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以及照相机

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以及照相机

摘要

一种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以及照相机,所述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能够避免磨耗粉从设置于底板的长孔进入到叶片室内,且适于将底板的与叶片室相反一侧的面小型化。在设置于底板(1)的长孔(1b、1c)的边缘朝向叶片室侧的面突出地形成有壁部(1j、1k)。并且,在后叶片用臂(14、15)中形成有弯折部(14b、15a),其以前端部侧比旋转中心侧靠底板(1)侧的方式被折成台阶状。当后叶片动作时,通过弯折部(14b、15a)使底板(1)的壁部(1k)与后叶片用臂(14、15)之间保持微小的间隔,因此能够在不影响底板的与叶片室相反一侧的面进行布局的自由度的同时实现小型化,而且还能够恰当地抑制磨耗粉进入到叶片室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7657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15232.1

  • 发明设计人 河上健太;

    申请日2014-03-26

  • 分类号G03B9/26;

  •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沈捷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39: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12

    授权

    授权

  • 2016-03-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3B9/26 申请日:201403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0-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以及包括该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的 照相机,所述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的遮光叶片包括枢转地安装于底板的多个臂 和分别由这些臂枢转支撑的一枚以上的叶片。

背景技术

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的遮光叶片包括:枢转地安装于底板的多个臂,和分 别被这些臂枢转支撑的一枚以上的叶片,如果臂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返旋 转,则叶片在覆盖摄像面的位置与从摄像面的前面后退的位置之间动作。并且, 像这样构成的遮光叶片要与安装于底板且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返旋转的驱 动部件联动,但由于该驱动部件安装在底板的叶片室的外面,因此在底板上形 成有贯通孔,且设置于驱动部件的驱动销插入到该贯通孔中,并在叶片室内与 上述臂中的一个臂连接。并且,由于驱动销以驱动部件的旋转轴为中心往返运 转,因此该贯通孔形成为大致圆弧状的长孔。

然而,在底板的叶片室外还安装有多个除上述的驱动部件之外的各种结构 部件,这些部件大部分处在比较靠近上述长孔的位置。并且,这些部件有时是 在操作时进行动作的部件,有时是与这些动作部件滑动连接或抵接的部件,在 长孔附近,操作快门时,还会因这些部件的滑动连接或抵接而产生细小的磨耗 粉。

磨耗粉或其他细小的垃圾等会从长孔进入到叶片室内,因此还会引起附着 到胶片面或拍摄元件面等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磨耗粉 等不易附着于拍摄元件表面的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在底板1设有圆弧状的长孔1b、 1c。并且,在该长孔1b、1c的边缘形成有朝向与叶片室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壁 1f、1g。并且,在壁1f、1g的外侧形成有槽1h、1i,并在该槽1h、1i的底面 粘贴了粘接片7、8。通过这种结构,防止了磨耗粉从长孔进入到叶片室内。另 外,上述的各个符号是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的符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70700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形成有朝向与叶片室相反的一 侧的面突出的壁1f、1g。因此,驱动部件等必须设置成在动作时不与壁1f、 1g碰撞的形状,因而难以实施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相机用焦平 面快门,其具有配置于叶片室内的至少一片遮光叶片和配置于叶片室外且驱动 该遮光叶片的驱动部件,并且,磨耗粉不会从设置于底板的长孔进入到叶片室 内,且适于将底板的与叶片室相反一侧的面小型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包括:底板,其具有被 拍摄体光路用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附近具有呈圆弧状的至少一个长孔,且 与其他板部件之间构成叶片室;至少一个遮光叶片,其具有枢转地安装于所述 底板的多个臂和分别由所述臂枢转支撑的至少一片叶片;以及驱动部件,其具 有驱动销,且在叶片室外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底板,该驱动销贯通所 述长孔,并与所述臂中的一个臂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具有在所述叶片室内沿着 所述长孔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壁部。

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至少一个遮光叶片中的最靠近所述底板侧配置的遮 光叶片的所述多个臂上,如果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以使其前端部侧比其旋转 中心侧更靠近所述底板侧的方式被弯折成台阶状,则能够更恰当地抑制磨耗粉 进入到叶片室内。

而且,在所述底板的叶片室侧的面,如果在设有所述壁部的长孔附近设置 比所述壁部还要突出于所述底板、且沿着所述遮光叶片的多个臂中的至少一个 臂的运动轨迹的轨道,则在快门的设置操作时,能够平稳地使臂动作。

并且,本发明的照相机具有被设成各种结构的所述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中 的一种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获得以下这种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即磨耗粉不会从设 置于底板的长孔进入到叶片室内,且适于将与叶片室相反一侧的面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被拍摄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时的左侧一半左右的平 面图,且示出了设置状态。

