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的双C臂结构及成像设备

用于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的双C臂结构及成像设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的双C臂结构,包括第一C臂(10)、第二C臂(11)和滑动及旋转座(20),所述第一C臂(10)通过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滑动及旋转座(20)上,所述第二C臂(11)通过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滑动及旋转座(20)上。本发明一种用于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的双C臂结构,两个C臂之间相互独立,能够分别运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341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东方惠尔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816685.7

  • 发明设计人 田春雷;曹流;周峰;张军;

    申请日2014-12-24

  • 分类号A61B6/00;

  • 代理机构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淑贤

  • 地址 100176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1号B栋810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22:5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15

    授权

    授权

  • 2015-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6/00 申请日:20141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X射线成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 备的双C臂结构以及一种使用双C臂结构的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术时使用双平面成像装置可以对患者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帮助医生节省 手术时间,减少曝光剂量,保持无菌环境,这是大家所公认的。

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的结构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来实现。目前已知公开 的结构方式有两种,都是双C臂结构,US5515416A中详细描述了这两种双C 臂结构,即嵌套伸缩和并行方式,且两种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一个C臂(以 下简称为从C臂)可滑动的固定于另一个C臂(以下简称为主C臂)上,而主 C臂可滑动的固定于滑动支撑架内。这个共同的结构的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主C臂需要拆卸时,必须先拆卸从C臂,拆卸维修不方便;

2)手术操作不方便。在手术中往往存在保持一路X光成像平面不变,调整 另外一路X光成像平面的现象,当需要调整的一路X光成像平面为主C臂所对 应时,从C臂也跟着运动,从而使得医护人员不得不重新调整从C臂至之前的 位置,并且位置准确度也存在不确定性,无形中增加了手术风险和手术时间;

3)主C臂不能运动时,整个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的双C臂结构,两个C 臂之间相互独立,能够分别运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 的双C臂结构,包括第一C臂、第二C臂和滑动及旋转座,所述第一C臂通过 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滑动及旋转座上,所述第二C臂通过第二 支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滑动及旋转座上。

可选的,所述滑动及旋转座包括支板、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和第三导 向板,所述支板的内表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和第三导向 板的形状也为圆弧状,所述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均固定安装 在支板的内表面上,且所述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相互平行, 所述第二导向板位于第一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之间,所述第一C臂通过第一支 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上,所述第二C臂通过 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C臂和第二C臂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回”字形,在第一 C臂和第二C臂的与支板相对的表面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第一C 臂或第二C臂的内腔连通,所述安装孔的宽度d1小于第一C臂或第二C臂的内 腔的宽度d2,所述第二导向板包括相互平行的左板和右板,

所述第一导向板和左板插入第一C臂的内腔中,所述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 包括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所述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固 定安装在第一导向板的左侧,且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的左侧、上侧和下侧与第 一C臂的内腔的左壁、上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所述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固 定安装在左板的右侧,且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的右侧、上侧和下侧与第一C臂 的内腔的右壁、上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

所述第三导向板和右板插入第二C臂的内腔中,所述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 包括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所述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固 定安装在右板的左侧,且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的左侧、上侧和下侧与第二C臂 的内腔的左壁、上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所述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固定安装 在第三导向板的右侧,且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的右侧、上侧和下侧与第二C臂 的内腔的右壁、上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

所述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和 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的形状均为圆弧状。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一右支撑 限位滑块,所述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二右支撑限 位滑块,所述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第二左支撑限位滑 块和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的形状均为圆弧状,

所述第一C臂位于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之间,所述第二C臂位于第二 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之间,在第一C臂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 所述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导向板的右侧,且第一左支撑限位滑 块的右侧、上侧和下侧与第一C臂左侧的导向槽的右壁、上壁和下壁可滑动地 接触,所述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的左侧,且第一右支撑 限位滑块的左侧、上侧和下侧与第一C臂右侧的导向槽的左壁、上壁和下壁可 滑动地接触,

