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卷炉轧机热轧带钢头尾部的厚度控制工艺

卷炉轧机热轧带钢头尾部的厚度控制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头尾部强压区过压保护轧辊不被损坏的带钢头尾部的厚度控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带钢轧制过程中,带钢先进入轧机的那端为头部,后进入的那端为尾部,压延时在带钢头尾部设定一强压区,强压区的长度设定为0~30m,实际辊缝设定为S~S-2.5mm,带钢在最后一道轧制过程中时,头部强压下量减小,尾部在轧制时,当尾部长度余下10~18m时,将实际辊缝逐步调节到S+0.5mm~S+1.5mm,S为目标辊缝,目标辊缝指轧机上下工作辊之间根据计算指令设定的辊缝。本发明的优点是:对带钢的头尾部进行强压下,这样既减小带钢的头尾厚度超差提高成材率,又避免轧辊咬钢造成轧辊损坏事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015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617208.3

  • 发明设计人 韦培友;钱智君;李朝忠;陈胜春;

    申请日2013-11-27

  • 分类号B21B37/16(20060101);B21B37/58(20060101);B21B37/74(20060101);

  • 代理机构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孙高

  • 地址 215625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锦丰镇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06: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12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21B37/16 登记生效日:2019032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12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4-1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21B37/1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12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8-01-09

    授权

    授权

  • 2016-1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B37/16 申请日:201311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卷炉轧机热轧带钢头尾部的厚度控制工艺。

背景技术

单机架卷炉轧机是将同时具备卷取与加热功能的卷炉安装在精轧机的入、 出口两侧,实现带钢的往复轧制。卷炉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带钢在轧制过程中温 度,带钢在往复多道次轧制过程中由于多次穿带,带钢头尾与外界接触时间长 热量损失大。此外,由于带钢头尾与卷炉中的卷鼓直接接触也会造成一定热量 损失,这些热量损失加剧了带钢中部与头尾部的温差,导致带钢头尾部塑性变 差厚度控制困难。同时头尾部在失去张力的情况下也会加剧尾部超厚的情况。 头尾厚度超过公差上限需要切除,影响实收率。

厚度自动控制(Automatic gauge Control)是通过测厚仪或传感器对带钢实 际轧出厚度进行连续的测量或估算,并根据实测值与给定值的偏差信号,借助 于控制回路和控制装置,通过改变压下位置、轧制速度等把厚度控制在允许的 偏差范围内的方法。将轧件的厚度自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系统称为厚度自动 控制系统(简称AGC)。

目前主要的AGC控制方法包括:压力AGC(BISRA AGC)、监控AGC (MONITOR AGC)、前馈AGC(FF AGC)、加减速AGC(ACC and DEC AGC)、 头尾端部补偿AGC(TOP and TAIL Edge Compensation)。实际生产对带钢头尾 超厚起作用的主要是头尾端部补偿AGC(TOP and TAIL Edge Compensation)。

头尾端部补偿AGC(TOP and TAIL Edge Compensation),主要是对带钢端 部一定长度采取锥形强压下的控制策略,压下量和压下长度由二级计算机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考虑卷炉轧机带钢的头尾部温度 低塑性差轧制力大容易咬钢的特点,同时避免头尾部强压区过压保护轧辊不被 损坏的带钢头尾部的厚度控制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卷炉轧机热轧带钢头 尾部的厚度控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粗轧结束后的带钢送入精轧机中,带钢 按照工艺要求需要经过精轧机组N道往复压延轧制要求之后才能完成,在轧制 过程中,带钢先进入轧机的那端为头部,后进入的那端为尾部,压延时在带钢 头尾部设定一强压区,强压区的长度设定为0~30m,实际辊缝设定为S~S-2.5mm, 带钢在最后一道轧制过程中时,头部强压下量减小,尾部在轧制时,当尾部长 度余下10~18m时,将实际辊缝逐步调节到S+0.5mm~S+1.5mm,S为目标辊缝, 目标辊缝指轧机上下工作辊之间根据计算指令设定的辊缝。

粗轧和精轧之间的辊道铺设保温罩。

精轧机压延工作辊采用高速钢轧辊。

头尾部增加涡流感应加热装置。

带钢在整个精轧轧制的过程中,保持带钢的温度维持在1000~10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优化控制强压区长度和强压下量,对最后道次尾部 辊缝适当打开,保证生产出的带钢头尾厚度超厚减小,又保护轧辊不会损坏。 通过卷炉升温辊道保温措施有效缓解头尾温度差异,改善头尾超厚效果明显实 际减小2~3m。通过使用高刚度的高速钢轧辊,高速钢轧辊抗变形能力明显提升, 压下能力得到很好发挥,对改善头尾超厚效果显著。实际减小超厚5~8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种卷炉轧机热轧带钢头尾部的厚度控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粗轧结束后 的带钢送入精轧机中,带钢按照工艺要求需要经过精轧机组N道往复压延轧制 要求之后才能完成,在轧制过程中,带钢先进入轧机的那端为头部,后进入的 那端为尾部,压延时在带钢头尾部设定一强压区,强压区的长度设定为0~30m, 实际辊缝设定为S~S-2.5mm,带钢在最后一道轧制过程中时,头部强压下量适当 减小,尾部在轧制时,当尾部长度余下10~18m时,将目标辊缝逐步调节到 S+0.5mm~S+1.5mm,S为目标辊缝,目标辊缝指轧机上下工作辊之间根据计算指 令设定的辊缝,以避免轧辊过压发生咬钢事故。

缩小板坯头尾和中间的温差。为保证轧制温度缩小头尾温差,采取了在粗轧 和精轧之间的辊道铺设保温罩的方法,以提高板坯温度,缩小头尾温度差。实 施后中间坯温度提高20℃,缩小头尾部和中部的温差5℃左右(来料温度 1060~1100℃)。

提高精轧机轧辊刚度。精轧机压延工作辊采用高速钢轧辊,高速钢轧辊的刚 度较普通无限冷铸铁轧辊的刚度高30%,即高速钢轧辊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明 显优于无限冷硬铸铁轧辊。实际效果表明采取高刚度轧辊压延相同4英尺3.0mm 超厚减小了5~8m,改善效果非常明显。

头尾热量损失补偿。采取某种加热方式(感应加热)在头尾设定长度补偿头尾 温度损失,保证材料全长温度的一致性。带钢在整个精轧轧制的过程中,保持 带钢的温度维持在1000~1060℃。减小板带与卷鼓接触的温度损失,采取卷炉升 温。由于Steckel Mill需要多次穿带,板带头尾需要缠绕在卷鼓上,如果卷鼓的 温度比带钢温度低的话,头尾温度损失严重,这会加剧带钢头中尾的温度差异, 影响头尾厚度控制。采取升高卷炉温度,以期提高卷鼓温度(原始炉内温度980 ℃,现设定1000~1060℃),减少卷鼓造成带钢头尾的热量损失,缓解头尾端部 补偿AGC的控制压力,进而改善头尾的超厚提高头尾厚度精度。

头尾部增加涡流感应加热装置,控制头尾部加热长度和升温幅度缓解头尾温 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