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关闭触发机构及配备有该关闭触发机构的气溶胶式制品及泵式制品

关闭触发机构及配备有该关闭触发机构的气溶胶式制品及泵式制品

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是谋求防止被不露出到关闭触发机构的外部空间区域地覆盖内装物放出口意外转变为露出状态。其解决手段为,在图示的锁定模式(阻止内装物放出操作)时,止动器(8)将固定到轴杆(4)上的轴杆连接部(5)及驱动该轴杆连接部(4)用的触发杆(7)锁定。当转动止动器(8)时,锁定模式的长方形凸状部(5g)和凸状阶梯部(8b)的抵接状态及被锁定作用部(7e)和锁定卡定用上端面(8h)的抵接状态被解除。这里,当将触发杆(7)向下方转动以进行内装物放出操作时,首先,放出口(5e)露出,之后,触发杆(7)的C字形曲面部(7g)与轴杆连接部(5)的低圆柱状部(5f)抵接,向下方驱动轴杆(4),由此,内装物被从放出口(5e)放出。还公开了下述例子,即,代替止动器(8),在轴杆连接部的顶板相当部分设置滑动器,所述滑动器用于锁定模式的设定、解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796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谷阀门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11459.8

  • 发明设计人 铃木正人;

    申请日2013-12-20

  • 分类号B65D83/00(20060101);B05B1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史雁鸣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28: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19

    授权

    授权

  • 2015-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D83/00 申请日:201312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6-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关闭触发机构,该关闭触发机构通过触发杆的内 装物放出操作,使容器本体侧的内装物被从放出口放出到外部的空间 区域。

特别是,涉及关闭触发机构等,在不进行触发杆的内装物放出操 作(牵引操作)的静止模式时,用该触发杆覆盖并保护内装物的放出 口,

进而,通过止动器或滑动器等的锁定作用构件的操作,可以有选 择地设定在静止模式下阻止内装物放出操作的锁定模式和在同一模式 下能够进行内装物放出操作的解除锁定模式。

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将触发杆7、17的操 作对象部7a、17a侧记为“前”,将与之相反的例如孔部7b、凸状轴部 17b侧记为“后”。

将与该前后方向在大致水平面内大致正交的方向等作为“左右”。 另外,将上下方向也称为“纵”,将相对于该纵向方向大致正交的任意 方向称为“横”。这里,除了“左右方向”之外,也将“前后方向”称为相 对于“纵向方向(上下方向”)的“横向方向”。

例如,图1~图4、图10~图13是前后方向的剖视图,轴环构件 6的直竖起部6m在左右方向及纵向方向上延伸,弹簧构件19的连接 轴状部19c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另外,轴杆连接部5的横筒状部5b 等由前后方向的筒状部构成。

如上所述,不进行触发杆的内装物放出操作的静止模式被区分为 该触发杆的操作被阻止的锁定模式和该操作不被阻止的解除锁定模 式,在本说明书中,根据需要分别称为“静止锁定模式”和“静止解除锁 定模式”。

另外,将内装物放出口被覆盖而不露出到外部空间区域的状态称 为“关闭状态”,将通过触发杆的内装物放出操作放出内装物的状态称 为“动作模式”。

背景技术

本件的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关闭触发机构,所述关闭触发机构,在 静止模式时,利用触发杆及拱顶状的轴环构件覆盖并保持内装物放出 口等,通过触发杆伴随着动作模式设定操作而进行的移动,内装物放 出口等露出,轴杆朝着动作模式位置向下移动,并且,随着内装物放 出操作的解除,触发杆借助弹性构件的作用向静止模式位置自动复原, 即,内装物放出口等被触发杆覆盖(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愿2012-18184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己经提出的关闭触发机构具有下面所述的优点,即,在静止模式 时,利用操作构件和保持该操作构件的轴环构件覆盖并保护内装物放 出口,通过使触发杆反抗弹性力进行用于内装物放出的牵引操作(转 动操作),内装物放出口露出,并且,如果解除该牵引操作,则自动地 复原到静止模式。

在本发明中,作为具有这种优点的关闭触发机构的进一步的功能, 具有在静止模式中的触发杆的牵引操作(内装物放出操作)阻止功能, 其目的是借此谋求防止被不露出到关闭触发机构的原本的外部空间区 域地覆盖的内装物放出口譬如意外地转变成露出状态。

另外,作为具有触发杆的牵引操作阻止功能的锁定作用构件,

(11)在触发杆的下方空间区域设置如下形式的止动器,即,所 述止动器被嵌合保持在轴杆上,在具有内装物放出口的轴杆连接部的 周向上转动,

(12)以安装在容器本体侧并保护触发杆及轴杆连接部等的轴环 构件譬如相当于顶板的形式,设置如下形式滑动器,即,所述滑动器 相对于该轴杆连接部、触发杆加载用的弹性构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其目的是,借此,谋求用于触发杆的牵引操作的阻止及其解除的 锁定作用构件的操作本身的简化,并且,谋求确保对于包含该锁定作 用构件在内的关闭触发机构整体的外观的良好设计性。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通过利用下述的关闭触发机构解决以上的课题。

(1)在从基于使用者的内装物放出操作而转变到露出状态的放出 口(例如,后面描述的放出口5e、15j)将容器本体的内装物放出到外 部空间区域的关闭触发机构中,包括:

触发杆(例如,后面描述的触发杆7、17),所述触发杆用于所述 内装物放出操作,并且,在不进行该内装物放出操作时,设定所述放 出口被覆盖而不露出到所述外部空间区域的形式的关闭状态,

顶板作用部(例如,后面描述的轴杆连接部5的顶板部分5j、滑 动器18的顶板部18a),所述顶板作用部与不进行所述内装物放出操 作时的所述触发杆一起覆盖所述放出口,

轴环构件(例如,后面描述的轴环构件6、16),所述轴环构件具 有所述触发杆的转动基部(例如,后面描述的凸状轴部6k、孔部16e), 并且与容器本体一体化,

轴杆连接部(例如,后面描述的轴杆连接部5、15),所述轴杆连 接部安装到起着响应所述内装物放出操作的阀作用的轴杆(例如,后 面描述的轴杆4、14)上,被比该内装物放出操作的开始延迟地驱动,

弹性构件(例如,后面描述的板簧9、弹簧构件19),所述弹性构 件对所述触发杆向所述关闭状态的位置加载,

锁定作用构件(例如,后面描述的制动器8、滑动器18),所述锁 定作用构件用于选择性地设定锁定模式和解除锁定模式,在所述锁定 模式,将所述触发杆保持在所述关闭状态的位置,所述内装物放出操 作被阻止,在所述解除锁定模式,通过该锁定模式的解除,该内装物 放出操作成为可能,

所述触发杆及所述轴杆连接部,以下面所述的形式设置,即,

所述触发杆随着由所述锁定作用构件设定的所述解除锁定模式下 的反抗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力的所述内装物放出操作而转动,该触发 杆,

首先,通过相对于原样停留在内装物放出操作之前的位置的该轴 杆连接部移动,使所述放出口露出,

伴随着该放出口露出之后的该触发杆进一步的转动,使该轴杆连 接部及与之成一体的所述轴杆连动。

(2)在上述(1)中,

所述锁定作用构件,

是设置在构成所述轴杆连接部(例如,后面描述的轴杆连接部5) 的纵筒状部(例如,后面描述的纵筒状部5a)外侧的转动型的构件, 由配备有锁定作用部(例如,后面描述的锁定卡定用上端面8h)的止 动器(例如,后面描述的止动器8)构成,在所述锁定模式时,所述 锁定作用部通过与所述触发杆的抵接作用,阻止该内装物放出操作,

