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都市近郊中低产田鲜食玉米鲜食花生间作种植模式

一种都市近郊中低产田鲜食玉米鲜食花生间作种植模式

摘要

本发明属于玉米、花生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都市近郊中低产田鲜食玉米鲜食花生一季两熟错期收获的间作种植方法。通过利用鲜食玉米较鲜食花生提前一个月收获的特点,使得间作花生后期生长成功避开玉米遮荫的影响,而且具有后期生长的边行优势,利用这种错期收获和边际效益即时空生态位上的互补,达到间作花生单株水平稳产和增产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玉米花生间作体系增产、增质和增效的幅度,实现“粮油均衡增产,互惠双赢”,在改良中低产田土壤环境的同时,改善都市近郊中低产田种植业结构,发展都市农业,增加中低产田产出效益,提高都市近郊农民收益。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0-26

    授权

    授权

  • 2015-03-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410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玉米、花生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都市近郊中低产田鲜食玉米鲜食花生一季两熟错期收获的间作种植方法。更具为一种在中低产田鲜食春玉米适时采收后,与之间作鲜食春花生通过恢复生长,从而保证间作和单作花生单株水平荚果产量相当,同时间作鲜食玉米单株水平鲜果穗产量高于单作,间作总体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的间作种植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间套作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精耕细作农业的精髓之一,早在2000和15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农书《汜胜之书》和《齐民要术》中就有黄河游流域瓜与薤或小豆子、桑与黍和椹子混种的记载。合理的间套作模式不仅能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复合生产力,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玉米花生间作被认为是缓解粮油争地矛盾的一种重要种植体系,它还能通过花生生物固氮,改良土壤环境和减少氮肥投入,避免因氮肥投入过多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生态优势。这种全生育期宽幅间作体系(2–4行玉米与2–6行平作/垄作情况下覆膜或不覆膜的花生间作)在我国北方大花生生产区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有所种植,为增加粮食产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造成了花生产量大幅度下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方已很少有这种模式,其主要原因是这种间作体系自身有很多弊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田间观察发现,与玉米间作的花生受到玉米遮荫的影响,株高、分枝角度等株型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生育期推迟、出现晚熟现象,且单株水平(籽仁、果皮和叶重)产量和总体产量相对于单作明显降低。这种花生单株水平产量的降低,也可能会降低其出油率和油脂品质,从而限制了玉米花生整个间作体系增产、增质和增效的幅度,最终不利于这种间作体系的种植推广。

都市近郊中低产田,生产力低下,种植常规作物经济效益较低,常常被荒废,甚至被用来堆放建筑垃圾等,但因其与城市之间交通便利,农作物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因此,都市近郊中低产田亟待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中低产田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玉米花生间作时花生单株和总体水平产量大幅度降低的技术难题,结合都市近郊中低产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都市近郊中低产田鲜食玉米鲜食花生间作种植模式。该模式在保证间作玉米单株水平产量明显高于单作的同时,通过利用鲜食玉米较鲜食花生提前一个月收获的特点,使得间作花生后期生长成功避开玉米遮荫的影响,而且具有后期生长的边行优势,利用这种错期收获和边际效益即时空生态位上的互补,达到间作花生单株水平稳产和增产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玉米花生间作体系增产、增质和增效的幅度,实现“粮油均衡增产,互惠双赢”,在改良中低产田土壤环境的同时,改善都市近郊中低产田种植业结构,发展都市农业,增加中低产田产出效益,提高都市近郊农民收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都市近郊中低产田鲜食玉米鲜食花生间作种植模式,其具体方法如下:鲜食玉米鲜食花生间作一季两熟错期收获,在鲜食玉米采收后,与之间作鲜食花生通过恢复生长从而保证间作花生和单作花生单株水平莢果产量相当,同时间作鲜食玉米单株水平鲜果穗产量高于单作的间作种植管理方法。

作为优选,鲜食花生、鲜食玉米于4月下旬至5月初之间同期播种,7月底至8月初采收鲜食玉米穗,玉米穗采收后鲜玉米秸秆及时收割用作青贮饲料,或砍倒后覆盖于玉米种植行内防止杂草生长和对花生遮荫的同时,用于后期秸秆还田,鲜食花生于8月底至9月初收获。 

