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MSTP专用通信网络的远程监控平台

基于MSTP专用通信网络的远程监控平台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MSTP专用通信网络的远程监控平台,包括第一至第三监控子系统,其中每一个子系统都包括相应监控设备以及网络互联设备,各个相邻子系统的网络互联设备通过网络互相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协同工作的基于MSTP专用通信网络的远程监控平台。上述系统可以避免现有监控系统中存在的一系列漏洞,从而可以广泛用于工业、环保、铁路、城管、气象、城市燃气、自来水、电力、油田、银行等系统的远程无线监测监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608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龙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行;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29027.3

  • 发明设计人 于立勇;

    申请日2014-01-22

  • 分类号G05B19/41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99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申率

  • 地址 15001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436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32: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1-07

    授权

    授权

  • 2014-06-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5B19/418 申请日:201401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程监控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基于MSTP专用通信网络的远程监控平台。 

背景技术

实施对重要区域,场所或部位的监控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安保监控的目标已扩展到银行ATM机、保险柜、文件柜、安全门窗、重点计算机、重点服务器、重点机电设备、重点电子设备、仓库、厂房、办公室、档案室、楼房、街道、电信设施等各种物品、设备、场所、设施。 

但是现有的监控系统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自动分析能力、全天候自动监控响应能力很差,产生应急响应行动的周期过长。在相关负责人员发出应对紧急事件的指令后,相关紧急事件可能都已经结束,并且大多情况是进行事后监控录像调阅,使得功能完备的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这就无法满足对于金融、通信、反恐的安保需要。 

如果我国不解决上述各种物品、设备、场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监控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问题,我国就不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代,有效保护公民财产和人身安全,不能有效保护企业财产和经济安全,不能有效保护国家的金融安全、通信安全、军事安全。 

以银行系统采用的监控系统为例,目前银行监控系统约90%归安保或者综合部门进行管理,功能定位单一,约75%的监控系统是为满足营业网点安全保卫需要,负责管理的人员约75%为安保人员,也就是说现有的系统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图1示出了传统的银行网点监控系统的操作模式,首先支行监控值班人员在接到突发事件报警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发生了入室作案,如果没有发生入室作案则需要通知支行相关岗位人员到现场处理报警事件,然后向单位领导报告;如果判断发生了入室作案,则需要向支行监控负责人报告并联系支行相关岗位人员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然后再向单位领导报告和向支行监控值班人员反馈,由此可见这里需要支行监控值班人员、支行监控负责人,支行相关岗位人员和单位领导四种管理人员协同操作才能实现针对一个报警事件的处理,如果这四个管理人员中的任一种因故未能在岗,就有可能导致事件处理的延误。 

例如由于现有的监控系统必须配备24小时安保人员在网点监控室值班,空间相对独立封闭,并且每个网点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安保人员可能出现离岗、脱岗或者闲杂人员随意出入网点监控室的情况,造成了监控系统的重大漏洞。 

同时由于近年来银行系统在运营管理、服务管理、信贷管理、风险控制、专项检查、制度执行实现了越来越多的创新业务,在没有高效率监控系统的管理之下,导致银行系统案件多发,在运营、操作、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使用智能监控技术解决银行系统面临的系统风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现有的多数银行监控系统还未实现联网控制,即使部分银行已经联网,但由于与生产或办公网络共享网络带宽,很容易对银行生产系统产生影响。另外由于网络带宽有限,部分网点网络设备与监控设备陈旧等原因,很多系统功能也不能充分发挥功效。 

此外,当前银行系统为了降低投资成本和营运成本,陆续推出了无人值守式营业网点,相对有人值守的营业网点来说,安防系统对保障无人值守式营业网点的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建立监控中心,在监控中心实现对各无人值守式营业网点的远程监视、报警及对监视系统和报警系统的远程控制和管理,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MSTP专用通信网络的远程监控平台,包括第一至第三监控子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一监控子系统包括网络中心,监控电视墙,语音视频监控设备以及将上述三部分连接起来的网络互联设备;

