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柔性印刷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制造方法

柔性印刷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成为与液晶面板的高清晰化、高功能化相对应的新的液晶取向膜的原料的浸润性低的墨水,经柔性印刷,能够形成厚度均匀且厚度再现性优良而且不发生针孔等问题的液晶取向膜的柔性印刷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制造方法。针对柔性印刷板(16),将印刷面(13)粗糙化,以使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为0.9以上3.0以下、比表面积为2.8以上4.9以下。在柔性印刷板的制造方法中,在成为印刷面(13)的基础的赋形面(3)上形成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8),并且照射活性射线以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发生固化反应。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0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41N1/12 登记生效日:20200316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1-09

    授权

    授权

  • 2015-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1N1/12 申请日:201309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适于用于经柔性印刷来形成例如液晶面板用基板的液晶取向膜等的柔性印刷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柔性印刷板的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在液晶面板用基板的电极形成面上形成液晶取向膜,研究出使用印刷法,尤其是柔性印刷法的技术。

要求液晶取向膜尽可能厚度均匀且无针孔等,且薄。

因此,用于柔性印刷的柔性印刷板的印刷面(在印刷时保持墨水的面),必须相对于成为液晶取向膜的原料的墨水具有高的保持性。也就是说,要求印刷面具有如下特征,即、即使是与液晶取向膜的厚度相对应的少量的墨水,也不会发生折皱或露出飞白等,并且能够在印刷面的整个表面保持尽可能均匀的厚度的良好的保持性。

为提高印刷面的墨水的保持性,使印刷面呈凹凸形状增加比表面积,提高印刷面相对于墨水的浸润性即可。

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有如下记载:通过在印刷面上设置较多的具有圆形等几何平面形状的微小突起,经由许多的微小突起和他们之间的沟部,使印刷面呈凹凸形状,由此,能够使该印刷面的相对于墨水的浸润性提高。

此外,在专利文献1、2中还记载有:通过使微小突起的平面方向的大小或分布、排列等不同,能够按印刷面内的区域来任意地控制浸润性。

微小突起例如可通过光刻法来形成。即,准备成为柔性印刷板原料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并且在该层上,重叠包含形成有与微小突起的平面形状相对应的细微的图案(点图案等)的负或正的胶片的掩膜,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曝光,在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对应于掩膜的图案而选择性地进行固化之后,进行显影,除去未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由此,形成许多的微小突起。

在印刷面上具备有凹凸形状,该凹凸形状是许多微小突起的顶端面被隔着沟部而分别独立地设置而形成的,其中许多微小突起的顶端面为与印刷面平行的平面。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有如下记载:使用例如蚀刻或喷砂等的任意的粗糙化法来使印刷面粗糙化,从而形成例如梨皮面等凹凸面,并将其表面粗糙度规定为(用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来表示为)1~5μm,其中,该凹凸面具有不像微小突起和沟部那样凹凸的边界清晰,且不像微小突起那样形状或大小规则的随机的凹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2-2930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93379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第2009-34913号公报

近来,虽然随着液晶面板的高清晰化、高功能化的进展,并且随此各种新的液晶取向膜正在被开发,但是成为这些新的液晶取向膜的原料的墨水,大多数与现有的墨水相比,存在一种相对于作为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原材料的玻璃基板等而言的浸润性差的倾向。

例如如下情况已被确认:相对于钠钙玻璃基板的接触角,与现有的15°左右的墨水相比,新的墨水的大多数增大为30°左右,从而新的墨水的针对钠钙玻璃基板的浸润性差。

因此,新的墨水,在玻璃基板等的表面上的自身调平性,即通过干燥前的流动来弄平整从而自动地厚度被均匀化的特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足。相对于玻璃基板等的表面能够良好地浸润,是通过自身调平来进行厚度均匀化的机构的大前提,并且在浸润性差的情况下机构无法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在自身调平性不能被充分发挥的情况下,若印刷之后的墨水层的厚度存在不均匀,则在没有对此进行充分修正的情况下就使墨水干燥,液晶取向膜的厚度可能变得不均匀,可能不能再现预先设定的厚度。

