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试料调制装置及细胞分析装置

试料调制装置及细胞分析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试料调制装置及细胞分析装置,所述细胞分析装置具有:能够将吸管插入,并收容从前述吸管排出的试料的第一收容部;从上向下看被配置在从前述第一收容部离开的位置的第二收容部;用于使分析对象的细胞残留在前述第二收容部内的过滤器部;经前述过滤器部与前述第二收容部相向配置的第三收容部;将前述第一收容部和前述第二收容部连结的流路;使被收容在前述第一收容部的试料经前述流路及前述第二收容部向前述过滤器部移动,并使分析对象的细胞以外的成分经前述过滤器部向前述第三收容部移动的第一移动组件;和使前述第二收容部内的分析对象的细胞从前述第二收容部向前述第一收容部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128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310447307.1

  • 发明设计人 海老龙一郎;田岛功规;菅沼俊邦;

    申请日2013-09-2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吕林红

  • 地址 日本兵库县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44: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10

    授权

    授权

  • 2015-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1/28 申请日:201309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从被检者采取的细胞调制测定试料的试料调制装置及 对被调制了的试料进行分析的细胞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对包含在从生物体采取的生物体试料中的细胞进行分析 的细胞分析装置。例如,在US2008/108103中记载了由流动细胞仪测定 包含在从被检验者的子宫颈部采取的试料中的上皮细胞,基于测定结果, 判定癌化的进展状况的细胞分析装置。

在这样的细胞分析装置中,为了对各个细胞进行分析,为了提高分 析精度,希望成为分析对象的细胞的数量多。在US2011/076755中,记 载了通过提高包含在试料中的细胞的浓度,能够增加供分析的每单位体 积的细胞数量的试料调制装置。

此试料调制装置具备上面被开放并收容试料的收容室、被插入此收 容室并在下端面装配了过滤器的圆筒状的活塞、吸引从过滤器浸入到活 塞内部的液体的吸引管和被配置在收容室的底部的搅拌器。在试不通过 过滤器料的浓缩工序中,首先,将吸管插入收容室,注入试料。然后, 将活塞插入收容室,直至过滤器被试料浸泡。此时,漏出到活塞内的液 体由吸引管吸引,从收容室排除。分析对象的细胞不通过过滤器,而是 附着在过滤器的下面上。附着在过滤器的下面上的细胞适宜地通过驱动 搅拌器从过滤器分离。这样,分析对象的细胞的浓度被提高了的试料残 留在收容室内。残留在收容室的试料由吸管吸引,以供分析。

在US2011/076755记载的试料调制装置中,在由吸管向收容室排出 试料时,需要使过滤器从吸管的移动经路避开。另外,在由过滤器进行 的试料的过滤后,在由吸管吸引残留在收容室内的试料时,也需要使过 滤器从吸管的移动经路避开。因此,难以迅速地取得被浓缩了的试料。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涉及一种试料调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 够将吸管插入,并收容从前述吸管排出的试料的第一收容部;从上向下 看被配置在从前述第一收容部离开的位置的第二收容部;用于使分析对 象的细胞残留在前述第二收容部内的过滤器部;经前述过滤器部与前述 第二收容部相向配置的第三收容部;将前述第一收容部和前述第二收容 部连结的流路;使被收容在前述第一收容部的试料经前述流路及前述第 二收容部向前述过滤器部移动,并使分析对象的细胞以外的成分经前述 过滤器部向前述第三收容部移动的第一移动组件;和使前述第二收容部 内的分析对象的细胞从前述第二收容部向前述第一收容部移动的第二移 动组件。

根据有关本方式的试料调制装置,因为由吸管进行试料的排出的第 一收容部和进行由过滤器部进行的试料的浓缩的第二收容部在俯视时处 于相互离开的位置,所以不论过滤器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将吸管相对 于第一收容部迅速地定位,进行试料向第一收容部的排出及移动到第一 收容部的浓缩液的吸引。因此,能够迅速地取得分析对象的细胞被浓缩 了的试料。

在有关本方式的试料调制装置中,能够做成还具备将附着在前述过 滤器部的分析对象的细胞从前述过滤器部分离的分离组件的结构。

另外,在有关本方式的试料调制装置中,前前述过滤器部被配置成 过滤面与铅直方向大致平行。如果这样做,则与过滤器部被配置成过滤 面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试料调制装置在水平方向小型化。 因此,能够缩小搭载了试料调制装置的细胞分析装置的设置面积。另外, 附着在过滤器部的细胞容易由重力从过滤器剥离。

另外,在有关本方式的试料调制装置中,能够做成如下的结构:作 为前述第二移动组件,调整前述第一收容部、前述第二收容部及前述流 路的配置,以便前述流路的相对于前述第一收容部的第一连通口比前述 流路的相对于前述第二收容部的第二连通口低。如果这样做,则储存在 第二收容部的试料由重力向第一收容部移动。因此,即使不另行设置动 力,也能够使试料从第二收容部向第一收容部移动。

在这里,能够做成如下的结构:前述第二移动组件包含用于将前述 第三收容部内进行大气开放的通气孔和用于开闭前述通气孔的阀,通过 由前述阀将前述通气孔打开,使前述第二收容部内的包含分析对象的细 胞的试料向前述第一收容部移动。

另外,能够做成第二连通口被配置在前述第二收容部的最低的位置 的结构。如果这样做,则能够使试料容易地从第二收容部向第一收容部 移动。

另外,能够做成如下的结构:前述第一收容部具有在深度方向内部 逐渐变窄的形状,前述第一连通口被设置在前述第一收容部的最深部的 位置,吸引被浓缩了的试料的吸管被插入前述第一收容部的最深部的位 置。如果这样做,则能够将被浓缩了的试料有效地积存在第一收容部, 能够将储存在第一收容部的被浓缩了的试料圆滑地大致吸完。

