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附接驳发的方法以及与该方法一起使用的施用夹、钳施用器和驳发组件

用于附接驳发的方法以及与该方法一起使用的施用夹、钳施用器和驳发组件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驳发附接到基发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带有多个驳发的载体箔提供到施用夹的具有下凹陷的下臂中;通过将铰接地相互连接的上臂和下臂夹紧在一起来闭合所述施用夹;以及通过将钳施用器的加热突起压在所述施用夹的上开口中并穿过所述上开口而压到所述驳发的连接元件上,来加热所述连接元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235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欧洲发型研究和开发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265891.3

  • 发明设计人 R.古利克;

    申请日2009-04-10

  • 分类号A41G5/00;B29C65/00;B29C65/18;B29C65/78;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杨炯

  • 地址 荷兰斯希普勒伊登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09: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41G 5/00 专利号:ZL2014102658913 申请日:20090410 授权公告日:201701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1-11

    授权

    授权

  • 2015-0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41G5/00 申请日:200904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980121755.4、申请日为2009年04月10日、发明名称“用于附接驳发的方法以及与该方法一起使用的施用夹、钳施用器和驳发组件”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驳发附接到基发中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带有多个驳发的载体箔,其中这些驳发借助于连接元件固定到载体箔上;

-将带有驳发的载体箔定位到施用夹的具有下凹陷的下臂中,使得所述连接元件被定位在该下凹陷的位置处;

-将施用夹固定到基发中,并随后将基发的发束布置在驳发上;

-通过将铰链地相互连接的上臂和下臂夹紧在一起来闭合施用夹,使得上凹陷定位在所述连接元件上。

背景技术

这样的方法是已知的,例如通过欧洲专利1699311。在该已知的方法中,带有连接元件的驳发被设置在胶带上。在分离器装置或施用夹中,首先将带有驳发的第一带安装在下臂上,其次将基发的发束或发绺定位在驳发上,随后将带有驳发的第二带利用其粘性侧而粘到基发的发束上并且还粘到第一带上。接下来,夹被去除,然后借助于钳(pincher)来施加热,使得通过熔融连接元件的一部分并随后使其凝固来将驳发附接到基发的发束上。该已知的方法具有许多不足。

由于基发被粘附到胶带上,导致了从基发和从驳发这两者去除胶带是费事且不舒适的。此外,通过施加压力来对连接元件进行附接和加热是困难的,因此需要昂贵的空气驱动的钳。夹的去除以及随后钳的定位对于个人而言是耗时、复杂且不舒适的,这是因为加热钳口(jaw)需要被定位在带和头皮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容易并且低花费地将驳发附接到基发中,优选通过使用手动操作的钳;同时不必去除夹,而且可以利用钳在该夹内实现加热,由此就不需要将加热钳口定位在带和头皮之间。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驳发附接到基发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钳施用器联接到施用夹上;

-通过使钳施用器的加热突起运动到施用夹的上开口中并将加热突起压在连接元件上来对连接元件进行加热;

-使钳施用器离开;

-通过打开施用夹的上臂来从基发中去除施用夹,以及从下臂去除载体箔。

通过提供带有开口的施用夹上臂,从而使得钳施用器的加热突起可以被引导穿过并且被引至与驳发的连接元件接触,而不必去除夹和将钳定位到箔上,其中该箔粘附在基发中。而且,可以使用非粘性的载体箔,因此从基发中的去除被简化并且对于所涉及的个人而言具有更少的不舒适性。

优选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将连接元件从载体箔拉离而从载体箔去除驳发。利用该步骤,可以将连接元件从载体箔舒适地去除,而没有必要将粘附至基发的载体箔拉离。

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施用夹上臂的内侧设置有柔性材料制成的覆盖箔。优选地,覆盖箔是由橡胶制成;更特别地,由硅酮橡胶制成。应用该覆盖箔会致使规则地熔融及成形的连接元件的形成得到极大改善,使得驳发被更牢固地与基发附接在一起,同时还获得形状更规则的连接元件。硅酮橡胶是抗热的,不与或几乎不与熔融的连接元件粘在一起。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将驳发附接到基发中的施用夹,其包括:用于接收带有驳发的载体箔的下臂,其中驳发借助于连接元件被连接到载体箔;上臂;将上臂和下臂铰接地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夹铰链;以及,用于将两个臂夹在一起的夹紧装置,其中上臂设置有用于接收驳发的连接元件的下凹陷。因此,在加热期间连接元件不能流出,使得在驳发和基发之间形成牢固、形状规则的连接元件。