因此,为了使用新的墨水,来形成厚度尽可能均匀且厚度再现性优良并且薄的液晶取向膜,则要求在通过柔性印刷进行印刷之后,墨水层的厚度马上变得均匀。

然而,现有的柔性印刷板,存在与新的墨水结合时,不能充分地满足相关要求的问题。

例如,在使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柔性印刷板的情况下,墨水层的厚度越薄,包含形成于印刷面的许多的微小突起和沟部的凹凸越容易对该墨水层的厚度造成影响。即、印刷面的凹凸形状直接反映于墨水层,从而不能形成厚度均匀且具有优良的厚度再现性的良好的液晶取向膜。

这是由于,形成了与印刷面平行的平面的许多微小突起的顶端面隔着沟部分别被单独地设置,并且微小突起和沟部之间的凹凸的边界清晰,如此形成的印刷面的凹凸形状为此原因所在。

并且,在维护时,还存在不容易通过洗涤而除去进入沟部的墨水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使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柔性印刷板的情况下,由于印刷面具有凹凸的边界不清晰的凹凸形状,凹凸形状不会直接反映至墨水层,并且也容易洗涤。

但是,存在墨水层的厚度容易按印刷面的区域出现偏差,在墨水层上容易出现针孔的问题,从而无法形成不存在这些问题的厚度均匀的且厚度再现性良好的墨水层乃至液晶取向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印刷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柔性印刷板的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制造方法,使得能够使用成为对应于液晶面板的高清晰化、高功能化的新的液晶取向膜的原料的浸润性低的墨水,通过柔性印刷来形成厚度均匀且厚度再现性优良而且不发生针孔等问题的液晶取向膜。

本发明为形成为平板状且一面被设为印刷面的柔性印刷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刷面被粗糙化,并且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为0.9以上3.0以下,比表面积为2.8以上4.9以下。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发明人对不像微小突起和沟部那样凹凸的边界清晰且不容易出现凹凸的影响的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印刷面的凹凸形状的改良进行了研讨。并且,研究了能够防止如下问题的凹凸形状,即、墨水层的厚度按印刷面的区域出现偏差,其结果厚度再现性降低,进而产生针孔。

其结果,如果将在表示印刷面的凹凸形状的状态的日本工业标准JIS B0601:2001“产品的几何特性规范(GPS)—表面性状:轮廓曲线方式—术语,定义及表面性质参数”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和印刷面的比表面积分别规定为上述范围内,就能够解决课题而达成目的。

即,由于对于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小于0.9且凹凸的倾斜坡度小的印刷面而言,印刷时的压力分布易于不均匀化,所以容易在墨水层乃至液晶取向膜上产生针孔。另一方面,由于对于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超过3.0且凹凸的倾斜坡度大的印刷面而言,凹凸的凸部尖锐而易于贯穿墨水层,所以容易在墨水层乃至液晶取向膜上产生针孔。

相对于此,由于对于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被规定为0.9以上3.0以下的印刷面而言,凹凸具有适度的倾斜,印刷时的压力分布均匀,而且凸部难以贯穿墨水层,所以难以在墨水层及液晶取向膜上产生针孔。

并且比表面积与印刷面相对于墨水的浸润性,以及墨水的保持量和来自印刷面的墨水的起模性及向玻璃基板等的墨水的转印量,具有正的相关关系。

另外,如果比表面积为2.8以上4.9以下,则可在进行柔性印刷时确保适当的转印厚度,从而在玻璃基板等的表面上,能够形成其厚度按印刷面的区域没有偏差而均匀且具有优良的厚度再现性的适当的墨水层。

本发明是柔性印刷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工序:准备包含对活性射线具有穿透性的材料,且一面形成为与柔性印刷板的印刷面的形状相对应的赋形面的模具的工序;以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接触模具的赋形面的方式,在模具的赋形面上层叠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的工序;透过模具照射活性射线,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层经固化反应而固化的工序;将固化了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层从模具的赋形面剥离的工序;以及,将剥离后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层制成柔性印刷板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能够高产率低成本地制造印刷面被规定为特定的表面状态的柔性印刷板。

