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抑制果蔬贮藏期腐烂的方法

一种用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抑制果蔬贮藏期腐烂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抑制果蔬贮藏期腐烂的方法,其步骤为:将采摘好的果蔬放置在密封容器中;在密闭容器中注入一氧化氮和硫化氢气体对果蔬进行熏蒸处理,一氧化氮浓度为10-50μL/L,硫化氢浓度为20-100μL/L,熏蒸时间为0.5-6小时,熏蒸温度为10-30℃,熏蒸湿度为85-90%RH;熏蒸结束后,将熏蒸处理后的果蔬置于室温或者低温条件下贮藏。本发明采用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处理抑制果蔬贮藏期和货架期病害,显著抑制了贮藏期和货架期腐烂率,显著延缓果蔬的采后衰老进展,贮藏后期和货架期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较高的果蔬硬度。延长了果蔬在室温或低温贮藏下的贮藏寿命。本发明操作简单,适合推广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517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673217.4

  • 申请日2013-12-12

  • 分类号A23B7/152;

  • 代理机构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殷勇刚

  • 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志敏大道110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44:3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23B7/152 授权公告日:20141217 终止日期:20181212 申请日:2013121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12-17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B7/152 申请日:201312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蔬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处理抑制果蔬腐烂延长保藏期和货架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营养饮食的重视,果蔬在日常饮食生活中的比重逐渐增减,但是存在果蔬成熟后易腐烂保存期短的问题,尤其是猕猴桃这类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猕猴桃果实细嫩多汁,清香鲜美,酸甜宜人,营养极为丰富。但是猕猴桃成熟后易发生烂果现象,贮藏期间特别是货架期期间果实会加剧腐烂,成为制约其进入超市等销售渠道的瓶颈。当前常用化学药剂处理方法抑制猕猴桃等果实在贮藏期和货架期病害的发生。但是采用化学或者防腐剂处理会存在药物残留等问题。因此研究一种无毒害、无残留、安全环保的抑制果蔬在储藏期和货架期病害发生的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果蔬果实贮藏期和货架期病害的方法,通过新颖的信号分子——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处理抑制果蔬腐烂且处理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的贮藏保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抑制果蔬贮藏期腐烂的方法,其步骤为:

(1)将采摘好的果蔬放置在密封容器或密封空间中;

(2)在密封空间中依次注入一氧化氮和硫化氢气体对果蔬进行熏蒸处理,一氧化氮浓度为10-50μL/L(气体与密封空间的体积比),硫化氢浓度为20-100μL/L(气体与密封空间的体积比),熏蒸时间为0.5-6小时,熏蒸温度为10-30℃;

(3)熏蒸结束后,将熏蒸处理后的果蔬置于室温或者低温条件下贮藏。

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步骤(1)中,将采摘好的果蔬放进0-4℃,湿度为85%-90%环境中预冷6-36小时;步骤(2)中,密封空间的湿度为85-90%,所述的一氧化氮浓度优选为15-30μl/L,所述的硫化氢浓度优选为20-50μl/L;所述的熏蒸时间优选为1-3小时;步骤(3)中所述的室温贮藏温度为20-35℃,所述的低温贮藏温度为0-5℃;步骤(3)中,所述熏蒸处理后的果蔬放置在密封袋中包装后再贮藏。

本发明采用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处理抑制果蔬贮藏期和货架期病害,显著抑制了贮藏期和货架期腐烂率,显著延缓果蔬的采后衰老进展,贮藏后期和货架期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较高的果蔬硬度。延长了果蔬在室温和/或低温贮藏条件下的贮藏寿命。本发明操作简单,适合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选取常见果蔬之一的江西奉新产金魁猕猴桃、纽荷尔脐橙果实、青椒果实并结合表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抑制果蔬贮藏期腐烂的方法,其步骤为:

(1)将采摘好的生理成熟而且大小均匀、无病虫害无机械伤的金魁猕猴桃果实在4℃、湿度为85%-90%环境中预冷6-12小时;

(2)将预冷后的果实放置在密封容器中;

(3)在密闭容器中注入一氧化氮和硫化氢气体对果蔬进行熏蒸处理,一氧化氮浓度为20μL/L(气体与密封容器或密封空间的体积比),硫化氢浓度为80μL/L(气体与密封容器或密封空间的体积比),熏蒸时间为1小时,熏蒸温度为25-30℃;

(4)熏蒸结束后,将熏蒸处理后的果实放在薄膜袋中;

