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制备多器官损伤救治药物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用于制备多器官损伤救治药物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多器官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一种治疗和/或预防多器官损伤的药物制剂,所述制剂含有有效治疗剂量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和辅酶Q10。所述药物制剂对多器官损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09

    授权

    授权

  • 2014-1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45/00 申请日:20130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1-05

    文件的公告送达 IPC(主分类):A61K45/00 收件人:李伟静 文件名称:手续合格通知书 申请日:20130221

    文件的公告送达

  • 2014-09-24

    公开

    公开

  • 2013-10-23

    文件的公告送达 IPC(主分类):A61K45/00 收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文件名称:补正通知书 申请日:20130221

    文件的公告送达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和/或预防多器官损伤的药物,属于急救药物领 域。

背景技术

心衰、急性肺损伤、失血、烧伤、心脑血管疾病、重创、淹溺、电 击等疾病发生时,经常导致多器官损伤。损伤早期主要出现重要的生命 脏器缺氧、氧化应激损伤以及能量代谢障碍。如果不积极有效地治疗, 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缺血再灌注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 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造成后期死亡率极高。多器官损伤时保护细胞的存 活和功能是阻止病程恶化、提高疾病治愈率的关键,广谱细胞保护药物 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则可以通过改善缺氧、清除自由 基、调节代谢等途径降低器官损伤、维护器官功能,从而达到疾病的良 性转归。目前多器官损伤的治疗一般以综合治疗为主,通过控制引起多 器官衰竭的病因的继续恶化,遏制疾病进程。而己出现多器官器质性损 伤的伤患,多数采用手术控制为主。在无法进行手术的紧急情况下,通 常采用糖皮质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广谱性的细胞保护药物用于 治疗和/或预防多器官损伤则少见报道。

乙酰化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组蛋白乙酰化酶(HAT) 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控制着蛋白乙酰化水平,HDACi则通过 抑制HDAC的去乙酰化活性参与蛋白的乙酰化调节。乙酰化发生在包括 组蛋白在内的多种蛋白中,HDACi则通过乙酰化调节参与多种生命活动, 并且在损伤发生时对多种细胞和脏器产生广泛的保护作用,包括缺氧以 及自由基损伤时细胞的存活、能量代谢的调节、正常心律的维持等。

研究发现,缺氧、缺血再灌注以及氧化应激损伤时,HDACi能够明 显提高心、脑、肝、肺等脏器细胞的存活。HDACi对细胞保护作用的分 子机制可能包括:通过调节对细胞存活和凋亡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表达 (如:线粒体外膜Mcl-1、Akt、Bcl-2等)抑制细胞凋亡;通过线粒体内 膜和基质Mcl-1蛋白调节能量代谢,提高细胞对损伤的耐受力。

HDACi与能量代谢途径的调节密切相关。乙酰化修饰普遍存在于人 体的代谢酶之中,调节代谢通路及代谢酶的活性,HDACi所维持的蛋白 质乙酰化是细胞中一种与磷酸化相对的调控机制。另一方面,HDACi通 过组蛋白中赖氨酸的去乙酰化,改变细胞信号通路,尤其是通过多聚赖 氨酸残基的超乙酰化,改变DNA连接蛋白的活性,从而减少机体应激反 应的发生,减弱器官和组织损伤,能够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早期器官的存 活。

此外,某些HDACi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钠离子 通道和L型的钙离子通道有关。HDACi通过对钠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可 提高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发生的阈值;通过对钙离子通道的阻滞, 可提高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阈值。从而改变心肌膜对钠、钾、钙 离子的转换,影响膜的电生理特性,延长心肌不应期,降低心肌的自律性, 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在严重创伤时早期有利于恢复和维持正常窦 性心律。

辅酶Q10在机体内与线粒体内膜结合,它从复合物I和复合物II接 受氢,将质子释放至线粒体基质内,电子传递给细胞色素,促进氧化磷 酸化及电子的主动转移。辅酶Q10是生物氧化过程中电子传递链限速反 应的关键性物质,它具有消除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是天然 的抗氧化剂、细胞代谢激活剂。1972年,意大利Gian Paolo Littarru教授 证明缺乏辅酶Q10是引发心脏病等疾病的原因之一。1978年,Peter Mitchell教授用化学渗透理论解释了生物能量转移包括在能量转换系统 中辅酶Q10起到重要的质子转移作用。辅酶Q10可以消除已经生成的过 氧化物,还可以改善心肌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活性,