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配置于前叶片以及后叶片的叶片室 内的各部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与图1相同,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平面图,且示出了曝光操作 的中途状态。

图4与图1相同,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平面图,且示出了曝光操作 刚结束之后的状态。

图5与图1相同,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平面图,且示出了设置状态。

图6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轨道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配置于前叶片以及后叶片的叶片室内 的各个部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8与图1相同,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平面图,且示出了曝光操作 刚结束之后的状态。

(符号说明)

1底板

1a开口部

1b、1c长孔

1j、1k壁部

1m轨道

2中间板

3辅助底板

4、5缓冲部件

6前叶片用驱动部件

6a、7a驱动销

7后叶片用驱动部件

8、9前叶片用臂

10、11、12、13叶片部件

14、15后叶片用臂

14b、15a弯折部

16、17、18、19叶片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至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 方式1的图,图5至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另外,图1、图3、图4、 图5以及图6是表示在将本发明的焦平面快门组装到照相机的状态下从被拍摄 体侧观察时的左侧一半左右和驱动部侧的平面图。并且,图2、图7是示意表 示配置于本发明的焦平面快门的叶片室内的各个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图。并且, 图8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焦平面快门的轨道的立体图。在以下的 说明中,将底板的被拍摄体侧称为表面侧,将拍摄元件侧称为背面侧。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4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2对本实施方 式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1中,在底板1处形成有长方形的开口部1a。但是, 如上文所示,图1是只表示从被拍摄体侧观察快门时的左侧驱动部的一半左右 的图,因此,上述开口部1a也同样只表示一半左右。并且,如图2所示,在 底板1的背面侧,以规定的间隔通过适当的方法按顺序地安装有中间板2和辅 助底板3,在底板1与中间板2之间构成了后叶片的叶片室,在中间板2与辅 助底板3之间构成了前叶片的叶片室。并且,在中间板2和辅助底板3中也形 成有与开口部1a相似形状而未图示的开口部。另外,在除图2之外的图中, 省略了该中间板2和辅助底板3的图示。并且,拍摄元件在比辅助底板3还靠 近背面侧的位置被安装于未图示的照相机机身。

在图1中,在开口部1a的左侧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圆弧状的两个长孔1b、 1c,并在这两个长孔的下端安装有平面形状为“C”字状的公知的丁基橡胶制 的缓冲部件4、5。在底板1的表面侧直立设置有轴1d、1e,在背面侧直立设 置有轴1f、1g、1h、1i。并且,这些轴中的轴1d和轴1f以及轴1e和轴1h 呈同心配置。而且,虽因公知而未进行图示,但在开口部1a左侧的区域,多 个轴被直立地设置于底板1的表面侧,在这些轴的顶端安装有支承板和印刷配 线板,该支承板和印刷配线板以支承板靠底板1侧地重叠并与底板1平行。并 且,在支承板的底板1侧安装有公知的前叶片用电磁铁和后叶片用电磁铁,各 电磁铁具有铁芯,但在各图面上省略了它们的图示。

前叶片用驱动部件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底板1的轴1d。该前叶片 用驱动部件6在背面侧具有驱动销6a,并以朝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 被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施力。该驱动销6a贯通长孔1b,并插入到前叶 片的叶片室内。并且,在前叶片用驱动部件6的表面侧安装有未图示的铁片部 件,在设置状态下,使前叶片用电磁铁的铁芯与铁片部件接触。

后叶片用驱动部件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底板1的轴1e。该后叶片 用驱动部件7在背面侧具有驱动销7a,并以朝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 被未图示的后叶片用驱动弹簧施力。该驱动销7a贯通长孔1c,并插入到后叶 片的叶片室内。并且,在后叶片用驱动部件7的表面侧安装有未图示的铁片部 件,并在设置状态下,使后叶片用电磁铁的铁芯与铁片部件接触。

除此之外,在底板1的表面侧安装有未图示的设置部件,并在设置操作时 使前叶片用驱动部件以及后叶片用驱动部件旋转,但由于此结构众所周知因而 省略了它的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1、图2对底板1的背面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 在底板1的背面侧分别形成有从长孔1b、1c的边缘朝向背面侧突出的壁部1j、 1k。该壁部1j、1k沿着长孔1b、1c的边缘而形成,并形成于长孔1b、1c的 除安装缓冲部件4、5的下端部之外的整周。另外,该壁部1j、1k本来在图1 中看不到,但为了便于理解而用阴影线来进行图示。

