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双层网状阴电极电解槽

双层网状阴电极电解槽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槽,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解L-胱氨酸的双层网状阴电极电解槽,电极材料是银;双层网状阴电极与板状银电极比较,有明显优势,能有效提高电极单位面积产能,从而增强了设备的生产能力;本发明双层网状阴电极电解槽单元组示意图见摘要附图。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2622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远大弘元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469635.1

  • 发明设计人 冯兆信;

    申请日2013-10-10

  • 分类号C25B11/03;C25B3/00;

  • 代理机构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侯蔚寰

  •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谷大道国企中心三期鼎业楼B座601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10: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1-18

    授权

    授权

  • 2014-0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5B11/03 申请日:201310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1-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槽,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解L-胱氨酸的双层网 状阴电极电解槽,该电解槽属共阴极型电解槽。

背景技术

老式的电解槽,其阴电极的材料是铅,铅做阴电极有种种弊端,其 中最严重的是会造成电解产物的重金属超标。后来采用银板代替传统的 铅做阴极,彻底解决了重金属问题,使得产品中铅含量几乎为零,还延长 了极板更换周期。根据几年的生产实践,发明人认为:板状结构的银质 阴电极仍然有改进的必要,改进后还能进一步提高电解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对电解槽的阴极银板进行改进。

本发明人发现:将阴极银板改为双层网状银电极后,双层网状银电 极与板状银电极比较,有下述优势:

1.与板状银电极相比,同等重量的双层网状银电极表面积将增大百 分之六十以上(随网型不同而有差异)。以电解L-胱氨酸为例:在双层网 状银电极中,胱氨酸电解液与阴电极的接触面积随之增大,电子迁移效 率相对提高;胱氨酸得到两个电子和两个H+(质子)并迅速分解成两 个相对稳定的半胱氨酸几率也会随之增大。小型电解槽实验证明,电解 效率比使用板状银电极至少提高百分之十以上。

2.与板状银电极相比,网状银电极表面凸凹不平,电解过程中电解 液上升时能在电极内外表面穿梭流动,自然形成较好的湍流效果。负面 的电极浓差极化效应会随之降低,提高了电解槽的极限电流密度值。继 而能有效提高电极单位面积产能,从而增强了设备的生产能力。

3.在同等厚度的共阴极型单元组内,单板阴电极改成双层网状阴电 极后,阴电极的两层网分别和与之相对应的阳电极的距离(一般称为“极 距”,即主电场)进一步缩短(见图1与图2之比较),是板状阴电极的 30%至70%左右;槽内主电场阻抗进一步减小,同等电流条件下运行时 的槽电压就会有所下降,电功率消耗也会随之降低,从而达到节约电能 的目的。

4.由于阴电极是网状,两层阴极网还将分别与另外一个不相对的阳 极形成一个副电场(见图2)。虽场强不及主电场,但实验证明:在两层 阴极之间存在的这个副电场区对电解效率是有积极作用的。特别是在两 层阴极的间距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时。

双层网状阴电极的有益效果见实施例。

本发明的电解槽,内设一组或多组双阳极共阴极单元组,其特点在 于:单元组内阴电极为双层网状阴电极;所述的阴电极的材料是银;所 述的网状采用标准型网,如菱型网、丸型网和栅栏型网等;所述的电解 槽,可以用于电解氨基酸,具体用于电解L-胱氨酸。

附图说明

图1为板状银电极电解槽单元组示意图。图中:1银材质阴电极板;2 阴极塑框;3-1、3-2阴极塑框密封垫;4-1、4-2阳离子膜;5-1、5-2阳 极塑板密封垫;6-1、6-2涂层阳电极网;7-1、7-2阳极塑板。

图2为本发明双层网状阴电极电解槽单元组示意图。图中:1网状阴 电极;2阴极塑框;3-1、3-2阴极塑框密封垫;4-1、4-2阳离膜;5-1、 5-2阳极塑板密封垫;6-1、6-2网状阳电极;7-1、7-2阳极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实施例用于进一步叙述本发明,但不作任何限制。

实施例:板状银电极电解槽与双层网状银电极电解槽电解L-胱氨酸为 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比较

在相同大小的电解槽中,内设一组共阴极单元组,采用不同的银电 极,对L-胱氨酸电解,其工艺参数,结果见下表:

结论:L-胱氨酸电解,生成L-半胱氨酸盐酸盐,L-胱氨酸比旋光度 [α]20D-223.4°(0.5-2.0mg/ml,5mol/L HCl);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比旋 光度α20D+4.5°~+7.0°。在电解的反应中,电解液的比旋光度由负 逐步变正,比旋光度为α20D+4.5°~+7.0时,反应完全。

从上表产物旋光值可以看出:在电解反应280分钟,双网银电极实验 组已反应完全,优于单板银电极实验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