第二监控子系统包括监控中心服务器,电视墙以及将上述两部分连接起来的网络互联设备;

第三监控子系统包括各种监控设备以及将这些设备连接起来的网络互联设备。

第一监控子系统的网络互联设备与第二监控子系统的网络互联设备通过MSTP专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第二监控子系统的网络互联设备与第三监控子系统的网络互联设备通过MSTP专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协同工作的三级监控系统。 

远程监控平台还可以扩展为包括四级监控子系统或者四级以上的监控子系统,相邻子系统之间通过网络互连。 

所述第三监控子系统处于监控平台的最底层,其中的监控设备能够采集处理各种监控数据,并且通过网络向第二监控子系统的中心服务器上报,并且上述监控设备还要接受来自第二监控子系统的控制命令。 

所述监控设备包括监控主机、语音对讲设备、各种红外、震动、烟感、温感、摄像头等报警接入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二监控子系统处于监控平台的中间层,其中的中心服务器包括监控终端以及各种监控平台软件,能够将从第二监控子系统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从而进行有相关的监控计划任务。 

所述监控计划任务包括控制第二监控子系统的监控设备进行特定的自动或者手动监控计划。 

所述中心服务器包括流媒体服务器,所述流媒体服务器进行视频数据处理。 

所述监控终端负责实时监控,可以通过自动与人工两种工作模式进行监控,同时监控平台可以开启计划任务,通过功能设置保障每项监控任务按时进行。 

所述第二监控子系统的中心服务器还需要将接收到的监控数据进行处理后向第一监控子系统的中心服务器上报,并且还要接受来自第一监控子系统的各种控制命令。 

所述第二监控子系统可以包括监控电视墙,以便实时显示各种监控事件;所述第二监控子系统还可以包括各种音视频监控设备,以保证子系统内部的安全。 

所述第一监控子系统处于监控平台的最上层,其中的网络中心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监控子系统上报的各种信息,以及向第二监控子系统发送各种控制命令或者下发各类监控计划。 

所述第一监控子系统可以包括监控电视墙,以便实时显示各种监控事件;所述第一监控子系统还可以包括各种音视频监控设备,以保证子系统内部的安全。 

所述第二监控子系统的网络互连设备采用核心路由器,所述第一和第三监控子系统的网络互连设备采用路由交换一体机,所述第二监控子系统的核心路由器通过MSTP专线与多个第三监控子系统中的路由交换一体机组成的广域网,组成一个点对多点的星型网络结构,所述第一监控子系统的路由交换一体机通过MSTP专线与第二监控子系统的核心路由器相连接。 

所述MSTP专线可以使用光纤网络。 

所述监控设备可以包括位于重点区域内的处理终端,所述处理终端通过相应网络互联设备连接到远程监控平台,同时接监控摄像头以及带有天线的RFID读写器; 

在重点区域入口的内外分别放置一个所述的RFID读写器,以便采集进出重点区域入口的人员所携带的智能IC卡信息;

在重点区域入口还设置有包括前端探测器的红外报警系统,所述前端探测器连接到所述处理终端,且所述前端探测器包括一个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

所述发射端和接收端在重点区域入口相对放置,发射端发射经过调制的双光束或四光束的红外光束,而接收端接收所述红外光束;

从而,当有人员进出阻挡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光传递路线时,前端探测器就可以据此检测到有人员通过,以便通知监控终端有人进出。

当有人员进出重点区域入口时,如果监控终端发现入口内外的RFID读写器没有读取到任何智能IC卡信息,而前端探测器又检测到有人进出时监控终端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 

当人员进入重点区域时所携带的智能IC卡将靠近入口外的RFID读写器,RFID读写器读取智能IC卡信息后传递给监控终端以便判断进入人员所携带的智能IC卡是否被允许进入该区域,如果不允许则监控终端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如果允许则监控终端将在前端探测器检测到实际有人员通过并且入口内的RFID读写器再次确认进入人员所携带的智能IC卡的信息后,将区域内人员数量加1,否则监控终端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 