补充外源性辅酶Q10可以增加ATP的合成,可作为自由基清除剂降 低血管的过氧化状态,减少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超氧化物,保 护并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胞浆NADH的水平,促进血管内皮 细胞释放可以保持血管张力的活性物质NO、PGI2。Baggio对2664例心 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对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或原 因不明的心力衰竭,辅酶Q10的疗效和安全性都是显著的。治疗充血性 心力衰竭机理是通过外源性辅酶Q10进入心肌线粒体内膜,参与线粒体 呼吸作用,显著提高线粒体膜磷脂保护和损伤修复效应,提高射血分数 和增加心输出量。

综上所述,HDACi通过乙酰化调节对多种细胞和脏器产生广泛的保 护作用,包括提高氧化应激损伤时细胞的存活、调节能量代谢、维持窦 性心律等;辅酶Q10则在抗自由损伤、改善能量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者联用将有助于预防和/或缓解多器官损伤,提高存活率。但是现有技 术还缺乏HDACi或辅酶Q10在治疗和/或预防多器官损伤中的应用,以 及具有协同功效的联合用药的药物制剂。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 HDACi和辅酶Q10在制备多靶向性的治疗和/或预防多器官损伤的药物 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药物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公开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 多器官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包括:西 达本胺(Chidamide)、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丙戊酸镁(magnesium valproate)、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伏立诺他(Vorinostat)、罗米地 辛(Romidepsin)、恩替诺特(Entinostat)、阿沛西丁(Apicidin)、帕比司 他(Panobinostat)、贝林司他(Belinostat)、达西司他(Dacinostat)、吉维 司他(Givinostat)、阿贝司他(Abexinostat)、奎司司他(Quisinostat)、瑞米 司他(Resminostat)、莫西司他(Mocetinostat)、卓西司他(Droxinostat)、 Tubastatin A(C20H21N3O2,CAS号:1310693-92-5)、AGK-2 (C23H13C12N3O2,CAS号:304896-28-4)、AR-42(C18H20N2O3,CAS 号:935881-37-1)、MC1568(C17H15FN2O3,CAS号:852475-26-4)、 CUDC-101(C24H26N4O4,CAS号:1012054-59-9)和PCI-34051 (C17H16N2O3,CAS号:950762-95-5,1072027-64-5)。

优选地,所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为丙戊酸钠,所述丙戊酸钠 被作为能量代谢调节剂使用。

在另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为丙戊酸钠, 所述丙戊酸钠被作为抗心律失常剂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器官损伤包括:心衰、急 性肺损伤、失血、烧伤、心脑血管疾病、重创、淹溺、电击、缺血再灌 注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治疗和/或预防多器官损伤的药物制剂,所述制 剂含有有效治疗剂量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剂还含有有效治疗剂量的辅酶 Q10。

优选地,所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选自:西达本胺(Chidamide)、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丙戊酸镁(magnesium valproate)、曲古抑菌 素A(trichostatin A)、伏立诺他(Vorinostat)、罗米地辛(Romidepsin)、恩 替诺特(Entinostat)、阿沛西丁(Apicidin)、帕比司他(Panobinostat)、贝 林司他(Belinostat)、达西司他(Dacinostat)、吉维司他(Givinostat)、阿 贝司他(Abexinostat)、奎司司他(Quisinostat)、瑞米司他(Resminostat)、 莫西司他(Mocetinostat)、卓西司他(Droxinostat)、Tubastatin A (C20H21N3O2,CAS号:1310693-92-5)、AGK-2(C23H13C12N3O2,CAS 号:304896-28-4)、AR-42(C18H20N2O3,CAS号:935881-37-1)、MC1568 (C17H15FN2O3,CAS号:852475-26-4)、CUDC-101(C24H26N4O4,CAS 号:1012054-59-9)和PCI-34051(C17H16N2O3,CAS号:950762-95-5, 1072027-64-5)。

