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抗番茄晚疫病的番茄亲本纯系的选育方法

一种抗番茄晚疫病的番茄亲本纯系的选育方法

摘要

一种抗番茄晚疫病的番茄亲本纯系选育方法,以综合性状好但不抗晚疫病的番茄材料多丽父本自交系为母本,以CLN203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得杂交种F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H1/02 授权公告日:20160420 终止日期:20170116 申请日:2014011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4-20

    授权

    授权

  • 2014-05-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H1/02 申请日:20140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番茄育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番茄晚疫病的番茄亲本纯系选育方法,该 方法可直接应用于抗番茄晚疫病的番茄杂交种配组,从而选育出抗晚疫病的优良番茄新品 种。

背景技术

番茄晚疫病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侵染所致, 是一种毁灭性的蔬菜病害,各地普遍发生,主要成株期发病,为害茎部、叶片和果实。近年 来,由于保护地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番茄晚疫病已成为频频发生的周年病害,尤其在北方 保护地更是严重威胁番茄生产,甚至造成秋冬温室番茄绝产、毁种。长期以来,由于生产上 缺乏抗病品种,该病主要靠甲霜灵等药剂防治为主,但药防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 效果,同时也不利于无公害番茄的生产。从长远看,抗病育种是解决番茄晚疫病危害的根本 途径,而抗病资源的筛选与鉴定是抗病育种研究的基础。番茄抗晚疫病的种质资源主要是野 生番茄材料,例如在野生多毛番茄、秘鲁番茄、醋栗番茄等资源中都曾发现过抗源材料。台 湾亚蔬中心近年来已筛选出一批优秀的抗源材料,如CLN2037系列、LA1033、TS33、WPH700、 L3708等,其中WPH700、L3708属野生醋栗番茄,LA1033属多毛番茄。利用L3708材料,台 湾亚蔬中心选育出抗番茄晚疫病的自交系CLN2037系列。而我们国内消费习惯主要喜食粉红 果,番茄市场粉红果占据主导地位。CLN2037系列为中果型的红果材料,很难直接应用于杂 交种配组,番茄资源中缺乏优秀的抗晚疫病粉红果材料制约着抗晚疫病新品种的选育。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抗晚疫病番茄品种选育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番茄晚疫 病的番茄亲本纯系选育方法,该方法采用杂交、回交、单籽后裔法传统育种方法,并在苗期 辅以抗病性鉴定,最终选育出抗番茄晚疫病、具有突出优良农艺性状的番茄亲本纯系,可直 接应用于抗番茄晚疫病的番茄杂交种配组,从而选育出抗晚疫病的优良番茄新品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番茄晚疫病番茄亲本纯系的选育方法,该方法以综合性状好但不抗晚疫病的番茄 粉红果材料多丽父本自交系为改良对象,以抗晚疫病的番茄红果材料CLN2037为抗源,采用 杂交、回交、单籽后裔法传统育种方法,并在苗期辅以抗病性鉴定,最终选育出抗番茄晚疫 病、具有突出优良农艺性状的番茄粉红果亲本纯系;具体选育包括下列步骤:

1.对番茄材料多丽父本自交系、CLN2037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了解材料抗感情况,并 以番茄材料多丽父本自交系为母本,CLN203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种F1

2.播种番茄材料多丽父本自交系及杂交种F1,苗期进行抗病性鉴定,以番茄材料多丽父 本自交系为母本,F1为父本配制一次回交组合BC1F1

3.播种番茄材料多丽父本自交系、一次回交组合BC1F1,苗期进行抗病性鉴定,淘汰BC1F1感病株,以番茄材料多丽父本自交系为母本,一次回交组合BC1F1抗病株为父本配制二次回 交组合BC2F1

4.播种二次回交组合BC2F1,苗期进行抗病性鉴定,淘汰感病株,种植抗病株,对抗病 株中的粉红果单株进行混合留种,得BC2F2

5.播种番茄材料BC2F2,苗期进行抗病性鉴定,淘汰感病株,种植抗病株,对抗病株进 行单株留种,得BC2F3

6.采用单籽后裔法,纯合番茄材料BC2F3至BC2F6世代;

7.播种番茄材料BC2F6,苗期进行抗病性鉴定,淘汰感病品系及抗感分离品系,种植抗 病品系,对抗病品系进行单株留种,得BC2F7

8.播种番茄材料BC2F7,品系间进行农艺性状的选择,最后选育出抗番茄晚疫病、具有 突出优良农艺性状的番茄粉红果亲本纯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定向转育中采用回交两代的方法,保证了所选育亲本纯系具有被转育对象的特 征特性。通过杂交、两代回交及三代单籽后裔法,得到抗叶霉病,抗逆性强的番茄粉红果亲 本纯系,其果实酸甜适口,中熟,丰产稳产。适于保护地栽培。

2.本发明以主栽品种的优秀自交系为转育对象,有利于优良基因的积累,保证所获得的 亲本纯系具有较高的配合力。

3.本发明在转育过程中辅以严格、规范的抗病性鉴定,保证了番茄晚疫病抗病基因的定 向转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材料特性