当人员离开重点区域时所携带的智能IC卡将靠近入口内的RFID读写器,RFID读写器读取智能IC卡信息后传递给监控终端以便判断进入人员所携带的智能IC卡是否被允许离开该区域,如果不允许则监控终端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如果允许则监控终端将在前端探测器检测到实际有人员通过并且入口外的RFID读写器再次确认离开人员所携带的智能IC卡的信息后,将区域内人员数量减1,否则监控终端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 

如果某个时段设定允许不超过N(N为整数)个携带智能卡的人在重点区域中,那么当携带合法智能IC卡的进入人员的数量超过N时,监控处理终端将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 

如果某个时段设定允许不少于N(N为整数)个携带智能卡的人同时在区域中,那么当有人员离开导致区域中人员数量少于N时,监控处理终端将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 

如果某个时段设定只允许N(N为整数)个携带智能卡的人在区域中,那么无论是有人进入或者有人离开导致区域中人员数量不等于N时,则监控处理终端就报警。 

如果第三监控子系统的监控设备发生警报,则第三监控子系统自动提示报警信息并判断是否需要人为处理,如果不需要人为处理则通知第二监控子系统的自动记录报警信息,如果需要则通知相关人员启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同时通过网络将报警数据传递给第二监控子系统的电子地图提醒模块以及短信平台提醒模块;第二监控子系统的电子地图提醒模块以及短信平台提醒模块将信息提供给第三监控子系统以便其了解情况以及第二监控子系统在自动记录信息后再传递给第三监控子系统,以便第三监控子系统能够将这些信息打印以及并安排处理方案。 

如果第一监控子系统发生报警,则将报警信息传递给第二监控子系统的地图显示报警网点装置,或者网点平面图显示报警具体位置模块,或者监控终端报警声音提示模块,或者重点区域报警短信发送模块;第二监控子系统的地图显示报警网点装置,或者网点平面图显示报警具体位置模块,或者监控终端报警声音提示模块,或者重点区域报警短信发送模块进一步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给判断模块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人工干预,同时重点区域报警短信发送模块可以将信息发送给第三监控子系统以便根据报警短信进行远程现场监控指挥的决策。 

上述系统可广泛用于工业、环保、铁路、城管、气象、城市燃气、自来水、电力、油田、银行等系统的远程无线监测监控。 

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以便于理解,附图中: 

图1为传统的银行网点监控系统的操作模式;

图2为本发明基于MSTP专用通信网络的远程监控平台的网络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监控平台的操作模式;

图4为本发明三级监控平台中报警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的详细模式;

图5为本发明三级监控平台中的人员监控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基于MSTP专用通信网络的远程监控平台的网络结构图,主要由核心监控平台与网络平台两部分组成,并且监控平台独立组网,与其他业务生产及办公网络完全隔离。核心监控平台包含各种监控设备,网络中心/服务器等,网络平台即是将核心监控平台中各类设备互连起来的网络平台。 

根据监控级别或者权限的不同,基于MSTP专用通信网络的远程监控平台包括不同数量的第一至第三监控子系统,其中第一监控子系统包括网络中心,监控电视墙,语音视频监控设备以及将上述三部分连接起来的网络互联设备;第二监控子系统包括监控中心服务器,电视墙以及将上述两部分连接起来的网络互联设备;第三监控子系统包括各种监控设备以及将这些设备连接起来的网络互联设备。第一监控子系统的网络互联设备与第二监控子系统的网络互联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第二监控子系统的网络互联设备与第三监控子系统的网络互联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协同工作的三级监控系统。 

