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2-氨基-3-(咪唑-2-基)-吡啶-4-酮衍生物及其作为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的用途

2-氨基-3-(咪唑-2-基)-吡啶-4-酮衍生物及其作为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的用途

摘要

本发明涉及通式(I)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和治疗用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878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赛诺菲;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35801.0

  • 申请日2012-05-16

  • 分类号C07D401/04;C07D471/04;A61K31/4709;A61K31/4375;A61P35/00;

  • 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陈桉

  • 地址 法国巴黎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29: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17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401/04 申请日:201205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VEGF受体激酶活性抑制剂的7-苯酚或7-炔基-3-(咪唑-2- 基)-1,8-二氮杂萘-4-酮衍生物及其可能的喹啉酮类似物、它们的制备和它们 的治疗用途。

背景技术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家族与三种结构上相关的被称为 VEGF-R1(Flt-1)、VEGF-R2(KDR)和VEGF-R3(Flt-4)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结 合。所有三种受体对胚胎发生和肿瘤诱导的血管发生期间的血管系统的发育 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VEGFR-3在淋巴系统的发育和肿瘤诱导的淋巴管 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WO2009/007535描述了取代的7-炔基-4-氧代-1,8-二氮杂萘 -3-甲酰胺衍生物,其为VEGF受体激酶活性的抑制剂。本发明的化合物与 现有技术的化合物的不同之处至少在于双环的3位处存在咪唑环。

在开发药物化合物中应当考虑到的标准为化合物对组织的暴露量及其 有效性。这些标准可通过改善下列项目中的至少一项来增强:有效性、吸收、 分布、代谢、排泄和毒理学。

仍然需要具有增强活性的VEGF受体激酶活性的抑制剂,这可用本发 明的新型化合物来方便地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涉及下文通式(I)对应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涉及制备通式(I)的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涉及通式(I)的化合物尤其在药物或药物组合物中 的用途。

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应通式(I):

其中:

-W表示氮原子或CH;

-Y表示C2-C3-亚炔基、任选地取代有R7的1,4-亚苯基,R7表示一个或 多个卤素原子;

-Z表示键或CR1R2

-R1和R2彼此独立地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C1-C6-烷基、三氟 甲基、(CH2)nOR6、C3-C7-环烷基、任选地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卤素原子的杂芳 基或芳基;

-R1和R2可与携带它们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C7-环烷基;

-R3表示氢原子;

-R4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C1-C6-烷基、(CH2)nOR6、C3-C7-环烷基或任 选地被C3-C7-环烷基取代的C1-C6-烷基;

-R5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或C1-C6-烷基;

-R6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或C1-C6-烷基;

-n等于1、2或3。

式(I)的化合物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对称碳原子。它们因此可以按对映异 构体或非对映异构体的形式存在。这些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以及它们 的混合物(包括消旋混合物),形成本发明的部分。

式(I)的化合物可以按碱形式或酸加成盐的形式存在。所述酸加成盐形成 本发明的部分。

这些盐可用可药用酸来制备,但是用于例如纯化或分离式(I)的化合物的 其它酸的盐也形成本发明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背景中,使用下列定义:

-卤素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

-Ct-Cz:可含有t-z个碳原子的碳链,其中t和z可取1-7的值;例如, C1-C3为可含有1-3个碳原子的碳链;

-烷基:直线的或支链的饱和脂肪族基团。可提到的实例包括甲基、乙 基、正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等等;

-亚烷基:通过从任选地被烷基取代的链的两个末端碳原子各除去一个 氢原子而从烷烃衍生的二价基团;例如C1-C3-亚烷基表示直线的或支链的 1-3个碳原子的二价碳链,更具体而言为亚甲基、亚乙基、甲基亚乙基或亚 丙基;

-亚烯基:通过从任选地被烷基或烯基取代的链的两个末端碳原子各除 去一个氢原子而从烯烃衍生的二价基团;例如C2-C3-亚烯基表示直线的或支 链的2-3个碳原子的二价碳链,更具体而言为亚乙烯基或亚丙烯基;

-亚炔基:通过从任选地被烷基、烯基或炔基取代的链的两个末端碳原 子各除去一个氢原子而从炔烃衍生的二价基团;例如C2-C3-亚炔基表示直线 的或支链的2-3个碳原子的二价碳链,更具体而言为亚乙炔基或亚丙炔基;

-环烷基:饱和的或部分不饱和的环状烷基。可提到的实例包括环丙基、 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丙烯基、环丁烯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等等;

-环烷基氧基:-O-环烷基,其中所述环烷基如前面所定义;

-氟代烷基: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替换为氟原子的烷基;

-烷氧基:-O-烷基,其中所述烷基如前面所定义;

-氟代烷氧基: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替换为氟原子的烷氧基;

-硫基烷基或烷基硫基:-S-烷基,其中所述烷基如前面所定义;

-芳基:含有6-10个碳原子的单环或二环芳族基团。可提到的芳基的实 例包括苯基和萘基;

-亚芳基:通过从两个环碳原子除去氢原子而从芳基衍生的二价基团。 可提到的亚芳基的实例包括亚苯基;

-杂环:饱和的或部分不饱和的包含1-3个选自O、S和N的杂原子的 5-7元单环基团。可提到的杂环的实例包括氮杂环丁烷基、哌啶基、氮杂基、吗啉基、硫吗啉基、哌嗪基、高哌嗪基、二氢噁唑基、二氢噻唑基、二 氢咪唑基、二氢吡咯基或四氢吡啶基、[1,3]二氧杂环戊二烯基、[1,3]二氧杂 环己二烯基、二氢[1,4]二氧杂环己二烯基、二氢[1,2]噁嗪基、二氢[1,3]噁嗪 基、二氢噁唑基、二氢异噁唑基、二氢[1,4]噁嗪基、四氢[1,3]氧氮杂基、 四氢[1,4]氧氮杂基、四氢[1,3]二氮杂基和四氢[1,4]二氮杂基;

-杂芳基:包含1-5个选自O、S和N的杂原子的5-12元单环或二环芳 族基团。可提到的单环杂芳基的试剂包括咪唑基、吡唑基、噻唑基、噁唑基、 异噻唑基、异噁唑基、呋喃基、噻吩基、噁二唑基、噻二唑基、三唑基、四 唑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和三嗪基。可提到的双环杂芳基的 实例包括吲哚基、异吲哚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benzothiophenyl)、 苯并噁唑基、苯并咪唑基、吲唑基、苯并噻吩基(benzothienyl)、异苯并呋喃 基、异苯并噻唑基、吡咯并[2,3-c]吡啶基、吡咯并[2,3-b]吡啶基、吡咯并 [3,2-b]吡啶基、吡咯并[3,2-c]吡啶基、吡咯并[1,2-a]吡啶基、喹啉基、异喹啉 基、噌啉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吡咯并[1,2-a]咪唑基、咪唑并[1,2-a]吡 啶基、咪唑并[1,2-a]哒嗪基、咪唑并[1,2-c]嘧啶基、咪唑并[1,2-a]嘧啶基、咪 唑并[1,2-a]吡嗪基、咪唑并[4,5-b]吡嗪基、咪唑并[4,5-b]吡啶基、咪唑并 [4,5-c]吡啶基、吡唑并[2,3-a]吡啶基、吡唑并[2,3-a]嘧啶基、吡唑并[2,3-a]吡 嗪基、噻唑并[5,4-b]吡啶基、噻唑并[5,4-c]吡啶基、噻唑并[4,5-c]吡啶基、 噻唑并[4,5-b]吡啶基、噁唑并[5,4-b]吡啶基、噁唑并[5,4-c]吡啶基、噁唑并 [4,5-c]吡啶基、噁唑并[4,5-b]吡啶基、异噻唑并[5,4-b]吡啶基、异噻唑并 [5,4-c]吡啶基、异噻唑并[4,5-c]吡啶基、异噻唑并[4,5-b]吡啶基、异噁唑并 [5,4-b]吡啶基、异噁唑并[5,4-c]吡啶基、异噁唑并[4,5-c]吡啶基和异噁唑并 [4,5-b]吡啶基。

-“氧代”表示“=O”;

-“硫基”表示“-S-”。

在本发明的背景中,使用下列缩写和经验式:

Boc        叔丁基氧基羰基

CuI        碘化亚铜(I)

CH2Cl2     二氯甲烷

HPLC       高效液相色谱

LC/MS      液相色谱/质谱

dba        二亚苄基丙酮

DCM        二氯甲烷

DME        二甲氧基乙烷

DMF        二甲基甲酰胺

DMSO       二甲基亚砜

dppf       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         摄氏度

Et3N       三乙胺

h          小时

HCl        盐酸

IR         红外

MeOH       甲醇

min.       分钟

ml         毫升

MgSO4      硫酸镁

NaCl       氯化钠

NH4Cl      氯化铵

NH4OH      氢氧化铵

NaHCO3     碳酸氢钠

Na2SO4     硫酸钠

NMR        核磁共振

Rt         保留时间

SEM        [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

THF        四氢呋喃

TOSMIC     对甲苯磺酰基甲基异腈

三苯甲基   三苯基甲基

Xphos      2-二环己基膦基-2′,4′,6′-三异丙基联苯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第一亚组化合物是由以下化合物 组成的,其中W表示氮原子或CH。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第二亚组化合物是由以下化合物 组成的,其中W表示氮原子。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第三亚组化合物是由以下化合物 组成的,其中Y表示C2-C3-亚炔基,更具体而言为亚乙炔基。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第四亚组化合物是由以下化合物 组成的,其中:

-Z表示键或CR1R2

-R1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C1-C6-烷基、(CH2)nOR6、C3-C7-环 烷基、任选地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卤素原子的芳基或者5-或6-元-杂芳基;

