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思茅松成年优树嫩枝扦插幼化的方法

一种思茅松成年优树嫩枝扦插幼化的方法

摘要

一种思茅松成年优树嫩枝扦插幼化的方法,包括思茅松成年优树枝条的嫁接幼化:第一次嫁接幼化是切取思茅松成年优树当年萌生的木质化侧枝为穗条,嫁接在用无性系种子培育1年的实生苗砧木上;第二次是切取第一次嫁接幼化苗上长出的木质化侧枝为穗条嫁接在新选的砧木上;第三次是切取第二次嫁接幼化苗上长出的木质化侧枝为穗条嫁接在第三次选的砧木上。取第三次嫁接幼化苗长出的半木质化侧枝为扦插材料,速蘸生根剂后插入苗床,炼苗。本发明首次用思茅松成年优树三次嫁接幼化的方法获取扦插枝条,克服了思茅松成年优树枝条直接扦插不能成活的缺陷和不足。首次使思茅松成年优树的扦插繁殖取得成功,生根率达62%以上。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0 授权公告日:20160427 终止日期:20170706 申请日:2014070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4-27

    授权

    授权

  • 2014-1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407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0-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林木扦插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思茅松成年优树嫩枝扦插幼化方法。

背景技术

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属松科(Pinusaceae)松属(Pinus)植物,是卡西亚 松的地理变种。自然分布于云南哀牢山以西的热带亚热带山地,海拔700-2000m范围, 集中分布于1000-1700m地段。思茅松是云南省特有的速生用材和产脂树种,是普洱林 区森林面积最大的树种,面积为98.20万hm2,活立木蓄积量为8637.50万m3。思茅松 生长快,轮伐期短,材质好,产脂量高,生态适应性强,是南亚热带山地造林的先锋树 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

无性繁殖是通过优良个体的组培、嫁接或扦插等无性繁育技术培育优良无性苗木的 一种繁殖方法。思茅松属于难生根树种,由于树木的高度杂合性,无性繁殖是唯一能保 持树木遗传增益的方法。目前,在思茅松无性系改良进程中主要是通过嫁接进行无性繁 殖,存在繁殖速度低、嫁接苗的生长性状差以及生产成本高等方面问题,无法满足育种 和生产的要求;而采用组织培养,受成熟效应影响,其组培周期长,不易成功,还处于 试验阶段。

目前思茅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是采用思茅松幼树半木质化侧枝,作为嫩枝扦插的材 料,其扦插成活率也较高,但它涉及早期测定问题,因树木由幼年到成年,在生长节律 和形态特征方面会发生变化,因而利用幼树枝条进行扦插,必顺承受与早期选择有关的 各种风险。思茅松一旦开花后到达成年期,各种性状就相对稳定,发育的节律比较平稳, 是性状重复和稳定性最大的时期,然而在这一时期选出的思茅松成年优树由于其树龄 大,植株内部抑制剂含量高,如果直接用其枝条扦插不能成活,如果采用嫁接的方法, 由于嫁接苗因接穗的老化必然带来原株成熟效应的影响,极大地阻碍了无性系繁育进 程,因此研究思茅成年优树的幼化方法十分必要。采用成年优树的嫩枝为繁殖材料,培 育成思茅松无性系苗木。其优点是能将思茅松优树上的优良性状完全地遗传给无性系后 代,一些非加性效应的遗传组分也能全部遗传给后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思茅松幼树萌发侧枝作为繁殖材料培育扦插 苗存在遗传分化的问题,以及成年优树虽然优良性状可完全地遗传给无性系后代,但又 存在思茅松成年优树枝条直接扦插不能成活的缺陷和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思茅松成年优树嫩枝扦插幼化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思茅松成年优树的选择

采用常规的五株优势木法,选择树龄≥20年,年均高生长量≥1m,年均胸径生长量≥1cm 的成年思茅松为思茅松成年优树;

