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消除PEG化纳米载体ABC现象的方法

可消除PEG化纳米载体ABC现象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可消除PEG化纳米载体ABC现象的新途径,用PEG末端基团(OH)为羟基的PEG-脂质衍生物来修饰纳米载体,是由末端基团为羟基的PEG和磷脂通过酰胺键、醚键、酯键、二硫键中的一种连接而成。纳米载体包括:乳剂、胶束、微囊、微球、纳米粒。本发明消除了现有PEG化纳米载体存在的“加速血液清除”(ABC)现象,载体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水化层,提高载体的物理稳定性的同时也提高其生物稳定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009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沈阳药科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458897.3

  • 申请日2012-11-15

  • 分类号A61K47/34;A61K9/10;A61K9/16;A61K9/50;

  • 代理机构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宇彤

  • 地址 110136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大街16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53: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03

    授权

    授权

  • 2014-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47/34 申请日:201211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可消除PEG化纳米载体ABC现象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载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具有提高药物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少用药剂量等优点,使其在生物医学和药学领域中倍受青睐。但是传统纳米载体易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的细胞识别并摄取,导致血循环半衰期很短,使药物不能到达靶部位有效发挥作用,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990 年Blume 等和 Klibanov 等研究发现聚乙二醇?脂质 (PEG-lipid)衍生物可增加其修饰脂质体的体内外稳定性,这一发现为纳米载体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上市制剂的修饰材料多为甲氧基-PEG-lipid衍生物,如包封阿霉素的PEG化脂质体(Doxil?,在临床上治疗与 AIDS-有关的卡波姆肉瘤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方面是因为PEG-lipid衍生物合成的底物多为单甲氧基PEG(mPEG)。mPEG结构简单且一端为惰性甲氧基,故仅有一个活性末端可以进行衍生,使得合成反应的交联程度最小,终产物的同质性最高。另一方面活性基团易于激活补体系统,如羟基和氨基易被免疫系统的补体C3、C4选择性识别。虽然具有活性基团的PEG-lipid衍生物不适于纳米载体的表面修饰,其却是配体介导靶向的PEG化纳米载体的重要合成前体,即将配体(包括抗体、半抗原、糖、外源凝集素、叶酸等)通过PEG-lipid衍生物的活性基团偶联在纳米载体上,利用配体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的强亲合力,使纳米载体导向特定的细胞,从而延长循环时间的同时提高靶向性。在配体靶向纳米载体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端基PEG-lipid衍生物可能导致载体药动学的改变。Yuda等研究表明小鼠尾静脉注射摩尔比为 6% 的 DSPE-PEG-COOH3600、DSPE-PEG-COOH2400、DPP-PEG-OH1000修饰的DSPC/CHOL (摩尔比为 1∶1)  脂质体,注射6h后的血液浓度分别为注射剂量的50.9%、43.3%、39.1%,而DSPE-PEG1000仅为25%。Zalipsky 等发现小鼠尾静脉注射摩尔比为5%的氨基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 (NH2-PEG2000-DSPE)或 mPEG2000-DSPE 修饰的EPC/CHOL (摩尔比为 2∶1)  脂质体 24 h 后,脂质体的血液浓度分别约为注射剂量的 (28.0 ± 1.8)  %  和(32.3 ± 0.4) %。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EG-lipid 衍生物修饰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如向同一动物体内重复注射(间隔几天)PEG化脂质体,会引起二次注射脂质体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的异常变化,一般表现为血液清除速度加快,在肝和脾的聚集量显著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加速血液清除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ABC)现象 。此现象在多种PEG化纳米载体的研究中都会出现,如重复注射 PEG 修饰的脂质体、聚乳酸(PLA)纳米粒、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胶束等。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会极大减弱PEG化纳米载体的长循环优势,而且还会由于其药动学行为的改变使得被包封药物、基因等在体内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目前认为,PEG化纳米载体引起ABC现象的可能机理是:首次注射的PEG化纳米载体,在脾脏以TI-2型抗原的方式刺激边缘区特异性B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PEG IgM,二次注射PEG化纳米载体后,抗-PEG IgM快速识别并与之结合,激活了补体系统,导致补体C3片段对粒子的调理作用,从而加快了MPS系统对PEG化纳米载体的摄取,使PEG化纳米载体快速从血液中清除。研究表明,只有具有一定长循环时间的PEG化纳米载体才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ABC现象,不同端基的PEG-lipid衍生物修饰的制剂具有不同的循环时间,与蛋白的相互作用不同,激活补体系统能力也不同,推测其诱导ABC现象的强度可能不同。

发明内容

针对PEG化纳米载体存在的上述严重不足,即“加速血液清除 ”(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 ABC)现象导致的严重问题-不仅会极大减弱PEG化纳米载体的长循环优势,而且还会由于其药动学行为的改变使得被包封药物、基因等在体内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我们提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消除PEG化纳米载体ABC现象的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消除PEG化纳米载体ABC现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PEG末端基团为羟基的PEG-脂质衍生物来修饰纳米载体,是由末端基团为羟基的PEG和磷脂通过酰胺键、醚键、酯键、二硫键中的一种连接而成。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载体应该包括:乳剂、胶束、微囊、微球、纳米粒等。