更为优选地,所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为丙戊酸钠。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丙戊酸钠的有效治疗剂量为 15mg/kg-500mg/kg,所述辅酶Q10的有效治疗剂量为50mg/kg-500mg/kg。

优选地,所述丙戊酸钠的有效治疗剂量为60-180mg/kg。

更为优选地,所述辅酶Q10的有效治疗剂量为100mg/kg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剂剂型可以为口服制剂、 静脉注射制剂、肌肉注射制剂、皮下注射制剂或腹腔注射制剂。

本发明所公开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够提高损伤后细胞(心 肌、肝、肺和神经细胞等)存活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和辅酶Q10 联合使用,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细胞给予应激创伤后立即使用该药物, 调节细胞能量代谢方式,提高器官受损时代谢提供能量的效率,增加在 极端情况下的能量供应,细胞存活大大提高,并抑制凋亡,从而大大减 弱机体组织损伤,达到提高患者治愈率的目的。该药物可有效保护临床 病人的脏器组织,并有利于重大灾难以及战场上伤员展开自救和互救。

附图说明

图1.丙戊酸钠对H9C2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2.丙戊酸钠对HL-7702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3.丙戊酸钠对MRC-5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4.丙戊酸钠对连二亚硫酸钠损伤的H9C2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5.丙戊酸钠对连二亚硫酸钠损伤的HL-7702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6.丙戊酸钠对连二亚硫酸钠损伤的MRC-5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7.丙戊酸钠对物理缺氧损伤的H9C2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8.丙戊酸钠对物理缺氧损伤的HL-7702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9.丙戊酸钠对物理缺氧损伤的MRC-5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10.丙戊酸钠对氧化应激损伤的H9C2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11.丙戊酸钠对氧化应激损伤的HL-7702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12.丙戊酸钠对氧化应激损伤的MRC-5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13.西达本胺对氧化应激损伤的H9C2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14.伏立诺他对氧化应激损伤的H9C2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15.丙戊酸钠对氯化钴损伤的H9C2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16.伏立诺他对氯化钴损伤的H9C2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17.丙戊酸钠对损伤细胞有氧呼吸代谢的影响;

图18.单用丙戊酸钠治疗多器官损伤大鼠的4小时存活曲线;

图19.单用丙戊酸钠治疗多器官损伤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变化曲线;

图20.联合用药治疗多器官损伤大鼠的4小时存活曲线;

图21.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多器官损伤大鼠蛋白表达影响;

图22.空白组大鼠心肌线粒体透射电镜图;

图23.多器官损伤大鼠心肌线粒体透射电镜图;

图24.多器官损伤大鼠治疗后心肌线粒体透射电镜图;

图25大鼠实验前正常心电图;

图26多器官损伤大鼠心电图;

图27多器官损伤大鼠治疗后心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 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权 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构成进一步的限定。

实施例1.HDACi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采用二亚硫酸钠化学缺氧、氯化钴化学缺氧损伤、物理缺 氧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四种细胞模型来证明丙戊酸钠、西达本胺、伏立 诺他等HDACi对多种受损伤器官组织(包括心肌、肝脏和肺脏)的保护 作用,进而探索HDACi用于制备多器官损伤救治药物的可能性。

1.1实验方法

1.1.1细胞系:大鼠心肌细胞H9C2,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和人正 常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

1.1.2丙戊酸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在96孔培养板中用含10%胎牛 血清的Hyclone高糖血清培养基培养H9C2、HL-7702和MRC-5细胞, 培养24h后在96孔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丙戊酸钠低糖DMEM溶液,浓度 分别为:80μM、40μM、20μM、10μM、5μM、2.5μM、1.25μM、 0.625μM,分别于24、48、72、96h用MTT检测,对照组采用低糖DMEM 溶液。MTT检测方法是:每孔加入5mg/mL的MTT10uL,37℃继续孵育 4h,然后每孔加入100uL10%SDS,孵育2h后,在570nm处检测并记录。