所述第二C臂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左支撑限位 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的右侧,且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的右侧、上侧和下 侧与第二C臂左侧的导向槽的右壁、上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所述第二右支 撑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三导向板的左侧,且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的左侧、上 侧和下侧与第二C臂右侧的导向槽的左壁、上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包括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一左下 支撑限位滑块,所述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包括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一右 下支撑限位滑块,所述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包括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二 左下支撑限位滑块,所述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包括第二右上支撑限位滑块和第 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所述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一左下支撑限位滑块之 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之间具有间 距,所述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之间具有间距,所述 第二右上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之间具有间距。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第一右支撑 限位滑块和第一下支撑限位滑块,所述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二左支撑限 位滑块、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二下支撑限位滑块,所述第一左支撑限位滑 块、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第一下支撑限位滑块、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第二 右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二下支撑限位滑块的形状均为圆弧状,

所述第一C臂位于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之间,所述第二C臂位于第二 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之间,在第一C臂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 所述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导向板的右侧,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 的右侧和下侧与第一C臂左侧的导向槽的右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左支 撑限位滑块的上侧与第一C臂左侧的导向槽的上壁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一右 支撑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的左侧,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的左侧和下 侧与第一C臂右侧的导向槽的左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 的上侧与第一C臂右侧的导向槽的上壁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一下支撑限位滑 块固定安装在支板的上表面或第一C臂的下表面上,第一下支撑限位滑块与第 一C臂的下表面或支板的上表面可滑动地接触,

所述第二C臂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左支撑限位 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的右侧,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的右侧和下侧与第二 C臂左侧的导向槽的右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的上侧与 第二C臂左侧的导向槽的上壁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固定安 装在第三导向板的左侧,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的左侧和下侧与第二C臂右侧的 导向槽的左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的上侧与第二C臂右 侧的导向槽的上壁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二下支撑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支板的 上表面或第二C臂的下表面上,第二下支撑限位滑块与第二C臂的下表面或支 板的上表面可滑动地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第一左下 支撑限位滑块、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所述第二支 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第二右上 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所述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第一左 下支撑限位滑块、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第二左上 支撑限位滑块、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第二右上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二右下支 撑限位滑块的形状均为圆弧状,

所述第一C臂位于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之间,所述第二C臂位于第二 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之间,在第一C臂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第一导向块, 所述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一左下支撑限位滑块均固定安装在第一导向板 的右侧,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的右侧与第一C臂的左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 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的下侧与第一C臂左侧的第一导向块的上壁可滑动地接 触,第一左下支撑限位滑块的上侧与第一C臂左侧的第一导向块的下壁可滑动 地接触,所述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均固定安装在第 二导向板的左侧,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的左侧与第一C臂的右侧壁可滑动地 接触,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的下侧与第一C臂右侧的第一导向块的上壁可滑 动地接触,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的上侧与第一C臂右侧的第一导向块的下壁 可滑动地接触,

所述第二C臂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左上支撑 限位滑块和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均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的右侧,第二左上 支撑限位滑块的右侧与第二C臂的左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 块的下侧与第二C臂左侧的第二导向块的上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左下支撑限 位滑块的上侧与第二C臂左侧的第二导向块的上壁可滑动地接触,所述第二右 上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均固定安装在第三导向板的左侧,第 二右上支撑限位滑块的左侧与第二C臂的右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右上支撑 限位滑块的下侧与第二C臂右侧的第二导向块的上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右下 支撑限位滑块的上侧与第二C臂右侧的第二导向块的下壁可滑动地接触。

可选的,第一左下支撑限位滑块的右侧与第一C臂的左侧壁可滑动地接触, 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的左侧与第一C臂右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左下支撑 限位滑块的右侧与第二C臂左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的左 侧与第二C臂右侧壁可滑动地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第一右支撑 限位滑块和第一下支撑限位滑块,所述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二左支撑限 位滑块、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二下支撑限位滑块,所述第一左支撑限位滑 块、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第一下支撑限位滑块、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第二 右支撑限位滑块和第二下支撑限位滑块的形状均为圆弧状,