-R2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C1-C6-烷基或三氟甲基;

-R6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或C1-C6-烷基;

-n等于1、2或3。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第五亚组化合物是由以下化合物 组成的,其中:

-Z表示CR1R2

-R1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C1-C6-烷基、(CH2)nOR6、C3-C7-环 烷基、芳基或者5-或6-元-杂芳基;

-R2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C1-C6-烷基或三氟甲基;

-R6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或C1-C6-烷基;且

-n等于1、2或3。

当Y表示C2-C3-亚炔基,更具体而言为亚乙炔基时,则Z表示CR1R2, R1和R2如上文所定义。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第六亚组化合物是由以下化合物 组成的,其中R4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C1-C6-烷基、(CH2)nOR6、C3-C7-环烷 基或任选地被C3-C7-环烷基取代的C1-C6-烷基。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第七亚组化合物是由以下化合物 组成的,其中R4表示C1-C6-烷基,更具体而言为乙基。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第八亚组化合物是由以下化合物 组成的,其中R5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或C1-C6-烷基。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第九亚组化合物是由以下化合物 组成的,其中R5表示氢原子。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第十亚组化合物是由以下化合物 组成的,其中将上文给出的W、Y、Z、R3、R4和R5的定义组合。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第十一亚组化合物是由以下化合 物组成的,其中:

-W表示氮原子或CH;

-Y表示C2-C3-亚炔基或任选地取代有卤素原子的1,4-亚苯基;

-Z表示键或CR1R2

-R1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C1-C6-烷基、(CH2)nOR6、C3-C7-环 烷基、任选地取代有卤素原子的芳基或者5-或6-元-杂芳基;

-R2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C1-C6-烷基或三氟甲基;

-R3表示氢原子;

-R4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C1-C6-烷基、(CH2)nOR6、C3-C7-环烷基或任 选地被C3-C7-环烷基取代的C1-C6-烷基;

-R5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或C1-C6-烷基;

-R6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或C1-C6-烷基;

-n等于1、2或3。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第十二亚组化合物是由以下化合 物组成的,其中:

-W表示氮原子或CH;

-Y表示C2-C3-亚炔基;

-Z表示CR1R2

-R1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C1-C6-烷基、(CH2)nOR6、C3-C7-环 烷基、任选地取代有卤素原子的芳基或者5-或6-元-杂芳基;

-R2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C1-C6-烷基或三氟甲基;

-R3表示氢原子;

-R4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C1-C6-烷基、(CH2)nOR6、C3-C7-环烷基或任 选地被C3-C7-环烷基取代的C1-C6-烷基;

-R5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或C1-C6-烷基;

-R6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氢原子或C1-C6-烷基;

-n等于1、2或3。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第十三亚组化合物是由以下化合 物组成的,其中R1和R2与携带它们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3-C7-环烷基。

当然,上文提到的各亚组可与一个或多个其它亚组结合,且对应的化合 物也可为本发明的主题。

在为本发明主题的通式(I)化合物中,可具体提到下列化合物:

1:2-氨基-1-乙基-7-((3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基)-3-(1H-咪 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2:2-氨基-1-丙基-7-((3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基)-3-(1H-咪 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3:2-氨基-7-(3,4-二羟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3-(1H-咪唑-2- 基)-1H-[1,8]二氮杂萘-4-酮

4:2-氨基-1-乙基-7-(-3-羟基-3-(吡啶-2-基)-丁-1-炔基)-3-(1H-咪唑-2- 基)-1H-[1,8]二氮杂萘-4-酮

5:2-氨基-1-乙基-7-[(3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1-基]-3-(4-甲 基-1H-咪唑-2-基)-1,8-二氮杂萘-4(1H)-酮

6:2-氨基-1-(环丙基甲基)-7-(3-羟基戊-1-炔-1-基)-3-(1H-咪唑-2-基)-1,8- 二氮杂萘-4(1H)-酮

7:2-氨基-1-乙基-7-[(3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1-基]-3-(1H- 咪唑-2-基)喹啉-4(1H)-酮

8:2-氨基-7-(3-氯-4-羟基苯基)-1-乙基-3-(1H-咪唑-2-基)-1,8-二氮杂萘 -4(1H)-酮

9:2-氨基-1-乙基-7-[3-(2-氟苯基)-3-羟基丁-1-炔-1-基]-3-(1H-咪唑-2- 基)-1,8-二氮杂萘-4(1H)-酮

10:2-氨基-1-环戊基-7-(3-羟基戊-1-炔-1-基)-3-(1H-咪唑-2-基)-1,8-二氮 杂萘-4(1H)-酮

11:2-氨基-7-(3-羟基戊-1-炔-1-基)-3-(1H-咪唑-2-基)-1-(3-甲氧基丙 基)-1,8-二氮杂萘-4(1H)-酮

12:2-氨基-7-(3-羟基戊-1-炔-1-基)-3-(1H-咪唑-2-基)-1-(2-甲氧基乙 基)-1,8-二氮杂萘-4(1H)-酮

13:2-氨基-1-乙基-7-[(1-羟基环丁基)乙炔基]-3-(1H-咪唑-2-基)-1,8-二氮 杂萘-4(1H)-酮

14:2-氨基-1-乙基-7-[(1-羟基环戊基)乙炔基]-3-(1H-咪唑-2-基)-1,8-二氮 杂萘-4(1H)-酮

15:2-氨基-1-乙基-7-(3-羟基-3-甲基丁-1-炔-1-基)-3-(1H-咪唑-2-基)-1,8- 二氮杂萘-4(1H)-酮

16:2-氨基-1-乙基-7-(3-羟基-3-甲基戊-1-炔-1-基)-3-(1H-咪唑-2-基)-1,8- 二氮杂萘-4(1H)-酮

17:2-氨基-1-乙基-7-(3-羟基-3-苯基丁-1-炔-1-基)-3-(1H-咪唑-2-基)-1,8- 二氮杂萘-4(1H)-酮

18:2-氨基-1-乙基-7-[3-(3-氟苯基)-3-羟基丁-1-炔-1-基]-3-(1H-咪唑-2- 基)-1,8-二氮杂萘-4(1H)-酮

19:2-氨基-1-乙基-3-(1H-咪唑-2-基)-7-(4,4,4-三氟-3-羟基-3-苯基丁-1- 炔-1-基)-1,8-二氮杂萘-4(1H)-酮

20:2-氨基-7-(3-环丙基-3-羟基丁-1-炔-1-基)-1-乙基-3-(1H-咪唑-2- 基)-1,8-二氮杂萘-4(1H)-酮

21:2-氨基-1-乙基-7-[3-羟基-3-(噻吩-2-基)丁-1-炔-1-基]-3-(1H-咪唑-2- 基)-1,8-二氮杂萘-4(1H)-酮

22:2-氨基-1-乙基-7-(3-羟基丁-1-炔-1-基)-3-(1H-咪唑-2-基)-1,8-二氮杂 萘-4(1H)-酮

23:2-氨基-1-乙基-7-(3-羟基戊-1-炔-1-基)-3-(1H-咪唑-2-基)-1,8-二氮杂 萘-4(1H)-酮

24:2-氨基-1-乙基-7-(3-羟基己-1-炔-1-基)-3-(1H-咪唑-2-基)-1,8-二氮杂 萘-4(1H)-酮

25:2-氨基-1-乙基-7-(3-羟基-4-甲基戊-1-炔-1-基)-3-(1H-咪唑-2-基)-1,8- 二氮杂萘-4(1H)-酮

26:2-氨基-1-乙基-7-(3-羟基-3-苯基丙-1-炔-1-基)-3-(1H-咪唑-2-基)-1,8- 二氮杂萘-4(1H)-酮

27:2-氨基-7-((3R)-3,4-二羟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3-(1H-咪唑-2- 基)-1,8-二氮杂萘-4(1H)-酮

28:2-氨基-7-((3S)-3,4-二羟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3-(1H-咪唑-2- 基)-1,8-二氮杂萘-4(1H)-酮

29:2-氨基-1-乙基-7-((3S)-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基)-3-(1H-咪 唑-2-基)-1,8-二氮杂萘-4(1H)-酮。

在下文中,术语“离去基团”表示通过断裂异裂键可被容易地从分子上 裂解出来的基团,随着电子对的丢失。例如,该基团由此在取代反应中可容 易地被另一基团替代。所述离去基团为,例如,卤素或活化的羟基如甲磺酸 酯基、苯磺酸酯基、对甲苯磺酸酯基、三氟甲磺酸酯基、乙酸酯基等等。离 去基团的实例和制备它们的参考文献在“Advances in Organic Chemistry”,J. March,5th Edition,Wiley Interscience,2001中给出。

在下文中,术语“保护基”(PG)表示在反应期间为了临时钝化分子的一 部分而暂时结合到化学结构中的基团,并且其可容易地在后续合成步骤中被 除去。保护基的实例和涉及其性质的参考文献在“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T.W.Greene,P.G.M.Wutz,3rd Edition,Wiley Interscience1999中给 出。

