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TGF-β1受体阻断剂在制备预防包虫病复发的药物中应用

TGF-β1受体阻断剂在制备预防包虫病复发的药物中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TGF-β1受体阻断剂在制备预防包虫病复发的药物中应用。申请人的研究显示,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在应用TGF-β1受体阻断剂后下游分子Smad2/3磷酸化蛋白表达下降,NK细胞活性受体NKG2D表达增加,NK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率恢复,NK细胞的活性与其活性受体NKG2D的相关性分析的表达呈正相关,CD4+/CD8+T细胞比值升高,CD4+CD25+T细胞数量减少,因此利用TGF-β1受体阻断剂在临床上可有效用于预防包虫病的复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908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陈雪玲;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71911.X

  • 发明设计人 陈雪玲;吴向未;印双红;

    申请日2014-10-23

  • 分类号A61K31/517(20060101);A61K31/4439(20060101);A61K45/00(20060101);A61P33/1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85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董芙蓉

  • 地址 8320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北二路32小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04: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1/517 授权公告日:20170616 终止日期:20181023 申请日:201410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6-16

    授权

    授权

  • 2015-05-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517 申请日:2014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用于预防包虫病复发的方法,具体的是涉及TGF-β1受体阻断剂在制备预防包虫病复发的药物中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包虫病,学名棘球蚴病(Ehcniocococsis),是细粒棘球蚴绦虫幼虫寄生于人体及某些动物体内所致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引起人体包虫病的棘球蚴绦虫主要有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两种。囊性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肝、肺等脏器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因此包虫病己成为全球性的影响公共健康的问题。

针对包虫病的治疗,本领域已发展出了多种治疗方案,主要是以外科手术为主,内科药物化疗为辅的方法。但此方法有许多弊端,如手术治疗对人体损伤较大,且易复发;内科药物如甲苯咪唑或阿苯哒唑等药物进行化疗,可产生很多的毒副作用,有的患者不能耐受,或产生耐药性。然而,包虫病与其他寄生虫病一样,是一个慢性感染过程,其对宿主的作用也是慢性而持久的过程,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致病的免疫机制十分复杂,加之此病发病隐匿,多数患者都是因包虫病的并发症而来医院就诊。

综合目前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来看,如何解决包虫病的复发问题已经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申请人深入研究了包虫病发病的生物学机理以及发病过程中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制,发现人或动物体在感染细粒棘球蚴后,包虫本身和其代谢产物可引起宿主体内一系列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改变,从而通过改变宿主的细胞因子产生数量和/或种类来逃避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因此如果能够有效阻止包虫虫体的免疫逃逸,将能够有效防止包虫病的复发。

具体地说,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TGF-β1受体阻断剂在制备预防包虫病复发的药物中应用。

具体地说,上述的TGF-β1受体阻断剂用来阻断TGF-β的信号传导途径,包括SB-431542、SB-505124和SB-525334等,优选为SB-525334。

申请人进行的实验显示,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在应用TGF-β1受体阻断剂后下游分子Smad2/3磷酸化蛋白表达下降,NK细胞活性受体NKG2D表达增加,NK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率恢复,NK细胞的活性与其活性受体NKG2D的相关性分析的表达呈正相关,CD4+/CD8+T细胞比值升高,CD4+CD25+T细胞数量减少,因此利用TGF-β1受体阻断剂在临床上可有效用于预防包虫病的复发。

附图说明

图1为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B-525334对E.g早期期感染小鼠Smad2,p Smad2和β-actin蛋白水平的表达的影响,A为电泳结果,B、C为吸光度数据;其中,PSC:原头节;SB:TGF-β1受体阻断剂(SB-525334)。

图2为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B-525334对E.g早期期感染小鼠Smad3,p Smad3和β-actin蛋白水平的表达的影响,A为电泳结果,B、C为吸光度数据;其中,PSC:原头节;SB:TGF-β1受体阻断剂(SB-525334)

图3为流式细胞术检测SB-525334对E.g早期感染BALB/c小鼠NK细胞的影响,其中,A为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活性受体NKG2D的结果;B为流式检测各组NKG2D结果统计分析,PSC+SB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它组;C为LDH法检测各组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统计分析,PSC+SB组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组;D为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与其活性受体NKG2D的相关性分析,R2=0.751;其中,PSC:原头节;SB:TGF-β1受体阻断剂(SB-525334);PSC+SB组分别与PSC、PBS+SB、PBS组比较*:P<0.05,**:P<0.001。

