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催化剂、茶皂素以及棕榈酸酰氯加入到有机溶剂中,进行酯化反应,直至反应完全;后处理得到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表面活性剂。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195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53748.8

  • 发明设计人 刘松柏;洪姗;陈盈;

    申请日2014-02-17

  • 分类号C07J63/00;C07H15/256;C07H1/00;B01F17/56;

  • 代理机构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红娟

  • 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28: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7J63/00 授权公告日:20160420 终止日期:20170217 申请日:201402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4-20

    授权

    授权

  • 2014-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J63/00 申请日:201402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活性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茶皂素棕榈酸 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背景技术

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渗透、增溶、起泡等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 医药、农药、日化、选矿、油田等领域,其种类和消耗量日益增加。但是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使用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存在较 大的威胁。无毒、易降解的表面活性剂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羧酸盐表面 活性剂可通过天然原料合成,易生物降解,一直受到人们青睐。但普通羧 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甚至失去表面活性等缺陷。

茶皂素又名茶皂苷,是一类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皂苷化合物,由皂 苷元、糖体和有机酸三部分组成,广泛存在于山茶科植物的根、茎、叶、 花、果中。茶皂素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它可广泛应用于轻 工、化工、农药、饲料、养殖、纺织、采油、采矿、建材与高速公路建设 等领域,用于制造乳化剂、洗洁剂、农药助剂、饲料添加剂、蟹虾养殖保 护剂、纺织助剂、油田泡沫剂、采矿浮选剂以及加气混凝土稳泡剂与混凝 土外加剂-防冻剂等。我国的油茶籽产量居世界首位,提取茶油后的副产 物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含量可达10%左右,充分推进茶皂素的深度加工, 对综合利用油茶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茶皂素是性能良好的天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具有降低水的表面张 力、乳化、分散、润湿等性能,所形成的乳液粒子小,分布均匀,稳定性 好;另外,茶皂素具有较强的起泡能力,稳泡性能好。茶皂素分子中有大 量的羟基等可修饰基团,可通过化学改性扩大其应用范围,克服茶皂素使 用过程中的不足。目前对茶皂素化学改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申请 公布号为CN102030806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茶皂苷高级脂肪酸酯 的制备方法,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将茶皂苷与高级脂肪醇混合、反应, 分离催化剂后获得茶皂苷高级脂肪酯。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茶皂苷高级 脂肪酯,采用的原料无毒,易降解更重要的是,其作为表面活性剂,在高 温和油中的发泡力和稳泡性能更强;克服了现有茶皂苷在高温和多油环境 中起泡力和稳泡性能差的缺陷。申请公布号为CN102030803A的专利文献 中公开了一种茶皂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取三 苯基氯甲烷与茶皂苷反应;然后,加入溴苄与茶皂苷反应;(2)取三溴化 磷与糖反应;再与溴苄反应;(3)取步骤(1)制备得到的茶皂苷和步骤 (2)制备得到的糖混合,再加入三苯甲基脱保护剂,反应;然后,在催 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加入苄基脱保护剂,反应,得到茶皂苷衍生物。上述 制备方法所制得的茶皂苷衍生物作为表面活性剂,在高盐和高温环境中发 泡力和稳泡性能更强。

然而上述两种针对茶皂素的改性方法均具有各自的缺陷:申请公布号 为CN102030806A的专利文献公开的方法中,其采用DCC和DMAP复合 催化剂,价格昂贵,成本较高;申请公布号为CN102030803A的专利文献 公开的方法,工艺较为复杂,导致制备成本较高,且制备得到的改性表面 活性剂无法满足目前对表面活性剂的多种需求。因此,开发一种多功能、 环境友好的表面活性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 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 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适用于作为乳化剂和润湿剂使用,且反应条件易于 控制,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催化剂、茶皂 素以及棕榈酸酰氯加入到有机溶剂中,进行酯化反应,反应完成后,后处 理得到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

为实现最终产物茶皂素棕榈酸酯的分离,可选用多种后处理方法,例 如可选用通过调节体系液的pH值,对体系中的产物进行分离;为便于操 作,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后处理方法包括:

(1)将酯化反应后的反应液酸化,调整反应液的pH值小于等于5, 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剂萃取除去未反应的酸,然后将大孔树脂加入 到酯化反应完成后的反应体系中,利用大孔树脂吸附其中的茶皂素棕榈酸 酯,吸附完成后,过滤得到吸附有茶皂素棕榈酸酯的大孔树脂;

