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茶用桑的矮化栽培和多级分支树型培养方法

一种茶用桑的矮化栽培和多级分支树型培养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用桑的矮化栽培和多级分支树型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当年秋季选择生长健壮的一年生实生桑苗或良桑嫁接苗进行移栽密植建园,栽植形式为宽窄行间隔栽植,翌年春桑树发芽前,将桑苗平地进行剪定促使基部芽萌发生长,当桑苗长到合适高度后离地20cm剪去苗干,即为主干;定主干后促使其下方的芽继续萌发,选留2根生长健壮、位置合理的新梢让其生长,其余的芽全部疏去,当新梢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剪定一级支干;以此方法,在不同高度,分别剪定二级支干、三级支干和四级支干,实现当年养成一级主干、四级支干的矮化密植和多级分支树型;每年3月底顶芽发育到鹊口期至9月底自然芷芯,连续多次采摘鹊口期桑芽和下部桑叶,以稳定树型。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30

    授权

    授权

  • 2015-0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409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桑树栽培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茶用桑的矮化栽培和多级分支树型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蚕桑产业以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为主,桑树是蚕丝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桑叶作为桑树的主要营养收获物,也是家蚕的唯一饲料来源,桑叶中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其产量高低、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家蚕的正常生长发育及茧、丝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同时,桑叶中还富含桑叶多糖、植物甾醇、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防衰老等多种保健和治疗功效,尤其是桑叶中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1-DNJ)类生物碱,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桑叶是国家卫生部确定的“药食同源”农产品。不仅可以作为家蚕的饲料用于发展蚕丝业,还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桑芽茶、桑叶茶等功能型产品的多用途开发利用。

现代研究表明,在目前发现的含DNJ的植物中,桑叶中DNJ的含量最高,达0.05%-0.5%(Kim , et al.2003;Kimura ,et al.2007)。

野尻霉素首先由Inouye等(1966)作为抗生素从链霉素中得到;DNJ是由野尻霉素氢化得到的。天然DNJ由Yoshiaki等于1976年首次从桑树中分离获得;随后从桑叶中分离出DNJ(Yohji , et al,1985; Tsukamoto , et al,1985)。1994年,Asano 从山桑叶中分离出7种含N环糖类化合物,并将天然生物碱分为5种结构类型。Kim 等(1999)通过甲醇水抽提,首次从野拓草中分离并鉴定出DNJ,测定其DNJ含量为0.0113%;Asano 等(1998)测定鲜风信子鳞茎中DNJ含量为0.0012%。Ezure 等(1985)首先从土壤中分离出了生产DNJ的链霉菌,经鉴定为浅紫灰链霉菌;Formmer等从芽抱杆菌的培养过滤液中也分离得到了DNJ。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经从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出来带有哌啶、吡啶、吲哚环等结构的100多种多羟基生物碱以及它们的糖苷。

桑叶中DNJ含量因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叶位而有所不同,施新琴等(2006)研究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叶位的桑叶中DNJ含量不同,上位叶含量大于下位叶(李凡等,2008),即嫩芽>嫩叶>成熟叶>老叶,尤其初春桑芽含量最高(叶晶晶等,2011)。

