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有夹具的副线束和具有该带有夹具的副线束的主线束

带有夹具的副线束和具有该带有夹具的副线束的主线束

摘要

为了节省时间并且提高装接精确度,在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中,夹具(2)设置在与电线(3)的能够与面板(51)的装接孔(52)锁定相对的位置处。与电线(3)的周边一体地模制以固定电线(3)的电线固定部(11)和钩挂在电线(32)的捆束(31)上的钩状部(12)设置在偏移片(9)的先端上。安置在偏移片(9)的先端侧处的钩状部(12)在与主体部(5)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弯曲,并且钩状部(12)在与主体部(5)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从先端侧朝着主体部(5)突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806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68179.3

  • 发明设计人 山本圣享;佐藤邦彦;

    申请日2012-11-21

  • 分类号B60R16/02;H01B13/012;F16L3/127;F16L3/13;

  • 代理机构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文琦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19: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20

    授权

    授权

  • 2014-10-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R16/02 申请日:20121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0-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夹具的副线束,所述夹具与电线一体地形成 以与面板的装接孔接合,并且涉及一种具有该带有夹具的副线束的主 线束。

背景技术

各种电子装置安装在车辆上。通过捆束多个电线而制成的线束用 作将来自诸如蓄电池等的电源的电力和控制信号传送到电子装置的工 具。

通常地,通过沿着设置了用于支撑和分开电线的线夹的布线板上 的布线布图以预定模式和预定顺序布设端部设置了连接器的多个电 线、通过设置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的线夹、并且通过利用粘合带缠绕布 设在布线板上的电线和线夹,这样的线束形成为预期的布线实施例(例 如,参见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4-356064

专利文献2:JP,A,2010-23329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示出的传统的线束中,操作 员使用调节夹具对齐每个线夹的装接位置,以将线夹装接在预定位置。 因此,增加了用于调节线夹的装接位置的操作时间,并且调节操作变 得复杂。因此,存在用于制造线束所需的时间增加的问题。

此外,在传统的线束中,利用缠绕电线束的粘合带将每个线夹都 固定到电线束。因此,存在可能降低线夹的装接位置的装接精确度、 或者装接精确度根据操作员的熟练程度而不同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以上问题。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 有带有夹具的副线束的主线束,该具有带有夹具的副线束的主线束能 够减少用于制造线束所需的时间,并且能够增加线夹的装接位置的装 接精确度。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有夹具 的副线束,

所述夹具构造成与面板的装接孔锁定,并且所述夹具与电线一体 地模制,

所述夹具设置在与所述电线的能够与所述面板的所述装接孔锁定 相对的位置处,

所述夹具包括:主体部;锁定部,该锁定部从所述主体部垂直地 延伸,并且该锁定部构造成与所述装接孔锁定;以及偏移片,该偏移 片从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延伸,

其中,与所述电线的周边一体地模制以固定所述电线的电线固定 部和钩挂在电线束上的钩状部设置在所述偏移片的先端上,并且

其中,安置在所述偏移片的所述先端侧处的所述钩状部在与所述 主体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弯曲,并且所述钩状部在与所述主体部大致 平行的方向上从所述先端侧朝着所述主体部侧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如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带有夹具 的副线束,

其中,所述钩状部设置有接合爪,该接合爪构造成与所述电线接 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主线束,包括:

电线束;和

设置在所述电线束上的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夹具的副 线束。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如在第三方面中所述的主线束,

其中,利用粘合带缠绕所述电线束和所述电线固定部,并且所述 电线束和所述电线固定部互相固定。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在第一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在带有夹具的副线束中,夹具 与电线一体地模制,并且夹具设置在与所述电线的能够与所述面板的 所述装接孔锁定相对的位置处。因此,夹具的装接位置成为夹具的能 够与面板的装接孔锁定的位置。

因此,使用调节夹具对齐夹具的装接位置的操作变得不必要。因 此,通过消除用于调节夹具的装接位置的时间,能够减少用于制造带 有夹具的副线束的所需的时间。

此外,在带有夹具的副线束中,使用调节夹具来调节夹具的装接 位置的操作变得不必要。因此,维持了夹具的装接位置的装接精确度, 而不依赖操作员的熟练水平。因此,能够提高夹具的装接位置的装接 精确度。

根据在第二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在带有夹具的副线束中,在钩 状部上设置要与电线接合的接合爪。因此,能够通过有力拉动电线来 释放接合爪与电线之间的接合。

因此,能够通过有力拉动电线使电线从钩状部分开。因此,能够 使用诸如镊子这样的夹具通过切断电线固定部与钩状部之间的夹具而 移除电线。因此,通过将电线从面板移除,能够容易地执行副线束的 维护、修理和回收。

