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包括作用在连接器的锁闩上的脱开特征的RJ型连接器

包括作用在连接器的锁闩上的脱开特征的RJ型连接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数据连接的连接器(1),尤其是RJ型连接器,其具有用于保护其到配合连接器的连接的锁闩元件(6)。为了简化连接器(1)与配合连接器的脱开,即使在该连接由锁闩连接保护时,本发明的连接器(1)设有抓握端(5,5'),其被构造成将锁闩元件(6)从其闩死位置(L)移走并且使连接器(1)从配合连接器移除。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R13/633 专利号:ZL2012800174892 申请日:20120207 授权公告日:201703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3-29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R13/633 申请日:201202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数据连接的连接器,特别是RJ类型连接器,连接器被 构造成在接触方向上连接到配合连接器,连接器具有壳体,壳体包括指向 接触方向的接触端和与接触端相反的抓握端,和具有用于在其闩死位置固 定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的锁闩元件。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连接器在本领域内已知了。特别地,当许多连接器被连接 到接线板上时,例如当将许多电话或计算机连接到中央设备时,连接到配 合连接器的连接器被以高密度布置。由于此高密度布置,对于操作者来说 用他的手指触及锁闩元件可能是很困难的,因为用于操作锁闩元件的手指 可能必须被置于两个连接器之间。

鉴于已知的电连接器的这些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 其能够很容易地被从配合连接器移除,特别是当很多连接器以高密度的连 接状态布置时。

对于上述用于数据连接的连接器,根据本发明,本目的通过如下得以 实现:抓握端被构造成相对于接触端逆着接触方向滑动到释放位置并且被 操作性地连接到锁闩元件,在抓握端的释放位置,锁闩元件被设置于与其 闩死位置在解闩方向上间隔开的解闩位置。

此简单的解决办法对于操作锁闩元件来说操作者能够很容易到抓握抓 握端。触头的抓握端能够很容易被触及,并且不必须使手指在连接器之间 推动以将锁闩元件从其闩死位置移离。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锁闩连 接能够被释放,并且可以用单一动作,也就是通过逆着接触方向拉动抓握 端,将连接器从配合连接器移除。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根据需要进行结合并且通过自身具有优势的 下面的另外实施例进一步改进。

根据第一可能的实施例,连接器可被提供有以运动传递的方式连接到 抓握端的转换元件。转换元件可被构造成将抓握端在释放方向上的滑动释 放运动转换(convert)为锁闩元件在解闩方向上的解闩运动。因此,转换 元件使得通常被锁闩元件和配合连接器的配合锁闩元件之间的锁闩连接阻 挡的运动释放所述锁闩连接。因为只有抓握端的移动导致解闩动作,例如 通过电缆引入的力不影响锁闩连接。

例如,抓握端可被构造成相对于接触端在释放方向上移动,释放方向 可以是接触方向的相反方向。当抓握端在释放方向上移动时,抓握端至少 在释放方向上拉动转换元件的连接部,并且转换元件的按压部在解闩方向 上朝向壳体按压锁闩元件。通过朝向壳体按压锁闩元件,特别地,锁闩元 件的锁闩部分以及自由端可被在解闩方向上朝向壳体移动。因此,通过在 释放方向上逆着接触方向移动抓握端,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锁闩连 接可被释放。抓握端的移动可被描述为滑动运动。

释放元件的释放运动和所导致的转换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的转换运动 (conversion motion))可在方向和/或特性上不同。例如,释放运动可以是 在背向于接触方向指向的释放方向上的平动。转换元件可以例如具有与抓 握端的滑动释放运动相同的转换运动。由于释放运动和转换运动的这种关 系,转换元件和抓握端之间的运动传递连接可以很容易,并且转换元件能 够例如被附接到抓握端。此外,转换元件可进行转换运动,其是旋转运动。 例如,转换元件可被提供有摇杆,其将抓握端的滑动运动转换为转换元件 的旋转运动。摇杆的连接部可被成形有使转换元件和抓握端相互连接的连 接腿部。通过使用杆,被引入到抓握端上的力能够由于连接腿部和转换元 件的按压部的杠杆比而被有效地进行重新定向。

按压部可与锁闩元件并且特别地与其自由端相互作用,确保锁闩元件 可通过相对低的力被从其闩死位置移走。按压部可至少在一段上与锁闩元 件重叠并且可被形成有按压斜坡。按压斜坡可相对于接触方向倾斜,并且 在其释放位置可迫使锁闩元件离开闩死位置。特别地,如果转换运动是滑 动运动,这种按压部可很容易地将锁闩元件从其闩死位置移出。例如,按 压部可与锁闩元件的自由端相比更靠近连接器的壳体本体。当在释放方向 上朝向自由端移动按压部时,它朝向壳体本体按压自由端离开其闩死位置。 由于连接斜坡的倾斜布置,按压部可在大面积上抵接到锁闩元件,避免孤 立的和小的机械压力。

