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高增益宽动态范围CMOS跨阻放大器

一种高增益宽动态范围CMOS跨阻放大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增益宽动态范围CMOS跨阻放大器,包括:级联的推挽反相器组成的前馈通路,其输入端输入小电流信号,其输出端输出大电压信号;反馈电阻,连接在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自动增益控制通路,连接在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与所述反馈电阻并联;分流管,连接在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入端与电阻分压器之间;电阻分压器,连接在所述分流管与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出端之间,用于控制分流管的导通与关断。本发明的方案可以对接收到的微弱信号进行高增益、低噪声地放大,尤其对于输入电流信号的动态范围进行了有效拓宽,同时电路具有设计简单和单片集成的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043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32154.1

  • 申请日2013-04-15

  • 分类号H03F3/08;

  • 代理机构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灿

  • 地址 710071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14: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30

    授权

    授权

  • 2014-11-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3F3/08 申请日:201304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0-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高增益宽动态范围CMOS跨阻放大 器。

背景技术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前置放大器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诸如速度、灵敏度、信 噪比等都有重大影响。根据偏置电阻的特点,可选择的前置放大器有三种:低 阻抗放大器,跨阻放大器和高阻抗放大器。低阻抗放大器结构简单,带宽大, 但是增益不够高,并且噪声较大,而高阻抗放大器灵敏度高,噪声小,但是具 有带宽小和动态范围窄的缺点,选择跨阻放大器,能在这些性能要求中取得很 好的折中。

当发射端离接收端很远时,信号经过长距离光纤后衰减,这时要求跨阻放 大器具有较高的增益用来对接收的微弱电流信号进行放大,转换成电压信号以 供后级处理。当发射端离接收端很近时,接收电流较大,电路可能饱和从而不 能正常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增益宽动态范围CMOS跨阻放大 器。对接收到的微弱信号进行高增益、低噪声地放大,尤其对于输入电流信号 的动态范围进行了有效拓宽,同时电路具有设计简单和单片集成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增益宽动态范围CMOS 跨阻放大器,包括:

级联的推挽反相器组成的前馈通路,其输入端输入小电流信号,其输出端 输出大电压信号;

反馈电阻,连接在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

自动增益控制通路,连接在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与所 述反馈电阻并联;

分流管,连接在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入端与电阻分压器之间;

电阻分压器,连接在所述分流管与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出端之间,用于控制 分流管的导通与关断。

其中,所述前馈通路包括:级联的第一级推挽反相器、第二级推挽反相器 以及第三级推挽反相器。

其中,所述第一级推挽反相器包括:第一PMOS晶体管、第二NMOS晶 体管和第三NMOS晶体管;

其中,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所述第二NMOS 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地信号gnd,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 NMOS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入端,输入电压为Vin,所述第 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的漏极均连接所述第三 NMOS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地信号gnd。

其中,所述第二级推挽反相器包括:第四PMOS晶体管、第五NMOS晶 体管以及第六NMOS晶体管;

其中,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电压Vdd,所述第五 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地信号gnd,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的栅极和 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 四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的漏极均连接所述第六 NMOS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地信号 gnd。

其中,所述第三级推挽反相器包括:第七PMOS晶体管、第八NMOS晶 体管以及第九NMOS晶体管;

其中,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电压Vdd,所述第八 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地信号gnd,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的栅极和 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 七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的漏极均连接所述第九 NMOS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所述第九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地信号 gnd,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九NMOS晶体管的漏极,且所述输出端的 输出电压为Vout

其中,所述自动增益控制通路包括:第十NMOS晶体管以及与所述第十 NMOS晶体管串联的一电阻;

其中,所述第十NMOS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电阻的一端均连接所述前馈 通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十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的另一端,所述 第十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入端。

其中,所述分流管为第十一NMOS晶体管,所述电阻分压器包括:第一 分压电阻以及第二分压电阻;

其中,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分 压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十一NMOS晶体管 的栅极,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十一NMOS晶体管的源极均连 接地信号gnd,所述第十一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入端。

其中,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大于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高增益:采用级联推挽反相器,尤其是三级级联推挽反相器,第一PMOS 晶体管、第二NMOS晶体管、第四PMOS晶体管、第五NMOS晶体管、第七 PMOS晶体管、第八NMOS晶体管均偏置在饱和区作为放大管从而获得高增 益,第三NMOS晶体管、第六NMOS晶体管、第九NMOS晶体管作为有源 负载晶体管,减小了密勒效应,防止过冲;

