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多孔高溶胀性明胶微球的制备

一种多孔高溶胀性明胶微球的制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高溶胀性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将明胶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0%的水溶液,然后加入另一组分做致孔剂,致孔剂的选择包括无机物例如纳米碳酸钙粉末,以及水溶性高聚物例如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将明胶水溶液与致孔剂混合均匀,在石蜡油中悬浮分散,添加斯潘-80和吐温-60混合稳定剂,搅拌状态下缓慢滴加甲醛溶液,反应数小时使明胶交联,然后过滤分离微球,除去致孔剂,经纯化和干燥得到多孔高溶胀性明胶微球。当微球用作载药栓塞剂时,可提高药物载药率和载药速度,增强使用性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7764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395973.X

  • 发明设计人 倪才华;张丽萍;石刚;王佳敏;

    申请日2014-08-12

  • 分类号C08J9/28(20060101);C08J3/24(20060101);C08L89/00(20060101);A61K9/16(20060101);A61K47/42(20060101);A61L31/04(20060101);A61L31/16(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18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09: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1-04

    授权

    授权

  • 2014-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J9/28 申请日:201408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高溶胀性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材料与缓释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普通的化疗方法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介入疗法成为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优选方法。例如栓塞微球可以作为治疗中晚期不能手术肝癌的一种药物剂型。通过选择性动脉插管,将微球输入靶组织,阻断肿瘤的供血动脉,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聚合物栓塞微球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对于空白栓塞微球研究较多,传统动脉栓塞剂不能负载化疗药物,只能起到机械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的作用。如果能够将化疗药物负载到微球上,通过动脉插管,将其输送到肿瘤局部,将会发挥高浓度局部化疗和肿瘤供血动脉机械栓塞的二重作用,理论上疗效会得到提高。目前对于负载药物栓塞微球的研究虽有少量报道,但是存在载药方式单一、载药量不高等问题。

明胶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无害,可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与二醛类物质容易发生交联反应,性能稳定,可生物降解,是比较理想的药物载体,被广泛用做医用材料。明胶交联方法简单,所得微球形貌较好,是制备栓塞微球原材料的理想选择。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乳化法等)和化学交联法(喷雾交联)。在已经报道的文献中,虽然对明胶微球制备方法做了相关研究,但整体上存在载药率过低的缺点。目前明胶海绵溶胀性好,但是明胶海绵不成球型,用做血管栓塞剂使用不便。

作为一种理想的血管微球栓塞剂,要满足以下要求:外观上球型规整、粒径分布均匀,性能上要溶胀性好、对于抗癌药物负载量高、具有缓释作用,同时要满足可生物降解、安全可靠等要求。针对目前明胶微球载药率过低、载药速度慢的缺点,本发明解决此问题的方案是通过添加致孔剂的手段,采用悬浮交联的方法制备明胶微球。致孔剂的选择包含无机物粉末,例如纳米碳酸钙粉末、水溶性高聚物等。预先将明胶溶液与致孔剂混合均匀,然后添加交联剂使明胶交联,再根据致孔剂的性质,选择合适方法将其除去,最后制备内部具有多孔性、且微球整体结构略微松散的明胶微球,从而提高微球对于药物的载药率和载药速度,提升栓塞微球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1.提供一种多孔高溶胀性明胶微球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是预先配制明胶水溶液,然后加入另一组分做致孔剂,将明胶水溶液与致孔剂混合均匀,在石蜡油中悬浮分散,缓慢滴加甲醛溶液反应使明胶交联,然后过滤分离、洗涤,除去致孔剂、真空干燥,得到多孔高溶胀性明胶微球。

2.致孔剂的选择包括无机物例如纳米碳酸钙粉末,以及水溶性高聚物例如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PDEMA),在除去致孔剂的时候,根据其性质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于纳米碳酸钙粉末,用弱酸,即用5%醋酸溶液浸泡微球,从而将碳酸钙溶解除去;对于水溶性高聚物例如聚乙二醇、聚乙烯醇,通过用去离子水反复浸泡清洗除去致孔剂;对于与明胶相复合的组分,聚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用1%氯化钠溶液浸泡洗涤,通过屏蔽作用使聚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从明胶微球上解离,从而被除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在明胶溶液中添加致孔剂后再使明胶交联,由于致孔剂的阻隔,使所得明胶微球交联密度得以控制,内部具有大量微孔,增加了微球的溶胀度,溶胀后微球的直径较溶胀前超过16%,有利于药物分子的进入,从而提高载药率,增强应用效果。