所述触发杆(例如,所面描述的触发杆7),

具有被锁定作用部(例如,后面描述的被锁定作用部7e),在所 述锁定模式时,所述被锁定作用部与所述止动器的锁定作用部抵接, 阻止自身的转动。

(3)在上述(2)中,

所述轴环构件(例如,后面描述的轴环构件6),

具有竖起部(例如,后面描述的斜竖起部6h),所述竖起部形成 上下方向的凹状部(例如,后面描述的大致コ字状的截面形状),所述 触发杆安装于所述竖起部的上端侧部分,

所述弹性构件,

是配置于所述凹状部的板簧(例如,后面描述的板簧9)。

(4)在上述(3)中,

所述被锁定作用部,

由形成在所述触发杆的后侧顶面(例如,后面描述的顶面7c)的 下垂部(例如,后面描述的下垂部7d)构成,

所述板簧,

其上端部被保持在所述后侧顶面及所述下垂部的交界部分。

(5)在上述(1)~(4)中,

所述顶板作用部,

是所述轴杆连接部的顶板部分(例如,后面描述的顶板部分5j)。

(6)在上述(1)中,

所述锁定作用构件,

由滑动器(例如,后面描述的滑动器18)构成,所述滑动器配备 有在所述锁定模式时阻止该触发杆的内装物放出操作的锁定作用部 (例如,后面描述的上阶梯部18g、下阶梯部18h、圆弧状阶梯部18m)。

(7)在上述(6)中,

所述滑动器,

安装于构成所述轴环构件(例如,后面描述的轴环构件16)的上 框状部分(例如,后面描述的上端框状部16u)。

(8)在上述(6)、(7)中,

所述滑动器,

具有作为所述顶板作用部进行动作的顶板部(例如,后面描述的 顶板部18a),

所述锁定作用部,

是保持作用部分(例如,后面描述的上阶梯部18g、下阶梯部18h、 圆弧状阶梯部18m),所述保持作用部分用于阻止从形成于所述顶板 部的纵向的下垂部(例如,后面描述的柱状下垂部18d)向前方延伸 的触发杆转动。

(9)在上述(8)中,

所述触发杆,

具有由轴杆连接部驱动部构成的被锁定作用部(例如,后面描述 的板状下垂部17e的直线状下端面17f),所述轴杆连接部驱动部随着 所述内装物放出操作而将所述轴杆连接部向动作模式位置驱动,

所述保持作用部分(例如,后面描述的上阶梯部18g),

保持所述触发杆的所述被锁定作用部,阻止所述内装物放出操作。

(10)在上述(8)中,

所述弹性构件,

是弹簧构件(例如,后面描述的弹簧构件19),所述弹簧构件将 所述触发杆和所述轴杆连接部一体化,并具有朝向所述滑动器的被锁 定作用部(例如,后面描述的连接轴状部19c),

所述保持作用部分(例如,后面描述的下阶梯部18h),

保持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被锁定作用部,阻止所述触发杆的内装 物放出操作。

(11)在上述(10)中,

所述弹簧部件由下述部分构成:

左右一对分别在前后方向的上下呈大致U字形的弹性作用部(例 如,后面描述的弹性作用部19a);

将该弹性作用部各自的下侧端部分连接起来的C字形的基部(例 如,后面描述的C字形基部19b);

形成在该弹性作用部各自的上前端侧部分之间的连接轴状部(例 如,后面描述的连接轴状部19c),

所述连接轴状部作为所述被锁定作用部而动作。

(12)上述(9)、(10)、(11)中,

所述轴杆连接部,

具有被锁定作用部,所述被锁定作用部由固定到所述轴杆(例如, 后面所述的轴杆14)的输出侧筒状部分上的大直径筒状部(例如,后 面描述的大直径筒状部15c)构成,

所述保持作用部分(例如,后面描述的圆弧状阶梯部18m),

附加地保持所述轴杆连接部的所述被锁定作用部,阻止所述触发 杆的内装物放出操作。

将这样构成的关闭触发机构、配备有该关闭触发机构且将后面描 述的气体、内装物等容纳在容器本体内的气溶胶式制品、以及配备有 该关闭触发机构且将后面描述的内装物等容纳到容器本体内的泵式制 品作为本发明的对象。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取以上的课题解决手段,

(21)可以谋求防止被不露出于关闭触发机构的原本的外部空间 区域地覆盖的内装物放出口譬如意外地转变成露出的状态,

(22)可以谋求用于触发杆的牵引操作的阻止及其解除的锁定作 用构件的操作本身的简化,并且,谋求确保对于包含该锁定作用构件 在内的关闭触发机构整体的外观的良好的设计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关闭触发机构(其一)的静止锁定模式(止动器8在 图(9)a中的位置)的纵剖面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关闭触发机构的静止解除锁定模式(通过止动 器8向其箭头方向的转动操作,从图9(a)移动到图9(b)的位置的 状态)的纵剖面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将图2的关闭触发机构的触发杆7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操作时的初始阶段(尽管轴杆连接部5的放出口5e露出,但是,轴杆 4还没有向下方移动的内装物未放出的状态)的纵剖面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将图3的关闭触发机构的触发杆7进一步向逆时针方 向转动操作时的内装物放出状态(动作模式)的纵剖面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构成图1的关闭触发机构的轴杆连接部5的透视状态 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构成图1的关闭触发机构的轴环构件6及触发杆7的 连接透视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构成图1的关闭触发机构的轴环构件6及板簧9各自 的透视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构成图1的关闭触发机构的止动器8的透视状态的说 明图。

图9是表示构成图1的关闭触发机构的轴环构件6及止动器8的 连接透视状态的说明图,(a)表示止动器8的静止锁定模式的状态, (b)表示止动器8的静止解除锁定模式的状态。

图10是表示关闭触发机构(其二)的静止锁定模式(滑动器18 位于最前方位置)的纵剖面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关闭触发机构的静止解除锁定模式(滑动器 18通过其滑动操作而后退,其后端面与轴环构件16的后侧内周面抵 接的状态)的纵剖面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将图11的关闭触发机构的触发杆17向逆时针方向转 动操作了时的初始阶段(尽管轴杆连接部15的放出口15j露出,但是, 轴杆14还没有向下方移动的内装物未放出状态)的纵剖面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将图12的关闭触发机构的触发杆17进一步向逆时针 方向转动操作时的内装物放出状态(动作模式)的纵剖面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构成图10的关闭触发机构的轴杆连接部15的透视状 态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构成图10的关闭触发机构的轴环构件16的透视状态 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构成图10的关闭触发机构的触发杆17及弹簧构件 19各自的透视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构成图10的关闭触发机构的滑动器18的前方透视状 态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构成图10的关闭触发机构的滑动器18的后方透视状 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图1至图18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

以图1~图9的泵式制品为前提的关闭触发机构,由螺帽1、壳体 2、环状衬套构件3、轴杆4、轴杆连接部5、轴环构件6、触发杆7、 止动器8及板簧9等构成。

以图10~图18的气溶胶式制品为前提的关闭触发机构由(安装 在容器本体11上的)安装帽12、壳体13、轴杆14、轴杆连接部15、 轴环构件16、触发杆17、滑动器18及弹簧构件19等构成。

如上所述,通过止动器8及滑动器18的设定位置,触发杆7、17 未被牵引操作的静止模式被区分为触发杆7、17的内装物放出操作被 阻止的静止锁定模式和不被阻止的静止解除锁定模式。

为了使用该静止锁定模式的关闭触发机构,使用者首先有必要变 更止动器8及滑动器18的位置,解除触发杆7、17的内装物放出操作 阻止状态(锁定模式),即,从该触发杆的锁定模式变更到解除锁定模 式。

在这些图1~图18中公开的关闭触发机构的基本的特征在于,

(31)以起着内装物放出阀作用的轴杆4、14被安装在轴环构件6、 16上的触发杆7、17的牵引操作所驱动,从此前的未进行内装物放出 操作的静止模式向内装物放出状态转变的触发杆机构为前提,

(32)在静止模式,利用被板簧9、弹簧构件19等弹性构件向静 止模式的位置加载的触发杆7、17的覆盖作用,将安装在轴杆4、14 上的轴杆连接部5、15的内装物放出口设定成不露出于外部空间区域 的状态,

(33)在反抗板簧9、弹簧构件19等的弹性力的形式下的触发杆 牵引操作的初始阶段,在将轴杆4、14等的放出阀作用部设定成与静 止模式相同的关闭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内装物放出口露出于外部空间 区域,通过之后进一步的触发杆牵引操作,轴杆4、14开始被驱动, 即,通过向放出阀作用部的打开状态的转变,内装物被向外部空间区 域放出,

