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的短外鞘管推送系统

一种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的短外鞘管推送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经内镜置入胆道金属支架的短外鞘管推送系统,包括支架推送装置和固定装置,推送装置经内镜沿导丝将支架部分置于病变部位,并以固定装置将推送装置固定于内镜活检口处。推送装置包括头端、内芯、副管、主管、滑杆、尾端、导丝腔、注水管、支架、短外鞘管、连接线及工形环;支架设于内芯与短外鞘管形成的空腔内;短外鞘管的长度大于支架的长度且小于副管的长度;滑杆外周套有工形环,工形环与短外鞘管通过连接线连接;操作时,以固定装置将推送装置的主管部分固定于内镜活检口处,执行手术者单手拉动工形环使其沿滑杆滑动,连接线带动短外鞘管移动并套接在副管上,从而实现单人操作准确释放支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105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医科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777443.1

  • 发明设计人 刘冰熔;杜冰;刘中宏;金世柱;

    申请日2014-12-15

  • 分类号A61F2/97;

  • 代理机构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孙皓晨

  • 地址 15008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09: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30

    授权

    授权

  • 2015-05-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2/97 申请日:20141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内镜置入胆道支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经内镜置入胆道金 属支架的短外鞘管推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内镜置入消化道金属支架已经成为治疗许多恶性及良性病变的主要 方法。消化道支架自问世以来,其明显的治疗效果与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被医学界 所认可。现有的消化道支架释放推送器,一般由调节柄、固定柄、手柄、外鞘管、 内芯等零部件组成,推送器外鞘管和内芯间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二者可作相对滑 动,支架放置于外管与内芯形成的腔内。释放支架时,需由助手固定内芯,并将外 鞘管回拉,使外鞘管逐渐回撤,将包裹在外鞘管内的压缩支架逐渐释放张开。支架 释放过程中,需保证内芯及支架与病变的相对位置不变,以保证将支架准确释放在 病变部位。因外鞘管较长,且置于内镜操作管道内,其所受摩擦力较大,因此在助 手回拉外鞘管时,需术者以同样的速度将外鞘管自操作管道内拔出,否则将会由于 相对运动致使内芯向前移动,从而导致支架偏离预定的置入部位。因此,现有金属 支架释放推送器,操作难度大,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要求操作者与助手密切配 合,才能控制支架与外鞘管的相对运动,以保持金属支架不发生大的位置变化。在 此过程中,稍有不慎则将导致释放的支架偏离甚至脱落,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因此,如何进行单人操作,以及如何在准确定位之后将支架简单而精确地释放 于目标位置,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由该推送装置和固定装置组成的经内镜置入胆 道金属支架的短外鞘管推送系统,以在定位之后将支架简单精确地释放于目标位 置,并且实现单手即可操作,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操作成功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经内镜置入胆道金属支架的短外鞘管推送系统。该推送系统包 括推送装置和固定装置。

所述推送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头端、内芯、副管、主管、滑杆和尾端,及通过 连接线连接的短外鞘管和工形环,以及设在所述内芯外围的支架,其中,

在所述头端的顶部设有导丝入口和注水管出水口;

所述头端、所述内芯、所述副管与所述主管为一体的结构,且所述内芯的外径 小于所述副管的外径,所述副管的外径小于所述主管的外径;

所述短外鞘管包裹于所述内芯外周并与所述内芯之间形成空腔,以便于所述支 架释放前容置于该空腔内;

所述短外鞘管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架的长度且小于所述副管的长度;

所述副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短外鞘管的内径,且所述副管内部两侧设有凹陷的T 形纵向滑槽,所述短外鞘管尾部设有嵌入所述T形纵向滑槽的T形扣,所述T形 扣上设置的T形扣连接线附着点与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

所述主管的外径等于或大于所述短外鞘管的外径;

沿设在所述头端的所述导丝入口向尾侧延伸并依次经过所述头端、所述内芯、 所述副管、所述主管及设在所述主管上的导丝出口为一长圆柱形通道,该长圆柱形 通道为导丝腔;所述导丝出口设在所述主管近头侧的管壁上,为所述导丝腔从所述 主管伸出时与所述主管管壁的交点;

