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双节重联电力机车空气备用制动系统

一种双节重联电力机车空气备用制动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节重联电力机车空气备用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和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和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均包括:转换塞门、设置有第一输入通道、第二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的机车控制系统、继电器和电空制动机电源;转换塞门的常闭触点与机车控制系统的第一输入通道连接,常开触点与机车控制系统的第二输入通道连接;所述机车控制系统的输出通道与继电器连接;继电器常闭触点与电空制动机电源连接;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中的机车控制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中的机车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双节重联电力机车操纵节和非操纵节电空制动机电源的同步切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4658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459301.6

  • 申请日2013-09-30

  • 分类号B60T11/10;B60T13/74;B61H13/00;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宝筠

  • 地址 412001 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田心高科园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14: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2-02

    授权

    授权

  • 2014-01-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T11/10 申请日:201309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2-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制动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节重联电 力机车空气备用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双节重联电力机车一般设置了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当机车电 空制动系统失效时,通过将机车电空制动系统切换到空气备用制动模式,可 以将机车维持运用至下一停靠点,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机车电空制动系统 故障对行车秩序造成的影响。

现有的双节重联电力机车以如下方式进行机车电空制动系统到空气备用 模式的切换:

如图1所示,司机在操纵节将转换塞门8转换至空气备用位置,此时转 换塞门8上的一对触点接通110V电源,从而驱动继电器KA5动作。继电器 KA5的常开触点13和14、常闭触点51和52将“司机转换空气备用模式” 这一信息通知机车控制系统,机车控制系统认为空气备用模式已经启用。同 时,继电器KA5的一对常闭触点61和62切断机车电空制动机电源,完成空 气备用模式的转换。对于非操纵节机车,电空制动机电源的切断需要司机手 动操纵电源开关7来完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节重联电力机车空气备用制动系统,能够 实现双节重联电力机车操纵节和非操纵节电空制动机电源的同步切断,且操 作方法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节重联电力机 车空气备用制动系统,包括:设置在操纵节中的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和 设置在非操纵节中的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设置在操纵节中的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和设置在非操纵节中的 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均包括:转换塞门、设置有第一输入通道、第二输 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的机车控制系统、继电器和电空制动机电源;其中:

所述转换塞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机车控制系统的第一输入通道连接,常 开触点与所述机车控制系统的第二输入通道连接;

所述机车控制系统的输出通道与所述继电器连接;

所述继电器常闭触点与所述电空制动机电源连接;

所述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中的机车控制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 与所述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中的机车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设置在操纵节中的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还包括:定时 器、电源开关;

所述机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输入通道和第四输入通道;其中:

所述第三输入通道分别与所述定时器和继电器连接;

所述第四输入通道与所述电源开关连接。

优选地,所述设置在非操纵节中的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还包括:定 时器、电源开关;

所述机车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输入通道和第四输入通道;其中:

所述第三输入通道分别与所述定时器和继电器连接;

所述第四输入通道与所述电源开关连接。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双节重联电力机车空气 备用制动系统,当在操纵节中将转换塞门转换至空气备用位置时,操纵节中 的机车控制系统将第一输入通道和第二输入通道信号状态的变化情况,通过 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至非操纵节中的机车控制系统,操纵节和非操纵节中 的机车控制系统同时根据第一输入通道和第二输入通道信号状态的变化情 况,控制输出通道接通电源,从而使继电器吸合,断开电空制动机电源,实 现了双节重联电力机车操纵节和非操纵节电空制动机电源的同步切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双节重联电力机车空气备用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与第二套空气 备用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与第二套空气 备用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公开的继电器的引脚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节重联电力机车空气备用制动系统,能够实 现双节重联电力机车操纵节和非操纵节电空制动机电源的同步切断,且操作 方法简单、方便。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节重联电力 机车空气备用制动系统,包括:设置在操纵节中的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 11和设置在非操纵节中的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12;其中:

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11包括:转换塞门110、设置有第一输入通道 1、第二输入通道2和输出通道6的机车控制系统111、继电器112和电空制 动机电源113;其中:

转换塞门110的常闭触点与机车控制系统111的第一输入通道1连接, 常开触点与机车控制系统111的第二输入通道2连接;

机车控制系统111的输出通道6与继电器112连接;

继电器112常闭触点51、52与电空制动机电源113连接;

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12包括:转换塞门120、设置有第一输入通道 1、第二输入通道2和输出通道6的机车控制系统121、继电器122和电空制 动机电源123;其中:

转换塞门120的常闭触点与机车控制系统121的第一输入通道1连接, 常开触点与机车控制系统121的第二输入通道2连接;

机车控制系统121的输出通道6与继电器122连接;

继电器122常闭触点51、52与电空制动机电源123连接;

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11中的机车控制系统111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 式与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12中的机车控制系统121连接。

上述的继电器112和继电器122的引脚连接示意图均如图8所示,其中, 13和14为一对常开触点;23和24为一对常开触点;33和34为一对常开触 点;43和44为一对常开触点;51和52为一对常闭触点;61和62为一对常 闭触点;71和72为一对常闭触点;81和82为一对常闭触点。