2.合成中选用的原材料和试剂,例如明胶、纳米碳酸钙粉末、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均无毒安全,且价格低廉,使本技术产品具有实际应用的前景。

3.合成方法简单,常温常压反应,条件便于实现,有利于成果转化,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多孔高溶胀性明胶微球的显微镜照片

图2以纳米碳酸钙为致孔剂的微球粒径分布图;a,b,c,d分别表示合成时纳米碳酸钙粉末重量占明胶重量的33%,50%,67%,90%

图3以纳米碳酸钙为致孔剂的微球的溶胀曲线;a,b,c,d分别表示合成时纳米碳酸钙粉末重量占明胶重量的33%,50%,67%,9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置入50毫升石蜡油,加入0.4毫升斯潘-80和0.2毫升吐温-60,室温搅拌10分钟。另外在一100毫升烧杯中,用蒸馏水配制10毫升30%的明胶水溶液,再加入纳米碳酸钙粉末1.5克混合均匀;将此溶液倒进事先混合均匀的石蜡油与斯潘-80和吐温-60的分散液,继续搅拌1小时,滴加1M NaOH溶液调节pH至8~9,缓慢滴加36%甲醛溶液2.5毫升,反应2小时,过滤分离微球,用15毫升5%醋酸溶液浸泡微球,搅拌此悬浮液半小时,过滤分离微球,如此反复循环操作三次,将碳酸钙完全溶解除去,减压抽滤,真空干燥48h,得到浅黄色明胶微球。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但是加入纳米碳酸钙粉末的重量分别为1克、2.0克、2.7克进行反应,再除去致孔剂,纯化干燥。

实施例3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置入50毫升石蜡油,加入0.4毫升斯潘-80和0.2毫升吐温-60,室温搅拌10分钟。另外在一100毫升烧杯中,用蒸馏水配制10毫升30%的明胶水溶液,再加入PEG200液体4.5克混合均匀;将此溶液倒进事先混合均匀好的石蜡油与斯潘-80和吐温-60的分散液,继续搅拌1小时,滴加1M NaOH溶液调节pH至8~9,缓慢滴加36%甲醛溶液2.5毫升,反应2小时,过滤分离微球,用去离子水浸泡加搅拌微球悬浮液半小时,过滤分离微球,如此反复循环操作三次,将PEG200完全溶解除去,减压抽滤,真空干燥48h,得到浅黄色明胶微球。

实施例4

同实施例3,但是以PEG400、PEG1000、分别代替PEG200。

实施例5

同实施例3,但是以PVA124,PVA0588,PVA1750,PVA1788,PVA1799,分别代替PEG200;在操作上将聚乙烯醇预先配成10%的水溶液,然后与明胶溶液混合。

实施例6

将2.5克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加入到100毫升烧杯中,再加入10毫升去离子水并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再加入0.025克偶氮二异丁腈,加热到65℃水浴中加热搅拌4小时,得到聚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溶液,然后用氨水沉淀聚合物,用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聚合物,用pH=6的缓冲溶液配制成浓度为25%的溶液,同实施例3,但是在合成反应中以聚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溶液代替PEG200。在除去致孔剂的时候,加入1%氯化钠溶液浸泡洗涤,通过电荷屏蔽作用使聚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从明胶微球上解离,从而被除去。最后用去离子水浸泡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明胶微球。

实施例7

精确称取一定量的空白明胶微球,加入一定量浓度的阿霉素溶液,饱和吸附后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83nm处检测微球中药物的含量,计算微球的载药率和包封率。

精密称取20mg载药微球于250ml烧杯中,置于100 mL pH为7.4的PBS中;控制水浴温度为37±0.5℃,慢速磁力搅拌,每隔一定时间取样5 mL并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新鲜释放介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中药物的浓度。计算累计释放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