所述滑杆的外径大于所述主管的外径;所述滑杆两侧设置凹陷的滑道,所述工 形环套设在所述滑杆的外周,所述工形环内侧设有凸向所述凹陷的滑道的凸舌,以 便所述工形环沿所述滑杆滑动;所述凸舌头侧设有凸舌连接线附着点,以供连接并 固定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

所述连接线起始于所述短外鞘管尾部的所述T形扣,依次经过所述副管内部两 侧的所述T形纵向滑槽和设在所述主管内的连接线管,穿过设于所述主管尾部管壁 的主管出线口和设于所述滑杆顶部的滑杆过线孔,最终连接于所述凸舌的连线附着 点,以便所述工形环沿所述滑杆向尾侧滑动时通过所述连接线带动所述短外鞘管沿 所述副管向尾侧滑动;

所述尾端设有注射口以外接注射器头;

自所述头端的所述注水管出水口起,贯通所述头端、所述内芯、所述副管、所 述主管、所述滑杆及所述尾端,直至所述注射口设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用于从所 述注射口注入造影剂以通过所述造影剂从所述注水管出水口排出从而确定所述头 端的位置。

其中,所述滑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副管的长度。

其中,所述内芯两端涂覆有不透X射线标记层,以通过X射线确定所述内芯 及所述支架的位置。

所述固定装置,用于衔接内镜活检口并固定所述主管及导丝,包括固定帽和固 定卡扣,其中:

所述固定帽中央设有可收缩活检通道,以供将所述推送装置套接在内镜活检口 上;所述可收缩活检通道中部环设薄胶膜,所述薄胶膜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密封作用, 用于阻止活检孔道内气体及内容物反流的作用,当所述推送装置的所述主管及导丝 穿过所述可收缩活检通道,将所述薄胶膜中间刺破;所述可收缩活检通道外侧壁至 所述薄胶膜上方设有一呈楔形纵向设置的导丝槽,用于固定从所述导丝出口穿出的 导丝;所述固定帽底端设有用于衔接内镜活检口的活检口槽及用于卡住内镜活检口 的环状硬橡胶圈;

所述固定卡扣包括U形槽、扳扣和扣环,其中所述U形槽和所述扳扣分别固 定于所述导丝槽两侧,所述扳扣可通过主轴翻转,所述扣环为长方形中空环,其一 侧嵌入所述扳扣两侧的侧轴孔并带动所述扳扣沿主轴翻转,将所述扳扣及所述扣环 翻转使所述扣环扣住所述U形槽后扳回所述扳扣使其被所述固定卡扣锁紧,从而 使所述可收缩通道收缩固定所述主管以及使所述导丝槽压紧固定导丝。

其中,所述固定卡扣与所述固定帽为一体的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单手操作上述的推送装置或推送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拇指压住所述尾端,至少两根手指分别扳住所述工形环的两侧缓慢地向拇指靠 拢,所述工形环通过所述连接线带动所述短外鞘管移动至所述副管上,从而使所述 支架失去外围压力而膨胀释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提供的经内镜置入胆道金属支架的短外鞘管推送系统,将传统上覆盖支 架推送器全程的外鞘管改变为可只比支架略长的短外鞘管,将推送器分设主管和副 管,固定装置固定主管部分,短外鞘管短于副管且可套在副管上;释放支架时,在 体外通过固定装置将推送装置固定于内镜活检孔内,保持推送装置支架与内芯所在 位置的固定;通过术者单手外拉工形环,使短外鞘管向后退出支架部分即可;因外 鞘管较短,故在其退出内芯及支架过程中不会对支架内芯造成移位影响,直至支架 完整而准确地释放,从而使支架释放变得简单、准确、安全并可单人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 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 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 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由头端、内芯、副管、主管、滑杆和尾端 组成的主体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的短外鞘管与工形环通过连接线连接的示 意图;

图1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要推送的支架侧视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支架释放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A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支架释放前的短外鞘管包围的支架与内 芯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A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支架释放前短外鞘管尾部与副管套接的 横截面示意图;

