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测定纳米金表面上巯基修饰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构象的方法

一种测定纳米金表面上巯基修饰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构象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纳米金表面上巯基修饰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构象的方法,是利用动态光散射测定组装过程中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与纳米金复合物的水合粒径,结合吸附动力学,分别测定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在不同表面包被量时在纳米金表面上的构象。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发现在中等表面探针容量时,线性DNA在纳米金表面上的构象为连接巯基的一端缠绕在纳米金表面,另一端与表面垂直向外伸展,随着表面探针容量的增加,每条DNA探针缠绕在纳米金表面上的长度不断减小,而同时向外延伸的尾部越来越长,但纳米金表面保持被DNA碱基吸附包裹的低表面自由能状态上述构象可以描述为DILOT模型,对于核酸传感器探针设计和基于DNA杂交的纳米组装等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261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首都师范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71224.9

  • 发明设计人 娄新徽;王文杰;丁小凡;

    申请日2014-04-25

  • 分类号G01N15/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王旭

  • 地址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20: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06

    授权

    授权

  • 2014-08-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15/02 申请日:201404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纳米金表面上巯基修饰线性DNA或核酸适配 体构象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巯基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修饰的纳米金复合物(DNA/AuNP), 从自组装材料制备、生物传感技术,到药物传输等领域,都拥有十分 重要的应用。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DNA碱基会与纳米金表面发生非特 异性相互作用,部分吸附在纳米金的表面,使得线性DNA杂交效率下 降,使得核酸适配体与其靶标的识别能力下降。因此深入了解线性DNA 或核酸适配体探针在纳米金表面的构象,对于优化探针设计具有十分 重要的价值。现阶段对线性DNA在平面金表面上的构象研究较多,有 多种表征技术,例如X射线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都被用于线性 DNA在平面金表面上的构象研究。但是对于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探针 在纳米金表面上构象的研究却很少。目前仅有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被 用于线性DNA在纳米金表面上构象的系统研究(Parak,W.J.; Pellegrino,T.;Micheel,C.M.;Gerion,D.;Williams,S.C.; Alivisatos,A.P.NanoLett.2003,3,(1),33-36.)。该方法通 过测定DNA/AuNP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迁移速率计算其有效粒径,然 后通过其有效粒径测定线性DNA的构象。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虽然可 以用于研究线性DNA的构象变化,但是这种方法却存在许多缺陷:1. 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需要的样品量较大,样品不能重复使用,费时费 力,不适合动力学研究;2.短链DNA(小于40个核苷酸)修饰的纳米金 在实际应用中很常见,但是琼脂糖凝胶电泳无法获得单条短链DNA的 分辨率;3.凝胶方法计算所得的DNA/AuNP粒径实验误差较大,受凝 胶比例影响,需要多次测量,费时费力;4.纳米金在琼脂糖凝胶电 泳之前需要修饰提高纳米金稳定性的小分子,防止电泳时发生聚集, 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小分子的存在却会干扰DNA在纳米金表面的实际 构象情况,从而无法得到正确的构象信息;5.具有二级构象的适配体 DNA会折叠成为紧密的二级结构,影响电泳的迁移率,从而影响对构 象的研究。因此非常需要寻找一种可以高效、精确和灵敏的表征方法 来探测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探针在纳米金表面上的构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定纳米金表面上巯基修饰线性DNA或 核酸适配体构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利用动态光 散射(DLS)测定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的纳米金复合物在其组装过程 中的水合粒径,步骤二: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并通过对线性DNA 或核酸适配体纳米金复合物水合粒径的直接比较,测定在不同表面容 量时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在纳米金表面上的构象。

本发明的具体实验步骤:

(1)利用动态光散射测定组装过程中不同长度巯基修饰线性DNA 或核酸适配体纳米金复合物的水合粒径的动态变化过程;

具有巯基修饰的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与二硫苏糖醇(DTT)在2% (V/V)的三乙胺(TEA)溶液下还原后利用NAP-5柱进行两次纯化。纯化 后的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与纳米金(AuNP)按照一定物质的量比例混 合于磷酸盐缓冲液(10mM PB,pH7.4)中,室温(25℃)下孵育并利用 动态光散射测定DNA/AuNP粒径变化过程。包被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老 化,加盐,温育。老化过程即包被后的17个小时内,使线性DNA或核 酸适配体通过自组装过程包被于纳米金表面,该过程不另外添加盐, 选取多个时间点测定粒径值;加盐过程即老化过程完成后,逐渐向纳 米金与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混合溶液中滴加浓度为1M氯化钠 (NaC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使得盐浓度缓慢增至0.3M,选取多个盐浓 度点测定DNA/AuNP的粒径;温育过程即加盐过程完成之后等待一段时 间使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更加完全地包被于纳米金表面,选取数个 时间点测定粒径。

