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实现增力的推力与拉力间互相转换的机构

一种可实现增力的推力与拉力间互相转换的机构

摘要

一种可实现增力的推力与拉力间互相转换的机构,包括内转筒,在推杆和内转筒的内螺旋滚道之间用保持架保持多个滚珠,当推杆向前推入时,将推杆的直线运动转化为内转筒和外转筒的旋转运动,在外转筒的外螺旋滚道和拉杆之间也用保持架保持多个滚珠,外转筒再将旋转运动转化为拉杆的收回运动,本发明能够转换力的作用方向,将推力转换为拉力,具有结构简单,增力效果好,维护方便等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6129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交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289748.8

  • 申请日2014-06-25

  • 分类号F16H25/20(20060101);

  • 代理机构61215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贺建斌

  • 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路2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10: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16H25/20 授权公告日:20160629 终止日期:20190625 申请日:2014062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6-29

    授权

    授权

  • 2014-10-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H25/20 申请日:2014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9-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力的转换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增力的推力与拉力间互相转换的机构。

背景技术

在某些特殊工业场合,机械设备需要这样一种机构,能够实现一端向前推,而另一端向后拉,即将推力作用于输入端,而在输出端产生拉力,将推力转换为拉力。齿轮齿条机构能够实现这个功能,但不能实现增力,且加工安装麻烦。因此,在这些特殊工业场合,需要设计一种高效的可实现增力的推力与拉力间互相转换的方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增力的推力与拉力间互相转换的机构,能够转换力的作用方向,将推力转换为拉力或拉力转换为推力,具有结构简单,增力效果好,维护方便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实现增力的推力与拉力间互相转换的机构,包括内转筒7,内转筒7后端安装在滚动轴承15上,内转筒7只能转动,不能轴向移动,内转筒7内壁上设有内螺旋滚道13,保持架将两个以上的第一滚珠14保持在推杆1和内转筒7内壁上的内螺旋滚道13之间,使推杆1在向前推时,第一滚珠14只能沿内转筒7上的内螺旋滚道13滚动,

外转筒6安装固定在内转筒7上,外转筒6只能与内转筒7同步转动,不能轴向移动,外转筒6外壁上设有外螺旋滚道16,保持架将两个以上的第二滚珠12保持在拉杆9和外转筒6外壁上的外螺旋滚道16之间,使外转筒6在旋转时,第二滚珠12只能沿外转筒6外壁上的外螺旋滚道16滚动,外螺旋滚道16和内螺旋滚道13的螺旋方向相反,

滚动轴承15安装在外筒5的后端内部,第一法兰11安装在外筒5的前端,第一导向套10安装在第一法兰11内,拉杆9与第一导向套10配合,挡板8安装在拉杆9的后端,后盖4安装在外筒5的后端,第二法兰2安装在后盖4上,第二导向套3安装在第二法兰2内,推杆1与第二导向套3配合。

为了提高承载能力,在外转筒6外壁上做有两个以上的外螺旋滚道16,并由保持架将第二滚珠12保持在拉杆9的内壁和外转筒6上的外螺旋滚道16之间,在内转筒7内壁上做有两个以上的内螺旋滚道13,并由保持架将第一滚珠14保持在推杆1和内转筒7内壁上的内螺旋滚道13之间。

所述的内螺旋滚道13和外螺旋滚道16采用斜率变化或者导程变化的螺旋线,此时的螺旋线变为一条多样化的曲线,这样其增力倍数在运动过程中将不是一个恒定值,能够满足特殊设备对变化的拉力的需求。

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增力的推力与拉力间互相转换的机构的转换方法为:当推杆1向前推入时,两个以上的第一滚珠14将同时向前滚动,但由于其只能沿内转筒7上的内螺旋滚道13滚动,且第一滚珠14不能沿推杆1的轴线转动,因此第一滚珠14将使内螺旋滚道13转动,从而使内转筒7旋转,当内转筒7旋转时,外转筒6将同步旋转,由于两个以上的第二滚珠12被保持在拉杆9的内壁和外转筒6上的外螺旋滚道16之间,且第二滚珠12只能沿外转筒6上的外螺旋滚道16滚动,外螺旋滚道16和内螺旋滚道13的螺旋方向相反,转动的外转筒6将带动第二滚珠12沿外螺旋滚道16向后滚动,从而带动拉杆9收回,将推力转换为拉力;同理,当推杆1上作用有拉力,即将推杆1拉出时,拉杆9将向前推出,从而将拉力转换为推力;

实现增力的推力与拉力间互相转换方法的增力倍数取决于内螺旋滚道13的导程和外螺旋滚道16的导程之比,一个动点沿螺旋滚道旋转一周,其沿轴向上升的高度称为导程,即:

