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新型多效丁酸梭菌及其在提高动物抗氧化能力和改善肉品质方面的应用

一种新型多效丁酸梭菌及其在提高动物抗氧化能力和改善肉品质方面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自健康动物消化道的、具有产酶活力强、可抑制肠道致病菌、丁酸和总挥发酸产量高、产氢气和对逆环境耐受性强等优点的丁酸梭菌CGMCC No.8187,及利用该菌株制备的丁酸梭菌制剂。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所述丁酸梭菌和所述丁酸梭菌制剂在提高动物抗氧化能力和改善肉鸡生产性能方面的应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7799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469885.X

  • 申请日2014-09-15

  • 分类号C12N1/20;A23K1/16;C12R1/145;

  • 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文君

  •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34: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2-25

    授权

    授权

  • 2016-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20 申请日:201409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多效丁酸 梭菌及其在提高动物抗氧化能力和改善肉质等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称酪酸梭菌或丁酸梭状芽孢 杆菌,是存在于人和畜禽肠道中的一种厌氧有益菌,对改善畜禽肠道 健康具有明显的作用。丁酸梭菌能形成内生芽孢,具有耐高温、耐胃 酸、耐胆盐和耐部分抗生素等特性。与非芽孢类活菌制剂相比,丁酸 梭菌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维持较强的活力,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显 著的优势和市场前景。

目前,随着遗传改良和饲料营养等研究的持续进步,动物的生长 速度加快、饲料转化率也不断提高,但增产的同时却出现了畜禽肉品 质下降的问题,表现出肉质苍白、松软、缺少风味。大量研究表明, 畜禽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组成肌肉风味的重要前体物 质,同时还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类很多疾病具有明显的预 防和治疗作用,如EPA和DHA等。

在动物饲养管理及肉类加工保藏过程中,氧化损伤是影响肉品质 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更易受到自由基的攻击, 而不饱和脂肪酸又在肉品质和风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动 物的抗氧化能力对改善其肉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关于丁酸梭菌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其促生长和防治肠道 疾病的效果上,没有关于丁酸梭菌对动物抗氧化能力和肉品质效果的 研究报道。因此,系统研究丁酸梭菌的各种优越性能并探索采用丁酸 梭菌制剂提高动物抗氧化能力和肉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 多效丁酸梭菌及其在提高动物抗氧化能力和改善肉质等方面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株丁酸梭菌(CF3), 所述菌株为从动物肠道中分离,经生物学性能和抗逆性比较得到的一 株多效丁酸梭菌。该菌株的菌体为直或微弯杆菌,0.5~1.7×2.4~7.6 μm,端圆,单个或成对、短链、偶见长丝状菌体,以周生鞭毛运动; 革兰氏阳性,在老培养物中能变为阴性;菌体中常有圆形或椭圆形芽 孢,菌体中部膨大成梭形,孢子偏心或次端生、无孢子外壁或附属丝; 菌落表面圆形或不规则,直径1~6mm,稍凸,白色至奶油色,表面 有光泽至无光泽;该菌为厌氧菌,在含有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肉汤培 养基中生长良好,并产气。该菌株经API-20A菌种鉴定试剂条(梅里 埃,法国)快速鉴定,记录糖发酵结果(表1),鉴定结果使用API-20A V3.0软件进行分析,所得的鉴定结果为丁酸梭菌/拜氏梭菌,其鉴定 概率为99%,T值为1.0,为极好的鉴定结果。进一步采用16S rDNA 对该菌株进行鉴定,所得的结果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 该菌株与丁酸梭菌16S rDNA的同源性为100%,与拜氏梭菌的同源 性为98%。最后通过设计特异性的丁酸梭菌引物:

F:5'-CAGCAGCAGATGGTCCAATG-3',

R:5'-GCGATTGGAGTGATTAATTC-3'。

扩增测序得到片段长度为721bp的丁酸梭菌特异性序列,该序 列与丁酸梭菌序列的同源性为99%,与拜氏梭菌序列的同源性为 91%。通过以上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最终确定该菌株为丁酸梭菌 (Clostridium butyricum)。该菌株已于2013年9月16日保藏于中 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 编码:100101),保藏号为CGMCC No.8187。

表1菌株API-20A鉴定结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所述丁酸梭菌制备的丁酸梭菌制剂,所述制 剂含有前述丁酸梭菌或由前述丁酸梭菌制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载体并按照本领域常规方 法制备丁酸梭菌制剂,也可以预见到含有前述丁酸梭菌或由前述丁酸 梭菌制备的丁酸梭菌制剂也同样具有前述丁酸梭菌的特性。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所述丁酸梭菌制剂为干粉,具体制备方 法如下:

1)将所述丁酸梭菌接种于丁酸梭菌种子培养基中,厌氧发酵培 养,得到丁酸梭菌发酵液;

