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杂木屑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杂木屑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木屑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材料预处理;2)堆料发酵;3)菌棒培养;4)脱袋覆土栽培;5)出菇管理;6)采收。本发明实现了杂木屑发酵料培,使红托竹荪栽培由桦树生料栽培向杂木屑发酵料栽培的转变,解决了竹荪产业对资源的破坏和任意堆放和焚烧秸秆对环境带来污染;实现了菌棒脱袋覆土栽培,使红托竹荪由分散式种植向统一发菌,集中出菇的节约型转变;实现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使红托竹荪由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向工厂化、规范化、周年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为织金竹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040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33750.5

  • 发明设计人 朱国胜;龚光禄;桂阳;

    申请日2013-12-27

  • 分类号A01G1/04;

  • 代理机构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李亮

  • 地址 550006 贵州省贵阳市金农社区金农路1号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内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36: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9-30

    授权

    授权

  • 2014-05-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4 申请日:20131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杂木屑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M. Zang et al.),鬼笔科(Phallaceae)、竹荪属(Dictyophora)真菌。为贵州最具特色的食用菌之一,在全国都处于重要地位。自上世纪80年代驯化栽培成功以来,竹荪栽培模式,均以桦树原木为栽培材料,劈成宽6~10cm,厚3~4cm,长20~25cm的小木块,蒸煮后,在草木结构的大棚内,采用两层材两层菌种的种植模式,制成宽50~60cm宽,长度不限的菌床,利用腐殖土覆盖,松针沥水,自然条件控温控湿,种植分散、管理粗放、教条,常常因干旱或洪涝天气而减产或绝收。由于树木的砍伐,环境的破坏,生产效率的低下,管理上的粗放,使得竹荪产业发展模式的快速转型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那么,红托竹荪替代栽培料的寻找,栽培技术的革新,集约化管理模式的探究,已经成为了限制织金竹荪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关于相关技术的攻关已经迫在眉睫。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全国林地面积为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为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为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为133.63亿立方米,每年都有大量的林业废弃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杂木屑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它解决了竹荪产业对资源的破坏以及杂木屑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并提高了竹荪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杂木屑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材料预处理:先将杂木屑木屑切片机粉碎过13~18mm筛,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石灰水,按料水体积比为1:2的比例浸泡12-24小时后捞出,并用清水冲洗至流出的水不浑浊为止,沥干水分,获得预处理后的杂木屑备用;

2)堆料发酵: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将预处理后的杂木屑80份与13份麦麸、5份发酵菌剂、0.5份石膏粉、加入尿素调节混合料的C/N比为30-40:1,充分混合后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将混合料堆制成发酵床进行保温透气发酵,当堆体温度达到60℃以上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并加入0.5份石膏粉和0.5份过磷酸钙,充分混匀后,继续建堆发酵;当堆体温度再次达到60℃以上,保持48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并加入0.5份过磷酸钙,充分混匀后,再次建堆发酵;此后,每隔3-4天翻堆一次,翻堆3-5次,直到堆体温度降到40℃以下或常温时,将发酵料散开降温,发酵结束,获得杂木屑发酵料;获得的杂木屑发酵料颜色为棕褐色,具泥土香,无氨、臭、酸等异味,料内出现较多白色菌丝,质软;

3)菌棒培养:按重量份数计算,将步骤2)获得的杂木屑发酵料96份与2份黄豆粉、1份石膏粉、0.9份白糖、0.1份KH2PO4以及60-65份水充分混合后,装入折角菌袋中进行灭菌,再采用双面打孔接种法,接入菌种块,套上外袋移到发菌室中,在24-26℃下,避光培养发菌;发菌结束后获得红托竹荪菌棒;

4)脱袋覆土栽培:先采挖10cm以下的深层菜园土,过2cm筛,按每立方米混入5kg石灰和喷洒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甲醛溶液1L,并覆盖塑料膜堆制3-5天后,再过1cm的筛,取过1cm筛的细土作为覆盖土,未过1cm筛的粗土作为基土,并向覆盖土和基土中加水,使其含水量为60-65%;同时,收集无霉变当年落干松针,按1L/m3的量均匀喷洒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甲醛溶液,密封3-5天;提前2-3天将出菇大棚整平消毒,菌棒脱袋后,首尾相接紧密平摆在平地上,覆盖一层厚4-5cm的覆盖土和一层厚1-2cm的松针,制作成出菇菌床;

