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纳豆枯草芽孢杆菌以及由该菌株提纯维生素甲萘醌-7的方法

一种纳豆枯草芽孢杆菌以及由该菌株提纯维生素甲萘醌-7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ST188,CGMCC No.8400以及一种用该菌株提纯高纯度的维生素甲萘醌-7的高收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纳豆菌发酵液喷雾干燥,用溶剂提取或浸溶纳豆菌发酵液喷干粉,获得浸溶液;2)将步骤1)获得的浸溶液浓缩得到浸膏;3)将步骤2)获得的浸膏通过柱层析,并进行梯度或等度洗脱,收集液浓缩,得到甲萘醌-7粗品;4)将步骤3)得到的甲萘醌-7粗品结晶提纯,即得所述维生素甲萘醌-7纯品。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03

    授权

    授权

  • 2015-0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C50/14 申请日:2014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申请要求2014年03月31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10129217.2, 发明名称为“一种纳豆枯草芽孢杆菌以及由该菌株提纯维生素甲萘醌-7的方 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ST188, CGMCC No.8400,以及由该菌株提纯维生素甲萘醌-7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维生素K具有促进凝血的作用,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近半个世纪以 来,人们对维生素K的认识仅限于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直到1960年 Bouckaert发现维生素K可以促进兔子的骨折愈合。1975年,Pettifor等首次 提出维生素K参与人体骨代谢的假说之后,人们对维生素K在骨骼新陈代谢 的作用才有了深入的认识。

维生素K族包括数个脂溶性的2-甲基-1,4-萘醌衍生物。天然的维生素K 包括维生素K1(即叶绿醌)和维生素K2(即甲萘醌类),其以在2-甲基-1,4- 萘醌环状结构的3号位置上的亲脂性侧链为特征。叶绿醌的侧链是确定长度 的不饱和烃链,甲萘醌的侧链则是不确定长度的不饱和烃链。(维生素K1 即叶绿醌为一种化合物,维生素K2为一系列化合物)。

维生素K2不单有促进凝血、改善动脉硬化的作用,国外也有作者在研 究其对肝癌和白血病的作用。现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患者发 病率较高。大量资料研究表明,维生素K2缺乏可导致老年人髋骨骨折和骨密 度降低。维生素K2缺乏,血清未羧化骨钙蛋白水平降低,血清羧化骨钙蛋白 水平也可能降低,从而可能导致老年人骨密度降低发生髋骨骨折危险。

维生素K2作为一种营养物质,并可以作为骨代谢调整物质,覆盖全身 的作用;副作用较少,呈脂溶性,可以饭后服用,不论什么年龄都适宜使用。 (邹志强,维生素K2的研究进展,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3):389-392)

1995年日本开始将维生素K2制剂作为改善骨量减少、疼痛的骨质疏松 症的药物销售。(王理明,维生素K2与骨质疏松,2007,26(4):293-295)

维生素K2(2-甲基-3-全反式-聚戊烯-1,4-萘醌)或甲萘醌类是一族异戊烯 基衍生物。由5个碳原子组成的异戊二烯残基的数量可用于区分甲萘醌系化 合物。其命名规则是基于异戊二烯基的数量,例如“甲萘醌”或“MK”之后 加上基团的数量。尽管甲萘醌侧链上已经被发现最多达到15个异戊二烯基, 但在人类和动物组织中出现的只有含有2到13个异戊二烯基的甲萘醌。脱甲 基化的甲萘醌,即在2号碳原子位点上未结合的甲萘醌也已经被发现。

维生素K2的一般性名称或常用名为甲萘醌,其基本成分为甲萘醌-4 (MK-4)和甲萘醌-7(MK-7)。已知MK-7是活性最强的维生素K2中的一 种。

叶绿醌及2种常见的甲萘醌结构图如下所示。

维生素K1

                                                  分子量:450

甲萘醌-4

      分子量:444

甲萘醌-7

                                                  分子量:649

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简单、高效的提纯维生素K2的方法,尤其 是提纯维生素K2的MK-7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 ST188,CGMCC No.8400以及一种用该菌株提纯维生素甲萘醌-7(MK-7)的 方法。该方法简单高效,并且能够获得维生素MK-7较高的纯度和收率。