此外,第二监控子系统也可以进一步包含语音视频监控设备,第三监控子系统也可以进一步包含监控中心服务器和/或电视墙。同时,这种三级监控系统根据需要也可以扩展为四级或者四级以上的系统,即包括四个或以上的监控子系统,同时相邻子系统之间通过网络互连。 

第三监控子系统处于监控平台的最底层,其中的监控设备包含多种类型,譬如监控主机、语音对讲设备、各种红外、震动、烟感、温感、摄像头等报警接入设备等等,目的是采集处理各种监控数据,并且通过网络向第二监控子系统的中心服务器上报,并且上述监控设备还要接受来自第二监控子系统的控制命令。 

第二监控子系统处于监控平台的中间层,其中的中心服务器(可以是流媒体服务器和中心综合管理服务器等)包括监控终端以及各种监控平台软件,目的是将从第二监控子系统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且按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计划任务,譬如控制第二监控子系统的监控设备进行特定的自动或者手动监控计划。流媒体服务器进行视频数据处理,监控终端负责实时监控,可以通过自动与人工两种工作模式进行监控,同时系统可开启计划任务,通过功能设置保障每项监控任务按时进行。此外中心服务器还需要将处理后的信息向第一监控子系统的中心服务器上报,并且还要接受来自第一监控子系统的各种控制命令。第二监控子系统还可以包括监控电视墙,以便实时显示各种监控事件。此外,第二监控子系统也可以包括各种音视频监控设备,以保证子系统内部的安全。 

第一监控子系统处于监控平台的最上层,其中的网络中心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监控子系统上报的各种信息,以及向第二监控子系统发送各种控制命令,譬如下发各类监控计划。同样的,第一监控子系统还可以包括监控电视墙,以便实时显示各种监控事件。此外,第一监控子系统也可以包括各种音视频监控设备,以保证子系统内部的安全。 

其中核心路由器与网点路由交换一体机通过OSPF路由协议进行网络数据传输,核心监控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现有的监控系统大多采用的是能够接入16路监控信号的DVR,或者接入8路信号的NVR,按照每路监控视频辅码流传输占用带宽500K带宽计算,整个监控主机同时传输大约需要带宽8M。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高带宽数字电路价格已经相对较低,因此本系统使用带宽为10M的MSTP电路组网,将本地录像采用主码流,远程传输采用辅码流,并同时传输音频、红外、语音、温烟感以及震动报警信息,满足事件触发报警功能。通过实际监测效果良好,完全能够满足远程监控需求。即使网点采用数字监控设备,网络传输采用辅码流也能够满足需求。 

在网络平台部分中,第二监控子系统的网络互连设备可以采用核心路由器,第一和第三监控子系统的网络互连设备可以采用路由交换一体机,第二监控子系统的核心路由器通过MSTP专线与多个第三监控子系统中的路由交换一体机组成的广域网,组成一个点对多点的星型网络结构,第一监控子系统的路由交换一体机通过MSTP专线与第二监控子系统的核心路由器相连接,MSTP专线可以使用光纤网络。所有监控主机或数字摄像头等监控设备按照事先规划的IP地址接入网点路由交换一体机,根据数据专线带宽不同,进行有效的应用选择、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全网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丢包率小,网络时延小,如从本地安防系统触发报警,到相关联的视音频信号经由IP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显示终端所需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4S。 

图3示出了本发明监控平台的操作模式。首先如果第三监控子系统的监控设备发生警报,则第三监控子系统自动提示报警信息并判断是否需要人为处理,如果不需要人为处理则通知第二监控子系统的自动记录报警信息,如果需要则通知相关人员启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同时通过网络将报警数据传递给第二监控子系统的电子地图提醒模块以及短信平台提醒模块;第二监控子系统的电子地图提醒模块以及短信平台提醒模块将信息提供给第三监控子系统以便其了解情况以及第二监控子系统在自动记录信息后再传递给第三监控子系统,以便第三监控子系统能够将这些信息打印并安排处理方案。 

