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南太平洋鱿鱼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

南太平洋鱿鱼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南太平洋鱿鱼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加工步骤中包括对身板的去除表皮和剖成鱿鱼片、质构调整、脱水、调味、渗透,其中去除表皮时将身板连皮剖下厚度为4—5mm的鱿鱼片,剖得的鱿鱼片再在有皮的一面切割出深度为0.5—1mm、间距为4—5cm的刻痕,随后按正常工艺加工成即食产品。本发明提供的南太平洋鱿鱼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通过剖片技术将皮与部分肉质一起也剖切为鱿鱼片而将皮加以利用开发出一种即食产品,并还将皮部分割裂使其不会产生收缩卷曲而影响产品的加工性能和成品感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南太平洋鱿鱼的皮进行了利用,并能够加工出即食产品,同时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理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减少了污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047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富丹旅游食品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37104.6

  • 发明设计人 徐舟波;

    申请日2013-12-27

  • 分类号A23L1/333;

  • 代理机构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范荣新

  • 地址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展茅工业园富丹路9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40: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26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注销 IPC(主分类):A23L17/50 授权公告日:20160323 登记号:2017330000110 出质人:浙江富丹旅游食品有限公司 质权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舟山普陀支行 解除日:20190301 申请日:20131227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7-10-20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L17/50 登记号:2017330000110 登记生效日:20170922 出质人:浙江富丹旅游食品有限公司 质权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舟山普陀支行 发明名称:南太平洋鱿鱼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 授权公告日:20160323 申请日:20131227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6-03-23

    授权

    授权

  • 2014-05-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L1/333 申请日:20131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南太平洋鱿鱼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南太平洋鱿鱼,指在秘鲁、智利、墨西哥等海域钓捕的鱿鱼,体重通常 在6kg以上。鱿鱼捕获后在船上被分割冻结,按结构切割成头、耳、身板等 区块。其中身板是深加工的主要原料,南太平洋鱿鱼身板厚度约3—5cm,单 块尺寸有40×40cm左右。因为原料体大,主要是厚度过大,鱼体质构直接作 为食品原料有许多缺陷,在产品开发和使用方面受到限制。由于这种鱿鱼身 板,其纤维组织较粗,含水量高,肉质比较松散。因此在现有的南太平洋鱿 鱼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中都要通过剖片切丝来切断长纤维,以得到最终产品 如鱿鱼丝、鱿鱼片等。另外由于南太平洋鱿鱼的表面与肉质在性质上有较大 差异,为加工方便和使产品外观、口味、口感上成,在现有的南太平洋鱿鱼 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中,在剖片切丝加工前要去除表皮。常用的去皮方式有 人工撕皮和蛋白酶脱皮等,但这几种方式所去除的皮都与废弃物一起被处理 掉了。这是因为人工撕皮有破碎,无法再利用,而蛋白酶则在加工过程外皮 被部分分解而与废水一起排放。即前述加工方法会造成一定的浪费和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表皮保留在南太平洋鱿 鱼的身板深加工产成品中,从而提出一种原料利用率高的南太平洋鱿鱼即食 产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南太平洋鱿鱼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加工步骤中包括对身 板的去除表皮和剖成鱿鱼片、质构调整、脱水、调味、渗透,其中去除表皮 时将身板连皮剖下厚度为4—5mm的鱿鱼片,剖得的鱿鱼片再在有皮的一面 切割出深度为0.5—1mm、间距为4—5cm的刻痕,随后按正常工艺加工成即 食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南太平洋鱿鱼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以通过剖片技术将皮 与部分肉质一起也剖切为鱿鱼片的方式,将皮加以利用开发出一种即食产品, 并还将皮部分割裂使其不会产生收缩卷曲而影响产品的加工性能和成品感 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南太平洋鱿鱼的皮进行了利用,并能够加工 出即食产品,同时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理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减少了污染。