优选,在将剥离后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层制成柔性印刷板的工序中包含如下工序: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层的从模具的赋形面剥离了的面(与赋形面接触着的面)作为被粗糙化的印刷面,并且以机械或加热的方式除去与印刷图案相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印刷面的粗糙表面的工序。

准备模具的工序也可以包含以下工序:准备包含硬质材料,且具有相对于活性射线的穿透性的支承基板的工序;使模具的与赋形面相反侧的面接触支承基板的表面且固定的工序。

能够使用包含预聚物、具有至少1种乙烯性不饱和基团的单体以及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作为成为柔性印刷板的原料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是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利用本发明的柔性印刷板,通过柔性印刷,来形成液晶面板用液晶取向膜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基于先前说明的印刷面的表面形状,能够制造出具备了厚度均匀且厚度再现性优良且无针孔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面板用基板。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柔性印刷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柔性印刷板的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制造方法,使得能够使用成为与液晶面板的高清晰化、高功能化相对应的新的液晶取向膜的原料的浸润性低的墨水,通过柔性印刷来形成厚度均匀且厚度再现性优良且不产生针孔等问题的液晶取向膜。

附图说明

图1即图1(a)~(c)是对柔性印刷板中的被粗糙化的凹凸面的凹凸形状按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的不同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即图2(a)~(c)是对柔性印刷板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图3即图3(a)~(c)是对图2的制造方法的后续工序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图4即图4(a)、(b)是对将粗糙化板拆装自如地固定于平板状的支承基板的表面的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承基板;2…表面;3…赋形面;4…粗糙化板;5…相反面;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7…加强膜;8…层;9…对置基板;10…对置面;11…层叠体;12…工作台;13…印刷面;14…激光头;15…二氧化碳气体激光;16…柔性印刷板;C…卡盘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c)是对柔性印刷板中的被粗糙化的凹凸面的凹凸形状按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的不同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本发明是形成为平板状且一面为印刷面的柔性印刷板。并且,印刷面被粗糙化,并且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为0.9以上3.0以下,比表面积为2.8以上4.9以下。

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上所述地规定被粗糙化的印刷面的凹凸形状,能够使用成为与液晶面板的高清晰化、高功能化相对应的新的液晶取向膜的原料的浸润性低的墨水,通过柔性印刷来形成厚度均匀且厚度再现性优良而且不发生针孔等问题的液晶取向膜。

参照图1(b),对于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小于0.9,且如同图所示那样凹凸的倾斜坡度小的印刷面而言,由于印刷时的压力分布容易不均匀化,所以容易在墨水层乃至液晶取向膜上产生针孔。

另一方面,参照图1(c),对于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超过3.0,且如同图所示那样凹凸的倾斜坡度大的印刷面而言,由于凹凸的凸部尖锐从而容易贯穿墨水层,所以容易在墨水层乃至液晶取向膜上产生针孔。

相对于此,参照图1(a),对于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被规定为0.9以上3.0以下的印刷面而言,由于如同图所示那样凹凸具有适度的倾斜,且印刷时的压力分布均匀,而且凸部难以贯穿墨水层,所以难以在墨水层及液晶配向膜上产生针孔。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效果,优选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为1.2以上2.7以下。

在本发明中,根据使用例如扫描型共焦激光显微镜来测定而得到的粗糙度曲线,将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作为JIS B0601:2001的第4.4.1项“轮廓曲线的均方根斜率”中记载的那样的基准长度中的局部斜率dz/dx的均方根来求得。

并且,对于比表面积小于2.8的平滑的印刷面而言,由于墨水的浸润性低,所以墨水的保持量变得过于低下。另一方面,对于比表面积超过4.9的大凹凸的印刷面而言,墨水的浸润性过于强大而使柔性印刷时无法确保适当的转印厚度。由此,在这些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不能在玻璃基板等的表面上形成其厚度按印刷面的区域不产生偏差而均匀且适当的墨水层。

