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将后壳体部分附接到光纤壳体的附接机构以及相关的组件和方法

用于将后壳体部分附接到光纤壳体的附接机构以及相关的组件和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包含用于光纤壳体的延伸结构的光纤设备组件。附接机构从延伸结构延伸并适用于将延伸结构可拆卸地附接到光纤壳体。所述附接机构包含法兰,所述法兰具有延伸穿过法兰的弹簧柱塞和用于接收紧固件的紧固件孔。附接机构插入壳体的侧壁内。弹簧柱塞将延伸结构可释放地维持在一位置,以允许紧固件将延伸结构可拆卸地附接到壳体。壳体在延伸结构可拆卸地附接到壳体前维持壳体所占用的、安装的U机架或垂直机架空间。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0-12

    授权

    授权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B6/44 申请日:201205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1-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优先权申请案

本申请案根据专利法请求在2012年4月25日申请的美国申请案第 13/455,646号的优先权的权利,并根据专利法请求在2011年5月9日申请的 美国临时申请案第61/483,918号的优先权的权利,本案依赖于所述两个申请案 的内容,且所述两个申请案的内容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案涉及用于数据中心和/或中心局的光纤设备,且更详细来说涉及 附接到数据中心和/或中心局中的光纤底架或壳体的后壳体部分。

背景技术

代表性光纤电信系统和网络包括一或多个电信数据中心和/或中心局。接 合各种类型的网络设备的大量光纤和电缆连接可位于所述设施中。代表性的系 统还包括将系统延伸到网络中的许多边远站点。

所述网络设备通常安装在标准尺寸的设备机架中的机柜内。每件设备通常 提供一或多个适配器,光纤或插线电缆和/或主体光纤电缆可在一或多个适配 器中实体连接到设备。所述插线电缆通常布线到位于同一机柜中的其他网络设 备,而主体电缆通常在机柜之间布线。电信系统(尤其是具有光纤电信设备的 电信系统)的常见问题是空间管理。电信中的现行方法是利用支撑具有19英 寸或23英寸水平间隔的宽度的标准尺寸固定机架式壳体的标准电子机架或框 架。垂直间隔已被分成机架单元“U”,其中,如在EIA(电子工业联盟)310-D、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60297和DIN(“德国标准化协会”)41494SC48D中 规定,1U=1.75英寸。

电信系统对于业务的运行的每一方面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此,业务可能 要求新的额外的程序和应用,特别是在业务扩展时。所述扩展可导致对设施, 特别是数据中心的更多需求和扩展。因此,数据中心的空间管理变得更加关键。

发明内容

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包括用于将后壳体部分附接到光纤壳体的附接 机构以及相关的组件和方法。后壳体部分和光纤壳体可为光纤设备的部分,所 述光纤设备配置为支持光纤网络的光纤连接。附接机构配置为被附接并从光纤 壳体的后壳体部分延伸。附接机构可包括弹簧柱塞,所述弹簧柱塞可将后壳体 部分可释放地维持在一位置以允许紧固件将后壳体部分可拆卸地附接到光纤 壳体。以此方式,后壳体部分可以有效方式附接到光纤壳体和从光纤壳体拆卸 以最小化光纤网络的中断时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公开一种光纤设备组件。光纤设备组件可包括光纤壳 体的延伸托盘。光纤设备组件还可包括从延伸托盘延伸的附接机构。附接机构 可配置为将延伸托盘可拆卸地附接到光纤壳体。附接机构可包含至少一个弹簧 柱塞,所述至少一个弹簧柱塞可将延伸托盘可释放地维持在一位置,以允许紧 固件将延伸托盘可拆卸地附接到壳体。以此方式,延伸托盘可可拆卸地及有效 地附接到光纤壳体。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公开一种用于将光纤电缆应变消除添加到光纤壳体的 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提供包括附接机构的可拆卸延伸托盘。附接机构可包 含具有紧固件孔和弹簧柱塞的法兰。其次,所述方法也可包括:通过将法兰插 入光纤壳体的侧壁内来将延伸托盘装配到壳体。其次,所述方法可包括:在法 兰在侧壁内移动时收缩弹簧柱塞。其次,当法兰到达弹簧柱塞与弹簧柱塞孔对 齐的位置时,可将弹簧柱塞延伸到弹簧柱塞孔中。以此方式,附接机构可容易 地将延伸托盘与光纤壳体对齐,以便可有效地安装紧固件。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公开一种用于升级附接到光纤壳体的第一后壳体部分 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提供通过附接机构附接到光纤壳体的第一后壳体部 分。附接机构可从第一后壳体部分延伸。附接机构可包含具有紧固件孔和弹簧 柱塞的法兰。其次,所述方法可包括:通过拆卸穿过光纤壳体的侧壁的侧壁孔 和附接机构的法兰的紧固件孔安置的紧固件来从光纤壳体拆卸后壳体部分。其 次,所述方法可包括:从光纤壳体的弹簧柱塞孔收缩弹簧柱塞。其次,所述方 法可包括:从光纤壳体的侧壁内部拆卸法兰。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将第二后壳 体部分附接到光纤壳体。以此方式,具有大于第一后壳体的容量的第二后壳体 部分可在现场有效地升级以最小化光纤网络中断时间。