另外,在有关本方式的试料调制装置中,能够做成的结构:前述过 滤器部被固定在前述第二收容部和前述第三收容部之间,前述第一移动 组件具备压力施加部,该压力施加部将用于使被收容在前述第二收容部 的试料经前述过滤器部向前述第三收容部移动的压力向前述第三收容部 内施加。如果这样做,则因为不需要在试料的浓缩工序中使过滤器部移 动,所以能够使试料调制装置的结构简洁化。

另外,在有关本方式的试料调制装置中,能够做成的结构:在前述 第二收容部内设置了沿前述过滤器部的前述第二收容部侧的侧面旋转的 旋转部件。如果这样做,则能够将附着在过滤器部上的细胞从过滤器部 圆滑地分离。

另外,有关本方式的试料调制装置能够做成的结构:还具备用于将 前述过滤器部插入前述第二收容部和前述第三收容部之间的插入口。如 果这样做,则能够经插入口容易地更换作为消耗品的过滤器部。

在这里,有关本方式的试料调制装置能够做成如下的结构:还具备 压接机构,该压接机构使从前述插入口插入的前述过滤器部压接在前述 第二收容部,将前述过滤器部相对于前述第二收容部固定。如果这样做, 则通过由压接机构使过滤器部压接在收容部,能够将过滤器固定在规定 的位置。

另外,在有关本方式的试料调制装置中,也可以是前述试料包含从 子宫颈部采取的生物体试料,分析对象的细胞为子宫颈部的上皮细胞。

另外,有关本方式的试料调制装置能够做成的结构:还具备检测被 收容在前述第一收容部的液体的液面的液面传感器部,前述第一收容部 具备与前述液面传感器部连接的传感器。

在这里,能够做成的结构:还具备检测被收容在前述第一收容部的 液体的液面的液面传感器部,前述第一收容部具备与前述液面传感器部 连接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前述第一传感器在铅直方向被设置在 前述第二传感器的上部。

另外,在有关本方式的试料调制装置中,前述过滤器部可以具备过 滤器,该过滤器具有使比前述分析对象的细胞小的成分通过,不使前述 分析对象的细胞通过的直径的孔。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涉及细胞分析装置。此方式的细胞分析装置具备 有关上述第一方式的试料调制装置和对包含在由前述试料调制装置调制 了的测定试料中的细胞进行分析的分析部。

根据有关本方式的细胞分析装置,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方式同样的 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涉及一种试料调制装置。有关此方式的装置具有 能够将吸管插入,收容从前述吸管排出的试料的第一收容部;从上向下 看被配置在从前述第一收容部离开的位置的第二收容部;用于使分析对 象的细胞残留在前述第二收容部内的过滤器部;经前述过滤器部与前述 第二收容部相向配置的第三收容部;将前述第一收容部和前述第二收容 部连结的流路;和生成用于使被收容在前述第一收容部的试料经前述流 路及前述第二收容部向前述过滤器部移动,使分析对象的细胞以外的成 分经前述过滤器部向前述第三收容部移动的压力的压力源。

有关本方式的装置能够做成的结构:还包含用于将前述第三收容部 内进行大气开放的通气孔及用于开闭前述通气孔的阀,通过由前述阀将 前述通气孔打开,使前述第二收容部内的分析对象的细胞从前述第二收 容部向前述第一收容部移动。另外,此装置为了使前述第二收容部内的 分析对象的细胞从前述第二收容部向前述第一收容部移动,调整前述第 一收容部、前述第二收容部及前述流路的配置,以便前述流路的相对于 前述第一收容部的第一连通口比前述流路的相对于前述第二收容部的第 二连通口低。通过由此阀将前述通气孔打开,能够将前述第二收容部内 的分析对象的细胞从前述第二收容部向前述第一收容部移动。

有关本方式的第四方式涉及一种试料调制方法。有关此方式的方法 的特征在于,将包含分析对象的细胞的试料收容在可以插入吸管并收容 从前述吸管排出的试料的第一收容部,使被收容在前述第一收容部的试 料,向从上向下看被配置在从前述第一收容部离开的位置的第二收容部 移动,使包含在被收容在前述第二收容部的试料中的前述分析对象的细 胞以外的成分通过过滤器部,向第三收容部移动,使前述第二收容部内 的分析对象的细胞从前述第二收容部向前述第一收容部移动。

在有关本方式的方法中,也可以使前述分析对象的细胞以外的成分 通过过滤器部,向第三收容部移动后,通过将前述第二收容部内的分析 对象的细胞和缓冲液混合调制测定试料。

有关本方式的方法也可以是前述过滤器部具备过滤器,该过滤器具 有使比前述分析对象的细胞小的成分通过,不使前述分析对象的细胞通 过的直径的孔。

在有关本方式的方法中,能够将子宫颈部的上皮细胞分析对象。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由简单的结构迅速地取 得分析对象的细胞被浓缩了的试料的试料调制装置及具备它的细胞分析 装置。

本发明的效果乃至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变得更加 明确。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仅是使本发明实施化时的一个例示, 本发明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癌化信息提供装置的外观的结构的立体 图。

图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的内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辨别置换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从有关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侧视图及从上看用于使活塞驱动的 机构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收容体的结构的立体图,是将收容体切 断了时的立体图及收容体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过滤器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及表示搅拌 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活塞的结构的侧视图及立体图。

图8是由通过中心轴的平面,将有关实施方式的活塞、支承板、过 滤器部件、搅拌器及收容体切断了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设置有关实施方式的过滤器部件的顺序的图。