根据本发明,通式(I)的化合物可按照以下一般方案1、2和3所示的方 法来制备: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按照方案1,在阶段(i)中,在室温或在50℃-100℃的温度,在常规加 热或微波加热的条件下并在质子性溶剂(如醇,例如乙醇、正丁醇、叔丁醇 或水)中,式(II)的2,6-二卤代-吡啶-3-羧酸在2位被式R4-NH2的胺(其中R4如前面就式(I)的化合物所定义)单取代。然后按照阶段(ii),将从阶段(i)得到 的酸(III)活化为式(IV)的衍生物,所述式(IV)为酰氟形式(在室温,在碱(如三 乙胺或吡啶)存在下且在非质子性溶剂(如二氯甲烷或THF)中,如G.Olah等 人在Synthesis(1973),487中所述,通过氰尿酰氟(cyanuryl fluoride)的作用) 或者为咪唑离子(imidazolide)形式(在非质子性溶剂(如DMF或THF)中通过 羰基二咪唑的作用,或者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方法,如 Mukaiyama和Tanaka在Chem.Lett.(1976),303中或Ishikawa和Sasaki在 Chem.Lett.(1976),1407中所述的方法)。

从在咪唑的(4,5)位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咪唑-2-甲醛分两个阶段来制备式 (V)的氰基甲基咪唑。在阶段(iii)中,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工作条 件下,例如在“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Greene et al.,3rd  Edition(John Wiley&Sons,Inc.,New York)中所述的条件下,将咪唑-2-甲醛 的游离氮通过在方案1中称为PG的保护基(例如SEM、Boc或三苯甲基)来 保护。如果适用,得到经保护的咪唑的两种异构体τ和π并且无需在后续的 反应中区分。然后在阶段(iv)中,通过醛官能团与TOSMIC的阴离子反应将 经保护的咪唑-2-甲醛转化为式(V)的氰基甲基咪唑(所述TOSMIC阴离子是 通过在低温(-50℃)将叔丁醇钾加入到TOSMIC的无水DME溶液中,再将形 成的阴离子中间体4-甲苯磺酰基l-2-噁唑啉开环得到的),然后按照Van  Leusen A.等人(Synthetic Comm,10(5)1980,399-403)所述的方法,在甲醇存在 下将反应混合物回流加热形成乙腈官能团(acetylnitrile function)。

然后在阶段(v)中,在一当量碱如氢化钠或叔丁醇钾存在下,在急性非 质子性溶剂如THF或DMF中,在-5℃至室温的温度,在阶段(ii)结束时得 到的非常有反应性但稳定的式(IV)的酰氟或咪唑离子与(4,5)位未取代的或取 代的式(V)的氰基甲基咪唑反应,然后按照阶段(vi),加入另一当量的所用的 碱,形成的式(VI)的化合物在室温原位环化,从而得到式(VII)的吡啶并吡啶 酮化合物。

按照方案2,在阶段(vii)中,在室温或在50℃-100℃的温度,以常规加 热或微波加热并在质子性溶剂(如水)中并在碱(如吡啶)存在下,使用强氧化 剂(如高锰酸钾)将式(VIII)的2,4-二卤代-甲苯氧化成对应的酸衍生物(IX)或 者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方法(如下列专利中所述的方法:US 6,187,950)将式(VIII)的2,4-二卤代-甲苯氧化成对应的酸衍生物(IX)。在室温 或在50℃-100℃的温度,以常规加热或微波加热并在质子性溶剂(如醇,例 如乙醇、正丁醇、叔丁醇或水)中,从阶段(vii)得到的酸(IX)在2位被式R4-NH2的胺(如先前参照式(I)的化合物所定义)单取代。然后在室温或在50℃-120℃ 的温度,以常规加热或微波加热并在非质子性溶剂(如DMF、甲苯、THF、 二噁烷)中,通过羰基二咪唑或三光气的作用,将从阶段(viii)得到的酸(X)环 化成苯并-1,3-噁嗪-2,4-二酮(XI)。然后在室温或在50℃-120℃的温度,以常 规加热或微波加热并在非质子性溶剂(如DMF、甲苯、二噁烷)中并在碱如三 乙胺或吡啶存在下,用丙二腈处理苯并-1,3-噁嗪-2,4-二酮(XI)得到腈(XII), 或者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方法,如Iminov等人在Synthesis(2008) 1535中所述的方法得到腈(XII)。在铜催化剂如CuCl存在下,在室温或在 50℃-120℃的温度,以常规加热或微波加热并在非质子性溶剂(如DME、 DMF、甲苯、二噁烷)中,从阶段(x)得到腈(XII)与氨基乙醛缩二乙醇反应。 然后在室温或在50℃-120℃的温度,以常规加热或微波加热并在质子性溶 剂(如醇,例如乙醇、正丁醇、叔丁醇或水)中,使用强酸性条件(如HCl(12N)) 将从阶段(xi)得到缩醛(XIII)环化为咪唑(XIV)。

为了得到本发明的式(I)的化合物,可使用方案3中所述的两种方法从式 (VII)或(XIV)的卤代中间体开始。

按照得到为本发明主题的式(I)化合物的第一种方法,在阶段(xiii)中,在 与适当的式(XVa)的炔丙醇衍生物R1R2CH(OR3)C≡CH(其中R1、R2和R3如先 前所定义)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中,或者在与适当的式(XVb)的芳基硼酸 的Suzuki偶联反应中,使用式(VII)或(XIV)的卤代中间体。所述Sonogashira 反应(xiii)是在钯络合物(处于氧化态(0)或(II))(例如Pd(PPh3)4、PdCl2(PPh3)2) 存在下,在碘化亚铜、三乙胺存在下,在非质子性极性溶剂如THF或DMF 中,在80-120℃常规加热或通过微波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的。

所述Suzuki反应(xiii)是在钯络合物(处于氧化态(0)或(II))(例如 Pd(PPh3)4、PdCl2(PPh3)2、Pd2dba3、Xphos或PdCl2(dppf))存在下,在质子性 或非质子性溶剂(如DME、乙醇、DMF、二噁烷或这些溶剂的混合物)中, 在碱(如碳酸铯、碳酸氢钠水溶液或K3PO4)存在下,在80-120℃常规加热或 通过微波在130-170℃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的。

按照常规的脱保护阶段(xiv),最后将所述Sonogashira产物(XVIa)或 Suzuki产物(XVIb)脱保护,例如在酸(如HCl(4N)于二噁烷溶液中或三氟乙 酸于溶剂(如乙醇或二氯甲烷)中,在-5℃-60℃的温度,得到式(I)的化合物。

按照得到为本发明主题的式(I)化合物的第二种方法,首先按照与阶段 (xiv)中相同的常规操作使式(VII)或(XIV)的卤代中间体(xv)脱保护。按照与之 前就阶段(xiii)所述相同的条件,将所得的未经保护的化合物(XVII)用在与适 当的炔丙醇衍生物R1R2CH(OR3)C≡CH(XVa)(其中R1、R2和R3如先前所定义) 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中或者用在与适当的式(XVb)的芳基硼酸的Suzuki 偶联反应中。两种偶联反应均直接生成化合物(I)。

必要时,在方案1中所示的反应步骤中,可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 并如“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Greene et al.,2nd Edition(John  Wiley&Sons,Inc.,New York)中所述的方法保护位于基团R1、R2和R3上的 羟基或某些反应性官能团。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的主题还为方案1中所定义的式(VII) 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用作式(I)的化合物的合成中间体。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的主题还为制备式(I)的化合物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式(VII)的化合物与通式(XVa)的化合物反应,所述式(VII)为:

其中X为氯或溴且R4和R5如通式(I)中所定义,所述通式(XVa)为:

其中R1、R2和R3如通式(I)中所定义,

或者式(VII)的化合物与通式(XVb)的化合物反应,所述式(XVb)为:

其中R3和R7如通式(I)中所定义,

在式(VII)的化合物与通式(XVa)的化合物或与通式(XVb)的化合物反应 之前或之后进行常规的脱保护阶段。

下列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某些化合物的制备。这些实施例不是限制性 的,而仅用于说明本发明。所示化合物编号指的是表1中那些化合物的编号。 元素微量分析、LC/MS分析及IR或NMR谱证实了所得到化合物的结构。

实施例1:(化合物N°1)

2-氨基-1-乙基-7-((3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基)-3-(1H-咪唑 -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1.1:6-氯-2-乙基氨基-吡啶-3-羧酸

将18.0g(84.4mmol)2,6-二氯吡啶-3-羧酸在180ml乙胺溶液(70%在水 中)中的溶液在环境温度搅拌72小时。然后减压蒸发掉过量的胺,并加入10% 的乙酸水溶液直至析出产物。将米色固体旋转-过滤-干燥,用冷水冲洗并在 干燥箱中干燥。得到10.5g期望的产物。

熔点=158-160℃.

