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菱形四轮龙门架式高地隙中耕机

菱形四轮龙门架式高地隙中耕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菱形四轮龙门架式高地隙中耕机,包括底盘、前机架、后机架、左侧臂和右侧臂,前机架、后机架、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设于底盘上方,左侧臂与前机架连接,右侧臂与后机架连接;底盘底部的四个车轮呈菱形分布,四个车轮分别为前轮、后轮、左轮和右轮,前轮位于前机架前端,后轮位于后机架后端,左轮位于左侧臂外侧,右轮位于右侧臂外侧,左轮与左侧臂之间通过左轮液压马达连接,右轮与右侧臂之间通过右轮液压马达连接;前轮和后轮为转向轮,同时也为驱动轮,左轮和右轮为驱动轮。本菱形四轮龙门架式高地隙中耕机具有质心高度较低、稳定性较好的特点,可适应不同种植行距作物的作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506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676030.X

  • 发明设计人 刘庆庭;罗晓明;邹小平;何腾锋;

    申请日2013-12-11

  • 分类号A01B51/02;

  • 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谢静娜

  •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36: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8-19

    授权

    授权

  • 2014-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B51/02 申请日:20131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耕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菱形四轮龙门架式高地隙中耕 机。

背景技术

目前,高秆作物机械化植保技术主要集中在中耕、喷药、施肥和除草。中 耕机因其可一次性完成松土、除草、培土和施肥作业,同时实现改善土壤通透 性,去除杂草,增强高秆作物抗倒伏能力,综合效率高,而成为高秆作物机械 化管理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四轮高地隙中耕管理机,将四个车轮布 置在长方形底盘四个角的位置,为了达到较高地隙的农艺要求,一般采用整体 抬高车架的方式,使底盘位于作物上方,发动机、变速器、驾驶室等总成均布 置在底盘上,使得整机质心偏高,稳定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质心高度较低、稳定性 较好的菱形四轮龙门架式高地隙中耕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菱形四轮龙门架式高地隙中耕机,包括底盘、 前机架、后机架、左侧臂和右侧臂,前机架、后机架、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设 于底盘上方,左侧臂与前机架连接,右侧臂与后机架连接。底盘底部的四个车 轮呈菱形分布,四个车轮分别为前轮、后轮、左轮和右轮。前轮和后轮分别位 于菱形的纵向对角线两端,纵向对角线位于中耕机的纵向对称面内,前轮位于 前机架前端,后轮位于后机架后端;左轮和右轮位于菱形的横向对角线两端, 横向对角线位于中耕机的横向对称面内,横向对称面与纵向对称面相互垂直, 左轮位于左侧臂外侧,右轮位于右侧臂外侧,左轮与左侧臂之间通过左轮液压 马达连接,右轮与右侧臂之间通过右轮液压马达连接;前轮和后轮为转向轮, 或转向驱动轮,左轮和右轮为驱动轮。四个车轮采用菱形布置时,前轮和后轮 为转向轮,转向的瞬时中心位于左轮和右轮轴线的延长线上,与传统的四轮车 轮转弯时瞬时中心位于后桥轴线的延长线上相比,在前后轮轴距与传统四轮车 轮轴距相同的情况下,菱形车的转弯半径为传统四轮车的一半,底盘机动灵活。

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为龙门架式结构。龙门架下的空间用于通过高秆作 物,可以根据具体作业对象的要求来确定龙门架高度。发动机、驾驶室、传动 箱等部件可直接安装在前后轮的底架上,不需要通过抬高其位置来提高离地间 隙,整车质心高度低。

所述前轮与后轮之间设有联动转向机构,联动转向机构包括前轮转向液压 缸和后轮转向液压缸,前轮转向液压缸安装于前机架上并与前轮连接,后轮转 向液压缸安装于后机架上并与后轮连接;前轮转向液压缸与后轮转向液压缸之 间同步动作,转向角相等且转动方向相反。

所述前机架与后机架之间设有地面自适应机构,地面自适应机构包括铰接 轴、限位销和限位套,前机架底部与后机架底部通过铰接轴连接,后机架顶部 设置限位销,前机架顶部设置限位套,限位销以铰接轴为圆心在限位套内做弧 线运动,限位套内设有阻尼材料。地面自适应机构可以根据田间地形的变化, 自动改变前机架与后机架之间的角度,使左轮和右车轮可以处在不同水平高度 的地面上,避免出现车轮悬空的现象,提高中耕机的驱动性能。

所述前机架或后机架以铰接轴为中心,在垂直于铰接轴轴线的平面内转 动,前机架与后机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为0~20°。前机架与后机架的相对 转角在该角度范围内时,该底盘可适应左车轮和右车轮所处位置水平高度差为 0~240毫米的地形,基本满足田间使用要求。最大相对转角的角度值还可以根 据不同使用条件要求进行设计,但角度值越大,对设备的性能要求也越高。