(34)借助由止动器8、滑动器18等构成的锁定作用构件的操作, 选择性地设定触发杆7、17的牵引操作阻止状态(锁定模式)和可牵 引操作状态(解除锁定模式)。

另外,在图1~图9的关闭触发机构中,

(41)在通过触发杆7的牵引操作被向下方驱动且由刚性的L字 形筒状部构成的轴杆连接部5的纵筒状部的外侧,设置转动型的止动 器8,

(42)轴杆连接部5被以其前端侧的内装物放出口也通过触发杆 7的牵引操作而向下方移动的形式设定,

(43)通过止动器8的转动操作,选择触发杆7及轴杆4被锁定 在静止模式位置的放出操作阻止状态(锁定模式)、和不阻止触发杆7 的牵引操作以及伴随于此的轴杆4的向下运动的可放出操作状态(解 除锁定模式)。

另外,在图10~图18的关闭触发机构中,

(51)在轴环构件16的上端框状部设置能够向前后方向滑动的滑 动器18,

(52)轴杆连接部15被以其前端侧的内装物放出口在触发杆17 的牵引操作之后也被保持在静止模式的位置处的柔性L字形筒状部的 形式设定,

(53)通过滑动器18的滑动操作,选择触发杆17及轴杆14被锁 定在静止模式位置的放出操作阻止状态(锁定模式)、和触发杆17的 牵引操作及伴随于此的轴杆14的向下运动不被阻止的可放出操作状 态(解除锁定模式)。

下面带字母的附图标记的结构部件(例如,上侧开口部1a),原 则上表示是该附图标记数字部分的结构部件(例如,螺帽1)的一部 分。

在图1~图9中,

附图标记1表示公知的螺帽,所述螺帽与容纳了后面描述的各种 放出对象内装物的公知的容器本体(图中省略)的开口部外周面螺纹 配合,

附图标记1a表示该螺帽1的上侧开口部。

另外,

附图标记2表示公知的壳体,所述壳体通过螺帽1和容器本体的 螺纹作用被安装到容器本体侧,容纳下次的放出对象内装物等,

附图标记2a表示从螺帽1的上侧开口部1a向上方凸出的形式的 上端侧筒状部。

另外,

附图标记3表示环状衬套构件,所述环状衬套构件被嵌合固定于 壳体2的上端侧筒状部2a的内周面,起着壳体的内装物储存空间区域 的密封作用及后面描述的轴杆连接部5的上下运动导向作用等,其纵 截面形状为大致U字形,

附图标记3a表示环状的内侧上端阶梯部,所示内侧上端阶梯部形 成于该环状衬套构件的内侧筒状部的内周面上端侧部分,用于通过与 后面描述的轴杆连接部5的外侧下端阶梯部5h的卡合作用来设定该轴 杆连接部的最上方运动位置,并且,阻止该轴杆连接部譬如向上方脱 落。

另外,

附图标记4表示公知的轴杆,所述轴杆以受到从公知的螺旋弹簧 (图示省略)向上方的弹性力的方式配置于壳体2及环状衬套构件3 的内部空间区域等,起着响应后面描述的触发杆7的牵引操作的内装 物放出用的阀作用(泵作用),

附图标记4a表示向外部空间区域放出的内装物的中间通路区域。

另外,

附图标记5表示轴杆连接部,所述轴杆连接部由纵筒状部及与之 相连的横筒状部的刚性L字形筒状部构成,该纵筒状部嵌合固定于轴 杆4的输出侧外周面,与该轴杆连动,并且作为内装物的输出侧通路 区域起作用,

附图标记5a表示纵筒状部,

附图标记5b表示与纵筒状部5a的下游侧相连的横筒状部,

附图标记5c表示从中间通路区域4a连续地设定的输出侧通路区 域,

附图标记5d表示安装在输出侧通路区域5c的前端侧的喷嘴,

附图标记5e表示形成于喷嘴5d的前端部分的内装物放出用的放 出口,

附图标记5f表示一对低圆柱状部,所述一对低圆柱部以夹着横筒 状部5b的位置关系(在周向上离开180度的位置关系)形成于纵筒状 部5a的外周面上端部分,以通过后面描述的触发杆的牵引操作而被驱 动的朝向外方的方式以纵截面为圆形的形状构成,

附图标记5g表示共计四个长方形凸状部,所述长方形凸状部在纵 筒状部5a的外周面的包含各个低圆柱状部5f的正下方部分在内的周 方等间隔的位置,分别沿纵向方向形成,纵截面为长方形的形状,

附图标记5h表示防止脱落用的共计四个外侧下端阶梯部,所述外 侧下端阶梯部形成于纵筒状部5a的外周面的下端部分(长方形凸状部 5g各自的延长线上的下端部分),

附图标记5j表示顶板部分(顶板作用部),所述顶板部分连接于 横筒状部5b的上侧。

另外,

附图标记6表示轴环构件,所述轴环构件概略地由与壳体2的上 端侧筒状部2a相对应的筒状部(上筒状部6b+下外侧筒状部6c+下 内侧筒状部6d)、和从该筒状部向斜上方延伸的触发杆安装部构成, 被分别嵌合固定于由该上端侧筒状部的外周面及环状衬套构件3的截 面U字形构成的环形凹状部,与容器本体形成一体,

附图标记6a表示该轴环构件(筒状部)的环形顶面,

附图标记6b表示从环状顶面6a的内端部分向上形成的上筒状部,

附图标记6c表示下外侧筒状部,所述下外侧筒状部从环状顶面 6a的外端部分向下形成,与壳体2的上端侧筒状部2a卡合,

附图标记6d表示下内侧筒状部,所述下内侧筒状部从环状顶面 6a的大致内端部分向下形成,与环状衬套构件3的环形凹状部(截面 为U字形)嵌合,

附图标记6e表示周向上阶梯部,所述周向上阶梯部形成在上筒状 部6b的下侧内周面的周向大致135度的范围中,用于限制后面描述的 止动器8的转动范围,

附图标记6f表示一对纵柱状部,所述一对纵柱状部以承接后面描 述的板簧9的下端部9c的方式形成于上筒状部的外周面,

附图标记6g表示环形凸状部,所述环形凸状部形成于上筒状部 6b的上侧内周面,起着防止后面描述的止动器8的脱落的作用,

附图标记6h表示触发杆安装用的斜竖起部,所述斜竖起部以从下 外侧筒状部6c的外周面及环状顶面6a向斜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以 大致コ字形的截面形状(上下方向的凹状部)构成,

附图标记6j表示一对侧板,所述一对侧板构成斜竖起部6h,

附图标记6k表示低圆柱状的一对凸状轴部(转动基部),所述一 对凸状轴部形成于各侧板6j的上端侧外面部分,保持后面描述的触发 杆7,作为其转动中心起作用,

附图标记6m表示垂直形式的直竖起部,所述直竖起部形成于一 对凸状轴部6k之间的内侧部分,承接后面描述的板簧9的弯曲中间部 分9b,

附图标记6n表示水平形式的侧板阶梯部,所述侧部阶梯部分别形 成于各侧部6j的前曲面部分,承接后面描述的止动器8的后侧底面部 8j。

另外,

附图标记7表示触发杆,所述触发杆为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 环构件6的各凸状轴部6k上的上侧、下侧开口的形式,

附图标记7a表示该触发杆的操作对象部,

附图标记7b表示一对孔部,所述一对孔部形成于该触发杆的侧面 后端部分,通过与轴环构件6的凸状轴部6k的卡合作用而成为转动中 心,

附图标记7c表示顶面,所述顶面形成在该触发杆的后侧(转动中 心侧),

附图标记7d表示下垂部,所述下垂部形成在顶面7c的前端侧, 与该顶面一起承接后面描述的板簧9的上端部9a,

附图标记7e表示被锁定作用部,所述被锁定作用部由下垂部7d 的(从操作对象部7a侧观察时的)左侧的长下垂部分构成,其下端面 与后面描述的止动器8的锁定卡定用上端面8h抵接,用于设定阻止该 触发杆的牵引操作的锁定模式,

附图标记7f表示方形切口状部,所述方形切口状部形成在被锁定 作用部7e的右邻,用于设定能够进行该触发杆的牵引操作的解除锁定 模式,

附图标记7g表示一对C字形曲面部,所述一对C字形曲面部形 成于下垂部7d的近前侧的顶面7c上,在从该触发杆的牵引操作开始 起经过了规定的空转行程之后,与轴杆连接部5的低圆柱状部5f抵接, 向动作模式位置驱动该轴杆连接部及与该轴杆连接部成一体的轴杆 4,