转换元件可被形成有连结部或肘部,连接部和按压部可从该连结部或 肘部在不同方向上延伸。这种连结部可进一步改进由转换元件导致的锁闩 元件的位移范围,特别是当转换运动是滑动运动的时候。如果转换运动是 旋转运动,旋转轴线可延伸穿过连结部,优化转换元件的杆结构和尺寸。

连接器可包括引导元件,其可固定不动地连接到壳体的接触端并且连 接到壳体本体。引导元件可引导抓握端的释放运动。被引导的释放运动防 止操作者无意地压下抓握端并且确保力被沿预期的路径传递。另外或可选 地,引导元件可引导转换元件的转换运动。这确保了转换元件始终与抓握 端以及与锁闩元件相互作用,即使锁闩元件被成形有可能相对很小的闩臂 或锁定杆。

引导元件可形成纵向引导,从而引导滑动转换运动。另外或可选地, 引导元件可提供允许稳定旋转转换运动的枢转支撑部。

纵向引导可包括其中引导突部可在其内滑动的引导沟槽。枢转支撑部 可被成形为引导元件上的开口。此枢转支撑部可很容易地通过冲压或注射 成型工艺制造。转换元件的连接部可至少在一段上被以回转的方式容置于 开口内。因此,不需要额外的部件引导旋转转换运动。此外,枢转支撑部 可成形有支撑沟槽,其沿转换元件的旋转轴线延伸并且在其内支撑杆可被 以旋转的方式引导。

为了保证抓握端保持或返回到操作位置,在操作位置中,锁闩可被置 于其闩死位置,连接器可包括弹性返回装置。弹性返回装置可自动将抓握 端从其释放位置移动到操作或原始位置。在释放位置,锁闩元件被保持于 解闩位置。在原始或操作位置,锁闩元件可被布置于闩死位置和可特别地 与配合锁闩元件一起形成锁闩连接。抓握端的原始或操作位置可在接触方 向上布置于释放位置的前方。

抓握端可被形成为单独的壳体滑动罩,电缆可通过罩进入连接器。抓 握端可引导电缆而不附接到电缆。因此,在释放方向上作用到电缆上的力 不导致抓握端的释放运动。

带有单独的抓握端的壳体可很容易进行制造和组装。通过在抓握端上 设置电缆,电缆可被保护不会过度弯曲。因此,壳体可至少包括壳体本体, 转换元件和抓握端。此外,壳体可包括可被附接到壳体本体的引导元件。

转换元件可被提供有止挡部,其阻挡转换元件在释放方向上运动超出 释放位置。通过此止挡部,用于在解闩状态下使连接器从配合连接器移除 所必须的力可被从抓握端传递到壳体的本体。

当使用进行旋转转换运动的转换元件时,用于在解闩之后移动整个连 接器的单独的止挡部可不是必须的。当在释放方向上拉动抓握端时,抓握 端的运动被转换元件转换成解闩运动。当锁闩元件到达其解闩位置时,其 能够阻挡转换元件进一步旋转。因此,在释放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抓握端不 会导致转换元件进一步旋转移动而是使连接器从配合连接器移离。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抓握端可逆着接触方向终止于带有插入开口 的插入端,电缆可通过插入开口进入连接器。插入开口可垂直于接触方向 封闭并且可例如具有圆形占用区域。插入端可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可包围插 入开口。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抓握端可具有凹的轮廓,提高了手指的抓握 稳定性。致动部分可具有垂直于接触方向上的宽度,其可在接触方向上变 化。例如,从插入端开始,该宽度可首先减小直到其到达最小值,并且可 随后至少在一段上再增大。的致动部分的具有最小宽度那一段可被成形为 腰部,腰部增加了操作者的手指和抓握端之间的接触。

抓握端可包括漏斗形状的入口部分,电缆可通过入口部分进入连接器。 入口部分的漏斗形状使得电缆容易地引入连接器内,并且此外当连接器被 相对于电缆枢转时避免电缆过度弯曲或在尖锐的边界上弯曲。

在接触方向上,电缆接纳部可顺应插入开口。电缆接纳部可具有隧道 形状并且至少可在接触方向上延伸穿过抓握端。电缆接纳部的横向于接触 方向的内径可始终大于电缆的直径。因此,抓握端可很容易地在接触方向 上并且逆着接触方向滑动,而不会挂在电缆上或固持到电缆。电缆接纳部 可逆着接触方向敞开到插入端内并且可以一角度敞开,该角度可表示大于 0°且小于180°的角度,并且可特别在5°和20°之间或高达40°。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可包括辅助抓握装置。辅助抓握装置 可可选地是备用零件或带有一个以上连接器和至少一个辅助抓握装置的套 件的一部分。辅助抓握装置可独立于转换元件的形状与连接器一起使用。 此抓握装置能够提高抓握端的可触及性,通过逆着接触方向拉动辅助抓握 装置,抓握端可被滑动。