研究结果表明,桑叶中富含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1963年Shart等首次报道了桑叶水提取液的降血糖作用。Gulubova等(1975)研究了桑叶提取物皮下及肠胃外处理对兔胰岛β-细胞的影响。Chen 等(1995)利用注射链脲霉素(Streptozocin, STZ)(150mg/kg)四周后的禁食及未禁食小鼠作试验,发现桑叶(中国及日本)及桑根皮(中国)的热水提取物都有降血糖作用,而桑叶的热水提取物显示了更强的降血糖效果,桑叶及桑根皮提取物中不溶于酒清的组分具有最强的效应,其对未禁食小鼠的降血糖效应分别达到24.6±6.0%、60.5±9.1%,而对禁食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则高达81.4±7.9%、77.3±5.8%。邹宇晓等(2000)对桑叶进行抽提,得到四种抽提物,这四种抽提物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分别为61.0%、62.0%、61.5%和28.0%;Petlveksi 等(2001)用桑叶的乙醇提取物及在旋转蒸发器上45℃浓缩后的乙醇提取物以20mg/kg相同剂量处理四氧嘧啶诱导的不发胖的糖尿病鼠(non-obese diabetic mice,NOD mice),两种提取物分别能降低血糖水平10%和20%,为证实浓缩提取物具有降低血糖的活性,将其与阿卡波糖(acarbose)分别以加20mg/kg、25m g/kg的浓度混入食物中饲喂NOD小鼠7天,然后测定NOD小鼠的葡萄糖及果糖胺水平,结果饲喂浓缩提取物的NOD小鼠与对照相比,其葡萄糖显著降低,果糖胺极显著降低。Andallu (2002,2003 )在饲料中添加25%的干桑叶粉,饲喂STZ诱导的糖尿病白鼠8周,结果控制了高血糖症、糖尿、蛋白尿,推迟了视网膜病的发作,而不添加桑叶粉的对照组,8周后表现出了高血糖症、糖尿、蛋白尿等症状;通过测定对血糖、脂质过氧化反应、谷胱甘肽浓度、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及红血球中各种抗氧酶的活性的影响,研究桑叶的抗高血糖及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桑叶显著降低糖尿病鼠的血糖浓度,糖尿病鼠红血球中升高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降低48%和33%,而糖尿病鼠被降低的谷胱甘肽浓度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以及谷肤甘肽过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活则分别升高了52%、69%、151%、95%、106%。Kimura等(2007)进行的糖尿病患者口服试验表明,口服0.8-1.2g的桑叶粉抑制餐后血糖及促进胰岛素分泌效果最好。殷浩等(2009)研究证明DNJ对双糖酶有较高抑制率(Y):Y=0.33X+0.5389,R2=0.9895(蔗糖);Y=0.2544X+1.4162,R2=0.9799(麦芽糖),且以含有5%桑叶的饲料饲喂糖尿病模型小鼠,4周后其“三多一少”症状、脏器指数、血液理化指标等均有明显改善。以上结果说明,桑叶中的DNJ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且在一定范围内DNJ与降血糖功效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另外,DNJ还具有抗病毒(Fenouillet, et al.1994;Deng ,et al.1996)、HAV(谢琼等,2005)和HCV(Steinmann ,et al.2007)、抗肿瘤(1996年,Tsutomu)、降血脂(2009,殷浩)、减肥等功效。

由此可见,目前发现的含DNJ的植物中,桑叶中DNJ的含量最高,在同一条件下,桑叶中DNJ含量随着叶位的降低而减少,即桑叶中的DNJ含量为:嫩芽>嫩叶>成熟叶>老叶。且桑叶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并在一定范围内DNJ含量与其降血糖功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针对桑叶较好的降血糖功效及嫩芽、嫩叶的高DNJ含量,生产上选择嫩芽、嫩叶作为优质原料进行桑芽茶、桑叶茶的研制与开发,其加工工艺较为简单,且生产的桑芽茶、桑叶茶外形美观、汤色嫩绿清澈、茶气清香、叶底亮绿、甘醇香甜。