将在随后的详细描述中阐述额外特征和优点,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 说,额外特征结构和优点将部分地从所述描述中显而易见或通过实践如在本文 中所述的实施方式(包括随后的详细描述、权利要求书和附图)来认识到。

应了解,对本实施方式的前述一般描述和下文详细描述旨在提供用于理解 本公开案的性质和特征的概述或框架。包括附随图式以提供进一步理解,且附 随图式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式图示各种实施方式,且 图式与描述一起用以解释所公开概念的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光纤设备的第一示范性实施方式的前透视图,所述光纤设备包括安 装在光纤设备机架上的壳体和后壳体部分,所述壳体独立地支撑可移式光纤设 备托盘和模块,且后壳体部分包含延伸托盘;

图2A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的延伸托盘的后透视图,所述延伸托盘 与图1的壳体相邻但未附接到所述壳体;

图2B为图2A的延伸托盘的附接机构的详细透视图;

图3为附接到光纤壳体的图2A的延伸托盘的局部后透视图;

图4A为光纤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所述光纤设备包括图1的附 接到2U尺寸的光纤壳体的后壳体部分;

图4B为光纤设备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所述光纤设备包括图4A的 附接到后壳体部分的第二实例的光纤壳体;

图4C为光纤设备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侧视图,所述光纤设备包括图4A的 附接到后壳体部分的第三实例的光纤壳体;

图4D为光纤设备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侧视图,所述光纤设备包括图4A的 附接到后壳体部分的第四实例的光纤壳体;

图5为用于将光纤电缆应变消除添加到图2A的光纤壳体的示范性过程; 及

图6为用于将图4A的光纤设备升级到图4B的光纤设备的示范性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考本公开案的所述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图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实 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全部图式中使用相同或类似元件符号代表相同或类似 部件。应了解,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仅为实例,其中每一个实例合并本公 开案的某些优势。可在本公开案的范围内对以下实例实施进行各种修改和变 更,且不同实例的方面可以不同方式混合以实现更进一步的实例。因此,鉴于, 但不限于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根据本公开案整体理解本公开案的真实范 围。

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包括一种用于将后壳体部分附接到光纤壳体的 附接机构以及相关的组件和方法。后壳体部分和光纤壳体可为光纤设备支持光 纤网络的光纤连接的部分。附接机构可从后壳体部分延伸。附接机构可包括弹 簧柱塞,所述弹簧柱塞可将后壳体部分可释放地维持在一位置,以允许紧固件 将后壳体部分可拆卸地附接到壳体。以此方式,后壳体部分可以有效方式附接 到光纤壳体和从光纤壳体拆卸以最小化光纤网络的中断时间。

就这点来说,图1图示示范性光纤设备10(1)。可在数据分配中心或中心 局处提供示范性光纤设备10(1)以支持电缆对电缆光纤连接并管理多个光纤电 缆连接。光纤设备10(1)包括光纤壳体12(“底架”或“壳体12”)。将壳体12 图示为安装在光纤设备机架14中。光纤设备机架14含有两个垂直轨道16A、 16B,两个垂直轨道16A、16B垂直延伸并包括一系列孔洞18。孔洞18促进 光纤设备10(1)在光纤设备机架14内的附接。光纤设备10(1)由呈架子形式的 光纤设备机架14附接和支撑,所述架子在垂直轨道16A、垂直轨道16B内堆 叠在彼此的顶部。如图所示,光纤设备10(1)附接到垂直轨道16A、垂直轨道 16B。光纤设备机架14可支撑1U尺寸的架子、任何其他U尺寸的架子,其中 “U”等于标准的1.75英寸高或任何其他所需高度。

