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致盲弹辐射能量数值仿真系统及方法

一种致盲弹辐射能量数值仿真系统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盲弹辐射能量数值仿真系统及方法。所述仿真系统由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模块、传热计算模块、各层颗粒吸收和衰减系数计算模块、各层光程计算模块四部分构成。本发明计算了药剂燃烧过程中的7步子反应的能量吸收与释放,计算了燃烧“火球”各层之间能量传递过程。计算获得的燃烧“火球”空间尺度、光谱辐射能量均与实验数据匹配良好,并且得到了连续易于分析的光谱辐射能量数据分布。与传统的应用实验测得“火球”表面温度再用黑体辐射定律计算的方法相比,省去了实验步骤,提高了计算效率、计算精度和可靠性。该方法为强光致盲弹燃烧过程仿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作为工程计算的一种有效模型和方法。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2-22

    授权

    授权

  • 2017-02-15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6F19/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811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1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9/00 申请日:201408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1-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能材料燃烧光谱辐射特性计算仿真领域,涉及不同 配方的警用致盲弹燃烧过程中的光谱辐射能量数值仿真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闪光弹(Flashbang),又称致盲弹、炫目弹或炫晕弹等,是一种 以强光阻碍目标视力功能的一种轻型非致命武器,属于手榴弹的一 种,为战术性的辅助工具之一。闪光弹被投掷后,会于数秒内发射刺 眼强光,可以致使被攻击目标于短时间内有短暂性失明,使得目标顿 时丧失反抗能力。除了以人为目标外,闪光弹亦有被用以投掷至坦克 上光学器材的膜层,致使探测器失去了探测能力;另外,闪光弹亦有 干扰敌人的战术用途。由于其携带方便,作用广泛,强光弹经常被用 于警用、军用等许多方面。

强光致盲弹药本身蕴藏有很高的化学能,通过燃烧反应部分转变 成光能,并以强辐射光的形式释放,达到毁伤敌人目的。这种弹药具 有致人眩晕失明失去抵抗能力和使光电探测器材“致盲”不能正常工 作的特点。强光致盲剂热辐射诱导下冲击激励发光强度参数的计算, 对于指导强光致盲剂配方设计及强光致盲弹弹体设计、装药设计以及 点火方式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热辐射诱导下的发光或各向均匀强 光是它与普通爆炸闪光、爆炸激励定向强激光和红外光的发出是有区 别的。因此,对强光致盲弹的爆炸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传统的强光致盲弹模型的建立均是以实验为基础,将致盲弹燃烧 过程近似为黑体辐射,进而通过实验测得致盲弹燃烧产生“火球”表 面温度来计算致盲弹的辐射能量,该方法是不准确的而且是非时变 的,在某些精密条件下是不适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致盲弹辐射能量数值仿真系统及方法,基 于含能材料燃烧爆炸“火球”形成机理研究,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理 论、燃烧理论、传热理论、黑体辐射理论,考虑强光致盲弹化学药剂 燃烧过程微观化学反应建立的燃烧、传热模型,能够精确地计算燃烧 过程中化学反应各个步骤释放能量,从而计算得出致盲弹燃烧过程中 某一时刻、各个波段的辐射能量及“火球”(辐射源)的空间尺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致盲弹辐射能量数值仿真系统,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模 块、传热计算模块、各层颗粒吸收和衰减系数计算模块和各层光程计 算模块,其中:

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模块,用于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对药剂的燃 烧过程进行计算,得出药剂化学反应过程中各个时刻反应物、生成物、 中间产物的质量与体积;

传热计算模块,用于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模块得到的各个时 刻反应物、生成物、中间产物的质量与体积通过对燃烧“火球”各层 之间热传递、气体膨胀做功计算得到“火球”各层温度,从而可以计 算出“火球”内各层微粒光谱辐射能量;

各层颗粒吸收和衰减系数计算模块,用于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计 算模块得到的各个时刻反应物、生成物、中间产物的质量与体积计算 燃烧“火球”内部各层的颗粒吸收系数和衰减系数;

各层光程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燃烧“火球”内部某层的某一颗粒 向四周发射的各条光线经过“火球”各层的光程,并与各层颗粒吸收 和衰减系数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燃烧“火球”内部各层的颗粒吸收系 数和衰减系数相结合得到各层光谱辐射透过率。最后通过对之前模块 计算得到的数据结合计算出致盲弹燃烧过程中某一时刻、各个波段的 辐射能量。

