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方法

一种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方法,具体涉及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模式,可有效抑制儿菜苗期田间杂草、降低儿菜田间郁闭、提高气候和土地资源利用、增加饲草产出。在儿菜苗期采用多花黑麦草控制儿菜行间杂草,保持水土,利用多花黑麦草的刈后强再生能力,及时刈割,保障儿菜田间通风;在儿菜收获后将残余的茎叶铺在儿菜行上,实现秸秆还田:儿菜收获后,利用多花黑麦草的喜氮特性,及时追施尿素,促进其生长,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儿菜收获后多花黑麦草利用其发达根系可有效利用儿菜行的肥料。本发明有助于缓解儿菜因冬季气温反常所导致的病害问题,有效利用蔬菜收获后的空闲季增加饲草产出,同时保障了南方草食畜牧业冬春季的饲草供应。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4-27

    授权

    授权

  • 2014-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311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16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G1/0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623 申请日:2013112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06-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模式。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季农业,有效开发利用冬闲田,是增加农田产出,缓解南方粮食安全压力的有效途径。冬种多花黑麦草是南方广泛推广的一种冬季农业模式,可有效缓解草食畜牧业飞速发展所导致的饲草短缺,但因种草经济效益偏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冬季儿菜是川渝丘陵区冬季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模式,因儿菜的生长季相对较短,在儿菜收获后到大春作物的播种,往往存在2到3个月的空闲时期不能有效利用;同时该地区秋冬季阴雨天气较多,儿菜田间杂草问题严重:该地区冬季气温变化较大,儿菜单作田间郁闭严重,在遭遇气温骤增时极易出现烂根、徒长、病毒病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方法,以缓解儿菜因冬季气温反常所导致的病害问题,有效利用蔬菜收获后的空闲季增加饲草产出,保障南方草食畜牧业冬春季的饲草供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儿菜与多花黑麦草进行间作。

优选地,所述将儿菜与多花黑麦草进行间作的步骤包括:

采用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的种植模式。

优选地,所述将儿菜与多花黑麦草进行间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选择儿菜和多花黑麦草品种;

选地整地。

优选地,所述选择儿菜和多花黑麦草品种的步骤包括:

儿菜选用高产抗病毒病早熟品种,多花黑麦草选用耐刈割、直立性好的高产优质品种。

优选地,所述将儿菜与多花黑麦草进行间作的步骤包括:

儿菜育苗;

儿菜定植:行距60cm,穴距50cm;

多花黑麦草播种:多花黑麦草播种在儿菜开窝后进行;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距为45-55cm;多花黑麦草行距为25-35cm,播种量11.25kg/hm2,开沟深1-1.5cm,播种后盖土深1cm;

儿菜肥水管理;

多花黑麦草肥水管理;

儿菜收获前多花黑麦草的刈割管理:在多花黑麦草株高50-60cm或可能郁闭儿菜时即行刈割;多花黑麦草刈割留茬高度3-5cm。

优选地,所述将儿菜与多花黑麦草进行间作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儿菜的病虫害防治;

儿菜采收;

儿菜秸秆还田:儿菜采收后残余的叶片和残茎均匀撒于儿菜行进行还田;

