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放化疗后肾毒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放化疗后肾毒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放化疗后肾毒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该中药组合物组方为大黄、黄芪和丹参。实验证实,该中药组合物有效治疗和缓解肿瘤放化疗后引起的肾脏毒性,同时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表现在减小脑梗死范围,改善脑缺血损伤,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梗死面积,降低MDA和NOS的含量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932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世纪盛康药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80478.7

  • 申请日2012-12-28

  • 分类号A61K36/708;A61P13/12;A61P9/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710300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京工业园沣京大道6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06: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03

    授权

    授权

  • 2014-09-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708 申请日:201212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放化疗后肾毒性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具体地说属于医药用途领域。

背景技术

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肿瘤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攀升。用于治疗肿瘤疾病的常规方法,对许多脏器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特别是对肾脏的毒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在放射治疗肿瘤疾病时,放射剂量为1000-2000拉德,肾脏在2-3周内并不会产生持久性病理异常;剂量为2300-2500拉德时,在4-5周后可见肾脏早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多表现为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小动脉内层及中层有玻璃样沉积,从而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肿胀。持续的放射性治疗则能对肾单位造成持久性损害,导致肾毒性。另有报道,有些经过放射治疗后的肿瘤患者,开始未表现出肾脏的症状,但是6-18月后开始出现慢性放射性肾炎,并引发其他疾病。

肿瘤患者长时间服用抗肿瘤药物,也会产生严重的肾脏毒性。且多数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用药的剂量成正比,每次大量或长时间服用会表现出严重的肾毒性。由于抗肿瘤药物大的毒副作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剂量的选择受到限制。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的疾病。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据统计,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75%,重残的占40%。

现有技术虽然已有大黄、黄芪、丹参单用或组方用于治疗放化疗后肾毒性或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发明人没有发现以本发明药物的具体配比用于治疗以上疾病的报道或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放化疗后肾毒性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该中药组合物由大黄、黄芪和丹参制成。

本发明是由发明人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总结确定的,是符合中医理论新的治疗放化疗后肾毒性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中医理论认为大黄苦寒,性重浊,主沉降,力猛善行,为泻火攻积的要药,又具有降逆泄浊,祛瘀排毒的功能,对肾脏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黄芪甘温益气,可以缓和大黄药性,同时补脾肺气,通血脉,合用可祛邪而不伤正;丹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三味药物组方合用,既可以治疗放化疗后肾毒性,又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经动物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发明用于治疗放化疗后肾毒性和心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改善血流变指标。

本发明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大黄、黄芪、丹参=6-30:30-95:20-85。

本发明优选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大黄、黄芪、丹参=10-25:40-75:45-70。

本发明更优选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大黄、黄芪、丹参=20:60:20。

本发明还优选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大黄、黄芪、丹参=15:50:60。

以上重量份配比是以生药计算的,如优选的重量份配比大黄:黄芪:丹参=300份:1000份:1200份,其中份表示重量份,每份若以克为单位,以上组成可制成药物制剂1000剂,所述1000剂是指制成的成品药物制剂,如制成注射剂1000毫升,胶囊剂1000粒,片剂1000片,颗粒剂1000克,滴丸1000丸,口服液1000ml等。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不同病情,不同体质的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量的配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放化疗后肾毒性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可以制成任何临床常用制剂,包括注射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滴丸、口服液等剂型。为了更好的发挥各原料药的药效,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大黄、丹参加水浸泡10-30分钟,加热超声提取二次,过滤,合并水提液,减压浓缩,加入明胶溶液去除鞣质,过滤,进行两次醇沉后,加入注射用水,然后加入活性炭,过滤,调pH值,得到大黄、丹参提取液,备用;

(2)取黄芪加水,加热超声提取二次,过滤,合并水提液,加入注射用水,然后加入活性炭,过滤,得到黄芪提取液,备用;