但现有桑芽或桑叶的收集方法是人工摘除投产桑园桑树枝条或新梢的顶端生长点或成熟叶、老叶,而现行投产桑园主要是以采叶养蚕为主,为了确保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必须从桑园栽植密度、树型养成等方面,充分考虑每亩栽植株数、每株有效条数、有效条长、米条产叶量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桑园桑叶的产量。受四川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现行桑树栽植形式以“4尺×2尺”或“6尺×2尺×1.5尺”为主,栽植密度分别为750株/亩、1000株/亩。“4尺×2尺”栽培以中干树型养成为主,主干高50cm、一级支干30cm 、二级支干40cm,树干高度为1.2m,每株16根枝条,其有效条数为12000条/亩,秋季顶端生长点为12000个/亩,投产桑园秋季枝条长度为2-3m,树冠高度为3.2m-4.2m;“6尺×2尺×1.5尺”栽培以低干树型养成为主,主干高20cm、一级支干20cm 、二级支干20cm,树干高度为0.6m,每株8根枝条,其有效条数为8000条/亩,秋季顶端生长点为8000个/亩,投产桑园秋季枝条长度为2-3m,树冠高度为2.6m-3.6m。另外,部分蚕区也有利用杂交桑进行密植无干栽培的情况,虽然栽植密度较大,达2000-3000株/亩,但由于每株的有效条数相对较少,枝条较长、树冠较高,枝条顶端生长点数量仍然只有8000-12000个/亩。综上所述,传统桑树栽培方法以采叶养蚕为主,为了确保单位面积桑园桑叶产量,必须在确保合理密植和适当留条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单株有效条长来实现,因此,所留枝条较长、树冠较高、其顶端生长点只能在秋季桑树进入缓慢生长期后才能进行摘除,且一年只能人工摘除1次,同时,桑叶叶片较大、已经充分成熟甚至老化。

如果人工摘除投产桑园桑树枝条或新梢的顶端生长点或成熟叶、老叶作为原料进行桑芽茶或桑叶茶的生产,不仅会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桑叶产量和质量、严重影响正常的养蚕工作;同时,由于枝条或新梢太长导致采摘不便,加之桑芽数量较少,约为8000-12000个/亩,大大提高了桑芽的采摘成本;如果采摘桑叶,由于桑叶叶片较大,进行桑叶茶加工其工艺较为复杂,并且叶片已经充分成熟甚至老化,DNJ等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随着桑树的生长发育而较低,其保健和治疗功效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常规桑树栽培情况下人工采摘高活性成分含量的桑芽和桑叶在数量和速度方面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大量生产和一年多次快速采摘的一种茶用桑的矮化栽培和多级分支树型培养方法。其技术方案为:利用桑树易于移栽成活及发芽能力强、耐剪伐的特点,在当年秋季选择生长健壮的一年生实生桑苗或良桑嫁接苗进行移栽密植建园,栽植形式为宽窄行间隔栽植,宽行行距为120cm,窄行行距60cm,株距30cm,栽植密度为3000株/亩左右,翌年春桑树发芽前,将桑苗平地进行剪定促使基部桑芽萌发生长,当桑苗长到合适高度后离地20cm剪去苗干,即为主干;定主干后促使下方的芽继续萌发,选留2根生长健壮、位置合理的新梢让其生长,其余的芽全部疏去,当新梢生长到一定长度后,离地40cm进行剪伐,剪定一级支干;以此方法,在不同高度,分别剪定二级支干、三级支干和四级支干,实现当年能养成一级主干、四级支干,主干高度20cm,树冠高度60 cm,冠幅120 cm,行距净空60cm的矮化密植多级分支树型。树型养成后每年3月底四级支干顶芽发育到鹊口期,分别采摘适合桑芽茶、桑叶茶加工大小的顶端桑芽和下部鲜嫩桑叶,采摘后促使新芽继续萌发,发育到鹊口期进行第二次采摘,一直采摘到9月底四级支干顶端生长点自然芷芯为止,可实现一年连续采摘 10-15次,既增加了采摘次数,又控制新梢生长、稳定树型。冬季桑树休眠期统一修枝保持树型结构和树冠高度不变。