(2)荧光测定老化过程中DNA在纳米金表面DNA链数;

利用荧光标记和巯基修饰的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在(1)相同的 条件下还原并与纳米金包被。在老化过程中(0-17h)选取数个时间 点对样品进行离心纯化,将包被上DNA链的纳米金沉淀复溶于二硫苏 糖醇(DTT)磷酸盐缓冲溶液并过夜并离心取上清,根据标准曲线测定 其上清液探针浓度并计算每个纳米金上DNA的包被量。相对应公式为:

(3)老化过程DNA在纳米金表面吸附动力学拟合;

根据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公式(公式1)(其中qe表 示平衡吸附量,qt表示时间为t时的吸附量,Ks表示二级吸附速率 常数)和粒径与包被量线性关系(由(2)可得)公式qe=kdeqt=kdt(公 式2)(其中de表示平衡时纳米金粒径增加量,dt表示时间为t时的 纳米金粒径增加量,k为纳米金粒径增加量与DNA吸附量之间的比例 常数)得到(公式3)(其中Ks′为kKs)。将(1)获得的粒 径增长量带入公式3中,若t/dt与t符合线性关系,即符合准二级 吸附动力学模型。

(4)利用动态光散射测定非巯基修饰DNA链包被纳米金的过程;

没有巯基修饰的线性DNA单链与纳米金(AuNP)投入物质的量比 例为500∶1,在室温条件(25℃)包被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测定DNA/AuNP 粒径在老化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5)根据(1)-(4),建立线性DNA在纳米金表面上的构象DILOT (Dynamic Inner-Layer and Outer-Tail)模型,测定在不同表面容 量时线性DNA在纳米金表面上的构象;

(6)利用动态光散射测定盐浓度对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在纳 米金表面构象的影响;

(7)紫外定量加盐和温育过程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在纳米金 表面上的数量;

完成包被过程的DNA/AuNP经过离心,取上清,利用紫外测定其浓 度,根据包被时投入的DNA、纳米金和离心后上清的浓度和体积计算 包被量。相对应公式为:

(8)根据(1)、(6)和(7)测定在加盐和温育过程不同表面容量时 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在纳米金表面上的构象。

该方法具有如下优势:

1)DLS技术基于悬浮液中球形粒子的布朗运动会引起的不同强度 的激光散射,通过强度波动得到平动系数,从而再通过斯托克斯爱因 斯坦方程(Stokes-Einstein)得到粒子的水合粒径。这种技术不需 要对测量样品进行额外的化学修饰,无损伤,特别是可以实时监测;

2)DLS技术的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相比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大 幅减少,且无需浓缩;

3)DLS技术的分辨率高,可以准确分辨小于40个碱基的单条短链 DNA的吸附;

4)利用DNA与蛋白相比,化学基团少,结构简单,通过直接比较 相同长度的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的水合粒径,可以测定具有二级结 构的核酸适配体在纳米金表面的构象;

5)基于本发明的方法测定在中等表面容量时,巯基修饰线性DNA 在纳米金表面上的构象为连接巯基的一端缠绕在纳米金表面,另一端 与表面垂直向外伸展,随着表面探针容量的增加,每条DNA探针缠绕 在纳米金上的长度不断减小,而同时向外延伸的尾部越来越长,但纳 米金表面保持被DNA碱基吸附包裹的低表面自由能状态,上述构象可 以描述为DILOT(Dynamic Inner-Layer and Outer-Tail)模型。这个 模型不仅适用于线性的DNA在纳米金表面上的构象,而且也适用于没 有形成二级结构时的核酸适配体探针在纳米金表面上的构象。根据该 模型可以计算不同长度线性DNA在包被过程中缠绕在纳米金表面的不 能有效杂交的碱基的长度:

Dh是DNA/AuNP的水合粒径,DAu is纳米金的直径,In是DNA/AuNP外层非专一性吸附DNA的厚度(~1nm)。因此该模型对于 核酸传感器探针设计和基于DNA杂交的纳米组装等应用具有十分重 要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不同长度的巯基修饰的线性DNA:polyA15, polyA30,polyA44,polyA51在包被纳米金过程中,随着时间和盐浓度变 化,polyA/AuNP的粒径变化过程。

图2是本发明中,非巯基修饰的polyA15,polyA30,polyA44,polyA51在纳米金表面老化过程中,粒径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3是本发明中,polyA30老化过程中纳米金表面DNA链数与粒径之 间的线性关系曲线。

图4A是本发明中,不同长度的polyA在纳米金表面老化过程中的 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曲线。图4B二级吸附速率常数与不同长度polyA之 间指数关系曲线。

图5是本发明中表示巯基修饰的线性DNA在纳米金表面的动态内 部环绕外部伸展的DILOT构象模型。图5A表示具有不同长度的带有和 不带有巯基修饰线性DNA在纳米金表面老化过程完成时的构象状态。 图5B表示线性DNA在纳米表面的包被过程构象变化,其在包被过程中 一致符合DILOT模型。图5C表示核酸适配体在纳米金表面的包被过程 的构象变化,当浓度低于临界盐浓度时,其构象符合DILOT模型,当 盐浓度高于临界盐浓度时,适配体开始在表面形成二级结构,不再符 合DILOT模型。

图6A-6C是本发明中,巯基修饰的线性polyA/AuNP和核酸适配体 (TBA30,TBA44,CBA45,CRA51)/AuNP在包被过程中粒径变化过程。

图7A-7C是本发明中,包被完全的线性DNA polyA/AuNP和核酸适 配体(TBA30,TBA44,CBA45,CRA51)/AuNP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粒径变化。

图8是本发明中,包被完全的巯基修饰的polyA/AuNP和核酸适配 体(TBA30,TBA44,CBA45,CRA51)/AuNP在2%琼脂糖凝胶中的电泳照片和 包被量。

具体实施方式

表1:本发明中所用的线性DNA或核酸适配体探针序列。

表2:本发明中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参数。

实施例1.DLS实时监测老化过程中没有巯基修饰和巯基修饰线 性DNA和核酸适配体与13nm纳米金复合物的水合粒径。

将具有5’端巯基修饰的,不同长度的线性DNA:polyAl5, polyA30,polyA44,polyA51,以及具有不同长度的适配体DNA:TBA30, TBA44(牛凝血酶蛋白的适配体,Thrombin binding aptamer),CBA45, CBA51(可卡因的适配体Cocaine binding aptamer)40μM,分别与40 mM二硫苏糖醇(DTT)在2%(V/V)的三乙胺(TEA)溶液下还原30分钟后 利用NAP-5柱进行两次纯化。纯化后的DNA与纳米金投入物质的量比例 为500∶1。同时将没有巯基修饰的线性DNA单链polyA15,polyA30, polyA44,polyA51与纳米金(AuNP)投入物质的量比例为500∶1。这12 条链在在磷酸盐缓冲液(10mM PB,pH7.4)条件下,室温(25℃)包被 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测定DNA/AuNP粒径在老化过程中的变化过程(图1, 2,6)。

结果说明,不具有巯基修饰的polyA在纳米金表面粒径增加约为1 nm,与两个核苷酸大小(0.43nm×2)相近,说明在纳米金表面形成环 绕型构象(图5A),其中非特异性吸附是主要作用力,且不同长度的DNA 具有相同的动力学过程。而具有巯基修饰的polyA在老化过程结束时, 不同长度线性DNA链(polyA15,polyA30,polyA44,polyA51)修饰的 AuNP的粒径增加量分别为1.5,2.8,5.2,和5.9nm,大于非特异性 吸附粒径增长量(~1nm),小于线性DNA在纳米金表面完全伸展时粒径 增长量(12.9,25.8,37.8,43.9nm)说明DNA在纳米金表面构象介于 环绕型和伸展型之间,属于部分环绕部分伸展的DILOT构象状态(图 5A),这种构象与无规则卷曲型构象相比其使纳米金表面自由能处于 更低的状态。而且相同长度的巯基修饰的线性DNA与适配体DNA在老化 过程中粒径大小和变化趋势相同,说明探针序列并不影响构象形成, 粒径增加主要源于DNA特异性包被于纳米金表面数量的增加。