一种利用上述仿真系统进行致盲弹辐射能量数值仿真的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用户输入药剂质量,以化学反应药剂微粒为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分为内层、中间层和外层,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模块 对药剂的燃烧过程进行计算,得出药剂化学反应过程中各个时刻反应 物、生成物、中间产物的质量与体积;

步骤二、以燃烧“火球”为研究对象,将“火球”分为N层, 将步骤一得到的药剂化学反应过程中各个时刻反应物、生成物、中间 产物的质量与体积代入传热计算模块,通过下式计算得到“火球”各 层温度Tk,i

Akλ(Tk-1,i-1-Tk,i-1Δx-Tk,i-1-Tk+1,i-1Δx)-Ak(hk-1Jk-1-hkJk-1)Wrad-W=mkckTk,i-Tk,i-1Δt,

其中,Ak为“火球”内部第k层表面积,Tk-1,i-1为第k-1层在i-1 时刻的温度,Tk,i为第k层在i时刻的温度,hk-1,i-1和Jk-1,i-1分别为第第 k-1层在i-1时刻的扩散热焓和扩散通量,hk,i和Jk,i分别为第k层在i 时刻的扩散热焓和扩散通量,Wrad和W分别为辐射和对外做功损失 的能量,mk、ck分别为第k层气体质量和比热容;

由得到的某时刻“火球”内各层温度Tk,i可以计算出该时刻“火 球”内各层微粒光谱辐射能量Qk,i(λ):

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λ为波长,k为波尔兹曼常 数;

步骤三、将步骤一得到的药剂化学反应过程中各个时刻反应物、 生成物、中间产物的质量与体积代入各层颗粒吸收和衰减系数计算模 块,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弥散体系中各层颗粒吸收系数ε和衰减系数 α,并与各层光程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燃烧“火球”内部某层的某一 颗粒向四周发射的各条光线经过“火球”各层的光程相结合得到各层 光谱辐射透过率Tk(λ):

εk(λ)=Qabs(λ);

αk(λ)=2πr2NQext(λ)

其中:Qabs(λ)为各波段吸收效率因子,Qext(λ)为各波段衰减效率 因子,αk(λ)为对应的消光系数,lk为微粒在第k层经过的光程,N为 本征载流子数密度,r为“火球”半径;

步骤四、将步骤二得到的各层微粒光谱辐射能量Qk,i(λ)、步骤三 得到的各层光谱辐射透过率Tk(λ)结合以下公式得到燃烧“火球”对 外辐射能量数据:

其中:N为粒子所发出的光线数,Qk,i(λ)为该层粒子光谱辐射 能量,Qk外(λ)为该层粒子发出经“火球”吸收后辐射出的能量,ρk为 各层粒子浓度,Q外·(λ)为“火球”对外光谱辐射能量。

本发明计算了药剂燃烧过程中的7步子反应的能量吸收与释放, 计算了燃烧“火球”各层之间能量传递过程。计算获得的燃烧“火球”空 间尺度、光谱辐射能量均与实验数据匹配良好,并且得到了连续易于 分析的光谱辐射能量数据分布。与传统的应用实验测得“火球”表面温 度再用黑体辐射定律计算的方法相比,省去了实验步骤,提高了计算 效率、计算精度和可靠性。总之,该方法为强光致盲弹燃烧过程仿真 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作为工程计算的一种有效模型和方法。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能够快速仿真获得燃烧过程中“火球”(辐射源)的空间尺度、 光谱辐射能量数据。

2、能够获得连续易于观察的光谱辐射能量数据分布,比起以往 计算获得的离散数据,本发明得到更加直观、精确、可靠地燃烧光谱 辐射能量数据。

3、无需实验测量中间数据,采用纯仿真方法获得燃烧光谱辐射 能量数据。

4、本发明可以推广到任意弥散体系燃烧光谱辐射量的计算。

附图说明

图1为致盲弹燃烧辐射能量计算总体方案;

图2为化学反应研究对象分层示意图;

图3为分层示意图;

图4为坐标系示意图;

图5为光线传输方向示意图1;

图6为光线传输方向示意图2;