1.1.3连二亚硫酸钠化学缺氧损伤实验:将含有连二亚硫酸钠的 Hyclone低糖无血清培养基加入96孔培养板的H9C2、HL-7702和MRC-5 细胞中,建立细胞培养的化学缺氧环境,期间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 态变化。化学缺氧损伤形成后,细胞加入含有丙戊酸钠或西达本胺的完 全培养基,对照组给予不含丙戊酸钠的完全培养基,培养24h后采用MTT 方法进行测定。

1.1.4物理缺氧损伤实验:将H9C2、HL-7702和MRC-5细胞接种于 96孔板中,放置在含有94.7%N2、0.3%O2、5%CO2混合气体的低氧培 养箱中孵育1h后,加入含丙戊酸钠的DMEM液体100ul,对照组给予同 等体积的DMEM。继续放入缺氧培养箱中培养2h后,用MTT检测细胞 增殖效果。

1.1.5氧化应激损伤实验:将含有0.03%过氧化氢的GIBCO无血清 培养基加入96孔培养板的H9C2、HL-7702和MRC-5细胞中,用倒置显 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后去除损伤液,加入含有丙 戊酸钠、西达本胺或伏立诺他的完全培养基,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对照组 用不含药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24h后采用MTT方法进行测定。

1.1.6氯化钴化学缺氧损伤实验:将含有氯化钴的GIBCO完全培养基 加入96孔培养板的H9C2细胞中建立细胞培养的化学缺氧环境,用倒置 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细胞低氧损伤后去除损伤液,加入含有丙戊 酸钠或伏立诺他的完全培养基,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对照组给予不含丙戊 酸钠的完全培养基,培养24h后采用MTT方法进行测定。

1.2实验结果

在H9C2、HL-7702和MRC-5三种细胞正常培养体系中加入一系列 浓度的丙戊酸钠,MTT法细胞增殖实验发现加入丙戊酸钠后对细胞生长 略有影响,但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图1-3。

通过连二亚硫酸建立化学缺氧损伤细胞模型,图4-6显示加入丙戊酸 钠药物后,H9C2、HL-7702和MRC-5三种细胞生存率较损伤对照组(零 剂量组)均有显著提高,说明丙戊酸钠能够保护心、肝、肺等细胞拮抗 化学缺氧损伤。

图7-9显示在物理缺氧损伤细胞模型中,加入丙戊酸钠药物后低氧培 养的H9C2、HL-7702和MRC-5三种细胞的生存率较损伤对照组均有显 著提高,说明丙戊酸钠能够保护心、肝、肺等细胞拮抗物理缺氧损伤。

图10-12显示在氧化应激损伤细胞模型中,加入丙戊酸钠药物后 H9C2、HL-7702和MRC-5三种细胞的生存率较损伤对照组均有显著提 高;另外两种HDACi西达本胺和伏立诺他也得到了近似的实验结果(图 13-14)。说明丙戊酸钠、西达本胺和伏立诺他等HDACi能够保护心、肝、 肺等细胞拮抗氧化应激损伤。

通过氯化钴建立的另外一种化学缺氧损伤细胞模型中,加入丙戊酸 钠或伏立诺他可以显著提高H9C2细胞的生存率,见图15-16。说明丙戊 酸钠和伏立诺他等HDACi均能保护心肌细胞拮抗氯化钴化学缺氧损伤。

该实施例从体外实验证明了在多种缺氧以及氧化应激损伤的情况 下,HDACi对于心脏、肺脏和肝脏等重要脏器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机体在遭受心衰、急性肺损伤、失血、烧伤、心脑血管疾病、重创、淹 溺、电击、缺血再灌注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等疾病时,HDACi作为多器官损伤救治药物能保护重要生命脏器免受缺 氧和氧化应激损伤,利于重要脏器存活,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实施例2.HDACi提高线粒体呼吸能量代谢的检测

本实施例采用细胞生物能量测定仪检测HDACi对心肌细胞基础代 谢、ATP生成以及细胞极限呼吸能力的影响,探索细胞受损时HDACi 通过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保护细胞的机制。