5)出菇管理:在菌床发菌期间,控制温度为24-26℃,空气湿度自然,避光,每天早晚各通风30分钟;15-20天后菌丝长出土面,同时增加空气湿度至75-85%,并向床面喷洒水雾保持松针处于湿润状态,控制夜间温度为15-20℃,白天温度为24-28℃,光照强度为100~200lux,早晚各通风1小时,刺激原基的分化;7-10天后原基长大形成小菌蕾,此时应将室内空气湿度降至65-70%,温度保持在23-25℃,光照强度不变,菌床表面湿度仍然为保持松针处于湿润状态,每天通风3-4次,每次时间为1小时;25~30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

6)采收:商品菌蕾采集尖顶期菌蕾,采摘时间为上午10-12点,采摘时一手托住菌蕾,另一手用小刀将菌蕾从基部割下;子实体采集期为破壳后的撒裙过程中均可,但必需在自溶期前采收结束,采摘时间为上午,采摘时一手捏住菌托,另一手用小刀从菌托的基部割下。菌蕾和子实体采收过程中,尽量不要破坏下面的菌丝和周围的菌蕾。

在步骤2)中,将混合料堆制成发酵床时,在料堆底部铺一层厚2-3cm预湿的秸秆或草苫。以利通气。

在步骤3)中,发菌过程中,每天中午通分30分钟,在菌种萌发和吃料过程中观察菌棒的污染情况,并及时清除污染的菌棒。一般整个过程需要进行三次清污,当各个接种点菌丝相连时进行最后一次清污。

步骤2)中的发酵菌剂的制备是,将粗纤维降解菌与麦麸、白糖按体积比为1:1:0.02比例充分混匀,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然后将混合料堆制进行保温透气发酵,每12h观测一次堆体的温度,当温度上升至55℃以上,24h后,菌剂活化结束;再将活化菌剂与麦麸、预处理的杂木屑按体积比为1:3:8的比例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按上述发酵方式进行保温透气发酵;活化扩繁进行2-5次。

在步骤3)中所述的灭菌分为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高压灭菌的温度为121℃,压力0.15Mpa,时间为2-3小时;常压灭菌的温度为95-105℃,时间8-12小时。

所述的用尿素调节发酵料的C/N,具体是指:尿素的加入量根据公式                                                计算。其中,y为尿素加入百分比,C1为杂木屑含碳量45%,χ1为杂木屑加入量80%,C2为麦麸含碳量44.74%,χ2为麦麸加入量13%,N1为杂木屑含氮量0.1%,N2为麦麸含氮量2.2%,K为发酵料目标C/N,N为尿素含氮量46.2%。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杂木屑发酵料培,使红托竹荪栽培由桦树生料栽培向杂木屑发酵料栽培的转变,解决了竹荪产业对资源的破坏和任意堆放和焚烧杂木屑对环境带来污染;实现了菌棒脱袋覆土栽培,使红托竹荪由分散式种植向统一发菌,集中出菇的节约型转变;实现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使红托竹荪由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向工厂化、规范化、周年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为织金竹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发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杂木屑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材料预处理:先将杂木屑木屑切片机粉碎过13~18mm筛,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石灰水,按料水体积比为1:2的比例浸泡24小时后捞出,并用清水冲洗至流出的水不浑浊为止,沥干水分,获得预处理后的杂木屑备用;

2)堆料发酵: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将预处理后的杂木屑80份与13份麦麸、5份发酵菌剂、0.5份石膏粉、加入尿素调节混合料的C/N比为35:1,充分混合后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在水泥地上将混合料堆制成高1.5m,宽1.2m,长度6.0m的龟背形发酵床,并在料堆底部铺一层厚2-3cm预湿的草苫,以利通气;并用直径为3-4cm的木棒在堆体的横向和纵向间隔50cm打1个通气孔,覆盖遮阳网保温透气,并插入温度计,每12小时观测一次堆体的温度,当堆体温度达到60℃以上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外层料往内翻,内层料往外翻,并加入0.5份石膏粉和0.5份过磷酸钙,充分混匀后,按照建堆的方法重新对发酵料建堆发酵;当堆体温度又一次达到60℃以上,保持48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时外层料往内翻,内层料往外翻,并加入0.5份过磷酸钙,充分混匀后,同样的方法再一次建堆发酵,由于第二次翻堆后堆体的温度趋于平稳并达到发酵高温期,此后每隔3天翻堆一次,发酵过程中,杂木屑堆体最高温度达到了67.6℃,第三次翻堆前一直维持在55℃以上,之后温度逐渐下降,第四次翻堆后已经降至40℃以内;第三次翻堆时发现有轻微的虫害,此时喷洒了0.5的敌敌畏20L;发酵到第21天,发酵时堆体温度为35℃左右,将发酵料散开降温,发酵结束,获得颜色为棕褐色,具泥土香,无氨、臭、酸等异味,料内出现较多白色菌丝、质软的杂木屑发酵料;

