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高黄酮含量苦荞芽的培养方法

一种高黄酮含量苦荞芽的培养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黄酮含量苦荞芽的培养方法,该方法采用先将苦荞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再将浸泡后的苦荞种子用浓度为5-40g/L的槐米醇提取液进行培养,至种子发芽后第七天采收苦荞芽。本发明采用槐米醇提取液作为培养液来培养苦荞芽,可明显提高苦荞芽中黄酮的含量,与用水培养的苦荞芽相比,黄酮含量可提高43.51%。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948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209129.3

  • 申请日2014-05-18

  • 分类号A01G3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成都科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蔚;余丽生

  • 地址 610106 四川省成都市外东十陵镇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40: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31/00 专利号:ZL2014102091293 申请日:20140518 授权公告日:2017070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7-07

    授权

    授权

  • 2014-11-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31/00 申请日:2014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0-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苦荞芽的培养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黄酮含量苦荞 芽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荞麦有苦荞和甜荞两种,其中苦荞麦为中国所独有的品种,是药食两 用植物之一。苦荞麦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 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功能成分,特别是含有其他粮食作物所没有的黄酮类 化合物,其中以芦丁含量最高,约占总黄酮化合物的85%。已有研究表明 荞麦籽粒萌发成为芽后能显著提高苦荞麦的活性物质含量。

目前对苦荞芽进行干扰,以改变其所含成分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 种:一是在培养液中添加微量元素,如硝酸钾、硫酸镁、硫酸锌等;二是 用微量元素如硼砂、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铜等浸种;三是改变吸水方式、 吸水时间等。上述方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苦荞芽的黄酮含量,但黄酮 含量最高只能提高20%左右(与用水培养的苦荞芽相比)。

目前还未看到采用中药提取液作为培养液培养苦荞芽的报道。本发明选 用富含黄酮的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l)的花蕾-槐米的醇提取液 作为培养液进行苦荞芽的培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黄酮含量苦荞芽的培养方法,该方法采 用中药材槐米的醇提取液作为培养液进行苦荞芽的培养,可明显提高苦荞 芽中黄酮含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先将苦荞种子放入清水 中浸泡,再将浸泡后的苦荞种子放入经杀菌的发芽盘内,然后将发芽盘置 于培养箱中培养至苦荞种子发芽后第七天,发芽盘盘底放有培养液,所述 培养液为槐米醇提取液,其浓度为5-40g/L。

进一步地,槐米醇提取液的浓度为20g/L。

培养时每天早晚两次更换槐米醇提取液,更换时需将发芽盘中的提取 液完全吸出,再加入新鲜的提取液,若提取液中有黄酮沉淀析出,则需将 黄酮沉淀溶解后再添加。

本发明采用槐米醇提取液作为培养液培养苦荞芽,可明显提高苦荞芽中 黄酮的含量,与用水培养的苦荞芽相比,其黄酮含量可提高43.5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 并不仅限于此。

附图说明

图1为槐米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培养的苦荞芽的黄酮含量的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槐米醇提取液的制备

称取槐米,加10倍量的70%的乙醇(食用酒精),25℃超声浸提40min, 过滤,取上清液用旋转蒸发仪去除乙醇,再加25℃热水定容,离心备用。

(2)浸种

选择纯净度高、籽粒饱满、无污染且放置不超过半年的种子,先用清 水快速洗涤,再放入25℃清水中浸泡10h,捞出后沥干水分。

(3)苦荞芽的培养

将发芽盘杀菌后,先在其底部放入一层脱脂棉,再放入一层纱布,然 后将沥干的种子随机选取20-30粒放入发芽盘中,并加入槐米醇提取液,槐 米醇提取液的加入量以没过种子高度的1/3的量为宜。将发芽盘置于25℃、 相对湿度80%的培养箱中培养,每天早晚两次更换培养液,每次更换培养 液时需将发芽盘中的母液完全吸出,再加入新鲜配制的培养液,若培养液 中有黄酮沉淀析出,则需将培养液放入超声仪器中进行超声处理,待其溶 解后再添加,在苦荞发芽后第七天采收苦荞芽。

(4)结果与分析

槐米醇提取液所培养的苦荞芽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槐米醇提取液浓度(g/L) 40 30 20 10 5 0 芽干重(g) 0.168 0.217 0.226 0.18 0.24 0.266 黄酮含量百分数(%) 1.707 1.657 2.266 1.787 1.607 1.579