2)将丁酸梭菌发酵液与常规辅料混合,按照常规方法得到丁酸 梭菌干粉。

其中,所述步骤1)为将前述丁酸梭菌接种于丁酸梭菌种子培养 基中,置于厌氧罐中37℃恒温箱中培养16~24h,然后按5%~10%的接 种量接种到发酵罐中,厌氧培养36~48h,得到丁酸梭菌发酵液。

上述利用丁酸梭菌制备丁酸梭菌干粉的过程可采用常规方法,为 了获得效果更好的丁酸梭菌干粉,本发明提供了两种制备丁酸梭菌干 粉的优选方案,具体为:

将丁酸梭菌的发酵液按照发酵液与载体的重量比0.5~0.8:1混合 均匀,然后在50~60℃条件下烘干粉碎到80目以上,得到丁酸梭菌干 粉。所述的载体可为麸皮、稻壳粉、次粉、轻质碳酸钙和玉米蛋白粉 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

或将丁酸梭菌发酵液按体积与重量比加入发酵液体积0.3~0.8% 的糊精和3~10%的轻质CaCO3,混合均匀后,在喷雾干燥机上按进风 100~130℃,出风60~90℃,喷压0.2MPa,流量1000~1500ml/min,进 行喷雾干燥,得到丁酸梭菌干粉。

其中,丁酸梭菌种子培养基为:蛋白胨1.0%、牛肉膏1.0%、酵母 粉0.3%、葡萄糖0.5%、(NH4)2SO4 0.1%、NaCl 0.5%、K2HPO4·H2O 0.4%、MnSO4·H2O 0.02%、MgSO4·7H2O 0.05%、CaCO3 0.2%,pH 值:7.1±0.1,灭菌条件:121℃灭菌20min,备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丁酸梭菌及所述丁酸梭菌制剂在提高肉鸡 21天和42天的日增重上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丁酸梭菌及所述丁酸梭菌制剂在提高肉鸡 肠道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并改善肠道健康上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丁酸梭菌及所述丁酸梭菌制剂在提高肉鸡 免疫功能上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丁酸梭菌及所述丁酸梭菌制剂在提高动物 的抗氧化能力上的应用。具体包括用丁酸梭菌灌胃小鼠提高氧化应激 小鼠抗氧化能力和用含有丁酸梭菌制剂的肉鸡日粮饲喂肉鸡提高肉 鸡抗氧化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为提高小鼠肝脏和结肠的抗 氧化能力,具体为灌胃丁酸梭菌可显著增加小鼠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 酶(GST)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显著降低肝脏丙 二醛(MDA)含量;灌胃丁酸梭菌可显著增加结肠黏膜超氧化物歧 化酶(SOD)活力、GST活力和GSH含量,并显著降低结肠黏膜MDA 含量。

进一步地,所述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为下述中的全部或部分:

1)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21天肉仔鸡肠黏膜抗氧化能力:显 著增加十二指肠黏膜GST活力和GSH含量,显著降低十二指肠黏膜 MDA含量;显著增加空肠黏膜GST活力和GSH含量;显著增加回肠 黏膜SOD活力、GST活力和GSH含量,显著降低回肠黏膜MDA含量;

2)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21天肉仔鸡血清抗氧化能力:显著 增加血清GST活力和降低MDA含量;

3)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42天肉仔鸡肠黏膜抗氧化能力:显 著增加十二指肠黏膜GSH含量;显著增加空肠黏膜SOD活力和GSH含 量,显著降低空肠黏膜MDA含量;

4)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42天肉仔鸡血清抗氧化能力:显著 增加血清GSH含量和降低MDA含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丁酸梭菌及所述丁酸梭菌制剂在改善肉鸡 的肉品质上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提高肉鸡肉品质为下述中的全部或部分:

1)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42天肉仔鸡胸肌率,显著降低42天 肉仔鸡腹脂率;

2)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42天肉仔鸡胸肌和腿肌pH45min

3)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42天肉仔鸡胸肌黄度(b*)。

本发明提供的丁酸梭菌制剂能显著提高肉鸡肌肉中功能性脂肪 酸的含量。

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影响42天肉仔鸡胸肌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显 著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C20:2、C20:3N6、C20:3N3、C20:4N6 (花生四烯酸)、C20:5N3(EPA)、C22:6N3(DHA)和总PUFA的 含量;显著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20:1N9的含量;显著降 低饱和脂肪酸(SFA)C8:0的含量,增加C18:0的含量;显著增加 PUFA/SFA比率。

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影响42天肉仔鸡腿肌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显 著增加PUFA C18:2T、C20:3N6、C20:3N3和C20:5N3(EPA)的含量。

本发明所提供的丁酸梭菌及丁酸梭菌制剂还具有以下功能:

1)可降低氧化应激小鼠血清中皮质酮、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 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2)可降低21天和42天肉仔鸡血清胆固醇的含量,降低21天肉仔 鸡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自健康动物消化道的、具有产酶活力强、可 抑制肠道致病菌、丁酸和总挥发酸产量高、产氢气和对逆环境耐受性 强等优点的丁酸梭菌CGMCC No.8187,及利用该菌株制备的丁酸梭 菌制剂。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所述丁酸梭菌和所述丁酸梭菌制剂在提 高动物抗氧化能力和改善肉鸡生产性能方面的应用。该丁酸梭菌制剂 不仅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而且可提高动物 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中血脂和胆固醇含量和改善肉鸡肉品质,还 能增加肉鸡肌肉中功能性脂肪酸的含量。因此,本发明的丁酸梭菌制 剂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和优越特性研究

1.生境丁酸梭菌的分离

样品采集:菌种分离的样品来自健康鸡、猪和牛的新鲜粪便、鸡 盲肠和直肠内容物、瘤胃液。

强化梭菌培养基(RCM培养基):蛋白胨1.0%、牛肉浸膏1.0%、 酵母粉0.3%、葡萄糖0.5%、氯化钠0.5%、可溶性淀粉0.1%、乙酸 钠0.3%、半胱氨酸盐酸盐0.05%、琼脂2.0%(固体培养基时用),调 节pH 7.1±0.1,121℃,20min灭菌备用。

梭菌选择性培养基(TSN培养基):蛋白胨1.5%、亚硫酸钠0.1%、 新霉素0.005%、多粘菌素0.002%、酵母粉1.0%、柠檬酸铁0.05%、 琼脂2.0%(固体培养基时用),调节pH 7.1±0.1,121℃,20min灭 菌备用。

首先将采集的样品用生理盐水稀释后80℃水浴加热10min,以杀 死非芽孢菌;然后接种于梭菌强化液体培养基,置于厌氧罐中(混合 气体:N2 80%、CO2 10%和H2 10%)37℃恒温箱中培养48h,再次水 浴加热10min;接种于TSN液体培养基厌氧培养48h;梯度稀释培养 液(105、106、107倍稀释度),涂布TSN培养基平板,置入厌氧培养 罐,37℃培养48h。通过菌落形态和镜检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从中 挑选出培养特征、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符合丁酸梭菌培养特征的菌株 连续划线纯化培养三代,分别标记编号进入下一步筛选。

2.丁酸梭菌的生物学性能初筛

取上述编号菌株接种到RCM培养基厌氧培养16~24h,测得其 OD650,分别接种相同OD量的菌液到RCM培养基厌氧培养48h。

2.1淀粉酶活力

取上述相同OD量的种子液滴种到淀粉平板(可溶性淀粉0.1%, 蛋白胨0.5%,葡萄糖0.5%,NaCl 0.5%,牛肉膏0.5%,琼脂0.8%, pH 7.1±0.1,121℃,20min灭菌备用),厌氧培养48h,测定产生透 明圈的直径。

2.2纤维素酶活力

取上述相同OD量的种子液滴种到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平板 (CMC-Na 0.2%,蛋白胨0.5%,葡萄糖0.3%,牛肉膏0.5%, MgSO4·7H2O 0.05%,K2HPO40.1%,刚果红0.02%,琼脂2.0%,pH 7.0±0.1,121℃,20min灭菌备用),厌氧培养48h,测定产生透明圈 的直径。

2.3抑菌

取上述发酵液上清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其对肠道致病菌的抑制情 况。

2.4短链脂肪酸含量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上述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

选择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强、抑菌能力强和丁酸和总短链脂肪 酸产量高的菌株进入下一步复筛。

3.丁酸梭菌抗逆性能的复筛

取上述编号菌株接种到RCM培养基厌氧培养16~24h,测得其 OD650,分别接种相同OD量的菌液到RCM培养基厌氧培养48h, 得到各菌株发酵液,用于比较不同菌株的芽孢存活率、模拟胃液和模 拟小肠液存活率。

3.1芽孢存活率

比较加热(80℃水浴)和不加热样品的活菌数。

3.2模拟胃液存活率

胃蛋白酶(3g/L),溶于0.2%NaCl溶液,用浓盐酸调pH到2.5。 比较模拟胃液处理3h前后的活菌数。

3.3模拟小肠液存活率

胰蛋白酶(1g/L)+胆盐(1g/L)溶于0.68%KH2PO4,调节pH 到8。比较模拟小肠液处理3h前后的活菌数。

通过上述方法筛选得到一株生物学性能和抗逆性都较优异的菌 株,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3mm和9.8mm,能抑 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等肠道致病菌的生长,丁酸和 总挥发酸的产量分别为18.04mmol/L和52.10mmol/L,氢气含量可占 总气体含量的23.26%,芽孢存活率为77.4%,模拟胃液和小肠液存活 率分别为99.47%和94.20%。该菌菌体为直或微弯杆菌, 0.5~1.7×2.4~7.6μm,端圆,单个或成对、短链、偶见长丝状菌体,以 周生鞭毛运动;革兰氏阳性,在老培养物中能变为阴性;菌体中常有 圆形或椭圆形芽孢,使菌体中部膨大成梭形,孢子偏心或次端生、无 孢子外壁或附属丝;表面菌落圆形或不规则,直径1~6mm,稍凸, 白色至奶油色,表面有光泽至无光泽;该菌为厌氧菌,在含有可发酵 碳水化合物的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并产气。

