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国夏布画的制作方法

一种中国夏布画的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国画制作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以中国夏布为载体制作夏布国画的方法,包括绘画之前夏布的展平、固定;确定夏布画的绘画种类并根据不同绘画种类对夏布表面进行固色固墨、长久保存的再处理;在处理后的夏布上进行绘画。通过对书画夏布的再处理及市面现有国画用墨、颜料二次加工,本发明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国画的绘画种类和绘画技法,而且制作的夏布国画不易损坏、变质,便于长久保存和甄别;进一步地,夏布国画的应用和推广可以减少宣纸的使用量,减少宣纸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077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少农;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55471.9

  • 发明设计人 王少农;

    申请日2013-12-28

  • 分类号B44C5/04;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41199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东桐路705号8幢1单位2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57: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31

    授权

    授权

  • 2014-05-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4C5/04 申请日:201312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国画制作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中国夏布画的制作方 法。

背景技术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 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等之 分。在种类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工笔画画 法比较工整严谨,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准确形象为准则,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 层渲染,细节刚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写意画则用豪放、简练、 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

长期以来中国画大都采用绢、纸作为载体材料,由于在绢和纸上绘画,对 绘画材料、保存技术和保存条件要求特别高,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量珍贵的中 国国画作品遭到损坏,限制了国画艺术的传承、发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许 多人也尝试过在其他材料上绘制中国画,例如棉锦,但是无法实现既能达到在 绢、纸上绘制的艺术效果又能长久保存的目的。

夏布,以苎麻为主要原材料故又称苎麻布。苎麻是我国的特产,产量占世 界总产量的90%以上,全世界主要有苎麻布、亚麻布、剑麻布、大麻布、黄麻布, 除中国的苎麻布没有作为中国画的载体之外,其它的都作为了本地域的绘画载 体材料,并根据该载体材料制成了相应的美术作品,如欧洲以亚麻布为载体制 作的油画,非洲以剑麻布为载体制作了剑麻画。麻布本身是用于人类保暖御寒、 遮羞蔽体之物,却成为了世界共同认知的理想的绘画载体材料,世界各地麻种 类不同形成了具有本地域特色的绘画作品制作方法。麻属于低碳、绿色、环保 可再生资源,具有天然的消毒灭菌功能、良好的固色固墨效果,使绘画作品不 易损坏、变质,便于长久保存,使麻成为了天然的绘画载体,世界各国都在不 断探索结合本地域麻布的特性制作相应的绘画作品的方法,并建立了一系列识 别绘画作品的方法和鉴定标准,使绘画作品易于保存、甄别。相比之下,中国 的宣纸国画发展至今仍然没有相应的制作方法和鉴定标准体系,严重限制了中 国国画艺术的发展、传承。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以中国夏布为载体材料制作中国画的方法,一方面既 能满足国画对载体材料的艺术要求,丰富国画的种类;另一方面又能使国画长 久保存、便于甄别,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国夏布画的制作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绘画之前将夏布展平,使经线和纬线成十字交叉,将展平后的夏布固定;

根据不同的绘画种类,对展平、固定后的夏布表面工笔画部分用光滑面板 抹平,和/或写意画部分用温度为100-110℃、绝对压力1.103-1.433kgf/cm2、 密度为0.6-0.827kg/cm3的蒸汽进行开孔;

在处理后的夏布上进行绘画。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绘制后的夏布画再次展平,使经线和纬线成十字交叉,将展平后的夏布 固定;

覆膜固定十字交叉的经纬线,然后将夏布画进行装裱;

将装裱后的夏布画进行题款、落印。

优选地,夏布绘画用颜料为市面现有矿物颜料经充分研磨;将牛胶置于清 水中加热到95-100℃,熬制5-10min;所述充分研磨后的颜料与所述熬制后胶 液按照夏季每100毫升加2毫升胶液,春秋季加1毫升,冬季加0.5毫升的比 例混合、搅拌均匀制得。

优选地,夏布绘画用墨为市面现有墨汁经充分研磨;将牛胶置于清水中加 热到95-100℃,熬制5-10min;所述墨汁与胶液按照夏季每100毫升加2毫升 胶液,春秋季加1毫升,冬季加0.5毫升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制得。