下面结合图2、图3和图4对上述双节重联电力机车空气备用制动系统 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当双节重联电力机车需要从电空制动切换至空气备用制动时,司机在操 纵节将转换塞门110转换至空气备用位置,此时,机车控制系统111中的第 一输入通道1和第二输入通道2的信号状态分别由逻辑“1”和逻辑“0”转 换为逻辑“0”和逻辑“1”。机车控制系统111将第一输入通道1和第二输 入通道2信号状态的变化情况,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至非操纵节中的 机车控制系统121。操纵节中的机车控制系统111根据第一输入通道1和第二 输入通道2信号状态的变化情况控制输出通道6输出110V的电压,从而使继 电器112吸合,并经继电器112的一对常闭触点51和52断开电空制动机电 源113。同时,非操纵节中的机车控制系统121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输入通道1 和第二输入通道2信号状态的变化情况控制输出通道6输出110V的电压,从 而使继电器122吸合,并经继电器122的一对常闭触点51和52断开电空制 动机电源123。实现了双节重联电力机车操纵节和非操纵节电空制动机电源的 同步切断。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节重联电力 机车空气备用制动系统,包括:设置在操作节的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21 和设置在非操纵节中的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22;其中:

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21包括:转换塞门210、设置有第一输入通道 1、第二输入通道2、第三输入通道3、第四输入通道4和输出通道6的机车 控制系统211、继电器212、电空制动机电源213、电源开关214和定时器215; 其中:

转换塞门210的常闭触点与机车控制系统211的第一输入通道1连接, 常开触点与机车控制系统211的第二输入通道2连接;

机车控制系统211的输出通道6与继电器212连接;

继电器212常闭触点51、52与电空制动机电源213连接;

第三输入通道3分别与定时器215和继电器212连接;

第四输入通道4与电源开关214连接;

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22包括:转换塞门220、设置有第一输入通道 1、第二输入通道2、第三输入通道3、第四输入通道4和输出通道6的机车 控制系统221、继电器222、电空制动机电源223、电源开关224和定时器225; 其中:

转换塞门220的常闭触点与机车控制系统221的第一输入通道1连接, 常开触点与机车控制系统221的第二输入通道2连接;

机车控制系统221的输出通道6与继电器222连接;

继电器222常闭触点51、52与电空制动机电源223连接;

第三输入通道3分别与定时器225和继电器222连接;

第四输入通道4与电源开关224连接;

第一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21中的机车控制系统211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 式与第二套空气备用制动装置22中的机车控制系统222连接。

上述继电器212和继电器222的引脚连接示意图均如图8所示,其中, 13和14为一对常开触点;23和24为一对常开触点;33和34为一对常开触 点;43和44为一对常开触点;51和52为一对常闭触点;61和62为一对常 闭触点;71和72为一对常闭触点;81和82为一对常闭触点。

下面结合图5、图6和图7对上述双节重联电力机车空气备用制动系统 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当双节重联电力机车需要从电空制动切换至空气备用制动时,司机在操 纵节将转换塞门210转换至空气备用位置,此时,机车控制系统211中的第 一输入通道1和第二输入通道2的信号状态分别由逻辑“1”和逻辑“0”转 换为逻辑“0”和逻辑“1”。机车控制系统211将第一输入通道1和第二输 入通道2信号状态的变化情况,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至非操纵节中的 机车控制系统221。操纵节中的机车控制系统211根据第一输入通道1和第二 输入通道2信号状态的变化情况控制输出通道6输出110V的电压,从而使继 电器212吸合,并经继电器212的一对常闭触点51和52断开电空制动机电 源213。同时,非操纵节中的机车控制系统221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输入通道1 和第二输入通道2信号状态的变化情况控制输出通道6输出110V的电压,从 而使继电器222吸合,并经继电器222的一对常闭触点51和52断开电空制 动机电源223。实现了双节重联电力机车操纵节和非操纵节电空制动机电源的 同步切断。

同时,操纵节中的定时器215,定时查询第三输入通道3的状态,形成 闭环。在定时器215设定时间里,第三输入通道3的状态由逻辑“1”变为逻 辑“0”,机车控制系统211则判断电空制动机电源213已切断,空气备用模 式已经启用;当定时器215设定时间结束后,第三输入通道3的状态仍未变 化,仍保持为逻辑“1”,机车控制系统211则判断电空制动机电源213未切 断,空气备用模式未启用,此时机车控制系统211将通知司机手动关闭电源 开关214来切断电空制动机电源213,并通过第四输入通道4反馈给机车控制 系统211,当第四输入通道4的状态变化后,机车控制系统211则认为空气备 用制动转换完成。

同理,非操纵节中的定时器225,定时查询第三输入通道3的状态,形 成闭环。在定时器225设定时间里,第三输入通道3的状态由逻辑“1”变为 逻辑“0”,机车控制系统221则判断电空制动机电源223已切断,空气备用 模式已经启用;当定时器225设定时间结束后,第三输入通道3的状态仍未 变化,仍保持为逻辑“1”,机车控制系统221则判断电空制动机电源223未 切断,空气备用模式未启用,此时机车控制系统221将通知司机手动关闭电 源开关224来切断电空制动机电源223,并通过第四输入通道4反馈给机车控 制系统221,当第四输入通道4的状态变化后,机车控制系统221则认为空气 备用制动转换完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定时器、第三输入通道和第四输入通道,提 高了空气备用制动切换的可靠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 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 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 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