图4为FCM检测SB-525334对E.g早期感染BALB/c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A:流式细胞仪检测E.g早期感染BALB/c小鼠CD4+/CD8+T细胞的1次流式结果;B:流式检测各组CD4+T细胞比率结果统计分析图,PSC+SB组均低于于其它组;C:流式检测各组CD8+T细胞比率结果统计分析图,PSC+SB组均高于其它组;D:各组CD4+/CD8+T细胞比值结果统计分析图,PSC+SB组显著低于其它组;其中,PSC:原头节;SB:TGF-β1受体阻断剂(SB-525334);PSC+SB组分别与PSC、PBS+SB、PBS组比较*:P<0.05,**:P<0.001。

图5为FCM检测SB-525334对E.g早期感染BALB/c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的影响,A:流式细胞仪检测E.g早期感染BALB/c小鼠CD4+CD25+T细胞的流式结果;B:CD4+CD25+T细胞流式结果统计分析,PSC+SB组CD4+/CD8+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PSC组;PSC:原头节;SB:TGF-β1受体阻断剂(SB-525334); PSC+SB组分别与PSC、PBS+SB、PBS组比较*:P<0.05,**:P<0.0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本发明受体阻断抑制剂的效果,进行了如下实验。

1.1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制备

从感染细粒棘球蚴病的羊肝上,无菌抽取无钙化、无感染、全整的单囊型细粒棘球蚴包囊内容物置于无菌离心管内,原头节(Protoscole,PSC)自然沉淀,再用含有100IU/ml青霉素和链霉素双抗的无菌PBS(pH=7.3)中漂洗2-3次,除去育囊碎片使其自然沉淀,0.5%伊红染色5min,在显微镜下鉴定具有活性的虫体数(>90%),用含双抗的无菌PBS稀释制成含有原头节10000个/ml的原头节悬液,备用。

1.2建立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将16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4组:

SB+PSC:腹腔接种浓度为10000个/ml原头节,加入100IU/ml青霉素和100IU/ml链霉素0.2ml/只;从接种前一天开始,到接种的第9天,每天灌胃TGF-β1受体阻断剂(SB-525334),浓度为200mg/L、灌胃量10mg/Kg。

SB+PBS:腹腔接种PBS加入100IU/ml青霉素和100IU/ml链霉素0.2ml/只;从接种前一天开始,到接种的第9天,每天灌胃SB-525334,浓度为200mg/L、灌胃量10mg/Kg。

PBS:腹腔接种PBS加入100IU/ml青霉素和100IU/ml链霉素0.2ml/只;

PSC:腹腔接种浓度10000个/ml原头节,加入100IU/ml青霉素和100IU/ml链霉素0.2ml/只;

上述各实验组均在9天的时候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无菌摘取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

1.3流式细胞染色及检测

首先按照试剂说明书,将荧光稀释10倍,DX-5、NKG2D原液浓度为0.5mg/ml,吸取5ul到EP管中,加入95ul PBS,配制成浓度为25ug/ml的抗体工作液。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检测NKG2D、DX-5(或CD4+CD25+T):

(1)将细胞用PBS调至1×107个/ml。

(2)取4个流式管,分别标上空白管、NKG2D、DX-5和NKG2D&DX-5(或空白,CD4、CD25和CD4&CD25)等标记。

(3)分别向各管中加入50μl浓度为1×107/ml的脾细胞,再向个管中加入相应的荧光抗体,其中空白管不加任何荧光抗体。

(4)室温避光孵育30min,加入约1ml PBS洗涤,1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以上各组共培养后的细胞悬液收集起来,1000rpm离心5min。

(5)弃上清液,加入300μl PBS,混匀。

(6)上机检测。读取结果。

1.4流式细胞检测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T亚群步骤如下所示:

(1)将细胞用PBS调至1×107个/ml。

(2)取5个流式管,分别标上空白管、CD3、CD4、CD8和CD3&CD4&CD8等标记。

(3)分别向各管中加入50μl浓度为1×107/ml的脾细胞,再向个管中加入相应的荧光抗体,其中空白管不加任何荧光抗体。

(4)室温避光孵育30min,加入约1毫升PBS洗涤,1000转/分钟离心5min。以上各组共培养后的细胞悬液收集起来,1000rpm离心5min,然后弃上清液,加入300μl PBS,混匀。进行上机检测并读取结果。

1.5ELISA法检测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外周血中TGF-β1含量外周血中TGF-β1含量用ELSIA试剂盒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并设立复孔,建立标准曲线法并进行计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标本激活