抗病材料为亚蔬中心引进的红果自交系CLN2037,含抗病基因Ph-3,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主要经济性状为植株无限生长类型,果实圆形,红色,无果肩,中晚熟,单果重100-120g, 果皮厚,硬度好。

待转育材料为番茄粉红果材料多丽父本自交系(编号为236),不含抗晚疫病基因,高感 番茄晚疫病生理小种T1,2,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提供。主要经济性状为植株无限生 长类型,成熟果实粉红色,有绿果肩,扁桃形,心室多,果脐小,单果重150~200g,可 溶性固形物5%左右,酸甜适口。抗叶霉病,较耐低温,中熟,丰产稳产,适于保护地栽培。

2.本发明的选育方法:

1)对试材CLN2037、236进行晚疫病抗病性鉴定,每份材料30株,3次重复。了解材 料的抗性水平,并配制杂交组合236×CLN2037,对亲本材料进行自交采种及杂交组合采种 得F1

抗病性鉴定结果为CLN2037高抗番茄晚疫病;236高感,植株全部枯死。

2)播种番茄材料236及杂交种F1,苗期进行抗病性鉴定,以番茄材料236为母本,F1为父本配制一次回交组合BC1F1

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杂交种F1高抗番茄晚疫病;236高感,植株全部枯死。

3)播种番茄材料236、BC1F1,苗期进行抗病性鉴定,淘汰BC1F1感病株,以236为母本, BC1F1抗病株为父本配制二次回交组合BC2F1

抗病性鉴定结果为236高感,植株全部枯死;BC1F1材料抗感分离,接种60株番茄苗, 30株抗病,30株感病。

4)播种二次回交组合BC2F1,苗期进行抗病性鉴定,淘汰感病株,种植抗病株,对抗病 株中的粉红果材料进行混合留种,得BC2F2

抗病性鉴定结果为BC2F1材料抗感分离,接种60株番茄苗,30株抗病,30株感病。

5)播种番茄材料BC2F2,苗期进行抗病性鉴定,淘汰感病株,种植抗病株,对抗病株进 行单株留种,得BC2F3

抗病性鉴定结果为BC2F2材料抗感分离,接种180株番茄苗,121株抗病,59株感病。

6)采用单籽后裔法,纯合番茄材料BC2F3至BC2F6世代;

7)播种番茄材料BC2F6,共158个品系,每个品系接种5棵苗,苗期进行抗病性鉴定, 淘汰感病品系及抗感分离品系,种植抗病品系,对抗病品系进行单株留种,得BC2F7

抗病性鉴定结果为158个品系中抗病品系81个,感病品系74个,有3个品系抗感分离。

8)所得到BC2F7世代品系,每品系种植20株,进行品系间的比较观察。选择园艺性状 优良的品系,在品系内混采种子。最后选育出抗番茄晚疫病、具有突出优良农艺性状的番茄 粉红果亲本纯系,定名为WY-236-206。

对番茄品系WY-236-206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高抗番茄晚疫病。

3.抗病性鉴定方法

番茄植株7-10叶期为适宜接种时期,采用喷雾法接种,孢囊液浓度为5×104/mL, 接种后24h内保持相对湿度100%,温度为20℃,黑暗。24h后相对湿度75%,温度为 20℃,每天12h光照。一周后调查病害严重度。

接种后第7天调查单株叶面积的被害率,进而确定各个单株的病害严重度,即单株 病害等级。单株发病程度共分7级,发病程度在0~3级之间的单株为抗病单株,在4~6 级的单株为感病单株。

单株病害等级:0级:无病症;1级:病斑细小,叶面积被害率≤5%;2级:限制性 病斑,5%<叶面积被害率≤15%;3级:15%<叶面积被害率≤30%;4级:茎部病斑少 量,30%<叶面积被害率≤60%;5级:茎部病斑扩展型,60%<叶面积被害率≤90%;6 级:茎部严重受害,叶面积被害率>90%,甚至植株死亡。

调查每株的发病级数,按如下公式计算出群体的病级指数。将群体划分成免疫、抗病 和感病3个不同的反应类型———免疫(I):病级指数=0;抗病(R):0<病级指数≤4.0;感病 (S):4.0<病级指数≤6.0。

病级指数=∑(发病株数×相应发病级数)/调查总株数。

选择采集自沈阳郊区的番茄晩疫病菌生理小种T1,2进行抗病性鉴定。

4.本发明高抗番茄晚疫病番茄品系WY-236-206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类型,至3穗果处株高105cm左右,生长势适中。普通叶型,叶色绿,第7-9 节位着生第1花序,每花序间间隔3片叶,每花序4-6朵花,花粉量多。成熟果实粉红色, 稍有绿果肩,桃形果,心室多,果脐小,单果重150-200g,可溶性固形物5%左右,酸甜适 口。抗叶霉病,抗逆性强,中熟,丰产稳产,适于保护地栽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