图10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的流体处理部的图。

图1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癌化信息提供装置的分析动作的流程 图。

图1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辨别置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收容部及空间内的液体的状态的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优选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适用于对包含从被检者(患者)采取的细胞 的测定试料进行调制,并且基于调制了的测定试料取得有关细胞的癌化 的信息的癌化信息提供装置(细胞分析装置)的实施方式。下面,参见 附图,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癌化信息提供装置1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癌化信息提供装置1的外观的结构的立体图。

癌化信息提供装置1使包含从被检者采取了的细胞(以下称为“分 析对象细胞”)的测定试料向流动池流动,向流过流动池的测定试料照 射激光光线。而且,检测来自测定试料的光(前方散射光、侧方散射光、 荧光),对该光信号进行分析,由此,判定在细胞中是否含有癌化或处 于其过程的细胞。具体地说,在使用从被检者采取了的子宫颈部的上皮 细胞筛查子宫颈癌的情况下,使用癌化信息提供装置1。

癌化信息提供装置1具备进行分析对象细胞的测定等的测定装置2; 和与此测定装置2连接,并进行测定结果的分析等的数据处理装置3。在 测定装置2的前面上,设置了用于设定多个收容以甲醇为主要成分的保 存液和从被检者的子宫颈部采取了的细胞的混合液(试料)的试料容器 4(参见图2)的检体设定部2a。另外,在测定装置2上设置了罩2b, 用户通过将罩2b向上方打开,能够访问测定装置2的内部。另外,在测 定装置2上设置了用于后述的检体吸管部11出入的开口2c。数据处理装 置3具备接受来自用户的指示的输入部31和显示分析结果等的显示部 32。

图2是表示测定装置2的内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检体设定部2a将设定了多个试料容器4的齿条4a依次运送到由检 体吸管部11进行的试料的吸引位置。检体吸管部11被构成为具有在铅 直方向延伸的吸管11a,能够使吸管11a在水平方向及铅直方向移动,进 行试料的吸引和排出。

若试料容器4被定位在检体设定部2a的吸引位置,则被收容在此试 料容器4中的试料由检体吸管部11吸引,向第一分散部12的试料收容 部12a排出。第一分散部12,通过赋予剪切力,使包含在试料中的凝集 细胞分散。由第一分散部12处理(第一分散处理)结束的试料由检体吸 管部11吸引,向副检测部13的试料取入部13a排出。副检测部13具备 流动细胞仪,通过检测分析对象细胞的数量(预测定)来进行试料的浓 度测定。基于此浓度测定,决定由主检测部22进行为了正式测定所需要 的试料的吸引量。

接着,被收容在第一分散部12的试料收容部12a的试料由检体吸管 部11仅吸引像上述的那样决定了的吸引量,被吸引了的试料向辨别置换 部14的收容部210(参见图5(a))排出。辨别置换部14设置了2个 以便能够并行地进行处理。

辨别置换部14将包含在试料中的以甲醇为主要成分的保存液置换为 稀释液。即,辨别置换部14执行使用稀释液将包含在试料中的甲醇的浓 度变淡的处理,以便能够合适地进行后工序的细胞染色处理。作为稀释 液使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Cl)。另外,辨别置换部14辨别 包含在试料中的分析对象细胞(子宫颈部的上皮细胞)和此外的细胞(红 血球、白血球、细菌等)及夹杂物。由此,得到分析对象细胞被浓缩以 便包含用于癌细胞检测所需要的细胞数量的浓缩液。辨别置换部14的详 细的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接着,被设定在反应部18的保持部18b的测定试料容器5由容器移 送部15的剪刀状的把持部15a把持,被定位在试料交接部11b。接着, 被收容在辨别置换部14的收容部210中的浓缩液由检体吸管部11吸引, 向被定位在试料交接部11b的测定试料容器5排出。容器移送部15将此 测定试料容器5向第二分散部16移送。

第二分散部16对在辨别置换部14中被浓缩了的试料赋予超声波振 动。由此,将在第一分散处理后残存的凝集细胞分散。由第二分散部16 进行的处理(第二分散处理)结束了的测定试料容器5,由容器移送部 15设定在液体除去部17。液体除去部17将附着在测定试料容器5的外 表面上的液体成分除去(除去水分)。由液体除去部17进行的处理结束 了的测定试料容器5,由容器移送部15设定在反应部18的保持部18b。

反应部18将被设定在保持部18b的测定试料容器5加温到规定温度 (约37度),促进测定试料容器5内的试料和由第一试剂添加部19及第 二试剂添加部20添加的试剂的反应。另外,反应部18具备可旋转地构 成的圆形的旋转工作台18a,在旋转工作台18a的外周部设置了多个保持 部18b以便能够设定测定试料容器5。

第一试剂添加部19和第二试剂添加部20,分别具有能够移动到被设 定在旋转工作台18a上的测定试料容器5的上方的位置P1、P2的供给部 19a、20a。第一试剂添加部19和第二试剂添加部20,分别在由旋转工作 台18a将测定试料容器5运送到位置P1、P2时,从供给部19a、20a向 测定试料容器5内添加规定量的试剂。

由第一试剂添加部19添加了的试剂是用于对细胞进行核糖核酸 (RNA)除去处理的核糖核酸酶(RNase),由第二试剂添加部20添加 的试剂是用于对细胞进行DNA染色处理的染色液。通过RNA除去处理, 能够将细胞中的RNA分解,仅测定细胞核的脱氧核糖核酸(DNA)。 DNA染色处理由作为包含色素的荧光染色液的碘化丙啶(PI)进行。通 过DNA染色处理,选择性地对细胞内的核实施染色。由此,能够检测来 自核的荧光。