优选地,下臂设置有上梳齿元件和下梳齿元件,其中上梳齿元件和下梳齿元件基本上相对布置,使得基发的发束在这些梳齿元件之间被定位到驳发上。由此,基发的发束(在发绺的宽度上)均匀分布在连接元件上,使得在基发的发束周围或之上获得连接元件的改善且更规则的流出,以便在基发和驳发之间获得牢固、耐用的连接元件。

特别地,上臂设置有上开口。优选地,当在闭合位置时,上开口和下凹陷紧密配合以构成熔融腔。特别地,下凹陷和/或上开口在它们内侧还设置有凸起的边缘。通过在熔融腔中实现连接元件的熔融,防止了其沿着头发流出,并且在驳发和基发的发束之间获得了牢固的、形状规则且熔融在一起的连接元件。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上臂和下臂具有拱形或者凹形。由此,在所有的开口和凹陷上获得了规则的压力分布,使得所有的驳发均匀地熔融在一起,并且形成同样形状的牢固的连接元件。

优选地,下臂纵向地设置有支撑元件,特别是金属制成的支撑元件,支撑元件优选包括第二柄铰链和/或夹铰链。

由此,当施用夹被夹紧地闭合时,为施用夹获得了良好的形状保持特性。当下臂和上臂由塑料制成时,在拱形臂中可能发生变形,使得对于不同的熔融腔和驳发可能发生不同的夹紧力,这可能导致不规则且不均匀熔融的连接。

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上臂在其内侧设置有柔性材料制成的覆盖箔。特别地,覆盖箔是由橡胶制成;更特别地,是由硅酮橡胶制成。优选地,在上臂的上开口的位置处,覆盖箔设置有凹陷,或者设置有具有减小的厚度的箔部分。通过应用该覆盖箔,极大地改善了规则地熔融及凝固的连接元件的形成,作为结果,驳发被更加牢固地紧固到基发中,且获得了形状规则的元件。硅酮橡胶是抗热的,其不会粘至熔融的连接元件,或者仅仅轻微地粘至熔融的连接元件。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具有互锁功能的夹紧装置,用于将下臂和上臂夹在一起。特别地,夹紧装置包括:偏心柄;柄臂,其借助于第一柄铰链连接到偏心柄;第二柄铰链,用于将柄臂与下臂连接在一起。利用这些装置,可以简单且容易地闭合施用夹,而且可以将充足的压力施加到位于下臂和上臂之间的基发的发束以及驳发上。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将驳发附接到基发中的钳施用器,其包括:壳体;致动臂;与致动臂连接在一起用于使加热钳口滑出的机构;加热钳口,其特征在于,该加热钳口设置有对应于施用夹的上开口的加热突起。通过使用设置有这些措施的钳,驳发能够利用施用夹容易地附接到基发中。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提供了联接装置,其被布置成与施用夹的联接装置协作,从而允许将钳施用器与夹联接在一起。由此,钳和施用夹在加热步骤之前、期间以及之后都相对于彼此保持了正确定位。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将驳发附接到基发中的驳发组件,包括:载体箔;包括发束的驳发;连接元件,其将驳发固定到载体箔上,并在附接到基发中之后还将驳发连接到基发。特别地,连接元件是热熔粘合剂的一部分。通过将驳发借助于连接元件可释放地固定到载体箔上,驳发可以在不使用粘性层的情况下被附接到基发中,因此在附接之后,可以容易地从载体箔去除连接元件。

附图说明

借助于实施例的附图,来进一步详述本发明。

图1示出了已将根据本发明的施用夹和载体箔组件附接到基发中的人的后头部(头的背面);

图2示出了在基发内处于闭合位置的图1的施用箔;

图3示出了钳施用器到施用夹上的联接;

图4以透视图详细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施用夹;

图5以透视图示出了提供有覆盖箔的图4的施用夹;

图6以透视图示出了提供有带驳发和连接元件的载体箔组件的图4的施用夹;

图7A以透视图示出了提供有基发的发束的图6的施用夹;

图7B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施用夹的透视图;

图8A示出了具有两排梳齿元件的施用夹的替代性实施例;

图8B以侧视图示出了处于闭合夹紧位置的图8A的施用夹;

图9A以侧视图示出了处于闭合夹紧位置的施用夹;

图9B以侧视图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且具有打开的夹紧装置的图9A的施用夹;

图10A以正视图示出了覆盖箔的实施例;

图10B以后视图示出了图10A的覆盖箔;

图11A以仰视透视图示出了带有支撑元件的施用夹;