儿菜采收后多花黑麦草的管理:儿菜采收后,结合降雨追施尿素,促进多花黑麦草生长;株高达到50-60cm或封行后,进行多花黑麦草刈割或放牧。

优选地,间作种植适用区域为重庆、四川部分海拔<600m丘陵地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利用多花黑麦草生长速度快、耐刈性好的特点,与儿菜进行间作,在儿菜苗期有效抑制儿菜行间杂草;在儿菜莲座期及时刈割多花黑麦草,控制多花黑麦草生长,保障田间通风,抑制儿菜抽墓和病毒病发生;在儿菜收获后,儿菜茎叶均匀铺在行上,追施尿素促进多花黑麦草生长,至大春作物种植前完成收获,由此,通过实施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有助于缓解儿菜因冬季气温反常所导致的病害问题,有效利用蔬菜收获后的空闲季增加饲草产出,同时提高了农民种草的积极性,保障了南方草食畜牧业冬春季的饲草供应。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方法,将儿菜与多花黑麦草进行间作,利用多花黑麦草生长速度快、耐刈性好的特点,与儿菜进行间作,在儿菜苗期有效抑制儿菜行间杂草;在儿菜莲座期及时刈割多花黑麦草,控制多花黑麦草生长,保障田间通风,抑制儿菜抽墓和病毒病发生;在儿菜收获后,儿菜茎叶均匀铺在行上,追施尿素促进多花黑麦草生长,至大春作物种植前完成收获,由此,通过实施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有助于缓解儿菜因冬季气温反常所导致的病害问题,有效利用蔬菜收获后的空闲季增加饲草产出,同时提高了农民种草的积极性,保障了南方草食畜牧业冬春季的饲草供应。

本发明的主要原理是:应用保护播种原理,在儿菜苗期采用多花黑麦草控制儿菜行间杂草,保持水土;利用多花黑麦草的刈后强再生能力,及时刈割,保证不对儿菜造成郁闭,保障田间通风;在儿菜收获后将残余的茎叶还田;儿菜收获后,利用多花黑麦草的喜氮特性,及时追施尿素,促进其生长,有效利用气候资源;儿菜系穴栽,穴内施用了足量有机肥和化肥,同时儿菜生长期间多次追肥,儿菜收获后,多花黑麦草利用其发达根系可有效利用儿菜行的肥科。

具体地,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采用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的种植模式。其中,儿菜行距为60cm,穴距50cm;多花黑麦草行距为25-35cm,优选为30cm。播种量11.25kg/hm2(折合实际播种面积播种量为22.50kg/hm2),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距为45-55cm ,优选为50cm。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采用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的种植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选择儿菜和多花黑麦草品种:儿菜选用高产抗病毒病早熟品种;多花黑麦草选用直立性好、耐刈割的高产优质品种。

选地整地: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杂草少的沙壤土或壤土,要求土壤微酸至中性、前作非十字花科作物。施足基肥,每666.7m2施人腐熟土杂粪1000kg加过磷酸钙50kg,或饼肥50kg加氯化钾复合肥50kg混匀,撒施。犁翻、整平、整精细,做好排灌沟,沟深20-30cm。

儿菜育苗:川渝低海拔丘陵区正常气温下在8月底-9月初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和当时的实际天气调整播期,如遇高温天气适当延至9月20日后播种。其它省份及川渝高海拔地区应因时因地制宜掌握好播期。苗床选择背阴地带,要求土层肥厚的沙壤土,8月上中旬施腐熟农家肥加过磷酸钙和草木灰以及硼、镁、锌等微量元素作为基肥,深翻床土,开沟作畦(宽1.7m),平整畦面。每666.7m2播种面积用种25-30g,种子掺沙撤匀,播种后覆盖0.5-1cm厚的细沙或过筛土杂粪,浇足清粪水,覆盖遮阴网或草苫防烈日和暴雨,发芽后于傍晚及时揭去覆盖物。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幼苗1-2片真叶和3片真叶时各匀苗1次。注意防治蚜虫和猝倒病。

儿菜定植:定植宜在寒露以后;在定植前10天开窝,行距60cm,穴距50cm,用腐熟堆肥加过磷酸钙作底窝肥,混施于窝内;幼苗5-6片真叶时带土移栽,以利拔苗。定植时选壮苗,剔除个别特大变异苗及弱、病苗,选阴天下午带土定植,及时浇透定根水。定植后3天内每天浇水2—3次。

多花黑麦草播种:多花黑麦草播种在儿菜开窝后进行;播种量11.25kg/hm2(折合实际播种面积播种量为22.50kg/hm2),开沟深1-1.5cm,播种后盖土深1cm。