(2)思茅松成年优树枝条的嫁接幼化

①第一次嫁接幼化,砧木的选择:选择用无性系种子培育1年的苗高70cm~100cm 和地径1cm~2cm的实生苗为砧木,穗条的切取:每年5月或10月切取步骤(1)所选 择的思茅松成年优树当年萌生的木质化侧枝为穗条;嫁接:在所选砧木高度离地面 10cm~15cm处剪断,将所切取的穗条用劈接嫁接方式嫁接在该砧木上,嫁接苗培育成 活后为第一次嫁接幼化苗;

②第二次嫁接幼化,砧木的选择:按步骤(2)①所述的砧木的选择方法新选出砧 木为第二次嫁接砧木,穗条的切取:切取步骤(2)①所述的第一次嫁接幼化苗上长出 的木质化侧枝为第二次嫁接穗条;嫁接:在所选的第二次嫁接砧木高度离地面10cm~ 15cm处剪断,将所切取的第二次嫁接穗条用劈接嫁接方式嫁接在所述的第二次嫁接砧 木上,嫁接苗培育成活后为第二次嫁接幼化苗;

③第三次嫁接幼化,砧木的选择:按步骤(2)①所述的砧木的选择方法再选出砧 木为第三次嫁接砧木,穗条的切取:切取步骤(2)②所述的第二次嫁接幼化苗上长出 的木质化侧枝为第三次嫁接穗条;嫁接:在所选的第三次嫁接砧木高度离地面10cm~ 15cm处剪断,将所切取的第三次嫁接穗条用劈接嫁接方式嫁接在所述的第三次嫁接砧 木上,嫁接苗培育成活后为第三次嫁接幼化苗;

(3)第三次嫁接幼化苗的管理

在第三次嫁接幼化苗的主干20cm~30cm处断顶,每月追施一次复合肥5g~10g/株, 所述的复合肥中N含量为15%、P2O5含量为15%、K2O含量为15%,所述的百分数为 质量分数;

(4)扦插材料的选择

选取第三次嫁接幼化苗长出的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侧枝为扦插材料;

(5)扦插材料的处理及扦插

用吲哚乙酸1g和萘乙酸1g混合后用水定容1L的溶液为生根剂,将步骤(4)所述 的扦插材料速蘸所述生根剂10~20s后插入苗床;

(6)扦插苗的管理

扦插后在苗床上搭建无色透明塑料薄膜拱棚,在所述无色透明塑料薄膜外面覆盖一 层遮光率75%~80%的遮阳网,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温度保持在25~ 32℃,每隔9d~11d向扦插苗喷施一次杀菌剂;

(7)炼苗

扦插苗生长4个月后成活率达到70%以上开始炼苗,炼苗期每隔2d~3d浇水一次; 每隔15d施复合肥5g/株,所述的复合肥与步骤(3)所述的复合肥相同。待炼苗1个月 后选择苗高≥15cm,地径≥0.2cm的苗木出圃造林。

进一步,步骤(6)喷施的杀菌剂为多菌灵1000倍液。

进一步,步骤(2)①所述的穗条长度为18cm~23cm且顶芽饱满;步骤(2)②所 述的第二次嫁接穗条长度为18cm~23cm且顶芽饱满;步骤(2)③所述的第三次嫁接 穗条的长度为18cm~23cm且顶芽饱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首次采用思茅松成年优树三次嫁接幼化的方法获取扦插枝条,克服了现 有技术采用思茅松幼树获取扦插枝条,培育的扦插苗存在遗传分化的问题。

2、本发明采用成年优树的枝条通过在1a生幼砧上连续嫁接三次后植株萌发的嫩枝 为繁殖材料,培育成思茅松无性系苗木,其优点是:能将思茅松成年优树上的优良性状 完全地遗传给无性系后代,一些非加性效应的遗传组分也能全部遗传给后代。

