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存储器件是由下电极、旋涂在下电极上的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作为存储器件的中间电活性存储层、沉积在电活性存储层上的上电极组成。通过调控复合材料中磺化石墨烯的含量,可调控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的开启电压和开关电流比。本发明制造工艺简单,实验条件温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944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工程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553001.4

  • 发明设计人 赵睿;李亮;喻湘华;张桥;吴艳光;

    申请日2013-11-08

  • 分类号H01L27/28(20060101);

  • 代理机构42102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崔友明

  •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93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18: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2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L27/28 登记生效日:2017120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10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10-12

    授权

    授权

  • 2014-03-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7/28 申请日:201311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记忆存储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有机存储器与微电子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需要,存储器件的市场与存储器件的存储容量越来越大。常见的存储器件一般是利用无机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构造,通过减少晶体管的尺寸从而减低生成成本与提高存储容量。但是由于量子隧穿效应,无机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制造工艺越来越负责,成本也逐渐提高。因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分子结构可控、可弯曲、易加工、成本低廉等是优点,它们成为了制造新一代存储器件的候选材料之一。 

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作为一种电活性材料,已经被广泛被作为有机电极,用于构造晶体管、发光二极管与太阳能电池。最近,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也被用来构造存储器件。利用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在不同的外加电场下,呈现出高电阻与低电阻不同的两种电阻状态,实现了信息的存储。但是由于在有机高分子材料中载流子传递较差,稳定性较差,导致基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存储器件重复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石墨烯作为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形式组成的二维平面晶格结构材料,有着优异的电学特性、极高的热传导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但是由于石墨烯材料纳米片层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它极易发生聚集。如果不对其进行改性,石墨烯较难与其他材料实现均匀复合。通过在石墨烯的二维平面上引入磺酸基团,将会提高石墨烯的水溶性,有利于实现石墨烯与水溶性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复合,改善石墨烯的溶液加工性能,使其能大规模的应用在光电器件、生物传感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调控复合材料中磺化石墨烯的含量,可调控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的开启电压和开关电流比。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其由下电极、旋涂在下电极上的磺化石墨烯/聚 (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作为存储器件的中间电活性存储层、沉积在电活性存储层上的上电极组成,所述的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1)利用石墨,依次通过化学还原、磺化和还原步骤制备磺化石墨烯;2)将磺化石墨烯加入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水溶液中,超声分散30-60分钟,得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水溶液。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作为中间电活性存储层的厚度为60-100nm。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磺化石墨烯在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中的重量比例为0.08%-0.32%。 

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石墨,依次通过化学还原、磺化和还原步骤制备磺化石墨烯; 

2)将磺化石墨烯加入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水溶液中,超声分散30-60分钟,得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水溶液; 

3)在下电极上以转速3000-5000转/分钟旋涂步骤2)所得复合材料的水溶液,旋涂时间为30-60秒;然后将表面旋涂有复合材料的下电极置于100度下干燥10-20分钟; 

4)在旋涂完成的下电极上,通过热蒸发得到厚度为100-300nm的金属铝或铜作为上电极材料,即形成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下电极为ITO导电玻璃、单晶硅、金属铝、或表面蒸镀有氧化铟掺锡的柔性PET聚酯薄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水溶性的磺化石墨烯与聚合物复合,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2)磺化石墨烯与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在水相中实现均匀复合,保证器件的重复性和稳定性;3)复合材料的原料易得,制备条件简单,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记忆存储器件的I-V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按照文献报道,依次通过化学还原、磺化、还原等步骤制备磺化石墨烯(Nano Letters,2008,8,1679-1682); 

2)将磺化石墨烯加入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水溶液中,超声分散50分钟,得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水溶液,磺化石墨烯在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中的重量比例为0.15%; 

3)在下电极为ITO导电玻璃上以转速5000转/分钟旋涂复合材料的水溶液,旋涂时间为40秒,然后将表面旋涂有复合材料的ITO导电玻璃置于100度下干燥15分钟,得到厚度为70nm的复合材料; 

4)在旋涂完成的ITO导电玻璃上,通过热蒸发得到厚度为150nm的金属铝作为上电极材料,即形成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 

5)在室温环境下,通过探测仪器测试器件的I-V曲线,本器件具有较好的存储效应。 

如图1所示,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记忆存储器件的I-V曲线。在第一次扫描时,存储器的写入电压为2.1V,器件从高阻态跳变到低阻态,即由“0”变为“1”,并保持“1”状态;再进行第二次扫描时,器件仍能保持低阻态;再进行第三次扫描时,在反向电压下,器件仍能保持在低阻态,保留最初写入的数据。 

