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应用其的RJ连接器模块及RJ连接器系统

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应用其的RJ连接器模块及RJ连接器系统

摘要

一种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包括一基座以及八支端子。八支端子分别为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第三端子、一第四端子、一第五端子、一第六端子、一第七端子及一第八端子。各端子的一端分别具有一接触部。接触部依序相邻排列。另端子另一端经弯折后构成一插设部,且插设部插设于基座内。其中第三端子与第六端子的各插设部的间距小于各接触部的间距。本发明另提供一种RJ连接器模块及一种RJ连接器系统。利用本发明可减少连接器内部的串音干扰及介入损耗,进而提升信号分辨率及精确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827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45511.8

  • 发明设计人 戴进忠;施华盛;

    申请日2012-09-17

  • 分类号H01R13/02;H01R13/6461;H01R13/6473;

  • 代理机构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冯志云

  •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39: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10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R13/02 申请日:201209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RJ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电子信息产业所使用的电子装置,大多趋向于微体积且多功能发展。为了便于在不同电子装置间传输数据,也发展出数种不同规格的通讯协议,同时为了每种通讯协议也发展出相应的电连接器,用以供不同的电子装置之间电连接以传输数据。而近年来大规模运行在网络接口的连接器属于双绞线(twisted pair)连接器,细分双绞线连接器,大致又可以分成两类:RJ45连接器和RJ11连接器。 

而近年来电子装置逐渐向功能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使得整个系统中所需传输的信号量随之大大增加;然而在此情况下,计算机及相关零件的外观及零件却趋向于轻量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同时配合电子产品大大增加的信号传输量及体积微型化的双重发展需求,应用在高频传输中的端子数目多而体积较小的RJ连接器应运而生。 

然而,RJ连接器在应用时,由于其中的导电端子通常以平行间隔的方式安装于绝缘座体内,而在相邻端子传送高速或高频的信号时容易产生电容耦合,高电容耦合会使相邻的端子对间极易产生相互串音干扰的现象,造成信号变形且衰减,影响讯息传输的精确度,进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作。目前针对串音干扰的问题,大多会于连接器中加入滤波装置,以抑制因串音干扰而产生的噪声,然而,此种作法会大幅提高连接器的成本,且不利于连接器小型化。 

另外,于传输系统的信号传输路径上,由于导电端子之间极易产生阻抗不匹配的问题,进而造成信号传递时的介入损耗(insertion loss),致使输出信号的强度降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通过简易的设计及设置方式,即可在高频信号传 输下减少串音干扰及介入损失的问题,并有效提升信号质量的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以增加信号的传输效率,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通过简易的设计及设置方式,即可在高频信号传输下防止串音干扰及介入损失的问题,并有效提升信号质量的RJ连接器的端子模块,以增加信号的传输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包括一基座以及八支端子。八支端子分别为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第三端子、一第四端子、一第五端子、一第六端子、一第七端子及一第八端子。端子的一端分别具有一接触部。接触部依序相邻排列。另端子另一端经弯折后构成一插设部,且插设部插设于基座内。其中第三端子与第六端子的各插设部的间距小于各接触部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基座为一绝缘体。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长度及构型实质上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各插设部的间距等于各接触部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端子及第五端子的长度及构型实质上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端子与第五端子的各插设部的间距等于各接触部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第七端子及第八端子的长度及构型实质上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七端子与第八端子的各插设部的间距等于各接触部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端子与第六端子的构型不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端子与第六端子的长度实质上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端子及第六端子的插设部呈相邻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端子及第六端子的各插设部位于一第一高度,而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四端子、第五端子、第七端子及第八端子的各插设布位于一第二高度,其中,第一高度不同于第二高度。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包括一第一端 子组及一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设置于一第一基座。第一端子组具有一第三端子及一第六端子。第二端子组设置于一第二基座。第二端子组具有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第四端子、一第五端子、一第七端子及一第八端子。其中,各端子的一端分别具有一接触部。各接触部依序相邻排列。端子另一端经弯折后构成一插设部,且插设部插设于各基座内。其中第三端子与第六端子的各插设部的间距小于各接触部的间距。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RJ连接器模块包括一滤波器及至少一端子结构。端子结构与滤波器电性连接。端子结构包括一基座以及八支端子。八支端子分别为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第三端子、一第四端子、一第五端子、一第六端子、一第七端子及一第八端子。端子的一端分别具有一接触部。接触部依序相邻排列。另端子另一端经弯折后构成一插设部,且插设部插设于基座内。其中第三端子与第六端子的各插设部的间距小于各接触部的间距。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RJ连接器系统包括一RJ连接器模块及一主电路板。RJ连接器模块包括一滤波器及至少一端子结构。端子结构与滤波器电性连接。端子结构包括一基座以及八支端子。八支端子分别为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第三端子、一第四端子、一第五端子、一第六端子、一第七端子及一第八端子。端子的一端分别具有一接触部。接触部依序相邻排列。另端子另一端经弯折后构成一插设部,且插设部插设于基座内。其中第三端子与第六端子的各插设部的间距小于各接触部的间距。主电路板与端子电性连接。 