根据在第三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主线束设置有带有夹具的副线 束,并且夹具在与电线的能够与面板的装接孔锁定相对的位置处与电 线一体地模制。因此,夹具的装接位置成为夹具的要与面板的装接孔 锁定的位置。

因此,对齐每个夹具的装接位置的操作变得不必要。因此,能够 减少用于制造带有夹具的副线束所需的时间。

此外,在主线束中,因为夹具的装接位置成夹具的要与面板的装 接孔锁定的位置,所以对齐每个夹具的装接位置的操作变得不必要。 因此,维持了夹具的装接位置的装接精确度,而不依赖操作员的熟练 水平。因此,能够提高夹具的装接位置的装接精确度。

根据在第四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在主线束中,利用粘合带缠绕 电线束和带有夹具的副线束的电线固定部,并且使电线束与带有夹具 的副线束的电线固定部互相固定。因此,夹具牢固地固定到电线束。 此外,由于偏移片的弯曲形状,所以当捆束电线时,因为电线容易地 收集到夹具,所以能够容易地制造电线束。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线束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主线束的II-II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带有夹具的副线束的构造 的透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带有夹具的副线束的夹具的侧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1 带有夹具的副线束

2 夹具

3 电线

5 主体部

6 锁定部

7 推动部

9 偏移片

10 主线束

11 电线固定部

12 钩状部

16 接合爪

31 电线束

41 粘合带

51 面板

52 装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线束10包括:根据本 发明的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电线束31,该电线束31通过捆束多个电 线32制成。通过利用粘合带41缠绕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和电线束31、 并且通过使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与电线束31互相固定而形成主线束 10。通过利用粘合带35缠绕多个电线32的周边而形成电线束31。利 用诸如线束带这样的乙烯基带作为粘合带35、41。

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包括:电线3;和夹具2,该夹具2构造成与 车辆等的面板51的装接孔52锁定。通过利用注射成型一体地模制夹 具2与电线3而制成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

如图2所示,电线3、32包括:导电芯线;和绝缘被覆部。通过 绞合多个金属导线而制成芯线。被覆部覆盖芯线,并且由诸如聚氯乙 烯树脂这样的绝缘合成树脂制成。顺便提及,芯线可以由单线制成。

夹具2包括:主体部5;锁定部6,该锁定部6从主体部5垂直延 伸,并且构造成与面板51的装接孔52锁定;推动部7,该推动部7设 置在锁定部的基端上,并且推动面板51;偏移片9,该偏移片9从主 体部5的端部延伸;电线固定部11,该电线固定部11设置在偏移片9 的先端上,并且固定电线3;以及钩状部12,该钩状部12设置在偏移 片9的先端上,并且钩挂在电线束31上。夹具2由诸如聚丙烯树脂这 样的柔性合成树脂制成。

如图3所示,主体部5形成为板状并且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主 体部5制成为比面板51的装接孔52的孔径大。与偏移片9接续的稍 后描述的厚部设置在主体部5上。从而,增大了从主体部5的端部延 伸的偏移片9的强度。

如图4所示,锁定部6包括:柱状部26、26,该柱状部26、26 从主体部5垂直地延伸,并且构造成插入到面板51的装接孔52内; 和锁定片24、24,该锁定片24、24分别设置在柱状部26、26的先端, 并且构造成插入到装接孔52内并且与装接孔52的周缘锁定。

柱状部26、26从主体部5的底壁垂直地延伸。柱状部26、26的 先端形成为锥状,并且柱状部26、26的基端形成为宽状。柱状部26、 26设置有锁定片24、24,该锁定片24、24从柱状部26、26的先端延 伸到基端,并且构造成与面板51的装接孔52的周缘锁定。

锁定片24、24在朝着先端互相分开的方向上倾斜,并且在与互相 接近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能够摆动。如图4所示,锁定片24、24的先 端设置有多个接合阶部24a(在图4中是三个),该多个接合阶部24a 构造成当锁定片24、24与装接孔52的周缘锁定时与装接孔52的内周 壁和装接孔52的周缘接合。因此,锁定片24、24对应于具有多个厚 度的面板51的装接孔52。

如图1所示,推动部7设置在柱状部26、26的基端上。推动部7 形成为椭圆形,并且朝着柱状部26、26的先端稍微倾斜。推动部7朝 着柱状部26、26的先端延伸,从而当锁定部6与面板51的装接孔52 锁定时按压面板51。

如图2和3所示,偏移片9从主体部5的一端延伸。偏移片9的 先端设置有:电线固定部11,该电线固定部11用于固定电线3;和钩 状部12,该钩状部12用于钩挂电线束31。偏移片9使锁定部6从电 线固定部11分开。

因此,即使当电线3的布线路径从面板51的装接孔52偏移,也 能够利用偏移片9将电线3在预期的布线路径上装接到面板51。顺便 提及,通过沿着面板51的形状形成偏移片9,夹具2可以嵌合到面板 51。