试料吸引部21具有能够移动到被设定在旋转工作台18a上的测定试 料容器5的上方的位置P3的吸管21a,在由旋转工作台18a将测定试料 容器5运送到位置P3时,吸引测定试料容器5内的测定试料。另外,试 料吸引部21经未图示的流路与主检测部22的流动池连接,将由吸管21a 吸引了的测定试料向主检测部22的流动池供给。

主检测部22具备用于检测来自测定试料的光(前方散射光、侧方散 射光、荧光)的流动细胞仪,将基于各光的信号向后级的回路输出。容 器清洗部23向被设定在旋转工作台18a上的测定试料容器5内排出清洗 液,由此,清洗由试料吸引部21将测定试料供给到主检测部22后的测 定试料容器5的内部。

图3是表示辨别置换部14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3中,Z轴方向是 铅直方向,Z轴正方向和Z轴负方向分别是上方向和下方向。

底座100是与XY平面平行的板状部件。在底座100上设置了收容 体200、支承部件110、130、170和轨道150。另外,在底座100上设置 了其它的各种机构等。在图3中,为了方便,省略了这些机构等的图示。

支承部件110是与XZ平面平行的板状部件。在支承部件110上形 成了在Y轴方向贯通的孔111(参见图8)。在收容体200和支承部件 110的上面上设置了上板120。上板120被定位在测定装置2内,以便在 测定装置2的罩2b(参见图1)向上方被打开了时,可以由用户访问上 板120。

在上板120形成了在上下方向贯通的孔120a、120b。检体吸管部11 的吸管11a经孔120a相对于后述的收容体200的收容部210进行试料的 吸引和排出。用户将设置在测定装置2上的罩2b打开,沿虚线箭头(铅 直方向)经孔120b相对于后述的收容体200的收容部220进行过滤器部 件F的设置和取出。

另外,上板120是具有透光性的部件。在上板120上设置了由发光 部和受光部构成的传感器121、122。在过滤器部件F被正确地设置的情 况下,从传感器121的发光部发出的光由过滤器部件F遮蔽。从传感器 122的发光部发出的光通过过滤器部件F的切口F6(参见图6(a)、(b))。 若在过滤器部件F的面F1、F2(参见图6(a)、(b))为反向的状态 下设置过滤器部件F,则从传感器121、122的发光部发出的光由过滤器 部件F遮蔽。由此,能够检测过滤器部件F是否被正确地设定。

支承部件130支承马达141。在轨道150上设置了支承部件151以便 能够在Y轴方向滑动。在支承部件151上设置了凸缘部152和活塞160。 在活塞160上连接了管T1~T4。在支承部件170上设置了由发光部和受 光部构成的传感器171、172。

图4(a)是马达141的侧视图。马达141的旋转轴与Y轴平行,与 后述的中心轴A一致。另外,在马达141的Y轴负方向侧的前端设置了 磁铁142。马达141被驱动,磁铁142在XZ平面内旋转,由此,后述的 搅拌器R经收容体200的壁旋转。

图4(b)是从上看用于使活塞160驱动的机构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在图4(b)中,为了方便,省略了活塞160的图示。支承部件151被固 定在皮带181上。皮带181由皮带轮182、183支承。皮带轮182与设置 在底座100的下面侧的步进马达的旋转轴连接。若此步进马达被驱动, 则支承部件151在轨道150上在Y轴方向滑动,活塞160在Y轴方向被 驱动。另外,传感器171、172被设置在能够检测被设置在支承部件151 上的凸缘部152的遮光部152a的位置。由传感器171、172的检测信号, 检测活塞160被定位在最左侧的情况和被定位在最右侧的情况。

图5(a)是表示收容体2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b)是在图5(a) 中由包含壁部222的平面将收容体200切断了时的立体图。图5(c)是 在Y轴正方向看图5(b)所示的收容体200时的侧视图。

参见图5(a)。在收容体200上形成了收容部210、220。位于收容 部210的上部的插入口211,与上板120的孔120a相连。位于收容部220 的上部的插入口221,与上板120的孔120b相连。收容部220具有与 XZ平面平行的壁部222,在壁部222形成了收容后述的搅拌器R的凹部 230。收容部220的底面223具有曲面。在底面223的最低的位置形成了 孔H21。收容部220的Y轴负方向侧被开放。

参见图5(b)、(c)。凹部230具有使凹部230向Y轴负方向侧 开放的开口231;在Y轴方向看时为圆形的内侧面232;被形成在内侧面 232的下方的贮存部233和与XZ平面平行的壁部234。凹部230,在从 上向下看,即,在XY平面内的方向(水平方向),离开了收容部210。 在图5(b)中由点线所示的中心轴A,是通过在Y轴方向看内侧面232 时的圆形状的中心并与Y轴方向平行的轴。贮存部233向从中心轴A离 开的方向凹陷地被形成在内侧面232上。在贮存部233的最低的位置形 成了孔H22。在壁部234,在中心轴A与壁部234相交的位置形成了孔 H23。

收容部210具有内部在深度方向(下方向)逐渐变窄的形状。在收 容部210的内侧面的上部形成了孔H11~H13。在收容部210的最深部 形成了孔H14、H15。孔H14,相对于贮存部233的孔H22,经流路241 相连。孔H15,相对于形成在收容体200的外面上的孔H16,经流路242 相连。将收容部210、凹部230和流路241的配置进行了调整以便孔H14 比孔H22低。另外,孔H16与阀V25(参见图10)连接,流路242的直 径充分小。因此,被收容在收容部210的试料与孔H15相比不会向下方 流动。