如在图1中所示和下文在所述描述中更详细地论述,光纤壳体12包括光 纤设备托架20,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设备托架20支撑一或多个可延 伸光纤设备托盘22。未要求提供托架20。光纤设备托盘22可从光纤设备托架 20移动并延伸,并收缩回光纤设备托架20中。可提供任何数量的光纤设备托 盘22。每一光纤设备托盘22支撑各支持一或多个光纤连接的一或多个光纤模 块26。作为光纤壳体12的部分放置在光纤设备托架20前面的前底架罩盖24 阻挡图1中的光纤模块。前底架罩盖24可附接到后底架罩盖(未图示)以在 光纤壳体12上方形成罩盖。光纤设备托架20可从光纤壳体12延伸出来以接 入光纤设备托盘22和支撑在光纤设备托盘22中的光纤模块26。

在图1中的光纤设备10(1)的实例中,两个光纤设备托盘22由光纤设备托 架20支撑,其中每一光纤设备托盘22支撑四个(4)光纤模块26。每一光纤 模块26支持十二个(12)光纤连接。因此,可由光纤设备托架20提供总数高 达九十六个(96)的光纤连接,但光纤设备托架20不受所述密度的限制。

因为托架20不受九十六个(96)光纤连接的限制,所以可在对额外光纤 容量的需求增加时随着时间添加更多的光纤连接。添加额外光纤连接的先决条 件是,为可进入和退出光纤壳体12(1)的额外光纤电缆提供充足的应变消除。 否则,在没有充足的应变消除的情况下,可发生光纤损害和/或信号衰减。可 随着后壳体部分28(1)的附接将额外应变消除添加到光纤壳体12(1)。后壳体部 分28(1)的其他实例也可用于针对特定光纤网络要求定制光纤壳体12(1)。

就这点来说,图2A图示从底架或壳体12(1)分离的后壳体部分28(1)的透 视图。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后壳体部分28(1)可为延伸托盘30。应了解,本文 中对“壳体”的引用应意指(而不是限制为)容纳或包围组件,尤其是光学组件、 光纤、电缆等等的底架、外壳和/或任何类型的结构。后壳体部分28(1)可如下 文更详细地描述的以至少一个附接机构34(1)、34(2)连接到壳体12。

图2B图示附接机构34(1)的详细透视图,附接机构34(1)从所使用的延伸 托盘30延伸以将延伸托盘30可拆卸地附接到壳体12(1)。在图2A和图2B中, 壳体12(1)图示为由高度H1测量的1U尺寸的壳体12(1)。然而,应了解,延 伸托盘30可与任何U尺寸的壳体12(1)一起使用并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壳体 12(1)。稍后在图4A到图4D中图示非1U尺寸的壳体(例如,2U尺寸的壳体 12(2)-12(5))的实例。

延伸托盘30具有实质上平坦的矩形板36,所述板36包含两个大侧面 38(1)、38(2)和两个小侧面40(1)、40(2)。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附接机构34(1)、 34(2)分别附接到板36的大侧面38(1)、大侧面38(2)中的一个侧面的两个相对 角落42(1)、42(2)并从所述两个相对角落42(1)、42(2)延伸。延伸托盘30的主 体板46(1)、主体板46(2)可分别包括应变消除接收器48(1)、应变消除接收器 48(2)。主体板46(1)、主体板46(2)可定位在板36上。板36还可包括应变消除 接收器48(3)。应变消除接收器48(l)-48(3)可配置为接收紧固件(比如,绑线扣、 电缆夹等等),所述紧固件用于将光纤电缆(例如,干线电缆(未图示))附 接到至少一个主体板46(1)、46(2)并为光纤电缆提供应变消除。

继续参看图2B,详细图示角落42(1)上的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1) 提供一个技术员在现场容易地配置后壳体部分28(1)的能力。不需要第二个技 术员来帮助后壳体部分28(1)的附接,因为一个技术员即可用附接机构34(1)、 附接机构34(2)容易地将后壳体部分28(1)对齐到光纤壳体12(1)。附接机构34(1) 包括具有紧固件孔52和弹簧柱塞54的法兰50。延伸托盘30可通过(作为非 限制性实例)将法兰50插入在壳体12(1)的侧壁56(1)的内部而装配到壳体 12(1)。在法兰50在侧壁56(1)内移动时,弹簧柱塞54收缩。当法兰50到达弹 簧柱塞54与弹簧柱塞孔58对齐的位置57(见图3)时,弹簧对弹簧柱塞54 的偏置力使弹簧柱塞54延伸到弹簧柱塞孔58中。此时,紧固件孔52与侧壁 孔60对齐。弹簧柱塞54将延伸托盘30可释放地维持在位置57以允许穿过侧 壁60将紧固件62插入到紧固件孔52中以将延伸托盘30可拆卸地附接到壳体 12(1)。紧固件62可进一步相对于光纤壳体12(1)支撑后壳体部分28(1)并抵抗 可能由(例如)可从光纤壳体12(1)拉动后壳体部分28(1)的光纤电缆应力引起 的扭力。紧固件62可为(例如)螺钉或其他合适的紧固件。作为非限制性实 例,紧固件62可为#6-32×188螺钉。