电线固定部11设置在钩状部12的一端上,并且沿着电线3。电 线固定部11经由连接部20与钩状部12接续。电线固定部11沿着电 线3与电线3形成为同心状。电线固定部11的另一端设置有突出部21, 该突出部21在与电线3的纵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突出。如图2所示, 粘合带41在保持在稍后描述的钩状部12和电线固定部11中的电线束 31周围缠绕。

因此,能够利用电线固定部11将电线束31确实并且牢固地固定 到钩状部12。顺便提及,当相同的粘合带35在电线束31和电线固定 部11周围缠绕时,可以利用粘合带35来捆束电线束31,并且可以利 用粘合带35将电线束31固定到电线固定部11。

连接部20的宽度从钩状部12朝着电线固定部11形成得更窄。在 连接部20中,电线3露出。因此,当电线3从稍后描述的钩状部12 分开时,能够通过利用诸如镊子这样的夹具切断连接部20以将电线3 从偏移片9移除。顺便提及,也能够利用手工操作使连接部20分开。

如图2和3所示,突出部21形成为与电线3同心的截面形状。当 利用粘合带41缠绕电线束31和电线固定部11时,突出部21的突出 长度足够厚于粘合带41的厚度。因此,提高了带缠绕操作,即,利用 粘合带41缠绕电线束31和电线固定部11的操作的工作性。

位于偏移片9的先端处的钩状部12与主体部5大致垂直地弯曲, 并且偏移片9的先端与主体部5和主体部5侧大致垂直地突出。因此, 偏移片9形成为J形。如图3和4所示,钩状部12设置有:槽部15, 该槽部15沿着电线3形成;接合爪16,该接合爪16构造成与电线3 接合;和突出部18,该突出部18构造成钩挂在电线束31上。

槽部15沿着电线3的外形形成为半圆形,并且沿电线3的纵向在 钩状部1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因此,当在与电线3的纵向大致垂直的 方向上的张力施加到电线3时,将电线3从槽部15中拉出。

接合爪16设置在钩状部12的一端上。接合爪16沿着电线3的外 形形成为圆弧形,并且形成为使得电线3从先端侧露出。因此,当在 与电线3的纵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用力拉动电线3时,接合爪16弹性 变形,并且释放与电线3的接合。此外,将被释放的电线3从槽部15 拉出。从而,使电线3从钩状部12分开。

突出部18沿电线3的纵向在钩状部1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突出 部18的突出长度足够长,以利用钩状部12钩挂电线束31。因此,如 图2所示,利用钩状部12将电线束31稳定地保持在夹具2中。

接着,将说明用于使如上所述构造的主线束10的带有夹具的副线 束1成型的成型模具。

成型模具设置有:线腔,该线腔沿着电线3的外形形成;和夹腔, 该夹腔沿着夹具2的外形形成。成型模具是水平可分割的成型模具, 使得操作员能够将电线3放置在线腔中并且将与电线3的夹具2一体 模制的模制成的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拉出。顺便提及,也可以使用垂 直可分割的成型模具。

成型模具的分割面包括:平面,该平面与主体部5大致垂直并且 与电线3大致平行地经过锁定部6的中心;和曲面,该曲面与平面接 续,并且沿着偏移片9的延伸方向经过偏移片9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 因此,利用注射成型一体地模制夹具2与电线3。此外,能够将在成型 模具中形成的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从成型模具中移除。

顺便提及,除了上述成型模具之外,还可以使用具有多个夹腔的 成型模具。在这种情况下,当将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装接到面板51时, 多个夹腔布置在多个夹具2分别被允许与面板51的多个装接孔52锁 定的位置处。即,多个夹具2设置在与电线3的能够与面板51的多个 装接孔52锁定相对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多个夹具2设置在与电线3的能够与面板51的多 个装接孔52锁定相对的位置处”是指“在通过将熔融的树脂注射成型 到相对于线腔保持在设计相对位置的夹腔内而形成的带有夹具的副线 束1中,多个夹具2相对于电线3的相对位置是除了在注射成型时产 生误差之外的设计预定位置”。

因此,当利用粘合带41使具有多个夹具2的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 与电线束31互相固定时,生产了主线束10,其中多个夹具2设置在能 够与面板51的装接孔52锁定的位置处。因此,不再需要利用调节夹 具对齐每个夹具2的装接位置的操作,并且能够减少用于制造线束所 需的时间。此外,因为对齐每个夹具2的装接位置的操作变得不必要, 所以提高了每个夹具2的装接位置的装接精确度,而不依赖操作员的 熟练水平。

顺便提及,在具有设置在能够与装接孔52锁定的位置处的多个夹 具2的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中,利用调节夹具对齐每个夹具2的装接 位置的操作也变得不必要。