该菌株经API-20A菌种鉴定试剂条(梅里埃,法国)快速鉴定, 记录糖发酵结果(表1),鉴定结果使用API-20A V3.0软件进行分析, 所得的鉴定结果为丁酸梭菌/拜氏梭菌,其鉴定概率为99%,T值为1.0, 为极好的鉴定结果。进一步采用16S rDNA对该菌株进行鉴定,所得 的结果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该菌株与丁酸梭菌16S rDNA的同源性为100%,与拜氏梭菌的同源性为98%。最后通过设计 特异性的丁酸梭菌引物:P1:F:5'-CAGCAGCAGATGGTCCAATG-3', R:5'-GCGATTGGAGTGATTAATTC-3',扩增测序得到片段长度为 721bp的丁酸梭菌特异性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序列与丁酸梭 菌序列的同源性为99%,与拜氏梭菌序列的同源性为91%。通过以上 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最终确定该菌株为丁酸梭菌。该菌株已于2013 年9月1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 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号为CGMCC No.8187。

实施例2丁酸梭菌制剂的制备

将菌种接种于丁酸梭菌种子培养基中,置于厌氧罐中(混合气体: N2 80%、CO2 10%和H2 10%)37℃恒温箱中培养16~24h,然后按 5%~10%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罐中,提前向发酵罐中通入上述混合气 体以驱赶发酵罐中的氧气,然后37℃厌氧培养36~48h,得到丁酸梭菌 CGMCC No.8187发酵液。

其中,丁酸梭菌种子培养基为:蛋白胨1.0%、牛肉膏1.0%、酵母 粉0.3%、葡萄糖0.5%、(NH4)2SO4 0.1%、NaCl 0.5%、K2HPO4·H2O 0.4%、MnSO4·H2O 0.02%、MgSO4·7H2O 0.05%、CaCO3 0.2%,pH值: 7.1±0.1,灭菌条件:121℃灭菌20min,备用。

或将菌种接种于丁酸梭菌种子培养基中,置于厌氧罐中(混合气 体:N2 80%、CO2 10%和H2 10%)37℃恒温箱中培养16~24h,然后按 5%~10%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罐中,37℃静置培养36~48h,得到丁酸 梭菌CGMCC No.8187发酵液。

将丁酸梭菌的发酵液按照发酵液与载体的重量比0.5~0.8:1混合 均匀,然后在50~60℃条件下烘干粉碎到80目以上,得到丁酸梭菌干 粉。所述的载体可为麸皮、稻壳粉、次粉、轻质碳酸钙和玉米蛋白粉 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

或是将丁酸梭菌发酵液按体积与重量比加入发酵液体积 0.3~0.8%的糊精和3~10%的轻质CaCO3,混合均匀后,在喷雾干燥机 上按进风100~130℃,出风60~90℃,喷压0.2MPa,流量 1000~1500ml/min,进行喷雾干燥,得到丁酸梭菌干粉。

其中,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可为:

培养基A1:大豆蛋白胨0.6%、胰蛋白胨0.4%、酵母粉0.3%、葡 萄糖0.5%、玉米渣1.2%、(NH4)2SO4 0.1%、NaCl 0.5%、K2HPO4·H2O 0.4%、MnSO4·H2O 0.02%、MgSO4·7H2O 0.05%、CaCO3 0.2%,消泡 剂M 0.05%(V/V),pH值:7.1±0.1,灭菌条件:121℃灭菌20min, 备用。

培养基A2:大豆蛋白胨0.5%、胰蛋白胨0.5%、酵母粉0.3%、葡 萄糖0.7%、玉米渣1.0%、(NH4)2SO40.1%、NaCl 0.5%、K2HPO4·H2O 0.4%、MnSO4·H2O 0.02%、MgSO4·7H2O 0.05%、CaCO30.2%,消泡 剂M 0.05%(V/V),pH值:7.1±0.1,灭菌条件:121℃灭菌20min, 备用。

培养基A3:大豆蛋白胨0.5%、胰蛋白胨0.7%、酵母粉0.3%、葡 萄糖1.0%、玉米渣1.0%、(NH4)2SO40.1%、NaCl 0.5%、K2HPO4·H2O 0.4%、MnSO4·H2O 0.02%、MgSO4·7H2O 0.05%、CaCO30.2%%,消 泡剂M 0.05%(V/V),pH值:7.1±0.1,灭菌条件:121℃灭菌20min, 备用。