相对于此,通过使比表面积纳入2.8以上4.9以下的范围内,能够给予印刷面相对于墨水的适当的浸润性。由此,使在玻璃基板等的表面上形成其厚度按印刷面的区域不产生偏差而均匀且厚度再现性优良的适当的墨水层成为可能。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相关的效果,优选比表面积为3.0以上、尤其是3.6以上,并且4.6以下、尤其是4.0以下。

在本发明中,根据使用例如形状测定激光显微镜来测定的印刷面的一定面积(基准面积)的区域的三维数据,将比表面积作为通过三维解析而求得的该领域的实际表面积的相对于基准面积的比例来求得。

为了使柔性印刷板的印刷面形成为同时满足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的范围以及比表面积的范围的凹凸形状,在接下来说明的本发明的柔性印刷板的制造方法中,将与印刷面相对应的模具的赋形面形成为满足上述范围的凹凸形状即可。

并且,为了将赋形面形成为满足上述范围的凹凸形状,在例如通过使用下述的压花辊的加压板成型来进行粗糙化而形成该赋形面的情况下,将压花辊的外周面形成为满足上述范围的凹凸形状即可。

具体而言,例如,在压花辊为金属辊的情况下,通过蚀刻、喷砂、激光雕刻等方法,并且在压花辊为橡胶辊的情况下,通过装模、研磨、微小杂质等方法,在压花辊为树脂辊的情况下,通过装模、研磨、蚀刻、微小杂质等方法,能够使该外周面呈凹凸形状。

其中,在例如通过喷砂使金属辊的外周面呈凹凸形状时,为了分别将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及比表面积成为上述范围,控制使用的砂粉的粒径(F600以上)和喷砂时间即可。

柔性印刷板可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由此,能够高产率低成本地制造出印刷面被规定为特定的表面状态的柔性印刷板。

图2(a)~(c)、图3(a)~(c)分别为对柔性印刷板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参照图2(a),在该例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准备包含玻璃、或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等的硬质树脂等硬质材料,且具有相对于能够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发生固化反应的紫外线等活性射线的穿透性的支承基板1。

另外,在支承基板1的图中的上侧的表面2上,将一面被设为赋形面3(赋形面3具有与柔性印刷板的印刷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凹凸形状的被粗糙化了的表面)的粗糙化板4按赋形面3向上而相反侧的面(相反面)5向下的方式,一边使相反面5与表面2接触,一边例如如图2(a)中点划线的箭头所表示的那样,从其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地层叠等,从而拆装自如地进行固定。

另外,虽然在图中,较大地强调性地绘制了构成赋形面3的凹凸,以便易于理解,但是,为了不对印刷的液晶取向膜的形状等产生影响,实际的凹凸为满足本申请发明所规定了的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的范围及比表面积的范围的凹凸,并且若与图中所示的粗糙化板4的大小相比较,则为出发辨别的程度的微小的凹凸。

作为粗糙化板4,优选使用通过使用例如压花辊的加压板成型等,来将包含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等的热塑性树脂,且具有相对于活性射线的穿透性的薄板的表面进行粗糙化而形成的薄板。

所述加压板成型具有如下优点:即使是例如与大屏幕的液晶显示元件相对应的大面积的粗糙化板4,也容易进行连续且大量的生产。

另外,包含PE、PP、TPU等的比较软质的热塑性树脂且比较薄(例如150μm以下程度)的粗糙化板4,存在其本身粘劲小,很难使之无摺痕地均匀地紧贴于平坦的支承基板1的表面2上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包含例如PET等,且具有相对于活性射线的穿透性的加强板粘贴在粗糙化板4的相反面5上等即可。

因通过在该粗糙化板4上涂抹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时的切力,或者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时的收缩力等,为了防止粗糙化板4相对于支承基板1发生位置偏移的同时使使用后的粗糙化板4的替换变得容易,因此优选通过例如下述(ⅰ)~(ⅱ)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将粗糙化板4拆装自如地固定于支承基板1的表面2上。

(ⅰ)经由包含具有相对于活性射线的穿透性的材料的弱粘着层,拆装自如地粘着固定于支承基板1的表面2上。

(ⅱ)在支承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吸气槽,并经由该吸气槽进行真空吸附,从而拆装自如地吸附固定于表面上。