接着,将说明具有以上构造的主线束10的制造方法。

首先,根据布线板上的布线布图将夹具2与端部设置了连接器的 电线3一体地模制的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布置在线夹上。接着,沿着 根据布线布图布设的带有夹具的线束1布设利用粘合带35缠绕多个电 线32而制成的电线束31。

接着,如图1所示,通过利用粘合带41在夹具2的电线固定部 11和电线束31的周围缠绕而将电线束31固定到电线固定部11,并且 从而,生产主线束10。顺便提及,可以利用粘合带41缠绕带有夹具的 副线束1的电线3和电线束31。以这种方式,不需要利用调节夹具来 调节夹具2的位置,能够利用简单过程和操作生产主线束10。

接着,将说明将具有以上构造的主线束10装接到面板51的装接 孔52的方法。

首先,将设置在主线束10上的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的锁定部6插 入到面板51的装接孔52内。此时,锁定片24的自由端在互相接近的 方向上弹性变形。

接着,当锁定部6贯穿装接孔52时,锁定片24的自由端由于弹 性恢复力而在互相分开的方向上移位。然后,推动部7推动面板51, 并且锁定片24的自由端的接合阶部24a与装接孔52的周缘接合。

然后,当为了维护、修理等的目的而将主线束10从面板51移除 时,在与面板51大致垂直的方向和远离面板51的方向上拉动电线束 31和电线3,并且将电线3拉离钩状部12。接着,利用诸如镊子这样 的工具切断连接部20,电线3与电线固定部11从钩状部12分开,并 且从面板51移除电线束31和电线3。

根据该实施例,在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中,要与面板51的装接孔 52锁定的夹具2与电线3一体地模制。夹具2设置在与电线3的能够 与面板51的装接孔52锁定相对的位置处。夹具2包括:主体部5;锁 定部6,该锁定部6从主体部5垂直地延伸,并且构造成与装接孔52 锁定;以及偏移片9,该偏移片9从主体部5的端部延伸。与电线3的 周边一体地模制以固定电线3的电线固定部11和钩挂在电线束31上 的钩状部12设置在偏移片9的先端上。安置在偏移片9的先端侧处的 钩状部12在与主体部5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弯曲,并且钩状部12在与 主体部5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从先端侧朝着主体部5侧突出。

因此,因为在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中,夹具2与电线3一体地模 制,并且设置在与电线3的能够与面板51的装接孔52锁定相对的位 置处,所以夹具2的装接位置是夹具2与面板51的装接孔52锁定的 位置。

因此,在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中,使用调节夹具对齐装接位置的 操作变得不必要。因此,消除了调节夹具2的装接位置的时间,并且 减少了生产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所需的时间。

此外,在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中,因为使用调节夹具对齐夹具2 的装接位置的操作变得不必要,所以维持了夹具2的装接位置的装接 精确度,而不依赖操作员的熟练水平。因此,提高了夹具2的装接位 置的装接精确度。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在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中,钩状部12设置 有要与电线3接合的接合爪16。因此,通过用力拉动电线3,释放接 合爪16与电线3之间的接合。

因此,在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中,通过用力拉动电线3,电线3 能够从钩状部12分开。因此,当利用诸如镊子的工具切断电线固定部 11与钩状部12之间的部分时,能够将电线3从面板51移除。因此, 通过将电线3从面板51移除,能够相对容易地执行维护、修理或回收 等。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在主线束10中,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设置 在通过捆束多个电线32而形成的电线束31上。

因此,主线束10设置有带有夹具的副线束1,该带有夹具的副线 束1具有夹具2,该夹具2在与电线3的能够与面板51的装接孔52锁 定相对的位置处一体地模制。因此,夹具2的装接位置是夹具2与面 板51的装接孔52锁定的位置。

因此,在主线束10中,对齐各个夹具2的装接位置的操作变得不 必要。因此,减少了生产主线束10所需的时间。

此外,在主线束10中,因为夹具2的装接位置是夹具2与面板 51的装接孔52锁定的位置,所以对齐各个夹具2的装接位置的操作变 得不必要。因此,维持夹具2的装接位置的装接精确度,而不依赖操 作员的熟练水平。因此,提高了夹具2的装接位置的装接精确度。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在主线束10中,利用粘合带41缠绕电线 束31和电线固定部11并且使电线束31与电线固定部11互相固定。

因此,在主线束10中,因为利用粘合带41缠绕带有夹具的副线 束1的电线固定部11和电线束31并且使电线固定部11与电线束31 互相固定,所以夹具2牢固地固定到电线束31。此外,由于偏移片9 的弯曲形状,所以当捆束电线32时,变得容易将电线32捆束到夹具2, 并且容易制造电线束31。

顺便提及,以上实施例仅仅示出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本发明 不限于该实施例。即,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做出各种修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