前叶片用臂8、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直立设置在底板1的背面侧的 轴1f、1g。并且,叶片部件10、11、12、13通过公知的铆接部件安装于前叶 片用臂8、9而构成前叶片。其中,最靠前叶片用臂8、9的前端侧安装的叶片 部件13是前叶片的缝隙形成叶片。该前叶片配置在如上文所述构成于中间板2 与辅助底板3之间的前叶片的叶片室内。在该前叶片用臂8形成有孔8a,前叶 片用驱动部件6的驱动销6a插入到孔8a中。另外,与后文所述的后叶片用臂 14、15不同,前叶片用臂8、9未形成有弯折部,而形成为平坦状。

后叶片用臂14、1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直立设置在底板1的背面侧 的轴1h、1i。并且,叶片部件16、17、18、19利用公知的铆接部件安装于后 叶片用臂14、15而构成后叶片。其中,最靠近后叶片用臂14、15的前端侧安 装的叶片部件19是后叶片的缝隙形成叶片。该后叶片配置在如上文所述构成 于底板1与中间板2之间的后叶片的叶片室内。在该后叶片用臂14形成有孔 14a以及弯折部14b,后叶片用驱动部件7的驱动销7a插入到孔14a中。并且, 与后叶片用臂14相同,后叶片用臂15也形成有弯折部。

这里,参照图2对朝向底板1的背面侧突出的壁部1j、1k与前叶片以及 后叶片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图2为示意表示配置于前叶片以及后叶片的叶片 室内的各个部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而不是对图1、图3以及图4的平面图 中的特定地方进行剖切表示的图。如上文所述,在构成于中间板2与辅助底板 3之间的叶片室内配置有前叶片,在构成于底板1与中间板2之间的叶片室内 配置有后叶片。另外,在图2中本来看不到前叶片,但为了与后叶片的形状进 行比较而用点划线示出了前叶片。如图2所示,底板1的壁部1k以朝向后叶 片的叶片室内突出的方式形成,该壁部1k的突出高度大致等于由弯折部14b 形成的台阶和铆接部件的头部的合计高度。并且,虽在图2中未进行图示,但 后叶片用臂15的弯折部15a与后叶片用臂14的弯折部14b相同,其台阶和铆 接部件的头部的合计高度形成为大致等于壁部1k的突出高度。因此,后叶片 用臂14、15与壁部1k之间即使在后叶片动作时也总是保持微小的间隔。另外, 如上文所述,在前叶片用臂8未形成有弯折部,而形成为平坦状。

接下来,参照图1、图3以及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 是表示曝光操作即将开始前状态的图。即表示如下状态:按压照相机的释放按 钮,通过对未图示的前叶片用电磁铁和后叶片用电磁铁进行通电,从而使每个 电磁铁的铁芯吸附保持各驱动部件6、7的铁片部件,之后,未图示的设置部 件返回到初始位置。这时,前叶片的四片叶片部件10、11、12、13变为相邻 叶片之间的重叠量最小的展开状态,从而关闭开口部1a,后叶片的四片叶片部 件16、17、18、19变为相邻叶片之间的重叠量最大的重叠状态,从而被容纳 在开口部1a的上方区域。

在形成这种图1的状态之后,首先切断对前叶片用电磁铁的供电,在经过 规定的时间后,切断对后叶片用电磁铁的供电。因此,如果先切断对前叶片用 电磁铁的供电,则对前叶片用驱动部件6的铁片部件的吸引力消失,前叶片驱 动部件6通过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推进力而快速地沿顺时针方向旋 转。由此,驱动销6a使前叶片用臂8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前叶片的四 片叶片部件10、11、12、13在使相邻叶片之间的重叠量增大的同时向下方移 动,并利用缝隙形成叶片13的上端边缘将开口部1a打开。

接下来,如果切断对后叶片用电磁铁的供电而使对后叶片用驱动部件7 的铁片部件的吸引力消失,则后叶片用驱动部件7通过未图示的后叶片用驱动 弹簧的推进力快速地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驱动销7a使后叶片用臂14沿 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后叶片的四片叶片部件16、17、18、19在使相邻叶 片之间的重叠量减小的同时向下方移动,且利用缝隙形成叶片19的下端边缘 关闭开口部1a。因此,之后通过在两个缝隙形成叶片13、19之间形成的缝隙, 对拍摄元件进行曝光。这样开启曝光操作的中途状态如图3所示。

