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内燃机车司机室前窗玻璃粘接强度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内燃机车司机室前窗玻璃粘接强度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车司机室前窗玻璃粘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车司机室前窗玻璃粘接强度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试验装置、槽钢和砝码,试验装置上放置槽钢,所述砝码置于槽钢上。该试验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和冲击载荷试验。这种内燃机车司机室前窗玻璃粘接接头粘接强度试验装置通过模拟司机室前窗玻璃的粘接安装后,对其进行静载荷、冲击载荷试验,验证粘接部位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值,同时验证接头设计的可靠性,起到了较好的实用效果,为设计提供了依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422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402223.0

  • 发明设计人 张瑛;马永威;肖海南;

    申请日2014-08-1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沈毅

  •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延陵东路35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49: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08

    授权

    授权

  • 2014-1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19/04 申请日:201408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1-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接强度试验,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车司机室前窗玻璃粘接强度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双司机室HXN5型、DF11G型、SDD17型、SDD7型内燃机车司机室前窗玻璃的安装方式采用聚氨酯胶粘剂粘接工艺,并非传统的机械紧固安装工艺,该粘接结构属结构型粘接,要求胶粘剂和粘接接头具有较高的强度性能,确保机车行车安全。以往,对粘接强度的试验仅仅对胶粘剂本身强度进行试验,从未对玻璃安装后的粘接接头进行粘接强度的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内燃机车司机室前窗玻璃粘接强度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内燃机车司机室前窗玻璃粘接强度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试验装置、槽钢和砝码,试验装置上放置槽钢,所述砝码置于槽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槽钢的高度高出试验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该试验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和冲击载荷试验:

所述静载荷试验:

第一步,将需要检测的框架平放至试验装置上且反面向上、紧固,

第二步,将二根槽钢放置在紧贴粘接部位的玻璃上,且高出框架上平面,

第三步,将砝码的轻放置槽钢上,静置一段时间,期间观察被压玻璃和粘接部位的变化状态,撤销载荷后,检查玻璃粘接部位是否发生粘附破坏;

所述冲击载荷试验:

第一步,将需要检测的框架平放至试验装置的平台上且反面向上、紧固,

第二步,将至少一个且不同重量等级的沙袋依次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体,沙袋正面撞击玻璃,

第三步,检查每次撞击的粘接部位和玻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同一重量等级的沙袋试验不得少于3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内燃机车司机室前窗玻璃粘接接头粘接强度试验装置通过模拟司机室前窗玻璃的粘接安装后,对其进行静载荷、冲击载荷试验,验证粘接部位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值,同时验证接头设计的可靠性,起到了较好的实用效果,为设计提供了依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砝码,2、槽钢,3、试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包括试验装置3、槽钢2和砝码1,试验装置3上放置槽钢2,所述砝码1置于槽钢2上。

槽钢2的高度高出试验装置3。

该试验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和冲击载荷试验:

所述静载荷试验:

第一步,将需要检测的框架平放至试验装置3上且反面向上、紧固,

第二步,将二根槽钢2放置在紧贴粘接部位的玻璃上,且高出框架上平面,

第三步,将砝码1的轻放置槽钢2上,静置一段时间,期间观察被压玻璃和粘接部位的变化状态,撤销载荷后,检查玻璃粘接部位是否发生粘附破坏;

所述冲击载荷试验:

第一步,将需要检测的框架平放至试验装置3的平台上且反面向上、紧固,

第二步,将至少一个且不同重量等级的沙袋依次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体,沙袋正面撞击玻璃,

第三步,检查每次撞击的粘接部位和玻璃。

同一重量等级的沙袋试验不得少于3次。

实施列:

按照粘接工艺流程和要求,完成玻璃的粘接工作,经过n天的固化后进行静载荷和冲击载荷试验:

静载荷施压法验证粘接强度:将需要检测的框架平放在试验装置3上,框架反面向上,试验装置3将框架紧固,然后将二根槽钢2放置在紧贴粘接部位的玻璃上,且高出框架3上平面,最后将一定重量的砝码1(可根据机车运行时的最大振动数值换算)轻放置槽钢2上,静置一段时间,期间观察被压玻璃和粘接部位的变化状态,撤销砝码1后,检查玻璃粘接部位是否发生粘附破坏,玻璃是否完好无损,即可判断其验证合格与否。

冲击载荷法验证粘接强度:将需要检测的框架平放在试验装置3上,框架反面向上,试验装置3将框架紧固,将不同重量等级的沙袋依次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体n次,为保证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同一重量等级的试验不得少于3次。

每次必须使其正面撞击玻璃,每一重量等级的沙袋撞击8次,每次撞击后须检查粘接部位和玻璃,如未发生粘附破坏,玻璃完好无损,则说明粘接部位能承受此重量等级的冲击,汇总上述每个重量等级的试验结果,即可确定该粘合剂粘接玻璃后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载荷值。

这种内燃机车司机室前窗玻璃粘接接头粘接强度试验装置通过模拟司机室前窗玻璃的粘接安装后,对其进行静载荷、冲击载荷试验,验证粘接部位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值,同时验证接头设计的可靠性,起到了较好的实用效果,为设计提供了依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