产率=62%。

1.2:6-氯-2-乙基氨基-吡啶-3-甲酰氟

将2ml(24.8mmol)吡啶和4.2ml(49.8mmol)2,4,6-三氟三嗪加入到5.0 g(24.8mmol)6-氯-2-乙基氨基-吡啶-3-羧酸于125ml二氯甲烷中的混悬液 中。将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搅拌3小时,然后过滤。用50ml二氯甲烷冲洗固 体并用60ml冰冷却的水洗涤滤液两次。用Na2SO4干燥有机相并减压蒸发 掉溶剂。得到5.01g产物,为橙色油状物的形式,其无需进一步纯化即可使 用。

产率=99%。

1.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甲醛

在搅拌下,将20.8g氢化钠于矿物油中的含油混悬液(50%,0.52mol)用 己烷洗涤3次以除去矿物油并悬浮在400ml DMF中。在环境温度搅拌下, 将50.0g(0.520mol)咪唑-2-甲醛加入到所述混悬液中。1.5小时后,加入101.0 ml(0.572mol)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氯,并将反应混合物再搅拌一 小时。然后向所述混悬液中加入过量水并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 次。用Na2SO4干燥有机相并减压蒸发掉溶剂。然后通过柱色谱(DCM)纯化 粗制物,得到85.0g(0.376mol)SEM-保护的咪唑-2-甲醛。

产率=72%。

MH+=227.1(C10H18N2O2Si,Mr=226.35)。

1H NMR(DMSO-d6,500MHz):δ9.83(s,1H);7.86(s,1H);7.39(s,1H); 5.75(s,2H);3.58(t,2H);0.95(t,2H);0.02(s,9H)。

1:4:[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乙腈

将1.73g(8.84mmol)甲苯磺酰基甲基异腈溶解在10ml DME中并冷却 下来至-60℃。在该温度,首先加入1.98g叔丁醇钾,然后慢慢加入2.00g(8.84 mmol)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甲醛在5ml DME中的 溶液。在-60℃搅拌2小时后,使反应混合物达到0℃并向该溶液中加入5ml 甲醇(123.60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环境温度再搅拌24小时并在40℃搅拌 2小时。加入过量水并将该溶液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用Na2SO4干燥有机 相,减压蒸发溶剂后,通过反相柱色谱(水0.1%TFA/乙腈=80/20)纯化粗制物, 得到0.87g(0.367mol)SEM-保护的咪唑-乙腈。

产率=41%。

MH+=238.1(C11H19N3OSi,Mr=237.38)。

1H NMR(DMSO-d6,500MHz):δ7.66(s,1H);7.39(s,1H);5.53(s,2H); 4.52(s,2H);3.55(t,2H);0.92(t,2H);0.02(s,9H)。

1.5:3-(6-氯-2-乙基氨基-吡啶-3-基)-3-羟基-2-[1-(2-(三甲基甲硅烷基- 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丙烯腈

在0℃,向0.600g(2.53mmol)[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 咪唑-2-基]-乙腈于10ml无水THF中的溶液中以小量加入0.283g(2.53mmol) 叔丁醇钾。将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搅拌45分钟,然后再冷却至0℃。然后加 入0.512g(2.53mmol)6-氯-2-乙基氨基-吡啶-3-甲酰氟于10ml THF中的溶 液,并将介质在环境温度搅拌过夜,再冷却下来至0℃并加入另一当量的叔 丁醇钾(0.283g,2.53mmol)。在环境温度搅拌2小时后,加入50ml饱和的 氯化铵水溶液,用2N HCl调节pH至7,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用MgSO4干燥合并的有机相并减压蒸发溶剂。通过柱色谱(DCM/甲醇=90:10)纯化粗制 物,得到418mg作为中间体的标题化合物(产率=38%),其随后用于下一步 骤。

MH+=421(C19H26ClN5O2Si,Mr=419.99)。

1H NMR(DMSO-d6,500MHz):δ13.35(s,1H);7.70(d,1H);7.46(s,1H); 7.23(s,1H);7.08(t,1H);6.58(d,1H);5.59(s,2H);3.58(t,2H);3.34(dq,2H); 1.13(t,3H);-0.03(3s,9H)。

1.6:2-氨基-7-氯-1-乙基-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 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在0℃,向418mg(1mmol)1.5中制备的中间体3-(6-氯-2-乙基氨基-吡 啶-3-基)-3-羟基-2-[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丙烯 腈于5ml无水THF中的冷溶液中以小量加入0.112g(1mmol)叔丁醇钾。将 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搅拌48小时,此后加入50ml饱和的氯化铵水溶液,用 2N HCl调节pH至7,并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用MgSO4干 燥合并的有机相并减压蒸发溶剂,得到400mg标题化合物。

产率=38%。

MH+=421(C19H26ClN5O2Si,Mr=419.99)。

1H NMR(DMSO-d6,500MHz):δ8.50(d,1H);8.03(s,1H);7.98(s,1H); 7.78(s,2H);7.60(s,1H);5.49(s,2H);4.58(q,2H);3.57(t,2H);1.42(t,3H); 0.85(t,2H);-0.03(3s,9H)。

1.7:(±)-2-甲基-丁-3-炔-1,2-二醇

将商购的0.5M乙炔基氯化镁的二氯甲烷溶液用200ml四氢呋喃稀释 并冷却至0℃。然后加入羟基丙酮于200ml四氢呋喃中的溶液,并将混合物 在环境温度搅拌3小时。冷却反应混合物并加入NH4Cl的水溶液。将混合物 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并将有机相合并,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并真空干燥(大 约200毫巴)。最后,得到20g期望的产物,其为棕色油状物的形式,其无 需后续纯化(定量的粗品产率)即可以外消旋形式使用或者可在手性HPLC柱 上通过制备型HPLC以纯的对映异构体形式分离。为了得到光学纯的对映异 构体,将相应的外消旋混合物在手性固定相(Chiralpak AD-H柱,250x21mm, 5mm)上进行制备型色谱,以在100巴压力下60ml/分钟流速的CO2/2-丙醇 (70%/30%)作为流动相,或者以120ml/分钟流速并含有0.3%TFA的异己烷/ 乙醇(70/30)混合物作为流动相。

洗脱和蒸发后,分离出各对映异构体,并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 分析方法确定各自的化学纯度和对映异构纯度。

1.8:2-氨基-1-乙基-7-((3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基)-3-[1-(2- 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在充满氩气的微波反应瓶中,加入500mg(1.2mmol)2-氨基-7-氯-1-乙 基-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 酮、204mg(1.8mmol)(3R)-1-甲氧基-2-甲基-丁-3-炔-2-醇、84mg(0.120 mmol)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II)、30mg(0.16mmol)碘化亚铜(I)、2ml DMF (脱气的)、2ml三乙胺(脱气的)并以在120℃保持24小时的方式使反应混合 物在微波中受辐照。蒸发溶剂并将固体再悬浮在3ml DMF中并过滤。然后 通过HPLC纯化滤液,得到430mg(0.702mmol)标题化合物的TFA盐。

产率=59%。

MH+=498.2(C25H35N5O4Si,Mr=497.67)。

1H NMR(DMSO-d6,500MHz):δ8.39(d,1H);7.95(s,1H);7.88(s,1H); 7.60(s,2H);7.48(d,1H);5.25(s,2H);4.50(宽信号,2H);3.52-3.40(宽信号, 水峰+4H);1.48(s,3H);1.25(t,3H);-0.12(3s,9H)。

1.9:2-氨基-1-乙基-7-((3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基)-3-(1H- 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在0℃,将240mg(0.4mmol)SEM保护的二氮杂萘酮1.8溶解在1.2ml TFA和1.2ml DCM中。将溶液保持在3-5℃过夜直至分析型HPLC显示二 氮杂萘酮完全脱保护。加入过量的NaHCO3水溶液来中和该溶液。然后将混 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以MgSO4干燥合并的有机相并减压蒸发掉溶剂。 在硅胶上(DCM:MeOH=4:1)纯化由此得到的粗制物,得到143mg(定量产率) 未保护的标题化合物。

MH+=368.2(C19H21N5O3,Mr=367.41)。

1H NMR(DMSO-d6,500MHz):δ13.15(s,1H);11.55(b s,1H);8.59(d, 1H);8.10(b s,1H);7.47(d,1H);7.25(s,1H);7.02(s,1H);5.85(s,1H);4.58 (宽信号,2H);3.51-3.370(宽信号,水峰+4H);1.48(s,3H);1.25(t,3H)。

Rt(分析型HPLC):4.806分钟。

实施例2:(化合物N°2)

2-氨基-1-丙基-7-((3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基)-3-(1H-咪唑 -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使用步骤1.6之前所述的操作,通过在步骤1.1中使用正丙胺替代乙胺 来合成2-氨基-7-氯-1-丙基-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 基]-1H-[1,8]二氮杂萘-4-酮。按照与实施例1所描述的详细操作类似的方式 使该中间体与(3R)-1-甲氧基-2-甲基-丁-3-炔-2-醇偶联,得到标题化合物。

MH+=382.48(C20H23N5O3,Mr=381.44)。

1H NMR(DMSO-d6,500MHz):δ宽信号:8.45(m,1H);7.4(m,3H);5.85 (s,1H);4.58(m,3H);3.51-3.370(水峰+4H);1.70(m,2H);尖信号:1.48(s, 3H);0.95(t,3H)。

Rt(分析型HPLC):4.98分钟。

实施例3:(化合物N°3、N°27和N°28)

2-氨基-7-(3,4-二羟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3-(1H-咪唑-2-基)-1,8- 二氮杂萘-4(1H)-酮

2-氨基-7-((3R)-3,4-二羟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3-(1H-咪唑-2- 基)-1,8-二氮杂萘-4(1H)-酮

2-氨基-7-((3S)-3,4-二羟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3-(1H-咪唑-2- 基)-1,8-二氮杂萘-4(1H)-酮

3.1.2-氨基-1-乙基-7-(3,4-二羟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3-[1-(2-三甲 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1,8-二氮杂萘-4(1H)-酮

按照步骤1.8所描述的详细操作,使用1.6中所述的中间体(2-氨基-7- 氯-1-乙基-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1,8-二氮杂萘 -4(1H)-酮)和先前以1.7中所述的操作制备的(±)-2-甲基-丁-3-炔-1,2-二醇,可 得到标题化合物。

MH+=354.16(C18H19N5O3,Mr=353.38)

Rt(分析型HPLC):4.48分钟。

3.2.2-氨基-1-乙基-7-((3R)3,4-二羟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3-[1-(2- 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1,8-二氮杂萘-4(1H)-酮

2-氨基-1-乙基-7-((3S)3,4-二羟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3-[1-(2-三甲 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1,8-二氮杂萘-4(1H)-酮

使在步骤3.1得到的消旋化合物经历制备型手性SFC纯化(使用以下方 法:Berger prep SFC,在230nm UV检测,固定相为Chiralpak IC20x250nm 5μm,流动相为65%/35%CO2/(MeOH+0.5%异丙胺),50ml/分钟,100巴),使 得两种对映异构体分离。