所述前机架与左侧臂之间设有左轮距调整机构,轮距调整机构包括伸出液 压缸、外导轨和内导轨,伸出液压缸一端固定于前机架上,伸出液压缸另一端 与左侧臂连接,外导轨和内导轨平行设于前机架顶部,左侧臂通过外导轨和内 导轨与前机架连接;

后机架与右侧臂之间设有右轮距调整机构,右轮距调整机构与左轮距调整 机构呈对称结构。轮距调整机构可以根据作物的不同行距来调整左右车轮之间 的距离,以适应在不同行距的田间作业。

所述左轮后方设有左农具固定架,右轮后方设有右农具固定架,后轮后方 设有后农具固定架,左农具固定架通过左农具纵向稳定器与左侧臂连接,右农 具固定架通过右农具纵向稳定器与右侧臂连接,后农具固定架与后机架连接, 后农具固定架两侧分别设置后农具提升液压缸。

所述后机架上安装有方向盘调整机构,方向盘调整机构包括纵向调整板和 固定板,纵向调整板通过螺栓与后机架连接,纵向调整板上开有长孔,纵向调 整板上的长孔用于调整方向盘的高度,长孔的长度即为方向盘的可调高度;固 定板通过转动销与纵向调整板连接,固定板上开有弧形孔,弧形孔用于方向盘 的前后调整,弧形孔的圆弧角度即为方向盘上的方向杆所能转动的角度。通过 调整纵向调整板实现方向盘的上下位置调整,通过调整固定板实现方向盘前后 位置的调整。

所述前机架上,位于前轮上方处设有发动机,发动机前端设置发动机散热 器,发动机通过减速器与液压泵连接,液压泵通过液压控制阀与液压油箱连接。 液压泵、液压控制阀和液压油箱所在的连接回路形成液压系统,液压系统为联 动转向机构、各车轮、左轮距调整机构、右轮距调整机构、左农具固定架、右 农具固定架和后农具固定架等机构提供动力。

本菱形四轮龙门架式高地隙中耕机使用时,其原理是:菱形底盘结构布置 共有三个车桥,前轮和后轮都以单轮布置在底盘的纵向对角线上,中桥的两轮 (即左轮和右轮)左右对称布置。其中前后轮联动异相转向,中桥左右驱动车 轮以龙门架形式连接于机架,中部的车身因在农作物行间通过而不需要抬高, 从而降低了整车的质心高度、提高稳定性;地面自适应机构根据地形的变化, 改变前后机架之间的角度,提高整车的通过性。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菱形四轮龙门架式高地隙中耕机相对于传统中耕机,具有转向灵活,整 机质心低,适应高秆作物中耕管理作业的优点。本菱形四轮龙门架式高地隙中 耕机中,四个车轮采用菱形布置,前轮和后轮为转向轮,转向的瞬时中心位于 左轮和右轮轴线的延长线上,与传统的四轮车轮转弯时瞬时中心位于后桥轴线 的延长线上相比,在前后轮轴距与传统四轮车轮轴距相同的情况下,本中耕机 的转弯半径为传统中耕机的一半,底盘机动灵活。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为龙门 架式结构。龙门架下的空间用于通过高秆作物,可以根据具体作业对象的要求 来确定龙门架高度。发动机、驾驶室、传动箱等部件可直接安装在前后轮的底 架上,不需要通过抬高其位置来提高离地间隙,整车质心高度低,性能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菱形四轮龙门架式高地隙中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向视图。

图4为前机架和后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方向盘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 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菱形四轮龙门架式高地隙中耕机,其结构如图1、图2或图 3所示,包括底盘1、前机架2、后机架3、左侧臂4和右侧臂5,前机架、后 机架、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设于底盘上方,左侧臂与前机架连接,右侧臂与后 机架连接;底盘底部的四个车轮呈菱形分布,四个车轮分别为前轮6、后轮7、 左轮8和右轮9,前轮和后轮分别位于菱形的纵向对角线两端,纵向对角线位 于中耕机的纵向对称面内,前轮位于前机架前端,后轮位于后机架后端;左轮 和右轮位于菱形的横向对角线两端,横向对角线位于中耕机的横向对称面内, 横向对称面与纵向对称面相互垂直,左轮位于左侧臂外侧,右轮位于右侧臂外 侧,左轮与左侧臂之间通过左轮液压马达10连接,右轮与右侧臂之间通过右 轮液压马达11连接;前轮和后轮为转向轮,同时也为驱动轮,左轮和右轮为 驱动轮。四个车轮采用菱形布置时,前轮和后轮为转向轮,转向的瞬时中心位 于左轮和右轮轴线的延长线上,与传统的四轮车轮转弯时瞬时中心位于后桥轴 线的延长线上相比,在前后轮轴距与传统四轮车轮轴距相同的情况下,菱形车 的转弯半径为传统中耕机的一半,底盘机动灵活。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为龙门 架式结构。龙门架下的空间用于通过高秆作物,可以根据具体作业对象的要求 来确定龙门架高度。发动机、驾驶室、传动箱等部件可直接安装在前后轮的底 架上,不需要通过抬高其位置来提高离地间隙,整车质心高度低。