将上述得到大黄和丹参提取液以及黄芪提取液合并,超滤,调pH值,药液经装有微孔滤膜的过滤器过滤后灌封,经灭菌,制成小容量注射剂、大输液,或再经过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针制剂。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还优选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大黄、丹参加水煎煮,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进入大孔树脂柱进行吸附分离,合并流出液,减压浓缩,加入明胶溶液去除鞣质,过滤,进行醇沉,过滤,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加入注射用水,然后加入活性炭,过滤,调pH值,得到大黄、丹参提取液,备用;

(2)取黄芪加水煎煮,合并提取液,浓缩,进入大孔树脂柱进行吸附分离,合并流出液,加入注射用水,然后加入活性炭,过滤,得到黄芪提取液,备用;

将上述得到大黄和丹参提取液以及黄芪提取液合并,超滤,调pH值,药液经装有微孔滤膜的过滤器过滤后灌封,经灭菌,制成小容量注射剂、大输液,或再经过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针制剂。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还优选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取大黄和丹参粉碎成细颗粒置于萃取釜中进行CO2超临界萃取,从萃取釜流出的大黄和丹参高压流体,进入分离釜进行分离,收集大黄和丹参的萃取物,加入注射用水,然后加入活性炭,过滤,调pH值,得到大黄和丹参提取液,备用;

(2)取黄芪粉碎成细颗粒,和乙醇混合,置于萃取釜中进行CO2超临界萃取,从萃取釜流出的黄芪高压流体,进入分离釜进行分离,收集黄芪的萃取物,加入注射用水,然后加入活性炭,过滤,得到黄芪提取液,备用;

将上述得到大黄和丹参提取液以及黄芪提取液合并,超滤,调pH值,药液经装有微孔滤膜的过滤器过滤后灌封,经灭菌,制成小容量注射剂、大输液,或再经过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针制剂。

本发明技术方案产生的具有创造性有益效果有:

实验例一本发明对放射后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1.实验动物 BALB/c纯系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鼠龄7-8周,购自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2.实验药物 本发明药物和肾康注射液,每毫升均含原生药2.5g,均由西安世纪盛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3.实验方法 取40只BALB/c纯系小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空白组,单纯放射组,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除空白组正常喂养外,其他三组用医学直线加速器,6MeV射线,进行全身照射,剂量为2.5Gy/次,隔一天照射1次,共3次。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在进行照射的同时,每天尾静脉注射本发明或肾康注射液0.2ml/10g,连续给药2周。每天观察各组小鼠的活动状况,末次给药后,摘眼球取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

4.实验结果  

1、各组小鼠行为状况。空白组活动自如,精神正常,毛发整齐有光泽;单纯放射组精神萎靡,毛糙,无光泽,饮食减少;本发明组精神基本正常,毛糙不明显,饮食正常;肾康注射液组活动基本正常,毛发有光泽。

2、本发明对放射后小鼠肌酐和尿素氮的影响,见表1。

表1 本发明对放射后小鼠肌酐和尿素氮的影响(                                                ±S)

组别动物数肌酐(μmol/L)尿素氮(mmol/L)空白组1042.2±13.4**12.3±1.6**单纯放射组1062.7±15.016.4±2.1本发明组1048.2±13.9*14.5±1.8*肾康注射液组1046.2±10.2*13.8±1.3**

注:与单纯放射组比较*P<0.05,**P<0.01;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单纯放射组小鼠肌酐和尿素氮均高于空白组(p<0.01或p<0.05),说明小鼠经多次放射后,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含量上升,对小鼠肾脏造成了损伤。本发明组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低于单纯放射组(p<0.05),表明本发明可以降低放射后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本发明组与肾康注射液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本发明对放射后小鼠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与肾康注射液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例二本发明对顺铂所致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1.实验动物 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0g,购自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2.实验药物 本发明药物和肾康注射液,每毫升均含原生药2.5g,由西安世纪盛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注射用顺铂,规格10mg/支,齐鲁制药厂生产。

3.实验方法 取60只大鼠,进行适应性喂养3天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顺铂组、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除每天对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外,顺铂组、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每天腹腔注射给予顺铂0.48mg/kg,连续给药7天。一周后,空白组每天尾静脉注射给予葡萄糖注射液,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尾静脉和腹腔交替注射给予相应药物1ml/100g,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2周。末次给药后收集大鼠24h尿液,并腹主动脉取血和进行肾组织病理切片。