对于两种对映异构体,使用手性Chiral SFC方法(Berger SFC,在210nm  UV检测,固定相为Chiralpak AD-H(250mm x4.6)5μm,流动相为 65/35%CO2/(异丙醇+0.5%异丙胺),2.4ml/分钟,100巴)控制手性纯度。

R对映异构体(tr=6.9分钟,对映异构体纯度=97.9%)

S对映异构体(tr=5.9分钟,对映异构体纯度=96.8%)

3.3.2-氨基-7-(3,4-二羟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3-(1H-咪唑-2-基) 1,8-二氮杂萘-4(1H)-酮

2-氨基-7-((3R)-3,4-二羟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3-(1H-咪唑-2- 基)-1,8-二氮杂萘-4(1H)-酮

2-氨基-7-((3S)-3,4-二羟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3-(1H-咪唑-2- 基)-1,8-二氮杂萘-4(1H)-酮

在按照步骤1.9进行脱保护步骤后,分离出化合物3、27和28,它们为 黄色粉末。

MH+=354.16(C18H19N5O3,Mr=353.38)

Tr=0.77分钟

1H NMR(DMSO-d6,400MHz):δ13.15(s,1H);11.55(bs,1H);8.55(d, 1H,J=6.4Hz);8.10(bs,1H);7.47(d,1H,J=6.4Hz);7.15(s,1H);7.02(s,1H); 5.6(s,1H);5.1(t,1H,J=6.4Hz)4.53(bd,2H);3.49(dd,1H,J=6.4;10.4Hz); 3.41(dd,1H,J=6.4;10.4Hz);1.48(s,3H);1.27(t,3H,J=7.2Hz).

对于两种对映异构体,使用手性Chiral SFC方法(Berger SFC,在230nm  UV检测,固定相为Chiralpak AD-H(250mm x4.6)5μm,流动相为 60/40%CO2/(异丙醇+0.5%异丙胺),2.4ml/分钟,100巴)控制手性纯度。

R对映异构体(tr=8.37分钟,对映异构体纯度=99.2%)

S对映异构体(tr=7.29分钟,对映异构体纯度=98.5%)

实施例4:(化合物N°4)

2-氨基-1-乙基-7-(3-羟基-3-(吡啶-2-基)-丁-1-炔基)-3-(1H-咪唑-2- 基)-1H-[1,8]二氮杂萘-4-酮

使用1.6中所述的中间体(2-氨基-7-氯-1-乙基-3-[1-(2-三甲基甲硅烷基- 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并按照实施例1所描述 的详细操作以类似的方式使其与(±)-2-(吡啶-2-基)-丁-3-炔-2-醇偶联,得到标 题化合物。

MH+=401.21(C22H20N6O2,Mr=400.44)。

Rt(分析型HPLC):4.49分钟。

实施例5(化合物N°5)

2-氨基-1-乙基-7-[(3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1-基]-3-(4-甲基 -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5.1:4-甲基-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甲醛:

使用与实施例1阶段1.3相同的操作,从4g(36.3mmol)4(5)-甲基-1H- 咪唑-2-甲醛、1.5g(38mmol)氢化钠和6.7g(40mmol)2-(三甲基甲硅烷基) 乙氧基甲基氯/73ml DMF起始,得到8.7g标题化合物,其为棕色油状物(定 量产率)。

MH+=241(C11H20N2O2Si,240.377)。

5.2:[4-甲基-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乙腈

使用与实施例1步骤1.4中所述相同的操作,从8.7g(32.7mmol)4-甲 基-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甲醛、6.7g(34.3mmol) TOSMIC和7.3g(65mmol)叔丁醇钾于无水DME(54ml)中的溶液开始,得 到6.6g化合物,其为黄色油状物并且为区域异构体τ和π的70/30混合物。

产率=80%。

MH+=252(C12H21N3OSi,251.404)。

Tr=6.38和6.55分钟。

5.3:2-氨基-7-氯-1-乙基-3-[4-甲基-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 基)-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使用与实施例1阶段(1.5-1.6)中所述相同的操作,从在阶段6.2结束时 得到的6.3g(25mmol)化合物、在阶段1.2结束时得到的5g(25mmol)化合 物和7.2g(62mmol)叔丁醇钾于无水THF(83ml)中的溶液开始,得到4g产 物,为浅米色粉末形式并且为2种异构体τ和π的80/20混合物,将其以混 合物形式用在下一步骤中。

产率=38%。

熔点=120℃。

MH+=435(C20H28ClN5O2Si,434.013)。

Tr=10.5和10.6分钟,

两种异构体的1H NMR(500MHz,DMSO-d6)δppm8.45(d,J=8.07Hz,2 H)7.70(宽单峰,2H)7.56(宽单峰,2H)7.43(d,J=8.07Hz,1H)7.42(d, J=8.07Hz,1H)6.99(m,1H)6.84(m,1H)5.18(s,2H)5.17(s,2H)4.43(q, J=6.85Hz,4H)3.19(m,2H)3.12(m,2H)2.25(d,J=0.98Hz,3H)2.16(d, J=0.98Hz,3H)1.24-1.29(m,6H)0.57-0.64(m,4H)-0.22(s,9H)-0.22(s,9 H)

5.4:2-氨基-1-乙基-7-[(3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1-基]-3-[4- 甲基-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 酮

在充满氩气的微波反应瓶中,将0.5g(1.15mmol)在阶段5.3结束时得 到的化合物、0.26g(2.3mmol)(R)-1-甲氧基-2-甲基-丁-3-炔-2-醇、40mg(0.06 mmol)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II)、22mg(0.12mmol)碘化亚铜(I)、3ml DMF (脱气的)、3ml三乙胺(脱气的)在80℃加热3小时。蒸发溶剂,将固体溶解 在乙酸乙酯中并先后用饱和的NaHCO3水溶液和HCl(1N)洗涤。然后将有机 相用Na2SO4干燥,过滤并减压浓缩。然后在硅胶上通过快速色谱(DCM/THF 95/5:MeOH(1%NH4OH)0%-10%)纯化残余物,得到0.19g标题化合物。

产率:32%。

MH+=512(C26H37N5O4Si,511.695)。

1H NMR(400MHz,DMSO-d6)δppm8.43(d,J=7.91Hz,2H)7.69(宽单 峰,2H)7.55(宽单峰,2H)7.41(d,J=7.79Hz,2H)6.99(s,1H)6.84(s,1H) 5.81(s,2H)5.18(s,4H)4.40-4.58(m,4H)3.47(d,J=9.54Hz,2H)3.37-3.43 (m,8H)3.19(t,J=8.02Hz,2H)3.12(t,J=8.08Hz,2H)2.26(s,3H)2.17(s,3 H)1.47(s,6H)1.26(t,J=6.57Hz,6H)0.54-0.67(m,4H)-0.23(s,18H)

5.5:2-氨基-1-乙基-7-[(3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1-基]-3-(4- 甲基-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在0℃,将0.18g(0.36mmol)在阶段5.4结束时得到的化合物溶解在1.7 ml TFA和1.7ml DCM中。将该溶液保持在3-5℃过夜。加入过量的NaHCO3水溶液中和该溶液。然后将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用Na2SO4干燥合 并的有机相并减压蒸发掉溶剂。通过在DCM中重结晶来纯化粗制物,得到 62mg(产率46%)未保护的标题化合物。

MH+=382(C20H23N5O3,381.434)。

1H NMR(DMSO-d6,500MHz):(检测咪唑上的2种拓扑异构体为60/40 比率)δ=12.9-12.8(2s,1H)11.6(brs,1H)8.52(d,J=7.9Hz,1H)8.0(brs,1H) 7.42(d,J=7.9Hz,1H)6.84-6.70(2s,1H)5.8(s,1H)4.56(m,2H)3.46(d, J=9.5Hz,1H)3.3(s,3H)3.4(d,J=9.5Hz,1H)2.28-2.2(2s3H)1.47(s,3H)1.28 (t,J=6.6Hz,3H)

实施例6:(化合物N°6)

2-氨基-1-环丙基甲基-7-(3-羟基-戊-1-炔基)-3-(1H-咪唑-2-基)-1H-[1,8] 二氮杂萘-4-酮

6.1:6-氯-2-(环丙基甲基-氨基)-吡啶-3-羧酸

在可密封的管中,将3g(42mmol)环丙基甲基胺加入到3g(14mmol) 2,6-二氯吡啶-3-羧酸于叔丁醇(14ml)中的溶液中,将管密封并在Biotage  Initiator微波中在170℃加热30分钟。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在二氯甲 烷(100ml)中稀释并用10%乙酸水溶液(12ml)洗涤。将有机相用Na2SO4干燥, 过滤,浓缩并真空干燥。得到3.4g产物,其为橙色油状物形式。

产率是定量的。

MH+=227。

Tr=4.54分钟。

6.2:6-氯-2-(环丙基甲基-氨基)-吡啶-3-甲酰氟

使用与实施例1阶段1.2中所述相同的操作,从0.334g(1.4mmol)在阶 段7.1结束时得到的化合物于4ml二氯甲烷中的溶液、0.38g(2.8mmol)氰 尿酰氟和0.28g(2.8mmol)三乙胺开始,得到产物,其为绿色油状物形式, 将其无需纯化即可用于下一阶段。

6.3:2-氨基-7-氯-1-(环丙基甲基)-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 基)-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使用与实施例1阶段(1.5-1.6)中所述相同的操作,从在阶段6.2结束时 得到的粗制化合物、0.32g(1.4mmol)在阶段1.3结束时得到的化合物于5ml 无水THF中的溶液和0.4g(0.35mmol)叔丁醇钾开始,得到0.56g产物,其 为棕色粉末。

