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小儿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

一种治疗小儿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原料制备而成:金银花21-25份、夏枯草21-25份、白芷30-34份、蚤休18-22份、炙甘草12-17份、瓦楞子30-34份、牛蒡子18-22份、冰片6-9份。本发明涉及的药物组合物以外用的方式给药,药物直达病所,起效快,同时避免了因口服造成患儿服药困难和依存性不高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514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雪雁;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44290.X

  • 发明设计人 厉明秀;

    申请日2014-02-01

  • 分类号A61K36/896(20060101);A61P7/00(20060101);A61P29/00(20060101);A61K31/045(20060101);A61K35/56(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黄河二路182号25号楼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18: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2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6 登记生效日:2017050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20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9-09

    授权

    授权

  • 2015-09-02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9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201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6-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 申请日:20140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属于中草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颈部急性淋巴结炎是发生在颈部两侧淋巴结的急性炎症性疾病。轻者仅受累淋巴结肿大和局部压痛;较重者局部红肿热痛,常伴全身症状,如咽喉肿痛、咳嗽、发热等。如炎症扩展至淋巴结周围,几个淋巴结粘连成团,也可发展为脓肿、有波动感,局部疼痛加剧,甚至化脓。

颈部急性淋巴结炎属祖国医学“风温”、“痰核”等范畴,系外感风温湿热毒邪,流窜经脉,壅阻少阳、阳明二经,气血瘀滞,郁结于颌下发为本病。西医治疗一般以口服抗生素和抗病毒药为主,但长期口服西药副作用较大;而中医一般以内服清热化痰、祛瘀散结的内服中药为主,但临床上由于儿童服药困难和依从性差,临床效果不明显。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开发一种治疗小儿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显得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是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改进而得,具有疗效显著、花费低的优点,经数十年临床应用后确定其是一种治疗小儿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特效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小儿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原料制备而成:金银花21-25份、夏枯草21-25份、白芷30-34份、蚤休18-22份、炙甘草12-17份、瓦楞子30-34份、牛蒡子18-22份、冰片6-9份。

在本发明一个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治疗小儿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它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原料制备而成:金银花23份、夏枯草23份、白芷32份、蚤休20份、炙甘草15份、瓦楞子32份、牛蒡子20份、冰片8份。

优选地,如上所述治疗小儿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它可以被制成软膏剂、擦剂、凝胶剂。

本发明涉及的中药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处方量的上述除冰片外的7味中药材,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再将上述颗粒状药材加水漫过药面2cm,浸泡1-1.2h,捞出药材置多功能提取灌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8-12倍量的水,煎煮2h,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6-8倍量的水,煎煮1.5h,取两次煎液合并,滤过,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75%,以体积分数计,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65℃测;称取冰片,分别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网;称取硬脂酸16-22份和液体石蜡85-110份,置水浴锅上加热搅拌至全熔做油相,将冰片放入油相中融化,70℃左右保温;另取甘油45-70份、三乙醇胺4-6份、蒸馏水400-600份,在水浴锅上加热做水相,将上述水提醇沉浸膏加入水相中,70℃保温,将油相缓缓地加入水相中不停的搅拌,直至冷却45℃时,继续搅拌,灌装即得本发明的软膏剂。

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药材原料具有如下来源:金银花选自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夏枯草选用唇形科植物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L. 的干燥果穗。白芷选用伞形科植物川白芷的干燥根。蚤休选用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或金线重楼的干燥根茎。炙甘草选用为双子叶植物豆科 Leguminosae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 glabra L. 的根及根茎用蜜烘制而得。瓦楞子选用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的贝壳。牛蒡子选自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冰片选自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及的药物组合物以外用的方式给药,药物直达病所,起效快,而且缓解症状上优于常规西药。另外,采用外用方式给药,避免了因口服造成患儿服药困难和依存性不高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作描述,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中药软膏剂的制备