实施例3丁酸梭菌在提高肉鸡生长性能中的应用

1.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取320只爱拔益加(Arbor Acre)肉公雏,随机分到5个 处理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各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 表2),基础日粮+2.5×108CFU/kg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基础日粮 +5×108CFU/kg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基础日粮+1×109CFU/kg丁酸 梭菌(高剂量组)和抗生素组(0.1%金霉素)。试验期42天。试验期 间,记录和计算21天和42天每个重复笼肉鸡的耗料量和增重。采用 SAS9.4统计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中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每个重复笼为一个试验单元。方 差分析差异显著者,以最小显著差异(LSD)法比较平均数间的差 异。以0.05作为各项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平。

2.试验结果

结果列于表3。由表3可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肉仔鸡21天和 42天的平均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添加丁酸梭菌各组21 天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差异不 显著(P>0.05);添加丁酸梭菌中剂量组42天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 高于对照组和丁酸梭菌低剂量组(P<0.05),与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 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

表2基础饲粮的组成与营养水平

a每千克饲粮中添加:Mn,100mg;Fe,80mg;Zn,75mg;Cu,8mg;I,0.35mg;Se, 0.15mg;

b每千克饲粮中添加:VA 12500IU,VD32500IU,VE 30IU,VK32.65mg,VB12mg, VB26mg,Pantothenic acid 12mg,VB120.025mg,Niacin 50mg,Folic acid 1.25mg, Biotin 0.0325mg

表3丁酸梭菌对肉仔鸡21天和42天生长性能的影响

ADFI:平均日采食量,ADG:平均日增重,FCR:饲料转化率(饲料/增重),g/d: 克/天;

a,b,c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实施例4丁酸梭菌在提高肉鸡肠道健康中的应用

1.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取320只爱拔益加(Arbor Acre)肉公雏,随机分到5个 处理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各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 表2),基础日粮+2.5×108CFU/kg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基础日粮 +5×108CFU/kg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基础日粮+1×109CFU/kg丁酸 梭菌(高剂量组)和抗生素组(0.1%金霉素)。试验期42天。分别在 21天和42天从每个处理组随机挑选8只鸡进行屠宰,分析各处理组 肉鸡十二指肠形态结构和盲肠食糜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采用 SAS9.4统计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中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每个重复笼为一个试验单元。方 差分析差异显著者,以最小显著差异(LSD)法比较平均数间的差 异。以0.05作为各项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平。

2.试验结果

十二指肠形态结构:结果列于表4。由表4可看出,添加丁酸梭 菌对21天肉仔鸡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有 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各组肉仔鸡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 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隐窝深 度显著低于和抗生素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中剂量组的V/C值 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各组的V/C值显著高于 对照组(P<0.05)。

添加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V/C 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低剂量组肉仔鸡十二指肠 绒毛高度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中剂量组隐窝 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和抗生素组(P<0.05);添 加丁酸梭菌中剂量组的V/C值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

表4丁酸梭菌对肉仔鸡十二指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V/C:绒毛高度/隐窝深度;

a,b,c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盲肠食糜中短链脂肪酸:结果列于表5。由表5可看出,添加丁 酸梭菌对肉仔鸡21天盲肠食糜中的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 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各组肉鸡盲肠食糜中乙酸含量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高剂量组肉仔鸡盲肠食糜 中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和抗生素组 (P<0.05),与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丁酸梭 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肉仔鸡盲肠食糜中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添加丁酸梭菌对肉仔鸡42天盲肠食糜中的乙酸、丁酸和 总短链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表5丁酸梭菌对肉仔鸡盲肠食糜中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a,b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实施例5丁酸梭菌在提高肉鸡免疫功能中的应用

1.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取320只爱拔益加(Arbor Acre)肉公雏,随机分到5个 处理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各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 表2),基础日粮+2.5×108CFU/kg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基础日粮 +5×108CFU/kg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基础日粮+1×109CFU/kg丁酸 梭菌(高剂量组)和抗生素组(0.1%金霉素)。试验期42天。分别在 21天和42天从每个处理组随机挑选8只鸡进行屠宰,采集血清对各 处理组肉鸡进行免疫功能的分析。采用SAS9.4统计软件中的一般线 性模型(GLM)中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 析。每个重复笼为一个试验单元。方差分析差异显著者,以最小 显著差异(LSD)法比较平均数间的差异。以0.05作为各项数据的 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平。