具体步骤为:鲜食花生、鲜食玉米于4月下旬至5月初之间同期播种,7月底至8月初采收鲜食玉米穗,玉米穗采收后鲜玉米秸秆及时收割,鲜食花生于8月底至9月初收获;每3行玉米带状间种4行花生,玉米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花生行距和株距均为20厘米,玉米行与花生行之间距离35厘米,3行玉米与4行花生一个间作组合带的带宽合计为230厘米,其中,玉米种植净面积占整个间作区域的65.2%,花生种植净面积占整个间作区域的34.8%;鲜食玉米亩播2100–2200穴,间苗后定苗至每亩2100–2200株,鲜食花生亩播5800穴,单粒精播。 

本发明的特点还有: 

鲜食玉米选择耐密性较差和相对早熟的品种为主,单作情况下最佳亩播密度在4000-3500株以下的品种为宜,优选为京科糯2000。这样可以尽可能降低玉米茎叶对花生遮荫的影响,玉米收获前有较多的光照透过玉米照射到花生叶片表面,玉米收获后花生可以有更多的完全光照时间。

鲜食花生选择耐荫和相对晚熟的品种,且以口味较佳的小花生品种为宜,优选为花育28。选择小花生品种可以降低遮荫对花生籽粒形成的影响;选择耐荫品种可以提高花生光合能力,缓解花生受遮荫的影响;选择相对晚熟的花生品种可以在玉米收获后使得花生拥有更多的完全光照时间,对保证产量有益。 

优选以都市近郊丘陵山地中低产田进行种植,更优选以都市近郊丘陵山地低产田进行种植。花生在低产田里种植可以培肥地里,且丘陵山地适宜间作种植,间作能够充分挖掘低产田肥水利用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当量比和经济效益。 

玉米播种时,每穴2粒。这样做可以保证田块不缺苗,多余的苗则可通过间苗去除。 

平作情况下花生采用地膜覆盖。中低产田(尤其是低产田),花生平作覆膜和垄作覆膜产量比较接近,在这种情况下,平作覆膜,相对于垄作覆膜,可以降低整地费用,一定程度避免间作花生茎叶徒长;相对于平作不覆膜,可以增加土壤温度和湿度,明显提高花生产量水平。 

在以往种植纯作花生的地块种植本发明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亩产值,增加收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在中低肥力地块,在保证间作玉米单株水平生产力即单株鲜果穗重提高15%–20%以上的同时,间作鲜食玉米单株有效棒数、出籽率和叶片保绿性均高于单作,果穗秃尖长度低于单作,间作玉米鲜果穗具有较好的外观性状和较高的商品价值。

(2)该种植模式能有效避免玉米对花生遮荫所造成的间作花生单株水平生产力远低于单作的影响,增加产量;与此同时,间作单株鲜花生总分枝数、结果枝个数和饱果数均高于单作,虫过、烂果和芽果的数目少于单作。 

(3)若在往年是纯作玉米的地里种植该模式,每亩增收100–200元;在往年种植纯作花生的地里种植该模式,每亩增收600–1200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带状间作示意图(3:4玉米花生行比)。 

     其中,1-玉米带,2-花生带,3-灰色阴影框表示地膜,4-一个组合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都市鲜食玉米鲜食花生间作种植模式筛选试验,试验地点是山东省济南都市近郊仲宫镇家庭农场,中低肥力地块。试验品种玉米选用京科糯2000,花生选用花育28号(小花生)和花育25号(大花生)。种植模式分别为玉米和花生的行比3:4间作(玉米常规间作和玉米缩小株距增密间作,花生覆膜)、玉米常规单作和花生单作(覆膜与不覆膜),共计5种种植模式,3次重复。

这里所谓的玉米花生3:4行比常规间作模式即为本发明。 

玉米花生3:4行比常规间作(玉米2172株/亩)中,一个作物组合带包含3行玉米(行距50 cm,株距40 cm)和4行花生(花生行距20 cm,株距20 cm,单粒精播),玉米行与花生行的间距为35 cm,带宽230 cm(如图1),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整个间作区域的65.2%,花生种植面积占整个间作区域的34.8%。玉米花生3:4行比玉米缩小株距增密间作(玉米2896株/亩)中,间作玉米株距缩小为30 cm,其它同常规间作。花生单作对照中,花生行距和株距均为20 cm,单粒播种,分为覆膜和不覆膜两种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对照中,玉米行距50 cm,株距40 cm,3330株/亩。 