图11B示出了图11A的支撑元件;

图12以侧视图示出了钳施用器的加热钳口;

图13以侧视图示出了带有被插入的加热钳口的施用夹;

图14以侧视图详细示出了施用夹的熔融腔内的连接步骤;

图15以侧视图详细示出了在连接元件熔融之后图14中的连接步骤;

图16A-16F以侧视图详细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和熔融过程的单独的部分步骤;

图17A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钳施用器;

图17B以剖面图示出了图17A的钳施用器;

图18以俯视透视图示出了钳施用器;

图19以正视图示出了钳施用器;

图20A以透视图示出了具有带涂层的载体箔和五个驳发的驳发组件;

图20B以剖面图示出了设置有驳发连接元件的带涂层的载体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如何将根据本发明的驳发2附接到人的发型的基发1中,使得驳发2和基发相互补充,从而提供更大的发量。借助于连接元件4,驳发2被固定到载体箔3上。载体箔组件被定位到施用夹10的下臂11中。施用夹10被附接在头发分缝5附近。基发的发束1a被引导穿过梳齿元件27之间,并定位至驳发2和连接元件4上。

在图2中示出了如何在随后的步骤中闭合施用夹10,并通过使用夹紧装置18使上臂12夹紧地与下臂11连接在一起。通过上开口14,连接元件4可见并且可触及,以便进行加热从而熔融它们。

在图3中示出了如何使钳施用器30与施用夹10联接在一起,使得可以通过使用致动臂33将带有加热突起32的加热钳口35(二者均未示出)压靠在连接元件4上,从而使连接元件4熔融且驳发2被附接至基发的发束1a。

在图4中更详细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施用夹10的优选实施例,包括:下臂11;上臂12;以及设置在这两个臂之间的夹铰链17。此外,施用夹10还设置有梳齿元件27,以及用于将两臂11、12固定地夹紧在一起的夹紧装置18。在下臂11中设置有下凹陷13,在上臂12中设置有上开口14。在施用夹10处于闭合位置时,下凹陷13和上开口14相对布置,使得在载体箔和覆盖箔之间形成熔融腔。

在图5中示出了施用夹10的替代性实施例,其具有安装至上臂12的内侧15的覆盖箔16。借助于箔16,在驳发2和基发的发束1a之间获得了改善的连接部4;该连接部在熔融之后具有更加规则的形状。在下凹陷13周围设置有凸起的边缘19,其中在载体箔3以及任选地覆盖箔16之间可以被夹断。

图6中示出了载体箔组件(或驳发组件)如何被安装到下臂11中,其中载体箔组件包括载体箔3、一些驳发2、以及连接元件4。如果需要,定位突起29和与其对应的载体箔开口6可以被用于正确的定位。由此,实现了将连接元件4正确地定位成恰好在下凹陷13上方。为了获得载体箔组件到施用夹10中的良好固定,上臂12可以设置有突起凹陷40。

图7A中示出了如何在下一步骤中将基发的发束1a定位在梳齿元件27之间,使得这些发束1a精确地位于驳发2和连接元件4上。通过闭合上臂12,上开口14将恰好定位在连接元件4上。夹紧装置18能够将上臂11和下臂12固定地夹紧在一起,在该实施例中,夹紧装置18包括:偏心柄21;第一柄铰链23;柄臂22;第二柄铰链24。通过将偏心柄21定位在上臂12的上侧上并且使所述柄朝上臂12的方向倾斜,偏心柄12与夹铰链17协作地在臂11、12上施加了大的夹紧力。

图7B中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施用夹10,其中偏心柄21竖直且垂直地定位。在上臂12的上侧上,可以看到联接装置26,其用于和钳施用器30联接在一起。

在图8A中示出了施用夹10的第三实施例,其具有位于下臂11上的上梳齿元件27和下梳齿元件37。优选地,配置相等数目的梳齿元件27、37,梳齿元件27、37相对地安装,使得配置出取向路径的连续槽,在该槽中基发的发束1a(参见图1和图7)和驳发可以定位在彼此上面。梳齿元件27、37之间的V形凹陷确保了基发的发束1a和驳发2在施用夹10闭合之前以及闭合期间都不会相互偏移或移位。而且,上梳齿元件和下梳齿元件27、37的使用防止了发束1a中的头发的分开或移位,这对于形状规则的熔融连接部4的形成是不利的。在该实施例中,下凹陷13未设置像图5中那样的凸起的边缘。上臂12还可以设置有定位突起29,用于如图10A和图10B中所示那样定位和保持覆盖箔16。