附图标记7h表示一对侧板状片部,所述一对侧板状片部形成于C 字形曲面部7g的紧靠外侧的部分,以起着向轴杆连接部5的低圆柱状 部5f的端面导向的作用的平板形式形成。

另外,

附图标记8表示止动器(锁定作用构件),所述止动器以既被在轴 环构件6的上筒状部6b的环状上端面上导向、又能够在该上筒状部的 周向45度左右的范围内转动的形式设置,选择性地设定触发杆7的锁 定模式(阻止触发杆牵引操作)和解除锁定模式(允许触发杆牵引操 作),

附图标记8a表示中央筒状部,所述中央筒状部是该止动器的中央 部分,以与轴杆连接部5的纵筒状部5a的外周面大致抵接的状态被保 持于轴环构件6的上筒状部6b的上端面,

附图标记8b表示共计四个凸状阶梯部,所述凸状阶梯部在周向上 等间隔地形成于中央筒状部8a的内周面,分别与在锁定模式下的轴杆 连接部5的长方形凸状部5g的下端面抵接,保持触发杆牵引操作阻止 状态,并且,在解除锁定模式时,通过从该下端面在周向上偏移,设 定成该轴杆连接部能够向下方移动的状态(=触发杆可牵引操作的状 态),

附图标记8c表示周向下垂部,所述周向下垂部形成在中央筒状部 8a的下端部分处的周向180度左右的范围内,在设定触发杆7的锁定 模式或解除锁定模式时,选择性地与上筒状部6b(轴环构件6)的周 向上阶梯部6e的横端面(周向端面)中的一个端面抵接,

附图标记8d表示朝下的环状阶梯部(顶板部),所述环状阶梯部 形成于中央筒状部8a的外周面,被以与上筒状部6b(轴环构件6)的 上端面抵接的状态转动导向,

附图标记8e表示环状朝上的下端侧阶梯部,所述下端侧阶梯部形 成于中央筒状部8a的外周面下端部分,起着与轴环构件6的环形凸状 部6g协同动作的作用(防止脱落作用),

附图标记8f表示锁定操作部,所述锁定操作部形成在中央筒状部 8a的外周面中的不存在周向下垂部8c的一侧,

附图标记8g表示锁定设定部,所述锁定设定部以大致コ字形的截 面形状形成于中央筒状部8a的外周面中的存在周向下垂部8c的一侧 (与锁定操作部8f在周向上离开大致180度的部分),

附图标记8h表示锁定卡定用上端面(锁定作用部),所述锁定卡 定用上端面构成锁定设定部8g,

附图标记8j表示后侧底面部,所述后侧底面部以朝向外方的水平 形式形成于锁定设定部8g,在触发杆7的锁定模式及解除锁定模式的 各个位置处被大致抵接保持于轴环构件6的侧板阶梯部6n中的一个 上。

另外,

附图标记9表示弯曲形状的板簧(弹性构件),所述板簧组装于轴 环构件6的斜竖起部6h的内侧凹状部,使触发杆7按照以其孔部7b (凸状轴部6k)为中心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式被加载,

附图标记9a表示上端部,所述上端部被保持在触发杆7的顶面 7c以及下垂部7d的譬如交界部分,

附图标记9b表示弯曲中间部分,所述弯曲中间部分被保持于轴环 构件6的直竖起部6m,

附图标记9c表示下端部,所述下端部被保持于轴环构件6的纵柱 状部6f的每一个上,由前开口的方形截面箱状部构成。

这里,螺帽1、壳体2、环状衬套构件3、轴杆4、轴杆连接部5、 轴环构件6、触发杆7及止动器8等例如由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 缩醛、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的塑料制成。板簧9是塑料制、金 属制的。

图1~图4的关闭触发机构的组装步骤例如如下面所述。

(61)将止动器8的中央筒状部8a的下侧从上方置入到轴环构件 6的上筒状部6b之中,止动器8的环状阶梯部8d与该上筒状部的上 端面抵接,并且,将止动器8的下端侧阶梯部8e设定成在与轴环构件 6的环形凸状部6g之间在径向上产生相对的弹性变形、并且通过该环 形凸状部而位于其下方的状态,

(62)其次,将板簧9置入到轴环构件6的侧板6j彼此之间,设 定成该板簧的下端部9c大致与轴环构件6的纵柱状部6f抵接,

(63)其次,使触发杆7的孔部7b与轴环构件6的凸状轴部6k 卡合,

(64)其次,将轴杆连接部5从触发杆7的上侧开口部置入到下 方,设定成该轴杆连接部的外侧下端阶梯部5h向内侧弹性变形、并且 通过轴环构件6的环状顶面的边缘部分而位于其下方的状态,

(65)其次,使通过以上的步骤被一体化的譬如上单元(轴杆连 接部5、轴环构件6、触发杆7、止动器8及板簧9)和已经另外被一 体化的下单元(壳体2、环状衬套构件3、轴杆4及对轴杆向上加载用 的螺旋弹簧(图示省略))以在该单元之间装入可自由旋转的螺帽1 方式相互嵌合。

通过上述(65)的作业,被设定成这样的状态,即,壳体2的上 端侧筒状部2a的外周面和轴环构件6的下外侧筒状部6c的内周面等 牢固地嵌合,并且,轴杆连接部5的外侧下端阶梯部5h向内侧弹性变 形,并且通过环状衬套构件3的中侧筒状部的上端侧内周面而与其下 端侧的内侧上端阶梯部3a卡合。

在触发杆7未被操作的静止模式(参照图1、图2)时,

(71)轴杆4及与之成一体的轴杆连接部5,借助公知的螺旋弹 簧(图中省略)的弹性力向上运动,被保持在该轴杆连接部的外侧下 端阶梯部5h与环状衬套构件3的内侧上端阶梯部3a卡合的状态,

(72)触发杆7被板簧9的弹性力向以轴环构件6的凸状轴部6k 为中心的图1的顺时针方向加载,被保持在该触发杆的上开口侧的环 状上端面与轴杆连接部5的顶面部分5j的下表面(顶面)的环状周缘 部分抵接的状态,

(73)在该抵接保持状态下的触发杆7的C字形曲面部7g(轴杆 连接部驱动部)与轴杆连接部5的低圆柱状部5f充分分离开。

对应于该低圆柱状部5f与C字形曲面部7g的分离程度,对于从 静止解除锁定模式下的触发杆7的牵引操作开始起直到轴杆连接部5 及与之成一体的轴杆4反抗公知的螺旋弹簧的向上方的弹性力而被向 下方驱动并转变到内装物放出状态为止的动作定时,譬如说产生延迟。

在该延迟的期间,轴杆连接部5不移动,触发杆7向以凸状轴部 6k为中心的图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伴随着该转动,轴杆连接部5的 放出口5e露出到外部空间区域。

图1表示静止锁定模式(阻止触发杆牵引操作),这时的止动器8,

(81)中央筒状部8a的环状阶梯部8d在轴环构件6的上筒状部 6b的环状上端面上被导向并保持,

(82)中央筒状部8a的凸状阶梯部8b分别与轴杆连接部5的长 方形凸状部5g的下端面抵接,

(83)锁定设定部8g的锁定卡定用上端面8h被大致抵接保持于 触发杆7的被锁定作用部,

(84)锁定设定部8g的后侧底面8j,被大致抵接保持于轴环构 件6的一对侧板阶梯部6n中的从锁定操作部8f一方观察时在左侧的 侧板阶梯部。

在这种静止锁定模式的关闭触发机构中,被保持于与容器本体侧 成一体的轴环构件6(上筒状部6b的上端面)而不会向下方移动的止 动器8的锁定卡定用上端面8h,大致与触发杆7的被锁定作用部抵接。

因此,即使使用者要牵引触发杆7以使之转动,其被锁定作用部 的下端面也被止动器8的锁定卡定用上端面8h阻止。即,使用者不能 进行触发杆7的牵引操作。

为了将图1的静止锁定模式的触发杆7设定成能够进行牵引操作 的静止解除锁定模式,使用者只要将图1的止动器8的锁定操作部8f 向图2的箭头方向转动操作45度左右即可。

通过这种45度左右的转动操作,止动器8转移到下述状态:

(91)中央筒状部8a的环状阶梯部8d与静止锁定模式时相同地 在轴环构件6的上筒状部6b的环状上端面上被导向保持,

(92)将中央筒状部8a的凸状阶梯部8b分别从轴杆连接部5的 长方形凸状部5g的下端面沿着其周向卸下,

(93)锁定设定部8g的锁定卡定用上端面8h被从触发杆7的被 锁定作用部卸下,变成与方形切口状部7f对向的形式,

(94)锁定设定部8g的后侧底面部8j大致与轴环构件6的一对 侧板阶梯部6n中的从锁定操作部8f一方观察时在右侧的侧板阶梯部 抵接(参照图2)。

这样,通过锁定卡定用上端面8h被从触发杆7的被锁定作用部卸 下并与方形切口状部7f对向,设定成能够进行触发杆7的牵引操作的 静止解除锁定模式(参照图2)。

当图2的触发杆7被牵引向后方并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时,在到 触发杆7的C字形曲面部7g与轴杆连接部5的低圆柱状部5f抵接为 止的初始阶段,主要是板簧9的上端部9a与弯曲中间部分9b之间的 上侧部分反抗其弹性力而变形(参照图3)。

在触发杆7从图2的静止状态移动到图3的转动状态的期间,轴 杆连接部5及与之成一体的轴杆4不位移。

随着该触发杆7的初始转动,此前被该触发杆覆盖的轴杆连接部 5的放出口5e露出到外部空间区域。

并且,通过触发杆7的C字形曲面部7g与轴杆连接部5的低圆 柱状部5f抵接之后的进一步的触发杆牵引操作,如图4所示,轴杆连 接部5及轴杆4的一体物,使对轴杆向上方加载用的公知的螺旋弹簧 反抗其弹性力进行位移并被向下方驱动。

在该轴杆连接部5被向下方驱动时,形成在纵筒状部5a的外周面 上的共计四个长方形凸状部5g,分别通过止动器8的内周面的不形成 凸状阶梯部8b的上下方向部分。

通过轴杆4被向下方驱动,公知的泵作用部动作,装入到壳体2 (容器本体)的内装物经过“轴杆4的中间通路区域4a-轴杆连接部5 的输出侧通路区域5c-喷嘴5d的放出口5e”,被放出到外部空间区域。 基于该泵作用的内装物放出动作是公知的。

当使用者解除向后方牵引触发杆7的操作时,

(100)轴杆4及与之一体的轴杆连接部5等被公知的轴杆加载用 的螺旋弹簧(图中省略)的弹性力向上方驱动,公知的阀作用部(泵 作用部)从此前的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变,

(101)变成自由状态的触发杆7借助板簧9的弹性力向图中所示 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变到该触发杆的上开口侧的环状上端面与轴杆 连接部5的顶板部分5j的下表面(顶面)的环状周缘部分抵接的状态。

即,图4的动作模式的关闭触发机构转到图2的静止解除锁定模 式。

通过使在该静止解除锁定模式下的止动器8向与图2的箭头方向 相反的方向转动,关闭触发机构复原到图1的初始状态。

如上所述,图10~图18的关闭触发机构由安装帽12、壳体13、 轴杆14、轴杆连接部15、轴环构件16、触发杆17、(操作锁定用的) 滑动器18及弹簧构件19等构成。

在图10~图18中,

附图标记11表示公知的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容纳后面描述的 内装物及喷射用气体,

附图标记12表示公知的安装帽,所述安装帽安装在容器本体11 的开口端部侧,

附图标记12a表示公知的环形凹状部,所述环形凹状部设定在该 安装帽的外侧下端区域,与后面描述的轴环构件16(筒状基部16a的 内周面下端侧的环形凸状部)牢固地卡合,

附图标记13表示壳体,所述壳体被卡合保持在安装帽12的中央 部分,作为放出对象内装物的贮藏区域、通路区域而动作。

另外,

附图标记14表示鞘状的轴杆,所述轴杆以被弹性力向上方加载的 状态配置在壳体13的内部及其上方空间区域,起着公知的阀的作用,

附图标记14a表示横孔部,所述横孔部作为形成于轴杆周面部的 阀作用部,

附图标记14b表示中间通路区域,所述中间通路区域形成在轴杆 内部,与横孔部14a连通,

附图标记14c表示公知的轴杆垫圈,所述轴杆垫圈选择性地设定 横孔部14a的开闭状态,并且起着壳体内部的密封作用,

附图标记14d表示公知的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将该轴杆向上 方加载。

另外,

附图标记15表示轴杆连接部,所述轴杆连接部配备有由纵筒状部 及与之相连的横筒状部构成的柔性L字形筒状部,该纵筒状部被嵌合 固定于轴杆14的输出侧外周面,与该轴杆连动,并且,作为内装物的 输出侧通路区域起作用,

附图标记15a表示纵筒状部,

附图标记15b表示与纵筒状部15a的下游侧相连的横筒状部,

附图标记15c表示大直径筒状部,所述大直径筒状部是纵筒状部 15a的下端侧部分,被嵌合固定到轴杆14的输出侧筒状部分,

附图标记15d表示环状的顶面阶梯部,所述顶面阶梯部形成于大 直径筒状部15c的下端侧内周面,与轴杆14的环状上端面抵接,

附图标记15e表示半圆板状部,所述半圆板状部在与纵筒状部15a 的外周面的大直径筒状部15c相连的上侧部分以向其前方及两横向方 向延伸大致水平的形式形成,其上表面部分作为后面描述的弹簧构件 19的C字形基部19b的载置面起作用,

附图标记15f表示一对凸状部,所述一对凸状部形成在半圆板状 部15e的左右两端侧,借助轴环构件16的纵阶梯部16h及纵四棱柱部 16m的导向作用阻止纵筒状部15a向前后方向的偏移或向转动方向的 扭转等,

附图标记15g表示环形锷状部,所述环形锷状部形成于横筒状部 15b的外周面,

附图标记15h表示内装物通过用的喷嘴,所述喷嘴以自身的后端 面与环形锷状部15g抵接的形式安装于横筒状部15b的外周面,

附图标记15j表示内装物喷射用的放出口,所述放出口形成于喷 嘴15h的前端部分,

附图标记15k表示大致三角山形平面的平顶板部,所述平顶板部 是喷嘴15h的上侧部分,被卡合保持于后面描述的轴环构件16上,

附图标记15m表示一对卡合用下垂部,所述一对卡合用下垂部形 成于平顶板部15k的左右宽的部分中,

附图标记15n表示一对凸状向上阶梯部,所述凸状向上阶梯部在 卡合用下垂部15m的外表面前后方向上形成,与后面描述的轴环构件 16的向下阶梯部16t卡合。

另外,

附图标记16表示轴环构件,所述轴环构件嵌合保持于安装帽12 的环形凹状部12a,作为喷嘴15h的卡合保持部、触发杆17的转动中 心部、操作锁定用的滑动器18的导向部等起作用,

附图标记16a表示筒状基部,所述筒状基部被嵌合保持于安装帽 12的环形凹状部12a,

附图标记16b表示大致环形的顶面,所述顶面从筒状基部16a的 上端部分大致向上倾斜地形成,

附图标记16c表示竖起部,所述竖起部形成于顶面16b的开口边 缘部分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等,

附图标记16d表示左右对向状态的一对平侧板状部分,所述一对 平侧板状部分构成竖起部16c,

附图标记16e表示一对孔部,所述一对孔部形成在平侧板状部分 16d的上端后侧,作为后面描述的触发杆17的转动中心部起作用,

附图标记16f表示水平方向的一对上阶梯部,所述一对上阶梯部 设定在平侧板状部分16d的前方内表面的上侧,对滑动器18的前侧下 端面18q进行导向,

附图标记16g表示水平方向的一对下阶梯部,所述一对下阶梯部 设定在平侧板状部分16d的比前方内表面向左右方向外侧后退的形式 的后方内表面上侧,对滑动器18的后侧下端面18r进行导向,

附图标记16h表示一对纵阶梯部,所述一对纵阶梯部形成于向该 平侧板状部分16d的譬如内侧凸出的形式的前方内表面与不凸出的形 式的后方内表面的交界部分,

附图标记16j表示左右一对竖起导向面,所述一对竖起导向面从 上阶梯部16f及下阶梯部16g的各外端部分竖起,用于阻止滑动器18 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偏移,