并且,当曝光操作到最后阶段时,前叶片用驱动部件6使驱动销6a与缓 冲部件4抵接而停止。其结果是,前叶片的四片叶片部件10、11、12、13以 重叠的状态被容纳在开口部1a的下方区域。另一方面,后叶片用驱动部件7 也使驱动销7a与缓冲部件5抵接而停止。其结果是,后叶片的四枚叶片部件 16、17、18、19以完全关闭开口部1a的状态而静止。这样结束了曝光操作的 状态如图4所示。

如果如上文所述曝光操作结束,则通过未图示的设置部件执行设置操作。 当未图示的设置部件旋转时,首先设置部件推压前叶片用驱动部件6,因而前 叶片用驱动部件6克服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推进力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 前叶片用臂8通过驱动销6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前叶片的四片叶片部件10、 11、12、13在使彼此的重叠量减小的同时向上方移动。

这样,当前叶片的缝隙形成叶片13与后叶片的缝隙形成叶片19重叠规定 的量时,设置部件从这个阶段开始推压后叶片用驱动部件7,因而后叶片用驱 动部件7克服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推进力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后叶片 用臂14通过驱动销7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后叶片的四片叶片部件16、17、18、 19在使彼此的重叠量增大的同时向上方移动。

并且,前叶片用驱动部件6和后叶片用驱动部件7克服各自的驱动弹簧的 推进力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但设置部件的旋转在后叶片的四片叶片部件16、 17、18、19重叠而容纳到开口部1a的上方位置,同时前叶片的四片叶片部件 10、11、12、13展开而完全覆盖开口部1a,且各驱动部件6、7的铁片部件可 靠地与前叶片用电磁铁和后叶片用电磁铁的铁芯接触的阶段停止。这样,设置 操作结束,并返回到图1所示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壁部1j、1k以朝向底板1的背面侧突出的方式形 成,而不朝向底面1的表面侧突出,因此不必考虑与安装于底板1的表面侧的 部件干涉。因此,能够不会失去布局的自由度而实现小型化,而且,能够很大 程度地抑制磨耗粉进入到叶片室内。并且,在配置在构成于底板1与中间板2 之间的后叶片的叶片室内的后叶片用臂14、15中,台阶状的弯折部14b、15a 以其前端部侧比其旋转中心侧靠底板1侧的方式形成。因此,如上文所述,后 叶片用臂14、15在动作时,能够与壁部1k保持微小的间隔进行动作。因此, 即使磨耗粉进入到开口部1c,也会由后叶片用臂14、15遮挡这些磨耗粉,从 而能够更恰当且很大程度地抑制磨耗粉进入到叶片室内。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图5至图8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5至图7 对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在实施方式1中的底板1上设置 了轨道,以便使后叶片用臂15平稳地动作。因此,对于已在实施方式1中进 行了说明的地方将省略说明,因而对本实施方式进行简单地说明。

在图5中,在底板1的背面侧长孔1b与长孔1c之间具有沿着后叶片用臂 15的动作轨迹而形成的轨道1m。该轨道1m如图6所示,由呈锥形状形成的端 部1m-1和呈水平状态形成的中央部1m-2构成。并且,轨道1m的中央部1m-2 形成得比形成于长孔1c的边缘的壁部1k高。换言之,轨道1m的中央部1m-2 形成得比壁部1k还朝向底板1的背面侧突出。该轨道1m与壁部1k之间的位 置关系如图7所示。图7是示意表示各部件的位置关系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而不是将图5、图8的平面图中的特定地方进行剖切表示的图。

接下来,参照图5、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表示曝光操 作即将开始前状态的图。这时,前叶片的四片叶片部件10、11、12、13变为 相邻叶片之间的重叠量最小的展开状态,从而关闭开口部1a,后叶片的四片叶 片部件16、17、18、19变为相邻的叶片之间的重叠量最大的重叠状态,从而 被容纳在开口部1a的上方区域。

并且,如果开始曝光操作,则切断对前叶片用电磁铁的供电,且前叶片用 驱动部件6通过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推进力而快速地沿顺时针方向旋 转。因此,驱动销6a使前叶片用臂8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前叶片的四片 叶片部件10、11、12、13在使相邻叶片彼此的重叠量增大的同时向下方移动, 并通过缝隙形成叶片13的上端边缘打开开口部1a。并且,在经过规定的时间 后,切断对后叶片用电磁铁的供电,且后叶片用驱动部件7通过未图示的后叶 片用驱动弹簧的推进力而快速地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驱动销7a使后叶 片用臂1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叶片的四片叶片部件16、17、18、19在使相 邻叶片彼此的重叠量减小的同时朝向下方移动,并通过缝隙形成叶片19的下 端边缘关闭开口部1a。