图2A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支架释放前副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A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支架释放前主管头侧有导丝腔部分的横 截面示意图;

图2A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支架释放前主管尾侧无导丝腔部分的横 截面示意图;

图2A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支架释放前工形环与滑杆套接的横截面 示意图;

图2A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支架释放前滑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工形环被后拉短外鞘管后移支架释放后的 结构示意图;

图2B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支架释放后支架与内芯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B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支架释放后短外鞘管与副管套接的横截 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非固定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固定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和导丝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内镜活检口的示 意图。

其中,附图只是结构示意,不同附图间的尺寸与实物比例不同,其具体尺寸关 系详见本说明书的文字记载。

附图标记说明:1-头端;2-内芯;3-副管;4-主管;5-滑杆;6-尾端;7-短外鞘 管;8-连接线;9-工形环;10-支架;11-导丝入口;12-注水管出水口;13-导丝腔; 14-注水管;15-不透X射线标记层;16-T形扣;17-T形扣连接线附着点;18-T形 纵向滑槽;19-主副管交界;20-导丝出口;21-连接线管;22-主管出线口;23-滑杆 过线孔;24-滑道;25-凸舌;26-凸舌连接线附着点;27-注水管入水口;28-注射口; 29-固定帽;30-可收缩活检通道;31-活检口槽;32-环状硬橡胶圈;33-薄胶膜;34- 导丝槽;35-扳扣;36-主轴;37-侧轴孔;38-扣环;39-U形槽;40-内镜;41-内镜 活检口;42-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 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经内镜置入胆道金属支架的短外鞘管推送系统,包括推送装 置和固定装置,推送装置用于承载支架并将其经内镜送入胆道待放置支架处,并在 支架到达胆道待放置支架的准确位置后,通过操作者单手回拉工形环从而带动支架 周围所设的短外鞘管上移而使支架释放;固定装置用于将插入固定帽的推送装置中 的主管固定于内镜活检口处。

请参阅图1A~图1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各结构主体形态分解示意 图。

如图1A~图1C所示,推送装置包括主体部分、套管系统和支架10,其中如图 1A所示的主体部分包括头端1、内芯2、副管3、主管4、滑杆5和尾端6,如图 1B所示的外套管系统包括短外鞘管7、连接线8、工形环9,短外鞘管7与工形环 9通过连接线8相连接,图1C中的支架10为释放后扩张状态下的侧视图。在实施 操作之前,支架10已被压缩并包裹住内芯2且被短外鞘管7包裹,工形环被套接 在滑杆5外。