抓握装置可被成形为舌部或拉片部(flap)。抓握舌部或拉片部也可被 用作标签,其能够表示在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之间建立的连接类型。其它 信息,例如IP地址或其它数据可被显示在抓握舌部或拉片部上。

抓握装置可包括自由端,其背向于接触方向指向。自由端能够延伸得 远至能够很容易被操作者读取和/或抓握的抓握端外面。

在接触方向上与自由端相反的,辅助抓握装置可被形成有固定端,其 能够被附接到抓握端。例如,固定端可以是抓握端的一体部分并且可通过 注射成型工艺与抓握端一体地形成。可选地,辅助抓握装置可被形成为单 独的部件并且可被附接到抓握端。例如,固定端可被胶粘到抓握端。如果 辅助抓握装置必须以可移除的方式连接到抓握端,它也可以通过形状配合 或力配合而被连接到抓握端。例如,固定端可被钩到抓握端的背离连接器 并且垂直于接触方向敞开的开口内。该开口可增大致动部分的柔韧性使其 可与电缆一起弯曲。

自由端可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经由该固定元件,自由端可被附接 到抓握端。抓握装置可被成形有两个固定元件,它们从舌状抓握装置的当 安装抓握装置时面对着抓握端的底侧伸出。固定元件横向于接触方向延伸 并且在它们的自由端可被形成有半圆头。固定元件以及至少它们的自由端 可被引入到抓握部的至少一个开口内并且可被压入到开口内以将抓握装置 附接到抓握端。

可选地,根据另一可能的实施例,对于上述的拉片形状,辅助抓握装 置可实质上被成形有沿接触方向延伸并且在它们的端部互相连接的杆状中 间部分。逆着接触方向,杆可终止于该自由端中。

独立于中间部分的形状,自由端可被成形为确保电缆在不弯曲的情况 下进入连接器的电缆接纳装置。因此,自由端和插入开口可沿接触方向对 齐。特别地,自由端可被成形为环,其中心与插入开口的中心对齐。保持 电缆在连接器的区域内成直线提高了抓握端的可滑动性。

为了使辅助抓握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更容易,至少中间部分,可以是拉 片状或杆状,可以是挠性的。这种辅助抓握装置可以是塑料件并且因此可 以以低成本制造。至少一段挠性辅助抓握装置的自由端可随电缆并且相对 于接触端移动。因此,移除连接器可通过简单地选择将被移除的电缆并且 通过抓握和拉动附接到电缆的自由端而实现。因为自由端被附接到电缆, 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识别将被断开连接的电缆足以。只要使用者识别出了 电缆,他就很容易认出属于此电缆的辅助抓握装置,然后他可以抓握住并 且逆着接触方向拉动进行解闩,并且将连接器从配合连接器移除。因为辅 助抓握装置的自由端可设置在距连接器端部一距离处,它可以很容易被抓 握住,即使连接器与许多其他连接器一起被连接到配合连接器的密集阵列。

根据另一可能的实施例,抓握装置可被形成有固定端,其能够被可释 放地连接到抓握端。例如,固定端可具有U形,使其被形成为夹子或卡环。 固定端可被垂直于接触方向定位于抓握端上。U形固定端的直线部分之间 的最小距离可被适应于致动部分的腰部的宽度。U形固定端的直线部分可 平行于彼此设置或在它们的自由端背离彼此

在抓握装置的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辅助抓握装置可还具有杆状或舌 状并且自由端可具有环状。

独立于固定端的形状,环可平行于接触方向延伸。因此,自由端可被 用于在电缆已经离开连接器时,例如垂直于接触方向,引导电缆,在抓握 端的区域内仍使电缆保持直线。

如果固定端具有U形,抓握装置可被很容易地从连接器移除,例如被 附接到另一连接器。因此引导电缆穿过环状自由端可能没有用。所选形状 的自由端可很容易被操作者抓握,并且操作者的手指可被插入环中用于拉 动抓握端。

连接器的上述实施例可由熟悉已知连接器的任何操作者直观地使用, 因为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锁闩连接不但可以通过滑动抓握端而打 开,而且可以通过简单地将锁闩元件从其闩死位置按压到其解闩位置而打 开。当使用具有滑动转换元件的连接器时,至少锁闩元件的自由端可被直 接触及和/或在解闩方向上被推动。如果连接器包括进行旋转转换运动的转 换元件,操作者可以简单地迫使转换元件的按压部朝向壳体本体移动,从 而将锁闩元件移出其位置。