图4是三级监控平台中报警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的详细模式。首先如果第一监控子系统发生报警,则将报警信息传递给第二监控子系统的地图显示报警网点装置,或者网点平面图显示报警具体位置模块,或者监控终端报警声音提示模块,或者重点区域报警短信发送模块;第二监控子系统的地图显示报警网点装置,或者网点平面图显示报警具体位置模块,或者监控终端报警声音提示模块,或者重点区域报警短信发送模块进一步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给判断模块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人工干预,同时重点区域报警短信发送模块可以将信息发送给第三监控子系统以便根据报警短信进行远程现场监控指挥的决策。 

系统采用了可视化三方电子地图,全部网点地理位置信息标注在电子地图上面。当发生报警时能上传并保存报警信息和相关的图像信息到第二监控平台的监控中心服务器,能在监控中心服务器的管理平台显示报警图像(譬如通过电视墙)、报警中文语音提示、网点报警区域及具体位置立即在电子地图上明确提示,同时重点区域报警短信发送给相关责任方。同时进行报警日志记录,方便时候查询处理。 

由于每一级监控平台中的监控中心服务器都需要通过人工通过终端进行报警信息处理,因此如果监控终端所在的监控室受到破坏,那么整个监控平台都将失去效用,因此如何保护监控终端/监控室的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之一。此外不仅仅是监控室,任何需要控制进入人员的重点区域都需要注意这样的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重点区域的安全管理问题,本发明结合使用了红外控制报警与RFID射频无线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即红外报警技术解决有没有人进入的问题,而RFID射频技术自动获取进入人身份信息,解决谁进入、进入次数的问题,并可为后续的监控模式提供数据支持。 

图5是三级监控平台中的人员监控系统。位于重点区域内的作为监控设备的处理终端连接入三级监控平台的监控网络,同时连接监控摄像头以及带有天线的RFID读写器,RFID读写器可以有两个,分别放置在重点区域入口的内外。RFID读卡器用来采集进出人员的 RFID tag信息,处理终端处理数据,判明进出人员的合法身份及人数,用来和中心监控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并进行一些分布式的计算。 

同时区域入口还设置有包括前端探测器(对射探头、室外红外探头)的红外报警系统,前端探测器连接到的作为报警主机的处理终端,同时由对射探头构成的前端探测器由一个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组成。红外对射探头放置在区域入口,发射端发射经过调制的双光束或四光束的红外光束,增加可靠性,防止误报,红外线构成了探头的保护区域,使得红外发射端与接收端相对。由于人员进出将阻挡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光传递路线,因此前端探测器就可以据此检测到有人员通过,以便通知监控终端有人进出。 

当有人员进出重点区域时,如果监控终端发现入口内外的RFID读写器没有读取到任何智能IC卡信息,而前端探测器又检测到有人进出时监控终端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 

当人员进入重点区域时所携带的智能IC卡将靠近入口外的RFID读写器,RFID读写器读取智能IC卡信息后传递给监控终端以便判断进入人员所携带的智能IC卡是否被允许进入该区域,如果不允许则监控终端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如果允许则监控终端将在前端探测器检测到实际有人员通过并且入口内的RFID读写器再次确认进入人员所携带的智能IC卡的信息后,将区域内人员数量加1,否则监控终端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 

同样的,当人员离开重点区域时所携带的智能IC卡将靠近入口内的RFID读写器,RFID读写器读取智能IC卡信息后传递给监控终端以便判断进入人员所携带的智能IC卡是否被允许离开该区域,如果不允许则监控终端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如果允许则监控终端将在前端探测器检测到实际有人员通过并且入口外的RFID读写器再次确认离开人员所携带的智能IC卡的信息后,将区域内人员数量减1,否则监控终端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 

上述配置还可以使得监控系统设置灵活的人员进出策略。例如在一种情况下,如果某个时段设定允许不超过N(N为整数)个携带智能卡的人在区域中,那么当携带合法智能IC卡的进入人员的数量超过N时,监控处理终端将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 