内转筒7和外转筒6随需求进行拆卸和组装,对具有不同螺旋滚道导程的内转筒7和外转筒6进行搭配,通过配置内转筒7上的内螺旋滚道13的导程和外转筒6上的外螺旋滚道16的导程之比,能够实现不同的增力倍数。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发明能够转换力的作用方向,将推力转换为拉力(或拉力转换为推力),满足特殊机械设备的需求。

二、本发明结构简单,增力效果好,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外转筒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改进型的内外转筒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改进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可实现变增力倍数的螺旋滚道示意图,其中(a)为变增力倍数的内外转筒的剖视图;其中(b)为变增力倍数的内外转筒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不同螺旋滚道导程的内转筒和外转筒配置示例图,其中(a)中内转筒上的内螺旋滚道的导程为(b)中外转筒上的外螺旋滚道的导程的两倍,(a)中内转筒上的内螺旋滚道的导程为(c)中外转筒上的外螺旋滚道的导程的1.5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实现增力的推力与拉力间互相转换的机构,包括内转筒7,内转筒7后端安装在滚动轴承15上,内转筒7只能转动,不能轴向移动,内转筒7内壁上设有内螺旋滚道13,保持架将两个以上的第一滚珠14保持在推杆1和内转筒7内壁上的内螺旋滚道13之间,使推杆1在向前推时,第一滚珠14只能沿内转筒7上的内螺旋滚道13滚动,

外转筒6安装固定在内转筒7上,外转筒6只能与内转筒7同步转动,不能轴向移动,外转筒6外壁上设有外螺旋滚道16,保持架将两个以上的第二滚珠12保持在拉杆9和外转筒6外壁上的外螺旋滚道16之间,使外转筒6在旋转时,第二滚珠12只能沿外转筒6外壁上的外螺旋滚道16滚动,外螺旋滚道16和内螺旋滚道13的螺旋方向相反,

滚动轴承15安装在外筒5的后端内部,第一法兰11安装在外筒5的前端,第一导向套10安装在第一法兰11内,拉杆9与第一导向套10配合,挡板8安装在拉杆9的后端,后盖4安装在外筒5的后端,第二法兰2安装在后盖4上,第二导向套3安装在第二法兰2内,推杆1与第二导向套3配合。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提高承载能力,在外转筒6外壁上做有两个以上的外螺旋滚道16,并由保持架将第二滚珠12保持在拉杆9的内壁和外转筒6上的外螺旋滚道16之间,在内转筒7内壁上做有两个以上的内螺旋滚道13,并由保持架将第一滚珠14保持在推杆1和内转筒7内壁上的内螺旋滚道13之间。

如图5所示,所述的内螺旋滚道13和外螺旋滚道16采用斜率变化或者导程变化的螺旋线,此时的螺旋线变为一条多样化的曲线,这样其增力倍数在运动过程中将不是一个恒定值,能够满足特殊设备对变化的拉力的需求。

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增力的推力与拉力间互相转换的机构的转换方法为:当推杆1向前推入时,两个以上的第一滚珠14将同时向前滚动,但由于其只能沿内转筒7上的内螺旋滚道13滚动,且第一滚珠14不能沿推杆1的轴线转动,因此第一滚珠14将使内螺旋滚道13转动,从而使内转筒7旋转,当内转筒7旋转时,外转筒6将同步旋转,由于两个以上的第二滚珠12被保持在拉杆9的内壁和外转筒6上的外螺旋滚道16之间,且第二滚珠12只能沿外转筒6上的外螺旋滚道16滚动,外螺旋滚道16和内螺旋滚道13的螺旋方向相反,转动的外转筒6将带动第二滚珠12沿外螺旋滚道16向后滚动,从而带动拉杆9收回,将推力转换为拉力;同理,当推杆1上作用有拉力,即将推杆1拉出时,拉杆9将向前推出,从而将拉力转换为推力;

实现增力的推力与拉力间互相转换方式的增力倍数取决于内螺旋滚道13的导程和外螺旋滚道16的导程之比,一个动点沿螺旋滚道旋转一周,其沿轴向上升的高度称为导程,即:

以图6为例,6(a)中内转筒上的内螺旋滚道的导程为6(b)中外转筒上的外螺旋滚道的导程的两倍,则其增力倍数为2:1;6(a)中内转筒上的内螺旋滚道的导程为6(c)中外转筒上的外螺旋滚道的导程的1.5倍,则其增力倍数为3:2.

内转筒7和外转筒6随需求进行拆卸和组装,对具有不同螺旋滚道导程的内转筒7和外转筒6进行搭配,通过配置内转筒7上的内螺旋滚道13的导程和外转筒6上的外螺旋滚道16的导程之比,能够实现不同的增力倍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