另外,在收容部210设置了销212~214。销212~214与电阻式的液 面传感器部293(参见图11)连接。液面传感器部293基于销212、214 的通电状态,检测被收容在收容部210的液面是否高出销212的高度位 置。基于销213、214的通电状态,检测被收容在收容部210的液面是否 高出销213的上部的高度位置。

图6(a)、(b)是表示过滤器部件F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a)、 (b)一并表示过滤器部件F相对于收容部220被适当地设定了的状态的 座标轴。

过滤器部件F具备与XZ平面平行的面F1、F2;将过滤器部件F在 Y轴方向贯通的孔F3;过滤器F4;被设置在面F1上的薄膜状的橡胶F51 和被设置在面F2上的薄膜状的橡胶F52。面F1、F2分别位于Y轴正方 向侧和Y轴负方向侧。孔F3具备筒状的内侧面F31。过滤器F4被设置 成过滤面相对于孔F3的内侧面F31与XZ平面平行。具有使与分析对象 细胞(子宫颈部的上皮细胞)相比为小直径的细胞等(红血球、自血球、 细菌、夹杂物)通过,不使分析对象细胞通过的那样的直径的孔。另外, 在Y轴方向,过滤器F4和面F1的距离比过滤器F4和面F2的距离小。 橡胶F51被设置在孔F3的面F1侧的开口的周围,作为面F1的一部分 的面F11在孔F3的面F1侧的开口和橡胶F51之间露出。橡胶F52被设 置在孔F3的面F2侧的开口的周围。

图6(c)、(d)是表示搅拌器R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c)、(d) 一并表示搅拌器R被收容在凹部230的状态的座标轴。

搅拌器R具备具有筒状的形状的主干部R1;与XZ平面平行的面 R2、R3和磁铁R4。面R2、R3分别位于Y轴负方向侧和Y轴正方向侧。 在面R2上形成了相对于面R2向Y轴负方向侧突出的筒状的凸部R21。 凸部R21的直径比面R2的外周的直径小。另外,在凸部R21形成了凸 缘部R21a。在面R3上形成了在面R3的中心交叉的槽R31。磁铁R4被 设置成通过搅拌器R的中心并在XZ平面内将搅拌器R贯通。由此,若 图4(a)所示的磁铁142由马达141旋转,则搅拌器R以Y轴为中心旋 转。

图7(a)、(b)是表示活塞160的结构的侧视图和立体图。

活塞160在Y轴正方向侧具有圆柱形状的前端部161。在前端部161 的Y轴正方向侧形成了凹部162、使凹部162向Y轴正方向侧开放的开 口163和面164。在凹部162的Y轴负方向侧的面上形成了孔H31~H34。 孔H31~H34分别经被设置在活塞160的内部的流路与管T1~T4连接。 在孔H31上连接了L字型的管165。管165的前端被定位在凹部162内 的上部(Z轴正方向侧)。面164与XZ平面平行,被形成在开口163 的周围。

图8是由通过中心轴A的YZ平面将活塞160、支承部件110、过滤 器部件F、搅拌器R和收容体200切断了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在图8中, 为了方便,以各部在Y轴方向隔开间隔的状态进行了图示。另外,d11~ d16表示Z轴方向的长度,其值按照此顺序变大。d21~d26表示Y轴方 向的长度,其值按照此顺序变大。

在活塞160中,凹部162的直径是d12,面164的外周的直径是d15。 在支承部件110中,孔111的直径是d16。在过滤器部件F中,孔F3的 直径是d12。面F11的外周的直径是d14。面F1和过滤器F4的间隔是 d22。面F2和过滤器F4的间隔是d23。面F1、F2的间隔是d24。在搅 拌器R中,主干部R1的直径是d13。凸部R21的直径是d11。主干部 R1的宽度是d25。包含凸缘部R21a的凸部R21的宽度是d21。在收容 体200中,内侧面232的直径是d14。凹部230的宽度是d26。

另外,从Y轴方向看时的凹部162、面164的外周、孔111、孔F3、 面F11的外周、主干部R1、凸部R21和凹部230是圆形状。这些圆形 状的中心与中心轴A一致。

图9(a)~(d)是表示将过滤器部件F向收容部220设置的顺序 的图。图9(a)~(d)是与图8同样的剖视图。

图9(a)是表示过滤器部件F未被设置在收容部220的状态的图。 此时,活塞160被定位在最左侧,搅拌器R的面R3由磁铁142(参见图 4(a))向右方向拉,在壁部234接地。若从图9(a)的状态经上板120 的孔120b和收容部220的插入口221将过滤器部件F插入收容部220 内,则成为图9(b)所示的状态。此时,过滤器部件F由收容部220的 底面223向上方向支承。

若从图9(b)所示的状态,活塞160被定位在最右侧,则如图9(c) 所示,活塞160的面164被向过滤器部件F的橡胶F52推压,过滤器部 件F的橡胶F51被向收容部220的壁部222推压。由此,凹部230和凹 部162经过滤器F4结合。此时,凹部230的开口231由过滤器部件F 堵塞,由此,形成相对于外部关闭了的空间S1。另外,凹部162的开口 163由过滤器部件F堵塞,由此,形成相对于外部关闭了的空间S2。

空间S1具体地说由过滤器F4的凹部230侧的侧面、内侧面F31、 面F11、橡胶F51、内侧面232、贮存部233和壁部234形成。此时,空 间S1经孔H22、H23构造性地与外部相连。但是,在进行辨别置换处理 时,因为试料贮存在位于孔H22之前的流路241的下端的收容部210的 最深部,所以孔H22成为实质上被关闭了的状态。另外,因为在孔H23 之前的流路上设置了可以将流路关闭的阀V24(参见图10),在孔H23 中,仅是稀释液从外部向空间S1内流动,所以孔H23成为实质上被关 闭了的状态。由此,空间S1成为相对于外部关闭了的空间。