发酵菌剂的具体制备是:将市售的农运来牌粗纤维降解菌与麦麸、白糖按体积比为1:1:0.02比例充分混匀,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然后将混合料堆制进行保温透气发酵,每12h观测一次堆体的温度,当温度上升至55℃以上,24h后,菌剂活化结束;再将活化菌剂与麦麸、预处理的杂木屑按体积比为1:3:8的比例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按上述发酵方式进行保温透气发酵;活化扩繁进行2-5次;

3)菌棒培养:按重量份数计算,将步骤2)获得的杂木屑发酵料96份与2份黄豆粉、1份石膏粉、0.9份白糖、0.1份KH2PO4以及60-65份水充分混合后,装入17x55x0.007cm聚丙烯折角菌袋中,共900袋,进行高压灭菌,灭菌温度为121℃,压力为0.15Mpa,时间为3小时;冷却到30℃以下时,采用双面打孔接种法,即先在菌棒的一面均匀打3个孔,孔径为2-3cm,孔深为菌棒直径的一半,再在菌棒的另一面相互错开,打4个孔,然后接入与接种口大小相仿的菌种块,套上外袋移到发菌室中;在24-26℃下,避光培养发菌;发菌过程中,每天中午通分30分钟,2-3d后菌种萌发,观察菌棒的污染情况并清除了21个被污染的菌棒,10-15天后菌丝已经吃料,进行第二次排污,清除了污染菌棒51个,40-50天后各个接种点菌丝相连,此时进行最后一次清污,清除了污染菌棒16个,此时菌棒培养结束可以脱袋覆土,最终,共获得812个菌棒;

4)脱袋覆土栽培:先采挖10cm以下的深层菜园土,过2cm筛,按每立方米混入5kg石灰和喷洒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甲醛溶液1L,并覆盖塑料膜堆制3-5天后,再过1cm的筛,取过1cm筛的细土作为覆盖土,未过1cm筛的粗土作为基土,并加水至土壤含水量为60-65%;同时,收集无霉变当年落干松针,按1L/m3的量均匀喷洒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甲醛溶液,密封3-5天;将上述培养好的菌袋270个脱袋后,在出菇棚内3袋并排成列,首尾相接紧密排列,并覆盖一层厚4-5cm的覆盖土和一层厚1-2cm的松针,制作成出宽40cm菇菌床,菌床间留20cm的过道;出菇大棚为顶高3.5m,肩高2.0m,宽8-10m,长不限的钢架结构大棚,其中薄膜为12丝PEP黑白反光膜,前后开门,棚两侧距地面30-50cm处有能够自由收放的通风带内有防虫网,在距地面150cm处,有30cm的方形透光口,间距为2~3m可以自由开关,棚内有水雾喷管系统,出菇室,有温湿度、光照强度与通风换气的智能控制系统,出菇层架上有水雾自动喷灌系统,提前2-3天将出菇大棚整平消毒;

5)出菇管理:在菌床发菌期间,控制温度为24-26℃,空气湿度自然,避光,每天早晚各通风30分钟;15-20天后菌丝长出土面,同时增加空气湿度至75-85%,并向床面喷洒水雾保持松针处于湿润状态,打开通风带,增大昼夜温差,控制夜间温度为18℃;白天注意防止高温,温度过高可以加大通风时间或喷洒5s左右的水雾降温,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4℃左右,光照强度为100~200lux(或使出菇棚内光线在距10cm左右的距离能看清报纸上的字时为宜),早晚各通风1小时,刺激原基的分化;7天后原基开始形成,将室内空气湿度降至65%,温度保持在23-25℃,光照强度不变,菌床表面湿度仍然为保持松针处于湿润状态,适当增加通风频率,每天通风3-4次,每次时间为1小时,促进菌蕾的生长与破壳,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使菌蕾生长一致并出菇统一;25~30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