4.检测指标

1、常规观察 观察大鼠给药后行为及体态变化,包括精神状态、皮毛、大小便等。

2、血液检查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

3、测定24h的尿液 测定24h尿量和尿蛋白的含量。

4、测定肾脏的脏器系数 解剖取出肾脏,用滤纸蘸去表面的血液和组织液,迅速称重,计算脏器系数。

脏器系数(%)=脏器质量/体重*100%

5、病理学检查 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的病理学变化。

5.实验结果

1、常规观察 空白组大鼠活动自如,毛发有光泽,精神状态良好;顺铂组大鼠懒动,精神萎靡,卷曲弓背,毛发松疏,且没有光泽;本发明组大鼠精神稍有不振,毛色稍有发暗;肾康注射液组大鼠精神基本正常,体重有减轻。

2、血液检查结果,见表2。

表2 本发明对各组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影响(±S)

组别动物数肌酐(μmol/L)尿素氮(mmol/L)空白组1554.1±9.5**10.3±3.8**顺铂组1470.0±11.418.9±4.2本发明组1560.1±8.1*12.4±3.4*肾康注射液组1557.3±10.8*13.5±3.6**

注:与顺铂组比较*P<0.05,**P<0.01;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顺铂组大鼠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注射给予顺铂后,肾脏受到一定损伤;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大鼠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较顺铂组有所降低(p<0.05),表明本发明对顺铂损伤后的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发明组与肾康注射液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3、测定尿液及肾脏系数,见表3。

表3 本发明对各组大鼠尿量、尿蛋白及肾脏系数的影响(±S)

组别动物数尿量(ml)尿蛋白(mg/d)肾脏系数空白组15186.6±23.1**2.83±0.80**0.72±0.35**顺铂组14124.2±18.49.21±1.681.93±0.51本发明组15160.3±20.6**4.26±1.22**1.26±0.63*肾康注射液组15155.5±21.3**4.17±1.09**1.22±0.56**

注:与顺铂组比较*P<0.05,**P<0.01;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顺铂组大鼠尿量较空白组减少,尿蛋白和肾脏系数较空白组增大(p<0.01);本发明组可以增加注射顺铂后大鼠的尿量,降低尿蛋白含量和肾脏系数(p<0.01),与肾康注射液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6.病理学检查 空白组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清楚,未见充血和炎性浸润;顺铂组可见血管充血,且有炎性浸润,肾小管出现点状坏死;本发明组大鼠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肾小管部分上皮细胞炎性浸润;肾康注射液组肾小球结构清楚,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少量炎性浸润,未见充血。

实验结果证实本发明对顺铂致肾损伤大鼠有较好保护作用,与肾康注射液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实验例三本发明对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

1.实验材料 SD大鼠,清洁级,180-220g,雌雄各半,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药物 本发明和肾康注射液,每毫升均含原生药2.5g,由西安世纪盛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3.实验方法 取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造模前一周,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分别尾静脉和腹腔交替注射相应药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容积的葡萄糖注射液,每只给予1ml/100g,各组每天给药一次。末次给药1小时后,除假手术组外,取其他大鼠,用3.5%水合氯醛10ml/kg腹腔注射麻醉,仰位固定,用手术剪从颈正中纵向剪开一约3cm长口,锐钝结合分离颈部筋膜,用镊子分离出右侧颈总动脉(CCA),绕CCA穿两根手术线,以备结扎,沿着CCA向头部方向分离出颈外动脉(ECA)和颈内动脉(ICA),绕ECA穿一根手术线,分别用细线结扎CCA和ECA,用眼科剪在CCA近心端开一小口,开口处离ECA和ICA分叉处约0.5cm,从切口处插入鱼线,插入深度约18mm,此时感觉有阻力感时停止进线,阻塞大脑中动脉导致脑缺血,结扎固定鱼线,消毒,逐层缝合肌肉和皮肤。假手术组仅找出颈总动脉即缝合。