另外,过滤器F4,如上所述,具有使与分析对象细胞相比为小直径 的细胞等通过,不使分析对象细胞通过的那样的直径的孔。由此,空间 S1内的与分析对象细胞相比为小直径的细胞等通过过滤器F4,但是空间 S1内的分析对象细胞留存在空间S1内。

空间S2,具体地说,由与过滤器F4的凹部230相反一侧的侧面、 内侧面F31、橡胶F52和凹部162形成。此时,空间S2经孔H31~H34 构造性地与外部相连。但是,由于在孔H31~H34之前的流路上设置了 可以将流路关闭的阀,所以孔H31~H34成为实质上被关闭了的状态。 由此,空间S2成为相对于外部关闭了的空间。

另外,在图9(c)所示的状态下,通过磁铁142(参见图4(a)) 旋转,搅拌器R以中心轴A为中心沿过滤器F4的凹部230侧的侧面(过 滤面)旋转。此时,如图6(d)所示,在搅拌器R的平面R3上形成了 槽R31。由此,稀释液从孔H23向空间S1内圆滑地流入。

另外,存在如下的情况:搅拌器R,在由磁铁142旋转时,如图9 (d)所示,从壁部234离开,向过滤器部件F移动。但是,如图8所示, 包含凸缘部R21a的凸部R21的宽度d21比面F11和过滤器F4的间隔 d22小。凸部R21的直径d11比孔F3的直径d14小。面R2的外周(主 干部R1的直径)d13比孔F3的直径d14大。由此,如图9(d)所示, 通过面R2与面F11抵接,抑制包含凸缘部R21a的凸部R21与过滤器 F4抵接而将过滤器F4损伤。

图10是表示测定装置2的流体处理部FL的图。

阀V11~V15、V21~V26被构成为可以切换成将流路开放的状态和 将流路关闭的状态。阀V16、V17被构成为可以相对于右侧的一个流路 将与左侧连接的流路的任意一方连接。孔H31~H34分别与阀V15、阀 V17、阀V11、阀V12、阀V14连接。孔H11~H13分别与阀V21~V23 连接。孔H23、H16、H21分别与阀V24、V25、V26连接。在阀V12、 V13、V23、V25、V26上连接了负压源P11,在阀V17上连接了正压源 P12。在阀13~V15上连接了用于使压力为一定的调节器P13。至于流体 处理部FL的驱动和流体处理部FL内的流体的运动,将在后面参见图 13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测定装置2的结构的图。

测定装置2具备图2所示的主检测部22、副检测部13和包含如上述 的那样用于自动地进行对试料的调制的各部的调制设备部29。另外,测 定装置2具备信号处理部24、测定控制部25、输入输出接口26、信号处 理部27和调制控制部28。

主检测部22从测定试料输出前方散射光信号(FSC)、侧方散射光 信号(SSC)和荧光信号。作为荧光信号,这里使用侧方荧光信号(SFL)。 信号处理部24处理从主检测部22输出的各信号FSC、SSC、SFL,向 测定控制部25输出。测定控制部25包含了微处理器251和存储部252。 微处理器251经输入输出接口26与数据处理装置3和调制控制部28连 接。各信号FSC、SSC、SFL由微处理器251向数据处理装置3传送。

另外,数据处理装置3基于各信号FSC、SSC、SFL取得前方散射 光强度、侧方荧光强度等特征参数,基于这些特征参数,作成用于对细 胞、核进行分析的频度分布数据。而且,数据处理装置3基于此频度分 布数据进行测定试料中的粒子的辨别处理,判定分析对象细胞是否异常, 具体地说,是判定是否为癌化了的细胞(异型细胞)。

副检测部13被构成为取得前方散射光信号(FSC),基于信号FSC, 输出用于对与表层细胞及中层细胞相当的大小的细胞的数量进行计数的 信号。信号处理部27处理从副检测部13输出的信号FSC,向调制控制 部28输出。调制控制部28包含微处理器281和存储部282。微处理器 281与调制设备部29连接,经输入输出接口26与数据处理装置3和测定 控制部25连接。

调制设备部29包含传感器部291、马达部292、液面传感器部293、 空压源294、阀驱动部295、图2所示的检体吸管部11和试料吸引部21。 机构部296包含图2所示的其它的机构。调制设备部29的各部由调制控 制部28控制,从调制设备部29的各部输出的信号向调制控制部28输出。

传感器部291包含图3所示的传感器121、122、171、172。马达部 292包含图4(a)所示的马达141和与图4(b)所示的皮带轮182连接 的步进马达。液面传感器部293与图5(c)所示的销212~214连接。空 压源294包括负压源P11、正压源P12、用于使流体处理部FL内的液体 (稀释液、清洗液等)流动的正压源。阀驱动部295包含用于电磁驱动 图10所示的流体处理部FL内的各阀和调节器P13的机构。

图12是表示癌化信息提供装置1的分析动作的流程图。

在由癌化信息提供装置1进行的分析时,收容以甲醇为主要成分的 保存液和从被检者采取的细胞的混合液(试料)的试料容器4由用户设 定在检体设定部2a(参见图2),开始由癌化信息提供装置1进行的分 析。

若测定开始,则测定装置2的调制控制部28由第一分散部12相对 于试料中的凝集细胞进行第一分散处理(S11)。若第一分散处理结束, 则调制控制部28由副检测部13进行分析对象细胞的数量的检测(预测 定)(S12),从通过预测定得到的分析对象细胞的数量和供给到副检测 部13的试料的体积算出此试料的浓度。而且,调制控制部28,基于算出 的浓度,决定用于进行正式测定所需要的试料的吸引量(S13)。接着, 调制控制部28由辨别置换部14执行辨别置换处理(S14)。至于辨别置 换处理,将在后面参见图13进行说明。

