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延长外循环式结晶器操作周期的结晶冷却器及其方法

一种延长外循环式结晶器操作周期的结晶冷却器及其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延长外循环式结晶过程操作周期的结晶冷却器。主要解决外循环式冷却结晶过程中结晶冷却器的传热性能恶化、结晶冷却器堵塞管道、频繁停车和操作周期短的问题。将来自结晶器内循环物料与新鲜进料混合,进入蒸发段内通过蒸发工作液降温冷却,从而产生过饱和度,再进入结晶器结晶;蒸发段内蒸发的工作液气相进入冷凝段,与冷冻水换热冷凝下来通过重力再次回到蒸发段;通过调节阀与工作液气相形成控制回路,通过控制冷冻水的流量从而控制工作液的蒸发温度,从而实现控制蒸发器换热管内外温差而消除结垢。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5-25

    授权

    授权

  • 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1D9/02 申请日:2013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1-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外循环式结晶过程的冷却器,尤 其是Olso结晶器,DTB结晶器和DP结晶器用于冷却结晶时的结晶冷却器及 其结晶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结晶是一个基本的化学工艺过程,制造各种产品都与结晶有关。 如无机肥料、无机盐、化学试剂、石油化工产品和火炸药等。冷却结晶作 为工业结晶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降温达到过饱和而析出晶体,适用于溶 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的物系。

间壁换热冷却结晶是制药及化工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的结晶方式之 一,通常工业上采用外循环式冷却结晶。这种结晶方式将过饱和的产生区 域与晶体生长区域分别设置在结晶器的两处,为晶体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 条件,晶体能够在结晶器中长成大而均匀的晶体。

在外循环式冷却结晶中,过饱和的产生设备是一个结晶冷却器。该设 备是外循环式结晶的关键设备,不仅控制着结晶器的过饱和度,更重要的 是决定着结晶器的连续操作的周期。在工业生产中,结晶冷却器通常为列 管式冷却器,冷却介质通常为6-10℃的冷冻水。该种形式的冷却器由于被 冷却溶液与传热面之间的温度差过大(温差越小越好),非常容易结晶垢, 不仅导致传热性能恶化,影响过饱和度的控制;而且在严重情况下导致冷 凝器堵塞,造成结晶器停车。由于以上原因,结晶冷却器是工业结晶过程 长周期连续操作的瓶颈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长 外循环式结晶器操作周期的结晶冷却器及其方法,使用该结晶冷却器,采 用该方法能够消除结晶冷却器的结垢现象,控制过饱和度的产生,延长外 循环式结晶器连续操作的周期。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延长外循环式结晶过程操作周期的结晶冷却器,该设备包括冷凝 段和蒸发段,冷凝段位于蒸发段之上,在冷凝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凝器 上封头和冷凝器下封头,在蒸发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蒸发器上封头和蒸发 器下封头,冷凝器下封头与蒸发器上封头叠置连接在一起;在冷凝器上封 头一侧设置有冷冻水出口,冷凝段一侧上方设置有工作液气相进口,冷凝 段内部均匀设置有冷凝器管束,冷凝段底部一侧设置有工作液液相出口, 在冷凝器下封头的一侧设置有冷冻水进口,冷冻水进口设置调节阀;在蒸 发器上封头的一侧并列设置有工作液补充口和工作液气相出口,工作液气 相出口与工作液气相进口通过管线相联通,管线上设置温度控制指示与调 节阀形成控制回路,在蒸发段上方一侧设置有循环物料出口,在蒸发段底 部一侧设置有循环物料进口,蒸发器下封头的一侧设置有工作液液相进口, 工作液液相进口与冷凝段底部一侧设置的工作液液相出口相连通。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其他技术特点:

利用如上所述的结晶冷却器进行结晶,包括如下技术步骤:

1)将来自结晶器内循环物料与新鲜进料混合,进入蒸发段内通过蒸发 段内填充的蒸发工作液降温冷却,从而产生过饱和度,再进入结晶器结晶;

2)蒸发段内蒸发的工作液气相进入冷凝段,与冷冻水换热冷凝下来通 过重力再次回到蒸发段;