将320μl样本稀释液加入到1只1.5ml的PE管中,再加入40μl样本血清。加入20μl 1N HCl,盖紧,上下颠倒混匀。4℃放置60分钟。加入20μl 1N NaOH,盖紧盖子,上下颠倒混匀。计算结果时乘以稀释的倍数10。

(2)稀释标准品:取7个干净的1.5ml EP管并编号:1-7,都加入0.5ml试剂缓冲液,取0.5ml标准品加入1号EP管中,盖好盖子,颠倒几次混匀;从1号管中吸取0.5ml标准品,并加入到2号EP管中,混匀后再吸取0.5ml标准品至3号管中,后面依次向下一EP管中转移0.5ml标准液直至7号EP管,停止。浓度依次为2000pg/ml、1000pg/ml、500pg/ml、250pg/ml、125pg/ml、62.5pg/ml、31.25pg/ml;

(3)留空白对照孔;

(4)取100μl待测样和100μl各浓度的标准品加入到待测样孔中(各待 测样均设有复孔);贴上封板朔纸,室温孵育90min;

(5)提前30min制备生物素化抗体工作液;

(7)洗板5次,每次5min;

(8)除空白孔外,每孔均加入生物素抗体工作液100μl;贴好封板朔纸,并室温孵育60min;

(9)提前半小时准备酶标结合物工作液;避光室温保存;

(10)洗板5次,每次5min;

(11)除空白孔外,每孔均加入酶标结合物工作液100μl;贴好板朔纸封住,并室温孵育半小时;洗板5次,每次5min;

(12)加入底物显色液:向所有反应孔中加入100μl的TMB底物显色溶液,37℃,10~20min;

(13)向各反应孔中加入100ul终止液,终止反应。

(14)读取结果:用ELISA检测仪检测(在半小时之内),于450nm处,测各孔OD值;绘制标准曲线并建立方程式。并通过标准曲线方程式计算出出待测样本的浓度。

1.6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脾细胞Foxp3基因和TGF-β基因的表达 

利用SYBR Green法检测Foxp3基因和TGF-β基因的表达,操作步骤按照说明书:实时荧光定量反应体系:cDNA 4μl,SYBR GreenI 10μl,上游引物0.5μl,下游引物0.5μl,双蒸水5μl;具体反应条件:预变性95℃5min;变性95℃、15s;Foxp3、TGF-β退火60℃、30s,β-Actin退火56℃、30s,延伸72℃、30s;共40个循环。相对定量计算拟采用2-ΔΔCt,Δ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

1.7用LDH酶法检测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1)试剂:1%NP-40、LDH底物溶液、1mol/L柠檬酸终止液。

(2)靶细胞的预处理(Yac-1细胞):Yac-1细胞(小鼠NK细胞的靶细胞,其细胞表面无MHC-I类分子表达),实验前24h将靶细胞进行换液。用前计数并离心1000rmp、5min,用1640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个/ml。

(3)效应细胞的制备:将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脾细胞用PBS洗涤3次,再用完全RPMI-1640培养液重悬,调整细胞浓度:1×107个/ml。

(4)效-靶细胞作用(共培养):(E/T=100∶1):分别取靶细胞和效应细胞各 0.1ml(E∶T=100∶1)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中,设3复孔,并设靶细胞最大释放组(0.1ml靶细胞+0.1ml1%NP40液),和自然释放组(0.1ml靶细胞+0.1ml 10%FCSRPMI-1640培养液)1000r/min,低速离心2分钟。置37℃、5%CO2孵育2h。1000r/min,离心5分钟。

(5)酶促反应::取出96孔培养板,分别取0.1ml各孔上清夜,移入空白孔中,置37℃预温10min,分别每孔加入底物溶液0.1ml,室温避光反应10-15min。每孔加入柠檬酸1mol/L 30μl终止液,终止酶促反应。

(6)读取OD值:用酶联检测仪在570nm波长处读取各OD值。

(7)结果计算:根据下列公式计算NK细胞活性

1.8用westernblot检测Smad2/3的表达

首先提取总蛋白:取1ml浓度为1×107/ml的脾细胞置于Ep管中,3000g离心5分钟,去上清,加入150μl裂解液、10μl PMSF(100mM)、5μl Na3VO4(200mM)、2μl NaF(0.5M)、150μl phosSTOP phosphatase inhibitor((Roche),细胞悬浮混匀,冰上放置20分钟,使其充分裂解,4℃,12000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为蛋白质溶液-80℃保存备用。