6)采收:商品菌蕾采集尖顶期菌蕾,采摘时间为上午10-12点,采摘时一手托住菌蕾,另一手用小刀将菌蕾从基部割下;子实体采集期为破壳后的撒裙过程中均可,但必需在自溶期前采收结束,采摘时间为上午,采摘时一手捏住菌托,另一手用小刀从菌托的基部割下,菌蕾和子实体采收过程中,尽量不要破坏下面的菌丝和周围的菌蕾。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3月初开始建堆发酵,3月下旬接种培养菌棒,5月上旬脱袋覆土,7月上旬开始采摘,9月中旬第一茬采摘结束。共采鲜竹蛋52.7kg,干竹荪3.24kg。

本发明的实施例2:杂木屑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材料预处理:先将杂木屑木屑切片机粉碎过13~18mm筛,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石灰水,按料水体积比为1:2的比例浸泡24小时后捞出,并用清水冲洗至流出的水不浑浊为止,沥干水分,获得预处理后的杂木屑备用;

2)堆料发酵: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将预处理后的杂木屑80份与13份麦麸、5份发酵菌剂、0.5份石膏粉、加入尿素调节混合料的C/N比为35:1,充分混合后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在水泥地上将混合料堆制成高1.5m,宽1.2m,长度6.0m的龟背形发酵床,并在料堆底部铺一层厚2-3cm预湿的草苫,以利通气;并用直径为3-4cm的木棒在堆体的横向和纵向间隔50cm打1个通气孔,覆盖遮阳网保温透气,并插入温度计,每12小时观测一次堆体的温度,当堆体温度达到60℃以上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外层料往内翻,内层料往外翻,并加入0.5份石膏粉和0.5份过磷酸钙,充分混匀后,按照建堆的方法重新对发酵料建堆发酵;当堆体温度又一次达到60℃以上,保持48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时外层料往内翻,内层料往外翻,并加入0.5份过磷酸钙,充分混匀后,同样的方法再一次建堆发酵,由于第二次翻堆后堆体的温度趋于平稳并达到发酵高温期,此后每隔3d翻堆一次,发酵过程中,秸秆堆体最高温度达到了67.6℃,第三次翻堆前一直维持在55℃以上,之后温度逐渐下降,第四次翻堆后已经降至40℃以内;第三次翻堆时发现有轻微的虫害,此时喷洒了0.5的敌敌畏20L;发酵到第21天,发酵时堆体温度为35℃左右,将发酵料散开降温,发酵结束,获得颜色为棕褐色,具泥土香,无氨、臭、酸等异味,料内出现较多白色菌丝、质软的杂木屑发酵料;

发酵菌剂的具体制备是:将市售的农运来牌粗纤维降解菌与麦麸、白糖按体积比为1:1:0.02比例充分混匀,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然后将混合料堆制进行保温透气发酵,每12h观测一次堆体的温度,当温度上升至55℃以上,24h后,菌剂活化结束;再将活化菌剂与麦麸、预处理的杂木屑按体积比为1:3:8的比例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按上述发酵方式进行保温透气发酵;活化扩繁进行2-5次;

3)菌棒培养:按重量份数计算,将步骤2)获得的杂木屑发酵料96份与2份黄豆粉、1份石膏粉、0.9份白糖、0.1份KH2PO4以及60-65份水充分混合后,装入17x55x0.007cm聚丙烯折角菌袋中,共900袋,进行高压灭菌,灭菌温度为121℃,压力为0.15Mpa,时间为3小时;冷却到30℃以下时,采用双面打孔接种法,即先在菌棒的一面均匀打3个孔,孔径为2-3cm,孔深为菌棒直径的一半,再在菌棒的另一面相互错开,打4个孔,然后接入与接种口大小相仿的菌种块,套上外袋移到发菌室中;在24-26℃下,避光培养发菌;发菌过程中,每天中午通分30分钟,2-3d后菌种萌发,观察菌棒的污染情况并清除了21个被污染的菌棒,10-15天后菌丝已经吃料,进行第二次排污,清除了污染菌棒51个,40-50天后各个接种点菌丝相连,此时进行最后一次清污,清除了污染菌棒16个,此时菌棒培养结束可以脱袋覆土,最终,共获得812个菌棒;