接着,调制控制部28由第二分散部16相对于试料中的凝集细胞进 行第二分散处理(S15)。接着,调制控制部28由第一试剂添加部19向 试料添加试剂(RNase),由反应部18将包含此试料的测定试料容器5 加温,进行测定试料容器5内的分析对象细胞的RNA除去处理(S16)。 接着,调制控制部28由第二试剂添加部20向试料添加试剂(染色液), 由反应部18将包含此试料的测定试料容器5加温,进行测定试料容器5 内的分析对象细胞的DNA染色处理(S17)。

接着,调制控制部28由试料吸引部21吸引DNA染色处理完结的测 定试料,向主检测部22输送,测定控制部25由主检测部22进行相对于 测定试料中的细胞的正式测定(S18)。测定控制部25将通过正式测定 得到的测定数据向数据处理装置3传送(S19)。若数据处理装置3从测 定装置2接收测定数据,则基于接收的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处理(S20), 将分析结果显示在显示部32。

图13是表示辨别置换处理的流程图,图14(a)~(i)是示意地表 示收容部210和空间S1、S2内的液体的状态的图。

在辨别置换处理开始时,活塞160和过滤器部件F被做成图9(c) 所示的状态,收容部210和空间S1、S2内被清洗。参见图10,在清洗 动作中,稀释液经孔H23、H33分别向空间S1、S2内供给,清洗液和稀 释液经孔H11、H12分别向收容部210内供给。另外,空间S1内的废液 经孔H22、H14输送到收容部210,收容部210内的废液经孔H13、H15、 H16废弃,空间S2内的废液经孔H31、H34废弃。由此,液体的状态成 为图14(a)所示的状态。

调制控制部28预先将阀V11~V15、V21~V26关闭,将阀V16的 大气开放侧的流路关闭,将阀V17的正压源P12侧的流路关闭,开始搅 拌器R的旋转(S101)。接着,调制控制部28向空间S1内充填稀释液 (S102)。

在S101中,具体地说,首先,将阀V24开放,稀释液经孔H23向 空间S1内供给。此时,稀释液通过流路241,向收容部210移动。而且, 若在液面到达销212的高度后经过规定时间,则将阀V24关闭,停止稀 释液的供给。由此,液面成为图14(b)所示的状态。而且,通过将阀 V13、V15开放,由负压源P11经孔H31向空间S2内施加负压,空间 S1和收容部210内的稀释液通过过滤器F4,被向空间S2侧吸引。若空 间S2由稀释液充满,则阀V13、V15被关闭。由此,如图14(c)所示, 向空间S2内充填稀释液。

接着,调制控制部28由检体吸管部11从第一分散部12的试料收容 部12a仅吸引在图12的S13中决定的吸引量的试料(S103)。接着,调 制控制部28将吸管11a从上板120的上方经孔120b和插入口211插入 收容部210内,将在S103中吸引的试料向收容部210排出(S104)。由 此,液面成为图14(d)所示的状态。

接着,调制控制部28向空间S2内施加负压,开始处于空间S1和收 容部210内的液体(稀释液和试料)的吸引(S105)。具体地说,通过 将阀V13、V15开放,由负压源P11向空间S2内施加负压,处于空间 S1和收容部210内的液体通过过滤器F4,被向空间S2侧吸引。接着, 调制控制部28,如图14(e)所示,若在收容部210内的液面到达销213 的高度(S106:YES),则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将阀V13、V15关闭, 停止由负压进行的吸引(S107)。由此,液面成为图14(f)所示的状态。

接着,调制控制部28向空间S2内施加反压(正压),将堵塞在过 滤器F4的孔中的细胞和附着在空间S1侧的过滤器F4的面上的细胞向 空间S1内推出(S108)。具体地说,通过将阀V17的正压源P12侧的 流路开放,由正压源P12向空间S2内施加正压,将上述细胞向空间S1 内推出。若由反压进行的推出结束,则阀V17的正压源P12侧的流路被 关闭。

接着,调制控制部28在S105~S108的处理为第一次或第二次时 (S109:NO),向收容部210供给稀释液(S110)。具体地说,阀V24 被开放,稀释液经孔H23向空间S1内供给。此时,稀释液通过流路241, 向收容部210移动。而且,若在液面到达销212的高度后经过规定时间, 则将阀V24关闭,停止稀释液的供给。由此,液面成为图14(d)所示 的状态。而且,处理返回到S105,反复S105~S108的处理共三次。

这样,包含在试料中的以甲醇为主要成分的保存液被置换为稀释液, 包含在试料中的分析对象细胞以外的细胞及夹杂物被辨别。另外,在空 间S1内生成分析对象细胞被浓缩了的浓缩液。

接着,若S105~S108的处理进行三次(S109:YES),则调制控制 部28将空间S2内进行大气开放(S111)。具体地说,通过从图14(f) 所示的液面状态将阀V17的大气开放侧的流路及阀V16开放,使空间S2 内成为大气压,空间S1内的液体向收容部210侧移动。接着,调制控制 部28,如果收容部210内的液面到达销213的高度(S112:YES),则 将阀V17的大气开放侧的流路及阀V16关闭,停止空间S2内的大气开 放(S113),停止搅拌器R的旋转(S114)。

由此,在空间S1内生成的分析对象细胞的浓缩液从空间S1向收容 部210移动,液面成为图14(g)所示的状态。这样,分析对象细胞的浓 缩液贮存在收容部210的下方。此时,浓缩液的浓度在收容部210的下 方变得最高,随着从收容部210的下方向空间S1去而变低。