下面将以更多的细节以及以示例的方式使用有利的实施例并且参考附 图描述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可能的结构,其中,如上所述的单 个的特征可以被独立于彼此提供或可能在附图中省略。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以更多的细节以示例型的方式利用优选的实施例并且参考附 图进行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可能的结构,上面描述的单个特征可以 独立于彼此提供或者可在附图中省略。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型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示例型实施例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

图3-5是处于三个操作状态中的图1和2的示例型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 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转换元件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8是图7的示例型实施例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

图9-11是处于三个操作状态中的图7和8的示例型实施例的示意性侧 视图;

图12是连接器的抓握端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3-16是带有辅助抓握装置的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型实施例的示意性 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现在参考图1描述附接到电缆2的连接器1。连接器1可以是 RJ类型并且能够例如用于数据或语音网络连接。连接器1可包括壳体3, 其至少部分地包围连接器1的电触头元件并且可从连接器1的外面触及。 壳体3可被提供有指向接触方向D的接触端4。在接触方向D上与接触端 4相反的,壳体3可包括当连接器1被连接到配合连接器或从其断开连接时 可被操作者抓握的抓握端5。通过抓握端5,电缆2可进入连接器1。连接 器1可另外包括锁闩元件6,其可从壳体3横向于接触方向D突伸并且可 逆着接触方向D延伸。锁闩元件6可例如是锁杆或闩臂,其自由端7背离 接触方向D指向并且其与自由端7相反的端部8被附接到壳体3并且具体 地附接到其接触端4。

连接器1可另外包括转换元件9,其至少在一段上(sectionwise)可横 向于接触方向D与锁闩元件6重叠。特别地,当垂直于接触方向D看连接 器1时,转换元件9的一部分可与锁闩元件6的一段重叠。此重叠段可以 是转换元件9的按压部10。按压部10可实质上沿接触方向D延伸并且可 通过转换元件9的至少一个以及可能是两个侧壁11,12侧面相接,侧壁11, 12从壳体3朝向按压部10延伸,并且按压部10被附接与侧壁11,12上。

侧壁11,12可基于可位于壳体3上的基板13。按压部10与侧壁11, 12和基板13一起可限定出其中可布置锁闩元件6的至少一段的转换通道 14。特别地,在锁闩元件6的闩死位置L和抓握端5的操作位置中,锁闩 元件6的自由端7可从转换通道14逆着接触方向D突伸。转换元件9可被 形成有连接部15,其远离转换通道14逆着接触方向D延伸并且可以运动 传递的方式被连接到抓握端5。

在图1的示例型实施例中,锁闩元件6被示出处于其闩死位置L。为了 解闩锁闩元件6,至少其自由端7可被从位置L在解闩方向P上朝向壳体 的本体移动。在闩死位置L,锁闩元件6可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锁闩元件相 互作用,通过锁闩连接保护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的连接。在闩死位置L中 锁闩元件6可邻接按压部10。

抓握端5可被构造成相对于接触端4在释放方向R上移动,释放方向 R可以是接触方向D的相反方向。当在释放方向R上移动抓握端5时,抓 握端5至少在释放方向R上拉动转换元件9的连接部15,并且按压部10 在锁闩元件6上滑动,由此在解闩方向P上朝向壳体3压锁闩元件6。通过 朝向壳体3压锁闩元件6,特别地,锁闩元件6的锁闩段16以及自由端7 被在解闩方向P上朝向壳体移动。由此,通过逆着接触方向D在释放方向 R上移动抓握端5,连接器1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锁闩连接可被释放。抓握 端5的移动可被描述为滑动运动。

图2以示意性分解立体图示出了图1的示例型实施例。

如在图2中可以看到的,壳体3可至少包括抓握端5和壳体本体17。 壳体3的另一部分可以是引导元件18,其可相对于接触端4固定不动并且 可被附接到壳体本体17。而且,转换元件9可以是壳体3的一部分。

引导元件18可引导抓握端5在释放方向R上逆着释放方向R释放运动, 使得抓握端5的释放运动可被描述为滑动运动。引导元件18可被形成有至 少一个引导湾部19,其逆着接触方向D敞开。引导湾部19可通过引导腿 部20,21侧面相接,引导腿部平行于释放方向R延伸并且在抓握端5的释 放运动过程中引导抓握端5。特别地,引导元件18可被提供有两个引导湾 部19,它们平行于彼此并且相对于彼此偏置地布置。例如,引导湾部19可 设置在引导元件18的侧壁22,23中,侧壁22,23在接触方向D和解闩方 向P上延伸。

抓握端5可被成形有至少一个引导突部24,其至少在一段上被成形为 与引导湾部19互补。引导突部24可从抓握端5的致动部分26逆着释放方 向R突伸。致动部分26可被构造成被操作者抓握。另外,抓握端5以及具 体地致动部分26可被构造成用作电缆2的弯曲保护部。如果一个以上引导 湾部19被设置在引导元件18中,抓握端5可被提供有多达相同数量的引 导突部24。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抓握端5被提供有两个引导突部24,25。