在另一种情况下,如果某个时段设定允许不少于N个携带智能卡的人同时在区域中,那么当有人员离开导致区域中人员数量少于N时,监控处理终端将向监控中心服务器报警。 

在另一种情况下,如果某个时段设定只允许N个携带智能卡的人在区域中,那么无论是有人进入或者有人离开导致区域中人员数量不等于N时,则监控处理终端就报警。 

这样的设置既能防止无智能卡的人员出入或者进出人员数量不符合规定,还可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或者工作人员无故外出。例如,可保证重点区域监控室有且只有一个人时不会触发报警装置,否则出现脱岗、多人进出情况系统会立即将报警信息上传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立即提醒区域安保人员按要求值班或清理外人进出,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三级监控系统能够使用特殊监控模式。例如在夜间,第三监控平台启动夜间布防模式,当发生报警情况时(譬如触发红外振动报警装置),系统自动将报警信息上传第二监控平台的监控中心,同时通过中文语音提醒、短信提醒、监控终端报警信息提示等手段,及时提醒监控中心进行报警处理。 

进一步的,三级监控系统中放置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机房都能够实现安全运行报警,包括机房内部的网络设备、UPS以及部分服务器。机房内安装了烟感、温感探头等监控设备,这些监控设备都连接到三级监控系统中各个对应级别的子系统中,当出现意外情况时报警信息立即上传监控中心,机房监控图像会显示在监控终端上面,监控值班人员会根据提示信息以及现场画面及时安排处理报警信息,保障网络运行安全。 

本发明涉及的监控平台可以适用于于银行监控系统中,可以根据运营、服务、风控、信贷、安保、专项等进行业务性质分类,每项分类按照不同需求进行处理。根据现金区、非现金区、信贷签约区、消防区、安保区、机房等不同工作区域进行分区监控。根据监控结果对现场违规程度进行分度,划分为红线、黄线、蓝线以及规范类,并依据分度结果进行事后处理。在标准化基础上将每日监控流程化,择优抽调各类业务骨干将网点运营时间日始、日中、日终三部分进行日常管理。检查频率基本能保证每个支行每周检查一次,并能做到全天候及常态化,效率远远高于原有的每月对支行进行的现场检查。在远程检查常态化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抽查以及专项检查,保障业务部门专项需求。 

本系统在独立高带宽专线组网情况下,利用各种传统报警信息采集,经后台监控系统处理,实现自动报警、事前预警、信息分析记录的三级网络结构。其中第三监控子系统负责现场监控、维护、应急处理等工作;第二监控子系统主要负责各种轮询监控、报警信息采集处理以及制度制定日常管理;第一监控子系统根据需求进行各种针对性的业务抽查、全面管理等工作。通过自动方式提醒监控中心监控人员进行事件干预,做到事中甚至是事前提前预警,保障安全运营。 

本发明涉及视频监控系统集中联网后的多种应用功能开发领域,尤其与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管理系统,其整合了现有的分散监控平台,将原有独立的监控体系整合成三级网络监控模式,立体化、多方位的监控网络平台。通过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的管理方式,全面加强金融系统运营、服务、风控、信管、安保、专项等方面的工作,最主要解决了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亟待加强的风险防控问题。本发明具有“平时静默、战时浏览、动定结合、自动报警、远程管理、风险防控”的特点,彻底摆脱了原有监控系统投入高,效率低,效果差、用途单一的管理模式。通过非现场远程监督达到准远程现场监管的效果,极大满足了金融系统防控风险的目的。为了防范风险,减少误判以及及时准确定位,本发明整合现有监控系统功能,运用多种自动化应用,能够把金融系统平常经常遇到的难题分级化解,利用系统功能自动处理或者提醒相关人员及时有效处理,控制事态发展,掌控主动。 

尽管本发明是通过上述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其实现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应该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不同的变化和修改。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