在图8B中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图8A的实施例,其中下臂11上的下梳齿元件37依然可见并且抵靠上臂12。

在图9A中以侧视图示出了闭合的施用夹10,其相应地具有第一和第二柄铰链23、24。此外,还示出了稍微弯曲或凹形的下臂和上臂12,由此在所有开口和凹陷以及驳发2上获得均匀的压力分布。

在图9B中以侧视图示出了具有打开的夹紧装置18的施用夹10。可以看到夹臂22,其在偏心柄21上的第一柄铰链23与下臂12中的第二柄铰链24之间延伸。

在图10A中示出了适于用在图8A和图8B的施用夹10中的覆盖箔16的优选实施例。在图10B中,示出了如在图5中可见的后侧。该应用夹的使用位置中且如图10A中所示的前侧邻接上臂12的内侧15(图8A)。凹陷38恰好位于上臂12中的上开口14的凸起边缘20内。借助于定位开口39,覆盖箔16可以正好且牢固地定位于上臂12上的定位突起29上(参见图8A)。在凹陷38的部位处,覆盖箔的厚度减小,由此改善从加热突起32通过覆盖箔的热传导(参见图16A-16B)。

在图11A中以仰视图示出了施用夹10的有利实施例,其中在下臂12的底侧上设置了支撑元件25。优选地,支撑元件25由金属制成,并且分别延伸到夹铰链17、第二柄铰链24和第一柄铰链23上。由此,当施用夹10被夹紧地闭合时,获得其改善的形状保持特性。在下臂11和上臂12由塑料制成的情形中,观察到在拱形臂中可能发生变形,使得在不同的熔融腔和驳发2上将施加有差异的夹紧力,这可能导致不规则且不均匀的熔融连接部。优选地,塑料部件由增强的塑料(如玻璃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以便增加其形状保持特性。

在图11B中详细示出了支撑元件25,其带有借助于柄铰链24连接的柄臂22。

在图12中详细示出了钳施用器30的加热钳口35,其设置有加热突起32。这些突起32具有这样的尺寸,即:它们可以被插入到施用夹10的上开口14中。

在图13中示出了如何将加热突起32插入到上臂12的上开口14中,以便与驳发2的连接元件4实现热传导接触。

在图14中以剖面图详细示出了如何通过将施用夹10的上边缘20和下边缘19夹紧在一起以将覆盖箔和载体箔压在一起,由此在连接元件和发束周围配置出闭合腔,从而形成熔融腔。

在图15中示出了如何熔融连接元件,以及在覆盖箔和载体箔之间的熔融腔内形成整洁且形状规则的连接元件。

在图16A中示出了如何在图4-6的施用夹10的实施例的夹紧在一起的下臂11和上臂12之间配置熔融腔28。所用的覆盖箔是如图10A-10B中所示的覆盖箔16的实施例。施用夹仍处于打开位置。

在图16B中,施用夹闭合,且在下臂11的下凹陷13和上臂12的上开口14各自的凸起边缘19、20之间形成了熔融腔28。在凸起边缘19、20之间,载体箔3和覆盖箔16被牢固地夹紧在一起,使得熔融的连接元件4不能流出,例如沿着头发。由此,在驳发2和基发的发束1a之间获得形状规则的连接部。在上臂12的内侧上使用覆盖箔16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加热突起32不会粘附到连接元件4,以及获得了形状规则的熔融连接部。在底侧上示出了带有连接元件4的驳发2,基发的发束1a在其上方(以剖面图中)。由于在凹陷38的位置处覆盖箔16具有小的厚度,所以该凹陷比载体箔3更柔性且更有弹性,使得在连接元件4的位置处的载体箔3仅仅稍微变形,而覆盖箔16强烈变形并被拉伸。

在图16C中示出了如何使加热突起32与覆盖箔16的上侧接触。由于覆盖箔16在凹陷38的位置处具有小厚度,所以改善了到连接元件14的热传导。加热突起32向下压熔融腔,由此以覆盖箔16为代价使载体箔3强烈变形。

在图16D中以增大或放大图示出了图14的一部分,即在向图16C的连接元件4供应热量之后位于覆盖箔16和载体箔3之间的熔融连接元件4。熔融连接元件4被完全集成在驳发和基发的发丝之间。作为施加夹紧力的结果,熔融元件4没有流出到凸起边缘19、20外面。熔融元件流动穿过整个腔,因此,该腔采用并成形到其最紧凑的形状。优选地,覆盖箔16由橡胶制造(如硅酮橡胶),由此防止与连接元件4粘附在一起,并且还消除了由于过度加热而使覆盖箔熔融的危险。优选地,为连接元件4选择热熔粘合剂或其它等同的加热熔融性粘合剂,使得驳发首先可以被固定到载体箔3上,并且随后热熔粘合剂的固定部分可以被熔融,使得它们将构成驳发和基发之间的牢固连接。