抓握端5可被成形有至少一个引导板27,其在接触方向D和解闩方向 P上延伸。引导板27可从引导突部24在接触方向D上突伸。它可以靠在 侧壁22上或在侧壁22上滑动并且具体地靠着侧壁22的内侧滑动。再者, 抓握端5可被成形有一个以上引导板27,如果为了期望的引导而需要的话。

通过引导突部24和引导湾部19并且与引导板27相结合,抓握端5在 解闩方向P上或逆着解闩方向P的不希望的移动能够被避免,以能够引导 抓握端5的释放运动并且确保抓握端5不会垂直于释放方向R移动。

可选地或另外地,引导元件18可引导转换元件9的转换运动或移动。 在图2的实施例中,引导元件18为转换元件9提供纵向引导。该纵向引导 可通过引导杆28提供,引导杆28平行于释放方向R延伸并且横向于释放 方向R和解闩方向P突伸。特别地,引导元件18可形成有两个引导杆28, 29,它们彼此相对设置并且朝向彼此突伸。转换元件9可形成有用于接纳 至少一个引导杆28的至少一个引导沟槽30。再者,引导杆28,29和引导 沟槽30,31的数量可以相等,并且每个引导沟槽30,31可设置成接纳引 导杆28,29的至少一段。

在图2的实施例中,引导沟槽30,31被成形为具有背离接触方向D指 向并且远离按压部10的开放端32,33。因此,转换元件9可被逆着接触方 向D或在释放方向R上推到引导杆28,29上。转换元件9可被提供有止挡 部34,其当转换元件9在引导杆28,29上滑动时阻挡转换元件9在释放方 向R上的移动。止挡部34例如可设置在至少引导沟槽31的端部,该端部 指向接触方向D。通过此止挡部34,用于在解闩状态下将连接器1从配合 连接器移除所需的力可被从抓握端5传递到壳体3的本体17。

为了以运动传递的方式将抓握端5连接到转换元件9,抓握端5和转换 元件9可例如被附接到彼此。例如,它们可在转换元件9被置于引导元件 18上之后被固定到彼此。抓握端5和转换元件9之间的连接可以是锁闩或 锁定连接。可选地,它们可通过力配合,形状配合或材料配合,例如通过 胶粘,而附接到彼此。如图2中所示,电缆2通过抓握端5而进入连接器1。

如果使用者通过抓握端5手动致动的话,为了确保转换元件9只与锁 闩元件6相互作用而将锁闩元件移动到其解闩位置,连接器1可包括至少 一个弹性返回装置35,用于使抓握端5从其释放位置保持或自动返回到操 作位置,该操作位置可以是其原始位置。弹性返回装置35可被成形为至少 一个弹簧,其可以是在一端可被附接到本体17或引导元件18并且另一端 可被附接到抓握端5或转换元件9的拉簧。如果出于力或稳定性原因必要 的话,一个以上弹性返回装置35可被提供,例如一个以上并且特别地两个 拉簧可被使用。

锁闩元件6可被形成有狭槽S,其平行于接触方向D延伸并且可在其 背离接触方向D指向并且朝向其自由端7的一端封闭。

图3-5以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图1和2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其中锁闩 元件6和抓握端5被示出处于不同的操作位置。

在图3中,锁闩元件6被示出处于其闩死位置L。抓握端5被设置在其 原始或操作位置O,其中其朝向接触端4滑动得尽可能远。引导突部24被 置于引导湾部19内并且引导突部24的前端36邻接引导湾部19的基部37。 在此操作位置O,弹性返回装置35固定抓握端5防止其在释放方向R上意 外移动。特别是在图3的视图中,可以看到锁闩元件6的自由端7垂直于 接触方向D突伸到按压部10上方。

在图4中,抓握端5被示出处于中间位置I,其中抓握端5在接触方向 D上布置在操作位置O前面。与抓握端5一起,还有带有按压部10的转换 元件9被从操作位置O移动到中间位置I。由于如图3中所示自由端7和按 压部10设置在操作位置O,按压部10特别地迫使锁闩元件6的自由端7 朝向壳体本体17离开闩死位置L。锁闩部段16可跟随自由端7的移动并且 锁闩部段16移动的量可能已经足够大以释放连接器1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 锁闩连接。

然而,迫使锁闩元件6进一步朝向壳体本体17移动以确保锁闩连接被 完全释放还是必要的。锁闩元件6的解闩位置U被示出在图5中。这里, 抓握端5通过其释放运动在释放方向R上相对于中间位置I进一步滑动并 且被示出处于其释放位置F中。在此释放位置F,锁闩元件6被进一步朝向 本体17压到其解闩位置U,在该位置其可以邻接在壳体本体17上。