左侧臂和右侧臂分别为龙门架式结构。龙门架下的空间用于通过高秆作 物,可以根据具体作业对象的要求来确定龙门架高度。发动机、驾驶室、传动 箱等部件可直接安装在前后轮的底架上,不需要通过抬高其位置来提高离地间 隙,整车质心高度低。

前轮与后轮之间设有联动转向机构,联动转向机构包括前轮转向液压缸 12和后轮转向液压缸13,前轮转向液压缸安装于前机架上并与前轮连接,后 轮转向液压缸安装于后机架上并与后轮连接;前轮转向液压缸与后轮转向液压 缸之间同步动作,转向角相等且转动方向相反。

前机架与后机架之间设有地面自适应机构,如图4所示,地面自适应机构 包括铰接轴14、限位销(位于限位套内)和限位套15,前机架底部与后机架 底部通过铰接轴连接,后机架顶部设置限位销,前机架顶部设置限位套,限位 销以铰接轴为圆心在限位套内做弧线运动,限位套内设有阻尼材料。地面自适 应机构可以根据田间地形的变化,自动改变前机架与后机架之间的角度,使左 轮和右车轮可以处在不同水平高度的地面上,避免出现车轮悬空的现象,提高 中耕机的驱动性能。

前机架或后机架以铰接轴为中心,在垂直于铰接轴轴线的平面内转动,前 机架与后机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为0~20°。前机架与后机架的相对转角在 该角度范围内时,该底盘可适应左车轮和右车轮所处位置水平高度差为0~240 毫米的地形,基本满足田间使用要求。最大相对转角的角度值还可以根据不同 使用条件要求进行设计,但角度值越大,对设备的性能要求也越高。

如图2所示,前机架与左侧臂之间设有左轮距调整机构,轮距调整机构包 括伸出液压缸16、外导轨17和内导轨18,伸出液压缸一端固定于前机架上, 伸出液压缸另一端与左侧臂连接,外导轨和内导轨平行设于前机架顶部,左侧 臂通过外导轨和内导轨与前机架连接;

后机架与右侧臂之间设有右轮距调整机构,右轮距调整机构与左轮距调整 机构呈对称结构。轮距调整机构可以根据作物的不同行距来调整左右车轮之间 的距离,以适应在不同行距的田间作业。

如图2所示,左轮后方设有左农具固定架19,右轮后方设有右农具固定 架20,后轮后方设有后农具固定架21,左农具固定架通过左农具纵向稳定器 22与左侧臂连接,右农具固定架通过右农具纵向稳定器23与右侧臂连接,后 农具固定架与后机架连接,后农具固定架两侧分别设置后农具提升液压缸28。

如图5所示,后机架上安装有方向盘调整机构,方向盘调整机构包括纵向 调整板32和固定板31,纵向调整板通过螺栓与后机架连接,纵向调整板32 上开有长孔,纵向调整板上的长孔用于调整方向盘的高度,长孔的长度即为方 向盘29的可调高度;固定板31上开有弧形孔,弧形孔用于方向盘29的前后 调整,弧形孔的圆弧角度即为方向杆30所能转动的角度。通过调整纵向调整 板32实现方向盘29的上下位置调整,通过调整固定板31实现方向盘29前后 位置的调整。

前机架上,位于前轮上方处设有发动机24,发动机前端设置发动机散热 器25,发动机通过减速器26与液压泵27连接,液压泵通过液压控制阀与液 压油箱连接。液压泵、液压控制阀和液压油箱所在的连接回路形成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为联动转向机构、各车轮、左轮距调整机构、右轮距调整机构、左农 具固定架、右农具固定架和后农具固定架等机构提供动力。

本菱形四轮龙门架式高地隙中耕机使用时,其原理是:菱形底盘结构布置 共有三个车桥,前轮和后轮都以单轮布置在底盘的纵向对角线上,中桥的两轮 (即左轮和右轮)左右对称布置。其中前后轮联动异相转向,中桥左右驱动车 轮以龙门架形式连接于机架,中部的车身因在农作物行间通过而不需要抬高, 从而降低了整车的质心高度、提高稳定性;地面自适应机构根据地形的变化, 改变前后机架之间的角度,提高整车的通过性。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内容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 都为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