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圆斑星鲽自然海水养殖安全度夏方法

一种圆斑星鲽自然海水养殖安全度夏方法

摘要

一种圆斑星鲽在自然海水养殖条件下的安全度夏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它包括调节养殖密度、增大溶氧量,加大流水量、减少饵料投喂量和投喂免疫制剂。采用该方法,我国北方养殖场在单纯依靠自然海水养殖圆斑星鲽的情况下,在夏季水温高达28℃时,存活率仍高达95%,从而扩大了圆斑星鲽的推广养殖区域。本发明与夏季使用制冷水降温养殖相比,该方法可显著降低成本。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15

    授权

    授权

  • 2015-04-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41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圆斑星鲽自然海水养殖安全度夏方法。

背景技术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属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鲽科(Pleuronectidae),星鲽属(Verasper),俗称花斑宝、花豹子、花边爪,分布于黄、渤海。圆斑星鲽属大型底栖鱼类,身体呈椭圆形,体型优美、色彩斑斓美丽,是我国北方传统的名贵鱼种,民谚“春花秋鳎”的“花”即“花斑宝”(圆斑星鲽)。由于其卵子较大,生殖力较弱,加之过度捕捞和环境变化影响等原因,造成其自然资源衰退明显,捕捞量逐年减少,特别是最近几年,自然海域已极少捕到,圆斑星鲽自然资源已极度匮乏,濒临灭绝。

圆斑星鲽个体较大,生长速度快,体色美观漂亮,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此外圆斑星鲽适应性强、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强,可开展工厂化和网箱养殖,养殖模式多样化,因此圆斑星鲽养殖性状优良,增养殖前景广阔。2012年我国在圆斑星鲽工厂化苗种繁育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攻克了圆斑星鲽苗种黑化防控技术,原色率达80%以上,突破了大规格苗种工厂化培育技术,建立了完善的大规格苗种工厂化培育技术体系,培育平均全长127mm的苗种5万尾,为圆斑星鲽产业化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圆斑星鲽为冷温性底层鱼类,能在1~26℃水中存活,生活水温4~25℃,养殖适宜水温为10~20℃。由于海边井水温度一般在12~16℃,目前圆斑星鲽工厂化养殖均是采用井水或井水和自然海水结合养殖,两者不仅可保证圆斑星鲽安全度夏,还可使其全年均处于适宜养殖水温,进而保持快速生长状态。然而,我国北方有很多养殖企业,由于厂区地下是坚硬岩石而打不出井水(如青岛薛家岛部分海区),或者能够打出井水,但井水重金属离子较高(如滨州无棣部分海区),养殖完全依赖于自然海水。然而我国北方沿海夏季水温有时高达28℃,虽然持续时间较短,但超出了圆斑星鲽的耐受极限,在自然海水养殖条件下度夏死亡率高达95%,因此圆斑星鲽在自然海水养殖情况下安全度夏是最大的限制瓶颈,从而限制了圆斑星鲽的养殖区域和范围。目前未见圆斑星鲽在自然海水养殖条件下的安全度夏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斑星鲽自然海水养殖安全度夏方法,以解决圆斑星鲽在缺少地下井水的养殖区的养殖推广。

本发明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圆斑星鲽自然海水养殖安全度夏方法,包括调节养殖密度、增大溶氧量,加大流水量、减少饵料投喂量和投喂免疫制剂。

进一步,所述投喂的免疫制剂为复合维生素和电解多维。

一种圆斑星鲽自然海水养殖安全度夏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自然海水水温在24~25℃时,养殖密度减少至养殖水温10~20℃时的70~80%;采用纳米增氧管高效增氧,使水中溶解氧增加至7~8mg/L;水交换量增加至600~700%;饵料投喂次数减少至1次,投喂量减少至鱼体重的0.5~1%,并在饵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电解多维;

2)自然海水水温在25℃以上时,养殖密度减少至养殖水温10~20℃时的60~70%;采用纳米增氧管高效增氧,使水中溶解氧增加至8~10mg/L;水交换量增加至800~900%;停止投喂饵料;

进一步,所述的复合维生素和电解多维的投喂方法为每千克饵料中复合维生素和电解多维添加量均为1~2%;若投喂的是配合饲料,复合维生素和电解多维按比例称取后,加入鸡蛋的蛋清,搅拌均匀,然后倒入配合饲料中搅拌,直至配合饲料不沾手后,将配合饲料放到阴凉干燥处风干即可投喂;若投喂的是冰鲜杂鱼,把复合维生素和电解多维按比例称取后做成药饵塞入冰鲜杂鱼的口中,即可投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采用该方法,我国北方养殖场在单纯依靠自然海水养殖圆斑星鲽的情况下,在夏季水温高达28℃时,存活率仍高达95%,从而扩大了圆斑星鲽的推广养殖区域。

2)与夏季使用制冷水降温养殖相比,该方法可显著降低成本。

本发明为首次突破圆斑星鲽在自然海水养殖条件下的安全度夏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实施例1

2013年8月~9月,我们在威海乳山一家养殖场对均重600g左右的自然海水养殖的圆斑星鲽进行了度夏技术研究,圆斑星鲽成功耐受住了持续半月的自然海水27℃高温,度夏成活率高达98%。具体步骤如下:

8月初,当自然海水水温在24℃以上时减少圆斑星鲽养殖密度,养殖密度减少至养殖适宜水温10~20℃时的75%左右,即由每立方水体16kg降至每立方水体12kg;采用纳米增氧管和普通气石混合增氧,即每池安装2~3个纳米增氧管和6~8个普通气石,使水中溶解氧由5~7mg/L增加至7~8mg/L;增大水交换量,水交换量由500%增加至700%;配合饵料投喂次数减少至1次/天,投喂量减少至鱼体重的0.5%,并在配合饲料中添加2%的水产用复合维生素(上海富朗特动物保健有限公司)和1.5%的电解多维(山东潍坊神龙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以提高免疫力。复合维生素和电解多维按比例称取后,加入适量鸡蛋的蛋清,搅拌均匀,然后倒入配合饲料中搅拌10~15分钟,直至配合饲料不沾手后,将配合饲料放到阴凉干燥处风干后可投喂。如果投喂的是冰鲜杂鱼,复合维生素和电解多维按比例称取后,与小麦淀粉混合后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水制成面团,小麦淀粉用量与复合维生素和电解多维的比例为1:1,然后再制成长5~8mm,宽2~3mm呈枣核样的小块,做成药饵塞入冰鲜杂鱼的口中,即可投喂。

8月中旬,自然海水水温上升至26℃以上时,圆斑星鲽养殖密度减少至每立方水体8~10kg;全部采用纳米增氧管高效增氧,即每池安装6~8个纳米增氧管,使水中溶解氧增加至8~10mg/L;水交换量增加至900%;并停止投喂饵料,以减少其能力消耗。

9月初,自然海水逐渐下降至26℃以下时,逐渐减少水交换量至500~700%,恢复投喂配合饵料,投喂次数为两天一次,并逐渐增加至一天一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5~1%,并在配合饲料中添加1.5%的复合维生素和1.5%的电解多维。

9月下旬,自然海水降至24℃后,圆斑星鲽处于适宜的养殖水温,我们按照正常的鲆鲽鱼类养殖方法进行养殖。

结果显示,圆斑星鲽成功耐受住了持续半月的自然海水27℃以上高温,其中最高温度达28℃,且持续2天,但度夏成活率高达98%。因此采用该方法,我国北方单纯依靠自然海水即可开展圆斑星鲽养殖,从而扩大了圆斑星鲽的推广养殖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