2.试验结果

结果列于表6。由表6可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21天肉仔鸡血 清中IgM和IL-1β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各组肉 鸡的血清中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差异不 显著(P>0.05);添加高剂量丁酸梭菌组21天肉仔鸡血清中IL-1β含 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和抗生素组(P<0.05),与丁 酸梭菌中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鸡 血清中IgM和IL-6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各组 42肉仔鸡天血清中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 差异不显著(P>0.05)。抗生素组42天肉仔鸡血清中IL-6含量显著 低于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和丁酸梭菌 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丁酸梭菌可提高肉鸡 的免疫功能并降低炎症反应。

表6丁酸梭菌对肉仔鸡21天和42天免疫功能的影响

a,b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实施例6丁酸梭菌在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中的应用

1.材料与方法

SPF级昆明种雄鼠75只,体重20g左右。自由饮水和摄食。通 过给小鼠皮下注射皮质酮(CORT)诱导氧化应激模型,CORT按所 需浓度溶解于橄榄油中,丁酸梭菌用生理盐水稀释成所需浓度。小鼠 适应性饲养3天后,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分5个重复笼饲养: 对照组皮下注射0.2mL橄榄油(不含CORT)和灌胃生理盐水0.5mL, 氧化应激组小鼠按每天20mg CORT/kg体重皮下注射0.2mL橄榄油和 灌胃生理盐水0.5mL,丁酸梭菌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 按每天20mg CORT/kg体重皮下注射0.2mL橄榄油和灌胃 2×106CFU/mL、2×107CFU/mL和2×108CFU/mL的丁酸梭菌0.5mL。 试验期14天,每天上午9点给小鼠注射皮质酮和灌胃。

试验结束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采集小鼠肝脏和结肠黏 膜迅速冻存于-20℃,以备测定小鼠组织抗氧化能力。

采用SAS9.4统计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中单因素方 差分析,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每个重复笼为一个试验 单元。方差分析差异显著者,以最小显著差异(LSD)法比较平均 数间的差异。以0.05作为各项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平。

2.试验结果

结果列于表7。由表7可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小鼠肝脏GST 活力、GSH含量和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丁酸梭菌高剂 量组的肝脏GST活力显著高于氧化损伤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 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的肝脏GST活力显著高于氧化损伤模 型组、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和丁酸梭菌中剂量组(P<0.05);丁酸梭菌 高剂量组GSH含量显著高于氧化损伤模型组和丁酸梭菌低剂量组 (P<0.05),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氧化损伤模型组的MDA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和丁酸梭菌高剂量组 (P<0.05),与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

添加丁酸梭菌对小鼠结肠SOD活力、GST活力、GSH含量和 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结 肠黏膜总SOD显著高于氧化损伤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丁酸梭 菌高剂量组的GST活力显著高于氧化损伤模型组和丁酸梭菌低剂量 组(P<0.05),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丁酸梭菌高剂量组的 GSH含量显著高于氧化损伤模型组和丁酸梭菌低剂量组(P<0.05), 与对照组和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丁酸梭菌中剂 量组和高剂量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氧化损伤模型组(P<0.05), 与对照组和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

表7丁酸梭菌对氧化应激小鼠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还原型谷胱甘肽,MDA:丙二醛;

单位:GST,Gpx和SOD:U/mgprot,GSH:μmol/gprot,MDA:nmol/mgprot;

a,b,c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实施例7丁酸梭菌在提高肉仔鸡抗氧化能力中的应用

1.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取320只爱拔益加(Arbor Acre)肉公雏,按体重随机分 到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各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对 照组),基础日粮+2.5×108CFU/kg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基础日粮 +5×108CFU/kg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基础日粮+1×109CFU/kg丁酸 梭菌(高剂量组),基础日粮+0.1%金霉素(抗生素组)。试验期42 天。

动物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笼选出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颈 静脉采集血样于非抗凝管中,离心收集血清用于分析抗氧化指标。采 用颈部放血杀鸡后,立即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置于-20℃ 保存,用于分析抗氧化指标。

采用SAS9.4统计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中单因素方 差分析,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每个重复笼为一个试验 单元。方差分析差异显著者,以最小显著差异(LSD)法比较平均 数间的差异。以0.05作为各项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平。

2.试验结果

2.1丁酸梭菌对肉仔鸡21天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结果列于表8。由表8可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肉仔鸡21天十 二指肠黏膜GST活力、GSH和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添 加丁酸梭菌各组肉鸡十二指肠的GST活力和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高剂量组的十二指肠MDA含量显著低 于对照组和丁酸梭菌低剂量组(P<0.05),与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和抗 生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

添加丁酸梭菌对肉仔鸡21天空肠黏膜GST活力和GSH含量有 显著影响(P<0.05)。抗生素组肉鸡空肠黏膜GS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 组(P<0.05),与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差异不显著(>0.05);添加丁酸 梭菌低剂量和中剂量组肉鸡空肠的GSH显著高于抗生素组 (P<0.05)。