在解闩位置U,与配合连接器的锁闩连接被释放并且连接器1可从配 合连接器移除。因此,操作者可在释放方向R上进一步拉动抓握端5。当 止挡部34与引导元件18相互作用时,在释放方向R上作用在抓握端5上 的力可被传递到壳体本体17并且将连接器1从配合连接器移除。因此,连 接器1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锁闩连接可被释放并且连接器1能够通过单一 动作而从配合连接器移除,此单一动作由在释放方向R上拉动抓握端5构 成。

图6示出转换元件9的示意性立体图。在图6中,转换元件9被示出 处于基本上逆着解闩方向P看的视图中。按压部10的位于解闩方向P的前 面的一侧可被成形为按压斜坡38并且在闩死位置L中可抵靠着锁闩元件6。 按压斜坡38可相对于接触方向D或相对于释放方向R倾斜。它可朝向连接 器1的接触端4延伸,由此接近壳体本体17。通过按压斜坡38,通过抓握 端5的释放运动以及由该释放运动导致的转换元件9的转换运动,锁闩元 件6至少可被从闩死位置L移动到中间位置I。

为了进一步将锁闩元件6移动到其解闩位置U,转换元件9可包括按 压鼻部39,其可基于按压斜坡38并且在解闩方向P上延伸。按压鼻部39 可被提供有按压面40,其相对于接触方向D与按压斜坡38相比甚至更倾 斜。当转换元件9从操作位置O移动到中间位置I时,按压鼻部39可在锁 闩元件6的狭槽S中移动而不与锁闩元件6相互作用。在中间位置I,按压 面40可邻接狭槽S的靠近自由端7的端部。当在释放方向R上进一步移动 抓握端5上,按压面40将锁闩元件6推到解闩位置U内。在解闩位置U, 按压面40可将锁闩元件6压到壳体本体17上。从按压面40作用到狭槽S 的封闭端上的在释放方向R上力不但可将锁闩元件6保持在本体17上而且 可至少帮助连接器1从配合连接器移除。

图7以示意性立体图示出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型实施例。相同的参考标 记被用于在功能和/或结构上对应于图1-6的示例型实施例的元件的那些元 件。为简单起见,只描述与前面图示的示例型实施例的区别。

图7示出带有转换元件9'的连接器1,转换元件9'可从引导元件18'突 伸。只有转换元件9'的按压部10'可见,按压部10'背离壳体本体17并且以 弧形形式在接触方向D上延伸。按压部10'可朝向接触端4弯曲。至少按压 部10'的自由端41可横向于接触方向D与锁闩元件6重叠并且具体地至少 与其自由端7重叠。因此,转换元件9'能够确保电缆或其他实体不能与锁 闩元件6缠结。

图8以示意性分解立体图示出了图7的示例型实施例。转换元件9'可 被成形为具有连结部(kink)42的摇杆,转换元件9'的按压部10'和连接部 15'可从连接部开始在不同方向上延伸。按压部10'和连接部15'可形成钝角。

连接部15'可被构造成以运动传递的方式连接到抓握端5'。在连接器1 的图示实施例中,运动转换方式可导致转换元件9'的旋转转换运动。图1-6 示出的示例型实施例的转换元件9的转换运动是滑动运动。

例如,连接部15'可被成形有至少一个连接腿部43,其自由端可通过抓 握端5'在释放方向R上拉。为了使转换元件9'的旋转运动稳定,转换元件 9'可至少包括第二连接腿部44。连接腿部43,44的自由端可同时被抓握端 5'移动。

对于连接抓握端5'和转换元件9'之间的运动传递,抓握端5'可被成形有 至少一个连接凹部45,连接腿部43的至少一段可在解闩方向P上插入所述 连接凹部内。再者,一个以上连接凹部并且特别地两个连接凹部45,46可 被提供。连接凹部45,46能够逆着解闩方向P朝向它们的开放插入端47, 4变宽,这种设计不但帮助连接腿部43,44容易地插入到连接凹部45,46, 而且使得连接腿部43,44以及特别是它们的背离抓握端5'的连结部42的 端部能够旋转安装。

为了将抓握端5'的平移或滑动释放运动转变为转换元件9'的旋转转换 运动,引导元件18'可被形成有枢支撑部49。枢支撑部49可被形成为引导 元件18'的侧壁50上的至少一个开口51,该侧壁50逆着解闩方向P朝向和 使侧壁22,23互相连接。经由开口51,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腿部43能够被 插入到连接凹部45内。如果两个连接腿部43,44将插入,开口51可更大 或可提供两个开口51。开口51可在接触方向D上延伸,从而转换元件9' 在围绕延伸穿过例如连结部42的轴线旋转时可被引导。