图7为Al+KClO4光谱辐射曲线;

图8为Al+KClO4辐射能量时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 如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1、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模块

强光致盲弹燃烧过程,化学反应过程中还原剂Mg和Al是主要 研究对象。下面以Al+KClO4配方为研究对象介绍一下该模型的物理 机理。

反应动力学仍以单个颗粒及周围气体为研究对象,并认为“火球” 中的每一层温度分布均匀,因此同一层中各个颗粒的化学状态函数是 相同的。

如图2所示,将研究对象分为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内层为液态 Al,主要发生蒸发反应,并与中间层发生对流换热;中间层发生各种 气相化学反应,生成的最终氧化产物Al2O3凝结于内层斜下方,并释 放大量热;外层不发生化学反应,仅与中间层发生传导换热。中间层 和外层的主要物质成分均是氧气。

金属铝颗粒燃烧是介于液滴燃烧和碳颗粒燃烧之间的一种类型, 过程十分复杂,生成大量不稳定的中间态产物,再经过多级分解或凝 聚反应,最终变成终态的三氧化二铝(Al2O3)。为简化计算,根据铝 本身的物性及可观察到的化学反应,燃烧应经历如下过程:

氧化剂生成反应:

KClO4→KCl+O2    (R1)

药剂中的KClO4分解生成O2作为铝燃烧的氧化剂。由于KClO4分解较容易进行,认为该反应在起始时刻之前已经完成。并假设生成 的O2均匀分布于反应核空间。

表面反应:

Al(l)→Al(g)    (R2)

液态的铝颗粒表面会蒸发出气态铝分子,并吸收热量。铝蒸发潜 热hAl,vap为11.835K·J/g。

铝颗粒表面的蒸发速率(g·m-2·s-1)可由Hertz-Langmuir方程表 示为:

ωAl=(MAl2πRT)12·Pd---(1)

其中,MAl为铝分子量(kg);R为标准气体常数(J·mol-1·K-1); Pd为颗粒外铝蒸汽压。

Pd可通过Kelvin方程来描述:

其中,P0为温度T(K)时,平整表面的铝蒸汽压;σ为熔融状 态下铝液表面张力;v1(m3)为铝分子体积;d(m)为铝粒子直径;k为 波尔兹曼常数。

蒸汽压P0和表面张力σ可由如下式子计算得到:

P0=exp(13.07-36373T)(atm)---(3)

σ=948-0.202T  (mN/m)    (4)

气相反应:

Al(g)+12O2k3AlO---(R3)

AlO+12O2k4AlO2---(R4)

其中,k3、k4分别为反应(R3)和反应(R4)的速率系数,是温度的 函数,表示为:

k3=9.76×1013exp(-80T)cm3mol-1s-1---(5)

k4=4.63×1014exp(-10008T)cm3mol-1s-1---(6)

反应(R3)中,生成1mol的AlO吸收的热量H3=91kJ/mol;反应(R4) 中,生成1mol的AlO2吸收的热量H4=38kJ/mol。

生成物AlO和AlO2是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处于激发态的中间产 物,会辐射出一定的能量。

解离反应:

Al2O3k5AlO+12O2---(R5)

当温度较高时,反应(R5)反应速率加快,并吸收大量热量,使体 系温度保持在氧化铝沸点(4000K)以下。体系很难达到使金属氧化 物蒸发的温度,因为其分解所需热量大于使其温度上升至沸点以上所 需的热量。反应吸收热量H5设为变量。速率系数k5写为:

k5=9.72×1015exp(-25000T)cm3mol-1s-1---(7)

凝结反应:

2AlO+12O2k6Al2O3(l)---(R6)

AlO2+AlO2k7Al2O3(l)+12O2---(R7)

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反应(R6)中,生成1mol的Al2O3释放的热 量H6=1831.849kJ/mol;反应(R7)中,生成1mol的Al2O3吸收的热量 H7=1725.8kJ/mol。

凝结反应过程假设分为两步进行:

aCm+bCmkrAl2O3(g)rconAl2O3(l)---(R8)

第一步主要是由AlO和AlO2反应生成Al2O3;第二步发生气态 Al2O3迅速凝固为液态聚团(小液滴)。气态Al2O3的存在是有问题的, 所以反应速率主要依赖于气态变成液态氧化物的凝结过程。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第一步、第二步反应速率可写为:

ω8,1=krCmaCnb---(8)

ω8,2=rconCc    (9)

其中rcon是凝结成核速率系数。根据经典成核,rcon可写为:

Ni*是单位体积内半径等于临界半径的胚团数(当胚团半径大于 临界半径时,胚团才能平稳生长,形成稳定的结晶核)。

其中,m是分子质量;ρ是液体密度;σ是平坦液面表面张力, 可由(4)式表示;αi*是冷凝系数;v是分子体积;S是过饱和度;N1单位体积内是未凝结成胚团的单原子数。过饱和度S可由下式计算:

S=1+ΣipipAl---(12)

其中,pi是种类i的偏压,i=AlO,AlO2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n为物质的量,可得:

S=1+ΣipipAl=1+ΣininAl---(13)

N1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估算:

其中,σ为熔融状态下铝液表面张力,用(4)式表达;Tm为Al2O3沸点;Vs为分子体积;ΔH为分子蒸发热,即ΔH=mH(H是蒸发一 克Al2O3所吸收的热量);ΔT是过冷度。

现在通过两个简单的假设来获得均匀形核的计算公式。假设一, 于形核开始后临界胚团数Ni*仍保持平衡时的量值;假设二,一个原 子进入临界胚团,即可使超过临界尺寸,并迅速生长。于是,单位体 积胚团生长速度I可写为:

I=Ni*ω*f---(15)

ω*是围绕一个临界胚团的原子数目;f是能越过界面的原子频率 数。对于球形胚团,ω*和f可由公式求出:

ω*=4πr*2a2---(17)

f=Da2---(18)

a是原子间距,D是气态扩散系数。

Turnbull D和Fisher J C在早期研究蒸汽中液滴形核的工作中, 导出了I的计算表达式:

Dlm是平衡熔点Tm时液体扩散系数。对于液态金属而B 可取1033的数值。

因此,N1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N1ω*v=1033                          (20)

取分子半径10-9m,Tm=3800K,H=1860KJ/mol,ΔT=460K,分 子间距a=2×10-8m,扩散系数D=2×10-5m2/s,由上式可计算得到 N1=1.72×1021

反应(R8)的总速率ω8可写为:

ω8=11ω8,1+1ω8,2=CckrrconCmaCnbkrCmaCnb+Ccrcon---(21)

根据文献,kr与rcon成正比,则ω8可简化为:

ω8=KrconCmaCnb---(22)

如图3所示,为描述第一阶段单个金属粒子的化学反应过程,将 反应区域分为内层、中间层和外层。

内层:该层是液化的铝颗粒(液滴),密度和温度分布均匀,蒸 发出大量铝蒸汽,并吸收热量。

中间层:化学反应R3~R8均在此进行,并释放出大量热,作为 体系温度上升的能量来源。反应生成的最终氧化产物在中间层与内层 的边界处凝固。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中间层的温度始终高于内层和 外层。一般认为铝蒸汽的氧化反应进行得较为迅速,中间层主要成分 是氧气。

外层: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与外界和中间层进行能量交换。主 要成分是氧气。

定义变量如下,分别对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反应动力学方程。

ρAl——铝液滴密度

Reg——雷诺数

EAl——铝液滴表面每秒蒸发量(g/s)

ρg——氧气密度(g/m3)

d——液滴直径(m)

ug——液滴表面氧气运动速度(m/s)

A——液滴表面积(m2)

ud——铝液滴运动速度(m/s)

ρAl——铝液滴密度(g/m3)

kV——氧气膨胀系数(1/K)

T1——铝液滴温度(K)

T3——外层氧气温度(K)

m1——铝液滴质量(g)

CD——阻力系数

cAl——铝比热容(J/(K·g))

heva——铝蒸发热(J/g)

μg——氧气粘度(Pa·s)

SAl2O3(t)——中间层反应剩余的Al2O3质量(g)

cg——氧气比热容(J/(K·g))

Nud——努赛尔数

εAl——铝发射率

σ——Stefan-Boltzmann常数

Pr——普朗特数

T2——中间层温度(K)

SAl(t)——中间层反应剩余的Al质量(g)

1、内层

内层主要发生液滴表面铝的蒸发反应。EAl表示为:

EAl=ωAlA     (23)

其中,ωAl是蒸发速率,可由式1~4得到;A是液滴表面积。A 是时间的函数,选取液滴初始半径为15μm,初始质量为3.342×10-14g, t时刻A和d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A(t)=4π(10.026×10-14-3EAlt4πρAl)23---(24)

d=2(10.026×10-14-3EAlt4πρAl)13---(25)

根据文献,铝液滴密度ρAl可表示为:

ρAl=2364000[1-0.0002268(T1-933)](g·m3)     (26)

内层的热量交换主要来自于与中间层氧气的对流换热,自身热辐 射散热,以及蒸发吸收的热量。氧气通常认为不辐射也不吸收热辐射, 因此,内层不接收中间层和外层的辐射热。所以,可得到能量传递方 程如下:

m1cAldT1dt=Qconv-Qrad-QAl,melt=πdμgcgPrg(T2-T1)Nud-ϵAlσT14-EAlheva---(27)

其中m1=3.342×10-8g-tEAl

努赛尔数可通过雷诺数和普朗特数表示[2]

Nud=2[1+Red12Prg13/3]---(28)

将铝液滴直径作为特征长度,结合液滴与氧气的相对速度,可求 得雷诺数:

Red=dρg|ug-ud|/μg     (29)

氧气的运动速度ug主要来自于反应核气体的整体热膨胀,铝液 滴速度ud主要来自于气体膨胀过程中对其的推力(以地面为参考系 是推力,以液滴为参考系是阻力)。

反应核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热量,使得反应核中氧气膨胀。由 于反应核处于高空自由空间,认为反应核周围压强不变,因此,根据 气体热膨胀定律,反应核中气体当前温度为T,初始温度为T0、初始 体积为V0时,气体体积(即反应核体积)为:

V=V0[1+kv(T-T0)]     (30)

由体积可得到半径,取半径的时间导数,即可得到以地面为参考 系时,氧气的运动速度ug(取初始体积0.0335m3,初始温度930K, kV=0.00367):

ug=0.3224d[1+0.00367(T3-930)3]dt---(31)

铝液滴主要受到气体膨胀过程中对其的推力,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

m1duddt=π8ρgd2CD(ug-ud)2---(32)

阻力系数CD可通过下式求得:

CD=24(1+Red12/6)/RedRed10000.424Red>1000---(33)

2、中间层

内层表面的铝蒸汽蒸发至中间层后,与氧气发生R3反应。根据 质量作用定律,Al的消耗速率和AlO的生成速率(g/cm3)为:

ω3,Al=23k3CAlCO212,ω3,AlO=39k3CAlCO212---(34)

其中CAl、CAlO为Al和AlO的摩尔浓度(mol/cm3)。

设t时刻,反应后,中间层Al剩余量为SAl(t),某一时刻Al剩余 量的该变量等于该时刻内层蒸发的Al减去R3反应消耗的Al,所以 SAl(t)服从方程:

dSAldtEAl-k3SAl(ρg32)12SAl(0)=0---(35)

某一时刻反应R3消耗的O2的质量mO2(g)及产生的热量QR3(J) 为:

mO2=1.391(3.342×10-14-m1-SAl)---(36)

QR3=-3956.5(3.342×10-14-m1-SAl)    (37)

反应R4、R5的产物消耗速率和产物生成速率仍可通过质量作用 定律得到。同理,t时刻,反应R4、R5和R6进行后,AlO剩余量为 SAlO(t)服从方程:

dSAlOdt=k3SAl(ρg32)12-k4SAlO(ρg32)12SAlO(0)=0---(38)

反应生成的AlO2的质量mAlO2(g)及产生的热量QR4(J)为:

mAlO2=1.41(mAlO-SAlO)---(39)

QR4=-974.36(mAlO-SAlO)    (40)

中间层与外层的热交换形式为传导换热。通过联立以上方程组, 即可解出所需要的物理量。

2、传热计算模块

从起始时刻起,最外层会与外界发生热交换,从而导致各层出现 温度梯度,发生热传导现象;各层温度不同,会导致化学反应进行的 程度不同,对反应气体的消耗程度不同,因而各层气体浓度发生变化, 出现浓度梯度,发生扩散热交换;同时,“火球”在膨胀,对外做功, 并且对外辐射能量,导致各层温度降低。各层传热现象可用以下方程 描述:

Akλ(Tk-1,i-1-Tk,i-1Δx-Tk,i-1-Tk+1,i-1Δx)-Ak(hk-1Jk-1-hkJk-1)-Wrad-W=mkckTk,i-Tk,i-1Δt

(41)

其中,A为该层(第k层)表面积。Tk-1,i-1为第k-1层在i-1时刻 的温度,Tk,i为第k-1层在i-1时刻的温度。h和J分别为扩散热焓和 扩散通量。Wrad和W分别为辐射和对外做功损失的能量。mk、ck分别 为该层气体质量和比热容。

通过公式(41)计算得到某时刻“火球”内各层温度Tk,i,由此 可以计算出该时刻“火球”内各层微粒光谱辐射能量Qk,i(λ)。

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λ为波长,k为波尔兹曼常数。

3、各层颗粒吸收和衰减系数计算模块

燃烧产物在高温下会电离出自由电荷,同时产生从Al或O原子 中电离出的空穴。产物连续发射谱归因于本征载流子。因此,可以通 过Drude-Lorentz模型来求解燃烧产物的复折射率虚部,进而可以得 到发射率。

类比Lorentz色散模型,自由电荷运动方程可写为:

m2r(t)t2+r(t)t=-eE(t)---(43)

方程解为:

r(t)=emE(ω)(ω2+iΓω)---(44)

每个电子提供的原子偶极距为P’=-e×r,则介质宏观极化强度为:

P=N×P’=ε0χE    (45)

其中,N为载流子数密度。由此可得电极化率χ:

χ(ω)=-ωp2ω2+iΓω---(46)

其中,ωp2=Ne20m,ε0为真空介电常数,m为载流子质量。进 一步可得:

χ(ω)=-ωp21ω2+Γ2,χ(ω)=ωp2Γ/ωω2+Γ2---(47)

由1+χ=ε得:

ϵr(ω)=1-ωP21ω2+Γ2,ϵr(ω)=ωP2Γ/ωω2+Γ2---(48)

其中,Γ=τ-1,τ为产物粒子弛豫时间。

对于粒子复折射率,n2-k2=ε′r,2nk=ε″r,粒子复折 射率虚部可写为:

k=[(ε-ε′r)/2]1/2    (49)

本征载流子数密度N:

通过固体物理方法的推导,可得本征载流子数密度为:

其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me、mh分别为电子和空穴有效质量, T为温度,h为约化普朗克常数,将式(50)代入(46),再代入(48),即 可求解出发射率。带隙能Eg写为:

Eg=9.1eV-(0.0011eV/K)×T-Epol    (51)

其中,Epol=2/3eV(eV-电子伏特,K-开尔文)。

不同温度,不同波长对应不同的k值。

Al2O3复折射率实部k的计算:

k值可通过以下经验式进行计算,

λ12=0.00377588,A1=1.023798λ22=0.0122544,A2=1.058264λ32=321.3616,A3=5.280792---(52)

通过上式即可得到不同波长下的折射率实部k值。

吸收和衰减效率因子的Mie理论计算:

根据理论Mie,当光强为I0,在颗粒周围介质中波长为λ的自然 光平行入射到一半径为γ的各向同性球形颗粒上时,在散射角为θ, 距离散射体r处的散射光强为:

其中

i1=S1(m,θ,α)×S1*(m,θ,α)

i2=S2(m,θ,α)×S2*(m,θ,α)---(54)

S1(θ)=Σn=12n+1n(n+1)(anπn(cosθ)+bnτn(cosθ))

S2(θ)=Σn=12n+1n(n+1)(anτn(cosθ)+bnπn(cosθ))---(55)

α=πDλ---(56)

πm(cosθ)=Pm1(cosθ)sinθ=dPm(cosθ)d(cosθ)τm(cosθ)=dPm1(cosθ)---(57)

Pm1为m阶勒让德多项式

an=μm2jn()[αjx(α)]-μ1jn(α)[jn()]μm2jn()[αhn(1)(α)]-μ1hn(1)(α)[jn()]

bn=μ1jn()[xjx(α)]-μjn(α)[jn()]μ1jn()[xhn(1)(α)]-μhn(1)(α)[jn()]---(58)