请参阅图2A,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支架释放前的结构示意图。 同时请一并参阅图2A1~图2A7支架释放前的推送装置各部分横截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支架释放前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头端1、 内芯2、支架10、短外鞘管7、连接线8、副管3、主管4、滑杆5、工形环9及尾 端6。如图2A所示,头端1的顶部设有导丝入口11和注水管出水口12,两者分别 连接导丝腔13和注水管14;其中导丝腔13为沿设在头端1的导丝入口11向尾部 延伸并依次经过头端1、内芯2、副管3、主管4至设在主管4上的导丝出口20的 长圆柱形通道,导丝出口20设在主管4近顶部的管壁上,为导丝腔13从主管4伸 出时与主管4管壁的交点,导丝腔13供导丝42由导丝入口11穿过导丝腔13并从 导丝出口20穿出;注水管14自头端1的注水管出水口12起,贯通头端1、内芯2、 副管3、主管4、滑杆5,直至尾端6上设置的注射口,注射口28可以外接注射器 头,用于从注射口28注入造影剂以通过所述造影剂从注水管出水口12排出从而确 定头端1的位置。头端1的尾部与内芯2相连接,内芯2设于短外鞘管7的中央, 支架10设于内芯2与短外鞘管7形成的空腔内;头端1、内芯2、副管3与主管4 为一体的结构,且内芯2的外径小于副管3的外径,副管3的外径小于主管4的外 径;主管4的外径等于或大于短外鞘管7的外径;图2A1所示为短外鞘管包裹支架 与内芯的横截面示意图,在内芯2的截面上可见导丝腔13和注水管14的横截面; 副管3的外径小于主管4的外径;副管3的外径小于短外鞘管7的内径。图2A2 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送装置支架释放前短外鞘管与副管套接的横截面示意 图,如图2A2所示,副管3两侧设有凹陷的T形纵向滑槽18,短外鞘管7尾部设 有T形扣16,T形扣16嵌入副管3的T形纵向滑槽18,且T形扣16尾部所设的 T形扣连线附着点17与连接线8连接;图2A3所示为不被短外鞘管7套接的副管 3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2A3所示,可见导丝腔13、注水管14、T形纵向滑 槽18及其内部的连接线8的横截面;在该实施例中,主管4的外径等于短外鞘管7 的外径,以使短外鞘管7向尾侧移动时不会沿主管4继续移动,而只移动到副管3 上。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主管4的外径也可以大于短外鞘管7的外径。在主 副管交界19处,副管3尾部的T形纵向滑槽18与主管4的连接线管21顶部贯通, 以容纳连接短外鞘管7的连接线8;连接线8依次经过副管3内部两侧的T形纵向 滑槽18和设在主管4内的连接线管21,连接线管21经过主管4的横截面示意图如 图2A4(有导丝腔主管部分)和2A5(无导丝腔主管部分)所示。如图2A、2A4 及2A5所示,连接线管21向尾侧延伸至主管4近尾部侧管壁上的主管出线口22, 主管出线口22为连接线管21从主管4伸出的交点;主管4与滑杆5连接,且滑杆 5直径大于主管4外径;滑杆5两侧设置凹陷的滑道24,滑杆5顶部设有滑杆过线 孔23;滑杆5外周环套有工形环9,工形环9中央的空洞设有凸向滑杆5两侧滑道 24的凸舌25,凸舌25顶部设有凸舌连线附着点26,以供连接并固定从主管出线口 22和滑杆过线孔23穿过的连接线8,以便工形环9沿滑杆5滑动时带动短外鞘管7 沿副管3滑动,如图2A6所示,为工形环顶部的横截面示意图;滑杆5尾部连接尾 端6,注射口28设在尾端6的尾部以连接注射器,注射口28通过注水管入水口27 与滑杆5内的注水管14相连通;图2A7所示为滑杆5的横截面示意图。

内芯2两端涂覆有不透X射线标记层1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不透X 射线标记层15为不透X射线的涂层金属标记,以通过在X射线下确定该标记的位 置从而判断内芯4及支架7的位置。

本发明的推送装置在使用时,可实现单人单手单手操作:拇指压住尾端6,至 少两根手指分别扳住工形环9的两侧缓慢地向拇指靠拢,工形环9在滑杆5的滑道 上移动,并通过连接线8带动短外鞘管7移动至副管3上,从而使支架10失去外 围压力而膨胀释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短外鞘管可以设置为比所述支架略长,且不会套在 主管之上,这样在释放支架时不会对支架内芯造成移位影响,直至支架完整而准确 地释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副管的长度。

请参阅图3A及3B,图3A及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示意图。本发 明的经内镜置入胆道金属支架的短外鞘管推送系统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帽和固定 卡扣。

为具体了解图3所示固定装置,请结合参阅图4,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 施例的固定装置将推送装置的主管及穿出推送装置的导丝固定在内镜活检口的示 意图。

如图3A所示,为固定帽27在非固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固定帽29中央设 有可收缩活检通道30,以供套接在内镜活检口41上,见图4;可收缩活检通道30 中部环设薄胶膜33,用于阻止活检孔道内气体及内容物反流的作用,使用时可被相 关器械刺破以使导丝42和主管4通过,且有良好的密封作用;可收缩活检通道30 外侧至薄胶膜33上方设有一类楔形纵向导丝槽34,用于固定从推送装置穿出的导 丝42,见图4;固定帽29底端设有衔接内镜活检口41的活检口槽31及卡住内镜 活检口41的环状硬橡胶圈32;固定卡扣包括U形槽39、扳扣35和扣环38,其中 U形槽39和扳扣35分别固定于导丝槽34两侧,扳扣35可通过主轴36翻转,扣 环38呈长方形中空环,其一侧嵌入扳扣35两侧的侧轴孔37并可沿轴翻转;如图 3B所示,为固定帽27在固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将扣环38翻转扣住U形槽39 后可扳动扳扣35使固定卡扣锁紧并使可收缩通道30收缩并固定主管4,见图4。