这时,后叶片用臂15在曝光操作的中途与轨道1m接触。此时,由于轨道 1m的端部1m-1呈锥形状形成,因此后叶片用臂15被端部1m-1引导并与中央 部1m-2接触。因此,后叶片用臂15即使在曝光操作过程中与轨道1m接触也 会持续保持平稳的动作。

并且,如果到了曝光操作的最终阶段,则前叶片用驱动部件6通过驱动销 6a与缓冲部件4抵接而停止,后叶片用驱动部件7也通过驱动销7a与缓冲部 件5抵接而停止。这样结束了曝光操作的状态如图8所示。此时,后叶片用臂 15为与轨道1m的中央部1m-2接触的状态。

并且,如果曝光操作结束,则通过未图示的设置部件执行设置操作。当未 图示的设置部件旋转时,首先设置部件推压前叶片用驱动部件6,因而前叶片 用驱动部件6克服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推进力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前 叶片用臂8通过驱动销6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前叶片的四片叶片部件10、11、 12、13在使彼此的重叠量减小的同时向上方移动。

这样,如果前叶片的缝隙形成叶片13与后叶片缝隙形成叶片19重叠规定 的量,则设置部件从这个阶段开始推压后叶片用驱动部件7,因而后叶片用驱 动部件7克服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推进力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后叶片 用臂14通过驱动销7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后叶片的四片叶片部件16、17、18、 19在使彼此的重叠量增大的同时向上方移动。

这时,后叶片用臂15在设置操作的中途开始离开轨道1m的中央部1m-2。 并且,在后叶片用臂15彻底地离开轨道1m的中央部1m-2之前,后叶片用臂 15覆盖长孔1c。这时,如上文所述,轨道1m的中央部的1m-2形成得比形成 于长孔1c的边缘的壁部1k高,因此,使一部分与轨道1m的中央部1m-2接触 的后叶片用臂15不会与图5、图8中形成于长孔1c的边缘的壁部1k的下端的 形成有台阶的地方接触。因此,即使在设置操作过程中也能够持续保持后叶片 用臂15的平稳动作。

并且,设置部件在达到如下阶段时停止旋转:即,后叶片的四片叶片部件 16、17、18、19重叠而被容纳在开口部1a的上方位置,前叶片的四片叶片部 件10、11、12、13展开而完全覆盖开口部1a,且各个驱动部件6、7的铁片部 件可靠地与前叶片用电磁铁和后叶片用电磁铁的铁芯接触。这样,设置操作结 束,并返回到图5所示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由于壁部1j、1k以朝向底板1的 背面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不会失去布局的自由度而实现焦平面快门的 小型化,而且还能够很大程度地抑制磨耗粉进入到叶片室内。并且,在本实施 方式中,由于形成有比壁部1k高的轨道1m,因此在执行设置操作时,后叶片 用臂15不会与壁部1k干涉而能够保持平稳的动作。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焦平面快门,以安装了驱动部件等的底板处在被拍摄 体侧,以辅助底板处在摄影者侧,对安装在照相机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 发明也可将底板设在摄影者一侧来进行安装。

并且,上述各个实施方式是具有前叶片以及后叶片这两个遮光叶片的焦平 面快门,但本发明也可以是具有一个遮光叶片的焦平面快门。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去除实施方式中的前叶片和用于开闭操作前叶片的相关部件,则能够通过 具有弯折部的后叶片用臂14、15恰当地抑制磨耗粉进入到叶片室内。但是也 可以反过来,去除实施方式中的后叶片和用于开闭操作后叶片的相关部件,而 只包括由未带弯折部的平坦的前叶片用臂8、9构成的前叶片。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构成于中间板2与辅助底板3之间的叶片 室内配置有由平坦的前叶片用臂8、9构成的前叶片,在构成于底板1与中间 板2之间的叶片室内配置有由带有弯折部的后叶片用臂14、15构成的后叶片。 但是,也可在构成于中间板2与辅助底板3之间的叶片室内配置由平坦的臂构 成的后叶片,在构成于底板1与中间板2之间的叶片室内配置由朝着底板1形 成了弯折部的臂构成的前叶片。

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对应用于直接型的焦平面快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即:使前叶片和后叶片动作的两个驱动部件分别具有铁片部件,设置部件通过 设置操作使驱动部件旋转,直到变为各铁片部件分别与未被励磁的两个电磁铁 接触的状态。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还可应用于锁止型的焦平面快门, 即:各驱动部件在设置位置利用各锁止部件进行锁止。

而且,本发明还可应用在将照相机机身侧的部件或设置于焦平面快门的电 磁驱动源作为使驱动部件移动到设置位置的驱动装置的场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