如像在图5中示出的那样一体式构造。轴端 29具有基本上平的、也就是说盘状的基面,其带有模制的轴杆。在轴 端29直接抵靠在基体24上的区域中,基体24具有第一抵靠面35。轴 端29具有第二抵靠面36。第二抵靠面36在基体24的方向上指向。也 就是说,第二抵靠面36特别是在第一抵靠面35的方向上指向。由于 弹性单元27的作用,在该区域中两个抵靠面35、36形状锁合地彼此 按压。这特别是在轴端29与第一成型体26联接时发生。也就是说, 轴端29在第一成型体26与基体24方面承担联接功能。

此外,为了机械或手动操纵机械式移动装置28,真空圆柱体在上 侧,也就是说,在上部支撑体22的上方具有手柄37。手柄37与上部 支撑体22的平面基本上平行地安装。手柄37例如适用于确保移动装 置28的手动操纵。这特别是在手动联接和/或脱接过程方面是重要的。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在脱接过程中轴端29与第一成型体26脱开并且 因此可以轻松地从轴端29上拿下真空圆柱体。特别地,用于从轴端29 拿下真空圆柱体21的行程小于在贯通的紧固的轴的情况下要克服的行 程的一半,通常小于三分之一或更少。

图6示出真空圆柱体44的第四实施方式,该真空圆柱体与出自图 5的真空圆柱体相似。同样的元件用与在图5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 并且不再重新说明。在图6中,移动装置28特别以气动方式运行。在 轴端29的区域中附加有用于气动控制的元件。空气馈线38从下穿过 联接设备的轴端29输送压缩空气。通过施加压缩空气,使基体24向 上移动。通过第二横向凹口32容纳卡锁单元30,并且因而释放轴端 29。在携动轮毂34与下部支撑体23之间的区域中置入O形环39。密 封环40在携动轮毂34的区域中密封轴端29。小的横向孔41设计用于 在必要时排出压缩空气。两个密封环42、43相对轮毂25密封基体24。 附图标记列表

1           第一实施方式

2           下部支撑体

3           上部支撑体

4          凹口

5          凹口

6          接片

7          接片

8          支撑元件

8a         下端部区段

8b         上端部区段

9          环绕的环

10         紧固环

11         容纳开口

12         初始端真空抽吸条

12a        倾斜面

13         末端真空抽吸条

13a        倾斜面

14         节段

15         真空腔

16         真空线路

17a、17b   凹进部

18a、18b   凹进部

19         弹性材料

20         第二实施方式

21         第三实施方式

22         上部支撑体

23         下部支撑体

24         基体

24a        基体凹口

25         轮毂

26         第一成型体

26a        成型体凹口

27         弹性单元

28          移动装置

29          轴端

29a         槽凹口

30          卡锁单元

31          第一横向凹口

32          第二横向凹口

33          盖

34          携动轮毂

35          第一抵靠面

36          第二抵靠面

37          星状手柄

38          空气馈线

39          O形环

40          密封环

41          小的横向孔

42          密封环

43          密封环

44          第四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