后壳体部分28(1)的角落42(2)上的附接机构34(2)可具有类似组件,且因 此,关于在角落42(1)处的附接机构34(1)的论述可应用于在角落42(2)处的附 接机构34(2)。就这点来说,如在图3中所示,在角落42(2)处的附接机构34(2) 可同样地紧固到壳体12(1)的侧壁56(2)的内部以将延伸托盘30可拆卸地附接 到壳体12(1)。以此方式,可将干线电缆应变消除存放位置(strain relief parking  position)添加到壳体12(1)或从壳体12(1)拆卸所述位置,所述壳体12(1)包括 已装入或安装到设备机架或装入或安装在设备机架中的不同壳体12(1)。以此 方式,当在不影响壳体12(1)的U空间量或不需要壳体12(1)占用任何额外U 空间或U空间的部分的情况下需要附加存放时,用户或技术员可添加存放。U 空间可包括光纤壳体12(1)的高度并且还包括壳体12(1)的宽度。与U尺寸的光 纤壳体12(1)相关联的标准宽度为19英寸或23英寸。换句话说,壳体12(1) 在延伸托盘30可拆卸地附接到壳体12(1)之前维持壳体所占用的安装的U空 间。此外,若不需要额外存放,那么用户可拆卸额外主体应变消除存放。延伸 托盘30可根据需要容易地安装到壳体12(1)或从壳体12(1)卸下。

不同尺寸的光纤壳体12(1)可与后壳体部分28(1)一起使用并且可提供不同 尺寸的光纤壳体12(1)以适应不同光纤壳体尺寸。举例来说,可以2U尺寸的 光纤壳体执行一百九十二个(192)光纤连接,并且因此提供比图2A的1U尺 寸的壳体12(1)大的光纤网络容量。

就这点来说,图4A图示光纤设备10(2)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所述 光纤设备10(2)包括附接到壳体12(2)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后壳体部分28(1)。后 壳体部分28(1)可与图2A中的光纤设备10(1)的后壳体部分28(1)一样。如通过 图4A中图示的高度H2所测量,壳体12(2)可为2U尺寸的。尽管光纤壳体12(1) 具有所述较大的2U尺寸,但后壳体部分28(1)为“开放”设计,意指后壳体部分 12(1)的高度不延伸到如将在图4A中所示的光纤壳体12(2)的高度H2。后壳体 部分28(1)可使用图2A和图2B中图示的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中的 至少一个附接机构附接到壳体12(2)。

光纤设备10(2)可包括如在图2B中图示的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 中的至少一个附接机构,所述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可各分别包括弹 簧柱塞54和紧固件62,以及对齐的弹簧柱塞孔58和侧壁孔60中的一个。用 于将后壳体部分28(1)附接到壳体12(2)的插入步骤可与用于如在图2B中所示 的光纤设备10(1)的步骤一样,因为至少一个附接机构34(2)可与至少一个附接 机构34(1)一样。至少一个附接机构34(1)、34(2)可安置于壳体12(2)的侧壁 56(1)、侧壁56(2)之间以防止壳体12(2)的宽度的增加,所述增加可能防止将光 纤设备10(2)顺利安装到光纤设备机架14上或从光纤设备机架14顺利拆卸。

图4B图示光纤设备10(3)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所述光纤设备10(3) 包括图4A的附接到后壳体部分28(2)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壳体12(2)。举例来说, 后壳体部分28(2)可为通过高度H2测量的2U尺寸的深后罩盖。后壳体部分 28(2)可使用图2A和图2B中图示的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中的至少 一个附接机构附接到壳体12(2)。