实施例2.测定老化过程中线性DNA在纳米金上包被量与线性 DNA/AuNP水合粒径的关系。

具有5’端巯基修饰,3’端荧光FAM基团修饰的f-polyA30还原并 与纳米金包被。在老化过程中选取0.2,0.5,1,2,6,10,17h的 点对样品进行15000rpm离心,将沉淀复溶于1()()uL,1M二硫苏糖 醇(DTT)磷酸盐缓冲溶液并过夜并离心取上清,根据标准曲线测定其 上清液探针浓度并计算包被量。并观察其包被量与粒径变化之间的关 系。

结果说明,粒径(y)与包被条数(x)之间符合线性关系 y=0.1779x+16.6038(R2=0.996)(图3)。也就是说纳米金上的包被量 与DNA/AuNP粒径的增长量成正比该结果与下面实施例3的结果都支 持了线性DNA在纳米金表面上的DILOT模型。

实施例3.拟合线性DNA在13nm纳米金表面上的吸附动力学模 型。

根据老化过程中粒径与包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qe=kdeqt=kdt公式2),通过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公式1)得到 (公式3)(其中Ks′为kKs)。选取不同长度巯基修饰 polyA15,polyA30,polyA44,polyA51在纳米金表老化包被时0.2, 0.5,1,2,6,10,17小时(h)的时间点和相应时间下的粒径增长量 带入公式3中。

结果表明,t/dt与t符合线性关系(图4A),且计算所得qe与 实验所得qe高度一致(表2),即巯基修饰的DNA在纳米金表面的吸 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同时表明巯基在纳米金表面的化 学吸附过程是控制动力学包被的限速步,所以粒径的增加是DNA特异 性包被于纳米金表面的数量的增加而引起的。而且DNA链越长,吸附 速率K’s越小(图4B),表明越长的DNA链在纳米金表面环绕的部分 越长,亲和力越大。因此越难被其它的DNA链取代和表面重排,所以 包被过程越缓慢;体现在粒径变化上为:DNA链越长,达到粒径平衡 的时间越长,例如polyA15,在2h粒径即达到平衡,而polyA51在 老化时间完成时(17h)仍未达到平衡(图1)。该动力学数据有力支持 了DILOT模型。

实施例4.DLS检测在加盐和温育过程中巯基修饰线性DNA和核 酸适配体与13nm纳米金复合物的水合粒径。

利用DLS检测具有巯基修饰的不同长度的线性DNA(polyA15, polyA30,polyA44,polyA51)和适配体DNA(TBA30,TBA44,CBA45, CBA51)的纳米金在加盐和温育过程中粒径变化,选取浓度为0,0.02, 0.06,0.12,0.2,0.3M时的盐浓度时的粒径进行测量。

结果表明,加盐过程中,随着盐浓度不断提高,钠离子的引入减 小了带负电性DNA和纳米金之间的斥力,使纳米金表面的DNA链数量不 断增加,DNA/AuNP的粒径不断地提高;在达到临界盐浓度之前,线性 DNA与适配体DNA的粒径变化趋势相同,说明它们在纳米金表面的构象 变化相同,都是动态的内部环绕与外部伸展的DILOT构象;但是盐浓 度超过临界盐浓度时,核酸适配体开始形成二级构象,粒径变化开始 小于线性DNA的粒径变化(图6)。

实施例5.包被完全的线性DNA polyA/AuNP和适配体DNA(TBA30, TBA44,CBA45,CBA51)/AuNP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粒径变化。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包被完成DNA/AuNP,然后将DNA/AuNP复溶至 不同浓度的NaCl磷酸盐缓冲溶液(10mM PB,pH7.4)中,并利用紫 外法测量八种探针的包被量,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证明。

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核酸适配体纳米金复合物比线性 DNA纳米金复合物在相同的盐浓度下具有更小的水合粒径,是由于核 酸适配体折叠为更为紧凑的二级结构;同时核酸适配体环绕在纳米金 表面的部分,因为参与构象的折叠使得纳米表面更多的裸露,折叠构 象也减小了空间位阻,使得更多的适配体通过巯基的作用包被于纳米 金表面,表现为比同等长度的线性DNA更高的包被量。这也通过紫外 可见光谱定量和凝胶电泳迁移率的降低得到证实(图7)。这些结果说 明核酸适配体在超过临界盐浓度时不再符合DILOT模型(图5C)。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