为了进一步稳定和引导转换元件9'的旋转转换运动,引导元件18'可包 括支撑沟槽52,支撑沟槽52接收支撑棒53。支撑棒53可设置在连结部42 的区域内并且沿转换元件9'的旋转轴线A设置。支撑沟槽52可使开口51 互相连接。

为了能够将锁闩元件6压出其闩死位置L,转换元件9'可被形成为在尺 寸上是稳定的。

在图7和8的实施例中,引导元件18被提供有至少一个引导湾部19', 其具有与引导湾部19类似的形状。引导湾部19'与图1-6中示出的示例型实 施例的引导湾部19的区别只在于基部37',其在接触方向D上具有两个基 部水平。因此,引导湾部19'具有较深的部分54,其延伸到引导湾部19'的 不太深的部分55外面。类似于图1-6的实施例,所示实施例的连接器1也 可包括可类似于引导湾部19设置的多个并且特别是两个引导湾部19'。

抓握端5'可被提供有至少在一段上成形为与引导湾部19'互补的至少一 个引导突部24'。特别地,它可具有突伸部段56,其与引导突部24'的剩余 部分相比在接触方向D延伸得更远。引导湾部19'的引导板27'可在接触方 向D上相邻于突伸部段56设置并且在解闩方向P上设置在突伸部段56前 面。再者,类似于连接器1的第一实施例,两个引导突部24',25'可被通过。

当组装连接器1时,抓握端5'必须在转换元件9'安装到引导元件18'之 前与壳体本体17并且具体与引导元件18'组装。

与图1-6所示的示例型实施例相反,不必须设置单独的止挡部34。当 在释放方向R上拉动抓握端5'时,抓握端5'的运动被转换元件9'移动到解 闩位置。当锁闩元件6到达其解闩位置U时,其阻挡转换元件9'的进一步 旋转。因此,在释放方向R上进一步移动抓握端5'不会导致转换元件9'进 一步旋转而是导致连接器1从配合连接器移除。

图9-11以示意性侧视图示出图7和8的连接器,其中图中示出处于不 同操作状态中的连接器1。

图9示出带有处于闩死位置L中的锁闩元件6的连接器1。抓握端5' 被示出处于其操作位置O,其中其引导突部24'被完全插入引导湾部19'内。 在图10中,锁闩元件6和抓握端5'被示出都处于它们的中间位置I。抓握 端5'被在释放方向R上从其操作位置O移动或滑动。在此位置,抓握端5' 作用在转换元件9'上并且在释放方向R上移动连接部15'的自由端。转换元 件9'通过旋转转换运动反作用该释放运动,并且其按压部10'在解闩方向P 上移动。此转换运动导致锁闩元件6的自由端7在解闩方向P上朝向壳体 本体17移动。在图11中,锁闩元件6已经到达其解闩位置U,转换元件 9'将锁闩元件6压在壳体本体17上并且不能进一步转动。当在释放方向R 上进一步拉动抓握端5'时,连接器1将从配合连接器上被移除。

图12示出端部5,5'的抓握部分26的剖视图。剖切面沿接触方向D延 伸。

通过插入开口57,电缆2进入抓握端5,5'。插入开口57可垂直于接 触方向D封闭并且例如可具有圆形的占用区域。插入端58可具有环形形状 并且可围绕插入开口57。致动部分26具有垂直于接触方向D的宽度W, 其可在接触方向D上变化。例如,从插入端58开始,宽度W可首先减小 直到其到达最小值并且随后可至少在一段上再增大。具有最小宽度W的致 动部分27的一段可被成形为腰部59,腰部59改善操作者的手指和抓握端 5,5'之间的接触。

致动部分26的凹的外轮廓可允许致动部分26的漏斗形状入口部分60, 电缆2通过入口部分60进入连接器1。入口部分60的漏斗形状使得电缆2 容易进入连接器1,之外,避免了当连接器1相对于电缆2枢转时电缆2在 尖锐的边界处弯曲。

在接触方向D上,电缆接纳部61顺应插入开口57。电缆接纳部61可 具有隧道形状并且可在接触方向D上朝向接触端4延伸至少穿过致动部分 26。如所看到的,电缆接纳部61横向于接触方向D的内径B始终大于电缆 2的直径。因此,抓握端5,5'可很容易地在接触方向D上并且逆着接触方 向D滑动,而不会挂到或停止到电缆2。电缆接纳部61可逆着接触方向D 敞开到插入端58并且可以角度K敞开,其可表示大于0°小于180°的角度 并且可尤其在5°和20°之间或高达30°或甚至40°。

图13-16示出带有辅助抓握装置的根据第二示例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 辅助抓握装置也可以与根据图1-6的第一示例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一起使用。 为简单起见,图13-16的示例型实施例将只关于第二示例型实施例进行描 述。