4)脱袋覆土栽培:先采挖10cm以下的深层菜园土,过2cm筛,按每立方米混入5kg石灰和喷洒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甲醛溶液1L,并覆盖塑料膜堆制3-5天后,再过1cm的筛,取过1cm筛的细土作为覆盖土,未过1cm筛的粗土作为基土,并加水至土壤含水量为60%(即以手捏可成团,掉地上时可散开);同时,收集无霉变当年落干松针,按1L/m3的量均匀喷洒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甲醛溶液,密封3-5天;将上述培养好的菌袋270个脱袋后,栽种在宽40cm、高20cm、长60cm的塑料周转筐中,底部铺一层留有沥水透气孔的薄膜,再铺一层厚5~6cm的基土,然后首尾相接紧密将脱袋菌棒平摆在平地上,每筐3个菌棒,覆盖一层厚4~5cm的覆盖土和一层厚1~2cm的松针,制作成移动式的塑料周转筐出菇菌床,并传送到出菇室层架上,层架两个并排成列,列间留80cm宽的操作道,搬入出菇室前,提前2天对出菇室进行消毒处理;

5)出菇管理:在菌床发菌期间,控制温度为24-26℃,空气湿度自然,避光,每天早晚各通风30分钟;15-20天后菌丝长出土面,同时增加空气湿度至75-85%,并向床面喷洒水雾保持松针处于湿润状态,打开通风带,增大昼夜温差,控制夜间温度为18℃;白天注意防止高温,温度过高可以加大通风时间或喷洒5s左右的水雾降温,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4℃左右,光照强度为100~200lux(或使出菇室内光线在距10cm左右的距离能看清报纸上的字时为宜),早晚各通风1小时,刺激原基的分化;7天后原基开始形成,将室内空气湿度降至65%,温度保持在23-25℃,光照强度不变,菌床表面湿度仍然为保持松针处于湿润状态,适当增加通风频率,每天通风3-4次,每次时间为1小时,促进菌蕾的生长与破壳,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使菌蕾生长一致并出菇统一;25~30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

6)采收:商品菌蕾采集尖顶期菌蕾,采摘时间为上午10-12点,采摘时一手托住菌蕾,另一手用小刀将菌蕾从基部割下;子实体采集期为破壳后的撒裙过程中均可,但必需在自溶期前采收结束,采摘时间为上午,采摘时一手捏住菌托,另一手用小刀从菌托的基部割下,菌蕾和子实体采收过程中,尽量不要破坏下面的菌丝和周围的菌蕾。

采用实施例2,3月下旬接种培养菌棒,5月上旬脱袋覆土,7月上旬开始采摘,9月中旬第一茬采摘结束。共采鲜竹蛋55.8kg,干竹荪3.56kg。

本发明的实施例3:杂木屑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材料预处理:先将杂木屑木屑切片机粉碎过13~18mm筛,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石灰水,按料水体积比为1:2的比例浸泡48小时后捞出,并用清水冲洗至流出的水不浑浊为止,沥干水分,获得预处理后的杂木屑备用;

2)堆料发酵: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将预处理后的杂木屑80份与13份麦麸、5份发酵菌剂、0.5份石膏粉、加入尿素调节混合料的C/N比为35:1,充分混合后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在水泥地上将混合料堆制成高1.5m,宽1.2m,长度6.0m的龟背形发酵床,并在料堆底部铺一层厚2-3cm预湿的草苫,以利通气;并用直径为3-4cm的木棒在堆体的横向和纵向间隔50cm打1个通气孔,覆盖遮阳网保温透气,并插入温度计,每12小时观测一次堆体的温度,当堆体温度达到60℃以上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外层料往内翻,内层料往外翻,并加入0.5份石膏粉和0.5份过磷酸钙,充分混匀后,按照建堆的方法重新对发酵料建堆发酵;当堆体温度又一次达到60℃以上,保持48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时外层料往内翻,内层料往外翻,并加入0.5份过磷酸钙,充分混匀后,同样的方法再一次建堆发酵,由于第二次翻堆后堆体的温度趋于平稳并达到发酵高温期,此后每隔3d翻堆一次,发酵过程中,秸秆堆体最高温度达到了67.6℃,第三次翻堆前一直维持在55℃以上,之后温度逐渐下降,第四次翻堆后已经降至40℃以内;第三次翻堆时发现有轻微的虫害,此时喷洒了0.5的敌敌畏20L;发酵到第21天,发酵时堆体温度为35℃左右,将发酵料散开降温,发酵结束,获得颜色为棕褐色,具泥土香,无氨、臭、酸等异味,料内出现较多白色菌丝、质软的杂木屑发酵料;