承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通过于端子外型、端子间相对的布设的形成,可有效提升现有的RJ连接器的信号传递效率及效果。详细而言,本发明的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第三端子及第六端子的插设部的间距小于二接触部的间距,可使二端子间具有更良好的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以降低信号传递时的介入损耗(insertion loss)及返回损耗(return loss)。 

另一方面,在整体端子结构的布设上,相较于其余端子,第三端子及第六端子的插设部于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与其余端子不同。通过上述的设计,可减少于高频信号传输时电容耦合的状况产生,因此可进一步地减少串音干扰 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较,本发明具有无须外加滤波器或仅需搭配较低效能的滤波器的设计,通过简易的工艺即可达成与现有相同或更高的信号强度及清晰度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RJ连接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A的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A的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5为应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端子结构的RJ连接器模块的外观示意图; 

图6A为应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端子结构的RJ连接器系统的分解示意图;以及 

图6B为图6A的RJ连接器系统的组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端子 

11、21、31、41、51、61、71、81:接触部 

12、22、32、42、52、62、72、82:插设部 

2:第二端子 

3:第三端子 

4:第四端子 

5:第五端子 

6:第六端子 

7:第七端子 

8:第八端子 

9:RJ连接器系统 

91:埠体 

911:开孔 

92:主电路板 

921:孔洞 

93:导体 

B:基座 

C:屏蔽壳体 

B1:第一基座 

B2:第二基座 

F:滤波器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I:RJ连接器模块 

M、M’:端子结构 

M1:第一端子组 

M2:第二端子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图1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外观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RJ连接器的外观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及图1B所示,端子结构M包括一基座B及八支端子,其分别为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2、第三端子3、第四端子4、第五端子5、第六端子6、第七端子7及第八端子8。于本实施例中,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M应用于网通连接器,其中,端子结构M可搭配一模块化插座(modular jack)应用,然此非限制性者,其它可应用RJ连接器的形式的电连接器应可使用,发明于此不限。 

请参见图1A及图1B,端子结构M的各端子的一端分别具有一接触部11、21、31、41、51、61、71、81,这些接触部依序相邻排列。另外,各端子相对于接触部的另一端经弯折后可分别构成插设部12、22、32、42、52、62、72、82,端子结构M即利用这些插设部12、22、32、42、52、62、72、 82设置于基座B内。于本实施例中,基座B为一绝缘体,于基座B设有于垂直高度不同的八支定位孔以供分别被第一至第八传输端子1、2、3、4、5、6、7、8的插设部12、22、32、42、52、62、72、82插设并电性连接。 

图2为图1A的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2所示,此处所呈现为端子结构M的部分外观,主要以强调各端子的插设部12、22、32、42、52、62、72、82之间的构型及相对位置做陈述。 

需先说明的是,本发明以第一端子1及第二端子2、第四端子4及第五端子5、第七端子7及第八端子8、第三端子3及第六端子6为分组,各二端子形成一信号对。除第三端子3及第六端子6外,其余三组信号对的接触端皆往外侧延伸,扩大整体插设部的范围及间距,可使得利用本发明的RJ连接器于信号传输时可能产生的噪讯减少,亦即,可减少信号对间地串音干扰。更佳地,通过扩大各信号对间的插设部距离,可使各端子于电路板上的布局更为简易。 

于本实施例中,以整体观之,第三端子3与第六端子6的各自插设部32、62的间距小于其各别的接触部31、61。亦即,第三端子3与第六端子6的插设部31、61相互靠近并往中心集中。通过此第三端子3与第六端子6的设计,其相互的接触部区域的阻抗值会异于插设部区域的阻抗,进而使二端子间具有更良好的阻抗匹配,以降低信号传递时的介入损耗及返回损耗。 

另外,第一端子1与第二端子2的各插设部12、22的间距等于各接触部11、21的间距。第四端子4与第五端子5的各插设部42、52的间距等于各接触部41、51的间距。而第七端子7与第八端子8的各插设部72、82的间距等于各接触部71、81的间距。详细而言,于第一端子1与第二端子2之间、第四端子4与第五端子5之间及第七端子7与第八端子8之间,各自皆为平行设置,亦即,第一端子1与第二端子2、第四端子4与第五端子5及第七端子7与第八端子8为于各自信号对内的长度、形状及弯曲方向皆实质上相同的端子结构。另外,第三端子3与第六端子6之间虽弯曲方向不同,但大致上仍为互相对称且长度实质上相同的端子对。特别须说明的是,在此所称的「实质上相同」并非限制这些端子的这些条件完全相同,而涵盖因制造瑕疵、少数特殊状况、或学说实作上所能允许的误差。通过将信号对内的端子设计为长度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可使通过这些端子传输的信号长度相近, 近,以有效地减少信号对内的信号延滞,更佳地,可避免信号变形且衰减。 