产率=90%。

熔点=70℃。

MH+=447(C21H28ClN5O2Si)。

Tr=6.68分钟。

1H NMR(400MHz,DMSO-d6)δppm8.46(d,J=8.05Hz,1H)7.67(br.s, 2H)7.43(d,J=8.05Hz,1H)7.35(d,J=1.37Hz,1H)7.12(d,J=1.19Hz,1H) 5.27(s,2H)4.38(d,J=7.04Hz,2H)3.19-3.25(m,2H)1.21-1.32(m,1H) 0.59-0.68(m,2H)0.45-0.57(m,4H)-0.21(s,9H)

6.4:2-氨基-1-(环丙基甲基)-7-(3-羟基-戊-1-炔基)-3-[1-(2-三甲基甲硅 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使用与实施例5阶段5.4中所述相同的操作,从0.5g(1.2mmol)在阶段 6.3结束时得到的化合物、0.22g(2.5mmol)戊-4-炔-3-醇、43mg(0.06mmol) 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II)、23mg(0.12mmol)碘化亚铜(I)、3ml DMF(脱气 的)和3ml三乙胺(脱气的)开始,得到0.19g标题化合物。

产率=30%。

MH+=494(C26H35N5O3Si493.68)。

1H NMR(400MHz,DMSO-d6)δppm8.44(d,J=7.87Hz,1H)7.65(br.s, 2H)7.42(d,J=7.87Hz,1H)7.33(s,1H)7.10(s,1H)5.63(d,J=5.58Hz,1H) 5.28(s,2H)4.38-4.52(m,3H)3.17-3.25(m,2H)1.67-1.76(m,2H)1.22-1.31 (m,1H)1.01(t,J=7.36Hz,3H)0.59-0.66(m,2H)0.44-0.57(m,4H) -0.24-0.20(m,9H)

6.5:2-氨基-1-环丙基甲基-7-(3-羟基-戊-1-炔基)-3-(1H-咪唑-2-基)- 1H-[1,8]二氮杂萘-4-酮

使用与实施例5阶段5.5中所述相同的操作,从0.18g(0.36mmol)在阶 段7.4结束时得到的化合物/1.7ml TFA和1.7ml DCM开始,得到19mg标 题化合物。

产率=15%

熔点=252℃.

MH+=364(C20H21N5O2,363.419)。

1H NMR(400MHz,DMSO-d6)δppm13.15(br s,1H)11.5(br s,1H)8.56 (d,J=7.9Hz,1H)8.0(br.s,1H)7.45(d,J=7.9Hz,1H)7.15(m,2H)5.62(br s, 1H)4.62(m,2H+1H)1.75(m,2H)1.34(m,1H)1.05(t,J=7.36Hz,3H)0.5 (m,2H)0.48-(m,2H)。

实施例7:(化合物N°7)

2-氨基-1-乙基-7-((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基)-3-(1H-咪唑-2- 基)-1H-喹啉-4-酮

7.1:2-氟-4-碘-苯甲酸

将13.39g(84.74mmol)高锰酸钾加入到5g(21.18mmol)2-氟-4-碘-甲苯 和25.13g(317.77mmol)吡啶于水中的混悬液中。将混合物加热并在70℃搅 拌18小时。由于反应未完成,在室温将3.34g(21.18mmol)高锰酸钾加入到 反应混合物中,并将混合物在70℃再搅拌6小时。然后用硅藻土垫过滤反 应混合物,再用水和乙酸乙酯洗涤。倾析后,将水相用HCl6N水溶液酸化 至pH=1。首先过滤白色固体并将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用MgSO4干燥 合并的有机相并减压蒸发掉溶剂。将过滤出的白色固体和用乙酸乙酯萃取的 固体合并,得到4.1g。

产率=73%。

MH+=266.9(C7H4FIO2)。

1H NMR(DMSO-d6,400MHz):δ13.49(宽信号,1H);7.88(d,1H);7.78 (d,1H);7.65(d,1H)。

7.2:2-乙基氨基-4-碘-苯甲酸

在密封管中,将3.5g(13.16mmol)2-氟-4-碘苯甲酸与16.11ml乙胺溶液 (70%在水中)混合。将反应容器加热并在125℃搅拌24小时。通过向反应混 合物鼓入氮气以除去过量的乙胺。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倾入冰水溶液中并将混 合物用乙酸酸化至pH=3-4。然后过滤出所得白色固体,用水洗涤并干燥, 得到2.2g(7.55mmol)。

产率=58%。

MH+=291.8(C9H10INO2)。

1H NMR(DMSO-d6,400MHz):δ12.5(br s,1H);7.55(d,1H);7.11(s, 1H);6.9(d,1H).

7.3:1-乙基-7-碘-1H-苯并[d][1,3]噁嗪-2,4-二酮

在室温,将0.785g(2.65mmol)三光气加入到2.2g(7.55mmol)2-乙基氨 基-4-碘-苯甲酸于30ml二噁烷中的溶液中。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在110℃加 热并搅拌2小时。蒸发溶液至干并再蒸发两次(在2次加入20ml甲苯后), 得到2.39g(7.5mmol)固体。

产率=100%。

MH+=317.7(C10H8INO3)。

1H NMR(DMSO-d6,400MHz):δ7.87(s,1H);7.68(s,2H);4.04(m,2H); 1.19(t,3H).

7.4:2-氨基-1-乙基-7-碘-4-氧代-1,4-二氢-喹啉-3-甲腈

将0.32g(6.31mmol)丙二睛和1.45g(14.35mmol)三乙胺加入到2g (6.31mmol)溶解在25mL DMF中的1-乙基-7-碘-1H-苯并[d][1,3]噁嗪-2,4-二 酮中。将溶液在120℃搅拌2小时并在加入0.73g(7.17mmol)三乙胺后,在 110℃再搅拌1小时。然后减压蒸发DMF并用水和二氯甲烷的混合物吸收 残余物。过滤该混合物,得到第一部分期望的化合物:0.55g(1.62mmol)。

产率=26%。

MH+=339.7(C10H8INO3)。

1H NMR(DMSO-d6,400MHz):δ7.99(s,1H);7.80(d,1H);7.7(m,2H); 4.21(m,2H);1.20(t,3H)。

7.5:2-氨基-N-(2,2-二乙氧基-乙基)-1-乙基-7-碘-4-氧代-1,4-二氢-喹啉 -3-甲脒

将0.38g(2.86mmol)氨基乙醛缩二乙醇和0.155g(1.57mmol)CuCl加 入到0.48g(1.43mmol)溶解在20ml DME中的2-氨基-1-乙基-7-碘-4-氧代 -1,4-二氢-喹啉-3-甲腈中。搅拌该溶液并用微波在100℃辐照0.5小时。

然后过滤掉溶液并蒸发至干。然后通过柱色谱(DCM/MeOH:9/1)纯化粗 制物,得到0.57g(1.2mmol)固体。

产率=78%。

MH+=473(C18H25IN4O3)。

7.6:2-氨基-1-乙基-3-(1H-咪唑-2-基)-7-碘-1H-喹啉-4-酮

在0℃,将0.37ml12N HCl溶液加入到0.13.g(0.28mmol)2-氨基-N-(2,2- 二乙氧基-乙基)-1-乙基-7-碘-4-氧代-1,4-二氢-喹啉-3-甲脒的混悬液中。将反 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16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0.55ml水稀释,用0.32ml 1N NaOH溶液和0.134ml NH4OH溶液碱化。然后将混合物过滤并用水、乙 腈和戊烷洗涤所得固体,得到0.08g(0.21mmol)棕色固体。

产率=76%。

MH+=381(C14H13IN4O)。

7.7:2-氨基-1-乙基-7-((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基)-3-(1H- 咪唑-2-基)-1H-喹啉-4-酮

0.43g(1.15mmol)2-氨基-1-乙基-3-(1H-咪唑-2-基)-7-碘-1H-喹啉-4-酮、 0.262g(23mmol)(R)-3-羟基-4-甲氧基-3-甲基-丁-1-炔和0.397g(3.45mmol) 在15ml DMF中混合。使氩气通过溶液吹扫10分钟。在加入0.126mg(0.17 mmol)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和0.033mg(0.17mmol)碘化亚铜 后,将反应混合物在80℃搅拌6小时。然后蒸发反应混合物至干并将残余 物倾入DCM和水的混合物中。过滤出黑色不溶性固体(100mg)。将水相用 二氯甲烷洗涤三次。用MgSO4干燥合并的有机相并减压蒸发掉溶剂。然后 通过柱色谱(DCM/MeOH/NH4OH水溶液:9/1/0.1)纯化残余物,得到0.80g (1.2mmol)黄色固体。将该固体在二氯甲烷中重结晶,得到0.02g米色固体。

产率=4.5%。

MH+=367(C20H22N4O3,366.419)。

1H NMR(DMSO-d6,400MHz):δ13.19(s,1H);8.27(d,1H);7.61(s,1H); 7.31(d,1H);7.13(s,1H);7.02(s,1H);6.94(宽信号,2H);4.36-4.28(宽信号, 2H);3.45-3.25(宽信号,水峰+4H);1.46(s,3H);1.31(t,3H)

实施例8:(化合物N°8)

2-氨基-7-(3-氯-4-羟基-苯基)-1-乙基-3-(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 萘-4-酮