(ⅲ)以比支承基板1的平面方向的尺寸更大的间隔隔开的一对卡盘夹具之间展开的状态,来拆装自如地压接固定于支承基板的表面上。

作为用于(ⅰ)的粘着固定的弱粘着层,可以采用任意一种包含相对于支承基板1以及粗糙化板4的形成材料具有弱粘着性且具有相对于活性射线的穿透性的各种粘着剂的层。对于弱粘着层而言,可通过例如喷雾涂敷等各种的涂敷方法,在支承基板1的表面2以及粗糙化板4的相反面5中的至少一面上涂敷粘着剂而形成。

将弱粘着层形成于支承基板1的表面2、和/或粗糙化板4的相反面5之后,若如图2(a)中的点划线的箭头所示,从支承基板1的表面2的一端至另一他端,一边注意不让空气进入相反面5和表面2之间一边逐渐地层叠粗糙化板4,则通过弱粘着层的粘着力,能够将粗糙化板4固定于表面2上。

另外,对于将固定的粗糙化板4从表面2取下的操作而言,例如与图2(a)的箭头相反地,从支承基板1的另一端至一端,一边抵抗弱粘着层的粘着力一边逐渐地将该粗糙化板4剥下等即可。

对于进行(ⅱ)的吸着固定而言,在平滑地做成支承基板1的表面2的同时,在该表面2的大致整个平面上形成吸气槽。吸气槽连接于包含真空泵等的真空系统。

另外,在将相反面5向下而使粗糙化板4重叠于支承基板1的表面2的状态下,使真空系统工作,或者使预先开始了工作的真空系统与吸气槽相连接等,经由该吸气槽进行真空吸附,由此能够将粗糙化板4固定于表面2上。

对于将固定了的粗糙化板4从表面2取下的操作而言,使真空系统停止工作,或者切断真空系统与吸气槽的连接即可。

图4(a)(b)是对(ⅲ)的压接固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参照这两个图,在该压接固定法中,准备一对卡盘夹具C,其针对例如与液晶显示元件的屏幕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为矩形形状的粗糙化板4的相互平行的2个边以横跨其整个长度的方式进行保持。

作为粗糙化板4,准备2边之间的长度L1比同样形成为矩形形状的支承基板1的相对应的2边之间的尺寸L2长的薄板,并且将2个边以横跨其整个长度的方式通过卡盘夹具C来保持。虽未图示,但粗糙化板4将赋形面3以朝向图中的上侧的状态进行保持。

另外,通过隔开比支承基板1的尺寸L2更长的间隔来配置卡盘夹具C,在两个卡盘夹具C之间,使粗糙化板成为紧绷展开的状态(图4(a))。

接下来,在这个状态下,若通过使卡盘夹具C向图中的下方移动,使展开于卡盘夹具C之间的粗糙化板4如图4(a)中白色空心箭头所示那样向支承基板1的表面2的方向下降,如图4(b)所示,无间隙地压接于支承基板表面2,则能够将粗糙化板4固定于表面2上。

并且,对于将固定的粗糙化板4从表面2取下的操作而言,使该粗糙化板4连同一对卡盘夹具C与图4(a)的箭头相反地从表面2向上方移动即可。

参照图2(b),在此例子的制造方法中,向通过上述任意一种方法而固定于支承基板1的表面2上的粗糙化板4的赋形面3上,供给规定量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

另外,一边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夹设于粗糙化板4和成为加强层的加强膜7之间,一边如图2(b)中点划线的箭头所示那样,从支承基板1的表面2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地一边注意不使空气进入中间一边在粗糙化板4的赋形面3上涂抹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而形成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8,并且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8之上层叠加强膜7。

接下来,参照图2(c),使对置基板9的对置面10接触到加强膜7上。

另外,一边使对置基板9的对置面10与表面2之间隔开恒定的间隔地维持平行,一边如图2(c)中黑色箭头所示那样,通过向支承基板1的方向按压对置基板9,使层8压接于粗糙化板4的赋形面3。