宽动态范围:第十NMOS晶体管和电阻R3构成自动增益控制通路,当输 出电压达到第十NMOS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使其导通,从而减小了整个电路的 跨阻增益,拓宽了输入电流的动态范围,第十一NMOS晶体管作为分流管, 由电阻分压器R1和R2控制其开关,进一步增大了输入电流的动态范围,提高 了电路的输入电流过驱能力;

结构简单:传统的自动增益控制通路由一个峰值检测器,一个比较器和一 个积分器构成,本发明跨阻放大器中的自动增益控制通路仅由一个NMOS晶 体管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第十NMOS晶体管的控制电压直接由输出电平提 供,大大降低了设计的复杂性,同时,反馈电阻上的压降作为输入电压,不需 要额外的偏置,减小了功耗和芯片面积。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推挽反相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的小信号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高增益宽动态范围CMOS跨阻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 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a、图1b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推挽反相器的基本结构。 图1a中,Vdd是电源电压,gnd是地信号,放大管M1和M2同时工作在饱和 区,从而使电路的跨导和增益带宽积最大。反馈电阻RF为M1和M2提供偏置 并且调节输入匹配,M3是有源负载,使得M1和M2能扩大其宽长比从而防止 过冲,Vout是输出电压信号。

图1b中,Iin和Cp分别是光电二极管的等效电流和寄生电容,Cgs1和Cgs2为M1和M2的栅-源寄生电容,Cgd1和Cgd2为M1和M2的栅-漏寄生电容,gm1和gm2分别为M1和M2的跨导,Vgs为M1和M2的栅-源电压,RL为负载电阻, 其表达式为:

RL=r01//r02//1gm3//Rin---(1)

其中,r01和r02分别为M1和M2的输出电阻,1/gm3为有源负载M3的电阻, Rin为后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L为r01、r02、1/gm3和Rin串联后的阻值。

推挽反相器的开环增益AV可表示为:

AV=VoutVin=(gm1+gm2)RL---(2)

假设RF远远大于RL,推挽反相器的跨阻增益AR可表示为:

AR=VoutIinRF---(3)

-3dB截止频率可表示为:

f-3dB=1+AV2πRFCT---(4)

其中CT为推挽放大器的输入电容,包括M1和M2的寄生电容以及光电二 极管寄生电容CP

如图2所示,是对图1所示的推挽反相器实现原理电路的具体实现。保持 图1的基本结构不变,使用三级级联推挽反相器结构,实现高增益;同时增加 自动增益控制通路、分流管和电阻分压器,实现宽动态范围;电路设计简单, 并且应最大限度地降低电路对工艺的依赖性。输入电流信号Iin,电流流过反馈 电阻后形成的输入电压Vin,输出电压信号Vout,分流管的栅-源电压Vgate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一种高增益宽动态范围CMOS跨阻放大器,包括:

级联的推挽反相器组成的前馈通路11,其输入端Vin输入小电流信号,其 输出端Vout输出大电压信号,具体用于将输入的小电流信号转化成大电压信 号;

反馈电阻RF,连接在所述前馈通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

自动增益控制通路12,连接在所述前馈通路1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 并与所述反馈电阻RF并联;用于输入电流信号较大时减小电路的跨阻增益, 从而避免电路饱和;

分流管M11,连接在所述前馈通路11的输入端与电阻分压器之间;

电阻分压器,连接在所述分流管M11与所述前馈通路11的输出端之间, 用于控制分流管的导通与关断。从而进一步拓宽了跨阻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和过 驱动能力。

其中,所述前馈通路包括:级联的第一级推挽反相器、第二级推挽反相器 以及第三级推挽反相器。

其中,所述第一级推挽反相器包括:第一PMOS晶体管M1、第二NMOS 晶体管M2和第三NMOS晶体管M3

其中,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M1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所述第二 NMOS晶体管M2的源极连接地信号gnd,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M1的栅极 和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M2的栅极均连接所述前馈通路11的输入端,输入 电压为Vin,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M1的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M2的漏极均连接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M3的栅极和漏极,所述第三NMOS晶 体管M3的源极连接地信号gnd。

其中,所述第二级推挽反相器包括:第四PMOS晶体管M4、第五NMOS 晶体管M5以及第六NMOS晶体管M6

其中,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M4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电压Vdd,所述第 五NMOS晶体管M5的源极连接所述地信号gnd,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M4的栅极和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M5的栅极均连接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M3的漏极,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M4的漏极和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M5的漏 极均连接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M6的栅极和漏极,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 M6的源极连接所述地信号gnd。