3、本发明方法首次使20年以上的思茅松成年优树的扦插繁殖取得成功。有效地实 现了思茅松成年优树的幼化,幼化扦插效果比3年生幼树侧枝扦插生根效果好,生根率 达62%。同时,也缩短了思茅松成年优树材料的幼化周期,仅4年时间即可使20年以 上的成年优树枝条得以幼化,提高了幼化效率,有力地推动了思茅松育种的进程,为思 茅松育种的后期优良无性系测定和良种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中无特别说明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本发明方法

本实施例作两个处理,处理1和处理2分别在同年的5月或10月均按如下方法进 行:

1.实施地点

中国云南省普洱市林科所苗圃内,位于北纬22°27′~24°06′,东经100°19′~101°27′ 之间,气候为南亚热带区,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和部分砖红壤。

(1)思茅松成年优树的选择

采用常规的五株优势木法,选择树年龄≥20年,年均高生长量≥1m,年均胸径生长 量≥1cm的成年思茅松为思茅松成年优树。所述的常规的五株优势木法是:以候选树为 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0m~25m半径范围内,其中至少应包括30株以上的 树,选出仅次于候选树的3~5株优势木,实测并计算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如候 选树的材积等指标超过规定标准即可入选。一般规定:优树的材积、树高和胸径应分别 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50%、树高的5%、胸径的20%。

(2)思茅松成年优树枝条的嫁接幼化

①第一次嫁接幼化,砧木的选择:选择用无性系种子培育1年的苗高70cm~100cm 和地径1cm~2cm的实生苗为砧木,穗条的切取:切取步骤(1)所选的思茅松成年优树 当年萌生的长度为18cm~23cm且顶芽饱满的木质化侧枝为穗条;嫁接:在所选砧木高 度离地面10cm~15cm处剪断,将所切取的穗条用劈接嫁接方式嫁接在该砧木上,嫁接 苗培育成活后为第一次嫁接幼化苗,处理1和处理2的平均嫁接成活率均为80%以上。

②第二次嫁接幼化,砧木的选择:按步骤(2)①所述的砧木的选择方法新选出砧 木为第二次嫁接砧木,穗条的切取:切取步骤(2)①所述的第一次嫁接幼化苗上长出 的长度为18cm~23cm且顶芽饱满的木质化侧枝为第二次嫁接穗条;嫁接:在所选的第 二次嫁接砧木高度离地面10cm~15cm处剪断,将所切取的第二次嫁接穗条用劈接嫁接 方式嫁接在所述的第二次嫁接砧木上,嫁接苗培育成活后为第二次嫁接幼化苗,处理1 和处理2的平均嫁接成活率均为80%以上。

③第三次嫁接幼化,砧木的选择:按步骤(2)①所述的砧木的选择方法再选出砧 木为第三次嫁接砧木,穗条的切取:切取步骤(2)②所述的第二次嫁接幼化苗上长出 的长度为18cm~23cm且顶芽饱满的木质化侧枝为第三次嫁接穗条;嫁接:在所选的第 三次嫁接砧木高度离地面10cm~15cm处剪断,将所切取的第三次嫁接穗条用劈接嫁接 方式嫁接在所述的第三次嫁接砧木上,嫁接苗培育成活后为第三次嫁接幼化苗,处理1 和处理2的平均嫁接成活率均为80%以上;

(3)第三次嫁接幼化苗的管理

在第三次嫁接幼化苗的主干20cm~30cm处断顶,每月追施一次复合肥5g~10g/株, 所述的复合肥中N含量为15%、P2O5含量为15%、K2O含量为15%,所述的百分数为 质量分数。

(4)扦插材料的选择

选取第三次嫁接幼化苗长出的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侧枝为扦插材料。

(5)扦插材料的处理及扦插

用吲哚乙酸1g和萘乙酸1g混合后用水定容1L的溶液为生根剂,将扦插材料速蘸 所述生根剂10s~20s后插入苗床;苗床的土壤为山地红壤。

(6)扦插苗的管理

扦插后在苗床上搭建无色透明塑料薄膜拱棚,在所述塑料薄膜外面覆盖一层遮光率 75%~80%的遮阳网,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温度保持在25~32℃,每 隔9d~11d向扦插苗喷施一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炼苗