8.1:2-氨基-7-(3-氯-4-羟基-苯基)-1-乙基-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 基甲基)-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在圆底烧瓶中,将0.3g(0.71mmol)2-氨基-7-氯-1-乙基-3-[1-(2-三甲基 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0.185g(1.07 mmol)3-氯-4-羟基-苯基硼酸、0.098g(0.11mmol)三-(二亚苯基丙酮)二钯(0)、 0.030mg(0.0.11mmol)三环己基膦、0.303g磷酸三钾和8mL二噁烷/水(50/50) (脱气的)在85℃加热并搅拌8小时。蒸发溶剂并通过柱色谱(DCM/MeOH: 9/1)纯化残余物,得到0.4g棕色油状物。该固体无需进一步纯化即可用于下 一步骤。

8.2:2-氨基-7-(3-氯-4-羟基-苯基)-1-乙基-3-(1H-咪唑-2-基)-1H-[1,8]二 氮杂萘-4-酮

将400mg(0.59mmol)不纯的2-氨基-7-(3-氯-4-羟基-苯基)-1-乙基 -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溶解在20ml DCM中。在0℃,加入3.39g TFA并将混合物在室温搅拌24 小时。加入过量的NaHCO3水溶液中和该溶液。然后将混合物用DCM萃取 三次。用MgSO4干燥合并的有机相并减压蒸发掉溶剂。在硅胶上 (DCM:MeOH:NH4OH=4:10.1)纯化由此得到粗制物,得到0.035g未经保护 的标题化合物。

2步产率=13%。

MH+=382(C19H16ClN5O2,381.821)。

1H NMR(DMSO-d6,400MHz):δ13.19(s,1H);8.55(d,1H);8.2(s,1H); 8.04(dd,1H);7.9(s,1H);7.15(s,1H);7.09(d,1H);7.3(s,1H);4.72-4.66(m, 2H);1.37(t,3H).

实施例9:(化合物N°9)

2-氨基-1-乙基-7-[3-(2-氟苯基)-3-羟基-丁-1-炔基]-3-(1H-咪唑-2- 基)-1H-[1,8]二氮杂萘-4-酮

9.1:2-氨基-1-乙基-7-氯-3-(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将2-氨基-7-氯-1-乙基-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 基]-1H-[1,8]二氮杂萘-4-酮(1.0g,2.38mmol)溶解在30mL二氯甲烷中。加入 30mL三氟乙酸并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3小时,直至分析型HPLC显示 完全消耗掉了起始原料。减压除去溶剂,并向残余物中加入乙酸乙酯。用饱 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该溶液。过滤收集所形成的沉淀物,然后将其在 40℃真空干燥过夜,得到574mg米色粉末。

产率=83%。

1H NMR(DMSO-d6,600MHz):δ(ppm)13.09(s,1H);8.57(d,1H);7.47 (d,1H);7.15(s,1H);7.03(s,1H);4.51(bq,2H);1.29(t,3H)。

9.2:2-氨基-1-乙基-7-[3-(2-氟苯基)-3-羟基丁-1-炔基]-3-(1H-咪唑-2- 基)-1H-[1,8]二氮杂萘-4-酮

将碘化亚铜(I)(23.7mg,0.12mmol)、N-乙基吗啉(130μL,1.04mmol)和 2-(2-氟苯基)丁-3-炔-2-醇(76μL,0.52mmol)加入到2.5mL DMF中。将混合 物用氩气脱气。加入[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氯化钯(II)与二氯甲烷的1:1 络合物(5.6mg,0.01mmol)和中间体20.1(100mg,0.35mmol)。在氩气气氛下 将混合物在80℃搅拌2小时,直至在LCMS中观察不到剩余的起始原料。 加入乙酸乙酯。将有机层先后用水、1N氢氧化钠水溶液、饱和的氯化钠水 溶液洗涤,然后用硫酸镁干燥。减压蒸发掉溶剂。然后通过柱色谱 (DCM/MeOH/NH4OH水溶液:100/0/0→95/5/0.5)纯化残余物,得到30mg灰 白色粉末。

产率=21%。

MH+=418。

Rt=0.57分钟(C23H20FN5O2,417.442)。

1H NMR(DMSO-d6,600MHz):δ13.10(bs,1H);8.54(d,1H);7.72(dt, 1H);7.44(d,1H);7.38(m,1H);7.25-7.19(m,2H);7.13(d,1H);7.02(d,1H); 6.62(s,1H);4.54(bq,2H);1.84(s,3H);1.27(t,3H)。

实施例10:(化合物N°12)

2-氨基-7-(3-羟基戊-1-炔基)-3-(1H-咪唑-2-基)-1-(2-甲氧基乙基)-1H-[1,8] 二氮杂萘-4-酮

使用与实施例6步骤1和2中所述类似的操作,在步骤1中从用2-甲氧 基乙胺代替环丙基甲基胺开始,然后按照与实施例20步骤2中相同的操作, 从用戊-1-炔-3-醇代替2-(2-氟苯基)丁-3-炔-2-醇开始,得到15mg产物,其 为粉末。

MH+=368。

Rt=0.46分钟(C19H21N5O3367.407)。

实施例11:(化合物N°19)

2-氨基-1-乙基-3-(1H-咪唑-2-基)-7-(4,4,4-三氟-3-羟基-3-苯基-丁-1-炔 基)-1H-[1,8]二氮杂萘-4-酮

11.1:2-氨基-1-乙基-7-(4,4,4-三氟-3-羟基-3-苯基-丁-1-炔基)-3-[1-(2-三 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1H-[1,8]二氮杂萘-4-酮

使用与实施例5阶段5.4中所述相同的操作,从0.4g(0.95mmol)2-氨 基-7-氯-1-乙基-3-[1-(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1H-咪唑-2-基]-1H-[1,8] 二氮杂萘-4-酮、0.4g(1.9mmol)1,1,1-三氟-2-苯基-丁-3-炔-2-醇、33mg(0.05 mmol)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II)、18mg(0.1mmol)碘化亚铜(I)、3ml DMF(脱 气的)、3ml三乙胺(脱气的)开始,得到0.15g标题化合物。

产率=30%。

MH+=584(C29H32N5O3Si)。

1H NMR(250MHz,DMSO-d6)δppm8.52(d,J=7.91Hz,1H)8.21(s,1 H)7.76-7.84(m,2H)7.72(br.s,2H)7.64(d,J=7.91Hz,1H)7.46-7.57(m,3H) 7.33(d,J=1.34Hz,1H)7.10(d,J=1.34Hz,1H)5.28(s,2H)4.44-4.57(m,2 H)3.16-3.27(m,2H)1.28(t,J=6.91Hz,3H)0.57-0.69(m,2H)-0.22(s,9H)

11.2:2-氨基-1-乙基-3-(1H-咪唑-2-基)-7-(4,4,4-三氟-3-羟基-3-苯基-丁 -1-炔基)-1H-[1,8]二氮杂萘-4-酮

使用与实施例5阶段5.5中所述相同的操作,从0.145g(0.25mmol)在 阶段21.1结束时得到的化合物/1.2ml TFA和1.2ml DCM起始,得到97mg 标题化合物。

产率=86%。

熔点=260℃。

MH+=454(C23H18F3N5O2)。

Rt=7.29分钟。

1H NMR(400MHz,DMSO-d6),δ ppm13.12(宽单峰,1H)11.58(宽单峰, 1H)8.63(d,J=7.87Hz,1H)8.21(s,1H)8.19(br.s,1H)7.77-7.82(m,2H) 7.66(d,J=7.87Hz,1H)7.46-7.55(m,3H)7.14(宽单峰,2H)4.57(q,J=6.59 Hz,2H)1.30(t,J=7.00Hz,3H)

用与实施例6中所述的操作类似的操作制备化合物10和11。

用与实施例10中所述的操作类似的操作制备化合物13、14、15、16、 17、18、20、21、25。

用与实施例11中所述的操作类似的操作制备化合物22、23和24。

用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操作类似的操作制备化合物29。

用于实施例5和6的设备

微波器:Biotage,initiator

分析方法LC/UV/MS保留时间(Rt)检测

用于分析(Rt)化合物1、2、3和4的分析方法LC/UV/MS:

柱:Merk Chromolith performance RP18e,100x4.6mm,3.5μm

溶剂A:H2O/TFA(99.9/0.1)

溶剂B:ACN/TFA(99.9/0.1)

流速:2ml/分钟

梯度(A/B):98/2(0分钟)至0/100(8分钟)至98/2(10分钟)

检测:254.16nm

用于分析(Rt)化合物9、12、13、14、17、18和20的分析方法LC/UV/MS:

UPLC SQD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模式(30V)

柱:Ascentis Express50x2.1mm2.7μm,T=55℃

溶剂A:H2O+0.02%TFA

溶剂B:CH3CN+0.014%TFA

流速:1mL/分钟

梯度(A/B v/v):98/2(t=0分钟)、2/98(t=1分钟)、2/98(t=1.3分钟)、98/2 (t=1.33分钟)、下一次进样(t=1.5分钟)

检测:220nm

用于分析化合物5、6、10、11、19、22、23和24的分析方法:

HPLC链:Series1100,质谱仪MSD SL(Agilent)

软件:来自Agilent的Chemstation B.01.03版

离子化模式: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

质量范围:90-1500uma

柱:Symmetry C183.5μm(2.1x50mm)(Waters)T=25℃,pH:3

洗脱剂:A:H2O+0.005%TFA/B:CH3CN+0.005%TFA

流速:0.4ml/分钟

梯度:0-10分钟0-100%B且10-15分钟100B%

检测:220nm

用于化合物(Rt)7、8、15、16、21、25、26的分析方法LC/UV/MS:

UPLC LCT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模式(15V,30V)