添加丁酸梭菌对肉仔鸡21天回肠SOD活力、GST活力、GSH 和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高剂量组肉鸡21 天回肠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高剂量 组肉鸡回肠的GS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丁酸梭菌低剂量组 (P<0.05),与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和抗生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 添加丁酸梭菌中剂量组的回肠GSH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P<0.05);添加丁酸梭菌中剂量、高剂量组和抗生素组的MDA含 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丁酸梭菌低剂量组(P<0.05)。结果表明,添加 丁酸梭菌可提高21天肉仔鸡肠道的酶性和非酶性抗氧化能力并降低 膜脂质氧化损伤。

由表9可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肉仔鸡21天血清GST活力和 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 和抗生素组血清GS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 高剂量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

表8丁酸梭菌对肉仔鸡21天肠黏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单位:GST,Gpx和SOD:U/mgprot,GSH:μmol/gprot,MDA:nmol/mgprot;

a,b,c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表9丁酸梭菌对肉仔鸡21天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单位:GST,Gpx和SOD:U/mgprot,GSH:μmol/gprot,MDA:nmol/mgprot;

a,b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2.2丁酸梭菌对肉仔鸡42天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结果列于表10。由表10可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鸡 十二指肠黏膜GSH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各组和 抗生素组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添加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鸡空肠黏膜SOD活力、GSH和MDA 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高剂量组SOD含量显著高 于其余各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各组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添加丁酸梭菌高剂量GSH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 (P<0.05);添加丁酸梭菌各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0丁酸梭菌对肉仔鸡42天肠黏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单位:GST,Gpx和SOD:U/mgprot,GSH:μmol/gprot,MDA:nmol/mgprot;

a,b,c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由表11可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鸡血清GSH含量和 MD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中剂量组GSH含量 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中剂量组的 MDA含量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

表11丁酸梭菌对肉仔鸡42天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单位:GST,Gpx和SOD:U/mgprot,GSH:μmol/gprot,MDA:nmol/mgprot;

a,b,c,d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实施例8丁酸梭菌制剂在提高肉鸡肉品质中的应用

1.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取320只爱拔益加(Arbor Acre)肉公雏,按体重随机分 到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各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对 照组),基础日粮+2.5×108CFU/kg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基础日粮 +5×108CFU/kg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基础日粮+1×109CFU/kg丁酸 梭菌(高剂量组),基础日粮+0.1%金霉素(抗生素组)。试验期42 天。

动物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笼选出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 采用颈静脉放血法将鸡全部处死,测定胴体指标(屠宰率、全净 膛率、腹脂率、胸肌率、腿肌率),然后直接测定肉色和pH45min, 剩余样品置于4℃冰箱内24h,再测定pH24h

采用SAS9.4统计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中单因素方 差分析,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每个重复笼为一个试验 单元。方差分析差异显著者,以最小显著差异(LSD)法比较平均 数间的差异。以0.05作为各项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平。

2.试验结果

2.1胴体性能

结果列于表12。由表12可以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 鸡腹脂率和胸肌率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各组肉仔鸡 的腹脂率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和高 剂量组肉仔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高剂量丁酸 梭菌组肉仔鸡的胸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和抗生素 组(P<0.05)。

表12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鸡胴体性能的影响(单位:%)

a,b,c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2.2pH和肉色

结果列于表13。由表13可以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鸡 胸肌和腿肌pH45min有显著影响(P<0.05)。丁酸梭菌低剂量和抗生素 组的胸肌pH45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低、中剂量和 抗生素组的腿肌pH45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对 42天肉仔鸡胸肌和腿肌pH24h没有显著影响(P>0.05)。

表13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鸡pH的影响

pH45min:宰后45min,pH24h:宰后24h;

a,b,c同一列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由表14可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鸡胸肌黄度(b*)有 显著影响(P<0.05)。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胸肌黄度(b*) 值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与对照组和丁酸梭菌高剂量组差异 不显著(P>0.05)。

表14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鸡肉色的影响

a,b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实施例9丁酸梭菌制剂在提高肉鸡肌肉中功能性脂肪酸含量中的应 用

1.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取320只爱拔益加(Arbor Acre)肉公雏,按体重随机分 到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各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对 照组),基础日粮+2.5×108CFU/kg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基础日粮 +5×108CFU/kg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基础日粮+1×109CFU/kg丁酸 梭菌(高剂量组),基础日粮+0.1%金霉素(抗生素组)。试验期42 天。

动物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笼选出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 采用颈静脉放血法将鸡全部处死,采集胸肌和腿肌样品用于测定 肌肉中长链脂肪酸的含量。

采用SAS9.4统计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中单因素方 差分析,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每个重复笼为一个试验 单元。方差分析差异显著者,以最小显著差异(LSD)法比较平均 数间的差异。以0.05作为各项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平。