扦插苗生长4个月后成活率达到70%以上开始炼苗,逐渐揭开塑料薄膜透气,先把 苗床两端塑料薄膜打开,待扦插苗适应了外部环境后揭掉塑料薄膜,5个月后揭掉遮阳 棚进行全光照炼苗。炼苗期浇水,每隔2d~3d浇水一次;每隔15d施复合肥5g/株,所 述的复合肥与步骤(3)所述的复合肥相同。待炼苗1个月后选择苗高≥15cm,地径≥0.2cm 的苗木出圃造林。处理1和处理2的扦插苗平均生根率均达到62%。

实施例2  第一次嫁接幼化苗、第二次嫁接幼化苗、第三次嫁接幼化苗(以下简称 嫁接植株)不同高度侧枝、激素种类、浓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对比试验

1.实施地点

中国云南省普洱市林科所苗圃内,位于北纬22°27′~24°06′,东经100°19′~101°27′ 之间,气候为南亚热带区,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和部分砖红壤。

2试验材料

思茅松成年优树的选择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嫁接用的穗条采自经子代测定后的思茅松成年优树,树龄30年,胸径32cm,树高 30m的优良单株。砧木选用1年生高70~100cm,地径1~2cm的思茅松实生苗;嫁接采用 劈接法,通过分别在1a生砧木上嫁接3次后的嫁接苗,长到25cm、50cm、100cm时,定 植为试验用的采穗母株。采穗母株定植株行距为50cm×50cm,母株在定植后3个月剪顶 处理,当母株所萌侧枝长度达8~10cm开始剪穗,每次剪取穗条后根外施肥1次。扦插试 验中使用的穗条均是采穗母株当年所萌发的半木质化无病虫害顶芽饱满枝。扦插试验均 选用山地红壤为基质;75%遮光率的遮阳网。

3试验设计

3.1嫁接植株不同高度侧枝、激素种类、浓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用通过三次嫁接植株做不同高度侧枝、激素种类、不同浓度的扦插成活率的影响试 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三次重复,从2013年10月扦插,每个处理扦插30条, 共810条,2014年3月观察成活情况。试验设计见表1。

表1  试验设计

3.2扦插方法及扦插后管理

扦插前两天基质用500倍多菌灵溶液进行消毒备用,穗条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带顶 芽无病虫害的健康穗条,长8~10cm。根据试验要求进行激素处理后,备用。扦插时先 用一端削尖的竹片在营养袋袋口中央插洞,然后将插穗插入洞内,用手扒土压实,扦插 深度4cm左右,插后浇透水,使土壤与插穗紧密结合。从插穗入土到生根,防止萎蔫是 成活的关键,插穗插好后及时在苗床上方0.8m处搭建塑料薄膜小拱棚,并在塑料薄膜 小拱棚上覆盖遮光率75%的遮阳网。以控制小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小棚内湿度保持在 85~90%,温度保持在25~32℃,33℃以上要及时采取小棚两端通风降温措施,但要注 意保证棚内湿度的前提下把温度降到适宜范围内。穗条扦插后每隔10d喷施一次1000 倍多菌灵药液防止穗条霉变。4个月后逐渐揭开塑料薄膜透气,5个月后揭掉遮阳棚进 行全光照炼苗。

3.3数据统计

生根率于扦插6个月后进行全面调查。数据采用EXCEL统计,用统计软件DPSv7.05 版对试验统计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4.结果与分析

激素种类、浓度对嫁接植株不同高度所萌侧枝扦插成活影响试验结果见表2。对试 验所得的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嫁接植株不同高度所萌侧枝 R值最大,所以嫁接植株的不同高度萌发的侧枝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子,其次是 激素种类,再次是浓度,3个因子的主次顺序是:A>B>C。从试验结果看,水平组合 A1B2C2组合扦插成活率最高平均达到66.7%。是其它处理组合的1.53~9.52倍。