本发明所述的末端基团为羟基(OH)的PEG,理论上,此类PEG可以有无数种,PEG的分子量可以由100-200000以上不等,作为优选,PEG的分子量为1000-20000。

本发明所述的PEG末端基团为羟基(OH)的PEG-脂质衍生物中的脂质,可以是天然磷脂、半合成磷脂、合成磷脂,如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磷脂酰甘油、EPG、磷脂酸、心肌磷脂、鞘磷脂、磷脂酸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氢化大豆卵磷脂、氢化蛋黄卵磷脂、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胆碱、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二月桂酰磷脂酰胆碱、二癸酰磷脂酰胆碱、二辛酰磷脂酰胆碱、二己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及其盐,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及其盐,L-α-二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及其盐,二月桂酰磷脂酰甘油、二癸酰磷脂酰甘油、二辛酰磷脂酰甘油、二己酰磷脂酰甘油、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二肉豆蔻酰磷脂酰乙醇胺、二月桂酰磷脂酰乙醇胺、双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及其盐、双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及其盐、双二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及其盐、双二月桂酰磷脂酰甘油、二硬脂酰磷脂酰肌醇、二棕榈酰磷脂酰肌醇、二油酰磷脂酰肌醇、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肌醇、二月桂酰磷脂酰肌醇、棕榈酰油酰磷脂酰胆碱、棕榈酰亚油酰磷脂酰胆碱、硬脂酰亚油酰磷脂酰胆碱、硬脂酰油酰磷脂酰胆碱、硬脂酰花生四烯酰磷脂酰胆碱等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消除了现有PEG化纳米载体存在的“加速血液清除 ”(ABC)现象,另外,由于本发明所述的纳米载体所用的修饰材料是末端基团为羟基(OH)的PEG-脂质衍生物,这样使得载体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水化层,提高载体的物理稳定性的同时也提高其生物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首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图中DE-OCH3表示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OCH3-1表示首次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OCH3-2表示首次和二次均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OH-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2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图中DE-OCH3表示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OCH3-1表示首次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OCH3-2表示首次和二次均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OH-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3首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2000)、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图中5μmol/kg DE-OCH3-1表示首次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COOH2000-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OH-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4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2000)、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

图中5μmol/kg DE-OCH3-1表示首次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COOH2000-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OH-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羟基2000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5首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3400)、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

图中5μmol/kg DE-OCH3-1表示首次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COOH3400-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羧基3400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OH-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6是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3400)、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

图中5μmol/kg DE-OCH3-1表示首次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COOH3400-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羧基3400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OH-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7是首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巯基(-SH)、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

图中5μmol/kg DE-OCH3-1表示首次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SH-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巯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OH-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8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巯基(-SH)、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

图中5μmol/kg DE-OCH3-1表示首次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SH-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巯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图中5μmol/kg DE-OH-DE-OCH3表示首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为5μmol/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修饰的乳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发明人给出的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完成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是本发明人给出的实施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实施例1

:首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180~210 g,♂,沈阳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给药方案:

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10 g,随机分成2组,进行尾静脉注射给药。对照组首次注射5%葡萄糖溶液,实验组首次按磷脂剂量5 μmol·kg-1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首次注射后7天,所有组别均静脉注射5 μmol磷脂/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PEG化乳剂,并分别于二次给药后的1 min、5 min、15 min、30 min、1h 、4h、8h、12h经眼眶静脉丛取血,4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处理后HPLC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 

    结果: 

首次尾静脉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端基为甲氧基、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甲氧基PEG化乳剂,其药时曲线见 附图1

 结果表明结果表明,首次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二次重复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表现为非常强烈的ABC现象,而首次注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对二次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在血液中清除速率几乎无影响,即明显的消除了ABC现象。

实施例2:

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180~210 g,♂,沈阳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给药方案:

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10 g,随机分成2组,进行足部皮下注射给药。对照组首次注射5%葡萄糖溶液,实验组首次按磷脂剂量5 μmol·kg-1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首次注射后7天,所有组别均尾静脉注射5 μmol磷脂/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PEG化乳剂,并分别于二次给药后的1 min、5 min、15 min、30 min、1h 、4h、8h、12h经眼眶静脉丛取血,4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处理后HPLC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 

    结果: 

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端基为甲氧基、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间隔7天,二次尾静脉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甲氧基PEG化乳剂,其药时曲线见 附图2

 结果表明结果表明,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表现为非常强烈的ABC现象,而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在血液中清除速率几乎无影响,即明显的消除了ABC现象。

实施例3:首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2000)、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180~210 g,♂,沈阳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给药方案:

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10 g,随机分成2组,进行尾静脉注射给药。对照组首次注射5%葡萄糖溶液,实验组首次按磷脂剂量5 μmol·kg-1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2000)、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首次注射后7天,所有组别均静脉注射5 μmol磷脂/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PEG化乳剂,并分别于二次给药后的1 min、5 min、15 min、30 min、1h 、4h、8h、12h经眼眶静脉丛取血,4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处理后HPLC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 