优选地,夏布绘画用水采用纯净水,或存放时间不少于24小时的市政自来 水。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中国夏布为载体材料制作中国画,既能满足国 画对载体材料的艺术要求,又能实现国画的长久保存、甄别,使国画艺术得到 更好的保护、传承。进一步地,夏布国画的应用和推广丰富了国画艺术的种类, 减少了宣纸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中国夏布画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绘画之前将夏布展平,使经线和纬线成十字交叉,将展平后的夏布固定;

根据不同的绘画种类,对展平、固定后的夏布表面工笔画部分用光滑面板 抹平,和/或写意画部分用温度为100-110℃、绝对压力1.103-1.433kgf/cm2、 密度为0.6-0.827kg/cm3的蒸汽进行开孔;

在处理后的夏布上进行绘画。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绘制后的夏布画再次展平,使经线和纬线成十字交叉,将展平后的夏布 固定;

覆膜固定十字交叉的经纬线,然后将夏布画进行装裱;

将装裱后的夏布画进行题款、落印。

优选地,夏布绘画用颜料为市面现有矿物颜料经充分研磨;将牛胶置于清 水中加热到95-100℃,熬制5-10min成粘稠状;所述充分研磨后的颜料与所述 熬制后胶液按照夏季每100毫升加2毫升胶液,春秋季加1毫升,冬季加0.5 毫升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制得。

优选地,夏布绘画用墨为市面现有墨汁经充分研磨;将牛胶置于清水中加 热到95-100℃,熬制5-10min成粘稠状;所述墨汁与胶液按照夏季每100毫升 加2毫升胶液,春秋季加1毫升,冬季加0.5毫升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制得。

优选地,夏布绘画用水采用纯净水,或存放时间不少于24小时的市政自来 水。本发明通过在绘画之前,展平夏布,使夏布经线和纬线成十字交叉,防止 绘画过程中夏布发生偏移,使作品从开始绘画到完成装裱都保持原有的效果, 进一步地夏布画所使用的镇纸较宣纸、绢的镇纸重量要重。通过在夏布载体材 料上工笔画部分展平后用光滑石板或不锈钢板反复移动抹擦使夏布表面光滑平 整,使工笔画的部分线条清晰、流畅、自然、飘逸;和/或写意画部分展平后用 蒸汽进行开孔处理,使写意画的渲染厚重、沉稳、灵秀、变幻万千,同一幅画 中可选择性地表现工笔画、写意画、工笔画中含局部写意画、写意画中含局部 工笔画多种艺术效果。而宣纸要么熟宣(适合绘制工笔画),要么生宣(适合绘 制写意画),无法实现画家所追求的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达不到理想的表达效 果和视觉冲击。经过蒸汽开孔处理,使夏布的纤维孔打开,增强绘画的写意效 果,便于固色固墨延长保存时间;还可以使得上色、上墨、渲染可以连续进行, 无需等待上一次上色、上墨、渲染干燥后再进行后续绘制工作,提高夏布画绘 制过程的连续性,使画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更好地表现。夏布由于原材料苎麻 生长季节的不同加之不能机织的特性,使得每一张夏布都具有不同的表面肌理 和天然色差,具体来说:我国春麻洁白适宜作花鸟画、人物画,夏麻金黄适宜 作山水画,秋麻褐适宜作山水画,由于夏布的这种特性可大大提升绘画作品的 可甄别能力及收藏价值。

通过对市面现有墨汁进行深度研磨,合理加胶,使绘画作品墨色鲜艳,便 于长久保存。

通过对市面现有颜料进行深度研磨,合理加胶,使绘画作品能抵御紫外线 和红外线的照射不宜褪色,可长久保存颜色的鲜艳。

通过采用纯净水或接出来后存放时间不少于24小时的市政自来水,避免水 中的漂白粉与墨汁、颜料、麻纤维产生化学反应,影响绘画效果和保存时间。

据考证,湖南长沙马王堆和湖北荆州江陵汉墓、江西贵溪龙虎山崖墓出土 的苎麻布(夏布)距今保存完好,已有2700年以上的历史;在中国浙江省新石 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苎麻纺织平纹细布距今已有4700年以上,经过本申请所用 的方法,对绘画夏布、墨、颜料等经过一系列特殊处理,在保证绘画作品艺术 效果的同时,保存时间和保存质量较现有宣纸画、绢画大大延长。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 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 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实施方 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 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 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 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