软件:Masslyx V4.1

柱:Acquity UPLC BEH C1850x2.1mm2.7μm,T=40℃

溶剂A:H2O+0.05%TFA

溶剂B:CH3CN+0.035%TFA

流速:1mL/分钟

梯度(A/B v/v):98/2(t=0分钟)、0/100(t=1.6分钟)、0/100(t=2.1分钟)、 98/2(t=2.5分钟)、下一次进样(t=3分钟)

检测:在220nm

NMR

使用NMR色谱仪Bruker250、300、400或600MHz在DMSO-d6中以 DMSO-d5的峰作为内标得到1H NMR谱。化学位移δ以百万分之一(ppm)为 单位表示。

观察到的信号表示如下:s=单峰;d=二重峰;t=三重峰;q=四重峰; m=多重峰或大的单峰;br=宽峰;H=质子。

熔点

在260℃以下的熔点用Kofler工作台测量而在260℃以上的熔点用 Buchi B-545仪器测量。

旋光度

在以下型号的旋光仪上测量旋光能力:Polarimeter Perkin-Elmer,能量为 55μA。

表1

本发明的化合物为测定它们对VEGFR-3自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的药理学 试验以及评价它们在以下试验中的离体活性的受试者。

HEK细胞中化合物对VEGFR-3自磷酸化作用的影响

化合物在阻断VEGFR-3自磷酸化作用中的作用是在HEK细胞中过度 表达VEGFR-3后由ELISA评定的。将HEK293T细胞在补充有10%胎牛血 清(FCS)和谷氨酰胺的MEM中培养。转染前一天,在48孔板上接种104个 细胞/孔并使用Fugene-6(Roche,Basel)完成转染。将Fugene-6(18μL)用282 μl Optimem预孵育5分钟。然后加入3μg DNA对应的VFGR-3-标志物并在 室温放置10分钟,然后在HEK细胞上分布200μl。24小时后,除去培养基 并用新的无血清培养基代替并与不同浓度的(3-1000nM)各化合物孵育1小 时。与原矾酸盐(Orthovanadate)(0.4mM)再孵育30分钟后,用补充有原矾酸 盐的冷的PBS洗涤细胞,然后用300μl RIPA缓冲液裂解。然后将裂解液在 10000g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75μl)一式两份地分布在预涂布有抗-标志物 的96孔板上并在室温放置1小时。在用含有0.5%吐温20的TBS缓冲液洗 涤3次后,加入与HRP共轭接合的抗-磷酸-酪氨酸并在室温孵育1小时。然 后用含有吐温20(0.5%)和MgCl2(2mM)的TBS缓冲液洗涤孔3次。用50μl H2SO4(2N)终止反应并在Envision上读出在485和530的信号。

按照Ratkovsky和Reedy(Ratkovsky DA.,Reedy TJ.Choosing near-linear  parameters in the four parameters logistic model radioligands and related assays. Biometrics1986Sep42(3):575-82.),使用4-参数逻辑模型,用内置软件 Biostt-SPEED v2.0分析浓度-响应曲线。

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对VEGFR-3的自磷酸化作用的抑制活性并在HEK 细胞的自磷酸化作用中表现出小于1μM的IC50值,具体而言是1-500nM, 更具体而言是1-100nM。

举例来说,表1的一些化合物的IC50值示于下表2。

表2

化合物编号 IC50(nM)

1 25 2 18 3 125 4 40 5 45 6 85 7 19 8 73 9 16 10 37 11 334 12 166 13 41 14 200 15 27 16 119 17 13 18 36 19 14 21 24 22 38 23 19 24 85 25 303 26 120 27 47 28 153 29 145

使用测量抑制VEGFR3自磷酸化作用的试验,本发明的VEGFR-3酪氨 酸激酶的抑制剂展现出良好的离体活性,甚至优于现有技术的抑制剂中的一 种。

离体试验

向小鼠给药所述产品的方案:

在具有适量(达到最终体积)0.5%吐温80和0.6%甲基纤维素的研钵中制 备产品。通过强饲(10ml/kg)向8-15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给药所述混悬剂。 单次口服给药30mg/kg后3小时或6小时,将动物用戊巴比妥麻醉,从腔 静脉(cava vein)收集血液样本(400μL)并转移至含有肝素锂的玻璃管中。离心 (1500-2000g,10分钟)后,将血液样品在接近-20℃的温度冷冻直,然后进 行分析。

为了检测所述产品在血浆中的离体活性,发明人已经使用之前所述的 HEK细胞中的自磷酸化作用试验。为此,将经转染的细胞与血浆(10%)而非 化合物孵育。结果表达为与VEGFR-3自磷酸化作用的抑制百分比,将其与 未经处理的细胞(最大自磷酸化作用)和未经转染的细胞(背景)相比。

本发明化合物的离体活性总结在下表3中。结果表达为在经口服(p.o.) 给药化合物后,在收集的血浆样品存在下(在某一时刻),HEK细胞中 VEGFR-3-自磷酸化作用的抑制百分比。为了评价本发明化合物的该活性的 增加,与经历了相同测量的现有技术(WO2009/007535)的化合物比较,比较 结果如表3中所示。

表3

在向雄性Balb/c小鼠口服给药后,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现有技术的相应 化合物之间在离体活性方面的比较

因此看来,本发明的化合物对VEGFR-3的自磷酸化作用具有抑制活性, 它们由此可用于制备药物,具体而言为制备用于抑制VEGFR-3的药物。

化合物暴露的增加(具体而言为生物利用度的增加)为本发明化合物离 体抑制VEGFR3自磷酸化作用的增加的一个标准。

本发明的VEGFR-3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展现出良好的生物利用度,甚 至优于现有技术的抑制剂中的一种。

所述生物利用度指活性部分(药物或代谢物)进入体循环,由此进入作用 部位的程度和速度。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剂型的性质(其取决于其设计和生产) 而非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后者决定吸收可能性。给定药物的制剂之 间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具有临床重要性;因此,有必要了解药物制剂是否是相 当的。

所述生物利用度用于描述到达体循环的无变化药物的给药剂量的分数, 其为药物重要的药物动力学性质之一。通过定义,当静脉内给药药物时,它 的生物利用度为100%。然而,当经由其它途径(如口服)给药药物时,它的 生物利用度下降(由于不完全吸收和首过代谢)或者可因患者而异(由于个体 间的差异)。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动力学中的必要工具之一,因此当计算非静 脉内给药途径的剂量时必须考虑生物利用度。

因此,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的主题是药物,其包含式(I) 的化合物或式(I)的化合物与可药用盐或碱的加成盐,以及包含式(I)化合物的 对映异构体或非对映异构体(包括其混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包括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和至少一种治疗剂 的组合。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者作为与至少一种治疗剂的混 合物来使用,所述治疗剂可选自:

-烷化剂,

-嵌合剂,

-抗微管剂,

-抗有丝分裂剂,

-抗代谢物,

-抗增殖剂,

-抗生素,

-免疫调节剂,

-抗炎剂

-激酶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剂,

-抗血管剂,

-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

还可将本发明的化合物与放射治疗组合。

本发明的化合物与上述治疗剂和/或放射的组合是本发明的另一个主 题。

上述治疗剂和/或放射可同时、单独或先后给予。从业医师将根据所要 治疗的患者调节所述治疗。

这些药物可治疗性地具体用于治疗和/或预防以下疾病:

-癌症及其转移,如成胶质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征、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s)、皮肤血管肉瘤、实体肿瘤、淋巴瘤、黑 色素瘤、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 肾癌、头颈癌、肝癌、卵巢癌、呼吸道和胸部癌、表达VEGFR-3或牵涉血 管生成或淋巴管生成过程的其它肿瘤,

-与VEGFR-3相关的非肿瘤增殖性疾病和病理性血管生成,如关节病、 再狭窄、银屑病、血管瘤、淋巴管瘤、青光眼、肾小球肾炎、糖尿病性肾病、 肾硬化症、血栓形成性微血管病综合征、肝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器官移植 排异、牵涉血管发生或淋巴管发生过程的眼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或黄斑 变性,

-或用于治疗和预防炎症(慢性或非慢性的)、微生物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病 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或用于治疗罕见病如淋巴管平滑肌增多症。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作为活性成 分的本发明的化合物。这些药物组合物含有有效剂量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化 合物,或者所述化合物的可药用盐、水合物或溶剂化物,以及至少一种可药 用赋形剂。

根据期望的药物形式或给药方法,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用赋 形剂中选择所述赋形剂。

在口服、舌下、皮下、肌内、静脉内、表面(topical)、局部(local)、气管 内、鼻内、透皮或直肠给药的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上述式(I)的活性成分, 或者其可能的盐、溶剂化物或水合物,可以以单位给药形式、以与常规药用 赋形剂的混合物形式给予于动物和人类,用于治疗或预防上述病症或疾病。

适当的单位给药形式包括口服给药形式,如片剂、软或硬明胶胶囊、粉 剂、颗粒剂和口服溶液剂或混悬剂;舌下给药形式、口腔含服给药形式、气 管内给药形式、眼内给药形式和鼻内给药形式;经吸入给药的形式;表面给 药形式、透皮给药形式、皮下给药形式、肌内给药形式或静脉内给药形式; 直肠给药形式;以及埋植剂。对于局部施用,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乳膏剂、 凝胶剂、软膏剂或洗剂来使用。

举例来说,本发明化合物的片剂形式的单位给药形式可包含下列组分:

本发明的化合物        50.0mg

甘露糖醇              223.75mg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6.0mg

玉米淀粉              15.0mg

羟基丙基甲基纤维素    2.25mg

硬脂酸镁              3.0mg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涉及治疗上述病状的方法,其包括 向患者给予有效剂量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