儿菜肥水管理:全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积水。定根苗成活后追施清粪水1-2次提苗。定植后35-40天(立冬后)重施开盘肥,用人畜粪加尿素,离植株15cm处开一小穴,将肥水施入并盖土护根,切忌干施尿素。莲座期至结球期,需水量大,应供给充足水分;结球紧实期至收获前适当控水。定植后60天左右,儿菜处于迅速膨大的初期,施用人畜粪水或沼液加尿素追肥一次,整个生长期的施肥掌握先轻后重,先控后追的原则,整个生长期要控制氮肥的过量使用,以防植株徒长。

多花黑麦草肥水管理:多花黑麦草三叶期后每公顷施复合肥150kg或尿素150kg,以促进分蘖;每次割草后2-3天,施尿素150-225kg/hm2(播种面积)。切忌刈割后立即施尿素,以免灼伤草尖。追肥应结合灌溉和降雨进行,以利养分的吸收。

儿菜收获前多花黑麦草的刈割管理:在多花黑麦草株高50-60cm或可能郁闭儿菜时即行刈割,以不影响儿菜生长为原则。刈割时应注意不要伤到相邻的儿菜。如遇气温突然升高,多花黑麦草株高在40cm以上时应及时刈割,促进田间通风。留茬高度以3-5cm为宜。

儿菜的病虫害防治:儿菜病毒病是主要病害,常导致毁灭性减产。病毒病防治办法首先是狠治蚜虫,从播种开始,一旦发现蚜虫,及时防治。如田间发现染上了病毒病的植株,应立即将病株连根拔起带出田外销毁,并在发病田块反复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控制蔓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病害发生时及时刈割多花黑麦草,使儿菜通风透光。

儿菜采收:儿菜从播种到采收约需150天,采收期随播种早迟、冬季低温长短不同而异,川渝低海拔丘陵区1—2月为采收期,当儿芽突起超过主茎顶端完全无心叶呈罗汉状,就完全成熟,是最佳采收时机;若采收过迟,为保护儿芽鲜嫩品质不劣变.应将外菜叶折弯盖心。

儿菜秸秆还田:儿菜采收后残余的叶片和残茎均匀撒于儿菜行进行还田。

儿菜采收后多花黑麦草的管理:儿菜采收基本完成后,应结合降雨追施尿素,促进多花黑麦草生长。如多日干旱无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结合灌水进行肥料追施。株高达到50-60cm或封行后,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刈割或放牧。如进行放牧,应注意实行划区轮牧,以免畜禽过度采食和践踏。至春季3月底4月初大春作物种植前完成末茬刈割。

本发明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模式在重庆、四川部分低海拔(<600m)丘陵地区适用,其他省份及川渝高海拔地区可借鉴,但根据当地条件适时因地制宜。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试验地点位于重庆市壁山县丁家镇高古村五社的丘陵旱坡地,沙壤土,土壤有机质为含量21.53g/kg,全氮1.46g/kg,全磷0.37g/kg,全钾16.13g/kg,碱解氮137.33mg/kg,有效磷2l.00mg/kg,速效钾33.00mg/kg。前茬作物为玉米,连续3年施用腐熟牛粪。

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

处理1,多花黑麦草单作(行距为30cm,播种量为22.50 kg/hm2);

处理2,儿菜单作(行距为60cm,穴距50cm);

处理3,1行儿菜间作2行多花黑麦草(儿菜穴距50cm;多花黑麦草行距为30cm,实际播种面积播种量为22.50 kg/hm2;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距为50cm);

处理4,1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儿菜穴距50cm;多花黑麦草行距为30cm,实际播种面积播种量为22.50 kg/hm2;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距为50cm);

处理5,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儿菜行距为60cm,穴距50cm;多花黑麦草行距为30cm,实际播种面积播种量为22.50 kg/hm2;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距为50cm);

处理6,2行儿菜间作6行多花黑麦草(儿菜行距为60cm,穴距50cm;多花黑麦草行距为30cm,实际播种面积播种量为22.50 kg/hm2,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距为50cm)。