在复制脑缺血模型24小时后,按照Zea Longa 5级评分法评定,进行神经学功能缺损评分,分值越高,说明脑损伤越严重。见表4。

表4  Zea Longa 5级评分标准

分值症 状0分无明显神经病学症状1分不能完全伸展左侧前爪2分向左侧旋转3分行走时向左侧倾倒4分昏迷,不能自行行走

进行行为学评分后,断头取脑。各组随机取6块大脑,进行HE染色,光镜下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余脑去掉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擦干液体,称重。-80℃冷冻5min,冠状平均切成厚约2mm的脑片,5片左右。将脑片迅速放入4% TTC染液中,37℃避光孵育30min,隔15min翻动一次,翻动第二次后取出,置4%多聚甲醛液中避光保存24小时。经染色后非缺血区为玫瑰红色,梗塞区为白色。仔细挖下白色区域,称重,计算脑梗塞百分率(%)=(梗死脑重/脑总重×100%)。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

4.实验结果

1、本发明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学评分及脑梗塞百分率的影响 见表5。

表5  本发明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学评分和脑梗塞百分率的影响(±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比较P<0.05,△△P<0.01

    结果没有发现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现象,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与模型组比较神经学评分和脑梗塞百分率均较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表明本发明可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损伤状况,减少脑缺血程度。

2、病理学检查

脑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神经细胞数量多,神经元结构正常,轮廓清晰,未见水肿及细胞坏死;模型组神经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泡沫样改变,皮层细胞坏死明显,且有软化灶形成;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光镜下观察水肿明显改善,神经元损伤减轻,泡沫样改变明显减少;可见肾康注射液组脑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

实验例四  本发明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实验动物 SD大鼠,180-220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药物 本发明和肾康注射液,每毫升均含原生药2.5g,由西安世纪盛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和NOS(一氧化氮合酶)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HX-200型动物呼吸机,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心电图机,由上海舒康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3.实验方法 取SD大鼠55只,其中空白组10只,模型组,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各15只。取模型组,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大鼠,用10%的乌拉坦1ml/kg腹腔注射麻醉,仰位固定大鼠,标准Ⅱ导联心电图检测,连接气管插管待开胸后联接人工呼吸机。剪去胸部的鼠毛,在胸骨左缘旁0.5cm处纵行切开第3-5根肋骨,剪开心包,暴露心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同时将一根直径2mm塑料管置于结扎线与冠状动脉之间,拉紧结扎线使塑料管压迫引起冠脉闭塞,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当出现T-ST幅度增高(>0.2mV),即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成功。缺血30min后,抽去塑料管,进行再灌注60min。造模前,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尾静脉和腹腔交替注射相应药物1ml/100g,空白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容积葡萄糖注射液。造模时,空白组的动物不做处理,其他三组动物于冠脉结扎和再灌注1min前,分别由左心腔缓慢注射葡萄糖注射液、本发明或肾康注射液。

    4.实验指标的测定

1、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待结扎冠脉24h后,取心脏,-80℃冰冻5min,在结扎线下平行于冠状沟将左心室横切5片,在1% TTC溶液37℃染色6min,染色后吸干水分, 测量梗死区面积占心室面积的百分比。

2、SOD、MDA和NOS的测定 待结扎冠脉24 h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按试剂盒要求操作测SOD、MDA和NOS的含量。取心肌组织,用0.025 mol/L蔗糖溶液(含1mmol/L EDTA)制成匀浆,离心(12000r/min)30min,取上清液,按试剂盒要求检测。

    5.实验结果

1、本发明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见表6。

表6 本发明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比较心肌明显有坏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模型复制成功;本发明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有差异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本发明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SOD、MDA、NOS的影响 见表7。

表7 本发明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SOD、MDA、NOS的影响(±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本发明组和肾康注射液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SOD低于空白组,MDA和NOS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说明模型复制成功;本发明组大鼠血清中SOD高于模型组,MDA和NOS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本发明可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