光纤设备10(3)可包括如在图2B中图示的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 中的至少一个附接机构,所述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可各分别包括弹 簧柱塞54和紧固件62,以及对应的弹簧柱塞孔58和侧壁孔60中的一个。用 于将后壳体部分28(2)附接到壳体12(2)的插入步骤可与用于如在图2B中所示 的光纤设备10(1)的步骤一样,因为至少一个附接机构34(1)、34(2)可能是一样 的。至少一个附接机构34(1)、34(2)可安置于壳体12(2)的侧壁56(1)、侧壁56(2) 之间以防止壳体12(2)的宽度的增加,所述增加可能防止将光纤设备10(3)顺利 安装到光纤设备机架14上或从光纤设备机架14顺利拆卸。

图4C图示光纤设备10(4)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侧视图,所述光纤设备10(4) 包括图4A的附接到后壳体部分28(3)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壳体12(2)。举例来说, 后壳体部分28(3)可为通过高度H2测量的2U尺寸的拼接后罩盖。后壳体部分 28(3)可使用图2A和图2B中图示的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中的至少 一个附接机构附接到壳体12(2)。

光纤设备10(4)可包括如在图2B中图示的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 中的至少一个附接机构,所述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可各分别包括弹 簧柱塞54和紧固件62,以及对应的弹簧柱塞孔58和侧壁孔60中的一个。用 于将后壳体部分28(3)附接到壳体12(2)的插入步骤可与用于如在图2B中所示 的光纤设备10(1)的步骤一样,因为至少一个附接机构34(1)、34(2)可能是一样 的。至少一个附接机构34(1)、34(2)可安置于壳体12(2)的侧壁56(1)、侧壁56(2) 之间以防止壳体12(2)的宽度的增加,所述增加可能防止将光纤设备10(4)顺利 安装到光纤设备机架14上或从光纤设备机架14顺利拆卸。

图4D图示光纤设备10(5)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光纤设备10(5)包括 图4A的附接到后壳体部分28(4)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壳体12(2)。举例来说,后 壳体部分28(4)可为通过高度H2测量的2U尺寸的浅后罩盖。后壳体部分28(4) 可使用图2A和图2B中图示的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中的至少一个 附接机构附接到壳体12(2)。

光纤设备10(5)可包括如在图2B中图示的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 中的至少一个附接机构,所述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可各分别包括弹 簧柱塞54和紧固件62,以及对应的弹簧柱塞孔58和侧壁孔60中的一个。用 于将后壳体部分28(4)附接到壳体12(2)的插入步骤可与用于如在图2B中所示 的光纤设备10(1)的步骤一样,因为至少一个附接机构34(1)、34(2)可能是一样 的。至少一个附接机构34(1)、34(2)可安置于壳体12(2)的侧壁56(1)、侧壁56(2) 之间以防止壳体12(2)的宽度的增加,所述增加可能防止将光纤设备10(5)顺利 安装到光纤设备机架14上或从光纤设备机架14顺利拆卸。

图5为如参考上文所论述的信息和参考图2A到图3所公开的用于将光纤 电缆应变消除接收器48(l)-48(3)添加到光纤壳体12(1)的示范性过程64。将使 用上文所提供的术语和信息描述图5中的过程64。过程64的第一步骤可包含: 提供包括至少一个附接机构34(1)、34(2)的可拆卸后壳体部分28(1)(图5中的 步骤66)。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中的每一个附接机构可包含具有紧 固件孔52和弹簧柱塞54的法兰50。

其次,过程64可包含:通过将法兰50插入光纤壳体12(1)的侧壁56(1)、 侧壁56(2)内来将后壳体部分28(1)装配到光纤壳体12(1)(图5中的步骤68)。 当法兰50插入侧壁56(1)、侧壁56(2)内时,法兰50插入在光纤壳体12(1)的 内部中。其次,过程64可包含:在法兰50在侧壁56(1)、侧壁56(2)内移动时, 收缩弹簧柱塞54(图5中的步骤70)。过程64还可包含:当法兰50到达弹 簧柱塞54与弹簧柱塞孔58对齐的位置57(见图3)时,将弹簧柱塞54延伸 到弹簧柱塞孔58中(图5中的步骤72)。弹簧55对弹簧柱塞54的偏置力使 弹簧柱塞54延伸到弹簧柱塞孔58中。

其次,过程64可进一步包括:通过穿过光纤壳体12(1)的侧壁56(1)、侧 壁56(2)的至少一个侧壁的侧壁孔60插入紧固件62并将紧固件62插入附接机 构34(1)、附接机构34(2)的紧固件孔52中来将后壳体部分28(1)可拆卸地附接 到光纤壳体12(1)(图5中的步骤74)。注意,可拆卸地附接后壳体部分28(1) 可进一步包含:在弹簧柱塞54将后壳体部分28(1)可释放地维持在位置57(见 图3)的同时,将紧固件孔52与侧壁孔60对齐,从而允许穿过侧壁孔60插 入紧固件62并将紧固件62插入到紧固件孔52中。