接着,调制控制部28,如图14(h)所示,将吸管11a从上板120 的上方经孔120b和插入口211插入收容部210的最深部。而且,调制控 制部28经吸管11a吸引被贮存在收容部210的最深部的浓缩液(S115)。 由此,液面成为图14(i)所示的状态。这样,辨别置换处理结束,在 S115中,基于由吸管11a吸引的浓缩液进行图12的S15以后的处理。

另外,在图14(h)所示的状态下,因为空间S2未大气开放,所以 若由吸管11a进行的吸引结束,则存在如图14(i)所示的那样浓缩液略 微残留在空间S1和流路241的情况。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由吸管11a进行试料的排出及吸 引的收容部210和由过滤器F4进行试料的浓缩的凹部230在俯视时处于 相互离开的位置,所以不论过滤器F4的位置如何,都能够将吸管11a相 对于收容部210迅速地定位。即,因为在凹部230中,用于进行试料的 浓缩的机构(活塞160等)处于与吸管11a的轨迹不同的位置,所以能 够将吸管11a相对于收容部210迅速地定位。因此,不论过滤器F4的位 置如何,都能够由吸管11a进行试料向收容部210的排出及移动到收容 部210的浓缩液的吸引,能够迅速地取得分析对象的细胞被浓缩了的试 料。

另外,因为收容部210和凹部230在俯视时处于离开的位置,所以 不需要像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结构的那样,设置用于在吸引浓缩液时, 将活塞从收容室拔出,使活塞从收容室的位置退避的机构。因此,根据 本实施方式,能够将测定装置2的结构简洁化,能够使包含测定装置2 的癌化信息提供装置1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过滤器部件F被配置成过滤器F4的过滤面 与XZ平面平行。若这样配置成过滤器F4的过滤面与铅直方向平行,则 与配置成过滤器F4的过滤面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辨别置 换部14在水平方向小型化。因此,能够使测定装置2在水平方向小型化, 能够使包含测定装置2的癌化信息提供装置1的设置面积变小。另外, 附着在过滤器F4上的分析对象细胞容易由重力从过滤器F4分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流路241相对于收容部210的孔H14比流 路241相对于凹部230的孔H22低。由此,若通过将与形成在凹部162 的孔H32相连的流路由阀V16、V17进行大气开放,使空间S2内成为 大气压,则储存在空间S1中的试料由重力向收容部210移动。因此,不 用另行设置动力,就能够使试料从凹部230向收容部210移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孔H22被配置在凹部230的最低的位 置,所以能够容易地使被收容在空间S1内的分析对象细胞的浓缩液从空 间S1经流路241向收容部210移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收容部210具有内部在深度方向逐渐变窄 的形状,孔H14被设置在收容部210的最深部的位置,吸引被浓缩了的 试料的吸管11a被插入收容部210的最深部的位置。由此,能够有效地 将分析对象细胞的浓缩液积存在收容部210,能够将储存在收容部210 的分析对象细胞的浓缩液圆滑地大致吸完。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过滤器部件F(过滤器F4)被固定在凹部 230和凹部162之间。而且,通过由负压源P11向由凹部162形成的空 间S2施加负压,被收容在由凹部230形成的空间S1内的试料向空间S3 移动。由此,因为不需要在试料的浓缩工序中使过滤器部件F(过滤器 F4)移动,所以能够使测定装置2的结构简洁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被设置在凹部230内的搅拌器R沿过 滤器F4的凹部230侧的侧面旋转,所以能够生成沿空间S1侧的过滤器 F4的侧面旋转的试料的流动。由此,能够使附着在过滤器F4上的分析 对象细胞从过滤器F4圆滑地分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过滤器部件F(过滤器F4),经上板120 的孔120b和收容部220的插入口221,插入凹部230和凹部162之间。 此时,过滤器F4被定位在与凹部230的开口231相向的位置(Y轴负方 向侧)。由此,能够容易地经孔120b和插入口221更换作为消耗品的过 滤器部件F。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活塞160向Y轴正方向移动,将经 图3所示的孔120b和图5(a)所示的插入口221插入的过滤器部件F 相对于凹部230压接。由此,如图9(c)所示,能够固定过滤器部件F (过滤器F4)。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上述实 施方式限制,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上述以外地进行各种变 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子宫颈部的上皮细胞作为分析对象, 但是,也可以将口腔细胞、膀胱、咽头等其它的上皮细胞甚至脏器的上 皮细胞作为分析对象,进行这些细胞的癌化的判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测定装置2进行分析对象细胞的测定, 数据处理装置3基于测定数据进行分析,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 这两个装置一体化,一并进行分析对象细胞的测定和分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由调制控制部28、副检测 部13、信号处理部27和调制设备部29进行测定试料的调制,由测定控 制部25、主检测部22和信号处理部24进行通过调制得到的测定试料的 测定。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进行上述测定试料的调制的机构和 进行上述测定的机构作为别的装置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过滤器部件F的上部粘贴用于 识别各个过滤器部件F的条形码、电子标签(RFID)等。如果这样做, 则管理过滤器部件F的精度的情况变得容易,能够适当地进行过滤器部 件F的更换等。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技术思想的范围 内适宜地进行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1:癌化信息提供装置;2:测定装置;3:数据处理装置;11a:吸 管;14:辨别置换部;22:主检测部;28:调制控制部;160:活塞;162: 凹部;164:面;210:收容部;211:插入口;221:插入口;230:凹部; 241:流路;292:马达部;F:过滤器部件;F4:过滤器;H14~H16、 H22、H23、H31~H34:孔;P11:负压源;P12:正压源;P13:调节 器;R:搅拌器;S1、S2:空间;V11~V17、V24、V25:阀。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