在图13的示例型实施例中,连接器1被示出带有辅助抓握装置62,其 被示意性成形为舌或拉片。抓握舌或拉片也可用作标签,其可指示在连接 器1和配合连接器之间建立的连接类型。其它信息,例如IP地址或其它数 据,可显示在抓握舌或拉片上。

舌状抓握装置62可包括自由端63,其背离接触方向D指向。自由端 63能够延伸远至其能够被操作者容易读取和/或抓握的抓握端5'外面。

与自由端63相反,辅助抓握装置62可被形成有固定端64,其可被附 接到抓握端5',如图13中所示。例如,固定端64可以是抓握端5'的一体部 分并且可通过注射成型工艺与抓握端5'一起制造。可选地,辅助抓握装置 62可被形成为单独的部件并且可被附接到抓握端5'。例如,固定端64可被 胶粘到抓握端5'。如果辅助抓握装置62必须被可移除地连接到抓握端5', 其还可以通过形状配合或力配合连接到抓握端5'。例如,固定端64可被钩 到抓握端5'的开口65中。开口65可垂直于接触方向D背离连接器1敞开 并且可增大致动部分26的柔韧性,使得其可以与电缆2一起弯曲。

图14以示意性立体图示出图13的辅助抓握装置62。自由端63可包括 至少一个固定元件66,通过其自由端可被附接到抓握端5'。在图14的所示 实施例中,抓握装置62被成形有两个固定元件66,它们从舌状抓握装置 62的当安装抓握装置62时面对着抓握端5'的底侧67延伸。固定元件66横 向于接触方向D延伸并且可在它们的自由端68被形成有下切口,例如形成 有半圆头。固定元件66以及至少它们自由端68可被引入到至少一个开口 65内并且可被压到开口65内以将抓握装置62附接到抓握端5'。

图15示出带有辅助抓握装置62'的连接器1。再者,辅助抓握装置62' 可通过其固定端64'被附接到抓握端5'。固定端64'可包括至少一个根据图 14的固定元件66。可选地,固定端64'可被不同地成形并且可例如被附接 到抓握端5',例如通过胶粘,或可以是抓握端5'的一体部分。

固定端64'和自由端63'之间,辅助抓握装置62'可被成形有沿接触方向 D延伸并且使端部63'和64'互相连接的杆。逆着接触方向D,杆可终止于自 由端63'中。自由端63'可被成形为确保电缆2在不弯曲的情况下进入连接器 1的电缆接纳装置。因此,自由端63'和插入开口57的中心点可被沿接触方 向D对齐。特别地,自由端63可被成形为垂直于接触方向D对齐的环, 电缆2穿过该环伸出。在连接器1的区域中保持电缆2平直提高了抓握端 5'的稳定性。

可选地,辅助抓握装置62'以及具体地杆可至少在一段上是挠性的。因 此,自由端63'可与电缆2一起相对于接触端4移动。这使得使用者能够简 单地通过选择其连接器1将被断开连接的电缆2而选择辅助抓握装置62'。

图16示出带有辅助抓握装置62"的连接器1。抓握装置62"可形成有固 定端64",其可可释放地连接到抓握端5'。例如,固定端64"可具有U形形 状,这样其可以被形成为钩环。固定端64"可被垂直于接触方向D定位于抓 握端5'上。U形固定端64"的直线部分69之间的最小距离可被适应于致动 部分26的腰部59的宽度W。

在抓握装置62"的固定端64"和自由端63"之间,辅助抓握装置62"可具 有杆状。如图15的实施例中所示,自由端63"可具有环形。然而,与图15 的实施例相比,环63"可平行于接触方向D延伸。因此,自由端63"可用于 在电缆2离开连接器1后引导电缆2,在抓握端5'的区域仍保持电缆是直的。 因为抓握装置62"的固定端64"能够容易地从将被附接到另一连接器1的连 接器1移除,所以引导电缆2穿过自由端63"就没有用了。然而,自由端 63"的所选形状可被操作者很容易到抓住并且操作者的手指可插入到环63" 内用于拉动抓握端5'。

连接器1的两个所示实施例可由熟悉已知连接器的任何操作者直观地 使用,因为连接器1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锁闩连接不但可以通过滑动抓握 端5,5'而打开,而且能够通过简单地将锁闩元件6从其闩死位置L移动到 解闩位置U而打开。当使用根据图1-6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时,锁闩 元件6的自由端7能够直接触及和/或在解闩方向P上推。如果连接器1被 根据图7-11的第二实施例成形,操作者能够简单朝向壳体本体17地压迫转 换元件9'的按压部10',从而使锁闩元件6移离其位置L。

为清楚起见,配合连接器在所有图中都未示出。连接器1能够被连接 到可与和连接器1相同类型但没有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特征的连接器相配合 的任何配合连接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