(5)将熏蒸处理后的果实连同薄膜袋置于室温(25±0.5℃)贮藏。

试验重复三次,对照组为未经过处理果实在同等贮藏条件下检测结果,NO处理组为按上述步骤单独使用NO处理果实后检测结果,H2S处理组为按上述步骤单独使用H2S处理果实后检测结果,试验结果参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处理显著抑制了室温贮藏条件下猕猴桃果实的腐烂率,显著抑制猕猴桃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的升高、硬度的下降和维生素C的降解,延长了货架期寿命。

 表1  室温25℃条件下贮藏15天后江西奉新猕猴桃果实效果

实施例2

一种用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抑制果蔬贮藏期腐烂的方法,其步骤为:

(1)将采摘好的生理成熟而且大小均匀、无病虫害无机械伤的金魁猕猴桃果实在0℃、湿度为85%-90%环境中预冷28-36小时;

(2)将预冷后的果实放置在密封容器中;

(3)在密闭容器中注入一氧化氮和硫化氢气体对果蔬进行熏蒸处理,一氧化氮浓度为50μL/L(气体与密封容器或密封空间的体积比),硫化氢浓度为20μL/L(气体与密封容器或密封空间的体积比),熏蒸时间为5小时,熏蒸温度为10-15℃,湿度为85%-90%;

(4)熏蒸结束后,将熏蒸处理后的果实放在薄膜袋中;

(5)将熏蒸处理后的果实连同薄膜袋置于低温环境(2±0.5℃)贮藏。

试验重复三次,对照组为未经过处理果实在同等贮藏条件下检测结果,NO处理组为按上述步骤单独使用NO处理果实后检测结果,H2S处理组为按上述步骤单独使用H2S处理果实后检测结果,试验结果参见表2。试验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处理显著抑制了低温贮藏过程中金魁猕猴桃病害的发生,延缓了猕猴桃果实软化,提高了贮藏期果实品质。

表2  2℃条件下贮藏120天江西奉新猕猴桃果实效果

实施例3

一种用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抑制果蔬贮藏期腐烂的方法,其步骤为:

(1)将采摘好的生理成熟而且大小均匀、无病虫害无机械伤的纽荷尔脐橙果实在2℃、湿度为85%-90%环境中预冷16-24小时;

(2)将预冷后的果实放置在密封容器中;

(3)在密闭容器中注入一氧化氮和硫化氢气体对纽荷尔脐橙进行熏蒸处理,一氧化氮浓度为10μL/L(气体与密封容器或密封空间的体积比),硫化氢浓度为50μL/L(气体与密封容器或密封空间的体积比),熏蒸时间为3小时,熏蒸温度为15-20℃;

(4)熏蒸结束后,将熏蒸处理后的果实放在薄膜袋中;

(5)将熏蒸处理后的果实连同薄膜袋置于低温环境(5±0.5℃)贮藏。

试验重复三次,对照组为未经过处理果实在同等贮藏条件下检测结果,NO处理组为按上述步骤单独使用NO处理果实后检测结果,H2S处理组为按上述步骤单独使用H2S处理果实后检测结果,试验结果参见表3。试验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处理显著抑制了低温贮藏180天纽荷尔腐烂率,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表3  5℃条件下贮藏180天纽荷尔脐橙果实效果

实施例4

一种用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抑制果蔬贮藏期腐烂的方法,其步骤为:

(1)将采摘好的生理成熟而且大小均匀、无病虫害无机械伤的青椒果实在3℃、湿度为85%-90%环境中预冷24小时;

(2)将预冷后的青椒放置在密封容器中;

(3)在密闭容器中注入一氧化氮和硫化氢气体对青椒进行熏蒸处理,一氧化氮浓度为30μL/L(气体与密封容器或密封空间的体积比),硫化氢浓度为100μL/L(气体与密封容器或密封空间的体积比),熏蒸时间为2-3小时,熏蒸温度为20-25℃;

(4)熏蒸结束后,将熏蒸处理后的青椒放在薄膜袋中;

(5)将熏蒸处理后的果实连同薄膜袋置于常温环境(35±0.5℃)贮藏。

试验重复三次,对照组为未经过处理果实在同等贮藏条件下检测结果,NO处理组为按上述步骤单独使用NO处理果实后检测结果,H2S处理组为按上述步骤单独使用H2S处理果实后检测结果,试验结果参见表4。试验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协同处理显著抑制了常温贮藏12天青椒腐烂率,抑制了青椒叶绿素和Vc的降解,保持较好的品质。

表4  35℃条件下贮藏12天青椒效果

本发明不仅适合小批量农作物果蔬的处理,也可以大批量处理农作物果蔬,先将预处理好的果蔬放在例如地窖、密封仓库等密封空间中,再按本发明方法处理农作物果蔬,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