其中,α是尺寸参数,D为粒子球直径,m=k-ik为粒子球的 复折射率,jn(x)为球贝塞尔函数,hn(1)(x)为第一类汉克尔函数。Pn(x) 为勒让德多项式。

由计算得到的复折射率,和化学反应模块输出的粒子半径,通过 Mie理论即可计算得到各波段吸收效率因子Qabs和衰减效率因子Qext

Qabs=2α2Σn=1(2n+1)(|an|2+|bn|2)---(59)

Qext=2α2Σn=1(2n+1)Re(an+bn)---(60)

从而,颗粒吸收系数ε和衰减系数α可分别写为:

ε(λ)=Qabs(λ)

                          (61)

α(λ)=2πr2NQext(λ)

其中:N为本征载流子数密度,r为“火球”半径。

4、各层光程计算模块

该模块用于计算“火球”模型内任意一微粒所发出光线在“火球” 内各层的光程。由于“火球”的旋转对称性,可以将“火球”模型抽 象成二维模型,用一系列同心圆表示,以圆心为坐标原点可建立平面 直角坐标系。示意图如图4:

图中最内层表示爆炸所产生的真空层,该层折射率为1,故不在 计算范围内。

发光微粒可抽象为同心圆内任意位置的一点,由于圆环的对称性 可将该点设定在坐标系中的x轴上,设该点为X0点,该点所在层数 为第k层。该点发出的光线可抽象为以该点为端点的射线。设定一个 角度步长,可以对0°-180°内任意角度进行光程计算。由圆环的轴对 称性,只计算x轴上方两象限的光线即可,x轴下方的光线可由对称 关系得到。

由于追迹的光线相对于x轴偏角不同,则可以将光程计算分为两 种情况:光线与目标点以内的圆环相交的情况和光线与目标点以内的 圆环相离的情况,用几何关系很容易表示。两种情况的示意图分别如 图5和6:

当所追迹的光线与目标点以内的圆环相离时,则有光线在目标点 以内的光程为0,只需计算光线在目标点以外的光程即可。如上图所 示,已知OX0、OA、θ角,则可由余弦定理求出X0A,X0A即为该 光线在第i层内的光程。同理可以求出X0B,二者之差即为该光线在 第k+1层内的光程。以此类推可以求出该光线在以外各层内的光程。

当光线与目标点以内的圆环相交时,除真空层内光程可以忽略不 计外,其余层内光程均需要计算。将直线方程与不同半径的圆方程联 立即可求得二者交点,由交点坐标即可求出两交点间距离。如图6所 示,BC即为真空层内光程,AD-BC为第一层内光程,以此类推,直 到第k层。第k层以后的光程可由上一种情况的计算方法计算。

该模块计算得出的光程lk与之前计算得到的消光系数经可以计 算出“火球”内各层光谱透过率Tk(λ)。

其中:Qabs(λ)为各波段吸收效率因子,Qext(λ)为各波段衰减效率 因子,αk(λ)为对应的消光系数,lk为微粒在第k层经过的光程。

通过Tk(λ)和之前计算得到的Qk,j(λ)可以计算“火球”内部任意小 颗粒辐射到“火球”尺度外的光谱辐射能量,只要光线取的足够密集, 可以计算得出较为准确的光谱辐射能量值,最后通过(64)对“火球” 尺度内的颗粒进行积分即可得出致盲弹燃烧过程中某一时刻、各个波 段的辐射能量。

其中:Tk(λ)为该粒子所发出的光线的光谱透过率,N为所划分 的层数,N为粒子所发出的光线数,Qk,i(λ)为该层粒子光谱辐射能量, Qk外(λ)为该层粒子发出经“火球”吸收后辐射出的能量,ρk为各层粒 子浓度,Q外.(λ)为“火球”对外光谱辐射能量。

通过以上过程可以计算得出致盲弹燃烧过程中某一时刻、各个波 段的辐射能量及“火球”(辐射源)的空间尺度。光谱辐射能量计算结 果如图7-8所示,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误差在和接受范围内, 仿真结果可靠,能反应强光致盲弹燃烧过程的辐射特性。

另外,该仿真方法具有普遍性,可以应用到任意高温稀疏体系辐 射能量仿真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