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新型分离初期雨水径流的雨水篦子

一种新型分离初期雨水径流的雨水篦子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分离初期雨水径流雨水篦子。包括基板凝土基板上的透水孔,基板中部下方具有横向穿通的引流槽,引流槽上方布设有引流孔,引流槽两侧沿纵向分布有过水廊道,基板两边缘并排有汇水廊道,汇水廊道经过水廊道与引流槽通过引流孔连通,汇水廊道与过水廊道的内底标高相同,位于引流孔下方的引流槽内底标高低于汇水廊道和过水廊道,引流槽前端有一延伸段。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实现道路初期径流与中后期径流的分流,截留初期雨水并实现对中后期雨水的弃流处理,有利于发挥原有面源污染控制设施的处理能力,缓解甚至解决降雨过程雨水径流冲刷道路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054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254468.3

  • 申请日2014-06-10

  • 分类号E03F5/06;

  • 代理机构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唐开平

  • 地址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30: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3F 5/06 专利号:ZL2014102544683 申请日:20140610 授权公告日:201601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1-20

    授权

    授权

  • 2014-09-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3F5/06 申请日:201406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8-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分离初期雨水径流的雨水篦子。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巨大,不透水路面比重逐渐增加,地面径流系数显著增大,城市降雨径流量陡增。降雨过程中雨水径流冲刷道路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水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山地城市中,道路坡度大,受到地表径流的冲刷强烈。城市道路交通负荷大,占地面积多,其产生面源污染的强度大于屋面、广场等不透水下垫面,初期降雨径流对道路形成的冲刷包含了大部分的道路污染物,进入水体将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中后期的雨水相对清洁。若能将初期径流与中后期径流有效分离,并对初期雨水重点处理,便能有效减弱道路面源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

我国城市道路两侧大多铺设有雨水篦子,雨水篦子通常被认为是接受雨水的第一环节。降雨形成的道路径流透过雨水篦子进入雨水收集管道,通过雨水收集管道进入水体。在径流的冲刷作用下,初期径流携带大量的地表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了水体的污染。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获得了诸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包括植草沟、道侧渗流带、雨水花园等,但这些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在降雨中只对径流统一收集和处理,其效率低,若能增添一些措施将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分离,对初期雨水进行强化处理,对后期雨水进行弃流,将极大地提高现有面源污染控制措施的处理效率,有效缓解甚至解决降雨过程雨水径流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新型分离初期雨水径流的雨水篦子,它能有效替代现有的路侧雨水篦子,将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初期道路径流分流至道路一侧的绿化带,实现初期道路雨水径流与中后期径流的分离,充分发挥面源污染控制设施的处理效能,有效缓解甚至解决降雨过程雨水径流冲刷道路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问题。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实现的,它包括基板和在基板上的透水孔,基板中部下方具有横向穿通的引流槽,引流槽上方布设有引流孔,引流槽两侧沿纵向分布有过水廊道,基板两边缘并排有汇水廊道,汇水廊道经过水廊道与引流槽通过引流孔连通,汇水廊道与过水廊道的内底标高相同,位于引流孔下方的引流槽内底标高低于汇水廊道和过水廊道,引流槽前端有一延伸段。

引流孔下方的引流槽内底标高低于汇水廊道和过水廊道,初期降雨径流携带大部分道路污染物经汇水廊道、过水廊道进入引流孔,雨水透过引流孔后经引流槽排至相应的面源污染处理设施中,有效截留初期雨水并减少汇入市政管网的雨水量。随着降雨历时增加,雨水径流增大逐渐超过引流孔透水量,过水廊道内水位升高直至漫过过水廊道溢流进入市政管道,从而实现了初期雨水径流与中后期雨水径流的分流。

本发明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实现道路初期径流与中后期径流的分流,截留初期雨水并实现对中后期雨水的弃流处理,有利于发挥原有面源污染控制设施的处理能力,缓解甚至解决了降雨过程雨水径流冲刷道路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透水板与透水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板;2.透水孔;3.汇水廊道;4.过水廊道;5.引流孔;6.固定槽;7.引流槽;8.透水板;9.透水板支架;10.多孔填料挡板;11.透水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基板1和在基板上的透水孔2,基板1中部下方具有横向穿通的引流槽7,引流槽7上方布设有引流孔5,引流槽7两侧沿纵向分布有过水廊道4,基板1两边缘并排有汇水廊道3,汇水廊道3经过水廊道4与引流槽7通过引流孔5连通,汇水廊道3与过水廊道4的内底标高相同,位于引流孔下方的引流槽7内底标高低于汇水廊道3和过水廊道4,引流槽7前端有一延伸段。

汇水廊道3和过水廊道4中填充有透水填料11,在过水廊道4与中部的引流孔5连通处设有多孔填料挡板10。透水填料11对初期雨水具有过滤作用,多孔填料挡板10用于固定透水填料11,防止透水填料11流失。

透水填料11可选砾石、卵石和河砂。

引流孔5内置有尺寸外形与引流孔相配合的透水板8,透水板8中间开孔,开孔的大小可根据需求调整,用于调节进入引流槽7的水量。如图2所示,透水板8位于透水板支架9上,透水板支架9为顶部带边钩的凹陷框,边钩钩挂在引流槽7顶面的固定槽6中。透水板支架9从引流孔5顶部置入,便于维修和更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降雨过程中初期降雨造成了道路的初次冲刷,不透水路面的存在使得包含大部分道路面源污染物的初期降雨径流在道路坡度的作用下形成径流。雨水经过汇水廊道3和过水廊道4中填充的透水填料11初步过滤后,穿过引流孔5进入引流槽7,引流槽7中的雨水可根据实际需要引入到周边面源污染控制设施中。随着降雨历时增加,汇水廊道3及过水廊道4中水流逐渐增大,超过引流孔5透水量,汇水廊道3、过水廊道4水位逐渐升高并漫过过水廊道4,透过透水孔2溢流进入市政雨水管道,从而有效实现了初期雨水径流与中后期雨水径流的分流。

本发明实现了道路初期径流与中后期径流的分流,截留初期雨水并实现对中后期雨水的弃流处理,有利于发挥原有面源污染控制设施的处理能力,缓解甚至解决了降雨过程雨水径流冲刷道路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问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