3)通过调节阀与温度控制指示形成的控制回路控制冷冻水的流量,从 而控制工作液的蒸发温度,从而实现控制蒸发器换热管内外温差而消除结 垢。

所述的延长外循环式结晶过程操作周期的结晶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在蒸发段B内填充有工作液,工作液为二甲醚、甲缩醛、甲基叔丁基醚、 二异丙醚、乙醇或制冷剂R-22及其代用品及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结晶冷却器及其方法可以用在哌嗪溶液的结晶过程中,但不限 于上述过程。

本发明使用蒸发冷凝的方式控制结晶冷却器壁面与溶液的温度差,具 有以下优点:

1)通过工作液的汽化冷凝换热,可以通过控制工作液的工作温度,使 得结晶冷却器内外温差小,消除结垢,延长结晶器操作周期;

2)由于工作液通过汽化冷凝传热,传热系数大,可以减小换热面积, 节省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晶冷却器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A冷凝段:包括:1、冷冻水出口,2、工作液气相进口,3、工作液液 相出口,4、冷冻水进口,10、冷凝器上封头,11、冷凝器管束,12、冷 凝器下封头,16、管线,18、调节阀,19、温度控制指示;

B蒸发段:包括:5、工作液补充口,6、工作液气相出口,7、循环物 料出口,8、循环物料进口,9、工作液液相进口,13、蒸发器上封头,14、 蒸发器管束,15、蒸发器下封头,17、管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发明内容中所述的延长外循环式结晶过程操作周期的结晶冷却 器,按照发明内容中所述的技术步骤给出如下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这些 实施例。

实施例1:

60℃哌嗪溶液通过DTB结晶器在20℃的条件下冷却结晶,分别采用的 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和本发明的结晶冷却器进行冷却结晶。传统的列管式 冷却器直接用6~10℃的冷却水冷却。本发明的结晶冷却器的工作液为二甲 醚,冷冻水温度为为6~10℃。进入结晶冷却器的循环物料为4800kg/h, 23℃的哌嗪溶液,通过调节阀18与温度控制指示19形成的控制回路控制 冷冻水的流量,从而控制工作液的蒸发温度为18℃,使循环物料冷却到 20℃进入结晶器。

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运行112小时后,冷却器堵塞不能运行;本发明 的结晶冷却器运行205小时后,拆开结晶冷却器,未见明显的结垢现象。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分别采用的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和本发明的结晶冷 却器进行冷却结晶,结晶工艺条件与控制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 在于本发明的工作液为甲缩醛。

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运行102小时后,冷却器堵塞不能运行;本发明 的结晶冷却器运行200小时后,拆开结晶冷却器,未见明显的结垢现象。

实施例3:

如实施例1所述,分别采用的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和本发明的结晶冷 却器进行冷却结晶,结晶工艺条件与控制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 在于本发明的工作液为甲基叔丁基醚。

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运行95小时后,冷却器堵塞不能运行;本发明的 结晶冷却器运行200小时后,拆开结晶冷却器,未见明显的结垢现象。

实施例4:

如实施例1所述,分别采用的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和本发明的结晶冷 却器进行冷却结晶,结晶工艺条件与控制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 在于本发明的工作液为二异丙醚。

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运行90小时后,冷却器堵塞不能运行;本发明的 结晶冷却器运行200小时后,拆开结晶冷却器,未见明显的结垢现象。

实施例5:

如实施例1所述,分别采用的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和本发明的结晶冷 却器进行冷却结晶,结晶工艺条件与控制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 在于本发明的工作液为乙醇。

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运行103小时后,冷却器堵塞不能运行;本发明 的结晶冷却器运行200小时后,拆开结晶冷却器,未见明显的结垢现象。

实施例6:

如实施例1所述,分别采用的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和本发明的结晶冷 却器进行冷却结晶,结晶工艺条件与控制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 在于本发明的工作液为R-22。

传统的列管式冷却器运行105小时后,冷却器堵塞不能运行;本发明 的结晶冷却器运行200小时后,拆开结晶冷却器,未见明显的结垢现象。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