所述第一C臂位于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之间,所述第二C臂位于第二 导向板和第三导向板之间,在第一C臂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 导向块,所述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导向板的右侧,第一左支撑 限位滑块的右侧与第一C臂的左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的下 侧与第一C臂左侧的第一导向块的上壁可滑动地接触,所述第一右支撑限位滑 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的左侧,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的左侧与第一C臂的右 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的下侧与第一C臂右侧的第一导向块 的上壁可滑动地接触,所述第一下支撑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支板的上表面或第 一C臂的下表面上,第一下支撑限位滑块与第一C臂的下表面或支板的上表面 可滑动地接触,

所述第二C臂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左支撑限 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的右侧,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的右侧与第二C臂 的左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的下侧与第二C臂左侧的第二导 向块的上壁可滑动地接触,所述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三导向板的 左侧,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的左侧与第二C臂的右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右 支撑限位滑块的下侧与第二C臂右侧的第二导向块的上壁可滑动地接触,所述 第二下支撑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支板的上表面或第二C臂的下表面上,第二下 支撑限位滑块与第二C臂的下表面或支板的上表面可滑动地接触,

所述第一导向块位于第一C臂的中部或下部,所述第二导向块位于第二C 臂的中部或下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包括第一C臂、第二C臂、 滑动及旋转座、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第一影像接收装置、第二X射线发生装 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所述第一C臂通过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 在滑动及旋转座上,所述第二C臂通过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滑 动及旋转座上;所述第一C臂的沿圆周方向的一端固定有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 所述第一影像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C臂的沿圆周方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二 C臂的沿圆周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 置。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C臂和第二C臂,并且第 一C臂通过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滑动及旋转座上,第二C臂通 过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滑动及旋转座上,第一C臂和第二C臂 可以相互独立的滑动,在工作时二者不会相互影响,并且相对于现有的双C臂 结构,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一C臂和第二C臂可以分别独立的拆卸, 维修方便;在手术操作时,可以分别独立的调整第一C臂和第二C臂,现对于 现有技术,能够减少手术风险和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实施例1);

图3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实施例2);

图4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实施例3);

图5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实施例4);

图6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实施例5);

图7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实施例6);

图8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实施例7);

图9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实施例8);

图中标记示意为:10-第一C臂;11-第二C臂;12-第一X射线发生装 置;13-第一影像接收装置;14-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15-第二影像接收装 置;20-滑动及旋转座;21-支板;22-第一导向板;23-左板;24-右板; 25-第三导向板;26-安装孔;27-第二导向板;30-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 31-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32-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33-第二右支撑限位滑 块;34-第一下支撑限位滑块;35-第二下支撑限位滑块;36-第一导向块; 37-第二导向块;38-导向槽;40-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1-第一左下支 撑限位滑块;42-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3-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4- 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5-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6-第二右上支撑限位 滑块;47-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双C臂结 构、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12、第一影像接收装置13、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14 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15;其中双C臂结构包括第一C臂10、第二C臂11、滑 动及旋转座20,第一C臂10通过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滑动及 旋转座20上,第二C臂11通过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滑动及旋 转座20上。

第一C臂10的沿圆周方向的一端固定有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12;第一影 像接收装置13设置于所述第一C臂10的沿圆周方向的另一端;第二C臂11 的沿圆周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14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 15。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12的X射线发射平面与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14的X 射线发射平面的交线为旋转轴线;旋转轴线在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12和第一 影像接收装置13的连线上。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12和第一影像接收装置13 能够在第一C臂10的带动下沿着该旋转轴线旋转,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14和 第二影像接收装置15能够在第二C臂11的带动下沿该旋转轴线旋转。

本实施例中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12和第一影像接收装置13构成第一成像 装置,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14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15构成第二成像装置,在 第一C臂10沿滑动及旋转座20滑动时,第一成像装置和第二成像装置之间能 形成不同的角度,以从多个方向对被检测物体进行成像;由于第一C臂10和第 二C臂11的旋转轴线相同,保证了所述第一成像装置和第二成像装置具有相同 的旋转轴线,以实现对目标物体进行双平面多角度成像。