在4月底5月初,花生和玉米同时播种,7月底8月初收获鲜食玉米,8月底9月初收获鲜食花生。作为推荐,田间管理中有机肥为腐熟的畜禽粪肥400–500 kg/亩。花生给予相同的施氮(N)量112.5 kg N ha–1,以尿素的形式一次性作为基肥翻入耕层土壤中;玉米施氮为225 kg N ha–1,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时期施肥量为112.5 kg ha–1,追肥时期为拔节期或小喇叭口期,施入量为112.5 kg ha–1,在玉米行间追施,每次氮肥施用后紧接灌水。磷肥全部为基肥,60 kg ha–1纯磷(P),钾肥全部为基肥,用量为120 kg K2O ha–1。如果用复合肥,则每亩地用60 kg 14:16:15的复合肥,并于玉米拔节或小喇叭口期再追施尿素16.3 kg。在作物整个生长期,所有小区给予充足灌水和除草、虫和病菌等,并在作物生长的适当时期锄地松土。 

具体考察数据见表1-5。 

表1 玉米产量情况 

表中产量为多点平均;玉米每穴播2粒,之后间苗为1株/穴。

表中单株鲜果穗重=实际测产鲜果穗重÷测产取样面积内玉米株数;亩产量是根据测产取样面积和产量而计算得出,其意义为一亩纯作或间作地块(包含玉米和花生两种作物)所能生产的玉米鲜果产量。 

表2 花生产量情况 

    表中产量为多点平均;花生为单粒精播,1株/穴。

表中单株鲜果重=实际测产鲜果重÷测产取样面积内花生株数;亩产量是根据测产取样面积和产量而计算得出,其意义为一亩纯作或间作地块(包含玉米和花生两种作物)所能生产的花生鲜果产量。 

表3 效益情况 

    表中效益为多点平均。

表中玉米和花生价格均按照每公斤3元计算,其它费用相同,此处暂不考虑。 

  

表4 玉米考种结果

    表中考种数据为多株玉米的平均值;玉米花生3:4行比常规间作即为本发明。

保绿性为一株玉米中绿色叶片数目占总叶片数的百分比。 

  

表5 花育28考种结果

    表中数据为多株花生的平均值。

由上表可以得到产量、考种性状和效益情况,总结如下:

(1)由表1、表4可以看出,玉米花生3:4行比常规间作(本发明)中,间作玉米单株水平生产力即单株鲜果穗重分别比增密间作和纯作玉米提高47.0%和22.2%;且该模式下间作鲜食玉米单株棒数、有效棒数、出籽率和叶片保绿性均高于单作,果穗秃尖长度低于单作,间作玉米鲜果穗具有较好的外观性状和较高的商品价值。

(2)由表2、表5可以看出,本发明能有效避免玉米对花生遮荫所造成的间作花生单株水平生产力远低于单作的影响,较大程度缩减间作与单作花生单株产量差,甚至出现间作花生单株产量与单作持平或者增加的情况,如本发明中间作花育28单株鲜果重明显高于纯作花生不覆膜的情况;与此同时,本发明中间作花育28单株鲜花生总分枝数、结果枝个数、饱果数均高于单作,虫过、烂果和芽果数少于单作。而玉米缩小株距增密间作处理中,不论花育25或28单株鲜果重均明显低于纯作花生,进一步凸显了本发明的优势。 

(3)由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虽然玉米和花生亩产和效益较各自纯作情况下降低,但其综合经济效益要好于任意一者纯作和玉米缩小株距增密间作的情况;若在往年是纯作玉米的地里种植本发明模式,每亩增收139.9–198.4元,若在往年种植纯作花生的地里种植该模式,每亩节本增效684.9–1201.8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而玉米缩小株距增密间作时,玉米和花生亩产和效益较各自纯作情况下降低幅度较大,其综合经济效益不如纯作玉米,仅比花生纯作增收163.5–519.9元/亩,经济效益不如本发明。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