实施例2: 

1)与实施例1的步骤1相同; 

2)将磺化石墨烯加入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水溶液中,超声分散30分钟,得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水溶液,磺化石墨烯在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中的重量比例为0.18%; 

3)在下电极为表面蒸镀有氧化铟掺锡的柔性PET聚酯薄膜上以转速3000转/分钟旋涂复合材料的水溶液,旋涂时间为30秒,然后将表面旋涂有复合材料的表面蒸镀有氧化铟掺锡的柔性PET聚酯薄膜置于100度下干燥15分钟,得到厚度为82nm的复合材料; 

4)在旋涂完成的表面蒸镀有氧化铟掺锡的柔性PET聚酯薄膜上,通过热蒸发得到厚度为120nm的金属铝作为上电极材料,即形成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 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 

5)在室温环境下,通过探测仪器测试器件的I-V曲线,本器件具有较好的存储效应。 

实施例3: 

1)与实施例1的步骤1相同; 

2)将磺化石墨烯加入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水溶液中,超声分散45分钟,得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水溶液,磺化石墨烯在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中的重量比例为0.25%; 

3)在下电极为金属铝上以转速4500转/分钟旋涂复合材料的水溶液,旋涂时间为60秒,然后将表面旋涂有复合材料的金属铝置于100度下干燥10分钟,得到厚度为90nm的复合材料; 

4)在旋涂完成的金属铝上,通过热蒸发得到厚度为200nm的金属铝作为上电极材料,即形成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 

5)在室温环境下,通过探测仪器测试器件的I-V曲线,本器件具有较好的存储效应。 

实施例4: 

1)与实施例1的步骤1相同; 

2)将磺化石墨烯加入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水溶液中,超声分散60分钟,得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水溶液,磺化石墨烯在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中的重量比例为0.3%; 

3)在下电极为单晶硅上以转速5000转/分钟旋涂复合材料的水溶液,旋涂时间为40秒,然后将表面旋涂有复合材料的单晶硅置于100度下干燥20分钟,得到厚度为75nm的复合材料; 

4)在旋涂完成的单晶硅上,通过热蒸发得到厚度为240nm的金属铝作为上电极材料,即形成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 

5)在室温环境下,通过探测仪器测试器件的I-V曲线,本器件具有较好的存储效应。 

实施例5: 

1)与实施例1的步骤1相同; 

2)将磺化石墨烯加入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水溶液中,超声分散45分钟,得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水溶液,磺化石 墨烯在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中的重量比例为0.27%; 

3)在下电极为ITO导电玻璃上以转速4000转/分钟旋涂复合材料的水溶液,旋涂时间为40秒,然后将表面旋涂有复合材料的ITO导电玻璃置于100度下干燥15分钟,得到厚度为92nm的复合材料; 

4)在旋涂完成的ITO导电玻璃上,通过热蒸发得到厚度为150nm的金属铜作为上电极材料,即形成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 

5)在室温环境下,通过探测仪器测试器件的I-V曲线,本器件具有较好的存储效应。 

实施例6: 

1)与实施例1的步骤1相同; 

2)将磺化石墨烯加入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水溶液中,超声分散50分钟,得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水溶液,磺化石墨烯在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中的重量比例为0.23%; 

3)在下电极为表面蒸镀有氧化铟掺锡的柔性PET聚酯薄膜上以转速5000转/分钟旋涂复合材料的水溶液,旋涂时间为50秒,然后将表面旋涂有复合材料的表面蒸镀有氧化铟掺锡的柔性PET聚酯薄膜置于100度下干燥20分钟,得到厚度为85nm的复合材料; 

4)在旋涂完成的表面蒸镀有氧化铟掺锡的柔性PET聚酯薄膜上,通过热蒸发得到厚度为300nm的金属铝作为上电极材料,即形成基于磺化石墨烯/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材料的存储器件。 

5)在室温环境下,通过探测仪器测试器件的I-V曲线,本器件具有较好的存储效应。 

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原料都能实现本发明,以及各原料的上下限取值、区间值都能实现本发明;在此不一一列举实施例。本发明的工艺参数的上下限取值、区间值都能实现本发明,在此不一一列举实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