本发明所提供的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ST188,保藏 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 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3年10月31日,保藏号为:CGMCC No. 8400。

本发明提供的提纯维生素甲萘醌-7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豆菌发酵液喷雾干燥,用溶剂提取或浸溶纳豆菌发酵液喷干粉, 获得浸溶液,所述纳豆菌为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ST188, 保藏号为:CGMCC No.8400;

2)将步骤1)获得的浸溶液浓缩得到浸膏;

3)将步骤2)获得的浸膏通过柱层析,并进行梯度或等度洗脱,将收集 液浓缩,得到甲萘醌-7粗品;

4)将步骤3)得到的甲萘醌-7粗品结晶提纯,即得所述维生素甲萘醌-7 纯品。

美国大豆出口理事会(USSEC)定义纳豆为发酵大豆制品。亚洲部分国 家的日常食物均为发酵大豆制品,包括酱油、味噌、腐乳、纳豆、天贝、豆 豉、霉豆渣、酱糗子等。发酵大豆制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大豆作为酶解基质 有时与谷物结合使用,参与发酵过程的微生物亦有所不同。而纳豆是完全以 大豆经过芽孢杆菌或纳豆枯草杆菌发酵而来的。本申请所述的纳豆菌发酵液 是以黄豆粉经过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发酵而获得的发 酵液。所述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从市购的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分离获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纳豆菌发酵液可以为将所述纳豆枯草 芽孢杆菌ST188接种在含有10-50g/1000mL黄豆粉和5-45g/1000mL蔗糖的 培养基中,在30-40℃,经过20-48小时发酵获得纳豆菌发酵液,其中所述 纳豆枯草芽孢杆菌ST188的接种浓度为5-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喷雾干燥(本发明中简称:喷干)所述 纳豆菌发酵液之前,通过向所述纳豆菌发酵液中添加大豆油,可以有效保护 所述纳豆菌发酵液中维生素MK-7不被喷干过程的高温破坏,因此,有助于 提高MK-7的收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只要向所述纳豆菌发酵液中添加的大豆油 即可有利于提高维生素MK-7的收率。优选情况下,向纳豆菌发酵液中添加 0.1-1重量%的大豆油,更有利于提高维生素MK-7的收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将喷干水分控制在3%以下, 从而有利于MK-7的提取。同时,采用喷干粉来提取,比发酵液直接用有机 溶剂萃取,可以减少80%的有机溶剂的用量,同时因为含水少而有利于减压 浓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法,在步骤1)中,用溶剂提取或浸溶纳豆菌 发酵液喷干粉的条件包括:将纳豆菌发酵液喷干粉与溶剂按1:3-8的质量比 混合,更优选以1:3-6的质量比混合,在15-40℃的温度下,以20-60rpm 搅拌速率搅拌20-40min,固液分离,所得清液即为浸溶液。其中,固液分离 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意一种固液分离方式,例如静置沉淀、过 滤、离心分离等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结合的方式。此外,对于所得固体 可以进行多次提取或浸溶(多次提取或浸溶可以尽可能提高收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所述溶剂选自甲醇、石油 醚、丙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75-100体 积%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情况下,所述溶剂选自石油醚、丙酮、二 氯甲烷、异丙醇、乙酸乙酯和75-100体积%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浓缩可以为 减压浓缩或蒸发浓缩。本发明优选减压浓缩。所述减压浓缩的条件包括:温 度为40-95℃,真空度小于3000Pa。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将步骤2)获得的浸膏以湿法上柱脱色包 括:将硅胶和石油醚按1:1.5-2质量比混匀后装柱,再将步骤2)获得的浸膏 和石油醚按1:0.5-1质量比混匀后上柱。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在步骤3)中,所述柱层析的方法包括: 首先将步骤2)获得的浸膏以湿法上柱脱色,并以第一淋洗剂洗脱;然后将 脱色后的产物以湿法干法混合上柱方式进行纯化,即先以湿法装柱,再将脱 色后的产物以干法装柱的方式装填于湿法装柱的上层,并以第二淋洗剂洗脱, 其中湿法干法混合上柱的柱中,湿法装柱与干法装柱的体积比为1:0.2-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所述第一淋洗剂为非极性 溶剂,优选为石油醚、正己烷和环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淋洗剂的 用量为层析柱体积的2-3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将脱色后的产物以湿法干法混合上柱方式 进行纯化包括:先将硅胶和石油醚以1:1.5-2的质量比混匀后装柱;再将脱 色后的产物与硅胶和石油醚以1:3-4:4-5的质量比混合、阴干后装填在先以 湿法装填的柱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在湿法干法混合上柱的柱中,所述湿 法装柱与所述干法装柱的体积比为1:0.2-2(即1-10:2)时,即可有利于提 高维生素MK-7的收率,优选情况下,所述湿法装柱与所述干法装柱的体积 比为1:0.5-1(即1-2:1),更有利于提高维生素MK-7的收率。