其中,所述第三级推挽反相器包括:第七PMOS晶体管M7、第八NMOS 晶体管M8以及第九NMOS晶体管M9

其中,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源电压Vdd,所述第 八NMOS晶体管M8的源极连接所述地信号gnd,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栅极和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M8的栅极均连接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M6的漏极,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漏极和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M8的漏 极均连接所述第九NMOS晶体管M9的栅极和漏极,所述第九NMOS晶体管 M9的源极连接所述地信号gnd,所述前馈通路11的输出端连接第九NMOS晶 体管M9的漏极,且所述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Vout

其中,所述自动增益控制通路12包括:第十NMOS晶体管M10以及与所 述第十NMOS晶体管M10串联的一电阻R3

其中,所述第十NMOS晶体管M10的栅极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均连接所 述前馈通路11的输出端,所述第十NMOS晶体管M10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 R3的另一端,所述第十NMOS晶体管M10的源极连接所述前馈通路11的输入 端。

其中,所述分流管M11为第十一NMOS晶体管,所述分流管M11采用N 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MOS),消除了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场效应晶体管大寄生电容效应的影响;所述电阻分压器包括:第一分压电阻 R1以及第二分压电阻R2

其中,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前馈通路11的输出端,所述 第一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十一 NMOS晶体管M11的栅极,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十一NMOS 晶体管M11的源极均连接地信号gnd,所述第十一NMOS晶体管M11的漏极连 接所述前馈通路11的输入端。

其中,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1的阻值大于第二分压电阻R2的阻值。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采用电阻分压器控制分流管,不仅降低了电路设计 的复杂性和功耗,而且进一步增大了输入电流的动态范围。分流管的控制电压 通常有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采用偏置电路或者是控制逻辑,这种方法使成 本、功耗、芯片面积也会增加;另一种是将跨阻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直接作为控 制电压,一旦输出电压达到分流管的阈值电压,分流管开始导通,然而,此时 的输入电流可能很小,经过分流后进入放大器的电流不能保证被放大为需要的 电压。采用电阻分压器来控制分流管则避免了这个问题。只要电阻R1的阻值 设置得远大于R2,允许输出电压很大时,经过分压后得到的栅-源电压才达到 分流管的阈值电压,输出电压Vout和栅-源电压Vgate的关系为:

VgateVout=R2R1---(5)

电路的输入电流范围共分为三个部分,当输入电流较小时,第十NMOS晶体 管M10和第十一NMOS晶体管M11均不导通,电路的跨阻增益近似为RF;随 着输入电流慢慢增大,第十NMOS晶体管M10开始导通,此时第十一NMOS 晶体管M11仍然关断,电路的跨阻增益下降,近似为RF和R3并联后的电阻值; 当输入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第十NMOS晶体管M10和第十一NMOS晶体 管M11均导通,电路的跨阻增益进一步下降,从而极大地拓宽了输入电流的动 态范围。

本发明的方案具有高增益、大动态范围和结构简单的特点,经过0.18μm CMOS工艺验证,跨阻增益达到了88.3dBΩ,3dB带宽为1.8GHz,可检测的 输入电流为100nA到10mA,动态范围达到100dB。

其中,高增益:采用级联推挽反相器,尤其是三级级联推挽反相器,第一 PMOS晶体管、第二NMOS晶体管、第四PMOS晶体管、第五NMOS晶体管、 第七PMOS晶体管、第八NMOS晶体管均偏置在饱和区作为放大管从而获得 高增益,第三NMOS晶体管、第六NMOS晶体管、第九NMOS晶体管作为 有源负载晶体管,减小了密勒效应,防止过冲;

宽动态范围:第十NMOS晶体管和电阻R3构成自动增益控制通路,当输 出电压达到第十NMOS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使其导通,从而减小了整个电路的 跨阻增益,拓宽了输入电流的动态范围,第十一NMOS晶体管作为分流管, 由电阻分压器R1和R2控制其开关,进一步增大了输入电流的动态范围,提高 了电路的输入电流过驱能力;

结构简单:传统的自动增益控制通路由一个峰值检测器,一个比较器和一 个积分器构成,本发明跨阻放大器中的自动增益控制通路仅由一个NMOS晶 体管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第十NMOS晶体管的控制电压直接由输出电平提 供,大大降低了设计的复杂性,同时,反馈电阻上的压降作为输入电压,不需 要额外的偏置,减小了功耗和芯片面积。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