本发明提供的南太平洋鱿鱼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在质构调整时,先将 生鱿鱼片在15℃以下水中浸泡,再在沸腾的盐水中烫煮至表面蛋白质凝固, 随即在0—5℃的水中降温,当中心温度降至60±2℃后,再在沸水中加热2—3 分钟,最后在0—5℃的水中冷却至25℃以下,所用盐水中含食盐2.5g/100mL, 酵素0.5g/100mL。本发明以物理方式对鱿鱼片进行质构调整,在鱿鱼片的冷 热交换过程中,此时鱿鱼表面与中心温度形成较大的温差,外表的剧烈收缩 或膨胀使肌肉纤维断裂,鱼体肌肉纤维质构得到改变,为后续即食产品加工 奠定良好基础,如以此工艺所得手撕鱿鱼片、麻辣鱿鱼、鱿鱼丝等产品的口 感柔嫩、易咀嚼。

本发明提供的南太平洋鱿鱼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在脱水时,先对完成 质构调整后的鱿鱼片进行加压脱水,再进行冷冻脱水。即不仅采用外部压力 作用,将海绵状鱼片中的自由水挤出,还将鱼体细胞内的水分通过冻结促使 细胞壁破裂而释放。经过这种方式脱水的鱿鱼片,可溶性蛋白和浸出物成分 可以部分去除,使得鱼体的肌原纤维蛋白更纯粹,产品的弹性更好,因此口 感得到很大的改善。

本发明提供的南太平洋鱿鱼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在调味后渗透时,对 物料和调味品混合进行加热搅拌,混合物温度在43—45℃。本发明一改以往 水产品调味后采用10—15℃低温自然渗透的方式,而采用加热渗透方式,以 在热力的作用下,加快分子活动速度,增大鱿鱼体内外渗透压,使调味料可 以快速渗透到鱼体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南太平洋鱿鱼即食产品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带皮剖片:

采用薄型剖片机,将解冻到0—4℃后的鱿鱼身板有皮的一面以4—5mm 的厚度剖下,得带皮的鱿鱼片,其他肉质经2—3次剖切成8mm厚的鱿鱼片。

带皮的鱿鱼片的表面需要再加工一次,是在有皮的一面作浅表刻痕,刻 痕深度为0.5—1mm,间距为4—5cm。

2、质构调整:

先将生鱿鱼片在15℃以下水中浸泡完全解冻,缩小鱼体内外温差后,再 在沸腾的盐水中烫煮表面蛋白质凝固,所用盐水是含食盐2.5g/100mL,酵素 0.5g/100mL,烫煮时间约3分钟可达到表面蛋白质凝固的要求。烫煮后随即 用水温在0—5℃的冰水进行降温,此时鱿鱼表面遇冷剧烈收缩,与中心温度 形成较大的温差,热胀冷缩使肌肉纤维断裂,当中心温度降至60℃左右后, 再次在沸水中加热约2—3分钟,再次随即用冰水冷却至60℃,然后冰水彻底 冷却至25℃以下。本发明以物理方式进行质构调整,减少添加剂的使用量, 符合即食的休闲食品健康食品的理念。

3、清洗脱水:

将冷却至25℃以下的鱿鱼片用室温清水进行清洗后,在液压机的挤压下 脱水,所给压力0.4MPa,随后将冷却到室温的鱿鱼片装盘冷冻,再入库冷藏 备用。

4、解冻:

按需要出库解冻。

上述冷冻和解冻,是先将鱼体细胞携带的水分子结晶膨胀促使细胞壁破 裂,等解冻时释放水分。解冻后沥去水分或再经加压脱水。

5、调味、落料:

调味用两次调味技术,其步骤是调味→渗透→烘干→落料(即将鱿鱼片 切割成产品所需要的形状大小)→二次调味→滚揉→渗透。

其中两次渗透或后一次渗透采用加热渗透方式,即用搅拌式蒸汽夹层锅 对物料和调味品混合加热搅拌,夹层中热水温度控制为45℃,使锅内温度为 43—45℃,温度过高会导致鱿鱼变色。

5、烘干、包装。

包装包括即食小包装袋、称量包装、装箱,具体过程是小包装袋→封口 →杀菌→冷却→清洗小包表面→干燥→冷却→称量包装→装箱→检验→入库 →出运。

本发明对南太平洋鱿鱼原料进行综合开发,生产鱿鱼调理产品,不仅将 皮保留在产品中,还对加工过程进行了更环保绿色的改造,达到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改善口感、产品多种的目的。

本发明可对带皮的鱿鱼片单独开发产品,如经调味、拼片、烘干等获得 厚约2mm的片状半产品,再经二次调味、焙烤、切丝等工序成为即食产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