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平菇微孔生料栽培技术

一种平菇微孔生料栽培技术

摘要

一种平菇微孔生料栽培技术,其工艺流程为:拌料→拌种装料→发菌→催蕾→出菇→采收。其特征是:把拌好菌种的培养基质分装进“食用菌栽培容器”,然后移入培养室发菌;长满菌丝的容器经过表面冲洗后置于出菇房,经催蕾后,子实体从容器的微孔长出,达到标准后开始采收;然后进行采收后管理,再次出菇。本发明的目的是构建起一种平菇生料栽培技术平台。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出菇整齐、采收方便,采后的子实体不用修剪,节省人力;如果在采收环节再配合相应采收机械,将使整个平菇生料栽培流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2-15

    授权

    授权

  • 2014-08-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4 申请日:201403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方面的食用菌栽培,是一项关于平菇栽培技术的发明。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人类重要的食品资源,不仅味道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富含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和膳食纤维等优于动物食品的特点,而且还有明显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菌类食品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具有 “营养、健康、天然”的食品原则,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 

目前,中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居首位。2011年全国食用菌生产总量达到2571.7万吨,产值超过1400亿元,出口创汇24.07亿美元,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我国虽然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但还不是食用菌技术强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品种和设备引进以及技术自主创新,各地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基地先后投资建设,但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在自动化程度、环境控制水平、品种应用等方面还较为落后。 

在国外,英国、荷兰、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自上世纪50年代先后实现了双孢蘑菇的工厂化、机械化生产。目前,上述国家的双孢蘑菇从菌种制作、培养料发酵、覆土材料制作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日本的食用菌研究和生产栽培技术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建立了瓶栽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从装瓶、接种、搔菌、挖瓶均采用了机械化操作手段,智能化控制生长环境,实现了鲜菇生产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 

微孔出菇技术,是利用食用菌自身生物学特性,待菌丝在特定的培养容器内发菌完全后,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刺激诱导使子实体从微孔长出,从而实现对出菇位置、出菇时间以及出菇产量等方面较为精确的控制。微孔出菇技术不同于现行的袋栽和瓶栽,是一种全新的出菇方式,其子实体采收便利,将更适于食用菌的工厂化、自动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构建起一种平菇生料栽培技术平台。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出菇整齐、采收方便,采后的子实体不用修剪,节省人力;如果在采收环节再配合相应采收机械,将使整个平菇生料栽培流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本发明所采用的工艺流程为:拌料→拌种装料→发菌→催蕾→出菇→采收。其特征是:把各种培养原料加入适量水混拌均匀后,加入破碎后的菌种,拌匀,分装进“食用菌栽培容器”,然后移入培养室发菌;长满菌丝的容器经过表面冲洗后置于出菇房,经催蕾后,子实体从容器的微孔长出,达到标准后开始采收;然后进行采收后管理,再次出菇。 

所述拌料,其方法为:根据平菇培养基的配方比例,分别称取棉籽壳、木屑、麸皮等原料,加入适量水,经拌料机械搅拌均匀。 

所述破碎菌种是将培养好的平菇栽培种,经过机械或人工破碎成块状,大小1~2cm,然后按比例加入搅拌均匀的培养料中,并再次搅拌均匀。 

所述装料是将拌有菌种的原料装入“栽培容器”内。 

所述发菌是将分装好培养基质的“栽培容器”,移入培养室进行平菇菌丝培养,容器外部温度控制在18~24℃。 

所述催蕾是利用自然环境或人为措施对平菇菌丝体进行10度左右的温差刺激,促进其进入生殖生长,并产生平菇小菇蕾。 

所述出菇是完成催蕾的“栽培容器”从微孔长出平菇菇蕾并逐渐长大,直至长成掌状的子实体。 

所述“食用菌栽培容器”是一种盛放食用菌栽培原料和包被食用菌菌丝体的容器,由容器盖体(见图1中①)和容器筒体(见图1中②)组成;容器盖体由盖体和空气过滤网组成(见图2);容器筒体,直径12~15cm,筒身侧面有5~12个直径1~3mm的微孔(见图1中③)。 

所述采收是将达到标准的平菇子实体从“栽培容器”上摘下。 

[0016] 本发明的特点是平菇的子实体从“栽培容器”侧面上的微孔长出并长大,采收便利,适于开展平菇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食用菌栽培容器外观图;图2是食用菌栽培容器盖体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平菇的生料栽培 

平菇生料微孔栽培的工艺流程为:拌料→拌种装料→发菌→催蕾→出菇→采收。

(一)拌料 

培养基配方:棉籽壳93%、麸皮5%、石灰2%,料水比1:1.2,pH自然。

将各种原料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后,进拌料机加入定量水搅拌均匀。 

(二)拌种装料 

将平菇的栽培种破碎,添加到拌匀的原料中,并再次搅拌,使菌种与原料混拌均匀。将拌好的培养基装进栽培容器中。

(三)发菌 

将栽培容器移入发菌室,避光培养,温度控制在22℃~25℃。

(四)催蕾 

将发菌完全的平菇栽培容器经表面清洗移入出菇室,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等,刺激其进入生殖生长,并使其逐渐在微孔产生菇蕾。

(五)出菇 

根据菌株类型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的条件,使其子实体逐渐长大。

(六)采收 

当平菇子实体生长到八成熟时即可采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