儿菜品种为“丁家儿菜早熟147”,多花黑麦草品种为“长江2号”。2011年9月2日儿菜播种,10月5日完成儿菜开窝,并进行多花黑麦草播种;10月15日幼苗5-6片真叶时进行儿菜移栽。2011年11月19日、2012年1月2日、2012年3月18日、2012年4月10日分别4次刈割多花黑麦草并测定产量。2012年1月5日-1月15日测定儿菜产量。按当季地头收购均价计算产值,其中多花黑麦草鲜草0.30元/kg、儿菜2.0元/kg。各处理多花黑麦草产量、儿菜产量及产值见表1。

表1各处理多花黑麦草产量、儿菜产量及产值比较

注:应用LSD法进行方差分析,P<0.05;字母不同表示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折合实际播种面积计算后,四种间作模式中多花黑麦草产量均高于单作多花黑麦草草产量,这说明间作模式有利于多花黑麦草的生长,提高草产量。在4种间作模式中,“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模式的多花黑麦草产量和儿菜产量都最高。在产值方面,“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和“2行儿菜间作6行多花黑麦草”两种模式的产值高于儿菜单作,其中“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模式的产值较儿菜单作增加32.8%。综合来看,“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模式表现最佳。

实施例二:

生产地点位于重庆市璧山县丁家镇高古村的丘陵坡地,水旱轮作田,前茬作物为永稻,沙壤土。将单作儿菜以及“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模式进行大面积生产比较。儿菜单作行距为60cm,穴距50cm;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模式,儿菜行距为60cm,穴距50cm,多花黑麦草行距为30cm,实际播种面积播种量为22.50 kg/hm2,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距为50cm。两种模式生产面积均为0.4 hm2。儿菜品种为壁山县丁家镇早熟地方品种,多花黑麦草品种为“绿岛”。2012年9月5日儿菜播种;10月10日完成儿菜开窝,并进行多花黑麦草播种;10月20日幼苗5-6片真叶时进行儿菜移栽。2012年11月25日、2012年12月31日、2 013年3月15日、2013年4月8日分别4次刈割多花黑麦草并测定产量。2013年1月10日至1月25日测定儿菜产量。按当季地头收购均价计算产值。多花黑麦草产量、儿菜产量及效益见表2。“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模式较儿菜单作增加纯收入10329.3元/hm2,增幅达23.3%。

表2儿菜间作多花黑麦草与单作儿菜的效益比较

实施例三:

生产地点位于重庆市合川区的常年蔬菜田,夏季休闲,紫色土,肥力中等,连续5年冬季单作儿菜,病毒病发生严重。将单作儿菜以及“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模式进行大面积生产比较。单作儿菜行距为60cm,穴距50cm;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模式,儿菜行距为60cm,穴距50cm;多花黑麦草行距为30cm,实际播种面积播种量为22.50 kg/hm2,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距为50cm。两种模式生产面积均为0.5hm2。儿菜品种为璧山县丁家镇早熟地方品种,多花黑麦草品种为“长江2号”。2012年9月10日儿菜播种;10月8日完成儿菜开窝,并进行多花黑麦草播种;10月25日幼苗5-6片真叶时进行儿菜移栽。2012年11月30日、2013年1月3日、2013年3月28日分别3次刈割多花黑麦草。2013年1月15日.1月30日收获儿菜。记录田间儿菜发病及抽薹情况。其中单作儿菜病毒病平均发病率为13.5%,抽薹率为21.2%;“2行儿菜间作4行多花黑麦草”模式儿菜病毒病发病率为2.3%,抽薹率为3.5%,抽薹率和病毒病发生率均显著下降。

由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利用多花黑麦草生长速度快、耐刈性好的特点,与儿菜进行间作,在儿菜苗期有效抑制儿菜行间杂草;在儿菜莲座期及时刈割多花黑麦草,控制多花黑麦草生长,保障田间通风,抑制儿菜抽墓和病毒病发生;在儿菜收获后,儿菜茎叶均匀铺在行上,追施尿素促进多花黑麦草生长,至大春作物种植前完成收获,由此,通过实施儿菜与多花黑麦草间作,有助于缓解儿菜因冬季气温反常所导致的病害问题,有效利用蔬菜收获后的空闲季增加饲草产出,同时提高了农民种草的积极性,保障了南方草食畜牧业冬春季的饲草供应。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