发酵菌剂的具体制备是:直接采集野外自然堆沤12个月以上的松杉木屑堆体表面至10cm以内的无虫害的锯末,直接使用不需另外活化;

3)菌棒培养:按重量份数计算,将步骤2)获得的杂木屑发酵料96份与2份黄豆粉、1份石膏粉、0.9份白糖、0.1份K小时2PO4以及60-65份水充分混合后,装入17x55x0.007cm聚丙烯折角菌袋中,共900袋,进行高压灭菌,灭菌温度为121℃,压力为0.15Mpa,时间为3小时;冷却到30℃以下时,采用双面打孔接种法,即先在菌棒的一面均匀打3个孔,孔径为2-3cm,孔深为菌棒直径的一半,再在菌棒的另一面相互错开,打4个孔,然后接入与接种口大小相仿的菌种块,套上外袋移到发菌室中;在24-26℃下,避光培养发菌;发菌过程中,每天中午通分30分钟,2-3d后菌种萌发,观察菌棒的污染情况并清除了21个被污染的菌棒,10-15天后菌丝已经吃料,进行第二次排污,清除了污染菌棒51个,40-50天后各个接种点菌丝相连,此时进行最后一次清污,清除了污染菌棒16个,此时菌棒培养结束可以脱袋覆土,最终,共获得812个菌棒;

4)脱袋覆土栽培:先采挖10cm以下的深层菜园土,过2cm筛,按每立方米混入5kg石灰和喷洒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甲醛溶液1L,并覆盖塑料膜堆制3-5天后,再过1cm的筛,取过1cm筛的细土作为覆盖土,未过1cm筛的粗土作为基土,并加水至土壤含水量为60%(即以手捏可成团,掉地上时可散开);同时,收集无霉变当年落干松针,按1L/m3的量均匀喷洒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甲醛溶液,密封3-5天;将上述培养好的菌袋270个脱袋后,栽种在宽40cm、高20cm、长125cm的塑料托盘中,底部留有沥水透气孔小孔,再铺一层厚5-6cm的基土,然后首尾相接紧密将脱袋菌棒平摆在平地上,每个托盘6个菌棒,覆盖一层厚4-5cm的覆盖土和一层厚1-2cm的松针,制作成移动式的塑料周转筐出菇菌床,并传送到出菇室层架上,层架两个并排成列,列间留80cm宽的操作道,搬入出菇室前,提前2天对出菇室进行消毒处理;

5)出菇管理:在菌床发菌期间,控制温度为24-26℃,空气湿度自然,避光,每天早晚各通风30分钟;15-20天后菌丝长出土面,同时增加空气湿度至75-85%,并向床面喷洒水雾保持松针处于湿润状态,打开通风带,增大昼夜温差,控制夜间温度为18℃;白天注意防止高温,温度过高可以加大通风时间或喷洒5s左右的水雾降温,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4℃左右,光照强度为100~200lux(或使出菇室内光线在距10cm左右的距离能看清报纸上的字时为宜),早晚各通风1小时,刺激原基的分化;7天后原基开始形成,将室内空气湿度降至65%,温度保持在23-25℃,光照强度不变,菌床表面湿度仍然为保持松针处于湿润状态,适当增加通风频率,每天通风3-4次,每次时间为1小时,促进菌蕾的生长与破壳,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使菌蕾生长一致并出菇统一;25~30d后菌蕾成熟开始破壳形成子实体;

6)采收:商品菌蕾采集尖顶期菌蕾,采摘时间为上午10-12点,采摘时一手托住菌蕾,另一手用小刀将菌蕾从基部割下;子实体采集期为破壳后的撒裙过程中均可,但必需在自溶期前采收结束,采摘时间为上午,采摘时一手捏住菌托,另一手用小刀从菌托的基部割下,菌蕾和子实体采收过程中,尽量不要破坏下面的菌丝和周围的菌蕾。

采用实施例3,3月下旬接种培养菌棒,5月上旬脱袋覆土,7月上旬开始采摘,9月中旬第一茬采摘结束。共采鲜竹蛋52.0kg,干竹荪3.66kg。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