另外,在这种状态下,如图2(c)中实线箭头所示那样,透过支承基板1及粗糙化板4经活性射线LB来对层8进行曝光,使形成层8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发生固化反应。

这时,支承基板1的表面2和对置基板9的对置面10之间的间隔,维持着制造的柔性印刷板的厚度加上粗糙化板4的厚度的尺寸。

另外,对置基板9能够由金属、玻璃、硬质树脂等的任意的材料形成。

尤其是,也可以将对置基板9由与支承基板1同样的具有相对于活性射线的穿透性的材料形成,另外,加强膜7也由与粗糙化板4同样的具有相对于活性射线的穿透性的材料形成,从该对置基板9侧经活性射线对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8进行曝光,从而使之产生交联反应。

接下来,参照图3(a)(b),将加强膜7、被交联的层8以及粗糙化板4的层叠体11,从支承基板1和对置基板9之间取出,使之上下倒转,将加强膜7朝下载置于工作台12上。

另外,如图3(b)中点划线的箭头所示,若将粗糙化板4逐渐地从层叠体11的一端向另一端剥下,则层8的图中的上表面侧成为被转印了粗糙化板4的赋形面3的凹凸形状而被粗糙化的印刷面13。

接下来,如图3(c)所示,通过对印刷面13的与印刷图案相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例如从激光头14扫描并照射二氧化碳气体激光15等,来以加热方式来除去表面的凹凸。由此,印刷面13构图成规定的印刷图案,从而完成柔性印刷板16。

作为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能够使用具有如下特点的任意的树脂组合物:能够通过紫外线等的活性射线而固化,而且在固化之后,能够形成固化物,该固化物具有适用于例如柔性印刷等的适当的橡胶弹性,并且该固化物相对于印刷时使用的墨水中所包含或印刷板的清扫时使用的溶剂的耐溶剂性优良。

作为所涉及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不限定于此,仍可列举:包含具有例如1,2-丁二烯结构且在末端具有乙烯性双键的预聚物、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以及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等。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优选苯甲酰烷基醚,尤其优选使用苯甲酰的含有比例为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总量的500ppm以下的物质,其中苯甲酰是通过来自荧光灯等的可见光而发生反应而使印刷用树脂原版变黄的原因。由此,能够得到在短时间内不变黄的耐光性优良的印刷用树脂原版。

作为加强膜7,与粗糙化板4相同,能够使用包含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等热塑性树脂且具有相对于活性射线的穿透性的薄板。

本发明是,包含使用柔性印刷板并通过柔性印刷来形成液晶面板用液晶取向膜的工序的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能够基于先前说明的印刷面的表面形状,制造具备厚度均匀且厚度再现性优良而且无针孔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面板用基板。

上述制造方法的其他的工序,能够与现有的方法同样地实施。

即,通过如下方法制造液晶面板用基板:在钠钙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的一面上,形成与规定的矩阵图案等相对应的透明电极层,之后通过使用了本发明的柔性印刷板的柔性印刷来形成液晶取向膜,进一步应需通过摩擦等方式对液晶取向膜的表面进行取向处理。

另外,准备2枚液晶面板用基板,并且在对各个透明电极层对准位置的状态下,在其间夹入液晶材料并相互固定,并且应需在层叠体的两外侧配置偏光板,由此制得液晶面板。

如先前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是伴随液晶面板的高清晰化、高功能化而得以开发的,适于将相对于玻璃基板等的浸润性差的墨水作为原材料的液晶取向膜的形成。

作为此浸润性差且成为液晶取向膜原料的墨水,列举有例如作为溶剂包含N-甲基-2-吡咯烷酮,且上述N-甲基-2-吡咯烷酮的比例大的墨水等。

具体而言,可将例如JSR有限公司制Optomer(オプトマー)(注册商标)AL60702等作为相对于玻璃基板等浸润性差的墨水进行列举,但并非仅限于此。

本发明不仅限定于在上面进行说明的图中的例子。例如,也可以省略加强膜7。并且,对于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而言,也可以代替通过对置基板向支承基板的方向按压的方式,而采用通过粗糙化板的辊等进行涂抹来使厚度恒定的方式。