附图标记16k表示水平方向的一对槽状部,所述一对槽状部形成 在平侧板状部分16d的上述后方内表面中的下阶梯部16g的下侧,对 滑动器18的向外凸状部18s进行导向,

附图标记16m表示一对纵四棱柱部,所述的一对纵四棱柱部在平 侧板状部分16d的上述后方内表面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在与纵阶梯部 16h之间对轴杆连接部15的凸状部15f进行导向,

附图标记16n表示一对导轨状上端面,所述一对导轨状上端面以 从平侧板状部分16d的上述后方内表面分离开的平面L字形的水平形 式形成于纵四棱柱部16m与竖起部16c的后侧部分之间,对滑动器18 的上凸状部18j的下表面部分进行导向,

附图标记16p表示一对导轨状的向外下端凸状部,所述向外下端 凸状部以与导轨状上端面16n同样的水平形式形成于该导轨状上端面 的下方,对滑动器18的下凹状部18k进行导向,

附图标记16q表示一对顶板部,所述一对顶板部从竖起导向面16j 的上端部分向外方延伸,

附图标记16r表示一对纵柱状部,所述一对纵柱状部与顶板部16q 的前端部分连续地形成,用于卡合保持喷嘴15h,

附图标记16s表示一对三角形上阶梯部,所述一对三角形上阶梯 部形成于纵柱状部16r的内侧面上侧,用于保持喷嘴15h的平顶板部 15k,

附图标记16t表示一对向下阶梯部,所述一对向下阶梯部从三角 形上阶梯部16s向下方连续地形成在纵凹状部的下侧,与喷嘴15h的 凸状向上阶梯部15n卡合,

附图标记16u表示平面大致V字形的上端框状部(上框状部分), 所述上端框状部以从顶板部16q及纵柱状部16r各自的外缘部分向外 侧连续的形式形成,以其下表面(顶面)承接触发杆17的上端面部分,

附图标记16v表示对向状态的一对曲线状阶梯部,所述一对曲线 状阶梯部形成在上端框状部16u的内侧面(除前端侧部分之外),承接 锁定模式的滑动器18,

附图标记16w表示一对后方向斜面,所述一对后方向斜面以后方 向外展宽的形式形成于平侧板状部分16d的前端上表面部分,作为安 装在该轴环构件的孔部16e中的触发杆17的导向面起作用。

另外,

附图标记17表示上侧·下侧开口形式的触发杆,所述触发杆以可 转动的形式安装于轴环构件16的孔部16e,

附图标记17a表示该触发杆的操作对象,

附图标记17b表示一对凸状轴部,所述一对凸状轴部形成在该触 发杆的内侧面后端部分,通过与轴环构件16的孔部16e的卡合作用而 成为转动中心,

附图标记17c表示顶板状部,所述顶板状部以从该触发杆的内部 空间区域中的操作对象部17a的背面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起在后方、 左右方向上由三个肋状部支承的形式形成,

附图标记17d表示方形的切口状部,所述切口状部形成于顶板状 部17c的后侧部分,

附图标记17e表示一对板状下垂部,所述一对板状下垂部从切口 状部17d的左右两侧的边缘部分起向下方形成,起着与后面描述的弹 簧构件19的协同动作的作用,

附图标记17f表示一对直线状下端面(被锁定作用部),所述一对 直线状下端面是板状下垂部17e的后侧下端面,在锁定模式(阻止触 发杆操作)时,被设定成水平状态,

附图标记17g表示一对小的曲线状角端面,曲线状角端面形成在 直线状下端面17f的前端部分与从该处竖起的部分的交界区域,

附图标记17h表示Ω状部(凹状部),所述Ω状部形成在比板状下 垂部17e的直线状下端面17f靠前方的部分,与后面描述的弹簧构件 19的连接轴状部19c卡合。

另外,

附图标记18表示操作锁定用的滑动器(锁定作用构件),所述滑 动器在锁定模式(阻止触发杆操作)下被保持在轴环构件16的曲线状 阶梯部16v,

附图标记18a表示顶板部(顶板作用部),所述顶板部是该滑动器 的上部分,呈椭圆形·变形椭圆形,

附图标记18b表示滑动操作用的槽状部,所述槽状部形成于顶板 部18a的上表面,

附图标记18c表示顶板部18a的前端部分,

附图标记18d表示锁定动作用的柱状下垂部,所述柱状下垂部呈 在顶板部18a的顶面后侧部分的左右方向上形成的板状,

附图标记18e表示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从顶板部18a的顶面以前 后方向的下垂板状态形成于柱状下垂部18d的前面的左右中央部分,

附图标记18f表示一对锁定动作用的纵向片部,所述一对锁定动 作用的纵向片部以隔着加强肋18e的下侧部分分离开的状态沿前后方 向形成于柱状下垂部18d的左右两端侧前面,

附图标记18g表示一对上阶梯部(锁定作用部、保持作用部分), 所述一对上阶梯部以从纵向片部18f的前面上侧部分向前方延伸的形 式形成,在触发杆17的锁定模式时,抵接保持后面描述的弹簧构件 19的连接轴状部19c,

附图标记18h表示一对下阶梯部(锁定作用部、保持作用部分), 所述一对下阶梯部以从纵向方向片部18f的外侧面下端部分向前方延 伸的形式形成,在锁定模式时,抵接保持触发杆17的直线状下端面 17f,

附图标记18j表示一对上凸状部,所述一对上凸状部形成在柱状 下垂部18d的左右的外侧面下侧部分,在该滑动器的滑动操作时,自 身的下表面部分被轴环构件16的导轨状上端面16n上在导向,

附图标记18k表示一对下凹状部,所述一对下凹状部形成在柱状 下垂部18d的左右外侧面的比上凸状部18j靠下侧处,与该上凸状部 同样地被轴环构件16的导轨状的向外下端凸状部16p导向,

附图标记18m表示圆弧状阶梯部(锁定作用部、保持作用部分), 所述圆弧状阶梯部以从柱状下垂部18d的前面下端侧向前方延伸的形 式形成,在锁定模式时,抵接保持轴杆连接部15的大直径筒状部15c 的下端面部分,

附图标记18n表示向下凸状部,所述向下凸状部形成于柱状下垂 部18d的后面侧中(三个上下方向的肋中的)中央L字形的肋的下后 端面部分,在触发杆17的锁定模式时,被卡定并保持在轴环构件16 的竖起部16c的后侧内表面的上端部分,

附图标记18p表示被导向用的一对板状下垂部,所述一对板状下 垂部以从顶板部18a的后侧顶面向下方延伸的形式在柱状下垂部18d 的左右两侧分离部分的前后方向上形成,

附图标记18q表示一对前侧下端面,所述一对前侧下端面是板状 下垂部18p的前侧部分,被轴环构件16的上阶梯部16f导向,

附图标记18r表示一对后侧下端面,所述一对后侧下端面是板状 下垂部18p的后侧部分,被轴环构件16的下阶梯部16g导向,

附图标记18s表示一对前后方向的向外凸状部,所述向外凸状部 形成于前侧下端面18q与后侧下端面18r之间的下端侧外表面部分, 被轴环构件16的槽状部16k导向,

附图标记18t表示一对碰撞变形片部,所述一对碰撞变形片部以 从顶板部18a的顶面后端侧向下方延伸的形式沿(从加强肋18e后续 的形式的)上述中央L字形肋与其两侧的板状下垂部18p的后侧部分 之间的区域各自的左右横向形成,在该滑动器向后方滑动操作时,碰 到竖起部16c(轴环构件16)的后侧内表面的上端部分而变形·复位, 并且通过该上端部,由此,给予使用者与锁定解除用的后方滑动操作 相对应的譬如扣击感。

另外,

附图标记19表示弹簧构件(弹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载置在轴 杆连接部15,用于将触发杆17向以其凸状轴部17b为中心的图1的 顺时针方向转动加载,

附图标记19a表示大致U字形的弹性作用部,所述弹性作用部为 左右一对,以分别在前后方向的前侧开口的双层形状构成,

附图标记19b表示后侧开口、水平形状的C字形基部,所述C字 形基部以将弹性作用部19a各自的下侧端部分相互连接起来的形式构 成,载置于轴杆连接部15的半圆板状部15e,