图2为滑动及旋转座与第一、第二C臂组装状态的横截面图,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滑动及旋转座20包括支板21、第一导向板22、第二导向板27和第 三导向板25。支板21呈圆弧状,支板21的内表面为弧形面,第一导向板22、 第二导向板27和第三导向板25的形状也为圆弧状。第一导向板22、第二导向 板27和第三导向板25均固定安装在支板21的内表面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导 向板22、第二导向板27、第三导向板25与支板21为一体结构。第一导向板 22、第二导向板27和第三导向板25相互平行,第二导向板27位于第一导向板 22和第三导向板25之间。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导向板27中部开设有矩形槽,从而使第二 导向板27形成相互平行的左板23和右板24。

第一C臂10通过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导向板22和第 二导向板27上,第二C臂11通过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导 向板27和第三导向板25上。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C臂10和第二C臂11的横截面形状均为 “回”字形,在第一C臂10和第二C臂11与支板21相对的表面上均开设有安 装孔26,位于第一C臂10上的安装孔26与第一C臂10或的内腔连通,位于 第二C臂11上的安装孔26与第二C臂11或的内腔连通。第一C臂10上安装 孔26的宽度d1小于第一C臂10的内腔的宽度d2,第二C臂11上安装孔26 的宽度小于第二C臂11的内腔的宽度。第一导向板22和左板23插入第一C 臂10的内腔中,第三导向板25和右板24插入第二C臂11的内腔中。

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30和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 31。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32和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 33。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30、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31、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 32和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33的形状均为圆弧状、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30固定安装在第一导向板22的左侧,且第一左支撑 限位滑块30的左侧、上侧和下侧与第一C臂10的内腔的左壁、上壁和下壁可 滑动地接触;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31固定安装在左板23的右侧,且第一右支 撑限位滑块31的右侧、上侧和下侧与第一C臂10的内腔的右壁、上壁和下壁 可滑动地接触。

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32固定安装在右板24的左侧,且第二左支撑限位滑 块32的左侧、上侧和下侧与第二C臂11的内腔的左壁、上壁和下壁可滑动地 接触;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33固定安装在第三导向板25的右侧,且第二右支 撑限位滑块33的右侧、上侧和下侧与第二C臂11的内腔的右壁、上壁和下壁 可滑动地接触。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和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均采用摩擦系数小 的材料制作,如陶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双C臂结构如图3所 示,滑动及旋转座包括支板21、第一导向板22、第二导向板27和第三导向板 25。支板21呈圆弧状,支板21的内表面为弧形面,第一导向板22、第二导向 板27和第三导向板25的形状也为圆弧状。第一导向板22、第二导向板27和 第三导向板25均固定安装在支板21的内表面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板22、 第二导向板27、第三导向板25与支板21为一体结构。第一导向板22、第二导 向板27和第三导向板25相互平行,第二导向板27位于第一导向板22和第三 导向板25之间。

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30和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 31,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32和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 33,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30、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31、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 32和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33的形状均为圆弧状,并且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第一C臂10和第二C臂均具有矩形的空腔,第一C臂10位于第一导向板 22和第二导向板27之间,第二C臂11位于第二导向板27和第三导向板25之 间。在第一C臂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38。第一左支撑限位 滑块30固定安装在第一导向板22的右侧,且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30的右侧、 上侧和下侧与第一C臂10左侧的导向槽38的右壁、上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 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31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7的左侧,且第一右支撑限位 滑块31的左侧、上侧和下侧与第一C臂10右侧的导向槽38的左壁、上壁和下 壁可滑动地接触。

第二C臂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38。第二左支撑限位滑 块32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7的右侧,且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32的右侧、上 侧和下侧与第二C臂11左侧的导向槽的右壁、上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 右支撑限位滑块33固定安装在第三导向板25的左侧,且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 33的左侧、上侧和下侧与第二C臂11右侧的导向槽的左壁、上壁和下壁可滑 动地接触。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和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均采用摩擦系数 小、耐磨的材料制作,如黄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双C臂结构不同,如图4所示,本实 施例中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0、第一左下支撑限位 滑块41、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2和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3。第二支撑及 限位装置包括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4、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5、第二右上 支撑限位滑块46和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7。即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包括第 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0和第一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1,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包 括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2和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3,第二左支撑限位滑 块包括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4和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5,第二右支撑限 位滑块包括第二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6和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7,第一左上 支撑限位滑块40和第一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1之间具有间距,第一右上支撑限 位滑块42和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3之间具有间距,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 44和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5之间具有间距,第二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6和第 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7之间具有间距。