其它,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更。

[实施例]

<实施例1>

(粗糙化板)

作为粗糙化板,使用将TPU表面作为通过使用压花辊的加压板成型来被粗糙化的赋形面的板,其中,该TPU表面为,向TPU板的在粘贴有加强板的面的相反侧露出的TPU表面,而该TPU板为将厚度为100μm的PET板作为加强板而粘贴于一面上的TPU板(大仓工业有限公司制的シルクロン(注册商标)SNESS80-150μm)。此粗糙化板具有相对于作为活性射线的紫外线的穿透性。

根据使用扫描型共焦激光显微镜(奥林巴斯有限公司制的LEXT(注册商标)OLS(注册商标)3100)来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粗糙度曲线,将赋形面的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作为JIS B0601:2001的第4.4.1项“轮廓曲线的均方根斜率”中记载的基准长度中的局部斜率dz/dx的均方根来求出,结果为2.0。其中,基准长度设为270μm。

并且,根据使用形状测定激光显微镜(有限公司基恩士制VK-9510)来测定的印刷面的一定面积(基准面积)的区域的三维数据,将赋形面的比表面积作为通过三维解析而求得的该区域的实际表面积相对于基准面积的比例来求出,结果为2.8。其中,基准面积设为约0.06mm2(59484.48μm2)。

(柔性印刷板的制造)

参照图2(a)~(c),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装置具备作为支承基板1的具有紫外线穿透性的平滑透明玻璃板和对置基板9,并且在印刷用树脂底板的制造装置的支承基板1的表面2上,将粗糙化板4按其赋形面3向上、相反面5向下、相反面5与表面2接触的方式,经由喷雾粘着剂的层来拆装自如地进行固定。

接下来,在赋形面3上,一边供给紫外线固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住友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制NK树脂)6规定量,并且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夹设于粗糙化板4与成为加强层的加强膜(PET膜、住友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制BF/CF)7之间,如图2(b)中的点划线箭头所示那样,从支承基板1的表面2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地一边注意不使空气进入中间一边在粗糙化板4的赋形面3上涂抹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从而形成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8,并且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8上层叠加强膜7。

接下来,使对置基板9的对置面10接触到加强膜7上。

然后,一边将对置面10与表面2之间隔开一定的间隔而维持平行,一边如图2(c)中黑色箭头所示那样,向支承基板1的方向按压对置基板9,由此,使层8压接于粗糙化板4的赋形面3。

然后,在这种状态下,如图2(c)中实线箭头所示那样,经紫外线透过支承基板1及粗糙化板4而对层8进行曝光,使形成层8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发生固化反应。作为光源使用飞利浦公司制的UV光源。

接下来,参照图3(a)(b),将加强膜7、被交联的层8以及粗糙化板4所成的层叠体11,从支承基板1和对置基板9之间取出,并使之上下倒转,将加强膜7朝下载放于工作台12上。

然后,如图3(b)中点划线的箭头所示,将粗糙化板4逐渐地从层叠体11的一端向另一端剥下,由此层8的图中的上表面侧成为被转印了粗糙化板4的赋形面3的凹凸形状而被粗糙化的印刷面13。

接下来,如图3(c)所示,对印刷面13的与印刷图案相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从激光头14扫描并照射二氧化碳气体激光15,从而将该区域以加热方式除去,由此,将印刷面13构图成规定的印刷图案,从而制造出柔性印刷板16。

构图条件为如下,即、二氧化碳气体激光的输出:400W×2束;光束直径:20μm;进给螺距:60μm;进给速度140cm/秒。

构图之后,使用太阳化学有限公司制商品名为KS-HGシンナ来洗涤由消融飞沫树脂而产生的污垢,此后,使之充分地干燥。

根据使用前述的扫描型共焦激光显微镜来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粗糙度曲线,将柔性印刷板16的印刷面13的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作为同样的基准长度中的局部斜率dz/dx的均方根来求出,结果为2.0。