然后利用BCA法进行蛋白定量:将Sofutin A摇匀,根据样品数量,按照(50∶1)的比率配制适量BCA工作液,即50体积SolutionA加1体积Solutin B,每孔需加入200ul工作液,配好后混匀。完全溶解蛋白标准品(5mg/ml BSA),取10μl加入至100μl工作液中使其终浓度为0.5mg/ml。稀释液同蛋白稀释液相同。也可用PBS或生理盐水稀释标准品。

将稀释后的标准品按0、l、2、4、8、12、16、20μl分别加到12孔板条中,用标准品稀释液将各孔补足到20ul。加入2μl样品到12孔板条中,用标准品稀释液补足到加20ul。向各孔加入200μl BCA工作液,吹打混匀,37℃放置30分钟。用酶标仪检测A562nm波长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浓度,再将不同的蛋白浓度调至相同浓度。

最后SDS-PAGE蛋白检测Smad2/3的表达: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采用12%的分离胶、5%的浓缩胶)进行电泳,电泳结束后转膜并封闭。最后加一抗(加入2ml TBST和2μl的兔抗p-Smad2/3或Smad2/3单克隆抗 体作为一抗,4℃过夜孵育。倒出含一抗的TBST液,用TBST 5ml清洗3次,每次5分钟)、加二抗(加入2ml TBST和1μl山羊抗兔IgG-HRP二抗,1小时37℃作用。弃含二抗的TBST液体,用TBST 5ml清洗3次,每次5分钟),

加入现配的1ml ECL显色试剂,避光显色约1min,照相。

实验结果综述如下:

2.1SB-515334对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的蛋白水平Smad2/3的影响

2.1.1SB-525334调控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的Smad2蛋白表达

用Western Bolting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中Smad2蛋白水平的表达(图1),从图中可见Smad2在棘球蚴感染组和PBS组小鼠脾细胞中表达的量较低,在棘球蚴加入TGF-β1受体阻断剂组和PBS+TGF-β1受体阻断剂组小鼠的Smad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棘球蚴组和正常对照组。而磷酸化的Smad2(pSmad2)在棘球蚴组表达较最高,PBS组次之,而PSC+SB和PBS+SB的表达很低。

2.1.2SB-525334调控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的Smad3蛋白表达

用Western Bolting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中Smad3蛋白水平的表达(图2),从图中可见PSC+SB和PBS+SB组中Smad3的表达较高,而PSC和PBS较低;磷酸化的Smad3(pSmad3)的表达与为磷酸化的相反,在PSC和PBS组较高,而在阻断剂组表达明显下降。即可推测棘球蚴感染可活化TGF-β的信号通路,从而发挥着对宿主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

2.2SB-525334调控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的NK细胞的功能 

2.2.1SB-525334调控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的NK细胞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药物调控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TGF-β1信号活性第9天时,小鼠NK细胞表面激活受体NKG2D的表达(表1,图3)。小鼠NK细胞的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量,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P组)最低(3.93±0.62%),而在接种细粒棘球蚴并给予TGF-β1受体阻断剂处理的小鼠(PSC+SB组)的表达最高(12.15±1.27),PBS加SB组小鼠(PBS+SB组)为:9.05±0.87%,正常对照组小鼠(PBS组)为:5.13±0.64%。经统计学分析得出PSC+SB组小鼠NK细胞的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SC组及其它组(P<0.001),即药物调控体内TGF-β信号活性诱导宿主NK细胞NKG2D的恢复。

2.2.2SB-525334调控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的NK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率用乳酸脱氢酶法(LDH)检测NK细胞对靶细胞Yac-1细胞的裂解率,即NK细胞杀伤活性:

从表1可见小鼠NK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率,在PSC组最低(10.22±1.53%),而在TGF-β1受体被特异性阻断后(PSC+SB组)最高(18.68±1.65%),PBS加SB组小鼠(PBS+SB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PBS组)鉴于之间为:13.68±1.45%和10.52±1.55%。经统计分析PSC+SB组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与其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PSC组和PBS组比较的P<0.001。结果说明在TGF-β1受体被特异性阻断后不但可以消除原头节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抑制作用,还可以激活NK细胞的杀活性(NK杀伤活性大于PSC组和PBS组)。

2.2.3SB-525334调控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的NK细胞的活性及其活性受体NKG2D的相关性分析

对各组小鼠NK细胞的活性及其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其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0.751(图3-D)。