于本实施例中,第四端子4与第五端子5的插设部朝第七端子7与第八端子8的信号对侧弯曲并靠近,然而此非限制性,第四端子4与第五端子5的插设部亦可朝第一端子1与第二端子2的信号对侧弯曲并靠近,但是必须达到与第三端子3与第六端子6的信号对区隔的目的,以减少串音干扰的现象产生。 

图3为图1A的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侧视图,请同时参考图1A及图3所示,由侧面观之,端子结构M的各端子的插设部于垂直方向的分布的高度可分为第一高度H1及第二高度H2,且第二高度H2高于第一高度H1,图3以第八端子8及第六端子6为例示意说明,其中,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2、第四端子4、第五端子5、第七端子7及第八端子8的各插设部12、22、42、52、72、82位于第一高度H1,而第三端子3及第六端子6的各插设部32、62位于第二高度H2。然而此相对高度非限制性,仅需将第一高度H1及第二高度H2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即可。通过将第三端子3及第六端子6的插设部32、62于立体空间中与其它信号对隔离开来,可降低串音干扰的产生,提升信号的精确度。 

图4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外观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M’具有前述实施例的结构与特征,而端子结构M’将八个端子分为一第一端子组M1及一第二端子组M2,其中,第一端子组M1由第三端子3及第六端子6组成,而第二端子组M2则由剩余的六个端子组成。由于第三端子3及第六端子6具有较其余端子特殊的结构,例如但不限于其插设部32、62的间距较其它端子对小,因此于实际制作上,通过将第三端子3及第六端子6设置于一第一基座B1,而将第二端子组内的六个端子设置于一第二基座B2。分别制作出第一端子组M1及一第二端子组M2后,可进一步将二端子组进行组合并加以运行,此有利于射出成型工艺的规划并增加制作上的便利性。 

图5为应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端子结构的RJ连接器模块的外观示意图,请参考图5所示,一RJ连接器模块I包括一滤波器F以及至少一端子结构M,其中,端子结构M与滤波器F电性连接,特别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两端子结构M堆叠的结构为例说明。另外,端子结构M与前述实 实施例的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与特征,于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中,两端子结构M以其各自的基座B连接一屏蔽壳体C,其中,通过一滤波器F于屏蔽壳体C内的设置,可将各端子对传输进来的信号进行滤波的处理,其中,端子结构M与滤波器F的连接方式非限制性,其可通过导线连接,或者将端子结构M及滤波器F共同连接一电路板以达到将二者电性连接的目的,本发明于此不限。特别须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的端子结构具有可减少串音干扰的优势,因此在滤波器的选用上,可使用较低效能的滤波器,并通过简易的工艺即可达成与现有RJ连接器模块相同或更高的信号强度及清晰度的功效。另外,屏蔽壳体C用于包覆于该滤波器F及其周围的电路板(图未示)以隔绝内外的电磁波交互干扰,然而此非限制性,当RJ连接器模块I应用在对电磁波干扰不敏感的环境,则屏蔽壳体则可省略。 

图6A为应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端子结构的RJ连接器系统的分解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RJ连接器系统的组合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6A及图6B所示,一RJ连接器系统9包括一RJ连接器模块I及一主电路板92,其中,RJ连接器模块I与前述实施例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与特征,于此不再赘述。通过将RJ连接器模块设置于一具有两开孔911的埠体91,再以多个导体93连接主电路板92上对应的多个孔洞921,使端子结构M可与主电路板92电性连接。其中,埠体91上的开孔911的数目皆以连接器系统的端子结构数目及整体传输考虑为根据,此非限制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通过于端子外型、端子间相对的布设的形成,可有效提升现有的RJ连接器的信号传递效率及效果。详细而言,本发明的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第三端子及第六端子的插设部的间距小于两接触部的间距,可使两端子间具有更良好的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以降低信号传递时的介入损耗(insertion loss)及返回损耗(return loss)。 

另一方面,在整体端子结构的布设上,相较于其余端子,第三端子及第六端子的插设部于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与其余端子不同。通过上述的设计,可减少于高频信号传输时电容耦合的状况产生,因此可进一步地减少串音干扰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较,本发明具有无须外加滤波器或仅需搭配较低效能的滤波器的设计,通过简易的工艺即可达成与现有相同或更高的信号强度及 清晰度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