注:表中槐米醇提取液浓度为0是指清水。

从图1及表中可看出,在实验范围内,采用槐米醇提取液培养的苦荞 芽中黄酮的含量均高于采用清水培养的苦荞芽中黄酮的含量,当槐米醇提 取液的浓度为20g/L时,黄酮含量的升高最明显,比用清水培养的苦荞芽中 黄酮的含量高出43.51%,由此可见,槐米醇提取液培育苦荞芽的最佳浓度 均为20g/L。

比较实施例1

将实施例1中苦荞芽的培养液由槐米醇提取液改为槐米水提取液,其 它与实施例1相同;

所述槐米水提取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称取槐米,适当粉碎后,加10 倍量的水浸泡30min,然后用微火加热煮沸30min,过滤,药渣再加同量的 水,加热至沸30min,过滤,将两次滤液合并,离心备用;

所培养的苦荞芽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槐米水提取液浓度(g/L) 4030 20 10 5 0 芽干重(g) 0.1280.217 0.275 0.178 0.199 0.266 黄酮含量百分数(%) 1.5391.589 1.643 1.621 1.605 1.579

注:表中槐米水提取液浓度为0是指清水。

从图1及表中可看出,在实验范围内,采用槐米水提取液培养苦荞芽 也能提高苦荞芽中黄酮的含量(浓度为40g/L除外),但明显低于采用槐米 醇提取液培养的苦荞芽中黄酮的含量。

比较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苦荞芽的培养液由槐米醇提取液改为黄芩醇提取液或黄 芩水提取液,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所述黄芩醇提取液和黄芩水提取液的 制备方法分别与实施例1和比较实施例1相同,只是原料改为黄芩,所培 养的苦荞芽的相关数据分别如下表:

黄芩醇提取液浓度(g/L) 40 30 20 10 5 0 芽干重(g) 0.122 0.213 0.216 0.218 0.19 0.266 黄酮含量百分数(%) 1.427 1.08 1.368 1.388 1.255 1.579

黄芩水提取液浓度(g/L) 40 30 20 10 5 0 芽干重(g) 0.224 0.195 0.23 0.205 0.237 0.266 黄酮含量百分数(%) 1.632 1.65 1.39 1.411 1.422 1.579

注:表中提取液浓度为0是指清水。

从上表中可看出,在实验范围内,不同浓度的黄芩醇提取液均使苦荞 芽中黄酮含量降低,只是降低程度不同,总的来看,当黄芩醇提取液浓度 为30g/L时,黄酮含量降低最厉害。黄芩水提取液培育的苦荞芽中黄酮含量 呈现低浓度降低高浓度升高的现象,当浓度为5、10、20g/L时降低作用基 本一致,黄酮的含量都在1.4%左右,但当黄芩水提取液的浓度为30g/L时, 黄酮的含量升高,这与黄芩醇提取液的作用正好相反。

比较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苦荞芽的培养液由槐米醇提取液改为红景天醇提取液或 红景天水提取液,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所述红景天醇提取液和红景天水 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分别与实施例1和比较实施例1相同,只是原料改为红 景天,所培养的苦荞芽的相关数据分别如下表:

红景天醇提取液浓度(g/L) 40 30 20 10 5 0 芽干重(g) 0.231 0.206 0.233 0.237 0.187 0.266 黄酮含量百分数(%) 1.493 1.365 1.479 1.444 1.675 1.579

红景天水提取液浓度(g/L) 40 30 20 10 5 0 芽干重(g) 0.275 0.205 0.212 0.195 0.246 0.266 黄酮含量百分数(%) 1.287 1.482 1.467 1.564 1.639 1.579

注:表中提取液浓度为0是指清水。

从上表中可看出,在实验范围内,除了浓度为5g/L的红景天醇提、水 提取液能使苦荞芽中黄酮的百分含量升高外,其余各个浓度的提取液均使 苦荞芽中黄酮含量降低,其中红景天醇提取液浓度为30g/L和水提取液浓度 为40g/L时,苦荞芽中黄酮的含量最低。

从比较实施例2和比较实施例3可看出,虽然槐米、黄芩和红景天都 为含有黄酮的中药材,但它们的醇、水提取液用于培养苦荞芽时,并不是 都能提高苦荞芽中黄酮的含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