本发明通过 采用湿法干法混合上柱的柱层析,可以更有效的吸附杂质,分离效果更好, 并且适当的提高湿法装柱与干法装柱的体积比可以提高产品纯度;另外, MK-7纯度与收率较高的同时填料用量也较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柱层析可以为硅胶柱层析、大孔树脂 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聚酰胺柱层析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湿法装柱和所述干法装柱中使用的硅 胶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能够用于层析柱的硅胶。优选情况下,所述 硅胶为100-400目之间,小孔(例如,比表面积≥550m2/g,孔容≤0.7mL/g)、 中孔(例如,比表面积为大于300m2/g至小于550m2/g,孔容为大于0.7mL/g 至小于0.9mL/g)或粗孔(例如,比表面积为200m2/g至小于300m2/g,孔 容为≥0.85mL/g)的硅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柱层析分离的方法可以采 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本发明没有特别要求。例如柱层析分离可以 在低压(小于0.5MPa)、中压(0.5-5MPa)或高压(大于5MPa至40MPa) 下进行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所述第二淋洗剂选自石油 醚、正己烷、环己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异丙醇、正丁醇、 丙酮、甲醇、乙醇、乙腈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二淋 洗剂选自石油醚、体积比为1:9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物或者体积比为 1:9的三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物。所述第二淋洗剂的用量为:所述石油醚 的用量为层析柱体积的10-15倍,所述体积比为1:9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 混合物的用量为层析柱体积的4-5倍,所述体积比为1:9的三氯甲烷和石油 醚的混合物的用量为层析柱体积的4-5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步骤4)中,将所述甲萘醌-7粗品结晶 提纯包括:将所述甲萘醌-7粗品用溶剂进行结晶以及重结晶。优选情况下, 所述溶剂可以选自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 酯、异丙醇、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乙腈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步骤4)中,可以采用蒸发结晶或冷却 结晶,结晶的温度可以为-10℃至95℃。优选地,在结晶析出过滤后,洗涤 结晶,并进行重结晶,以提高最终获得的甲萘醌-7的纯度。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获得纯度和收率较高的维生素MK-7。优选情况 下,通过向纳豆菌发酵液中添加0.1-1重量%的大豆油,有效保护了所述纳豆 菌发酵液中维生素MK-7不被喷干过程的高温破坏,从而提高了纳豆菌发酵 液中维生素MK-7的量,提高了维生素MK-7的收率;同时,通过湿法上柱 脱色以及湿法干法混合上柱纯化的方式,简化了纯化步骤,提高了效率,并 且提高了维生素MK-7的纯度。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 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 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产物的液相色谱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产物的H谱。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产物的C谱。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产物的DEPT135谱。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产物的COSY谱。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产物的HSQC谱。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的产物的HMBC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描述并不是对本发明 内容作进一步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对本发明技术特征所作的 等同替换,或相应的改进,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均来自商购。