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0、第一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1、第一右上支撑限位 滑块42、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3、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4、第二左下支 撑限位滑块45、第二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6和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7的形状 均为圆弧状,且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第一C臂10和第二C臂均具有矩形的空腔,第一C臂10位于第一导向板 22和第二导向板27之间,第二C臂11位于第二导向板27和第三导向板25之 间。在第一C臂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38,第一左上支撑限 位滑块40和第一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1均固定安装在第一导向板22的右侧,第 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0和第一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1之间存在间距,从而减小 对C臂的加工尺寸要求,降低C臂的加工难度。

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0的右侧和上侧与第一C臂10左侧的导向槽的右 壁和上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1的右侧和下侧与第一C臂 10左侧的导向槽的右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

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2和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3均固定安装在第二 导向板27的左侧,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2和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3之间 存在间距。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2的左侧和上侧与第一C臂10右侧的导向 槽的左壁和上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3的左侧和下侧与第一 C臂10右侧的导向槽的左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

第二C臂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 44和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5均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7的右侧,第二左上 支撑限位滑块44和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5之间存在间距,第二左上支撑限 位滑块44的右侧和上侧与第二C臂11左侧的导向槽的右壁和上壁可滑动地接 触,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5的右侧和下侧与第二C臂11左侧的导向槽的右 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6和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 47均固定安装在第三导向板25的左侧,第二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6和第二右下 支撑限位滑块47之间存在间距,第二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6的左侧和上侧与第 二C臂11右侧的导向槽的左壁和上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 47的左侧和下侧与第二C臂11右侧的导向槽的左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双C臂结构不同,如图5所示,本实 施例中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30、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 31和第一下支撑限位滑块34,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 32、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33和第二下支撑限位滑块35。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 30、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31、第一下支撑限位滑块34、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 32、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33和第二下支撑限位滑块35的形状均为圆弧状,且 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第一C臂10和第二C臂11均具有矩形的空腔,第一C臂10位于第一导向 板22和第二导向板27之间,第二C臂11位于第二导向板27和第三导向板25 之间。在第一C臂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38,第一左支撑限 位滑块30固定安装在第一导向板22的右侧,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30的右侧和 下侧与第一C臂10左侧的导向槽的右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左支撑限位 滑块30的上侧与第一C臂10左侧的导向槽的上壁之间存在间距。第一右支撑 限位滑块31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7的左侧,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31的左侧 和下侧与第一C臂10右侧的导向槽的左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右支撑限 位滑块31的上侧与第一C臂10右侧的导向槽的上壁之间存在间距,第一下支 撑限位滑块34固定安装在支板21的上表面或第一C臂10的下表面上,第一下 支撑限位滑块34与第一C臂10的下表面或支板21的上表面可滑动地接触。

第二C臂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38,第二左支撑限位滑 块32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7的右侧,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32的右侧和下侧 与第二C臂11左侧的导向槽的右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 32的上侧与第二C臂11左侧的导向槽的上壁之间存在间距。第二右支撑限位 滑块33固定安装在第三导向板25的左侧,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33的左侧和下 侧与第二C臂11右侧的导向槽的左壁和下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右支撑限位滑 块33的上侧与第二C臂11右侧的导向槽的上壁之间存在间距。第二下支撑限 位滑块35固定安装在支板21的上表面或第二C臂11的下表面上,第二下支撑 限位滑块35与第二C臂11的下表面或支板21的上表面可滑动地接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双C臂结构不同,如图6所示,本实 施例中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0、第一左下支撑限位 滑块41、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2和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3,第二支撑及 限位装置包括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4、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5、第二右上 支撑限位滑块46和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7。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0、第 一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1、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2、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 43、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4、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5、第二右上支撑限位 滑块46和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7的形状均为圆弧状,且横截面形状均为矩 形。