表2  3种处理对思茅松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方差分析的F值检验结果(表3)表明,不同高度所萌侧枝、不同激素种类、不同浓 度处理间扦插成活率差异极显著。表明本试验不同高度所萌侧枝、不同激素种类、不同 浓度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表3  3种处理对扦插成活率影响方差分析表

**表示差异极显著

利用LSD检验方法对本项试验各因素的扦插成活率的平均数进行多重比较。结果 表明:嫁接植株不同高度25cm、50cm、100cm所萌侧枝扦插成活率差异显著;激素种 类,吲哚乙酸和萘乙酸混合物、吲哚丁酸、萘乙酸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吲哚丁酸 和萘乙酸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使用的浓度,2g/L和3g/L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 平,2g/L和3g/L与1g/L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4  试验处理3因子各水平间多重比较

从分析结果可看出不同高度、不同激素种类、不同浓度对扦插成活率有显著影响。 水平的最佳组合与表2结论一致,为A1B2C2,即嫁接植株高度25cm,使用的激素与吲 哚乙酸与萘乙酸的等量混合物,浓度为2g/L。

4结论

嫁接植株不同高度侧枝、激素种类、浓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平 的最佳组合为A1B2C2,即嫁接植株高度25c,激素种类吲哚乙酸和萘乙酸混合物,使 用浓度2g/L。嫁接植株高度随着高度增加扦插成活率下降,表明位置效应明显。在生产 中用嫁接植株培育采穗母株时,截干高度尽量低于25cm。

实施例3  嫁接次数对嫁接植株萌发侧枝数量影响对比试验、嫁接植株不同高度 萌发侧枝数量比较、不同树龄及不同嫁接次数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对比试验

1.实施地点

中国云南省普洱市林科所苗圃内,位于北纬22°27′~24°06′,东经100°19′~101 °27′之间,气候为南亚热带区,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和部分砖红壤。

2.试验材料

思茅松成年优树的选择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嫁接用的穗条采自经子代测定后树龄30年,胸径32cm,树高30m的思茅松成年优 树;嫁接采用劈接法;每次嫁接时采用无性系种子园种子培育1a的实生苗苗高70~100cm, 地径1~2cm的植株作为砧木,嫁接成活后定植为试验用的采穗母株。采穗母株定植株行 距为50cm×50cm;1a、3a、5a幼树枝条采自宁洱县林业局推广中心苗圃;扦插试验中 使用的穗条均是采穗母株当年所萌发的半木质化无病虫害顶芽饱满枝。

3.试验设计

3.1嫁接次数对嫁接植株萌发侧枝数量影响

嫁接次数对嫁接植株萌发侧枝数量影响试验,嫁接3次,即每次嫁接时采用无性系 种子园种子培育1a的实生苗苗高70~100cm,地径1~2cm的植株作为砧木,在砧木离地 面10~15cm处剪断,第一次嫁接的穗条采自优树所萌侧枝,待侧枝完全木质化,顶芽 饱满,长达到20cm后,取嫁接苗所萌侧枝作为第二次嫁接的穗条进行嫁接;第二次嫁 接的成活的植株所萌侧枝嫁作为第三次嫁接的穗条;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 三次重复,每个处理30株,共嫁接270株,五个月后统计侧枝数量。

3.2嫁接植株不同高度萌发侧枝数量比较

用嫁接三次的植株定植为采穗母株,分别在25cm、50cm、100cm的高度处断顶侧 进促枝萌条,五个月后观察记录每次剪取的侧枝数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设三次重复,每个处理30株,共嫁接270株。

3.3不同树龄及不同嫁接次数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1a、3a、5a幼树、思茅松成年优树第一次嫁接苗、第二次嫁接苗、第三次嫁接苗 所萌发侧枝进行扦插试验。基质为山地红壤,激素用吲哚乙酸和萘乙酸等量混合物,浓 度为2g/L,速蘸3s后扦插,扦插后用75%遮光率的遮阳网搭建遮阳棚。试验采用单因 素随机区组设计,设三次重复,每个处理30条,共扦插540条。