所说的剪定二级支干,其新梢剪伐离地高度为50cm。

所说的剪定三级支干,其新梢剪伐离地高度为55cm。

所说的剪定四级支干,其新梢剪伐离地高度为60cm。

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桑树栽植密度为3000株/亩左右,树型为一级主干、四级支干的矮化密植多级分支树型,其主干高度为20cm,树冠高度为60 cm,每株桑树达到25=32个顶端生长点,可实现采摘桑芽96000个/亩.次。树型养成后每年3月底四级支干顶芽发育到鹊口期,分别采摘适合桑芽茶、桑叶茶加工大小的顶端桑芽和下部鲜嫩桑叶,采摘后促使新芽继续萌发,发育到鹊口期进行第二次采摘,一直采摘到9月底四级支干顶端生长点自然芷芯为止,可实现一年连续采摘 10-15次,因此,每亩桑园每年人工采摘桑芽数量可达到96-144万个,同时,桑树生长过程中下部的鲜嫩桑叶也可以作为原料进行桑叶茶的生产,其桑叶较嫩、质量优于常规栽培的成熟叶片或老叶。完全达到了本发明可以大量生产和一年多次快速采摘的发明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利用桑树易于移栽成活及发芽能力强、耐剪伐的特点,在当年秋季选择生长健壮的一年生实生桑苗进行移栽密植建园,栽植形式为宽窄行间隔栽植,宽行行距为120cm,窄行行距60cm,株距30cm,栽植密度为3000株/亩左右,翌年春桑树发芽前,将桑苗平地进行剪定促使基部桑芽萌发生长,当桑苗长到合适高度后离地20cm剪去苗干,即为主干;定主干后促使其下方的芽继续萌发,选留2根生长健壮、位置合理的新梢让其生长,其余的芽全部疏去,当新梢生长到一定长度后,离地40cm进行剪伐,剪定一级支干;以此方法,在不同高度,分别剪定二级支干、三级支干和四级支干,实现当年养成一级主干、四级支干,主干高度20cm,树冠高度60 cm,冠幅120 cm,行距净空60cm的矮化密植多级分支树型。所说的二级支干,其新梢剪伐离地高度为50cm,所说的三级支干,其新梢剪伐离地高度为55cm,所说的四级支干,其新梢剪伐离地高度为60cm。树型养成后每年3月底四级支干顶芽发育到鹊口期,分别采摘适合桑芽茶、桑叶茶加工大小的顶端桑芽和下部鲜嫩桑叶,采摘后促使新芽继续萌发,发育到鹊口期进行第二次采摘,一直采摘到9月底四级支干顶端生长点自然芷芯为止,可实现一年连续采摘 10-15次,既增加了采摘次数,又控制新梢生长、稳定树型。冬季桑树休眠期统一修枝保持树型结构和树冠高度不变。

实施例2,利用桑树易于移栽成活及发芽能力强、耐剪伐的特点,在当年秋季选择生长健壮的一年生良桑嫁接苗进行移栽密植建园,栽植形式为宽窄行间隔栽植,宽行行距为120cm,窄行行距60cm,株距30cm,栽植密度为3000株/亩左右,翌年春桑树发芽前,将桑苗平地进行剪定促使基部桑芽萌发生长,当桑苗长到合适高度后离地20cm剪去苗干,即为主干;定主干后促使其下方的芽继续萌发,选留2根生长健壮、位置合理的新梢让其生长,其余的芽全部疏去,当新梢生长到一定长度后,离地40cm进行剪伐,剪定一级支干;以此方法,在不同高度,分别剪定二级支干、三级支干和四级支干,实现当年能养成一级主干、四级支干,主干高度20cm,树冠高度60 cm,冠幅120 cm,行距净空60cm的矮化密植多级分支树型。所说的二级支干,其新梢剪伐离地高度为50cm,所说的三级支干,其新梢剪伐离地高度为55cm,所说的四级支干,其新梢剪伐离地高度为60cm。树型养成后每年3月底四级支干顶芽发育到鹊口期,分别采摘适合桑芽茶、桑叶茶加工大小的顶端桑芽和下部鲜嫩桑叶,采摘后促使新芽继续萌发,发育到鹊口期进行第二次采摘,一直采摘到9月底四级支干顶端生长点自然芷芯为止,可实现一年连续采摘 10-15次,既增加了采摘次数,又控制新梢生长、稳定树型。冬季桑树休眠期统一修枝保持树型结构和树冠高度不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