具体实施时,先将固定帽29的活检口槽31扣在内镜活检口41上,环设在活 检口槽31周围的环状硬橡胶圈32可以保证固定帽29与内镜活检口41的紧密扣合, 使活检口41牢固地嵌入活检口槽31之中。进一步地,通过内镜40确定待放置支 架的胆道位置,将导丝42的顶部从固定帽29的可收缩活检通道30中插入,导丝 42刺破薄胶膜33并进入内镜活检口41,沿内镜活检管道继续插入导丝42,直至超 过待放置支架的胆道位置。将导丝42末端插入头端1的导丝入口11,导丝42沿导 丝腔13穿过头端1、内芯2和副管3,并从主管4侧壁的导丝出口20穿出。进一 步地,沿导丝42将头端1送入固定帽29的可收缩活检通道30,直至主管4导丝出 口20之前的部分完全进入可收缩活检通道30中,此时导丝42从可收缩活检通道 30中显露出来的部分与主管4并列处于可收缩活检通道30中。将从可收缩活检通 道30中显露出来的导丝42嵌入固定帽29侧方的导丝槽34内予以固定,以防止导 丝42在推送支架过程中移位。

进一步地,在内镜下观察短外鞘管7的位置,同时,在X射线下观察内芯2 两端的不透X射线标记层15的位置,将内芯2及支架10调整至待放置支架的目标 位置,还可以通过从注射口28注入造影剂,造影剂通过注水管14从注水管出水口 12排出来确定头端1所在的位置,从而将内芯2及支架10调整至待放置支架的目 标位置。目标位置调整好后,将固定装置固定卡扣的扣环38和扳扣35翻转使扣环 38扣住U形槽39,再反向扳动扳扣35使固定卡扣锁紧,固定卡扣锁紧后的状态如 图3B所示,使可收缩通道30收缩,从而夹紧并固定主管4。

进一步地,在将固定装置固定在内镜活检口41上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推送装 置和导丝后,操作者以一手拇指抵住尾端6,食指与中指扣住工形环9缓慢向后拉, 工形环9在滑杆5的滑道上移动,凸舌25顶部的凸舌连线附着点26牵动连接线8, 连接线8带动短外鞘管7的T形扣16沿副管3内部两侧设置的T形纵向滑槽18 向后移动,使短外鞘管7慢慢脱离支架10所在的位置,并套在外径小于其内径的 副管3上。支架10失去了短外鞘管7的束缚后开始自行膨胀扩张。当短外鞘管7 尾部移动到主副管交界19位置时,碰到外径等于或大于其外径的主管4,遇到障 碍,不能继续上移,操作者停止向上拉动工形环9。此时短外鞘管7已完全脱离支 架10并完全套在副管3上,支架10失去了短外鞘管7的包裹而膨胀扩张至完全释 放于目标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线8与短外鞘管7尾部的T形扣16紧密嵌合, 在副管3内部两侧的T形纵向滑槽18内及主管4中的连接线管21内贯穿副管3和 主管4,连接线8从主管出线口22及滑杆过线孔23穿过并紧密嵌合于工形环9的 凸舌连线附着点26上,确保在牵拉过程中运行流畅且不会断裂。推送装置的滑杆5 及副管3的长度均比外鞘管7略长,这样可以确保短外鞘管7有足够的行程向后移 动以脱离支架10的位置,保证支架10的完全释放。本实施例中短外鞘管7的外径 与主管4的外径相同,短外鞘管7沿副管3后移到主副管交界19时会被卡住,而 不会套在主管4外。

支架成功释放后,用力将固定帽29拔出,即同时将导丝42及推送装置一并从 内镜活检孔内撤出,结束支架推送整个过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 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 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 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 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 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