附图标记19c表示连接轴状部(被锁定作用部),所述连接轴状部 形成在弹性作用部19a各自的上前端侧部分之间,

附图标记19d表示隆起部,所述隆起部以从C字形基部19b的后 端侧到弹性作用部19a的下侧端部向内侧伸出的形式形成,伴随着触 发杆17的牵引操作,该触发杆的直线状下端面17f与所述隆起部抵接。

这里,壳体13、轴杆14、轴杆连接部15、轴环构件16、触发杆 17以及滑动器18等例如由聚丙烯、聚乙烯、聚缩醛,尼龙,聚对苯 二甲酸乙酯等构成的塑料制成。

另外,容器本体11或安装帽12由金属制成,轴杆垫圈14c由橡 胶制成,螺旋弹簧14d或弹簧构件19为塑料制、金属制。

图10~图13的关闭触发机构的组装步骤例如如下所述。

(111)将喷嘴15h安装到轴杆连接部15的横筒状部15b上并使 之一体化,

(112)其次,将该一体化后的轴杆连接部15从轴环构件16的上 前端侧开口部向下方置入,在该轴杆连接部的卡合用下垂部15m向内 侧弹性变形且通过了该轴环构件的纵柱状部16r的内表面部分之后弹 性复原,由此,设定该轴杆连接部的凸状向上阶梯部15n和抵接轴环 构件的向下阶梯部16t的卡合状态,

(113)其次,将弹簧构件19的连接轴状部19c安装到触发杆17 的Ω状部上并使之一体化,

(114)其次,使滑动器18在从在上述(112)的步骤中一体化了 的轴杆连接部15及轴环构件16的上后侧开口部最大限度地后退的状 态(参照突11)下置入下方,之后,使该滑动器18向前方移动,用 该滑动器的圆弧状阶梯部18m保持该轴杆连接部的大直径筒状部 15c,

(115)其次,设定成:将在上述(113)的步骤中一体化了的触 发杆17及弹簧构件19从轴环构件16的前开口部置入到后方,该触发 杆的直线状下端面17f被滑动器18的下阶梯部18h保持,并且,该弹 簧构件的连接轴状部19c被该滑动器的上阶梯部18g保持。

在上述(113)的步骤中,被与触发杆17一体化了的弹簧构件19, 其弹性作用部19a的上端面前部分与该触发杆的顶板状部17c抵接。 因此,安装在触发杆17的Ω状部17h上的弹簧构件19不转动。

在上述(114)的步骤时,滑动器18的向外凸状部18s与轴环构 件16的平侧板状部分16d抵接而向内侧弹性变形,并且进入槽状部 16k。另外,轴环构件16的向外下端凸状部16p与该下凹状部18k的 正下方凸状部之间相对地弹性压缩变形并进入滑动器18的下凹状部 18k。

在上述(115)的步骤时,触发杆17的一对凸状轴部17b分别被 轴环构件16的后方向斜面16w导向,并且向外侧展宽,向卡合用的 孔部16e移动。

在触发杆17不被操作的静止模式(参照图10、图11)时,

(121)轴杆14借助螺旋弹簧14d的弹性力向上运动,轴杆垫圈 14c在关闭了横孔部14a的公知的状态下被壳体13保持,

(122)触发杆17借助被载置在与轴杆嵌合状态的轴杆连接部15 的半圆板状部15e上的弹簧构件19的弹性力(比螺旋弹簧14d弱的弹 性力)向图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该触发杆的上端面部分被以与轴环 构件16的上端框状部16u抵接的状态保持,

(123)在该抵接保持状态下的触发杆17(板状下垂部17e)的直 线状下端面17f及曲线状角端面17g从弹簧构件19的隆起部19d向其 上方充分地分离开。

与该直线状下端面17f及曲线状角端面17g与隆起部19d的分离 程度相对应地,从解除锁定模式(参照图11)下的触发杆17的牵引 操作开始起、直到轴杆连接部15及与之成一体的轴杆14反抗螺旋弹 性14d的向上方的强弹性力被向下方驱动而转移到内装物放出状态为 止,产生所谓延迟。

在该延迟期间,被螺旋弹簧14d的强弹性力向上方加载的轴杆连 接部不向下方移动,触发杆17以其凸状轴部17b为中心,反抗弹簧构 件19的弱弹性力而向图10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伴随着该触发杆17的转动,此前被该触发杆覆盖的轴杆连接部 15的放出口露出到外部空间区域(参照图12)。

另外,图10表示静止锁定模式(阻止触发杆牵引操作),这时的 滑动器18,

(131)以顶板部18a与轴环构件6(上端框状部16u)的曲线状 阶梯部16v抵接,且其前端部分18c也以与上端框状部16u抵接的状 态被保持,

(132)上阶梯部18g抵接保持与触发杆17的Ω状部17h一体化 的弹簧构件19的连接轴状部19c的下端部分,

(133)下阶梯部18h抵接保持触发杆17的直线状下端面17f,

(134)圆弧状阶梯部18m抵接保持轴杆连接部15的大直径筒状 部15c的下端面。

这样,在使滑动器18向上端框状部16u的前方移动的静止锁定状 态下,弹簧构件19的连接轴状部19c、触发杆17的直线状下端面17f 及轴杆连接部15的大直径筒状部15c共计三个部位的移动被阻止。即, 使用者不能进行触发杆17的牵引操作。

为了解除图10的对触发杆17转动的阻止,转到图11的静止解除 锁定模式(允许触发杆的牵引操作),只要使用者使滑动器18向后方 移动即可。

通过对设定在轴环构件16的曲线状阶梯部16v上的滑动器18进 行后退操作,与上述(132)、(133)、(134)相关的该滑动器与弹簧构 件19、触发杆17及轴杆连接部15各自之间的抵接保持状态全部被解 除(参照图11)。

即,图10的静止锁定模式的关闭触发杆机构转到能够进行触发杆 17的内装物放出的牵引操作的图11的静止解除锁定模式。

如上所述,将触发杆17向图10~图13的顺时针方向加载的弹簧 构件19的弹性力充分地小于将轴杆14向上方加载的螺旋弹簧14d的 弹性力。

通过这种弹性力的不同,在处于图11的静止解除锁定模式的触发 杆17的向后方(逆时针方向)的牵引操作时,

(141)首先,经由连接轴状部19c与触发杆成一体的弹簧构件 19以使其弹性作用部19a各自的上侧部分向下方移动的形式位移(参 照图12),

(142)伴随着该弹性作用部19a的位移结束后的触发杆牵引操 作,螺旋弹簧14d以反抗其弹性力的形式向下方位移(参照图13)。

即,随着触发杆17的牵引操作,

(151)首先,在强弹性力的螺旋弹性14d不位移、只有弱弹性力 的弹簧构件19位移的初始阶段时,尽管喷嘴15h的放出口15j露出到 外部空间区域,但是,不从该放出口喷射内装物,

(152)该不喷射内装物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通过触发杆17以凸 状轴部17b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而使其曲线状角端面17g与 弹簧构件19的隆起部19d的上表面部分抵接为止(参照图12),

(153)该曲线状角端面17g和隆起部19d抵接之后,载置有弹簧 构件19的轴杆连接部15以及与之成一体的轴杆14受到来自于触发杆 17的曲线状角端面17g的所谓驱动力,

(154)受到该驱动力的轴杆14反抗螺旋弹簧14d的向上的弹性 力而向下移动,

(155)关闭触发机构通过该轴杆14向下方的移动,转变到公知 的内装物放出状态的动作模式(参照图13)。

当在静止模式与动作模式之间,轴杆连接部15在上下方向上位移 时,与其前端部分相当的喷嘴15h的凸状向上阶梯部15n保持与轴环 构件16的向下阶梯部16t卡合不变,由其纵筒状部15a及横筒状部 15b构成的柔性L字形筒状部的自由中间部分变形。

在图13的动作模式,通过此前关闭轴杆的横孔部14a的轴杆垫圈 14c的轴杆抵接部分(内侧部分)的变形,该横孔部从此前的关闭状 态向打开状态变化。

这时,容器本体11的内装物借助喷射用气体的作用,经过“轴杆 14的横孔部14a-轴杆14的中间通路区域14b-轴杆连接部15的纵 筒状部15a、横筒状部15b-喷嘴15h的放出口15j”,被放出到外部 空间区域。基于该喷射用气体的作用的内装物放出动作是公知。