图6为同样参考上文所论述的信息和参考关于图2A到图3中的详细组件 的图4A和图4B所公开的用于升级附接到光纤壳体12(1)的第一后壳体部分 28(1)的示范性第二过程76。图6中的过程将使用上文所提供的术语和信息描 述。第二过程76的第一步骤可包括:提供通过至少一个附接机构34(1)、34(2) 附接到光纤壳体12(2)的第一后壳体部分28(1)(见图4A)(图6中的步骤78)。 至少一个附接机构34(1)、34(2)可从第一后壳体部分28(1)延伸。附接机构34(1)、 附接机构34(2)可包括具有紧固件孔52和弹簧柱塞54的法兰50。

其次,第二过程76可包括:从光纤壳体12(2)拆卸第一后壳体部分28(1) (图6中的步骤80)。第一后壳体部分28(1)可通过拆卸穿过光纤壳体12(2) 的侧壁56(1)、侧壁56(2)的侧壁孔60和附接机构34(1)、附接机构34(2)的法 兰50的紧固件孔52安置的紧固件62而拆卸。

其次,第二过程76可包含:从光纤壳体12(2)的弹簧柱塞孔58收缩弹簧 柱塞54(图6中的步骤82)。第二过程76还可包含:从光纤壳体12(1)的侧 壁56(1)、侧壁56(2)内拆卸法兰50(图6中的步骤84)。然后,第二过程76 可包括:将第二后壳体部分28(2)附接到光纤壳体12(2)。第二后壳体部分28(2) 可为第一后壳体部分28(1)的升级。

作为第二过程的部分,附接第二后壳体部分28(2)(图6中的步骤78)可 包括:通过将第二附接机构34(1)、第二附接机构34(2)的第二法兰50插入到 光纤壳体12(2)的侧壁56(1)、侧壁56(2)内来将第二后壳体部分28(2)装配到光 纤壳体12(2)(图6中的步骤86)。第二附接机构34(1)、第二附接机构34(2) 可从第二后壳体部分28(2)延伸。其次,第二过程76可包括:在第二法兰50 在侧壁56(1)、侧壁56(2)内移动时收缩第二后壳体部分28(2)的第二弹簧柱塞 54(图6中的步骤88)。

其次,第二过程76可包括:当第二法兰50到达第二弹簧柱塞54与弹簧 柱塞孔58对齐的位置57时,将第二弹簧柱塞54延伸到光纤壳体12(2)的弹簧 柱塞孔58中(图6中的步骤90)。弹簧55对弹簧柱塞54的偏置力可使第二 弹簧柱塞54延伸到弹簧柱塞孔58中。

第二过程76还可包括:通过穿过侧壁孔60插入紧固件62并将紧固件62 插入到第二附接机构34(1)、第二附接机构34(2)的紧固件孔52中来将第二后 壳体部分28(2)可拆卸地附接到光纤壳体12(2)(图6中的步骤92)。当第二弹 簧柱塞54将第二后壳体部分28(2)可释放地维持在位置57时,可容易地插入 紧固件62。在所述位置57中,紧固件孔52可与侧壁孔60对齐,从而允许容 易地插入紧固件62。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光纤电缆”和/或“光纤”旨在包括所有类型的单模光 波导和多模光波导,所述单模光波导和多模光波导包括一或多个光纤,所述一 或多个光纤可经上涂覆、着色、缓冲、条带化及/或所述一或多个光纤可能在 电缆中具有其他组织或保护结构,例如一或多个管、强度构件、护套等。本文 中所公开的光纤可为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同样地,其他类型的合适的光纤包 括弯曲不敏感的光纤或用于传输光信号的任何其他有利的介质。弯曲不敏感或 抗弯光纤的实例为可从Corning Incorporated购买的多模光纤。例 如,在美国专利公开案第2008/0166094号和第2009/0169163号中公开所述类 型的合适的光纤,所述申请案的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全部并入本文中。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本文中未阐述的许多修改和其他实施方式,属于 所述许多修改和其他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得益于在前述描述和相关图式中提 出的教示。因此,应理解,本描述和权利要求书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方 式,且旨在将修改和其他实施方式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实施方式 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等效物的范围内的实施方 式的修改和变化。尽管在本文中使用特定术语,但仅出于一般和描述性含义而 并非出于限制性目的使用所述特定术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