核磁共振谱通过Bruker Avance III-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获得。

维生素MK-7的纯度通过美国waters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测量。

维生素MK-7的收率通过下式计算:

MK-7的收率=MK-7纯品纯度×MK-7纯品重量×100%/(发酵液中 MK-7浓度×发酵液体积)

实施例1

制备纳豆菌发酵液:

将纳豆(购自日本生物科技公司)用无菌水溶解、稀释后涂抹在琼脂糖- 纤维蛋白平板(制作方法参见:魏华、赵祥颖、刘建军,纳豆激酶的活性测 定[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21(1)60-63.)上,在37℃培养18h后产生 透明圈,选择透明圈较大的菌落利用紫外线(15s)多代诱变,得到纳豆枯草 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ST188(菌种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 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 日期:2013年10月31日,保藏号为:CGMCC No.8400)。

将500mL所得纳豆枯草芽孢杆菌ST188接种在含有185g黄豆粉和185g 蔗糖的10000mL培养基中,在37℃,经过24小时发酵获得纳豆菌发酵液。

(1)向1000g纳豆菌发酵液中添加5g的大豆油然后在90℃喷干,用 240g的甲醇浸溶40g纳豆菌发酵液喷干粉,所述浸溶在20℃以40rpm搅 拌速率搅拌30min的条件下进行,固液分离后获得浸溶液;将获得的固体采 用相同的浸溶条件进行第二次浸溶;

(2)将步骤(1)获得的浸溶液过滤后在55℃,2600Pa下减压浓缩, 得到浸膏;

(3)先将8g硅胶与石油醚按1:2质量比混匀后装柱,再将步骤(2) 获得的8g浸膏与石油醚以1:1的质量比湿法装柱,并用40g石油醚作为第 一淋洗剂进行洗脱(在0.1MPa)1次;

(4)先将硅胶和石油醚以1:2的质量比混匀后湿法装柱,再将步骤(3) 用第一淋洗剂洗脱获得的脱色产物与硅胶和石油醚以1:3:4的质量比混合、 阴干后装填在先以湿法装填的柱中,湿法装柱与干法装柱的体积比为1:1, 并用80g体积比为1:9三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物作为第二淋洗剂进行洗 脱(在1MPa下)1次,通过此操作可以一步纯化就得到纯度为40%的维生 素MK-7;

(5)将步骤(4)获得的混合物用其30倍质量的正丁醇溶解,然后蒸发 结晶,对获得的晶体进行重结晶,最终获得的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仪获得的 色谱图如图1所示、产物的氘代氯仿溶液的H谱如图2所示、C谱如图3所 示、DEPT135谱如图4所示、COSY谱如图5所示、HSQC谱如图6所示, 以及HMBC谱如图7所示。

1H NMR(600.13MHz,CDC13):δ1.563(6H,s),δ1.92(12H,s),δ1.676 (3H,s),δ1.677(3H,s),δ1.901-2.104(24H,m),δ2.188(3H,s),δ3.350-3.394 (2H,d),δ4.992-5.146(7H,m),δ7.658-7.710(2H,m),δ8.052-8.110(2H, m);13C NMR(150.92MHz,CDC13):δ12.68,16.02,16.43,17.69,25.70,26.01, 26.50,26.67,26.70,26.77,39.73,119.06,123.84,124.14,124.26,124.40,126.19, 126.31,131.25,132.15,132.18,133.27,133.33,134.89,134.92,135.23,137.56, 143.35,146.16,184.52,185.46。

根据谱图解析,可认为该产物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化学位移相关谱与 维生素甲萘醌-7的结构式相符,即可确认该产物为维生素甲萘醌-7。

另外,由图1可以看出最终获得的产物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MK-7。经色 谱分析确定产物中维生素MK-7的纯度为95%,所得维生素MK-7的收率为 93%。