2.1实验方法:

在XF细胞生物能量测定仪专用培养盘中每孔接种10000个H9C2大 鼠心肌细胞,测量细胞的耗氧率(OCR)。每个24孔微孔盘中保留A1、 B4、C3、D6四个位置,置入等体积的培养基作为背景校正之用。待细胞 贴附之后,再给每个孔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然后将细胞培养盘置于二 氧化碳培养箱隔夜培养,进行过氧化氢损伤,损伤后加入含有丙戊酸钠 的完全培养基。

分析用培养基成分以不含血清和碳酸氢盐的细胞培养基为基准培养 基,加入丙氨酸二肽、丙酮酸钠和25mM葡萄糖。自探针上方的药物注 射槽依次注入三种氧化磷酸化抑制剂OLIGOMYCLN(寡霉素)、FCCP (碳酰氰4-(三氟甲氧基)苯腙)、Rotenone/A.(鱼藤酮/A),体积依次 为75、83和93μl,注意保持每个孔所注入的药物体积相同,采用XF细 胞生物能量测定仪检测并记录结果。

2.2实验结果:

图17显示XF细胞生物能量测定仪测定结果,表明丙戊酸钠明显提 高心肌细胞线粒体有氧代谢,增加耗氧率和ATP的生成,提高细胞极限 呼吸能力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图例自上而下为:IC:正常细胞对照 组;C:加入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的细胞对照组;H2O2:过氧化氢损伤 对照组;12.5:丙戊酸钠12.5μM治疗组;25:丙戊酸钠25μM治疗组; 50:丙戊酸钠50μM治疗组;100:丙戊酸钠100μM治疗组;200:丙 戊酸钠200μM治疗组;Back.Corr.:培养基对照组。

线粒体作为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是控制和调 节能量代谢的重要细胞器。心脏中存在着丰富的线粒体,线粒体的正常 功能对于维持心脏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施例说明HDACi在极 端情况下能够调节心肌细胞线粒体有氧代谢,保证心脏自身供能,进而 通过维持重要生命脏器的血供,拮抗多器官损伤,提高机体的存活率。

实施例3.HDACi和辅酶Q10对多器官损伤动物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实施例采用急性重度失血所致的多器官损伤大鼠模型来观测单用 HDACi以及HDACi和辅酶Q10联用对多器官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进而确证HDACi和辅酶Q10用于制备多器官损伤预防和救治药物的可能 性。

3.1实验方法

3.1.1实验动物:雄性Wistar大鼠,每个试验组12只,平均体重为 250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

3.1.2实验器材及物品:多导生理仪、恒流泵BT00-50M、异氟烷、 引流管、生理盐水、丙戊酸钠等。

3.1.3实验过程:

利用Wistar大鼠建立急性重度失血所致的多器官损伤动物模型。大 鼠按3%的异氟烷麻醉,仰卧固定。单侧股动、静脉切开留置导管,动脉 导管通过压力换能器与多导生理仪系统连接,持续监测心率(P)、平均动 脉压(MAP)等指标。术间采用1%的异氟烷麻醉。大鼠分两次放血,至 总血量的60%。药物治疗实验先从留置的一侧动脉导管10分钟内快速放 血40%,给药,然后模拟慢性失血和渗血自静脉导管50分钟内放血20%。 药物预防实验在动物放血前24小时提前给药,然后依次自动脉快速放血 40%,自静脉慢速放血20%。放血期间维持MAP不低于30mmHg,麻醉 维持0.7%的异氟烷浓度。观察药物对动物多器官损伤的治疗作用。

3.1.4实验分组

丙戊酸钠单一用药治疗实验中,实验组给予低(60mg/kg)、中(120 mg/kg)、高(180mg/kg)3个剂量的丙戊酸钠治疗;丙戊酸钠单一用药预 防实验中,在动物放血前24小时皮下注射给予丙戊酸钠180mg/kg;丙戊 酸钠和辅酶Q10联合用药实验中,实验组给予180mg/kg丙戊酸钠和 100mg/kg辅酶Q10治疗。VHE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空白对 照组不采用任何治疗。

3.2实验结果:

图18为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和预防急性失血所致的多器官损伤大鼠的 存活曲线。结果表明在给予药物丙戊酸钠治疗时,高、中、低3个剂量 治疗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5%、58.3%、44%,药物预防组(pretreatment) 的存活率为50%,而对照组(control)的存活率为16.7%,VHE组存活率为 25%。本申请中丙戊酸钠3个治疗剂量组以及预防组的生存率显著性高于 空白对照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图18生存曲线中生存率从高到低依次表示 为:丙戊酸钠治疗组,浓度180mg/kg;丙戊酸钠治疗组,浓度120mg/kg; 丙戊酸钠预防给药组,浓度180mg/kg;丙戊酸钠治疗组,浓度60mg/kg; 生理盐水组是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6.空白对照组是指失血后不 给予任何治疗。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MAP进行监测,结果见图 19,图19的图标与图18一致。从图19可以看出,与空白对照和生理盐 水对照组相比,丙戊酸钠给药10分钟后即可显著提升多器官损伤动物的 MAP,并在此后约2个小时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预防给药对防止血压 过低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维持一定水平的MAP有利于机体在应激状态下 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联合用药治疗多器官损伤大鼠的存活曲线见图20。V组为丙戊酸钠 组,V+C组为丙戊酸钠和辅酶Q10联合用药组,对照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可以看出丙戊酸钠和辅酶Q10联合用药组大鼠的存活率达到77.8%,而 单独使用丙戊酸钠组的大鼠存活率为70%。联合使用辅酶Q10和丙戊酸 钠两种药物,对于大鼠的存活率有显著性的提高,因此认为联合两种药 物的使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的药效。

本实施例中,通过急性重度失血造成大鼠全身多脏器缺血缺氧,建 立多器官损伤动物模型。丙戊酸钠则通过调节能量代谢保护心、脑、肝、 肺等多个生命重要脏器(参见实施例4-6)抵抗缺血缺氧引起的多器官损 伤,显著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联合应用辅酶Q10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 果,动物的生存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说明丙戊酸钠和辅酶Q10联用可用 于制备治疗和/或预防多器官损伤的药物。

实施例4.HDACi对多器官损伤动物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

本实施例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HDACi治疗前后多器官损伤 动物脑、心、肝、肺等重要脏器中与细胞存活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多种蛋 白表达的变化,探索HDACi对多器官损伤动物保护的分子机制。

4.1实验方法:

采用实施例3的急性重度失血所致的多器官损伤大鼠模型,HDACi 治疗4h后取Wistar大鼠组织(脑、心、肝、肺)保存在液氮中。进行 Western blot检测时将动物组织从液氮中取出,立即称重和研磨,细胞裂 解液中加入PMSF(苯甲基磺酰氟)防止蛋白降解;蛋白提取液在冰上放 置30min、离心,取上清进行蛋白质定量测定;根据定量结果用细胞裂解 液将浓度调至完全一致后,加入上样缓冲液将蛋白质煮沸变性,EP管分 装后冻存于-70℃中保存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10孔/1.0mm板上样 20ul,电泳、转膜、封闭、免疫反应后,用Odyssey仪器进行扫描、图像 分析。实验主要检测了Akt(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im (Bcl-2家族中仅含有一个BH3结构域的蛋白)、Bcl-2(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2)以及Mcl-1在药物治疗前后的表达差异。

4.2实验结果:

Akt在细胞存活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它的活化形式有利于细胞存 活,活化后即pAkt,可增强细胞组织存活,拮抗凋亡,增强Bcl-2基因 表达。Mcl-1是Bcl-2家族蛋白,长链(Mcl-1L)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具 有抗凋亡的作用;短链(Mcl-1s)定位在线粒体基质,发挥能量调节作用。 图21中可以看出丙戊酸钠治疗组脑、肝、肺组织活化形式的pAkt增多, 心肌、脑、肝、肺组织中Bcl-2和Mcl-1L表达增多,提示细胞拮抗凋亡 的能力显著增强;心肌、脑、肝、肺组织中Bim短链(Bim>s表达量明显增 加,提示能量生成增强。