并且,从使用上面的形状测定激光显微镜而测定的同样基准面积的区域的三维数据中,将印刷面13的比表面积作为通过三维解析而求得的区域的实际表面积的相对于基准面积的比例来求出,结果为2.8。

从以上的结果,可确认如下情况:柔性印刷板16的印刷面13的凹凸形状忠实地复制了粗糙化板4的赋形面3的凹凸形状。

(实施例2~9、比较例1~4)

在实施例2~9、比较例2、3中,变更了用于将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TPU板相同的TPU板的与粘贴有加强板的面的相反侧露出的TPU表面通过加压板成型进行粗糙化的压花辊,而准备了赋形面的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以及比表面积为下述表1~表3所示的值的粗糙化板4。

并且,在比较例1、4中,代替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TPU板,而准备对赋形面进行消光处理而形成且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以及比表面积为下述表1、表2所示的值的PET膜(开成工业有限公司制,クリアベース品),来作为粗糙化板4。

另外,除了使用各个粗糙化板4之处之外,其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来制造了柔性印刷板16。

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求得该柔性印刷板16的印刷面13的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以及比表面积,结果如下述表1~表3所示,可确认如下情况:柔性印刷板16的印刷面13的凹凸形状忠实地复制了粗糙化板4的赋形面3的凹凸形状。

【表1】

【表2】

【表3】

<实际设备试验>

(柔性印刷)

将通过各实施例、比较例制造的柔性印刷板16,与传墨辊#400一起,应用至液晶取向膜用柔性印刷机(ナカンテクノ有限公司制的形式A45)中。

另外,将液晶取向膜用清漆(JSR有限公司制的オプトマー(注册商标)AL60702,相对于钠钙玻璃基板的接触角为:30°),柔性印刷于厚度为0.7mm的钠钙玻璃基板上之后,在120℃下加热30分钟,使清漆预干燥,从而形成液晶取向膜。

设定柔性印刷的条件为:预干燥后的液晶取向膜的厚度成为

(厚度再现性评价)

测定预干燥后的液晶取向膜的厚度,按下述的基准来评价厚度再现性。

○○○:厚度为整。

○○:厚度为以外,且1000±以内。

○:厚度为1000±以外,且1000±以内。

×:厚度为1000±以外。

(针孔评价)

观察预干燥后的液晶取向膜,按下述的基准来评价针孔的有无。

○○:未发现有针孔以及由针孔形成的凹部等。

○:虽未发现针孔,但发现由上述针孔形成的、局部厚度变薄的凹部。

×:发现有针孔。

(综合判定)

从厚度再现性以及针孔的有无的结果,按下述的基准来综合判定柔性印刷板。

○○○○:厚度再现性为○○○、且针孔的有无为○○的柔性印刷板。

○○○:厚度再现性为○○○、且针孔的有无为○的柔性印刷板;或者厚度再现性为○○、且针孔的有无为○○的柔性印刷板。

○○:厚度再现性为○○、且针孔的有无为○的柔性印刷板;或者厚度再现性为○、且针孔的有无为○○的柔性印刷板。

○:厚度再现性为○、且针孔的有无为○的柔性印刷板。

×: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为×的柔性印刷板。

以上的结构示于表4~表6中。

【表4】

【表5】

【表6】

根据表4~表6的实施例1~9、比较例1~4的结果可知:通过使柔性印刷板的印刷面的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为0.9以上3.0以下,并且使印刷面的比表面积为2.8以上4.9以下,能够使用成为与液晶面板的高清晰化、高功能化相对应的新的液晶取向膜的原料的浸润性低的墨水,并且能够形成厚度均匀且厚度再现性优良而且不发生针孔等问题的液晶取向膜。

并且,尤其是根据实施例1~5的结果可知:为了形成进一步提升了上述效果的尤其是厚度再现性优良的液晶取向膜,优选比表面积为3.0以上、尤其是3.6以上,且为4.6以下、尤其是4.0以下。

进一步,根据实施例6~9的结果可知:为了形成进一步提升了上述效果的尤其是无针孔或凹部等的优良的液晶取向膜,优选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为1.2以上2.7以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