在图16E中示出了如何去除加热突起32,以及载体箔3如何由于它的较大弹性而成为基本上水平平坦的。因为覆盖箔弹性较小或者是刚性的,所以熔融元件4的全部质量向上流动。通过该过程,头发与连接元件4的混合和粘接是最佳的。通过箔3、16的弹性回弹运动,凝固中的连接元件4“游动(fluxing)”或流动穿过驳发和基发的发束1a。

在图16F中示出了如何将施用夹打开以及如何将覆盖箔16从凝固的连接元件4去除。所形成的连接元件4具有规则的形状,并且具有光滑且凸起的形状。

上述方法可以利用图8A-8B中示出的实施例的施用夹10以及图10A-10B中示出的覆盖箔16的实施例来执行。载体箔3现在基本上平坦地位于下臂11的上表面上,这是因为没有像图16A-16B那样设置具有凸起边缘19的下臂11的下凹陷13。覆盖箔16在上开口14的凸起边缘20的侧面处设置有凹陷38,使得覆盖箔16在熔融腔28内的厚度小于其在熔融腔28外的厚度。还参见图10A-10B。在凸起边缘20的位置处覆盖箔的确较厚,使得夹紧力和闭合力增加。

例如在图6和图20A中所示的载体箔组件51(以及驳发组件),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包括柔性和弹性塑料(如聚酯)制成的载体箔3。当该载体箔3的柔性小于覆盖箔16的柔性时,在施用夹10内处于夹紧位置的连接元件4将朝着上开口14的方向向上拉长或拉拔覆盖箔16。这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因为在加热以及随后的冷却期间柔性载体箔3向上施加的(弹性)力,所以熔融的连接元件4将能够“游动”或流动穿过驳发2和基发的发束1a的发丝,使得连接元件4在驳发和基发的发束1a上很好地分布,从而在凝固后形成牢固且形状规则的连接元件。

为了获得易于使用和应用的载体箔组件51,载体箔3优选不设置有结合层或粘接层。当载体箔3上存在结合层或粘接层时,在驳发2的附接期间,基发1a将粘附或附着到载体箔3上,使得常常必需痛苦地将基发从载体箔3上拉离。为了使连接元件4的附接和附着成为可能和/或使其便于在光滑的塑料(如聚酯)箔上进行,连接元件4优选借助于热可释放或溶解的(热或热量可释放的)释放涂层(例如固化胶)来进行附接。

在如图20A所示和图20B以剖面图所示的有利实施例中,载体箔3在其附接有驳发2的上侧设置有热可释放或溶解的涂层50,由此首先改善了连接元件4在塑料箔3的光滑表面上的结合。其次,当被加热时,释放涂层50丧失其与载体箔3以及连接元件4的结合特性,使得结果是熔融的连接元件4将不粘附或几乎不粘附到载体箔3上,从而使得驳发2在附接到基发之后,易于从载体箔3去除。优选地,热可释放涂层50必需在高于100-200℃的温度时丧失其结合特性,并且必需在较低的温度时热稳定,从而使得在制造之后,连接元件4将保持牢固地连接在载体箔3上,例如在运输或其它操作期间。

释放涂层50可以作为单层施用,如图20B所示,但是也可以由若干层构成,或以若干层施用,其中各独立层的成分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可以彼此之间存在偏差,以便获得具有改善的释放和/或结合特性的复合层。用于热可释放涂层的合适材料是来自Nitto Denko的Hoechst或Revalpha的A24562。

在图17A中示出了用来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一起使用的钳施用器30。除了别的之外,钳施用器30包括壳体31、致动柄33、用于和施用夹10的联接装置26联接在一起的联接装置36。

在图17B中以剖面图示出了施用夹10,其具有加热钳口35(未示出)以及安装在致动柄33和加热钳口35之间用于将加热钳口35滑动到施用夹10的上开口中的机构34。

在图18中以俯视图示出了具有加热突起32的加热钳口35,其中壳体的顶部被移除。

在图19中示出了钳施用器30的正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加热钳口35具有五个加热突起32,用于具有五个上开口14的对应施用夹1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其它等同的借助于钳施用器和施用夹而附接驳发的措施都被认为是包含在本文所描述的发明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