当使用者解除触发杆17的向后方的牵引操作时,

(161)轴杆14及与之成一体的轴杆连接部15、弹簧构件19等, 被螺旋弹簧14d的弹性力向上方驱动,阀作用部(横孔部14a及轴杆 垫圈14c)从此前的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变。

(162)变成自由状态的触发杆17,借助弹簧构件19的弹性力向 图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向该触发杆的上端面部分与轴环构件16的上 端框状部16u抵接的状态转变。

即,图13的动作模式的关闭触发机构向图11的静止解除锁定模 式转移。

通过使该静止解除锁定模式下的滑动器18向前方移动,关闭触发 机构复原到图1的初始状态。

不言而喻,本发明并不被图示的实施形式所限制,例如,也可以 如下面所述地来实施,

(171)在触发杆7、17的操作对象部7a、17a上形成阻止手指的 滑动的凹状部、凸状部,

(172)在触发杆17的动作模式设定操作时,其曲线状角端面17g 与轴杆连接部15的半圆板状部15e的上表面抵接,将其直接向下方驱 动,

(173)锁定模式下的滑动器18的锁定保持对象,

·仅为触发杆17的直线状下端面17f

·仅为弹簧构件19的连接轴状部19c

·仅为直线状下端面17f及连接轴状部19c

·仅为轴杆连接部15的大直径筒状部15c及直线状下端面17f

·仅为轴杆连接部15的大直径筒状部15c及连接轴状部19c,

(174)将触发杆17的直线状下端面17f以外的部分作为锁定模 式下的滑动器18的锁定保持对象,

(175)以轴杆连接部5的顶板部分与触发杆7的较小地分离的状 态、并且轴环构件16的上端框状部16u与触发杆17的较小地分离的 状态的形式,设定图1、图2、图10、图11的静止模式中的放出口5e、 15j不露出的覆盖状态。

(176)将图1~图9的关闭触发机构用于气溶胶式制品,

(177)将图10~图18的关闭触发机构用于泵式制品。

作为应用本发明的气溶胶式制品、泵式制品,有下面所述的各种 用途,例如:洗涤剂、清除剂、防汗剂、冷却剂、肌肉消炎剂、头发 定型剂、头发护理剂、染发剂、生发剂、化妆品、刮脸泡沫、食品、 液滴状物品(维生素等)、医药品、医药部外品、涂料、园艺用制剂、 驱虫剂(杀虫剂)、清洁剂、除臭剂、洗涤膏、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灭 火剂、粘结剂、润滑剂等。

容纳在容器本体中的内装物可以采用液体状、膏状、凝胶状等各 种形态,作为配合到内装物中的成分,例如,可以举出粉状物、油成 分、醇类、界面活性剂、高分子化合物、对应于各种用途的有效成分、 水等。

作为粉状物,使用金属盐类粉末、无机物粉末或树脂粉末等。例 如,滑石、高岭土、羟基氯化铝(铝盐)、藻朊酸钙、金粉、银粉、云 母、碳酸盐、硫酸钡、纤维素、它们的混合物等。

作为油成分,使用硅油、棕榈油、尤加利油(eucaly油:采自桉 树叶)、山茶油、橄榄油、荷荷巴油、石蜡油、十四烷酸、棕榈酸、硬 脂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作为醇类,使用乙醇等1价的低级醇、月桂醇等1价的高级醇、 乙二醇、丙三醇、1,3-丁二醇等多价醇等。

作为界面活性剂,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等阴离子界面活性剂、聚 氧乙烯油酰基醚等非离子性界面活性剂、月桂基二甲基氨基乙酸甜菜 碱等两性界面活性剂、三氯甲铵等阳离子性界面活性剂等。

作为高分子化合物,使用甲基纤维素、明胶、淀粉、干酪素、羟 乙基纤维素、黄原胶、羧乙烯聚合物等。

作为与各种用途相应的有效成分,使用水杨酸甲酯、消炎痛等消 炎镇痛剂;安息香酸钠、甲酚等除菌剂;拟除虫菊酯、二乙基甲苯甲 酰胺等杀虫剂·害虫驱虫剂;氧化锌等防汗剂;玫瑰油;沉香醇等香料; 植物提取物等除臭剂;樟脑、薄荷脑等清凉剂;麻黄素、肾上腺素等 抗喘息药;羟糖铝、糖精等甜味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等粘结 剂或涂料;对苯二胺、氨基酚等染料;磷酸二氢氨、碳酸氢钠·碳酸氢 钾等灭火剂等。

进而,除了上述内装物之外,也可以使用悬浊剂、紫外线吸收剂、 乳化剂、保湿剂、防氧化剂、金属离子封锁剂等。

作为气溶胶式制品中的内装物喷射用气体,使用二氧化碳气、氮 气、压缩空气、氧气、稀有气体、它们的混合气体等的压缩气体;或 者液化石油气、二甲醚、碳氟化合物等液化气体。

附图标记说明

(图1~图9的关闭触发机构)

1:螺帽

1a:上侧开口部

2:壳体

2a:上端侧筒状部

3:环状衬套构件

3a:内侧上端阶梯部

4:轴杆

4a:中间通路区域

5:轴杆连接部

5a:纵筒状部

5b:横筒状部

5c:输出侧通路区域

5d:喷嘴

5e:放出口

5f:低圆柱状部

5g:长方形凸状部

5h:外侧下端阶梯部

5j:顶板部分

6:轴环构件

6a:环状顶面

6b:上筒状部

6c:下外侧筒状部

6d:下内侧筒状部

6e:周向上阶梯部

6f:纵柱状部

6g:环形凸状部

6h:斜竖起部

6j:侧板

6k:凸状轴部

6m:直竖起部

6n:侧板阶梯部

7:触发杆

7a:操作对象部

7b:孔部

7c:顶面

7d:下垂部

7e:被锁定作用部

7f:方向切口状部

7g:C字形曲面部

7h:侧板状片部

8:止动器

8a:中央筒状部

8b:凸状阶梯部

8c:周向下垂部

8d:环状阶梯部(顶板部)

8e:下端侧阶梯部

8f:锁定操作部

8g:锁定设定部

8h:锁定卡定用上端面

8j:后侧底面部

9:板簧

9a:上端部

9b:弯曲中间部分

9c:下端部

(图10~图18的关闭触发机构)

11:容器本体

12:安装帽

12a:环形凹状部

13:壳体

14:轴杆

14a:横孔部

14b:中间通路区域

14c:轴杆垫圈

14d:螺旋弹簧

15:轴杆连接部

15a:纵筒状部

15b:横筒状部

15c:大直径筒状部

15d:顶面阶梯部

15e:半圆板状部

15f:凸状部

15g:环形锷状部

15h:喷嘴

15j:放出口

15k:平顶板部

15m:卡合用下垂部

15n:凸状向上阶梯部

16:轴环构件

16a:筒状基部

16b:顶面

16c:竖起部

16d:平侧板状部分

16e:孔部

16f:上阶梯部

16g:下阶梯部

16h:纵阶梯部

16j:竖起导向面

16k:槽状部

16m:纵四角柱部

16n:导轨状上端面

16p:导轨状的向外下端凸状部

16q:顶板部

16r:纵柱状部

16s:三角形上阶梯部

16t:向下阶梯部

16u:上端框状部

16v:曲线状阶梯部

16w:后方向斜面

17:触发杆

17a:操作对象部

17b:凸状轴部

17c:顶板状部

17d:切口状部

17e:板状下垂部

17f:直线状下端面

17g:曲线状角端面

17h:Ω状部(凹状部)

18:操作锁定用的滑动器

18a:顶板部

18b:凹槽状部

18c:前端部分

18d:锁定动作用的柱状下垂部

18e:加强肋

18f:锁定动作用的纵向片部

18g:上阶梯部

18h:下阶梯部

18j:上凸状部

18k:下凹状部

18m:圆弧状阶梯部

18n:向下凸状部

18p:板状下垂部

18q:前侧下端面

18r:后侧下端面

18s:向外凸状部

18t:碰撞变形片部

19:弹簧构件

19a:弹性作用部

19b:C字形基部

19c:连接轴状部

19d:隆起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