    结果: 

首次尾静脉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端基为羧基(COOH2000)、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甲氧基PEG化乳剂,其药时曲线见 附图3

 结果表明结果表明,首次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2000)的DSPE-PEG化乳剂,二次重复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表现为非常强烈的ABC现象,而首次注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对二次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在血液中清除速率几乎无影响,即明显的消除了ABC现象。

实施例4: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2000)、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180~210 g,♂,沈阳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给药方案:

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10 g,随机分成2组,进行足部皮下注射给药。对照组首次足部皮下注射5%葡萄糖溶液,实验组首次按磷脂剂量5 μmol·kg-1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2000)、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首次注射后7天,所有组别均静脉注射5 μmol磷脂/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PEG化乳剂,并分别于二次给药后的1 min、5 min、15 min、30 min、1h 、4h、8h、12h经眼眶静脉丛取血,4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处理后HPLC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 

    结果: 

 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端基为羧基(COOH2000)、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甲氧基PEG化乳剂,其药时曲线见 附图4

 结果表明结果表明,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2000)的DSPE-PEG化乳剂,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表现为非常强烈的ABC现象,而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在血液中清除速率几乎无影响,即明显的消除了ABC现象。

实施例5:首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3400)、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180~210 g,♂,沈阳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给药方案:

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10 g,随机分成2组,进行尾静脉注射给药。对照组首次注射5%葡萄糖溶液,实验组首次按磷脂剂量5 μmol·kg-1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3400)、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首次注射后7天,所有组别均静脉注射5 μmol磷脂/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PEG化乳剂,并分别于二次给药后的1 min、5 min、15 min、30 min、1h 、4h、8h、12h经眼眶静脉丛取血,4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处理后HPLC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 

    结果: 

 首次尾静脉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端基为羧基(COOH3400)、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甲氧基PEG化乳剂,其药时曲线见 附图5

     结果表明结果表明,首次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3400)的DSPE-PEG化乳剂,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表现为非常强烈的ABC现象,而首次注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在血液中清除速率几乎无影响,即明显的消除了ABC现象。

实施例6: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3400)、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180~210 g,♂,沈阳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给药方案:

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10 g,随机分成2组,进行足部皮下注射给药。对照组首次足部皮下注射5%葡萄糖溶液,实验组首次按磷脂剂量5 μmol·kg-1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3400)、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首次注射后7天,所有组别均尾静脉注射5 μmol磷脂/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PEG化乳剂,并分别于二次给药后的1 min、5 min、15 min、30 min、1h 、4h、8h、12h经眼眶静脉丛取血,4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处理后HPLC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 

    结果: 

 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端基为羧基(COOH3400)、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甲氧基PEG化乳剂,其药时曲线见 附图6

     结果表明结果表明,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羧基(COOH3400)的DSPE-PEG化乳剂,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表现为非常强烈的ABC现象,而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在血液中清除速率几乎无影响,即明显的消除了ABC现象。

实施例7:首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巯基(-SH)、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180~210 g,♂,沈阳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给药方案:

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10 g,随机分成2组,进行尾静脉注射给药。对照组首次注射5%葡萄糖溶液,实验组首次按磷脂剂量5 μmol·kg-1注射端基为巯基(-SH)、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首次注射后7天,所有组别均静脉注射5 μmol磷脂/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PEG化乳剂,并分别于二次给药后的1 min、5 min、15 min、30 min、1h 、4h、8h、12h经眼眶静脉丛取血,4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处理后HPLC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 

    结果: 

首次尾静脉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端基为巯基(-SH)、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间隔7天,二次尾静脉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甲氧基PEG化乳剂,其药时曲线见 附图7

 结果表明结果表明,首次注射端基为巯基(-SH)的DSPE-PEG化乳剂,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表现为非常强烈的ABC现象,而首次注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在血液中清除速率几乎无影响,即明显的消除了ABC现象。

实施例8: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巯基(-SH)、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OCH3)的DSPE-PEG修饰乳剂药时曲线的影响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180~210 g,♂,沈阳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给药方案:

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10 g,随机分成2组,进行足部皮下注射给药。对照组首次足部皮下注射5%葡萄糖溶液,实验组首次按磷脂剂量5 μmol·kg-1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巯基(-SH)、羟基(OH)的DSPE-PEG修饰乳剂。首次注射后7天,所有组别均尾静脉注射5 μmol磷脂/kg的端基为甲氧基的PEG化乳剂,并分别于二次给药后的1 min、5 min、15 min、30 min、1h 、4h、8h、12h经眼眶静脉丛取血,4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处理后HPLC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 

    结果: 

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端基为巯基(-SH)、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间隔7天,二次注射磷脂浓度5μmol/kg 甲氧基PEG化乳剂,其药时曲线见 附图8。

 结果表明结果表明,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巯基(-SH)的DSPE-PEG化乳剂,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表现为非常强烈的ABC现象,而首次足部皮下注射端基为羟基的DSPE-PEG化乳剂对二次尾静脉注射端基为甲氧基的DSPE-PEG化乳剂在血液中清除速率几乎无影响,即明显的消除了ABC现象。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