(2)将吸附有茶皂素棕榈酸酯的大孔树脂溶解到解析剂中,进行解 析反应,过滤,去除解析液中的溶剂,得到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

所述的催化剂可选用酯化反应常用的酸性催化剂或者碱性催化剂中 的一种或多种;常用的酸性催化剂可选用无机酸或有机酸,例如可选择稀 盐酸、稀硫酸、醋酸等,常用的碱性催化剂可选用无机碱或者有机碱,例 如无机碱可选用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钠、醇钠等,有机碱可选用三乙 胺、吡啶或者二乙胺等。作为优选,所述的催化剂为碳酸钾、碳酸钠、氢 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有机溶剂可选用多种对反应底物具有较好溶解性的溶剂,为便 于反应的快速进行,优选的有机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 甲基亚砜(DMSO)、丙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酯化反应的温度可在常温下进行,也可适当加热。为便于控制, 所述的酯化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0-30摄氏度,温度过高容易导致发生副反 应,且高温条件会增加制备成本和控制难度。酯化反应的反应时间根据实 际反应底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加入的棕榈酸酰氯以及催化剂的摩尔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通过 控制上述两者的加入量,改变茶皂素上羧基的取代度,得到部分酯化或者 全部酯化的改性茶皂素酯化产物,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场合需求。为避免原 料浪费,降低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成本,所述的茶皂素、棕 榈酸酰氯以及催化剂加入的摩尔比优选为1:0.5-50:0.5-50。为进一步节省 原料,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茶皂素、棕榈酸酰氯以及催化剂加入的摩 尔比优选为1:1-20:1-20,在常温状态下,茶皂素和棕榈酸酰氯摩尔比达 到1:20左右时,茶皂素上的活性较高的羟基基本反应完毕。所以为避免 原料浪费,所述的茶皂素、棕榈酸酰氯以及催化剂加入的摩尔比进一步优 选为1:3-10:6-20。

大孔树脂又称全多孔树脂,是由聚合单体和交联剂、致孔剂、分散剂 等添加剂经聚合反应制备而成,聚合物形成后,致孔剂被除去,在树脂中 留下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互相贯通的孔穴。因此大孔树脂在干燥状态 下其内部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且孔径较大,在100-1000nm之间。为提高 大孔树脂对目标产物的吸附效率,后处理过程中,大孔树脂一般选用非极 性大孔树酯。优选的非极性大孔树酯包括AB-8型大孔吸附树酯,AB-8 型大孔吸附树酯可选择性吸附反应得到的茶皂素棕榈酸酯,且后续解析过 程效率高,容易控制。加入的大孔树酯的质量需要根据实际吸附效果确定, 一般以将体系中的茶皂素棕榈酸酯吸附完全为准,吸附过程中可通过TLC 实时监测,直至吸附完成。当酯化反应后的反应液的浓度较高时,在加入 大孔树酯前,可通过加入水将酯化反应得到的反应液的浓度作适当稀释, 以便于大孔树酯的均匀吸附,防止由于浓度过高,导致杂质同步被吸附。 后处理过程中,所述的吸附温度一般为20-35摄氏度,可根据实际条件进 行调整。

后处理过程中,所述的解析温度可选用常温,也可适当加热,为便于 控制,优选的解析温度为20-40摄氏度。解析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以改性茶皂素完全解析为准。后处理过程中,解析剂需要选择对茶皂素酯 化产物具有较好溶解性的纯溶剂或者混合溶剂,例如可采用醇类溶剂、酮 类溶剂,或者他们的水溶液等,根据茶皂素酯化产物本身的特性,优选的 解析剂为乙醇水溶液、甲醇水溶液或丙酮水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乙醇水 溶液、甲醇水溶液、丙酮水溶液对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均具有较高的亲 和力,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解析剂中溶质的浓度为50-95%,进一 步优选为60-80%,选择该浓度的解析剂时,改性茶皂素的解析效率较高, 同时与采用纯解析剂相比,降低了解析剂的使用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解 析剂的用量一般为吸附有茶皂素酯化产物的大孔树脂体积的2-4倍,以便 于茶皂素酯化产物的彻底解析。为避免原料浪费,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 的解析剂的用量为吸附有茶皂素酯化产物的大孔树脂体积的2倍,选用该 体积量的解析剂时,能够保证几乎全部的茶皂素酯化产物被解析。解析后 的大孔树脂可根据需要进行回收利用,进一步降低了制备成本。