3.4数据统计

在剪去嫁接植株顶端后第五个月开始记录每次剪取的半木质化侧枝数量。生根率于 扦插6个月后进行全面调查。数据采用EXCEL统计,用统计软件DPSv7.05版对试验 统计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4.结果与分析

4.1嫁接次数对嫁接植株萌发侧枝数量影响

不同嫁接次数植株萌发侧枝平均产量为19.9条,对侧枝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如表 5:

表5  嫁接次数对嫁接植株萌发侧枝数量影响方差分析表

**表示差异极显著

由表5可知,不同嫁接次数植株萌发侧枝能力差异极显著。利用最小显著差法(LSD 法)对本项试验嫁接不同次数植株萌发侧枝平均产量进行多重比较。嫁接次数对嫁接植 株萌发侧枝数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嫁接3次的嫁接植株萌发侧枝平均单株达到31条, 高于嫁接2次和1次的,萌发侧枝平均20条和8.7条。嫁接3次对植株幼化效果最佳, 萌侧枝能力显著高于嫁接1次和2次。

表6  嫁接次数对嫁接植株萌发侧枝数量影响多重比较表

4.2嫁接植株不同高度萌发侧枝数量比较

嫁接植株不同高度侧枝产量变幅在14~29条之间,对其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如表7:

表7  嫁接植株不同高度萌发侧枝数量比较方差分析表

**表示差异极显著

由表7可知,嫁接植株不同高度侧枝萌发量差异极显著,多重比较结果(表8)表 明:嫁接植株离地面20~30cm高度单株萌侧枝平均达到29条,高于50~60cm和90~ 100cm高度,平均单株萌侧枝18条、14条。随着嫁接植株高度增加萌侧枝能力呈下降 趋势。

表8  嫁接植株不同高度萌发侧枝数量比较多重比较表

4.3不同树龄及不同嫁接次数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6个处理扦插成活变幅为7.3%~87%,对试验所得扦插生根率进行反正弦值转换, 分析其差异性,结果如表9。

表9不同树龄及不同嫁接次数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方差分析表

**表示差异极显著

方差分析的F值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树龄及嫁接次数所萌侧枝扦插成活率影响试验 差异极显著,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如下表10。

表10  不同树龄及不同嫁接次数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多重比较表

不同树龄及不同嫁接次数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年生幼树侧枝扦插 成活率达到87%,极显著高于3a、5a、嫁接1次、嫁接2次、嫁接3次;嫁接三次的植 株所萌发的侧枝扦插成活率达到62%,比3a生幼树萌发侧枝的扦插成活率高出1.4%, 说明将思茅松成年优树枝条连续3次嫁接在幼砧上,然后用嫁接3次植株萌发的侧枝进 行扦插,幼化扦插生根效果好。

5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1)嫁接次数对嫁接植株萌发侧枝数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嫁接3次植株萌发侧枝平 均单株达到31条,高于嫁接2次和1次的,萌发侧枝平均20条和8.7条。嫁接次数对 植株萌侧枝能力有显著影响,嫁接3次植株萌侧枝能力高于嫁接1次和2次。

(2)嫁接植株不同高度萌发侧枝数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植株离地面25cm高度单 株萌侧枝平均达到29条,高于50cm和100cm高度,平均单株萌侧枝18条、14条。随 着植株高度增加萌侧枝能力呈下降趋势。

(3)不同树龄及不同嫁接次数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年生幼树侧枝扦插 成活率达到87%,极显著高于3a、5a、嫁接1次、嫁接2次、嫁接3次;嫁接三次的植 株所萌发的侧枝扦插成活率达到62%,比3a幼树萌发侧枝的扦插成活率高出1.4%,说 明将思茅松成年优树枝条连续3次嫁接在幼砧上,然后用嫁接3次植株萌发的侧枝进行 扦插,幼化扦插生根效果好,有效克服了年龄效应。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