2.试验结果

结果列于表15。由表15可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42天肉鸡胸肌长 链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增加多不 饱和脂肪酸(PUFA)C20:2、C20:3N6、C20:3N3、C20:4N6(花生四 烯酸)、C20:5N3(EPA)、C22:6N3(DHA)和总PUFA的含量(P<0.05)。 添加丁酸梭菌中剂量组肉鸡胸肌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P<0.05),添加丁酸梭菌高剂量组肉鸡胸肌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高 于对照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中剂量组肉鸡胸肌EPA含量显著 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各组肉鸡胸肌DHA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的总P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增加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20:1N9的含量(P<0.05),添加丁酸梭菌 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肉鸡胸肌C20:1N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SFA)C8:0的含量, 增加C18:0的含量;显著增加PUFA/SFA比率(P<0.05),其中添加丁 酸梭菌中剂量组的PUFA/SFA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添加丁酸 梭菌各组的PUFA/SF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由表16可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鸡腿肌长链脂肪酸含量 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增加腿肌PUFA C18:2T、 C20:3N6、C20:3N3和C20:5N3(EPA)的含量(P<0.05)。添加丁酸 梭菌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肉鸡腿肌EPA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 (P<0.05)。

表15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鸡胸肌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a,b,c,d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表16丁酸梭菌对42天肉仔鸡腿肌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a,b,c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实施例10丁酸梭菌制剂在降低小鼠血清皮质酮和血脂含量中应用

1.材料与方法

SPF级昆明种雄鼠75只,体重20g左右。自由饮水和摄食。通 过给小鼠皮下注射皮质酮(CORT)诱导氧化应激模型,CORT按所 需浓度溶解于橄榄油中,丁酸梭菌用生理盐水稀释成所需浓度。小鼠 适应性饲养3天后,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分5个重复笼饲养: 对照组皮下注射0.2mL橄榄油(不含CORT)和灌胃生理盐水0.5mL, 氧化应激组小鼠按每天20mg CORT/kg体重皮下注射0.2mL橄榄油和 灌胃生理盐水0.5mL,丁酸梭菌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 按每天20mg CORT/kg体重皮下注射0.2mL橄榄油和灌胃 2×106CFU/mL、2×107CFU/mL和2×108CFU/mL的丁酸梭菌0.5mL。 试验期14天,每天上午9点给小鼠注射皮质酮和灌胃。

试验结束后,从小鼠眼眶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将分离得到的血 清冻存于-20℃,以备测定小鼠血清皮质酮和血脂含量。

采用SAS9.4统计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中单因素方 差分析,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每个重复笼为一个试验 单元。方差分析差异显著者,以最小显著差异(LSD)法比较平均 数间的差异。以0.05作为各项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平。

2.试验结果

结果列于表17。由表17可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小鼠血清 CORT、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 对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丁酸梭菌高剂量组 小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氧化损伤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 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胆固醇 的含量(P<0.05),其中添加丁酸梭菌高剂量组小鼠血清胆固醇含量 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氧化损伤模型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中剂量 组和氧化损伤模型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添加丁酸梭菌高剂量组和氧化损伤模型组小鼠的血清高 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高剂量组 的小鼠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丁酸梭菌低剂量组 和丁酸梭菌中剂量组(P<0.05)。

表17丁酸梭菌对氧化应激小鼠血清皮质酮和血脂含量的影响

CORT:皮质酮,CHOL: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

LDLC:低密度脂蛋白;

a,b,c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实施例11丁酸梭菌制剂在降低肉仔鸡血清血脂和胆固醇含量中应用

1.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取320只爱拔益加(Arbor Acre)肉公雏,按体重随机分 到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各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对 照组),基础日粮+2.5×108CFU/kg丁酸梭菌(低剂量组),基础日粮 +5×108CFU/kg丁酸梭菌(中剂量组),基础日粮+1×109CFU/kg丁酸 梭菌(高剂量组),基础日粮+0.1%金霉素(抗生素组)。试验期42 天。

动物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笼选出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颈 静脉采集血样于非抗凝管中,离心收集血清用于分析血清血脂和胆固 醇含量。

采用SAS9.4统计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中单因素方 差分析,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每个重复笼为一个试验 单元。方差分析差异显著者,以最小显著差异(LSD)法比较平均 数间的差异。以0.05作为各项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平。

2.试验结果

结果列于表18。由表18可看出,添加丁酸梭菌对肉仔鸡21天 和42天血清胆固醇含量和21天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 (P<0.05)。添加丁酸梭菌中剂量组肉鸡21天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 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添加中剂量组肉鸡21天血清高密度 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丁酸梭菌低剂量组(P<0.05);添加丁 酸梭菌各组肉鸡42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抗 生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

表18丁酸梭菌对肉仔鸡21天和42天血清血脂含量的影响(mmol/L)

a,b,c同一行中数值具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者差异显著(P<0.05)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 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 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 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