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以太网控制器PHY芯片MII地址自动识别的方法

一种以太网控制器PHY芯片MII地址自动识别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太网控制器PHY芯片MII地址自动识别的方法,开辟出可存储32个通信地址的存储空间,逐一通过这些通信地址进行通信获取ChipID数据,判断ChipID的有效性,并将有效的ChipID数据写入单独的地址列表中。逐一对32个地址进行通信,提升准确率,可使驱动自动适应不同的PHY硬件地址,提升生产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471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40744.2

  • 发明设计人 吴书耕;

    申请日2013-12-27

  • 分类号H04L29/12;

  • 代理机构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国荣

  • 地址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软件园路1号生产加工中心4#楼四层1单元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36: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03

    授权

    授权

  • 2014-05-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29/12 申请日:20131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硬件地址识别,特别是一种以太网PHY芯片MII地址自动识别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涉及以太网控制器PHY芯片的PCB板生产过程中,中间的一段生产过程需要获取以太网控制器PHY芯片地址,才可以进行后续的工序。通常的做法是在程序中预定好与电路上对应的以太网控制器PHY芯片地址,或者通过一些系统接口手工修改传入给驱动,以改变以太网控制器PHY芯片的地址,但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驱动无法自动修正,降低生产进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太网控制器PHY芯片MII地址自动识别的方法,自动识别MII寄存器的通信地址,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以太网控制器PHY芯片MII地址自动识别的方法,包括:

初始化以太网控制器;

开辟出可存储32个通信地址的存储空间;

依次通过此32个通信地址进行通信,并将每次获取的Chip ID返回地址写入对应的存储空间;

从存储空间的首地址自动读取其中的Chip ID地址数据,并与0x1ffffffff 相与,若相与的结果与0x1ffffffff相同,则舍弃此数据,否则,将此数据写入单独的地址列表中,之后,将首地址加1并进行同样的操作,直至32个地址空间读取完毕;

将地址列表中的第一个地址作为MII的通信地址。

所述在开辟出可存储32个通信地址的存储空间时,将所述存储空间的首地址设置为零。

所述依次通过此32通信地址进行通信时,从存储空间的首地址开始依次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一种以太网控制器PHY芯片MII地址自动识别的方法,通过开辟出一个可存储32个通信地址的存储空间,自动识别MII寄存器的通信地址,从而提高后续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太网控制器PHY芯片MII地址自动识别的方法,包括:

初始化以太网控制器;

在以太网控制器的MII寄存器中开辟出可存储32个通信地址的存储空间;

依次通过此32个通信地址进行通信,并将每次获取的Chip ID返回地址写入对应的存储空间;

从存储空间的首地址自动读取其中的Chip ID数据,并与0x1ffffffff 相与,若相与的结果与0x1ffffffff相同,则舍弃此数据,否则,将此数据写入单独的地址列表中,之后,将首地址加1并进行同样的操作,直至32个地址空间读取完毕;

将地址列表中的第一个地址作为MII的通信地址。

在开辟存储空间时,为了方便空间的认识与读取,将此存储空间的首地址设置为0。

在依次通过此32个通信地址进行通信时,为了避免其返回的Chip ID地址与通信地址的不一致,从存储空间为0的首地址开始依次进行检测进行通信,即可将所返回的Chip ID地址写入对应的通信地址中。

本发明对0~31地址逐一进行通信并尝试获取Chip ID,判断有效性,提升准确率,可正确有效地识别PCB板上以太网phy芯片的通信地址,使驱动自动适应不同的PHY硬件地址,提升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