表1 SB-525334调控E.g早期感染BALB/c小鼠的NK细胞功能(%)

注:PSC:原头节;SB:TGF-β1受体阻断剂(SB-525334);

2.3SB-525334对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的T细胞亚群的影响

2.3.1SB-525334调控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的CD4+T细胞的数量

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调控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TGF-β1信号活性后CD4+T细胞比率的变化(表2,图2-4);流式结果显示各组CD4+T细胞比率,在棘球蚴组最低为62.38±2.34%,在接种棘球蚴并给予TGF-β1受体阻断剂处理组为64.35±1.69%,PBS加SB组为64.93±1.48%,正常对照组小鼠最高为 66.20±1.47%。棘球蚴组的CD4+T细胞比率是最低,棘球蚴加TGF-β1受体阻断剂组CD4+T细胞比率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不大且比正常组小;经统计学分析,棘球蚴加TGF-β1受体阻断剂组与其它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2SB-525334调控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的CD8+T细胞的数量

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调控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TGF-β1信号活性后CD8+T细胞比率的变化(表2,图4),结果显示,在棘球蚴组最高为26.85±1.09%,而接种棘球蚴并给予TGF-β1受体阻断剂处理组CD8+T细胞比率下降至24.35±0.81%,稍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的23.63±0.66%;经统计学分析,棘球蚴加药物组的CD8+T细胞比率与棘球蚴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4-C,P<0.05),而与PBS+SB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3SB-525334调控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的CD4+/CD8+T细胞的比值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CD4+/CD8+T细胞比值的影响(表4,图4),CD4+/CD8+T细胞比值均比对照组低在棘球蚴组最低(2.32±0.07%),在正常对照组最高(2.80±0.09%)。棘球蚴加TGF-β1受体阻断剂的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高于棘球蚴组(P<0.001),而与PBS+SB和PBS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4-D)。

表2 SB-525334对E.g早期感染BALB/c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注:PSC:原头节;SB:TGF-β1受体阻断剂(SB-525334);

PSC+SB组分别与PSC、PBS+SB、PBS组比较*:P<0.05,**:P<0.001。

2.3.4SB-525334调控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的CD4+CD25+T细胞的数量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细胞的变化(表3,图5),在粒棘球蚴感染组小鼠的CD4+CD25+T细胞数量最多(2.93±0.39%),在TGF-β1受体特异性阻断后,CD4+CD25+T细胞数量下降至2.3±0.26%接近正常组(1.48±0.25%)的水平。经统计学分析,棘球蚴+TGF-β1受体阻断剂组CD4+CD25+T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棘球蚴感染组,显著高于PBS+SB组(P<0.05);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义。

表3 SB-525334对E.g早期感染BALB/c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的影响(%)

注:PSC:原头节;SB:TGF-β1受体阻断剂(SB-525334);

PSC+SB组分别与PSC、PBS+SB、PBS组比较*:p<0.05,**:p<0.001

在上述实验中,申请人使用Western Bolting检测各组磷酸化的Smad2/3蛋白水平的表达,发现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细胞和小鼠,TGF-β1和p-Smad2/3表达量升高,表明细粒棘球蚴早期激活了TGFβ/Smad信号通路,又发现NK细胞活性受体NKG2D表达降低,NK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率降低,小鼠NK细胞的活性与其活性受体NKG2D的相关性分析的表达呈正相关,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CD4+CD25+T细胞数量升高。在上述实验中,申请人采用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剂SB-525334阻断TGF-β受体,其下游分子Smad2/3磷酸化蛋白表达下降,所研究的指标与TGFβ/Smad信号通路阻断前相反。由此证实,阻断TGF-β/Smad通路可以提高宿主的细胞免疫,有助于抵抗细粒棘球蚴的感染。

在实验中,申请人进行的实验显示TGF-β1受体抑制剂SB-525334给小鼠灌胃,2次/天,在第9天时Western Bolting检测实验组p-Smad2/3蛋白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说明SB-525334可以在活体内有效阻断TGF-β/Smad信号通路。因此在棘球蚴感染早期SB-525334可以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

综上所述,TGF-β1受体阻断剂SB-525334可降低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TGF-β1下游分子Smad2/3磷酸化蛋白的表达,使CD4+CD25+T细胞数量减少和CD4+/CD8+T细胞比值升高,使NK细胞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增加,而使NK细胞杀伤活性的恢复,因此SB-525334在临床上可预防包虫病的复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