第一C臂10和第二C臂11均具有矩形的空腔,第一C臂10位于第一导向 板22和第二导向板27之间,第二C臂11位于第二导向板27和第三导向板25 之间。在第一C臂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第一导向块36,第一导向块 36位于第一C臂10的下部。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0和第一左下支撑限位滑 块41均固定安装在第一导向板22的右侧,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0的右侧与 第一C臂10的左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0的下侧与第一 C臂10左侧的第一导向块36的上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1 的上侧与第一C臂10左侧的第一导向块36的下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右上支 撑限位滑块42和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3均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7的左 侧,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2的左侧与第一C臂10的右侧壁可滑动地接触, 第一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2的下侧与第一C臂10右侧的第一导向块36的上壁可 滑动地接触,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3的上侧与第一C臂10右侧的第一导向 块36的下壁可滑动地接触。

第二C臂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第二导向块37,第二导向块37位 于第二C臂11的下部。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4和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5 均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7的右侧,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4的右侧与第二 C臂11的左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左上支撑限位滑块44的下侧与第二C臂 11左侧的第二导向块37的上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5的上 侧与第二C臂11左侧的第二导向块37的上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右上支撑限 位滑块46和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7均固定安装在第三导向板25的左侧,第 二右上支撑限位滑块46的左侧与第二C臂11的右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右 上支撑限位滑块46的下侧与第二C臂11右侧的第二导向块37的上壁可滑动地 接触,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7的上侧与第二C臂11右侧的第二导向块37 的下壁可滑动地接触。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导向块36位于第一 C臂10的中部,第二导向块37位于第二C臂11的中部,第一左下支撑限位滑 块41的右侧与第一C臂10的左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3 的左侧与第一C臂10右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左下支撑限位滑块45的右侧 与第二C臂11左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右下支撑限位滑块47的左侧与第二 C臂11右侧壁可滑动地接触。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双C臂结构不同,如图8所示,本实 施例中第一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30、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 31和第一下支撑限位滑块34,第二支撑及限位装置包括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 32、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33和第二下支撑限位滑块35。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 30、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31、第一下支撑限位滑块34、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 32、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33和第二下支撑限位滑块35的形状均为圆弧状,且 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第一C臂10位于第一导向板22和第二导向板27之间,第二C臂11位于 第二导向板27和第三导向板25之间。在第一C臂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固 定安装有第一导向块36,第一导向块36位于第一C臂10的中部。第一左支撑 限位滑块30固定安装在第一导向板22的右侧,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30的右侧 与第一C臂10的左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左支撑限位滑块30的下侧与第一 C臂10左侧的第一导向块36的上壁可滑动地接触。

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31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7的左侧,第一右支撑限 位滑块31的左侧与第一C臂10的右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右支撑限位滑块 31的下侧与第一C臂10右侧的第一导向块36的上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一下支 撑限位滑块34固定安装在支板21的上表面或第一C臂10的下表面上,第一下 支撑限位滑块34与第一C臂10的下表面或支板21的上表面可滑动地接触。

第二C臂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第二导向块37,第二导向块37位 于第二C臂11的中部。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32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7的右 侧,第二左支撑限位滑块32的右侧与第二C臂11的左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 二左支撑限位滑块32的下侧与第二C臂11左侧的第二导向块37的上壁可滑动 地接触。第二右支撑限位滑块33固定安装在第三导向板25的左侧,第二右支 撑限位滑块33的左侧与第二C臂11的右侧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右支撑限位 滑块33的下侧与第二C臂11右侧的第二导向块37的上壁可滑动地接触。第二 下支撑限位滑块35固定安装在支板21的上表面或第二C臂11的下表面上,第 二下支撑限位滑块35与第二C臂11的下表面或支板21的上表面可滑动地接触。

实施例8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导向块36位于第一 C臂10的下部,第二导向块37也位于第二C臂11的下部。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 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 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