按重量份计,称取金银花23份、夏枯草23份、白芷32份、蚤休20份、炙甘草15份、瓦楞子32份和牛蒡子20份,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再将上述颗粒状药材加水漫过药面2cm,浸泡1-1.2h,捞出药材置多功能提取灌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2h,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8倍量的水,煎煮1.5h,取两次煎液合并,滤过,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75%,以体积分数计,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65℃测;称取冰片8份,分别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网;称取硬脂酸20份和液体石蜡102份,置水浴锅上加热搅拌至全熔做油相,将冰片放入油相中融化,70℃左右保温;另取甘油60份、三乙醇胺4.5份、蒸馏水500份,在水浴锅上加热做水相,将上述水提醇沉浸膏加入水相中,70℃保温,将油相缓缓地加入水相中不停的搅拌,直至冷却45℃时,继续搅拌,灌装即得软膏剂。

实施例2中药软膏剂的制备

按重量份计,称取金银花25份、夏枯草25份、白芷32份、蚤休18份、炙甘草17份、瓦楞子32份和牛蒡子18份,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再将上述颗粒状药材加水漫过药面2cm,浸泡1-1.2h,捞出药材置多功能提取灌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8倍量的水,煎煮2h,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8倍量的水,煎煮1.5h,取两次煎液合并,滤过,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75%,以体积分数计,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65℃测;称取冰片9份,分别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网;称取硬脂酸18份和液体石蜡95份,置水浴锅上加热搅拌至全熔做油相,将冰片放入油相中融化,70℃左右保温;另取甘油60份、三乙醇胺5份、蒸馏水550份,在水浴锅上加热做水相,将上述水提醇沉浸膏加入水相中,70℃保温,将油相缓缓地加入水相中不停的搅拌,直至冷却45℃时,继续搅拌,灌装即得软膏剂。

实施例3中药软膏剂的制备

按重量份计,称取金银花24份、夏枯草22份、白芷30份、蚤休22份、炙甘草13份、瓦楞子34份和牛蒡子22份,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再将上述颗粒状药材加水漫过药面2cm,浸泡1-1.2h,捞出药材置多功能提取灌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2倍量的水,煎煮2h,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8倍量的水,煎煮1.5h,取两次煎液合并,滤过,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75%,以体积分数计,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65℃测;称取冰片8份,分别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网;称取硬脂酸22份和液体石蜡110份,置水浴锅上加热搅拌至全熔做油相,将冰片放入油相中融化,70℃左右保温;另取甘油45份、三乙醇胺5份、蒸馏水500份,在水浴锅上加热做水相,将上述水提醇沉浸膏加入水相中,70℃保温,将油相缓缓地加入水相中不停的搅拌,直至冷却45℃时,继续搅拌,灌装即得软膏剂。

实施例4 中药软膏剂的制备

按重量份计,称取金银花21份、夏枯草21份、白芷34份、蚤休20份、炙甘草12份、瓦楞子30份和牛蒡子22份,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再将上述颗粒状药材加水漫过药面2cm,浸泡1-1.2h,捞出药材置多功能提取灌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8倍量的水,煎煮2h,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8倍量的水,煎煮1.5h,取两次煎液合并,滤过,浓缩至65℃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75%,以体积分数计,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65℃测;称取冰片7份,分别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网;称取硬脂酸22份和液体石蜡88份,置水浴锅上加热搅拌至全熔做油相,将冰片放入油相中融化,70℃左右保温;另取甘油60份、三乙醇胺6份、蒸馏水500份,在水浴锅上加热做水相,将上述水提醇沉浸膏加入水相中,70℃保温,将油相缓缓地加入水相中不停的搅拌,直至冷却45℃时,继续搅拌,灌装即得软膏剂。

实施例5 临床应用例

    43例急性颌下淋巴结炎患儿,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7岁-l4岁;病程1d-5d。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儿按如下方式治疗:取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软膏剂,取适量涂抹于肿大的淋巴结,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续用药一周。对照组患儿口服阿莫西林50mg-100mg/kg/d,每日分3次口服;利巴韦林10mg/kg/d,每日1次口服,共服药一周。两组患儿经治疗一周后,按如下疗效标准分析治疗效果:治愈:颌下红肿、疼痛消失;有效:颌下红肿、疼痛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试验结果具体参见表1。从表1的试验数据可见,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1.67%和65.22%。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统计结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