本实施例检测了多器官损伤动物的脑、心、肝、肺等重要脏器中蛋 白表达的变化。该部分实验结果提示HDACi对器官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pAkt、Bcl-2和Mcl-1L表达升高、Bim>s表达增加)实现的。

实施例5.动物组织酶学检测及心肌透射电镜观察:

本实施例检测HDACi治疗前后多器官损伤动物脑、心、肝等重要脏 器中酶学变化以及心肌组织线粒体的完整性,探索HDACi对多器官损伤 动物保护的酶学和物理学基础。

5.1动物组织酶学检测

采用Wistar大鼠主要器官组织,经过如实施例3所述建模后,动物 40%失血后随机分组。分3个实验组,空白组,药物组,损伤组。药物组 为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治疗剂量为300mg/Kg。各组动物均在放血1h后 将组织取出,称重并加入预冷的生理盐水,用组织匀浆机研磨后,离心 取上清,测定上清液中重要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变化,测定方法使用相对 应的酶活测定试剂盒。下表1-3将蛋白酶活性及代谢关键物质中有显著性 变化列出,其中空白组:假手术组;药物组:失血损伤后给药治疗组; 损伤组:失血损伤后未给予治疗。

表1大鼠血清中乳酸的变化

*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5。

**与损伤组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5。

表2大鼠组织中乳酸脱氢酶的变化

*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5。

**与损伤组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5。

表3心肌组织中ATP酶活性的变化

*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5。

**与损伤组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5。

从表1中可以看出组织中乳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心肌组织失血损伤 后乳酸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增加,给药组乳酸含量较损伤组显著减少;脑 组织损伤后,失血损伤组乳酸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增加,药物组乳酸含量 较损伤组显著减少。

表2显示组织中乳酸脱氢酶的变化趋势:心肌组织、脑组织和肝脏 组织失血损伤后乳酸脱氢酶活性较空白组LDH显著增加,心肌组织、脑 组织和肝脏组织给药组治疗后乳酸脱氢酶活性较损伤组明显减少。

表3显示组织中ATP酶的变化,心肌组织损伤后钠钾ATP酶、钙镁 ATP酶和总ATP酶活性均较空白组显著减少;给药组钠钾ATP酶、钙镁 ATP酶和总ATP酶活性均较损伤组显著增加。

从以上结果综合分析,大鼠急性重度失血后全身多脏器缺血缺氧, 糖酵解活动增强,乳酸堆积;丙戊酸钠药物治疗后,通过降低乳酸脱氢 酶的活性抑制糖酵解,同时提高ATP酶活性增强有氧代谢,保证脑、心、 肝等多个重要脏器的能量供应,从而显著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

5.2心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同5.1例所示动物,同时取动物心肌组织用戊二醛固定后,透射电镜 观察线粒体变化,结果如图22-24所示。

从图22与图23的比较中看出,失血损伤后,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周 围的糖原明显堆积,线粒体内外膜模糊甚至消失,并且线粒体嵴明显减 少,而图22与图24的比较可以看出,在给药之后心肌组织内线粒体组 织周围糖原减少,同时线粒体内外膜较为完整,有可辨的内外膜间隙。 线粒体嵴明显清晰。说明丙戊酸钠用于多器官损伤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线 粒体的稳定性,减少线粒体凋亡。

实施例6.HDACi改善多器官损伤动物的心电

经过如实施例3所述多器官损伤后,丙戊酸钠静脉推注治疗,在 60-180mg/Kg治疗剂量中,进行全程的心电图检测,均出现较好的治疗效 果。以180mg/Kg治疗剂量为例,如图25-27所示,图中每个大格显示为 0.5S,每个小格显示为0.1S。图25显示失血前正常的窦性心律心电图; 急性失血后,潜在的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心电活动活跃,异位心电 波形与窦性心律叠加,同时ST段明显抬高,显示急性心肌受损,如图 26所示;在给药治疗后,图27显示药物有效抑制或消除了心脏异位起搏 点的兴奋活动,对恢复和维持正常窦性心律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失血 后抬高的ST段明显回落,提示药物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