后处理过程中,对酯化反应后的反应液酸化时,一般可采用稀盐酸、 稀硫酸或者醋酸等。调节的pH值进一步优选为4-5,pH值为4-5时,即 能保证将未反应的棕榈酸酰氯以棕榈酸的形式全部去除,又避免酸性试剂 的浪费,同时降低了废液处理难度,节约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 性剂,该表面活性剂无毒易降解,通过对茶皂素进行结构改造,将茶皂素 分子糖基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羟基改为酯基,使得本发明的茶皂素棕榈酸酯 表面活性剂兼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克服了普 通羧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条件下表面活性差的缺陷,还可通过改 变溶液的pH值达到起泡或消泡的效果满足不同行业的要求。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或者试剂均可采用市售产品。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 况下,所述的酯化反应过程或者后处理过程均可采用在室温下进行。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的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具有比茶皂素更好的表 面活性,适用于作为乳化剂和润湿剂使用。

(2)本发明的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来自天然原 料,无毒,易降解。

(3)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可用于工业化生 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将茶皂素1mmol,棕榈酸酰氯4mmol,无水碳酸钾8mmol加入到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25摄氏度下搅拌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 应液中加10ml水稀释,加入0.1N稀盐酸,将反应液的pH值调节至4-5, 利用10ml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5:2)萃取三次,除去 棕榈酸;加入AB-8型大孔吸附树酯吸附茶皂素棕榈酸酯,吸附时间为5 小时,TLC检测直至吸附完全。抽滤除去吸附液,向吸附有茶皂素棕榈酸 酯的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中加入2倍体积的80%的乙醇水溶液解析茶皂 素酯化产物,过滤除去解析后的AB-8型大孔吸附树酯,旋转蒸发浓缩解 析液,再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固体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

产物红外图谱显示,1750-1725cm-1处的吸收峰明显变强,说明引入 了C=O基,1300-1000cm-1范围内的吸收峰为C-O键的伸缩振动引起, 950-900cm-1为羧基上的-OH面外变形振动形成。综上所述,可以初步判 定棕榈酸基团已经接到茶皂素分子上,产物为棕榈酸基团取代的茶皂素棕 榈酸酯表面活性剂。

实施例2

将茶皂素1mmol,棕榈酸酰氯8mmol,无水碳酸钠16mmol加入到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25摄氏度下搅拌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 应液中加10ml水稀释,加入0.1N稀盐酸,将反应液的pH值调节至4-5, 利用10ml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5:2)萃取三次,除去 棕榈酸;加入AB-8型大孔吸附树酯吸附茶皂素棕榈酸酯,吸附时间为5 小时,TLC检测直至吸附完全。抽滤除去吸附液,向吸附有茶皂素棕榈酸 酯的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中加入2倍体积的60%的甲醇水溶液解析茶皂 素酯化产物,过滤除去解析后的AB-8型大孔吸附树酯,旋转蒸发浓缩解 析液,再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固体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红外检测 结果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将茶皂素1mmol,棕榈酸酰氯6mmol,氢氧化钠12mmol加入到10ml 二甲基亚砜中,25摄氏度下搅拌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 加10ml水稀释,加入0.1N稀盐酸,将反应液的pH值调节至4-5,利用 10ml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5:2)萃取三次,除去棕榈 酸;加入AB-8型大孔吸附树酯吸附茶皂素棕榈酸酯,吸附时间为5小时, TLC检测直至吸附完全。抽滤除去吸附液,向吸附有茶皂素棕榈酸酯的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中加入2倍体积的80%的乙醇水溶液解析茶皂素酯 化产物,过滤除去解析后的AB-8型大孔吸附树酯,旋转蒸发浓缩解析液, 再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固体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红外检测结果同 实施例1。

表面活性测试:

20℃下采用白金板法测定由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茶皂素棕榈酸酯表 面活性剂目标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检测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 临界胶束浓度(cmc),单位:g/L 1 0.4 2 0.39 3 0.38

由表1可知,由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茶皂素棕榈酸酯表面活性剂 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约为0.4g/L,比相应茶皂素(cmc=0.5g/L)活性 提高1.25倍,适用于作为乳化剂和润湿剂使用。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工艺条件温和,适于工业化生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