实施例2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提纯纳豆菌发酵液中维生素MK-7,不同的是, 在步骤(4)中,湿法装柱与干法装柱的体积比为2:1。

最终获得的产物与实施例1获得的产物的H谱、C谱、DEPT135谱、COSY 谱、HSQC谱以及HMBC谱一致,即可确认该产物为维生素甲萘醌-7。

同时,经色谱分析确定产物中维生素MK-7的纯度为99%,所得维生素 MK-7的收率为93%。

实施例3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提纯纳豆菌发酵液中维生素MK-7,不同的是, 在步骤(4)中,湿法装柱与干法装柱的体积比为1:2。

最终获得的产物与实施例1获得的产物的H谱、C谱、DEPT135谱、COSY 谱、HSQC谱以及HMBC谱一致,即可确认该产物为维生素甲萘醌-7。

同时,经色谱分析确定产物中维生素MK-7的纯度为93%,所得维生素 MK-7的收率为92%。

实施例4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提纯纳豆菌发酵液中维生素MK-7,不同的是, 在步骤(4)中,先将硅胶和石油醚以1:1.5的质量比混匀后湿法装填柱的 部分,再将步骤(3)获得的混合物脱色后与硅胶和石油醚以1:4:5的质量 比混合、阴干后装填在先以湿法装填的柱中。

最终获得的产物与实施例1获得的产物的H谱、C谱、DEPT135谱、COSY 谱、HSQC谱以及HMBC谱一致,即可确认该产物为维生素甲萘醌-7。

同时,经色谱分析确定产物中维生素MK-7的纯度为94%,所得维生素 MK-7的收率为93%。

实施例5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提纯纳豆菌发酵液中维生素MK-7,不同的是, 在步骤(1)中,向1000g纳豆菌发酵液中添加10g的大豆油。

最终获得的产物与实施例1获得的产物的H谱、C谱、DEPT135谱、COSY 谱、HSQC谱以及HMBC谱一致,即可确认该产物为维生素甲萘醌-7。

同时,经色谱分析确定产物中维生素MK-7的纯度为96%,所得维生素 MK-7的收率为95%。

实施例6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提纯纳豆菌发酵液中维生素MK-7,不同的是, 在步骤(1)中,向1000g纳豆菌发酵液中添加1g的大豆油。

最终获得的产物与实施例1获得的产物的H谱、C谱、DEPT135谱、COSY 谱、HSQC谱以及HMBC谱一致,即可确认该产物为维生素甲萘醌-7。

同时,经色谱分析确定产物中维生素MK-7的纯度为95%,所得维生素 MK-7的收率为90%。

实施例7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提纯纳豆菌发酵液中维生素MK-7,不同的是, 在步骤(1)中,向纳豆菌发酵液中不添加大豆油。

最终获得的产物与实施例1获得的产物的H谱、C谱、DEPT135谱、COSY 谱、HSQC谱以及HMBC谱一致,即可确认该产物为维生素甲萘醌-7。

同时,经色谱分析确定产物中维生素MK-7的纯度为93%,所得维生素 MK-7的收率为80%。

实施例8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提纯纳豆菌发酵液中维生素MK-7,不同的是, 在步骤(4)中,层析柱直接采用干法装柱即步骤(3)所获得产物与硅胶和 石油醚按1:4:4质量比混匀后阴干,再装柱,用10倍柱床体积的石油醚淋 洗,一步纯化后的MK-7纯度为30%。为了获得较高的产物纯度,进行3次 重复。

最终获得的产物与实施例1获得的产物的H谱、C谱、DEPT135谱、COSY 谱、HSQC谱以及HMBC谱一致,即可确认该产物为维生素甲萘醌-7。

同时,经色谱分析确定产物中维生素MK-7的纯度为90%,所得维生素 MK-7的收率为90%。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提纯维生素MK-7的方法, 能够获得纯度较高,收率较高的维生素MK-7。

本申请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凡是在本申请精神的原则下进行的任 何等同替代或局部改进,都将视为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